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風景和顏色

風景和顏色

發布時間: 2020-12-24 07:25:37

風景圖與什麼顏色的字搭配

白色背景,黑色或深藍色深綠色字體。
淡黃色背景,黑色、紅色字體。
淡紅色背景,深紫色或褐色字體。
黑色背景,白色或淡黃色字體。
深灰色背景,白色、淡紅色、淡黃色字體。
深藍色背景,白色或黃色字體。
深紫色背景,白色字體。

顏色搭配的技巧:
背景和字體的搭配,兩種顏色的色差大,會顯得顯眼;顏色相近,給人平和的感覺;都為暖色調,視覺沖擊大,給人熱情的感覺;冷色調的話在給人安靜的感覺;莊重正式場合適合黑色或白色背景;專業技術內容使用深藍色、灰色背景比較好。

❷ 形容風景的顏色詞語

桃紅柳綠、萬紫千紅、春山如黛、彩蝶紛飛、
春色宜人、奼紫嫣紅、花團錦簇、桃紅柳綠、
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綻紅瀉綠、春苗青蔥、
桃紅李白

❸ 風景圖與什麼顏色的字搭配

白色背景,黑色或深藍色深綠色字體。
淡黃色背景,黑色、紅色字體。
淡紅色背景,專深紫色或褐色屬字體。
黑色背景,白色或淡黃色字體。
深灰色背景,白色、淡紅色、淡黃色字體。
深藍色背景,白色或黃色字體。
深紫色背景,白色字體。
顏色搭配的技巧:
背景和字體的搭配,兩種顏色的色差大,會顯得顯眼;顏色相近,給人平和的感覺;都為暖色調,視覺沖擊大,給人熱情的感覺;冷色調的話在給人安靜的感覺;莊重正式場合適合黑色或白色背景;專業技術內容使用深藍色、灰色背景比較好。

❹ 風景色彩如何調色(水粉)

樓主您好,美術繪畫大多數都要靠自己的主觀處理,畫風景色彩要拉開樹木和房屋的前後關系時,可通過兩點來處理出前後效果:
1、顏色的明度對比和純度對比。樹木房屋在前面的可以把顏色調純一點或者亮一點,而偏後的樹木房屋顏色則可以灰一點,暗一點。通過對比,純色和亮色可以凸顯出來,視覺上會看出物體靠前;灰色暗色則會向後退,處於物體的後面。
2、物體的外形邊線虛實。這個很要靠自己的理解和主觀處理,在前面的事物,它的邊線會相對實點,而後邊得事物邊線會虛點。這是物體近實遠虛的道理。例如:畫一個靜物罐子,罐子的邊線如果全是實得,那麼效果就會像剪貼畫一樣,粘貼上去的,與畫面脫離了關系。如果通過近實遠虛處理邊線,那麼罐子就會立體起來,也會與畫面環境(襯布、其他靜物)形成一組畫面關系。

對於樓主問怎麼調顏色。這個是說不清的,因為每個人的色彩感覺不一樣。而我是過來人,以我授課老師的話,就是說靠自己的感覺,多去調,多調幾次,畫多了就有了經驗了。並可以在畫畫的時候,帶上一本范畫書,邊畫邊參考。同時還要多臨摹。臨摹可以學習到大師們繪畫時的技法,也可以思考和學習到為什麼大師會用這個顏色,這么調。

希望以上對樓主有幫助。並祝願樓主在聯考能取得好成績~加油!

❺ 色彩風景的具體概念是什麼

其實,我覺得吧就是,在你的眼裡看到的是什麼,你就花下來什麼。專是在想不明白,屬就多看看大師的作品,我比較喜歡梵高和莫奈的作品,肉其實莫奈,多看看他們的畫,你就漸漸會明白色彩風景的具體概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啊~~還有,可以多觀察身邊的風景

