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道路景觀
1.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說明怎麼寫
一、 設計理念
人的生活離不開建築,建築組成居住小區,居住小區構成了我們的環境,環境是構成自然的主體,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產物。因此,在本規劃設計中主要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中以生態環境優先為原則,充分體現對人的關 懷,堅持以人為本,大處著眼,整體設計。在規劃的同時,輔以景觀設計,最大限度的體現居住區本身的底蘊,設計中盡量保留居住區原有的積極元素,加上合諧親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樂居其中。
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築規劃理念,並卻盡可能的解決和完善了人們觀賞、娛樂、休閑、集會、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這一永恆的主題。
居住環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生存空間。居住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繫世人皆知。在本規劃設計中注意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在內部環境中強調生活、文化、景觀間的連接,以達到美化環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處理好「自然—住宅—人」的關系,就是小區規劃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 設計構想
構想一: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為軸線。
⒈總平面布局:
在本規劃設計中採用的是周邊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個組團構成主要圍繞著中心廣場區和中心水景區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對外商業組團。小區四周分散設 置了四個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風景,然後,北向、南向、東北向各有一個次入口。小區內組團之間由循環雙車道相貫通,組 團內側有單車道和盡端道路相連。小區主景觀為中心的水景區和廣場區,優越的位置構成了小區內的主體環境,依山就水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2功能、結構形式:
結構分析
一軸兩中心——以東南向城市幹道為軸;以城市發展方向為重心
以服務規劃區為中心。將住宅區與城市中心有機的結合體現了發展
服務共存的原則。
一帶一片——西向為南朗河沿河綠化帶;東向為規劃綠地片區。
做為兩個生態區域,它豐富了規劃區范圍內的自然環境,是不可缺少
的生態資源,在本規劃設計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體現了當今"人與
自然"和諧的主題。
兩 界——以縱向兩條道路為界。
規劃區南側為公共設施用地,則在南側考慮了對外商業價值,
將住宅與商業相結合,充分利用了該地段的商業價值,也體現了服務小區的規劃設計的宗旨。
3.交通組織:
規劃區內道路分為五類:
主入口道路紅線寬度15m;
次入口道路紅線寬度14m;
小區內道路(雙車道)紅線寬度12m;
小區內道路(單車道)紅線寬度8m; 小區內道路(宅前道)紅線寬度5m.
道路系統猶如人們的血液循環系統,可以將相關的器官、組織有機的聯系起來,然而,道路系統也可以將各個功能、性質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聯系起來。
小區內部以雙車道為主,並形成迴路,是連接各個組團的主要交通;單車道是連接區內各棟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進入各單元的交通。
區內設置兩條相對獨立的機動車道,中間設特殊通道相連,以保證南北片區的機動車交通相對獨立,互不幹擾。機動車道和各地塊之間均有方便的聯系,各地塊設有獨立的機動車出入口。
4.綠化景觀規劃:
在空間上以\"點、線、面\"的設計手法,並與水景、水系相結合
「點」狀綠化——院落綠化、節點綠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們休閑、游戲空間。
「線」狀綠化——道路行道樹綠化,以及道路沿線灌木綠化所行成的帶狀綠化,將點狀綠化串連,形成綠化網路,起了劃分空間的作用,延續空間的作用。
