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山脈
1. 十萬大山的主要山脈
海拔700-1000米,也有不少超過1000米的高峰。 十萬大山上思縣境內以及上思與欽州、防城、寧明交界處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72個。其中501米以上,1000米以下的有51個,1001米以上的有21個,分布如下:
東段(公正鄉)范圍有:
上龍山,海拔502米,長松樹,西部近信良村的那羅、六育屯。
南寧山,海拔549.7米,西北邊是叫含屯。
岜白山,海拔705.4米,西部有枯律、架堂屯。
高床坳,在巴白山東部,海拔514米。
馬腦山,海拔669.4米,西靠犁頭咀。
犁頭咀,在馬腦山和吊那隘之間,海拔681米。
貓鼻山,在吊那隘以南,海拔965米,山上有大石形如貓鼻子,故名。
大龍山,位於上思、欽州、防城交界處,海拔994.6米,山上多生長松樹。
山曲,在貓鼻山西部,大龍山之北,海拔995米。此山地勢險要。
天等山,海拔664米,東為沉香河,北面山下有寺交屯。
品盎山,在天等山之南,海拔655米。
布物山,海拔699米,於那齊村和雙板村的交界處,山下北面為那齊屯。
中段(叫安鄉范圍)有:
吊藤山,在米軍隘之西,海拔990.3米,山下北面有念書屯。
岩告山,吊藤山以西,海拔690米。
陸歷頂,高雪隘東部,海拔1173.8米,山下北面為平江農場六隊。
簾逢頂,在高雪隘以西,海拔1153米。
崬桂頂,在簾逢頂西南部,游扶隘東部,海拔1128米。
白石牙,在那勤隘東部,標馱平山之上,海拔1395米,可遠眺北部灣。
大崬蘭頂,海拔1354米,山下有布念溪,北面為平大屯。
大溝龍頂,近扶隆隘頂,海拔1263.5米,此山遠望形如獅子頭,又稱獅頭山。
牛隘頂,東接扶隆隘,海拔1236米。
柞老頂,在牛隘頂以西,海拔1205米。
馬射尿頂,在柞老頂西部的叫安和南屏交界處,南部近平隆隘,海拔1199米。
以上從山曲到馬射尿頂等15座山峰均分布於上思與防城交界處。
靈山,海拔647.6米,西面有念書屯。
高椅山,海拔546米, 民國時在此設粥鋪,為來往高雪隘必經之地。北面有平江農場五隊和念吊屯。
槽紙山,海拔543米,南部為平江農場四隊。
紅同山,在槽紙山西部,海拔550.1米。
標馱平,海拔937米,南部近白石牙。
叫吞山,海拔618米,山下北面為平化屯。
荒米先,海拔787米,西北面為平大屯。
婆柳禁,海拔561米,山下為高寶屯,山上生長松樹林。
婆雷拜,海拔503米,在叫安鄉的提高村和華蘭鄉叫寶村交界處,長松樹。
西段(南屏鄉范圍)
七星嶺,在平隆隘南部,有小路與平隆隘相接,海拔927米。
大溝龍尾,在七星嶺西南,海拔955米。
橫溫頂,在北基隘頂,海拔923.4米。
福山頂,在橫溫頂西南,海拔1020米。
隘火溝頂,在北侖隘東部,海拔1046.4米。
里狼頂,海拔1199米,西部近婆皮隘,山下北面為板林屯。
岸連山,在婆皮隘西部,海拔1232米。
以上七星嶺等7座山峰分布在上思、防城交界處。
六上山,海拔860米,半山下有松樹,西面近上扶公路龍桂橋。
同心嶺,在北基隘和橫溫嶺以北,海拔1021米,半山腰以下長雜樹。
米達頂,海拔891.5米,半山腰以下長雜木,東面附近有汪瑰屯。
東省山,是南屏鄉汪樂村與華蘭鄉德安村的交界山,有松樹,海拔564.9米。
丁常山,在汪樂與德安交界處,海拔525米,土山,有稀疏鬆樹。
記石山,在汪樂村與德安村交界處,海拔545米,土山,有稀疏鬆樹。
古雙山,海拔834米,靠近六細屯。
江院山,海拔570米,東北面有平那屯,長松樹、雜樹。
母豬山(又名人亮山),海拔588米,西北面為庭錢屯,生長松樹林。
板線山,在陰街隘以北,海拔1186米。
蕾汪尾,海拔1188米,西部有板樓屯
天榮山,在板線山和蕾汪尾之間,海拔1140米。
頓龍山,海拔930米,山下有布成屯,解放前法國天主教神父加樂德住過該屯。
六黑山,海拔926米,西面有琴排屯。
丁心山,壯話是山峰突起高尖之意, 海拔580米,從東部念洗屯到西部的百何屯經過此山,生長松樹。
六育山,海拔570.6米, 東部有洗斗屯和念洗屯。生長松樹。
岜來山,海拔575米,東南近洗馬屯和進斗屯,生長松樹。
薯莨嶺(蒔良嶺),距南屏鄉政府約50公里,海拔1462米,是十萬大山最高峰(主峰),薯莨嶺周圍群山環抱,遠處眺望猶如雞籠,故又名雞籠山,頂上有一塊小平地,可望見北部灣;東南面懸崖峭壁,坡度70度以上。
久寶山,在薯莨嶺西部,海拔1448米,常有猴子棲居,故又名猴子山。山中有一奇特的黃色泉水。
九窩山,山上有九窩,故名,海拔1023米。上嶺,海拔854米,位於上思和寧明縣交界處。米柑山,海拔613米,北面是常龍村六蘭屯,長松樹。
巴內山,海拔919米, 山峰尖陡,原是禿山,飛播後為十萬山林場管轄,現松林覆蓋。從米律屯到橋貢村公所經過此山。
增龍山,海拔1053米,北面有丁朝屯,半山腰生長雜木,山頂長黃茅草。
哥樓山,海拔587米,東面有百化屯,現為十萬山林場管轄,松林覆蓋。
標立合,海拔545米,土山,長松樹,北面為巴乃村公所。
時敏山,海拔573米, 在南屏鄉的巴乃與平福鄉的公安交界處,東南有南屏鄉婆勿屯,西北有平福鄉時敏屯,土山,長松樹。
橋貢山,海拔747米,因山下有長6米,寬1.5米的天然石拱橋,壯語叫石拱橋為「橋貢」,故名。婆萬瞭望哨設於此,南西是婆萬供銷社。
綠渠山,海拔615米,東面有枯勞屯。
才相山,海拔793米,東面是枯叫村公所。該山山脊和兩邊山坡平直,遠看呈梯形狀。
關樓山,海拔610米,附近有平肥屯。
叫布,在關樓山西部,是上思和寧明交界山,海拔655米。
十萬大山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頂多是生長小矮竹、龍須草和黃茅草,在800米以下的山坡生長松樹及其它雜樹。 四方嶺,橫亘於上思縣境的北部,為十萬大山支脈,東起那琴逢通村的朝交山,西至在妙的壩屯,長約40公里,為北東--南西走向,山脊海拔700~800米。原來大部分為荒山禿嶺,1957年建為國營平廣林場, 於南麓的東部、中部、西部分別設有岜僚、百定、枯斷、六橋4個林業站和六安護林站,現四方嶺大部分被松林覆蓋,鬱郁蔥蔥。四方嶺屬岩溶地貌。有多處岩洞和地下河,形成獨特的風景點。
四方嶺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6座,其中主要山峰有:
蕾煙泰 (又名葫蘆山),於平廣林場場部之北,海拔834.5米,為四方嶺最高峰。山上雜草叢生,植物蔭蔽,四季長青。
三角山,海拔825.5米,峰高險峻,附近有六安護林站,下有弄懷岩。
蕾浦茶,在蕾煙泰以西, 海拔816米,附近有埋葛坳,是舊時上思去扶綏東門的主要山口,地勢險要。山頂上有上思州界碑。
洞風山,海拔799米,因山上有洞,常有風從洞口吹出,故名。山下有六派屯。
蕾掃肥,海拔781米,山下有岜僚屯。
蕾帽,在崬欖東部,海拔778米。
叫汪山,海拔768米,山下有六安護林站,附近有曾列為上思八景之一的應天池。
琴並山,海拔794米,北面是米含屯。
四士山,海拔734米,山勢巍拔,四面方正,四方嶺名稱由此得來,山頂上有一大片地面積約70畝。山腳下有佛子屯。
布諾山,海拔690米,山下有屯隆水岩。
崬欖,是上思到扶綏的主要山口之一,民國年間上思至扶綏西長公路在此通過。
蕾伯山,海拔643米,山腳下有布透溫泉。
加場山,海拔509米,附近有上葛屯和下葛屯。
朝交山,海拔579米,是思陽鄉和星村與那琴鄉那琶村交界山。
突客山,海拔526米,山形高峻,東部是那琴鄉的那何屯。
定心嶺,在四方嶺最西部,海拔535米,附近是在妙鄉的壩屯,過山界以北為亭涼醫院。
鳳凰山,為十萬大山支脈,山勢從西極嶺起逐步升高,形成屹立於縣境中部的高山。像一隻撥散羽毛的鳳凰,故名。州志載:「鳳凰山形高騫,有振振欲飛之勢,如鳳翔然」。地形呈向斜構造,山勢呈西南——東北走向,中部呈一山間盆地,盆地中為起伏不大的山丘。主要山峰有岜電燈、婆傲山、岜諾除、岜百浮、岜鞍馬、婆廟、岜路迷、崬茶、岜腮、柳諾徐、岜百斗等,海拔均在600米以上,最高峰岜腮,海拔927米。
堂金山,為十萬大山支脈,南起雙板的佛子山,北至那板水庫壩首,成南北走向,與鳳凰山相對峙,山坡遍長松林,山谷多生闊葉雜木。主要山峰有佛子山、堂金山、三岩山、哥作山、 獨秀山等。其中堂金山海拔712米。獨秀山又稱獨秀峰,位於那板水庫壩首西南側,海拔492米,為八景之一,稱「秀嶺開祥」。
公牛山及其附近山嶺,十萬大山支脈,圍繞上思縣境東部,南起公正鄉的雞白屯,北至東屏鄉的叫吞屯,成南北走向,是公正、思陽、東屏和那琴四鄉的自然分界線,也是縣境東部把水分成東西兩個流向的分水嶺,大部分山頭為松林覆蓋,主要山頭有:排陽山,海拔567米, 原名扒羊,意為山形峭壁,羊扒不上,又稱晨旭方隅,明弘治年間,知州羅環登玩,以陽日初升,即先照及,因改名排陽。公牛山,海拔520米, 山上有一塊大石頭,遠看如一頭大公牛,故名;因其山形尖圓如螺(壯語山叫蕾、螺叫西),而稱蕾西。遍長松樹,設林區瞭望哨於此。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還有蕾帽山、平廣山、崬米含等。牛屎隘於崬米含和公牛山之間,縣城去公正必經此隘口,1965年修建上欽公路從此通過。 靈山縣余脈主要山峰有:
雞籠頂,海拔604.3米,位於舊州、三隆、那隆、煙墩4鎮之間,是靈山茶葉產區;
白馬山,海拔512.3米,位於舊州鎮西面、太平鎮東面。
