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生態景觀林帶

生態景觀林帶

發布時間: 2020-12-22 14:08:52

景觀生態規劃格局

( 一) 重點生態保護區

中北部護岸及水源涵養林區,規劃面積為 17876. 16hm2,具體面積見表 6-14。松花江、古洞河、二道江兩岸的第一層山脊內的林班,以護岸、護路為目的,劃為重點保護區; 頭道、二道、五道白河、奶頭河兩岸大部分地區,以及大片跳石塘,以水源涵養為目的,兼有護岸和水源涵養作用的林班劃為重點保護區; 局址內頭道林場的長白赤松母樹林因已被延邊州規劃為「長白松保護區」,故本次也劃為重點保護區內,本區地跨兩江、二道、春雷、寶馬、光明、勁松、紅石林場,沿河流兩岸呈帶狀分布。

表 6-14 景觀規劃各類型面積

( 1) 南部生態極端脆弱重點保護區

( 2) 高海拔地帶生態脆弱區域,以生態保護為目的,區劃為重點生態保護區,區劃面積為 40038. 14hm2。東方紅林場的 132 林班作為國防林劃本區。東方紅林場的五道白河兩岸以護岸及水源涵養為目的,也劃入本重點保護區。本區分布於東方紅、黃松蒲兩林場,沿局界呈「U」形帶狀分布。

1. 規劃重點生態保護區是疏通景觀廊道的需要

廊道是景觀中能夠通過某種物質流、能量流、或信息流而調節某些重要景觀特性的景觀元素( 如: 道路、河流等) 。廊道能增強源地之間的連通度,是維護景觀整體生態功能的有效途徑,而它的構建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在景觀樣區中,為充分構建生態廊道並兼顧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時,又能以最小的人類利益損失為代價,應選擇兩「源地」間的最小通道建立廊道。廊道包括公路廊道和河流廊道。

( 1) 公路廊道 公路廊道具有分割基質、干擾和隔離自然生態斑塊的作用。本區的道路網如圖 6-8 所示。目前已修干線 7 條,支線 68 條,干支線合計 734. 7km,按林業用地面積計算路網密度為 4. 28m /hm2。干線為 1. 15m /hm2,支線為 3. 13m /hm2

( 2) 河流廊道 頭道、二道、三道、四道、五道白河及松花江形成連接各景觀區的河流廊道如圖 6-9 所示。

白河局位於二道松花江的上游,其下游就是白山湖。河流兩岸被侵蝕的泥沙將直接進入白山湖,對白山、紅石、豐滿電站造成將縮短電站的使用壽命,造成經濟損失。據此,對二道松花江、古洞河、二道江兩岸以林班為單位,以護岸為目的,將河流兩岸劃入重點保護區是十分必要的。僅此一項,經初步估算,每年可以阻止 28. 35 萬噸的泥沙直接流入白山電站,這對延長庫區壽命,增強三湖區域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白河境內的頭道、二道、三道、四道、五道白河等河流為松花江的源流和匯水區,保護水源頭的生態環境,對下游的社會經濟發展關系重大,必須對這些河流的兩岸、匯水區以及有大片跳塘的林班,鄉鎮飲用水源區等地區進行重點保護。重點保護區內的森林每年可以防止147. 5 萬噸的水土流失,攔蓄水量將達到983. 4 萬 m3。洪水期減少徑流量177 萬 m3。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洪澇等自然災害程度,減少對下游電站的威脅,而且對本區到松花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圖 6-8 道路分布圖

圖 6-9 河流分布圖

2.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需要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森林結構復雜性的前提條件,是森林多功能的基礎,是森林生態系統自穩定、自維持和維護環境能力的根本生物學動因( 楊軍等,1997)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長期健康和持續活力、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產力和可再生能力,以及持續發揮森林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基礎。森林類型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景觀尺度上的一個等級層次,一個森林類型包含多個物種,保護森林類型也就保護了一批物種。現有的森林景觀是森林的自然演替及人為干擾下而形成的,自然形成的森林景觀類型需要保護是顯然的,對森林景觀而言,森林類型多樣性應列為第一個保護層次。

