金門風景
⑴ 大嶝島的風景名勝
它正以直航為契機,發展對台、對金商貿旅遊優勢,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旅遊帶商貿,以商貿促旅遊,旅遊商貿協調發展,形成特色商貿旅遊區。一方面加快大嶝戰地旅遊設施建設,另一方面開辟了「游三島、登白哈、看金門」的旅遊航線,組建了一支豪華舒適的旅遊船隊。同時著力提高全國唯一「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的檔次,形成以經營「金門三寶」等台灣商品為主,經營著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上千種名、優、特產品為輔的特色市場,吸引著來自海內外觀光客進行旅遊購物。
全島道路四通八達。寬闊平坦的環島路沿著綿延16公里的海岸線盤旋,並以此為主幹串起了各村落間的水泥道路,形成了鎮、村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同時,全鎮各村主要幹道都安裝了的路燈,使居民們過上了燈火通明的多彩的夜生活。水電供應完備。島上擁有一座35KV的變電站,最大供電容量可達8000伏安,而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為9000噸。通訊日益發達。程式控制電話、小靈通基站、移動通訊網路、IC卡電話覆蓋全鎮,在全市率先獲得「電話明星鎮」稱號。
綠化、美化上檔次。全鎮綠化覆蓋率達98%,擁有公益林木295畝,基於林帶15公里,公路綠化25.6公里,鎮村公共綠地15萬平方米。衛生管理日趨規范。成立了衛生管理所以及10支專業保潔隊伍,建設了標准化公廁8座,配置120個保潔箱和25對分類垃圾箱,形成城鎮化衛生管理網路。 硝煙散去,時光飛逝,大嶝三島這片曾經飽受創傷的土地,現已綠蔭蔥蔥,景色怡人。
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坐落在風光旖麗的大嶝島東南端,佔地87000多平方米,這里曾經歷過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洗禮,一度成為戰爭廢墟,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就落下1.5顆炮彈。昔日的前沿陣地,如今舊貌換新顏,成為全國唯一一座面向金門,以統一祖國大業為主題,以戰地觀光為內容,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知識教育、軍事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教育基地和旅遊勝地。
觀光園內建有「世界之最——大喇叭」、「八·二三炮陣地遺址」、「英雄雕塑廣場」、「戰地坑道」、「英雄三島軍民史跡館」、「軍事武器陳列場」、「國防教育館」、「世界兵器模型展館」、「祖國和平統一展覽館」、「空飄、海漂史跡展覽館」等景點。
走進戰地觀光園,你可以看到一大批在炮戰中立下顯赫戰功的飛機、大炮、坦克、巡邏艇、戰艦及各式輕重武器;站在昔日對金廣播、直徑達2.95米的世界之最大喇叭前,金門島的青山綠水和碉堡、哨所、防護網等軍事設施歷歷在目,近在咫尺;置身在200多米長的戰地坑道,四面掃射的激光,轟轟的炮聲,震動的搖晃板,滾滾的硝煙,讓你親身體驗槍林彈雨的洗禮。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三島非英雄」。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將以旖旎的海濱風光,獨特的戰地氛圍,深厚的文化內涵,無微不至的熱情服務,誠迎海內外賓客前來觀光旅遊 。 大嶝島與金門島僅一水之隔。