「面」狀綠化——廣場景觀綠化、院落以及道路兩側的綠化帶所形成的片狀綠化,將景觀分成塊狀,並形成聯系三大綠化空間的紐帶,是整個綠化形成系統,中心水景區更豐富景觀系統,達到了多樣化的綠化效果。
綠地系統由中心綠地、綠化走廊、組團綠地和住宅院落綠地組成。
2. 鄉鎮修公園,景觀道路需要報批嗎
公共工程,一般需要按程序落實,但不是地方政策會不一樣。
3. 景觀設計 公園道路
1.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2.凈化空氣,保護環境
3.組織交通,保證安全
4.形成景觀,美化環境
5.形成生態廊道,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
6.防災屏障及救災通道,提高城市抗災能力
4. 湖北常見的景觀植物有哪些 ,一般綠化公園道路街旁都適合種植什麼 、 關於景觀方面。
景觀綠化種植物選用表 1常見綠化樹(1) 常綠針葉樹 1. 喬木類:雪松、紅松、、、馬尾松、檜柏、、南洋杉、、.、、池杉、落羽杉 種分類示意 2. 灌木類 翠柏、匍3. 地柏、、 (3) 常綠闊葉樹: 1. 喬木類:香樟、、、 2. 灌木類:、、、3. 、、桔樹、 、、、、、、撒金珊瑚、南天竹、六月雪、小葉女貞、八角金盤、梔子、蚊母、山茶、金絲桃、杜鵑、絲蘭(波羅花、箭麻)、蘇鐵(鐵樹)、十大功勞 (4) 落葉闊葉樹: 1. 喬木類:垂柳、直柳、楓楊、龍爪柳、烏桕、槐樹、青桐(中國梧 桐)、懸鈴木(法國梧桐)、槐樹(國槐)、盤槐、合歡、銀杏、楝樹(苦楝)、梓樹 2. 灌木類:櫻花、白玉蘭、桃花、臘梅、紫薇、紫荊、戚樹、青楓、 紅葉李、貼梗海棠、鍾吊海棠、八仙花、麻葉綉球、金鍾花(黃金條)、木芙蓉、木槿(槿樹)、山麻桿(桂園樹)、石榴 (5) 竹類:慈孝竹、剛竹、毛竹、紫竹、觀音竹、鳳尾竹、佛肚竹、黃金鑲碧玉竹 (6) 藤本:紫藤、絡實、地錦(爬山虎、爬牆虎)、常春藤、葡萄藤,(7) 扶芳藤 (8) 花卉:太陽花、長生菊、一串紅、美人蕉、五色莧、甘藍(球菜花)、 菊花、蘭花9) 草坪:天鵝絨草、結縷草、麥冬草、四季青草、高羊茅、馬尼拉草,(10) 三葉草,(11) 馬蹄瑾 9) 草坪:天鵝絨草、結縷草、麥冬草、四季青草、高羊茅、馬尼拉草,(10) 三葉草,(11) 馬蹄瑾
5. 國外一個著名的景點,道路呈S型並有緩坡,周圍景觀打造很美很漂亮,請問到底是哪一個公園。
首先想到的是舊金山的九曲花街
6. 城市綠地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綠地的功能: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不同類型城市綠地光合作用效應比較)
理論上,每人所需要面積為10m2的樹林或25m2草坪的綠地。 世界環保局:每人就應有50㎡城市綠地,300 ㎡郊區綠地。
2、吸收有害氣體:有害氣體雖對植物生長不利, 但在一定條件下, 有許多植物對他們具有吸收和凈化作用
在散發有害氣體的污染源地區附近, 選擇與其相應的具有高吸收和強抗性能力的樹種進行綠化, 對於防止污染、凈化空氣是有很大意義的。
3、吸滯煙塵和粉塵: 植物, 特別是樹木對煙塵和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這一方面由於枝葉茂密, 具有強大的減低風速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由於葉子表面粗糙、有絨毛或黏性分泌物, 當空氣中的塵埃經過樹木時, 便附著於其葉面及枝幹上。
4、減少空氣中的含菌量:綠地可以減少空氣的含菌數量, 這一方面是由於綠地上空灰塵減少, 從而減少了黏附其上的細菌; 另外一方面還由於許多植物本身具有分泌殺菌素的能力, 如懸鈴木、檜柏、白皮鬆、雪松等都是殺菌能力較強的綠化樹種
5、凈化土壤
植物的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質, 從而具有凈化土壤的能力。
(6)公園道路景觀擴展閱讀
城市綠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的城市用地。
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
一是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用於綠化的土地;
二是城市建設用地之外,對城市生態、景觀和居民休閑生活具有積極作用、綠化環境較好的區域。
心理功能
植物對人類有著一定的心理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不斷深化對這一功能的認識。在城市中使人鎮靜的綠色和藍色較少,而使人興奮和活躍的紅色、黃色在增多。因此,在綠地的光線則可以激發人們的生理活力,使人們在心理上感覺平靜。
綠色使人感到舒適,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植物的各種顏色對光線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青草和樹木的青、綠色能吸收強光中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對光的反射,青色反射36%,綠色反射47%,對人的神經系統、大腦皮層和眼睛的視網膜比較適宜。