白河局動植物資源豐富,經初步調查,植物有 1047 種,動物 200 余種。昆蟲 1000 余種。特別是它處於長白山天池腳下,有不少珍貴物種和特有物種,尤其是南部高海拔區,有許多特有的動植物物種。但是,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海拔高,氣溫低,土壤薄,地下有永凍層,其生態環境一旦被破壞,很難挽回。為此,在高海拔區劃出 40038. 14hm2的生態極端脆弱地區作為以維護生物多樣性為目的重點生態保護區。它將作為生物寶庫,在維護生物多樣性,保存生物基因等方面,發揮其特有的生態社會效益,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 二) 一般生態保護區

一般生態保護區的區劃面積為 70914. 3hm2,占總面積的 40. 36%。重點生態保護區與商品林經營區的緩沖地帶,中部波狀台地多沼澤地帶,母樹林、護路林,以及南部以採集越橘為目的部分林班,均劃入一般生態保護區。

一般生態保護區作為重點生態保護區與商品林經營區之間的緩沖區,要求三大效益兼顧,在發揮其生態效益的基礎上,經濟效益作為商品林經營區的補充。本區大片分布於寶馬、二道、紅石、光明、興隆、東方紅、兩江、黃松蒲等林場,其他勁松、春雷等林場有小片分布。本區地勢平坦,立地條件良好,適宜集約經營,符合商品林區劃條件。

( 三) 商品林經營區

商品林經營區區劃面積為 47086. 7hm2,占總面積的 24. 86%。劃分為兩個小區:

( 1) 北部山地商品林經營區

本小區區劃面積 13872. 23hm2,集中於兩江林場,立地條件好,地勢平坦,土質肥沃,交通方便,適宜發展速生豐產林。本區集中邊片、呈塊狀分布。

( 2) 中部台地商品林經營區

本區區劃面積為 33010. 6hm2,大片分布於興隆、勁松、紅石、光明林場、寶馬、春雷、東方紅、黃松蒲林場有小片分布。

建立商品林基地,解決企業發展和林區職工生存問題。為滿足木材生產的需要,區劃47086. 7 公頃的商品林經營區,作為木材生產基地。現有活立木蓄積為 8755251m3。白河林業局原設計木材產量為年 30 萬 m3。經估算,加上一般生態保護區的採伐量,年木材產量可達 18. 8 萬 m3

通過將森林分為生態林和商品林兩大類,將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森林資源合理配置,較好地解決林業作為物質生產部門和公益事業部門的雙重矛盾,滿足社會對森林不同功能的多樣性要求。總之,生態規劃充分體現了三大效益兼顧,生態優先的原則,在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社會效益的前提下,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國民經濟對林木產品的需求,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見圖 6-10。