白哈礁位於金門水道西側,西北距大嶝島3.7公里,東南距金門島1.8公里,為花崗岩明礁。礁盤長80米,寬60米,高11米,面積約4800平方米。自古為海上航標,原名「陛下礁」,相傳景炎元年(1276年)宋端宗趙昱南航,落水於此獲救而得名,廈門話諧「陛下」為「白哈」、「白蝦」,又因其形似兔而色灰白,故俗稱「白兔仔礁」。礁石嶙峋突兀多洞竅,風吹浪拍,鍾鼓琴瑟之聲陣陣,妙若蓬萊仙樂。登白哈,看金門,不但可以激化促進祖國統一的熱情,而且將形成「北上支持北京辦2008年奧運會」,「南下英雄三島盼祖國統一」的愛國主義的強烈氛圍,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邱葵(1244~1333年),字吉甫,號釣磯,宋末元初同安縣金門小嶝鄉人,理學家。少時聰穎好學,進秀才後又拜呂大奎等許多儒學名家為師。呂大奎師事王昭復,而王昭復曾拜朱熹的門生陳淳為師,故邱葵為朱熹的四傳弟子,其氣節與學術造詣,在泉郡頗有名氣。
宋景炎元年(1276年),邱葵的恩師呂大奎不肯降元被害,激起邱葵的民族義憤,他送長子必書隨張世傑人粵勤王。元延佑四年(1317),元朝廷知道邱葵在地方上有很高聲望,派遣御史馬伯庸來勸他出仕,邱葵避而不見。同安縣達魯花赤也帶著重金至家禮聘,邱葵仍然堅決推辭,並寫了一首卻聘詩,詩中寫道:「天子來請老秀才,秀才懶下讀書台……」廣為後人傳誦。此後,邱葵長期隱居海島,耕釣自給,刻志勵學,一意著述。
離邱葵故居不遠,有一座順英橋連著「順濟廟」和「英靈殿」。兩座廟之間有一個湖,兩旁植滿柳樹,在此漫步,真是心曠神怡。湖邊還有一處宋代遺跡-美人井。村民說,姑娘們在井口照一照,就會變美的。 全國唯一的廈門大嶝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大嶝小鎮是1998年5月由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批准設立,1999年5月局部建成開業2010年5月,乘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之東風,大嶝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改擴建工程開工,定名為大嶝小鎮。大嶝小鎮規劃面積約83萬㎡,實際用地面積約80萬㎡,建築面積112萬㎡,總投資約35億元,分三期建設。其中一二期用地52萬㎡,建築面積60萬㎡。三期用地28萬㎡,建築面積52萬㎡。台灣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發文批准設立的,目的在於增強對台經貿合作的吸引力,從而加快台灣和廈門乃至兩岸經貿合作的步伐。
大嶝小鎮以促進兩岸合作交流為宗旨,重點建設台灣商品展示交易商城、街店等商業設施,倉庫、貨場、簡單包裝及貼標、信息化服務平台等物流設施,傳統產業博物館、民俗風情博物館等文化交流設施,特色酒店、餐飲、休閑娛樂等配套設施。重點引進台灣生產廠商、經銷商和大陸從事對台經貿及文化交流的商家入駐。將發展成為集商貿、旅遊、休閑、購物於一體的獨具對台特色的商貿旅遊綜合體、台灣民生消費品集散中心,發展成為跨越海峽的經貿金橋。 大嶝養殖的鮑魚有三種:①北方的皺紋盤鮑(顆粒大);②北方的日本黑鮑;③南方的雜色鮑,俗稱台灣九孔鮑(顆粒小)。其養殖模式為工廠化全人工養殖,生產程序如下:親鮑促熟--催產(體外受精)--育苗--養成,共需8個月左右。
鮑魚的食用與葯用價值:鮑魚自古以來被列為八珍之首,肉味鮮美,具有明目清肝之功效,乃高蛋白低脂肪之名貴海產品。其銷售除閩南一帶之外,還銷往金門、台灣、新加坡等地。 大嶝紫菜品種為壇紫菜,其養殖分為室內全人工育苗(果孢子采苗--絲狀休培育)及室外半人工養殖兩階段,放養收割之後,經過曬干或烤熟製成干品,其過程共需10個月。現大嶝放養紫菜面積約6500畝,正常年總產量近1000噸,產值2000萬元。
紫菜的食用與葯用價值:紫菜是常見的食用紅藻,滋味鮮,營養好,又有特殊的香草味,有防治動脈硬化及降低高血壓之功效。由於三島沒有工業污染源,因此大嶝紫菜的品質極佳,其產品占閩南一帶90%的市場,並銷往全國地及東南亞各國,北京城內大嶝的紫菜小有名氣。
⑵ 我想去金門大橋,因為那裡的風景很美.用英語翻譯
I want to visit the Jinmen because it has fascinating scene
⑶ 去廈門必玩的十大景點
1、筆山公園:這是個藏在在鼓浪嶼上面一個荒廢不久的小公園,幽靜偏僻並且當地還流傳回著各種有趣的傳說答,非常適合那些喜歡探險的遊客去探索。如果陰天去,看到那些荒廢的游樂設施,加上這些長得略奇異的樹