以上的山脈、山峰,有的除了有種茶的悠久歷史和在改革中辟為新茶區外,一般都生長有稀疏的馬尾松、雜木、灌木叢、蕨類和草類。 扶綏縣縣支脈主要山峰有:
蕾浦茶 位於東門圩南14.5公里。土山,南北走向,長1.1公里,寬0.6公里,海拔816米。因嶺坡種有茶樹而得名。
洞風山 位於東門圩南13.8公里。土山,東西走向,長1公里,海拔799米。因山上有洞,常有風從洞口吹出,故名。
蕾煙泰 位於東門圩南13.8公里。土山,東西走向,長1.2公里,海拔834.5米。山上雜草叢生, 植被蔭蔽, 四季長青。相傳山有許多野狸死,故名。
墳青山 位於那江圩南7公里。土山,海拔494米。此山巍峨,臨那江水庫。相傳入夜山上發光如斗,為神靈之地,當地群眾因迷信多上山覓地立墳,故名。 主要山峰有:
土龍山,圖名捕龍山,位於桐棉鄉枯楠村東南,土山,海拔1358米,為本縣最高山。
吞侖山,位於桐棉鄉枯楠村東南,土山,海拔710米,山上有67號國界碑,有原始森林、瀑布。
寶雞山,山形似雞。位於桐棉鄉枯楠村東,土山,海拔1228.4米,有原始森林。
叫嬌,位於桐棉鄉枯楠村東,土山,海拔1001米。
百岩隘,位於桐棉鄉枯楠村南,土山,海拔850米,長約2公里,有少許樹木。是本縣通往防城縣垌中鄉的重要關隘。
良球,位於桐棉鄉板古村東北,土山,海拔930米,有樹林,設有望火哨。
叫隘,位於桐棉鄉板古村東北,土山,海拔630米,有松林,古時山坳曾設隘駐兵。
小星山,圖名曉勝山,位於桐棉鄉板古村東,土山,海拔1064米,有樹林。
百瓜山,位於桐棉鄉板棉村東南,土山,海拔1135米,山上有66號國界碑。
對念山、 位於桐棉鄉板棉村東南,土山,海拔800米,有樹林,山上有65號國界碑,山腳有水溪,溪邊安有水碓。
枯隆山, ,位於桐棉鄉板棉村西南,土山海拔954米,有原始森林,山上有63號國界碑,山中有棵大榕樹。
派遷山,位於桐棉鄉板棉村南,土山,海拔600米,山上有62號國界碑。
雞甫山,山形似公雞, 位於桐棉鄉板岸村東部,土山,海拔871米,孤峰擎天,登山頂可望幾百里。清朝廣西邊防督辦蘇元春務邊時,在山頂用料石建1炮台,今已不存。
叫牌山,又名交排山,位於桐棉山那梨村西南,土山,海拔706米,山上有60號國界碑。
北達山,位於桐棉鄉那梨村南,土山,海拔778米,山上有59號國界碑。
叫豪山,圖名叫號山, 位於桐棉鄉那旭村南,土山,海拔782米,山上有58號國界碑。民國時山坳挖有戰壕,故名。
崬門山,位於桐棉鄉恭敬村南,土山,海拔894米,山上有57號國界碑。
叫亞西,圖名白盛山,位於桐棉鄉恭敬村南,土山,誨拔852米,山上有56號國界碑。
浦土法拉,位於桐棉鄉恭敬村西,土山,海拔847.8米。山上有瞭望台,無樹木。該山曾被雷擊,崩裂數十丈寬,故名。
浦土北旗,原名丈榜山,位於桐棉鄉琴清村西北。近丈榜村,土山,海拔736米,山上松林密布。1940年有國民黨軍駐扎山上,山頂插旗,故名。
浦土下山,位於桐棉鄉那馬村南,土山,海拔580米,山上有55號國界碑。
波內山,位於桐棉鄉那馬村南,土山,海拔500米,山上有53號國界碑。
扣板,位於桐棉鄉板爛村南,土山,海拔550米,山上有52號國界碑,山頂有塊小平地。
扣黎,位於桐棉鄉板爛村西南, 土山,海拔640米,與越南接壤。山高且陡,登山如登梯。
叫批,位於桐棉鄉板爛村西南,土山,海拔613.6米,山上有52號國界碑的附碑二。防下,位於那楠鄉板溪村南,土山,海拔879.7米,1976年於山頂建望火哨。
母牛嶺,圖名米壞嶺,位於那楠鄉那敏村北,土山,海拔504.6米。山上有測量標志。
那陶大山,位於那楠鄉那陶村南,土山,海拔996米,有原始森林,八角林,中草葯。
朝那,位於那楠鄉那陶村西部, 土山,海拔981米,有松、雜木林。因山上有水利渡槽引水灌田,故名。
叫惡山,位於峙浪鄉派台村東北, 土山,面積約3000畝,海拔500米,有牧場及松林。有小道經山坳通往桐棉,建國前土匪常於此行劫,故名。
坤厚山,位於峙浪鄉那密村南,土山,海拔555米,山上森林密布,傳說該山有個山洞,過去有麻風病人居住,故名。
寶蓋山,位於峙浪鄉峙浪村南, 土山,海拔564米,有松林。清朝蘇元春務邊時,在山頂用料石砌成炮台1座,今炮不存。
北旗山,位於峙浪鄉洞浪村西, 土山,海拔530米,有松、雜木林。抗日戰爭時,曾有一班抗日軍隊駐該山,山頂插旗,故名。
潭洲山,位於峙浪鄉堪愛村東, 土山,海拔543米,有松林。該山古為思陵州官所管,上有州官墳墓一座。
百貳級,位於峙浪鄉愛店村西北,屬公母山山脈,土山,海拔1282米,有原始森林。此山是通往公母山的主要道路,山陡,有一段路是120級的梯級路,故名。
公母山,位於峙浪鄉愛店村西南,土山;海拔1357.6米,有原始森林,山高林茂,該山脈有兩個高大的山峰對峙,群眾形容它們如同夫妻一樣。
派陽山,位於板棍鄉林貼村西北, 土山、海拔811.3米,有八角、松、杉木林。民國年間,曾任廣西自治軍總司令的林俊遷雇瑤民於山種八角、玉桂等林木,今屬派陽山林場轄地。
防空山,位於板棍鄉林貼村西, 土山,海拔588米,有牧場、松林,四十年代日本飛機炸過此山,人們為了防空而挖洞,故名。
剛利,位於板棍鄉林貼村南, 土山,海拔714米,有雜木,此山土質好,過去人們曾到山上種坡禾,收成甚好,故名。
獅子頭,位於思樂鄉那才村西南,土石山,海拔596.2米,山圍約7公里。山上種有松木100畝, 單竹50畝,油茶樹20畝,山中有洞,洞口寬12米,能容30人左右,山頂有草坪,常有人上山放牧,有測量標志,山形似獅子頭。
觀音山,該山形如盤腿而坐的觀音, 位於明江鎮百泉村南,土山,海拔712.2米,清代蘇元春務邊時在山上建有料石炮台1座,安大炮1門,1958年大辦鋼鐵時取走。
楓門嶺,在明江鎮北, 土嶺,海拔458米,過去是赴太平府之主要通道,有汛兵戍守。嶺上砌石為拱門, 如城狀, 俗呼交貢嶺。
牛頭山,因山形似牛頭,故名。座落寨安鄉安陽村旁。土山,海拔520米,山上有松林。
土山,海拔509米,山上有38號國界碑。
板象山,位於寨安鄉那雷村東南,土山,海馱500米,山上有37號國界碑。
花山,位於馱龍鄉耀達村東北, 石山,海拔400米,面積約6000畝,靠河面有崖壁畫,畫面宏偉壯觀,聞名中外。
珠山,又名英山,位於馱龍鄉珠連村河邊。《寧明州志》記載:「其山壁立,直臨江水,上半凸出如龍額,下半正平如削,舊傳昔有漁者於黑夜時見光影如燈,往來閃爍,疑是珠也,因以為名。
2. 中國最著名的幾大山脈是什麼
1、陰山山脈
陰山山脈是中國北部東西向山脈和重要地理分界線。橫亘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陰山山脈是東西走向。屬古老斷塊山。西起狼山、烏拉山,中為大青山、灰騰梁山,南為涼城山、樺山,東為大馬群山。
陰山山脈在呼和浩特以西的西段地勢高峻,脈絡分明,海拔1800~2000米,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山位於狼山西部,海拔2364米。山與山之間的橫斷層經流水侵蝕形成寬谷,為南北交通要道,山脈主體由太古代變質岩系和時代不一的花崗岩構成,在兩側及山間盆地內有新生代地層。
2、唐古拉山脈
唐古拉山脈,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北部與青海省邊境處,東段為西藏與青海的界山,東南部延伸接橫斷山脈的雲嶺和怒山,是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條近東西走向的山脈。唐古拉山脈在中生代時,因為羌塘地塊向北與歐亞板塊碰撞,而褶皺隆起並逐漸露出海面。
以後,這一地域受新生代幾次造山作用的影響,繼續上升,而形成如今的山體。 在地質學上,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薄皮構造的一部分,是由其南邊的班公錯-怒江斷層帶和北邊的瀾滄江斷層帶夾峙的產物。唐古拉山的垂直自然帶譜屬於大陸性,但東段為半濕潤型,西段為半乾旱型。
3、岡底斯山脈
岡底斯山脈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線,西藏印度洋外流水系與藏北內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嶺。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北,並與後者大致平行。其走向受噶爾藏布—雅魯藏布江斷裂的控制。
岡底斯山脈開始隆起約當白堊紀中期,至早始新世後又經強烈上升。岡底斯山脈是印度地塊與亞洲地塊中晚始新世相撞、擠壓、斷裂與褶皺上升的結果,兩地塊的縫合線在岡底斯山脈南麓、印度河流域—雅魯藏布江谷地一帶。
4、祁連山脈
祁連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是中國境內主要山脈之一。祁連山脈在青海境內東西長870公里,南北寬100-200公里。山峰多在4500-5500米,除主峰崗則吾結海拔5808米為極高山外,多為高山。
祁連山脈西段由走廊南山、黑河谷地,托萊山,托萊河谷地,托萊南山、疏勒河谷地,疏勒南山、哈拉湖盆地,黨河南山、喀克吐郭勒谷地,賽什騰山、柴達木山、宗務隆山等一系列山脈與寬谷盆地組成。祁連山脈東段由冷龍嶺、大通河谷地,大通山、大坂山組成。