圖 6-10 景觀生態規劃圖

⑵ 顧村公園的公園概況

顧村公園是一座集生態防護、景觀觀賞、休閑健身、文化娛樂、旅遊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城市郊野森林公園。是上海市外環生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總用地430公頃,以中心河為界分為兩期。公園內水系、濕地、植物群落,田園風光相交匯,並融合和傳承歷史人文,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公園位於上海市寶山區外環線S20以北,東起滬太路,西至陳廣路,地鐵7號線顧村公園站就座落於公園內,交通十分便利。顧村公園總規劃用地約424.7公頃,規劃定位是以生態、休閑、娛樂為主體的大型城市郊野森林公園,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環境。公園以中心河為界,分兩期實施,一期規劃佔地180公頃,二期為244.7公頃。公園一期建設布局為「一軸、一帶、三區、七園」,即悅林大道(原陳富路)景觀發展軸,外環100米生態防護林帶,東南北三個主入口的景觀服務配套區,七園為郊野森林園、異域風情園、森林漫步園、森林燒烤園、兒童森林嘉年華、森林休閑運動園、植物觀賞園。公園二期規劃有「一弧、一軸、兩帶、三片區、五心、十區」,即特色景觀弧生態廊道,悅林大道(原陳富路)景觀發展軸,規劃S6、S7高架兩側寬度100-200米的生態防護林帶,「三片區」為悅林湖森林水景片區、養生農庄片區、森林拓展片區,「五心」為悅林湖景觀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康健活動中心、養生農庄休閑中心、森林拓展活動中心,「十區」為悅林湖景區、中心碼頭景區、森林草甸區、水上森林景區、康健活動區、青少年活動區、花木和園藝展示區、養生農庄區、森林拓展區、奇石園區等主題園區,以不同形態的景觀效果展示植物群落的生態效應。同時,公園還將寶山工業文化、國際民間藝術文化融入其中,傳承區域歷史文脈,彰顯具有寶山特色的文化內涵。
櫻花
舉辦時間:3月22日——4月21日
舉辦地點:顧村公園(上海市寶山區顧村鎮滬太路4788號)
櫻花品種:有淡紅色單層花瓣的「米國櫻花」;有白色大朵單瓣有濃烈蒼香的駿河台櫻花;有枝葉自然下垂、花色濃郁的八重紅枝垂櫻;有日本的代表性櫻花-吉野櫻;有樹姿傘狀、重瓣大型淡紅色的「紅笠櫻花」;有花蕾呈深紅色、下垂的重瓣花笠櫻花;有深紫色、花朵為釣鍾狀的台灣緋櫻和緋寒櫻;有以前生長在東京荒川堤防的美麗八瓣松月櫻;有枝是直立狀、花朵也是向上開的「天川櫻花」;有綠黃色多層花瓣的御衣黃櫻花;有萼長橢圓狀披針形、淡黃綠色至淡紫色、內側花柄有柄的「鬱金櫻」;有神代曙櫻花,思川櫻花,早春櫻花-河津櫻等 。
荷花
舉辦時間:7月5日——8月10日
舉辦地點:顧村公園(上海市寶山區顧村鎮滬太路4788號)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將於顧村公園舉辦2014消夏賞荷活動。
消夏賞荷活動三大主題活動:
1.「心手相蓮」--親子游
活動期間正值暑期,公園與兒童樂園、古生物化石館、4D影院等配套項目合作,共同推出「買大送小」游園賞荷套票。套票涵蓋上述遊玩景點,還可乘坐電瓶車輕松游覽顧村公園夏日風光。
活動期間的雙休日上午,顧村公園舉辦「背詩詞送套票」的活動,小朋友在指定地點流利背誦《愛蓮說》即可獲贈家庭套票並可參與荷花扇DIY的活動。
衡山北郊賓館推出了多款團購套餐,帶著家人到顧村公園避暑、賞荷、品美食、游兒童樂園,還贈送兒童禮品、冰淇淋等,非常適合暑期家庭出遊。
2.「荷香清韻」--樂悠遊
(1)「詩與畫」攝影配詩比賽
為提升顧村公園游園賞荷文化內涵,展現荷花美景,舉辦攝影配詩比賽,吸引遊客參與。
(2)戲曲沙龍
邀請滬劇、崑曲等戲曲表演者在荷花亭演出,展現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遊客還可現場互動。
(3)觀名家作品
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正火熱展出旅意華裔藝術家宋剛的「水墨精品回顧作品展」,遊客可以一睹藝術盛宴。
3.「荷花佳餚」--美食游
衡山北郊賓館將推出「仲夏夜·海鮮燒烤自助餐」優惠活動,讓遊客在領略荷花美景的同時,感受舌尖上的美味。此外,北郊賓館還在多個知名團購網推送「賞荷團購套餐」,豐富的自助餐、套餐給遊客更多的美食體驗。
來上海顧村公園看荷花,那2萬多平方米潔白如玉的荷花盛放在清凌凌的水面上,微風拂過,花瓣微微顫動,花香撲鼻而來,有一種清新脫俗之美。在朝霞中、陽光下或是月色里,與家人一同漫步在荷塘邊,靜靜享受那一份盈香暗浮的高雅吧。

⑶ 商丘旅遊景點排名前十是怎樣的哪裡最好玩

說起商丘,很多人應該聽說過這座城市。事實上,商丘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旅遊城市,也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相當深厚,而且還是我國商文化的起源地。那麼,商丘都有哪些比較好玩的旅遊景區?這里給大家簡單地介紹幾個:

第三個旅遊景點是睢縣北湖。睢縣北湖位於商丘市睢縣,北湖又被稱為鳳城湖,起源於明末時期李自成以水代兵,決堤黃河。從這里來看,睢縣北湖也有著幾百年的歷史,當然,睢縣北湖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更重要的是,這里風光秀美,湖水清澈見底。

總而言之,以上就是商丘比較出名的幾個旅遊景點。

⑷ 生態學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有哪些應用

1自然不屬於人類,人類屬於自然
自然生態系統是與當地環境長期相互作用、協同進化的產物,其結構復雜,穩定性高,具有自我維持、更新和發展能力。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頂極群落是生態功能最強大的生態系統類型。
地球環境的演變產生了生物,生物又改變了地球環境,生物物體與其生存環境所構成了具有極其復雜相互作用的動態復合體生態系統,每一種生物有其特有的環境資源利用方式和與其他生物間的生物關系,即生態位。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的種群,與其他生物一樣,生存離不開與生物一起協同演化的自然環境,也就是說,人類依賴於自然生態系統生命支持系統而生存,但自從人類有了文明和自己的生產之後,人類開始按自己的需要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並且人類的活動水平及影響力不斷加大,已對自然演進的過程及自然結構體系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具有與地質要素相同的塑造自然結構與改變自然演進過程的能力。人類一方面依賴於自然生命支持系統,另一方面憑借自己的能力構建了與自然系統相隔離的龐大人工系統,越來越使自己變成生態位高度特化的生物。城市就是按照人類的意志和願望,對自然系統進行強烈改造和適應而建立起來的人工環境系統。城市是一種建築物高度密集的人造實體,人口高度密集的社會實體,能流、物流、信息高速交換的經濟、科技、文化實體。但任何一個城市都是建立在在自然系統本底基礎上的,無論是整體意義上的城市,還是生物意義上的城市人群不可能離開區域或全球生態系統而獨立生存。
2園林綠地系統是連接人工環境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橋梁
吳良鏞教授在《人居環境科學導論》這本著作中指出,人居環境地,是人類聚居生活的地方,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地表空間,是人類在大自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在空間上,人居環境又可以再分為生態綠地系統與人工建築系統兩大部分。城市作為人居環境的典型類型離不開生態系統的生物物質、能量,離不開經過長期演化獲得的大氣環境、光熱環境、水環境,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心理機制。但是現代城市人居環境越來越向自然環境異化方向發展,人類的居室、辦公樓受到人工控制的程度越來越大,城市的空間,甚至局部大氣越來越多地被人造物所充塞,所建造的庇護所(Shelter)越來越特化,人們在四季有空調的建築物內感到「舒適」,越來越依賴局部大氣、溫度、製造系統、交通運輸系統,這種矛盾的二重性需要一個中介來進行調和,無論是環境還是心理都需要這種調和,能承擔這種功能上和空間上的調和作用只有依靠園林綠地生態系統,只有當園林綠地生態系統成為人居環境的主體部分和連接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橋梁,才能實現吳良鏞先生所說的「人居環境建設本身就是人與自然相互聯合和作用的一種形式,理想的人居環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3.生態學研究尺度與園林綠地之間的關系
師法自然一直是我國園林的造園准則。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態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傳統的開敞空間方法加入生態學理論,給城市規劃注入新的血液,開始了城市生態綠化的研究和實踐。城市生態綠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創造融合自然的生態遊憩空間和穩定的綠地基礎上,運用生態的原理和技術,借鑒地帶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以植物群落為綠化基本單元,科學而藝術地再現地帶性群落特徵的城市綠地。它是順應自然規律,利用修復技術,構建層次多、結構復雜和功能多樣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維持、更新和發展能力,增強綠地的穩定性和抗逆性,實現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觀的可持續維持和發展。
現今已對城市生態綠化(地)的研究主要有:
1)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包括園林植物計算綠量回歸模型的建立,園林植物以及人工群落的生態功能性和生態適應性的研究(釋氧固碳、蒸熱吸熱、滯塵降塵、減菌、減污、抗污、抗寒等)。
2)城市生存環境綠色量群的研究。包括綠色量、園林綠地的功能量化、城市綠化環境評價與需求調查。
3)城市森林綠地和環境質量的定量評價研究。
4)城市生態綠地的效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分析。