2、金光湖:坐落在蓮花鎮裡面,景區內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遊客盡情享受「森林氧吧」的無窮樂趣,光湖旅遊生態風景區融合恐龍大門、金光寨、原始部落、森林氧吧、疊水奇觀、十二生肖潭等的景觀,
3、鍾鼓索道:鍾鼓索道是一個怎麼都不會呆到厭煩的地方。82個吊廂,站在高處即可以俯瞰整個植物園美景,又可以飽覽鼓浪嶼全景,遠眺台灣三擔、四擔、五擔,不外乎是「智觀廈門」的好地方。
4、白鷺洲公園:歷史上的白鷺洲,只是一塊無人問津的小島,沒有人在乎它的存在。上世紀80年代讓這座湖心島因改革才一點點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⑷ 有那些常用的詞牌名
常見的詞牌還有:抄漁家傲、蘇襲幕遮、御街行、菩薩蠻、阮郎歸、生查子、浣溪沙、清平樂、木蘭花、木蘭花慢、減字木蘭花、踏莎行、鳳凰台上憶吹簫、採桑子、臨江仙、浪淘沙、浪淘沙慢、青玉案、曲玉管、雨霖鈴、定風波、少年游、戚氏、玉蝴蝶、八聲甘州、桂枝香、鷓鴣天、虞美人、滿庭芳、水調歌頭、水龍吟、永遇樂、洞仙歌、卜運算元、憶秦娥、西江月、賀新郎、沁園春、江城子、望海潮、蝶戀花、惜分飛、瑞龍吟、六丑、蘭陵王、瑣窗寒、過秦樓、解語花、解連環、燭影搖紅、薄倖、滿江紅、好事近、醉落魄、摸魚兒、祝英台近、點絳唇、齊天樂、揚州慢、暗香、疏影、杏花天、一萼紅、小重山、唐多令、風入松、綺羅香、南鄉子、醉花陰、聲聲慢等等,還有一些不常用的,就不一一列舉了。阮郎歸也是詞牌之一。
⑸ 廈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廈門屬於福建省,東南海重要的港口旅遊城市,旅遊的話有這些地方可以去玩一下。
1、首當其沖的是廈門大學,是由陳嘉庚先生1921年成立開學,也被列入了211工程,很多遊客慕名前來參觀。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刷身份證才可以進入學校,環境很好。
⑹ 台灣被稱為什麼島
台灣由於物產豐富,又稱「寶島」。
春秋戰國時期稱台灣為「島夷」;秦朝稱「瀛州」;三國時期稱「夷洲」;隋朝至元朝稱「流求」。
明朝中期以後民間對台灣的稱呼很多,如「雞籠」(指台灣北部)、「北港」(台灣西部沿海的通稱)、「大員」、「台員」、「台窩灣」(指今台南安平地區附近),官方稱為「東番」。
鄭成功改稱「東都」,後鄭經改為「東寧」。清朝更名為「台灣」,並設置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這是台灣的正式定名。
是中國第一大島,人口約2350萬,逾7成集中於西部5大都會區,其中以省會台北為中心的台北都會區最大。
(6)金門風景擴展閱讀:
台灣寶島特點:
旅遊勝地:台灣寶島,美麗迷人,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從清代開始就有「八景十二勝」之說。植物王國:台灣植物種類繁多,高達4000餘種,相當於歐洲木本植物種類的2/3,森林覆蓋率57.8%。
水果王國:台灣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鄉」。水果品種繁多,馳名中外,質量優良,大量出口。溫泉之島:全島處處有溫泉,總數達100多個,島上到處泉水淙淙。
台灣閩南文化:
台灣漢族則大多數是福建、廣東兩省的移民,其中,福建以漳、泉兩地移民約占 80% ,因此閩南語(又稱為 " 福佬話 " )為台灣民間的主要方言,被稱為 " 台語 " 。
閩南文化又稱為「河洛文化」、「福佬文化」。清代漢人到台灣後,往往是同鄉群居在同一村莊,常沿用原鄉名為地名,並建廟供奉共同信仰的神明,作為守護神廟,移民透過廟宇的祭祀活動。
彼此結合成祭祀組織,廟宇就成為移民社會的信仰及活動中心。不同祖籍的移民,供奉不同的神明,如漳州移民供奉開漳聖王;泉州移民供奉保生大帝及觀音、媽祖。
客家文化:
一般而言,客家人原居中國北方(山西、河南、湖北),後因五胡亂華、宋朝南徙等歷代因素造成北人南遷,南方居民稱他們為客,於是就有了客家一詞出現。
台灣客家人主要來自中國廣東潮州和梅縣,目前分布於桃、竹、苗地區,或者高雄、屏東、美濃等地。 客家人適應力特別強,為了生活,可以四處為家,漂泊異地。