5、喜馬拉雅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位於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大於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同時還處於板塊邊界碰撞型地震構造帶上。
喜馬拉雅山脈最典型的特徵是扶搖直上的高度,一側陡峭參差不齊的山峰,令人驚嘆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蝕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測的河流峽谷,復雜的地質構造,表現出動植物和氣候不同生態聯系的系列海拔帶。
3. 重慶有哪些山脈
從地理角度講,重慶有幾個南北走向的小山脈,其中靠西側的一條縉雲山脈,包括了縉雲、歌樂、華鎣,靠東側的一條包括南山、鐵山坪、統景一線。
從旅遊概念講,重慶的山有那麼幾個:
市區內的「山」:
枇杷山、鵝嶺、屏鼎山、照母山
外圍有點名氣的山:
縉雲山、南山(黃山)、歌樂山(中梁山)、鐵山坪、樵坪、綦江南山(雞公山1000m)
遠郊旅遊景點山:
金佛山、四面山、華鎣山(算半邊)
縉雲山
中國西部重慶市的縉雲山,是一座有著悠久宗教歷史文化傳統的養生名山,《地方誌》記載:4700年前,華夏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就在養生名山此山修道煉丹,因為丹成之時,天空出現非紅非紫的祥雲,軒轅黃帝遂命名為縉雲,縉雲山因此而得名。軒轅黃帝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還是中華仙道的創始人,翻開《大明正統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中記載:軒轅黃帝往煉
石於縉雲堂,於地煉丹時有非紅非紫之雲現,是曰縉雲,因名縉雲山,在《大明正統道藏》另一篇,「廣黃帝本行記」里也說,帝煉石於縉雲之山,有縉雲之瑞,立縉雲之堂,丹丘存焉。縉雲山與四川青城山、峨眉山並稱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一山之中,同時擁有森林、竹海、溫泉、峽谷、溪流、瀑布、道觀、佛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列為中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風景區名勝區。自軒轅黃帝煉丹開始,縉雲山歷來都是人文匯粹之地,道教創史人張道陵天師、陳摶老祖、張三豐祖師,皆曾於此養生山修行,鑄就了縉雲山養生文化的特色,近代佛教太虛法師,也在縉雲山創建了「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發起過「人生佛教」的佛教改革運動。
金佛山
金佛山位於重慶南部南川區境內,融山、水、石、林、泉、洞為一體,集雄、奇、幽、險、秀於一身,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旅遊資源豐富,以其獨特的自然風貌,品種繁多的珍稀動植物,雄險怪奇的岩體造型,神秘而幽深的洞宮地府,變幻莫測的氣象景觀和珍貴的文物古跡而榮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被國內外專家評定為極有開發價值的自然風景區。
4. 內蒙古有哪些山脈
陰山山脈、賀蘭山山脈、大興安嶺山脈。
1、陰山山脈
陰山山脈 (Yin Mountains ,Yin Shan)。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山頂海拔2000米—400米。集寧以東到沽源、張家口一帶山勢降低到海拔1000米—500米。山地南北兩坡不對稱,北坡和緩傾向內蒙古高原,屬內陸水系。
2、大興安嶺山脈
大興安嶺是興安嶺的西部組成部分,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東北部,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的分水嶺。
大興安嶺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東北-西南走向,全長1200多公里,寬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岳爾濟山。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主要樹木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皮雲杉、白樺、蒙古櫟、山楊等。
3、賀蘭山山脈
賀蘭山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北起巴彥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銅峽。山勢雄偉,若群馬奔騰。蒙古語稱駿馬為「賀蘭」,故名賀蘭山(此說疑有誤,唐代韋蟾有詩雲:「賀蘭山下果園成」,蒙古人在13世紀才崛起,說源於蒙語只是通用說法)。
(4)風景山脈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地勢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在世界自然區劃中,屬於著名的亞洲中部蒙古高原的東南部及其周沿地帶,統稱內蒙古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在內部結構上又有明顯差異,其中高原約占總面積的53.4%,山地佔20.9%,丘陵佔16.4%,平原與灘川地佔8.5%,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面面積佔0.8%。
內蒙古自治區的地貌以蒙古高原為主體,具有復雜多樣的形態。除東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總土地面積的50%左右,由呼倫貝爾高平原、錫林郭勒高平原、巴彥淖爾--阿拉善及鄂爾多斯等高平原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點賀蘭山主峰3556米。
5. 中國十大山脈分別是 具體的位置
珠穆朗瑪峰(8844.43米)
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
珠穆朗瑪峰(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它的北部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內(西坡在定日縣扎西宗鄉,東坡在定日縣曲當鄉,有珠峰大本營),南部在尼泊爾境內,而頂峰位於中國境內,是世界最高峰。是中國跨越四個縣的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和尼泊爾國家公園的中心所在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為在珠穆朗瑪峰的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稱為珠穆朗瑪峰。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為在珠穆朗瑪峰的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稱為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按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岩面高為8844.43米,尼泊爾則使用傳統的雪蓋高8848米(29029英尺),2010年起兩國官方互相承認對方的測量數據。除了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之外,它也是距離地心第五遠的高峰。
2.喬戈里峰(8611米)
位於中國、巴基斯坦的國境線。
喬戈里峰,又被稱為K2,海拔8611米,「K」指喀喇昆侖山,「2」是當時它是第二座喀喇昆侖山脈被考察的山峰,喬戈里山峰主要有6條山脊,西北---東南山脊為喀喇崑山脈主脊線。其它還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上第二高峰,高度僅次於珠穆朗瑪峰,但其攀登難度遠遠高於珠穆朗瑪峰,喬戈里峰被稱為野蠻巨峰,其一直以攀登死亡率超過27%的概率高居登山榜首。「喬戈里」,是藏語,意為「白色女神」。它是喀喇昆侖山脈的主峰,又稱K2峰。喬戈里峰位於北緯35°53′,東經76°31′,坐落在喀喇昆侖山的中段。屬中國的與巴基斯坦交界處,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境內。1954年7月31日, 義大利探險家裡諾·雷斯德里和阿奇里·科帕哥諾尼首先登頂。喬戈里峰是國際登山界公認的八千米以上攀登難度最大的山峰,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座沒有冬攀成功的8000米級獨立山峰。