國外的綠化,早期發展一直以崇尚富裝飾性植物的設計為特色,較東方傳統造園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更強的征服自然的色彩。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以研究人類與自然的相互動態平衡為出發點的生態設計思想開始形成並迅速發展。發展最早和最快是美國從19世紀下半葉至今,生態的設計思想先後出現了四種傾向:
1)自然式設計與傳統的規劃設計相對應,通過植物群落設計和地形起伏處理,從形式上表現自然,立足於將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環境,美國奧姆斯特德(FredericLaw Olmsted)極為推崇此模式。
2)鄉土化設計對區域的生態因子及其周圍環境中植被狀況和自然史的調查研究,使設計切合當地的自然條件並反映當地的特色,代表人為西門德斯(Simonds)和詹遜(Jenson)。
3)保護性設計對區域的生態因子和生態關系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通過合理設計減少對自然的破壞,以保護現狀良好的生態系統,納紹爾(JoanNassauer)、惠爾克(Willian Weilk)和夏戈(BillyGress)在設計中運用了該思想。
4)恢復性設計在設計中運用種種科技手段來恢復已遭破壞的生態環境。代表人物有K.希爾(KristinaHill)和A.丹尼斯(AgnesDenes)。
最近又提出了生態展示性設計的概念,即通過設計向當地民眾展示其生存環境的種種生態現象、生態作用和生態關系引起了廣泛關注。
生態學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不同的生態學研究尺度與綠地系統建設的層次有大致的對應關系。
3.1 區域綠地體系
區域的含義指城市群或城市與城郊復合體。在區域這個層次,綠地系統的建設目標應是建立一個區域生態安全格局。這包括兩個層面:第一,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格局,特別區域水循環;第二,生物多樣性維護安全格局,主要在於景觀(生態學概念的景觀)和生態系統層次上的生物多樣性維護安全,城郊和城鄉結合部、河口濕地是區域甚至全球生物多樣性維護重要所在,特別是一些鳥類、魚類的重要棲息地或遷徙過境地。
3.2 城市綠地體系
這里的城市指城區部分。城市空間上是多種生態系統的聚合,由於其建築往往所佔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於自然系統的下墊層性質與人為活動所排放的物質能量改變了城市局部環境,使得城市在生態上成為孤島,朝著不適於人居的方向發展。所以城市綠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緩沖孤島化傾向,盡量使城市的生態環境因子保持接近自然系統的狀態。
景觀生態學中的斑塊廊道基質模式可以用來描述城市空間格局的一個基本模式。按照生態學性質,基質是城市的建築物,綠地生態系統構成斑塊、廊道。在城市整體個層次上,由斑塊和廊道構成的綠地生態系統能夠起到掩蓋建築物基質的作用,理想的狀況是,城市下墊層的生態性質由綠地生態系統主導,使城市不再成為生態上的孤島,與周邊系統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個合適人居的戶外環境。但綠地生態系統不能解決所有的生態問題,如碳氧的平衡等。某些規劃聲稱以碳氧平衡作為確定綠量(綠化率、覆蓋率)的依據,實際上誇大了綠地的作用,城市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解決碳氧平衡,碳氧循環即使不是全球機制所決定,也至少是一個大區域的機制所決定。
生物多樣性維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依賴於景觀層次上的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城市及郊野的自然系統保留斑塊在生態學上往往具有特別意義,有些生境和生物群落可能是非常獨特的,甚至是惟一的。但是完全重新構建人工綠地,不必過於強調物種多樣性,只需滿足生態調節功能結構物種的關聯要求和審美要求即可。那種拚命追求物種數量的導向實際上走向形而上。生物多樣性不是簡單的物種數量疊加,並且大量引來外來物種的潛在威脅人們已得到共識。
廊道(林帶)需要一定的寬度,但寬度標准很難作出定量結論。目前環城林帶、交通干線林帶存在著相互盲目攀比的現象,但對其作用的認識卻是非常模糊的。自然系統的廊道主要起著生物通道的作用,但在城市是否要強調生態通道?在林帶改善小氣候效應方面,農田防擴林的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鑒。有一些觀點非常強調林帶與主風向的關系,實際上線狀林帶對風的改變只限於林帶高度3~5倍的范圍,除非林帶形成網路。林帶的建設須考慮城市生態特點。我國的三北防護林建設成果雖然巨大,卻有明顯的失誤,如在乾旱地帶,缺水是主導障礙因子,營造喬木林帶以後,樹木的蒸騰作用使地下水位下降,生境更加旱化,如用旱生灌木和草木卻能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筆者推想我國的林帶理念可能部分來自於中國人的圍牆觀念,如同歷史上的圍長城一脈相傳,但萬里長城並不能擋住外族進入中原。
景觀的美學價值是一個范圍廣泛、內涵豐富、動態變化的難以確定的問題。都市人的審美時尚回歸自然、返樸歸真,但久居深山的農民卻見高樓大廈最興奮。保持景觀中最大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給予最大的信息量可以作為一種准則。