7. 公園道路寬度有規范么
你好, 一、公園道路的分類1按使用功能分類護林防火、生產、游覽環道:主要以車行為主,兩側或一側可設人行道,以滿足公園消防和人行的要求,此本園道路寬度4.5~8m公園主、次入口道路和公園環道。濱河景觀游道:主要以人行為主,必要時可通過環衛用小型垃圾運輸車,此公園設置道路寬度為3m濱河游道。景區林蔭小道:主要以人行為主,部分路段寬度2.5~3m,公園小型游覽工具自行車等可以通過,此公園設置道路寬度為2m或1.5m公園人行小徑。2、按技術標准分類森林公園道路按使用性質分為干線、支線、人行道三類。 2.1 干線:為森林公園與外部公路之間的連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園內的環行主道。外部干線按相應的國家公路等級進行設計。內部干線路基寬度一般按5.0~7.0m進行設計,其縱坡不得大於9%,平曲線最小半徑不得小於30m。2.2 支線:森林公園內通往各功能分區、景區的道路。支線路基寬度一般按3.0~5.0m進行設計,其縱坡不得大於13%,平曲線最小半徑不得小於15m。2.3 人行道:森林公園內通往景點、景物供遊人步行游覽觀光的道路。可根據自然地勢設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築階梯式道路。人行道寬度一般按1.0~3.0進行設計,不設階梯的人行道縱坡宜小於18%。
8.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園路是指什麼寬度一般為多少
園路,指園林中的道路工程,包括園路布局、路面層結構和地面鋪裝等的設計。園內林容道路是園林的組成部分,起著組織空間、引導游覽、交通聯系並提供散步休息場所的作用。園道路本身又是園林風景的組成部分。
園路寬度一般為0.9~7.0米,園路應根據公園總體設計確定的路網及等級,進行園路寬度、平面和縱斷面的線形以及結構設計。
(8)公園道路景觀擴展閱讀
園路分類
一般分為:
1、主路。聯系園內各個景區、主要風景點和活動設施的路。通過它對園內外景色進行剪輯,以引導遊人欣賞景色。
2、支路。設在各個景區內的路,它聯系各個景點,對主路起輔助作用。考慮到遊人的不同需要,在園路布局中,還應為遊人由一個景區到另一個景區開辟捷徑。
3、小路。又叫游步道,是深入到山間、水際、林中、花叢供人們漫步游賞的路。
4、園務路。為便於園務運輸、養護管理等的需要而建造的路。這種路往往有專門的入口,直通公園的倉庫、餐館、管理處、雜物院等處,並與主環路相通,以便把物資直接運往各景點。在有古建築、風景名勝處,園路的設置應考慮消防的要求。
9. 景觀設計中一般一級二級三級道路分別多寬 還有 一般河道多寬
這個沒有定數,因為級別是看你設計的區域的大小的。
對於農業觀光園來說,10米—20米是一級道路,5米——8米是二級道路,2米——4米是三級道路。
河道10米以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9)公園道路景觀擴展閱讀:
設計內容
景觀設計的內容根據出發點的不同有很大區別,大面積的河域治理,城鎮總體規劃大多是從地理,生態角度出發;中等規模的主題公園設計,街道景觀設計常常從規劃和園林的角度出發。
面積相對較小的城市廣場,小區綠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從詳細規劃與建築角度出發。
但無疑這些項目都涉及景觀因素.通常接觸到的,在規劃及設計過程中對景觀因素的考慮,通常分為硬景觀(hardscape)和軟景觀(softscape)。
據我理解硬景觀是指人工設施,通常包括鋪裝,雕塑,涼棚,座椅,燈光,果皮箱等等。
軟景觀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觀,如噴泉,水池,抗壓草皮,修剪過的樹木等等。
結合自然景觀
風景園林師的主要職業范圍:
城市規劃設計
居住區規劃設計
城市公園設計
城市廣場和步行街設計
濱水區設計
校園、社會機構和企業園的規劃與設計
旅遊和休閑地設計
國家公園的設計與管理
景觀與區域規劃和自然景觀的重建
墓園設計
個體選擇與布局
整體植物景觀類型布局選擇完成後,就要開始進行各個植物景觀類型的構成設計,即解決植物個體的選擇與布局問題。植物個體的選擇與布局問題主要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植物品種的選擇,
2.植物大小的確定,
3.植物數量的確定,
4、植物個體在結構中的位置定位等。
植物個體的選擇與布局更多的是一個技術性問題,除了在結構中的位置定位過程中需要較多關注美學設計知識外,其它更多的是趨向解決生態技術問題。
因而解決植物個體的選擇與布局問題往往是一種程序化地工作。
1、植物品種選擇
植物品種選擇的一般程序如下:
(1)根據植物景觀類型布局圖、植物景觀類型統計表和植物景觀類型構成分析表等資料,綜合分析各景觀類型的結構,確定植物類型及要求,制定植物類型及要求工作表。
(2)分析確定配置場地的氣候耐寒區,和主要環境限制因子。
