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超焦距
㈠ 拍攝風景照片時如何設置超焦距/
超焦距計算表格回:答http://hi..com/cchenmd/album/item/aaebc3c2872e49459c163d4c.html#
㈡ 如何應用定焦鏡頭超焦距拍風景
定義:在攝影鏡頭的焦距和光圈均已確定的前提下,能夠獲得最大景深時的攝影回物距,稱為在這個焦距和答這個光圈下的超焦距。 超焦距距離的計算比較繁,所以如果你的鏡頭上附有景深標尺的話,在對焦時將你選用的光圈值的後景深線對准無窮遠,就可以了,不必計算,使用也方便。這也是鏡頭上帶有景深標尺的一個很大的用途。
當然在沒有這個標尺時,我們最好藉助與景深表或轉盤式的景深標尺這個工具了。
㈢ 什麼是超焦距如何運用超焦距
你好~超焦距的運用多在以前自動對焦還未普及的時候,新聞記者常用超焦距來抓拍人物。然而現在自動對焦幾乎彌補了這一點。拍攝風景通常都是用小光圈,甚至F16以上,架腳架,完全不用考慮超焦距這個問題。 為了大家一同普及攝影知識,我還是把計算公式表發出來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後景深 > 前景深。由景深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的要求(表現為對容許彌散圓的大小)有關。這些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如下:(1)、鏡頭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2)、鏡頭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拍攝距離: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使用景深計算公式,我們可以完整地計算一張景深表,供我們日常攝影時便查(因為計算較為繁復,你是不可能在現場臨時計算的),但是有的書籍中有是也提供現成景深表,下面就是書中提供的景深表,(這是尼康公司為尼柯鏡頭提供的)供大家參考。超焦距 (Hyperfocal Distance)定義:在攝影鏡頭的焦距和光圈均已確定的前提下,能夠獲得最大景深時的攝影物距,稱為在這個焦距和這個光圈下的超焦距。以上是超焦距的定義,看起來有些費解,另外,超焦距又有什麼用呢?為了說清楚,我們就使用上面的景深標尺來講述一下: 圖一:這個景深標尺,我相信的一看就懂:目前對焦是在2M上,你看不同的光圈值兩邊各有一根指示線,這兩根線指示了該種光圈在距離2M時的,前景和後景的清晰范圍。比如:如果用了F=11的光圈,清晰范圍大約在1.5-3M。圖二:這是鏡頭對焦在無窮遠的情況,如果照風景,用光圈F=16,你可以看到大約在4.5M以外都清楚。圖三:圖二的這種對焦情況不是最好,因為這時的後景深就沒利用上。 如果我們對焦在4.5M上,這時我們可以發現仍然用光圈為F=16時,那就用上了F=16的後景深:後景深指示線對在無窮遠上,這樣對焦既保證了無窮遠處的清晰度,而前景深指在2.2M處,清晰范圍比圖二前進了2M多,得到了最大的景深。這就是「超焦距」對焦法,而4.5M這個對焦位置稱呼超焦距。 超焦距的方法在抓拍時常用,因為在我已知的范圍內(比如上面說的2.2M以外),就不用對焦了,抓了就照,可以搶時間,抓鏡頭,同時也保證了清晰度。所以新聞記者等是比較愛用的。 超焦距距離的計算比較繁,所以如果你的鏡頭上附有景深標尺的話,在對焦時將你選用的光圈值的後景深線對准無窮遠,就可以了,不必計算,使用也方便。這也是鏡頭上帶有景深標尺的一個很大的用途。 當然在沒有這個標尺時,我們最好藉助與景深表或轉盤式的景深標尺這個工具了。
㈣ 長焦鏡頭拍風景如何獲得大景深
影響景深一共有三要素:光圈、物距和焦距,你只能在這三者之間進行控制,回還有一方法是利用答把主體拉遠的法可以拍到全實的照片,具體做法是:把相機和拍攝主體(景物)的距離控制在30以外,因為當你對30米以外的主體拍攝時從焦點一直到無限遠都是實的(當然焦點之前最好不要有景物)。