3.貢嘎雪山(7556米)
位於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
貢嘎雪山位於康定城南55公里,是大雪山主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山區高峰林立,冰堅雪深,險阻重重,是一座極受登山愛好者青睞的名山。貢嘎山峰的高峻,遠非內地一般名山可比。登臨其上後,放眼望去,萬里銀白的雪域匍匐在山下,遼闊的視野和由山體的高度而產生的登山成就感絕對值得一攀。由於其海拔非一般山峰可比,因此要求登山者作足充分准備,以免因勞累和寒冷導致半途而廢。登山者多從西北山脊路線登頂,這也是前人總結下來的經驗。交通:在康定,有專門的旅遊車前往貢嘎山。貢嘎山下有纜車,可送遊客上山,價格約160元。(此處價格僅為參考,遊客請以實際價格為准)。提醒:旅遊最佳季節一般多在每年5~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因這段時間既有較高的溫度但又無太大的雨量,適合旅遊。住宿:可住在磨西鎮,該鎮是前往海螺溝和貢嘎山的住宿集中地,建有不少賓館和溫泉療養中心以滿足遊客需要。貢噶山-海螺溝景區內有三大主要宿營地:一號宿營地,位於達干煙溝口,距磨西約11公里;二號營地,位於熱水溝瀑布附近,距一號營地6公里,周圍景點較多,可就近游覽森林,溫泉;三號營地位於冰川觀景台約2公里。
4.布喀達坂峰(6860米)
位於昆侖山中段阿爾格山東端與博卡雷克塔山西頭交接處,在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縣境內,為新疆、青海的界山,地處東經90.9度,北緯36.0度。
布喀達坂峰,又稱新青峰,海拔6860米,是昆侖山脈的最高峰。布喀達坂峰,維吾爾族語意為「野牛嶺」,四周分布著28座海拔逾五千公尺之姊妹峰,布喀達坂峰高聳於群峰之上,與東面的一座6851米高峰遙相對峙,雪原綿延,氣勢磅磅。
5.梅里雪山(6740米)
位於西藏察隅縣東部與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境雲嶺鄉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龐大的雪山群,全長有150公里。
梅里雪山,它在藏區稱卡瓦格博雪山,「梅里」一詞為德欽藏語mainri漢譯,意思是葯山,因盛產各種名貴葯材而得名。同時它也是雍仲苯教聖地,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最高峰卡格博峰海拔高度為6740米,是雲南省最高的山峰,位於德欽縣東北方10千米處,距中甸縣城184千米。長約30公里,其中呈金字塔狀的最高峰為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為突出於周圍群山山頂面近千米的極高山,是雲南省的最高峰。梅里雪山斷裂活動強烈地勢高聳,有13座海拔6000米以上高峰在卡瓦格博峰周邊環繞,是青藏高原東南緣最高山。
6.團結峰(5827米)
位於甘、 青兩省邊界
祁連山脈最高峰, 亦為甘、 青兩省邊界上最高峰。海拔5827米(或5808米)。又名疏勒蒙克或崗則吾結。位於疏勒南山東南段,北緯38°31′與東經97°46′處,為疏勒河上游谷地與哈拉湖盆地兩內流水系分水嶺的的最高點。地表為冰雪廣泛覆蓋,雪線位置高達4400米以上,有較大面積的現代冰川。
7.玉山(3997米)
位於中國東部地區台灣省中部,北起三貂角,南接屏東平原(台灣南部的屏東縣周圍),綿延約300公里。
玉山是台灣布農族與鄒族共同的聖山,布農族語稱其為Pattonkan(音譯漢字八通關)。另外,居住於玉山下的另外一支原住民民族鄒族,則稱呼玉山為Panguno Rakaso,皆是指「石英山」的意思,蓋因冬季時山頭積雪反光,狀似石英玻璃般閃爍之故。而在清康熙年間編篆的《台灣府志》中,有記述:「玉山,在鳳山縣。山甚高,皆雲霧罩於其上,時或天氣光霽,遙望皆白石,因名為玉山。」,可見玉山作為漢名,已開始流通。
8.太白山(3771米)
位於陝西寶雞眉縣、太白縣,廣義上的太白山連帶西安周至縣部分。
太白山,秦嶺山脈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如鶴立雞群之勢冠列秦嶺群峰之首。自古以來,太白山就以高、寒、險、奇、富饒、神秘的特點聞名於世、稱雄華中。太白山是渭河水系和漢江水系分水嶺最高地段,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類型,界限清楚、特點各異,特別是第四紀冰川活動所雕琢的各種地貌形態保留完整、清晰可辨。太白山南北兩坡氣侯迥然不同,隨著海拔高度遞增,氣候類型按一定規律呈連續的帶狀分布。氣候立體差異,使植物、動物分布也形成相應的垂直帶譜。氣侯、動植物的差異同時影響著地表岩石風化進程,並直接參與著不同類型土壤形成。以氣侯為基因、以植被、土壤為標志的自然綜合體的天然景觀也在垂直位置構成不同類型景觀帶。諸如此,使得太白山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僅存的孑遺植物——獨葉草在太白山獨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類之血雉、紅腹角雉及獸類之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禽異獸於太白山繁衍生息。自19世紀始,國內外學者紛紛來太白山考察。太白山成為多種學科盛夏時避暑旅遊考察研究和教學實習的主要基地。太白山風景優美,是旅遊勝地和道家活動場所。唐、宋以來,許多文人學士登臨揮毫,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關中勝跡圖志》載:道書雲太白山為道家第十一洞天。因此,每逢盛夏之時,登山覽勝者與朝山香客絡繹不絕。
9.賀蘭山(3556米)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北起巴彥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銅峽。
賀蘭山(蒙古語:;Alaša aɣula),賀蘭山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北起巴彥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銅峽。山勢雄偉,若群馬奔騰。蒙古語稱駿馬為「賀蘭」,故名賀蘭山(此說疑有誤,唐代韋蟾有詩雲:「賀蘭山下果園成」,蒙古人十三世紀才崛起,說源於蒙語只是通用說法)。
賀蘭山南北長220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南段山勢緩坦,三關口以北的北段山勢較高,海拔2000~3000公尺。主峰亦稱賀蘭山,海拔3556公尺。山地東西不對稱,西側坡度和緩,東側以斷層臨銀川平原。賀蘭山為強烈地震帶,1739年銀川附近發生8級地震,1561年在中寧、1709年在中衛都發生過7.5級地震。賀蘭山北段煤藏豐富,新建有賀蘭山煤炭工業基地。包蘭鐵路有支線由平羅伸至賀蘭山的汝箕溝。
10.神農頂(3105米)
位於神農架南部的自然保護區內,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6座。
神農頂風景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883.6平方公里,是以保存完好的森林自然生態系統為背景,以生態多樣性為特點,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主主題的自然生態旅遊區,是神農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神農頂風景區在神農架南部的自然保護區內,山峰均在海拔3000米以上,堪稱「華中屋脊」。
6. 世界十大山脈具體都是哪些
世界十大山脈:巴里散山脈,東高止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安第斯山脈,落基山脈,大分水嶺山脈,天山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橫貫南極山脈,阿爾泰山山脈。
1、巴里散山脈。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聳立在青藏高原南緣,分布在中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中國和尼泊爾交接處。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東至雅魯藏布江急轉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全長2450千米,寬200~350千米。
7. 描寫山脈的