客家人較為保守,有強烈的「我群」意識,珍惜文字、尊重有知識的讀書人,比較重視教育成就。
客家山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與鮮明的地方色彩。台灣的客家山歌歌詞,一般為七字一句、四字一句。從歌的種類來看,大致分為過山調(歷史悠久)、山歌仔(即興創作)、平板調三種。
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是奉祀在公廳或宗祠。客家族群祭拜的神只以義民爺、三山國王為代表,台灣各地只要有客家人開墾的地方,就會有三山國王廟。
原住民文化:
台灣可能是南島語族發源地之一,從考古學,文化人類學、語言學的研究,可以推測台灣原住民至少在 6000 年前就活躍於台灣,並向外擴散遷徙。
南島語族目前遍布整個印度洋及太平洋,西起馬達加斯加島東至復活島,總人口約 2 億 5 千萬,台灣僅 40 余萬。
⑺ 台灣金門縣有著純天然的自然景觀,卻嚴格要求遊客每次只能待一周,這是怎麼回事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很多人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後,就開始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這也極大程度的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因為在很多人看來,旅行是放鬆身心,凈化靈魂的最好選擇之一,無論是在我國遊玩也好,或者是到外國遊玩也罷,都有非常多的旅遊景點可供選擇,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是離廈門很近的一個小島,也是一個小縣城,它就是金門縣,金門縣雖說風景秀麗,可每次卻只能待一周,這讓很多遊客感覺意猶未盡,今天我就為大家簡單的解答一下。
希望大家在條件和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多出去走走,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美麗的地方等待著你去探索與追尋,希望通過旅遊能讓大家的身心得到放鬆,可以更好的面對未來的工作與學習。
⑻ 適合老年人去,到哪裡旅遊好不累,不趕。
適合老年人旅遊的地方有:廣西桂林、湖北恩施、福建廈門、遼寧大連、山東日照。
1、廣西桂林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有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說。景點推薦:灕江、遇龍河、西街、龍脊梯田。
5、山東日照
日照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2.7℃,年均濕度72%。空氣質量為國家二級標准。夏季平均氣溫23.9℃,十分適合來此避暑游泳。景點推薦:萬平口海濱風景區、日照燈塔風景區、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吳家台村。
⑼ 描寫春天景色的句子
1.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見春雨在竹枝、竹葉上跳動著。那雨時而直線滑落,時而隨風飄灑,留下如煙、如霧、如紗、如絲的倩影,飛濺的雨花彷彿是琴鉉上跳動的音符,奏出優美的旋律。
2. 春季的歌洋溢在每一個角落裡,從幽靜的鄉村到沸騰的城市,看看那廠房與街道,春季煞是惹人喜愛。你看,街心花園中,百花爭艷,奼紅焉子,競相開放,可真是美不勝收呀!淡雅的色彩和芳香訴說著春季的情懷。
3. 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也是一個美麗、神奇,充滿希望的季節。
4. 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著清脆悅耳的歌,向前奔流。
5. 隨著春姑娘輕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在公園里,到處都可以看見這一些生命力頑強的小草。