㈤ 單反照風景怎麼使用超焦距獲得最大景深
超焦距調焦
超焦距調焦超焦距調焦Focusing on the Hyperfocal Distance超焦距調焦是指,將調焦環上的無限遠標志調到光圈的後景深范圍之內(後景深最遠的那個點),這時你使用的焦距就是超焦距,它比無限遠近一些。使用超焦距調焦,可以獲得最大的景深,從前景到很遠距離范圍內的景物都很清楚。
有些人常常認為,只要把焦距跳到最遠,就可以最大限度獲得景深,其實不是,要在一個擴展到遠距離的場景中獲得最大的景深,卻不能對著無跟遠調焦。而是要將調焦環上的無限遠標志調到光圈的景深范圍之內(後景深最遠的那個點),這時你使用的就是超焦距,它比無限遠近一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超焦距調焦」。
當鏡頭無窮遠標志調焦在後景深內最遠的那一個點時,前景深相對清晰最近的那個點到焦平面的距離被稱為超焦距。當鏡頭用某一擋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的,景深范圍為該距離的1/2至無限遠。應用超焦距是獲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圍的最快捷方法。
計算用於某一具體模糊圈的超焦距的公式為:
H=F2/Cf在這里,H為超焦距,F為鏡頭焦距,C為模糊圈,f為所用光圈。
在平時使用時一般把模糊圈的直徑設定為0.05毫米,因而把上述公式簡化成H=1000F/f,只憑簡便的口算就能夠准確地知道任何鏡頭的焦距與光圈組合所用的超焦距是多少。如果我們使用50毫米鏡頭和f/16光圈,那麼將其代入上述公式用毫米計算,結果為50000/16=3125毫米,也就是說它的超焦距剛好是3米過一點。
————————————————————————————————————————————————以下為 falcon_20 補充
上述文字是對「超焦距調焦」准確而專業的解釋。可能對於初學攝影的人來說,比較難以理解。我來做適當的補充,便於大家實際操作。
一、較為專業的理論公式
超焦距=鏡頭焦距+鏡頭焦距的平方÷(C×F)大家都知道,F代表光圈。而C則為「彌散圈系數」。C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詞彙,簡單說就是當被攝物體虛化時,特別是光點被虛化時,光點會彌散成一個圓形光斑,彌散的程度有大小,彌散後形成的光斑直徑,與焦距及光圈等因素之間存在著一個數學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彌散圈的系數,縮寫為C。具體的就不多討論了,太過學術化。知道有這么回事兒就哦了。
二、超焦距調焦的作用
超焦距調焦是為了使全畫面均清晰(使用焦距光圈組合獲得最大景深),所以感覺上第一概念就是想到光圈盡量小,盡量用廣角,使景深最大化。任何焦距鏡頭和光圈組合時,其後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後景深遠大於前景深),所以很多人認為拍攝時對畫面的前1/3處對焦,可獲得最大景深。這個方法是簡單有效的,可以保證全畫面均清晰。由於該詞條是「超焦距調焦」,那麼我們還得繼續討論超焦距問題。
三、超焦距調焦的概念
調焦時,如果後景深最遠處的那個點對准無窮遠也「剛好」清楚的話,那麼對焦點就不能再推後了,否則前景深就會浪費(因為景深會隨著對焦點的推移而變化,而此時後景深無窮遠處已經清楚了,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前景深了)。那麼此時,前景深范圍內最遠的那個點到相機的距離,就被稱為「超焦距」。