描寫秋天的成語: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准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緻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台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雲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宋·范仲淹《蘇幕遮》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宋·蘇軾《贈劉景文》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
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宋·寇準《書河上亭壁》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
宋·柳永《八聲甘州》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摟
霜風:秋風。關河:關塞河流。殘照:夕陽的余暉。
宋·柳永《八聲甘州》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謝葉落。苒苒: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聲甘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斷虹:殘余的彩虹。霽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
宋·黃庭堅《念奴嬌》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無賴:百無聊賴。窮秋:深秋。
宋·秦觀《浣溪沙》
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
小軒;有窗檻的小室。
宋·秦觀《秋日》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觀《木蘭花》
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
阿誰;何人。背西風:背向秋風。
指荷葉被秋風吹得葉梗都彎了。
宋·秦觀《虞美人》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聲斷譙門
衰草:枯草。畫角:軍中用的號角。斷:盡。譙門:城上鼓樓,用以瞭望敵情。
三句寫孤城秋景。
宋·秦觀《滿庭芳》
落時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棄疾《昭君怨》
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宋·辛棄疾《滿江紅·游南岩和范廓之韻》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
可人:合人意。紅蕖(音同「渠」):荷花。卻:開盡。最小錢:新出荷葉才象小銅錢那麼大。
宋·楊萬里《秋涼晚步》
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游魚蓋夕陽
宋·周密《西塍廢園》(又《西塍廢圃》。塍:田間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宋·張炎《清平樂》
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
壑(音同「賀」):山谷。
元·薩都刺《夢登高山得詩二首》
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
敗荷:殘荷。
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殘霞:晚霞。寒鴉:天寒歸林的烏鴉。飛鴻:大雁。
元·白樸《天凈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清·王士禎《江上》
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
變秋聲:江流隨著夏去秋來而改變聲響。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龍、王西樵、程穆情諸君登慧光閣飲於竹圃分韻》
描寫冬天的古詩詩句
詩中冬
1.且如今年冬,
未休關西卒。
(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
冬嶺秀寒松。
(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
布破冬未贖。
(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
年開明日長。
(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
置酒飛冬雪。
(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
百花即已絕。
(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
疑是經冬雪未銷。
(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
據岸愚儒卻子珍。
(陸游:《秋日郊居》)
9.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杜甫:《小至》)
帶山字的詩句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8. 中國風景最美的十座山
1.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級山峰中的最高峰。
由於南峰所在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地質的構造復雜板塊構造運動強烈,造成南峰地區山壁聳立、地震、雪崩不斷,攀登難度極大,反而使南迦巴瓦很長時間以來成為未被人類登上的最高的一座「處女峰」,直到1992年10月30日方由中日聯合登山隊登頂成功。南迦巴瓦在藏語中有多種解釋,一為「雷電如火燃燒」,一為「直刺天空的長矛」,後一個名字來源於《格薩爾王傳》中的「門嶺一戰」,在這段中將南迦巴峰描繪成狀若「長矛直刺蒼穹」。由這些充滿陽剛的名字里,我們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剛烈與不可征服。
南迦巴瓦峰充滿了神奇的傳說,因為其主峰高聳入雲,當地相傳天上的眾神時常降臨其上聚會和煨桑,那高空風造成的旗雲就是神們燃起的桑煙,據說山頂上還有神宮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峽谷地區的人們對這座陡峭險峻的山峰都有著無比的推崇和敬畏。
和這驚心動魄的傳說相同,嚴謹的科學家們向我們展示的南峰地區地質構造成因和變化及其在地學上的重要地位也絲毫不遜於「驚心動魄」這幾個字:南迦巴瓦峰地處多重地質構造的疊合部位。
關於南迦巴瓦另外還有一個廣為外界所知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壘鎮守東南。弟弟加拉白壘勤奮好學武功高強,個子也是越長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時將弟弟殺害,將他的頭顱丟了米林縣境內,化成了德拉山。上天為懲罰南迦巴瓦的罪過,於是罰他永遠駐守雅魯藏布江邊,永遠陪伴著被他殺害的弟弟。這個神話故事很生動地向我們解釋了這兩座山的特點:我們現在看到的加拉白壘峰頂永遠都是圓圓的形狀,那是因為它是一座無頭山:南迦巴瓦則大概自知罪孽深重,所以常年雲遮霧罩不讓外人一窺。
2.四川貢嘎山
位置四川省康定、瀘定和石棉3縣境內,面積40萬公頃,1996年經四川省甘孜藏族州大民政府批准建立,同年5月被四川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生態系統、珍稀動物及現代冰川等自然景觀。
貢嘎山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主峰海拔7556米,為蜀山之王,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峰之一。區內保存有古冰川遺跡、現代冰川、原始森林、溫泉、湖泊、雪峰等自然景觀。保護區的南坡和東坡具有從亞熱帶到寒帶植被的完整垂直帶譜,西坡和北坡則有典型的高寒草原植被及與高山峽谷的植被鑲嵌的特點。由於其獨特的地理分布的過渡性和混合性,及第四紀以來青藏高源的抬升,形成了生物區系成分古老、組成復雜、物種分化劇烈、特有種豐富、生物群落和生物種群類型多樣的特點。