⑸ 生態學原理在園林中的應用有哪些

1)自然式設計——與傳統的規劃設計相對應,通過植物群落設計和地形起伏處理,從形式上表現自然,立足於將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環境,美國奧姆斯特德(Frederic Law Olmsted)極為推崇此模式。
2)鄉土化設計——對區域的生態因子及其周圍環境中植被狀況和自然史的調查研究,使設計切合當地的自然條件並反映當地的特色,代表人為西門德斯(Simonds)和詹遜(Jenson)。
3)保護性設計——對區域的生態因子和生態關系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通過合理設計減少對自然的破壞,以保護現狀良好的生態系統,納紹爾(Joan Nassauer)、惠爾克(Willian Weilk)和夏戈(Billy Gress)在設計中運用了該思想。
4)恢復性設計——在設計中運用種種科技手段來恢復已遭破壞的生態環境。代表人物有K.希爾(Kristina Hill)和A.丹尼斯(Agnes Denes)。
最近又提出了生態展示性設計的概念,即通過設計向當地民眾展示其生存環境的種種生態現象、生態作用和生態關系引起了廣泛關注。
生態學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不同的生態學研究尺度與綠地系統建設的層次有大致的對應關系。
1、 區域綠地體系
區域的含義指城市群或城市與城郊復合體。在區域這個層次,綠地系統的建設目標應是建立一個區域生態安全格局。這包括兩個層面:第一,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格局,特別區域水循環;第二,生物多樣性維護安全格局,主要在於景觀(生態學概念的景觀)和生態系統層次上的生物多樣性維護安全,城郊和城鄉結合部、河口濕地是區域甚至全球生物多樣性維護重要所在,特別是一些鳥類、魚類的重要棲息地或遷徙過境地。