6. 春季,一個靜與動完美結合的時節。春季像一個天使,踏著愉快的腳步,翩翩來到人間。春季像一位花樣年華的少女,鼓動著飄逸的風情。春季像一位畫家,塗滿了蓬勃的色彩。春季像一首瑰麗的詩,如夢般甜蜜,如酒般香醇。
⑽ 金門縣的風景名勝
金門的地理行政區域,分為金城、金湖、金寧、金沙以及烈嶼等。金城是金門最早開發的地帶。唐朝時牧馬侯陳淵率十二姓來金門開墾,南宋大儒朱熹、明代名將俞大猷以及延平郡王鄭成功、魯王朱以海等均曾在此駐足。金城的古跡非常的多,其中較有名的古跡略述如下:
舊金城
明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朝廷設守御干戶所於舊金城,直到清康熙年間,地方官署才移駐後浦。尚留下一些遺跡如古道、石坊、石碑可追尋。
牧馬侯祠
金門在唐德宗(公元800年左右)時期曾被福建設為牧馬區,陳淵被派來擔任牧馬監的工作,他帶領隨從及十二姓來金門開墾,奠定了金門的發展基礎。
浯江書院
浯江書院建於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08年),書院內有朱子祠,乃是為了紀念宋代名儒朱熹。朱熹曾講學於金門,立燕南書院,金門受朱熹的教化頗深。
延平郡王祠
夏墅崗由於形勢險峻,以前是鄭成功練兵的重鎮。有座延平郡王祠,奉祀鄭成功。其他有關的遺跡,還有莒光樓、點將石、國姓井與萬人井等。
御賜里瓊林坊:瓊林舊稱平林,因賢才盡出故明熹宗天啟五年被御賜為瓊林。瓊林村的蔡氏家族,是明朝中葉從河南開封遷徙而來,明熹宗天啟五年,因為平林籍的進士蔡獻臣趕走蠻夷有功,於是賜里名「瓊林」。瓊林家廟經文建會評其為「十四世宗祠」,為台灣地區「國家」二級古跡。
魯王墓
據史料記載:「魯王為明太祖九世孫,名朱以海.京師既陷,轉徒台州,張國雄等迎居紹興,稱魯監國,督師江上,畫錢塘而守。後為清兵所克,遁入海,依鄭成功,輾轉到金門,去監國號。成功初以禮待之,後漸懈,以海不能平,將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另據《辭海大事記》記載:康熙元年(1662),魯王薨於台灣,兩處記載互相矛盾,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明末清軍入關後,明思宗自縊,天下大亂,南明各王四處流亡。魯王朱以海輾轉到金門,寓居七年之久,因時局太亂,死後秘密葬在金門,不敢立碑。1959年夏季,金門「國軍」在舊金城東古崗湖西發現魯王真冢。
由於發掘了魯王真壙,在出土志里,說明舊時的謬誤之處。據載王世系事跡綦詳,卒年為王寅康熙元年(1662年),並雲王素患哮疾,中痰而死。文武百官遂將其葬於金門東門外的青山上,前有湖水,右有石峰。王屢游其地,曾題「漢影雲根」四字於石上。
邱良功墓
邱良功是清仁宗時剿海盜勇將。墓位於小徑村,是金門保留最完整的古墓園,為「國家」二級古跡。
西村父子
文魁西村呂氏宗祠建於清雍正七年,至今有二百五十年歷史。宗祠內隨處可見「理學明賢」、「文魁」、「明經」等牌匾,可感受到西村的文風興盛。
金寧地方的古跡:金寧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聞名中外的古寧頭大戰就發生在這里。
威振第
威振第位於古寧頭北山村,是清水師提督李光顯的故宅。李光顯是清嘉慶年間緝討海賊蔡牽的勇將之一,官累至廣東水師提督,兩廣總督阮元親題「海邦著績」匾額相贈,他的故居又稱為「提督衙」。為國家三級古跡。
水尾塔
水尾塔為鎮水用的壓勝物,通常立於河湖畔以鎮水氾濫、保農作平安。風格獨特僅存一座於古寧頭北山村。金沙地方的古跡:僻處太武山外,金沙的開發晚於金門的其他地區,因傳說盛產金沙而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西園鹽場
金門早在元朝時官方就設立鹽場,最盛時達十處之多,而今天金門的鹽場僅存西園村一處。陳楨恩榮坊、陳楨墓:陳楨一門五代家世顯赫,位居高官。陳楨墓為國家二級古跡。山後民俗文化村:起源於清末旅日華僑王敬祥,在外經商有成,遂在故鄉建大樓房。1975年政府將其重修整建開辟成民俗文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