據調查,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185科、869屬、約300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連香樹、星葉草、獨葉草、水青樹等23種、脊椎動物有400多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牛羚、白唇鹿、金絲猴、野驢、野氂牛、雪豹等9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小熊貓、獼猴、猞猁等18種。貢嘎山保護區是世界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種基因庫,也是全球生物地理區域中最好代表之一,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此外,本區景觀奇特,自然風光優美,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
3.泰山
古稱岱宗,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於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1992年榮登全國旅遊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築群有22處,總建築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築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
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漢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內有著名的黑龍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泰山,無論從科研,保護還是從審美價值看,都具有突出的特點,因而它不但受到眾多科學家的高度重視,也獲得了無數游覽者的喜愛。泰山景觀雄偉壯麗,主峰傲然拔起,環繞主峰的知名山峰有112座,崖嶺98座,溪谷102條,構成了群峰拱岱,氣勢磅礴的泰山山系。俯瞰泰山,山南麓自東向西有東溪,中溪、西溪、三條大谷,北麓自東而西有天津河,天燭峰,桃花峪三條大谷,六條大谷溪分別向六個方向輻射,將泰山山系自然地化分成六個不規則區域,六個區域,景觀各異,形成了泰山著名的的六大旅遊區。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多從中路緣石級而上,因此中路被稱作「登天景區」,又由於此路深幽,故亦稱「幽區」。
泰山岱頂海拔1500餘米,有日觀峰、月觀峰、丈人峰、象鼻峰簇擁著,亦有碧霞祠、玉皇廟、瞻魯台、仙人橋襯托著,站在此處放眼遠望,群山、河流、原野、城市盡收眼底,且時常可見「旭日東升」「晚霞夕照」 「黃河金帶」和「雲海玉盤」四大奇觀,是為泰山「妙區」,而泰山之陽的山麓部分,由於古人活動甚多,人文景觀極為豐富,亦是游覽的好去處,人稱「麗區」。「幽、曠、奧、秀、妙、麗」便是泰山神秀精髓,它既是天成,又有數千年無數勞動者的構築。泰山首先以其雄偉恢宏,端莊肅穆,渾厚質朴,清秀娟麗的自然形體,成為人們審美實踐中的一個重要源泉。同時人們又將自身的審美理想賦予了泰山,將自己的審美意識物化於泰山的各個自然與人文景觀之中,使之成了中華民族審美創造的結晶。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鼐、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遊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餘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刻石中所包含的高韻深情與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4.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藏語意為「聖母」,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邊界上、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正南方。峰頂終年積雪,一派聖潔景象。珠峰地區擁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被譽為地球第三級。
珠峰山腳下建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廟――絨布寺,同時,絨布寺也是觀看珠穆朗瑪峰的最佳位置,兩者直線距離25公里。
珠穆朗瑪峰是典型的斷塊上升山峰。 在其前寒武紀變質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積岩系間為沖掩斷 層帶,早古生代地層即順此帶自北往南推覆於元古代地 層上。峰體上部為奧陶紀早期或寒武一奧陶紀的鈣質岩 系(峰頂為灰色結晶石灰岩),下部為寒武紀的泥質岩 系(如千枚岩、夾片岩等),並有花崗岩體、混合岩脈 的侵入。岩層傾向北北東,傾角平緩。始新世中期結束 海侵以來,珠穆朗瑪峰不斷急劇上升,上新世晚期至今 約上升了3000米。由於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以每年5.08 厘米的速度互相擠壓,致使整個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 上升中,珠穆朗瑪峰每年也增高約1.27厘米。
珠穆朗瑪峰山谷冰川發育,山峰周圍輻射狀展布有許多條規模巨大的山谷冰川,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18條,末端海拔 3600~5400米。其中以北坡的中絨布、西絨布和東絨布3大冰川與它們的30多條中小型支冰川組成的冰川群為 著。珠穆朗瑪峰周圍5000平方公里范圍內冰川覆蓋面積 約1600平方公里。在許多大冰川的冰舌區還普遍出現冰 塔林。古冰斗、冰川槽形谷地、冰川或冰水侵蝕堆積平 台、側磧和終磧壟等古冰川活動遺跡也屢見不鮮。寒凍 風化強烈,峰頂岩石嶙峋,角峰與刃脊高聳危立,遍布 岩屑坡或石海。土壤表層反復融凍形成石環、石欄等特 殊的冰緣地貌現象。
位置: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邊界上、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正南方。
氣候:珠穆朗瑪峰氣候具明顯季風特徵。冬半年乾燥而風大。為乾季和風季。夏半年為雨季。珠穆朗瑪峰南北坡氣候差異很大,南坡降水豐沛,具有海洋性季風氣候特徵;北坡降水少,呈大陸性高原氣候特徵。
最佳旅遊時間:4~5月和10月是兩個過渡季節,天氣晴朗溫和,為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黃金季節
5.黃山
黃山雄踞於風景秀麗的皖南山區,它以「三奇」、四絕「的奇異風采名冠於世。黃山所具有全是大自然的傑作,劈地摩天的奇峰,玲瓏剔透的怪石,變化無窮的雲海,千奇百怪的蒼松,構成了無窮無盡的神奇美景,它「偉、奇、幻、險」的景色真令人叫絕。黃山現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區內有名可指的共有72峰,其中大峰、小峰各為36個。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是黃山三大主峰,海拔皆在1800米以上,其中以蓮花峰為最高,海拔1860米。秦代黃山稱作黔山,唐朝天寶年(公元747年)間依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的傳說而改名為黃山。
黃山是一個峰之海、雲之海,全山共分五海,即北海、前海、西海、東海和天海。而平天虹是前山與後山的分界。
黃山一般先乘車至溫泉,溫泉是黃山旅遊接待中心,這里別墅成群,樓閣遍布,黃山賓館就在這里。賓館前的桃花溪環境清幽,勝景不少,溪旁還有溫泉浴池和溫泉游泳池。
游過黃山的人都說:黃山的「主旋律」是在雲霧中。這就是說黃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帶,而且是有雲霧時為最佳。陳毅同志游黃山後說:黃山是「前山雄偉,後山秀」。這說明黃山內部的自然風光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人也說,前山精華數三峰,即蓮花峰、天都峰、玉屏峰,後山佳麗萃兩海,即西海和北海。根據遊人的經驗,游黃山必須登上高峰地帶,否則是看不到黃山最絕佳的風光的。現黃山已通纜車,遊人可以從溫泉乘汽車到雲谷寺,然後在此乘纜車直上黃山北海白鵝嶺,由後山上去,前山下來。但是有腳力的年輕遊客乃以前山上,後山下為好。