(3)根據場地的氣候耐寒區、主要環境限制因子、和植物類型及要求工作表來與植物庫數據配對搜尋,確定粗選的植物品種。
(4)據景觀功能和美學的要求,進一步篩選植物品種。
(5)確定各植物類型的主要品種
主要品種是用於保持統一性的品種,是一種植物景觀類型的主體構架品種。一般來說,主要品種品種數量要少(比如說20%),相似程度高,但植株數量多(比如說80%)。
主要植物品種的耐寒級別一定要比場地的氣候耐寒區級別高一個級別,同時能夠對場地主要限制因子有足夠的耐性。
主要品種分各景觀類型的主要品種和設計區域的主要品種,設計區域的主要品種是指設計區域內佔主導地位(面積或空間)景觀類型的主要品種。
(6)確定各植物類型的次要品種
次要品種是用於增加變化性的品種,品種數量要多(80%),但植株數量要少(20%)。如特別需要,次要的植物品種的耐寒級別可以不高於場地的氣候耐寒區級別。
有條件或成本不高的情況小,可以選擇一些對場地主要限制因子耐性不足的植物。
主次要品種的比率按各景觀類型分別計算分配。
(7)確定植物品種的數量
原則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則,但並非植物品種越多越好,杜絕拼湊。
一般的小區來說,15-20個喬木品種,15-20灌木品種,15-20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種已足夠滿足生態方面的要求。當然,國家有特別規定的,按相關規定辦理。
2、植物初植大小的確定
在中國,對種植植物的初植大小規格沒有具體的標准規定。更多地是根據客戶喜好和設計者的習慣來確定。
有經驗的設計者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美學的生態的手法來綜合確定。
以喬木為例,國外比較通行的喬木層尺寸一般也就在徑階6-8公分的完整植株。考慮到國內的習慣,建議喬木層尺寸徑階以10-12公分左右的完整植株較為適宜,一般不要超過14-15公分。
為了滿足及時效果的需要,可以採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如增加大灌木的數量(高度100厘米-250厘米),增加覆蓋對比等等。在樹體比例尺度的處理方面,盡量縮短最大規格和最小規格植物的大小差距。
3、植物數量的確定
准確地說植物數量確定問題是一個跟栽植間距高度相關的問題。一般說來,植物種植間距由植株成熟大小確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根據植物生長速度的快慢適當調整,但決不能隨意加大栽植密度。
4、在植物景觀類型結構中的位置定位
根據各景觀類型的構成和各構成植物本身的特性將他們布置到適宜的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會較多涉及到基於植物個體的美學設計問題。
從個體到構建植物景觀類型的群體組合,其實是一項十分繁雜的工作,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夠借用一些景觀類型構成模塊,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模塊可以通過模擬自然、調查分析以前的設計或設計建模等方法獲得。模塊在入庫使用前必須是經過美學或生態檢驗論證過的。模塊如同工業品中經過系統檢驗有質量保障的部件或半成品。
10. 園林道路有哪些類型
園林道路的類型有:
1、主路。聯系園內各個景區、主要風景點和活動設施的路。通過它對園內外景色進行剪輯,以引導遊人欣賞景色。
2、支路。設在各個景區內的路,它聯系各個景點,對主路起輔助作用。考慮到遊人的不同需要,在園路布局中,還應為遊人由一個景區到另一個景區開辟捷徑。
3、小路。又叫游步道,是深入到山間、水際、林中、花叢供人們漫步游賞的路。
4、園務路。為便於園務運輸、養護管理等的需要而建造的路。這種路往往有專門的入口,直通公園的倉庫、餐館、管理處、雜物院等處,並與主環路相通,以便把物資直接運往各景點。
園林道路是園林的組成部分,起著組織空間、引導游覽、交通聯系並提供散步休息場所的作用。它象脈絡一樣,把園林的各個景區聯成整體。
(10)公園道路景觀擴展閱讀
園路結構形式有多種,典型的園路結構分為:
1、面層。路面最上的一層。它直接承受人流、車輛的荷載和風、雨、寒、暑等氣候作用的影響。因此要求堅固、平穩、耐磨,有一定的粗糙度,少塵土,便於清掃。
2、結合層。採用塊料鋪築面層時在面層和基層之間的一層,用於結合、找平、排水。
3、基層。在路基之上。它一方面承受由面層傳下來的荷載,一方面把荷載傳給路基。因此,要有一定的強度,一般用碎(礫)石、灰土或各種礦物廢渣等築成。
4、路基。路面的基礎。它為園路提供一個平整的基面,承受路面傳下來的荷載,並保證路面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如果土基的穩定性不良,應採取措施,以保證路面的使用壽命。此外,要根據需要,進行道牙、雨水井、明溝、台階、礓嚓、種植地等附屬工程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