用廣角端拍攝時景深最大,當對焦點在畫面1/3處的時候,後景深無窮遠范圍內也是清晰的。而所謂「無窮遠」是一個極限概念,畫面中最遠處的山或地平線,可以說是無窮遠,是清晰的,如果山後邊兒還有東西,那麼這個東西也是在無窮遠的概念范圍之內,之所以看不清,是因為離得遠,影調被淡化了,而並不是虛化。那麼這樣一來,就可以把對焦點拉近,那麼畫面最遠處還是在後景深無窮遠范圍內,還是清晰的,但是前景深可就加大很多了。所以通常來講,可以這樣簡單的去理解:廣角端構圖時,畫面前景深中最遠的那個點(最遠的那個點就是前景深范圍內距焦平面最近的那個點)離焦平面的距離就是超焦距。那麼這個距離,是可以通過目測來估計的。所以通常情況下,這個數值都是約數。一般情況下,超焦距<5米。
四、最簡單實用的方法
4-1、支上腳架先構圖,此時鏡頭焦距、光圈和快門組合就確定了(當然在光線確定的情況下肯定使用其最小光圈了)。
4-2、 在上述因素全部確定的情況下,將焦點調焦在無窮遠處,然後轉動對焦環(向近距離轉動)直至後景深最遠的那個點(無窮遠)開始變模糊時停止轉動,目測前景深范圍內最遠的那個點(也就是據焦平面最近的那個點)到焦平面的距離 (這個距離就是超焦距)在實際拍攝中只要保證被攝主題據焦平面的距離在(超焦距的范圍以外)就可以保證相對清晰的畫面了。
㈥ 超焦距是什麼如何應用超焦距
你好~超焦距的運用多在以前自動對焦還未普及的時候,新聞記者常用超焦距來抓拍人物。然而現在自動對焦幾乎彌補了這一點。拍攝風景通常都是用小光圈,甚至F16以上,架腳架,完全不用考慮超焦距這個問題。 為了大家一同普及攝影知識,我還是把計算公式表發出來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後景深 > 前景深。由景深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的要求(表現為對容許彌散圓的大小)有關。這些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如下:(1)、鏡頭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2)、鏡頭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拍攝距離: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使用景深計算公式,我們可以完整地計算一張景深表,供我們日常攝影時便查(因為計算較為繁復,你是不可能在現場臨時計算的),但是有的書籍中有是也提供現成景深表,下面就是書中提供的景深表,(這是尼康公司為尼柯鏡頭提供的)供大家參考。超焦距 (Hyperfocal Distance)定義:在攝影鏡頭的焦距和光圈均已確定的前提下,能夠獲得最大景深時的攝影物距,稱為在這個焦距和這個光圈下的超焦距。以上是超焦距的定義,看起來有些費解,另外,超焦距又有什麼用呢?為了說清楚,我們就使用上面的景深標尺來講述一下: 圖一:這個景深標尺,我相信的一看就懂:目前對焦是在2M上,你看不同的光圈值兩邊各有一根指示線,這兩根線指示了該種光圈在距離2M時的,前景和後景的清晰范圍。比如:如果用了F=11的光圈,清晰范圍大約在1.5-3M。圖二:這是鏡頭對焦在無窮遠的情況,如果照風景,用光圈F=16,你可以看到大約在4.5M以外都清楚。圖三:圖二的這種對焦情況不是最好,因為這時的後景深就沒利用上。 如果我們對焦在4.5M上,這時我們可以發現仍然用光圈為F=16時,那就用上了F=16的後景深:後景深指示線對在無窮遠上,這樣對焦既保證了無窮遠處的清晰度,而前景深指在2.2M處,清晰范圍比圖二前進了2M多,得到了最大的景深。這就是「超焦距」對焦法,而4.5M這個對焦位置稱呼超焦距。 超焦距的方法在抓拍時常用,因為在我已知的范圍內(比如上面說的2.2M以外),就不用對焦了,抓了就照,可以搶時間,抓鏡頭,同時也保證了清晰度。所以新聞記者等是比較愛用的。 超焦距距離的計算比較繁,所以如果你的鏡頭上附有景深標尺的話,在對焦時將你選用的光圈值的後景深線對准無窮遠,就可以了,不必計算,使用也方便。這也是鏡頭上帶有景深標尺的一個很大的用途。 當然在沒有這個標尺時,我們最好藉助與景深表或轉盤式的景深標尺這個工具了
㈦ 為什麼拍攝風景時,不使用多點對焦而使用超焦距
超焦距???是啥?