2、城市綠地體系
這里的城市指城區部分。城市空間上是多種生態系統的聚合,由於其建築往往所佔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於自然系統的下墊層性質與人為活動所排放的物質能量改變了城市局部環境,使得城市在生態上成為孤島,朝著不適於人居的方向發展。所以城市綠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緩沖孤島化傾向,盡量使城市的生態環境因子保持接近自然系統的狀態。
景觀生態學中的斑塊——廊道——基質模式可以用來描述城市空間格局的一個基本模式。按照生態學性質,基質是城市的建築物,綠地生態系統構成斑塊、廊道。在城市整體個層次上,由斑塊和廊道構成的綠地生態系統能夠起到掩蓋建築物基質的作用,理想的狀況是,城市下墊層的生態性質由綠地生態系統主導,使城市不再成為生態上的孤島,與周邊系統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個合適人居的戶外環境。但綠地生態系統不能解決所有的生態問題,如碳氧的平衡等。某些規劃聲稱以碳氧平衡作為確定綠量(綠化率、覆蓋率)的依據,實際上誇大了綠地的作用,城市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解決碳氧平衡,碳氧循環即使不是全球機制所決定,也至少是一個大區域的機制所決定。
生物多樣性維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依賴於景觀層次上的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城市及郊野的自然系統保留斑塊在生態學上往往具有特別意義,有些生境和生物群落可能是非常獨特的,甚至是惟一的。但是完全重新構建人工綠地,不必過於強調物種多樣性,只需滿足生態調節功能——結構——物種的關聯要求和審美要求即可。那種拚命追求物種數量的導向實際上走向形而上。生物多樣性不是簡單的物種數量疊加,並且大量引來外來物種的潛在威脅人們已得到共識。
廊道(林帶)需要一定的寬度,但寬度標准很難作出定量結論。目前環城林帶、交通干線林帶存在著相互盲目攀比的現象,但對其作用的認識卻是非常模糊的。自然系統的廊道主要起著生物通道的作用,但在城市是否要強調生態通道?在林帶改善小氣候效應方面,農田防擴林的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鑒。有一些觀點非常強調林帶與主風向的關系,實際上線狀林帶對風的改變只限於林帶高度3~5倍的范圍,除非林帶形成網路。林帶的建設須考慮城市生態特點。我國的三北防護林建設成果雖然巨大,卻有明顯的失誤,如在乾旱地帶,缺水是主導障礙因子,營造喬木林帶以後,樹木的蒸騰作用使地下水位下降,生境更加旱化,如用旱生灌木和草木卻能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筆者推想我國的林帶理念可能部分來自於中國人的圍牆觀念,如同歷史上的圍長城一脈相傳,但萬里長城並不能擋住外族進入中原。
景觀的美學價值是一個范圍廣泛、內涵豐富、動態變化的難以確定的問題。都市人的審美時尚回歸自然、返樸歸真,但久居深山的農民卻見高樓大廈最興奮。保持景觀中最大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給予最大的信息量可以作為一種准則。

⑹ 城市生態風景林的主題包括哪些內容

生態景觀林帶由綠色景觀帶(線)、景觀節點(點)和生態景觀帶(面)組成:內

生態景觀林容帶
綠化景觀帶是將主要高速公路、鐵路兩側20~50米林帶和沿海海岸基幹林帶、灘塗濕地紅樹林為主線,建成各具特色,景觀優美的生態景觀長廊;

景觀節點是沿線分布的城鎮村居、景區景點、服務區、車站、收費站、互通立交等景觀節點綠化、美化、園林化,形成景觀亮點;

生態景觀帶是將高速公路、鐵路和江河兩岸1公里可視范圍內的林地,改造提升森林質量和景觀質量,形成主題突出、具有區域特色的森林生態景觀。

⑺ 什麼是生態主義景觀

什麼是生態公益林?
··主要是用於綠化景觀、調整環境氣候的林帶。

什麼是商品林?
··主要是用於採伐使用木材的供給林帶。

⑻ 在設計城市郊區道路林帶寬度時,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應該考慮哪些問題

三個復角度。1、考慮周邊土地利用制形式,包括遊憩價值、生態格局,這點最重要。2、社會經濟和土地權屬3、當地地理條件,水土資源4、考慮已有林網的連接程度。5、道路運輸造成的污染防治對具體林網的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研究,不同道路等級、不同區域(即使是郊區)有不一樣的做法,加上郊區林帶在自然演變過程中,是最容易受到侵蝕的,所以必須和當地土地利用或地區發展定位相結合,不能一概而論。同志我都回答那麼久了,而且態度很好,您就不能給個紅旗負責一點么?!

⑼ 田園綜合體生態治理景觀林帶勘察設計需要什麼資質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遊、田園社區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農村田園建設項目。其通過「三生」(生產、生活、生態)、「三產」(農業、加工業、服務業)的有機結合與關聯共生,實現生態農業、休閑旅遊、田園居住等復合功能。
一是打造生態、景觀、苗木園林美化等旅遊環境,成為自駕游目的地、文化包括婚慶主題公園、兒童體驗教育基地、休閑旅遊首選地。
二是打造農業產業項目集群。利用當地土特產種植加工優勢,發展採摘園、旅遊產品等。
三是房地產開發。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