北海賓館是後山的接待中心。在北海賓館右側有艷麗絕倫的散花塢,這里可觀賞著名的「夢筆生花」奇景。北海賓館對面是雄偉的獅子峰,這里有著名的巧石「猴子觀海」。觀賞北海景色的主要觀賞點清涼台就在這座獅子峰的山腰上,凌晨來此可看壯觀的雲海日出。位於北海賓館東方的石筍虹,號稱「黃山第一奇觀」,虹上石柱參差林立,奇松奇石風姿各異,「十八羅漢朝南海」維妙維肖,引人入勝。
西海的賞景勝地為排雲亭,這里簇擁著許多箭林般的峰巒,大峰磅礴,小峰重疊,每當雲霧縈繞,層層疊疊的峰巒時隱時現,酷象浩海中的無數島嶼。特別是夕陽西斜,層巒盡染,氣象萬千,呈現著無限瑰奇的絕妙景象。由排雲亭往南行,有著名的飛來石。飛來石不僅形態奇特,在平台上憑欄攬勝,還能令人進入絕妙的「畫境」,雙剪峰、雙筍峰就象一幅神奇的潑墨山水畫。
光明頂是天海的觀賞點,由於地勢高曠,所以是看日出、觀雲海的極佳處,現這里已建起黃山氣象站。
由光明頂往南行,將經過維妙維肖的「鰲魚峰」和「老僧入定」奇石,下「百步雲梯」就可來到蓮花峰。蓮花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宛如初錠的蓮花,登上絕頂有兩奇:一為景奇,二為鎖奇。年輕的情侶或夫婦常把兩把大鎖扣意一起鎖在絕頂四周鐵上,以示永結同心,所以這里已成鎖的博物館。由蓮花峰往東南 行,可達玉屏樓,它地處黃山三大主峰的中心,這里幾乎集黃山奇景之大成,所以有「黃山絕佳處」之稱,是觀賞前海景色的觀賞點。馳名中外的迎客松挺立在玉屏樓東側。由迎客松往東去,可至黃山三大主峰中最險峻的天都峰,上天都峰並非易事,必須經陡峻奇險的天梯。天橋。鯽魚背和三個石洞才能抵達,其中以鯽魚背最險。下天都峰後就是下山之路,一路景色動人。
6.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位於德欽縣東北部10公里處,是滇藏界山,傳說是藏傳佛教尼瑪派的分支枷居巴的保護神。
梅里雪山又稱雪山太子,當地藏民視為「神山」。它位於德欽縣東北約10公里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稱為「太子十三峰」。它是康巴藏族人民心中的聖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達6740米,是雲南的第一高峰。太子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於世,早在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中日登山隊連續三次攀登,均未能達峰頂。卡格博峰下,冰斗、冰川連綿,猶如玉龍伸延,冰雪耀眼奪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現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貢寺、袞瑪頂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雲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藏民都要前來朝拜,有濃郁的藏族習俗,是人們登臨探險的旅遊聖地。
梅里雪山是雲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數百里冗立綿延的雪嶺雪峰,佔去德欽縣34.5%的面積。海拔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三峰,各顯其姿,又緊緊相連。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雲南最高的山峰。迪慶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腳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跡,也將深厚的文化意蘊賦予了梅里雪山。從州府中甸乘車至德欽縣城,再往城東行數公里,就到了飛來寺。此時,作為梅里雪山主體雪蜂的太子十三蜂,就展現在視野里。若巧逢天氣晴朗,那清遠澄凈的藍天,映襯著高潔雄奇的雪峰,卡瓦 格博峰白色的鋒芒直指蒼宮。其左右排列的各個雪峰,都彷彿受其制約著,又彷彿是其摩下的不可分離的一個整體。
國務院將此公布為我國第三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三江並流」的主要景觀之一。90年代,梅里雪山引來眾多科學探險者和登山健兒。從1902―1996年,先後有英、美、日、中等登山者攀登雪山,未能登頂。1991年1月,17名中日登山健兒在雪山遇難,如今其遺體、遺物已被認領,魂魄卻永系雪山深處。這些登山者和探險者使梅里雪山在世界上聞名遐爾,更增添了幾多神秘感。
最佳觀賞地點:一是德欽以西的飛來寺,這里可拍攝到梅里十三峰全景;二是明永冰川上的太子廟。
梅里雪山轉經路線(分為內轉經和外轉經兩條線):2003年是梅里雪山的本命年,沿途可以看見無數藏民自帶糧食虔誠轉山。
1.內轉經線路
第1天,香格里拉到德欽(187公里,沿途經過奔子欄、東竹林寺等) 住德欽。第2天,德欽到明永冰川(70公里) 住明永村。第3天,明永村乘車到西當村,然後騎馬或徒步到雨崩村 住雨崩村。第4天,雨崩一日游 五樹同根、古篆天書、雨崩神瀑,住:雨崩村。第5天,雨崩徒步翻雨崩山,再從西當乘車到德欽,第6天,德欽乘車到香格里拉。
2.外轉經線路較長,走完全程大約需要13天,沿途涉足雲南、西藏兩地。由於路途多經過一些小道小村落,所以最好找到專門的轉經地圖再上路。
7.稻城三神山
對於熱衷雪山旅遊的人而言,不到稻城那就是終身的遺憾,因為,稻城神峰即亞丁三雪山(仙乃日、夏諾多吉、央邁勇)超凡脫俗,玄妙而有靈性,讓人嘆為觀止。稻城神峰還是少數民族供奉朝神之聖地。史料記載,稻城神峰在世界佛教24聖地中排名第11位。如今,許多藏族人喜歡來這里轉山朝覲。
登高拐杖:稻城深藏於橫斷山系的貢嘎雪山和海子山中,海拔2000米至6000多米之間,因高差大造成其地理、地貌都十分特殊和多樣化。因為交通比較差,國旅、廣之旅等旅行社提供的基本上是7日游。
備選方案:海子山景區,這里是一片神奇的石頭山,它是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的古冰川遺跡,當地人則稱之為海子山,因它疊疊層層的山體中鑲嵌了1145個高山湖泊。
8.喬戈里峰
「喬戈里」,塔吉克語,意為「高大雄偉」。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侖山脈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國外又稱K2峰。喬戈里峰位於東經76。5度,北緯35。9度,座落在喀喇昆侖山的中段。屬中國的一 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葉城縣境內。
喀喇昆侖山脈綿延數千公里,呈西北――東南走向,一般海拔在6000米以上。山脈上高峰密集,包括喬戈里峰在內,這里緊密相連地排列著4座8000米以上的世界級著名 高峰:喬戈里峰東側為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依次還有加舒爾布魯木山,海拔8068米;加舒爾布魯木II峰,海拔8035米。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這里就 佔了近三分之一。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 多座,北側的斯克洋坎力峰,海拔7545米,西側的斯潘德峰,海拔7385米;往下還有皇冠峰,海拔7295米。因此,這里就成了世界登山家們矚目的第二個登山中心。
喬戈里山峰主要有6條山脊,西北――東南山脊 為喀喇崑山脈主脊線。同時也是中國、巴基斯坦的國境線。其它還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峰巔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勢險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滿了雪 崩的溜槽痕跡。山峰頂部是一個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積較大。北側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達45度以上。從北側大本營到頂峰,垂直高差竟達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側的冰川叫喬戈里冰川,地形復雜多 變。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縫縱橫交錯。冰川西側山谷為陡峭岩壁,滾石、冰崩、雪崩頻繁。喬戈里峰兩側,就是長達44公里的音蘇蓋提冰川。