不用多點對焦,是因為沒意義。對焦是對到某個物體上,每個物體距離不同,面就不同。就是對到某一個面上。
所以多點沒意義,實際就是某一個面
不懂繼續問,滿意請採納
㈧ ★高手解答拍風景聚焦問題。還有超焦距與dc。謝!
超焦距是在手動的時候可以採用的一種對焦方式:
超焦距很簡單,要理解就必需懂得景深。在鏡頭上一般都有景深表,(現在有些鏡頭不做),在鏡頭標尺的的兩邊,各印有光圈值,這就是景深表。如下圖。你距離對在某一點,然後在看兩邊,假定你光圈是用F=8,那你就看前後兩個8,用這兩個8對在距離標尺的兩個點將是清晰度的范圍,這就是你當時的景深。在圖中,對在0.7M,從圖中兩個8可以看出從0.6M(我估的)到0.8M均為清晰范圍(也可稱景深范圍)
如果把後一個8對在∞上,這就叫「超焦距對焦」。從景深表可知道,我已經保證了∞的清晰,再看前一個8,那就是你前面的清晰點。
拍風景時是可以用超焦距的,如果是想做作品,雖然是靜物,你最好還是用三腳架。最要考慮的是光圈,一般可在11-16的范圍。當然可以再小,但是我要指出:不要認為越小越清晰,這是不對的,這不是理論不對,而是鏡頭不一定好,大多數的鏡頭成象最好時的光圈是8-11,用到22-32有時反而差(為什麼,這里就不說了,這個涉及到鏡頭的製造工藝學)。鏡頭越好成象好的光圈范圍越大,所以這個光圈值的選取是要根據你的鏡頭來。你不妨用不同的光圈在同一點多照幾張,在電腦上放大,慢慢比較,心裡好有個數。
補充:
拉到廣角、光圈開最小,然後呢,是聚焦近點的景色好還是遠點的景色好?那就是的藝術造詣了,你什麼樣就怎麼。但是我的意見,風景攝影在如果有近景的話,最好近景有點模糊,這樣才能有縱深感。
拉到廣角、光圈開最小。廣角的景深是很大的,最後你的像片是所有都清楚。
全手動的DC?既然是全手動,當然是和上面一樣了,除非你而不能調整。
我聽你問的問題,我就能判斷目前你所處在的技術現狀。我先講的問題你全理解了?沒有?
照歸照,理論還是要了解的。
㈨ 拍攝風景如何應用超焦距
所謂「超焦距」是指當一個鏡頭在某一光圈值時,對焦到一定的距離專點時,照片的屬背景清晰度可達「無窮遠」。
其原理是,鏡頭的景深包含被對焦的某個點的前景深和後景深兩個部分。所以拍攝「無窮遠」的風景時,並不需要一定將對焦點放到「無窮遠」上,利用景深的原理,可以得到更大的清晰范圍。
超焦距的具體計算較復雜,公式可以簡單地計算為:超焦距=鏡頭焦距的平方/(彌散圈直徑 x 光圈系數)
從這個計算公式可知,鏡頭焦距越大,超焦距值也越大;光圈系數越小,超焦距越大。至於彌散圈直徑是根據對圖片放大的要求而定的。通常為對圖片最佳觀賞距離時彌散圈直徑小於人的肉眼分辨力來定的。
事實上在實踐中,風景拍攝中的超焦距應用只用於短焦鏡頭(標准鏡或廣角鏡)和較小的光圈才有實際應用意義。
㈩ 拍攝風景照片時如何計算超焦距
拍攝風景來照片時計算超焦源距的方法:
公式為:超焦距=鏡頭焦距+(鏡頭焦距的平方除以c、F之積原始公式)。F為光圈系數。c為彌散圈直徑,定為1/30mm,還有定1/40mm。
超焦距是指攝影術語,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景深前界(離鏡頭最近清晰點)到鏡頭的距離稱之為超焦距。換句話說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超焦距點到無窮遠全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