喬戈里峰地區不僅地形險惡氣候,氣候也十分惡劣。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風送來 暖濕的氣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區的雨季。9月中旬以後至翌年4月中旬,強勁的西 風凜冽而至,帶來嚴酷的寒冬。峰頂的最低氣溫可達-50度,最大風速可達到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氣候禁區。在5月至9月間,由於升溫融雪和降,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漲,進山困難,因此,登山活動的最佳時機應安排在5月至6月初進山,其時河水雖漲,但不太嚴重;7月至9月,山頂氣溫稍高,好天氣持續時間較長,是登頂的好時間。
喬戈里峰進山路線是我國目前開放山峰中最長的路線。從南疆重鎮葉城趁乘汽車沿新藏公路到麻扎,再沿簡易公路行25公里到達麻扎達拉。從這里開始步行6天,行程90公里方能到達喬戈里峰登山大本營(海拔3924米的音紅灘)。這段路要翻過海拔 4800米的阿格勒達板進入克勒青河谷,要避免7、8月克勒青河河水的暴漲,此時人畜均無通過。
1902年,英國登山隊首次攀登喬戈里峰以失敗告終。以後的50多年裡,人類多次嘗試也未、成功。直到1954年7月31日,義大利登山隊的曰勒。拉切捷利和阿。康比奧氏2人,從巴基斯坦一側沿東脊才開創首次登頂的記錄,費時將近100天。
1976年和1977年,中國登山協會曾兩次組隊進入喬戈里峰北側進行路線偵察。1982 年8月4曰,曰本山嶽協會喬戈里峰登山隊首次從北坡沿北山脊登頂。之後,又有義大利、曰本橫濱山嶽協會登山隊、美國登山隊等,先從中國一側成功地征服了喬戈里峰。
9.神山岡仁波齊峰
通稱雪靈山。在普蘭縣聖湖瑪旁雍錯以北。是岡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為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在瑪旁雍錯之北,峰頂四季冰雪覆蓋,山峰四壁對稱,呈圓冠金字塔關,峰上空常是白雲繚繞,愈發顯得神秘莫測。轉山一圈距離為51公里,周圍有八座寺廟。
阿里地區的四大河――馬泉河、獅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就從岡仁波奇四方流下,同時,各教派認為他們的神都與這座山峰有著聯系。在佛教中,它是由金、銀、琉璃和玻璃四寶構成,由七金山七香海及十二部洲所圍成的"須彌山",象徵著整個佛教宇宙的中心;在藏族苯教中,它是三百六十位神靈居住之山。
祖師辛繞米沃且從天而降時,便落在此山巔,在印度教中,它是"凱拉斯",是"濕婆的天堂"。多種教派共同奉岡仁波齊峰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來朝拜。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的信徒不遠千里,歷盡辛苦來到這里,沿途磕頭祈禱,繞山拜罷之後,才算功德圓滿,了卻了宿願,尤以馬年為盛。
10.峨眉山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游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閑療養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
其主要特色為:峨眉山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詩人譚鍾岳將峨眉山佳景概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岩疊翠」、「羅峰晴雲」、「聖積晚種」。現在人們又不斷發現和創造了許多新景觀,如紅珠擁翠、虎溪聽泉、龍江棧道、龍門飛瀑、雷洞煙雲、接引飛虹、卧雲浮舟、冷杉幽林等,無不引人入勝。
進入山中,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峰迴路轉,雲斷橋連。澗深谷幽,天光一線。萬壑飛流,水聲潺潺。仙雀鳴唱,彩蝶翩翩;靈猴嬉戲,琴蛙奏彈,奇花鋪徑,別有洞天。春季萬物萌動,鬱郁蔥蔥;夏季百花爭艷,奼紫嫣紅;秋季紅葉滿山,五彩繽紛;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登臨金頂極目遠望,視野寬闊無比,景色十分壯麗。觀日出、雲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曠神怡;西眺皚皚雪峰、貢嘎山、瓦屋山,山連天際;南望萬佛頂,雲濤滾滾,氣勢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鋪錦綉,大渡河、青衣江盡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巔,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慨。
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 相傳佛教於公元1世紀即傳入峨眉山。近2000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眉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聖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
寺廟中的佛教造像 有泥塑、木雕、玉刻、銅鐵鑄、瓷製、脫紗等,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如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堪稱山中一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的脫紗七佛等,均為珍貴的佛教造像。還有貝葉經、華嚴銅塔、聖積晚鍾、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為珍貴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樂豐富多彩,獨樹一幟。峨眉山武術作為中國武術三大流派之一享譽海內外。這些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9. 濟南周邊山脈景點有哪些
濟南是山東的省會,而且也是一座老城了。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比較濃厚,回同時旅遊景點也算是比較多的,有答山有水有人才!
方法/步驟
趵突泉
濟南又稱為「泉城」,共有72個泉,其中以趵突泉為首,景點內都是可以免費接泉水喝的。
大明湖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大明湖內可是真的有雨荷居的喲!而且,該景點有點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味道!
千佛山
千佛山連同上述的兩個景點被稱為是濟南的三大名勝。所以,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千佛山沒有南方的山那麼秀麗,但是其中的佛教文化、萬佛洞,都會給人一種流連忘返的意境。
黑虎泉
也是位於市裡的一個景點,該景點沒有上述的三個景點大,但是也是非常有味道、非常有意境的一個景點。景點內可以隨便接泉水喝,附近的人們是會每天都來打泉水的。
五龍潭
同樣是市裡的一個景點,景點內有秦瓊府,貌似前幾年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什麼中國未解之謎,這個大家網路一搜就能搜到,也是很不錯的一個景點。
芙蓉街
這時專門賣小吃的一個老街。在這里,你可以吃到全國各地的各種特色小吃,不過價格方面稍微有點貴,喜歡吃小吃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
10. 安徽省的山脈,平原和著名的風景名勝
安徽省的主要平原:皖北:主要是黃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南方:主要是長江回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答(蘇皖沿江平原)。
山地:西部及西北部:大別山、桐柏山脈(在與湖北省交界處),主要景點有天堂寨、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潛山縣的天柱山。
皖南地區:主要是黃山山脈以及其餘脈,包括黃山風景區、九華山、齊雲山、天目山等。這里還包括以古徽州文化為核心的名人、故居、村落、老街、牌坊、宗祠等等旅遊資源(景點),也是安徽省旅遊的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