❻ 水粉風景和色彩風景是一樣的嘛還是

色彩風景可以是用水粉、油畫、水彩、丙烯、馬克筆、彩鉛、蠟筆等畫的。你所說的水粉風景只是其中的一種。
【以下為網路】
【水粉】:使用水調合粉質顏料繪制而成的一種畫。其表現特點為處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間,色彩可以在畫面上產生艷麗、柔潤、明亮、渾厚等藝術效果。含粉對水色流暢的活動性會產生一定限制。水粉畫在濕的時候,顏色的飽和度很高,干後則由於粉的作用及顏色失去光澤,飽和度大幅度降低,這就是它顏色純度的局限性。
【油畫】:油畫(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乾性的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揮發性的松節油和乾性的亞麻仁油等。畫面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面乾燥後,能長期保持光澤。憑借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描繪對象,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之一。
【水彩】:水彩畫是用水調和透明顏料作畫的一種繪畫方法,簡稱水彩,由於色彩透明,一層顏色覆蓋另一層可以產生特殊的效果,但調和顏色過多或覆蓋過多會使色彩骯臟,水乾燥的快,所以水彩畫不適宜製作大幅作品,適合製作風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畫作。顏色攜帶方便,也可作為速寫搜集素材用。與其他繪畫比較起來,水彩畫相當注重表現技法。其畫法通常分「干畫法」和「濕畫法」兩種。
【丙烯】:用丙烯顏料作成的畫。此顏料為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種化學合成膠乳劑與顏色微粒混合而成的新型繪畫顏料。 丙烯畫的主要特點是採用丙烯顏料進行繪畫。聚丙烯酸顏料本身是水溶性,乾燥後形成多孔質的膜,變為耐水性。色彩鮮艷、色澤鮮明、化學變化穩定,能重疊、柔軟的顏料各層相互粘接,形成透明或半透明,附著力強耐侯性好,並具有耐久性。
【馬克筆】:又稱麥克筆,通常用來快速表達設計構思,以及設計效果圖之用。有單頭和雙頭之分,墨水分為酒精性、油性和水性三種,能迅速的表達效果,是當前最主要的繪圖工具之一。
【彩鉛】:彩鉛畫,是一種介於素描和色彩之間的繪畫形式。它的獨特性在於色彩豐富且細膩,可以表現出較為輕盈、通透的質感。這是其他工具、材料所不能達到的,只有充分利用了彩鉛的獨特性所表現出來的作品,才算是真正的彩鉛畫。
【蠟筆】:蠟筆是將顏料摻在蠟里製成的筆,可有數十種顏色,畫畫用。蠟筆沒有滲透性,是靠附著力固定在畫面上,不適宜用過於光滑的紙、板,亦不能通過色彩的反復疊加求得復合色。它是兒童學習色彩畫的理想工具,一些畫家用它進行寫生和色彩記錄。

❼ PS通常前景色和後景色分別是什麼顏色

默認的前景色是黑色 後景色是白色 你也可以通過吸管自己選取其他顏色

❽ 顏色風景有關的成語

殺風景 損壞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興的時候,突然出現使人掃興的事物。
出處:宋·蘇軾《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詩:「為報年來殺風景,連江夢雨不知春。」
白草黃雲 形容邊塞秋季的荒涼景象。
出處:唐·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雲塞上秋,曾隨驃騎出並州。」
草長鶯飛 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出處: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草木蕭疏 蕭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樹木都已枯萎凋謝。形容深秋景象。
出處:《晉祠》:「春日黃花滿山,徑幽香遠;秋來草木蕭疏,天高水清。」
橙黃桔綠 橙子黃熟,桔子還綠。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出處:宋·蘇軾《贈劉景文》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
橙黃橘綠 指秋季景物。
出處:宋·蘇軾《贈劉景文》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春暖花開 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比喻游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出處: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南內》:「春暖花開,命中貴陪內閣儒臣宴賞。
春暖花香 形容春天美麗的景色。
出處:明·無名氏《打韓通》頭折:「春暖花香,和風淡盪。我則見東郊上,男女成行,處處閑游賞。」
春色撩人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們的興致。
出處:宋·陸游《劍南詩稿·山園雜詠五首》:「桃花爛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為。」
春色滿園 園內到處都是春天美麗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出處:唐·呂從慶《豐溪存稿·小園》:「小園春色麗,花發兩三株。」宋·葉紹翁《游小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深似海 春天美麗的景色像大海一樣深廣。形容到處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這屋裡那塊四樂堂的匾,可算掛定了!不然,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難免欲深似海。」
大塊文章 大塊:大地。原指大自然錦綉般美好的景色。後用以稱贊別人內容豐富的長篇文章。
出處: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繁花似錦 繁:多而且茂盛。錦:織有彩色花紋的錦緞。許多色彩紛繁的鮮花,好象富麗多彩的錦緞。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出處:曹靖華《點蒼山下金花嬌》:「中飯後,我們坐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聽她談起沙村公社來。」
分外妖嬈 分外:格外;妖嬈:妖媚艷麗。形容景色異常艷麗。
出處:毛澤東《沁園春·雪》詞:「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風光旖旎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出處:秦牧《花市》:「人們怎能不熱愛這個風光旖旎的南國花市,怎能不從這個盛大的花市享受著生活的溫馨呢!」
歌鶯舞燕 歌聲宛轉如黃鶯,舞姿輕盈如飛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勢大好。
出處:宋·蘇軾《錦被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桂子飄香 指中秋前後桂花開放,散發馨香。
出處:唐·宋之問《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紅情綠意 形容艷麗的春天景色。
出處:宋·文同《約春》詩:「紅情綠意知多少,盡入涇川萬樹花。」
紅裝素裹 指衣著淡雅的婦女。也形容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相映襯的景色。
出處:毛澤東《沁園春·雪》詞:「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湖光山色 湖的風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風景秀麗。
出處:宋·吳自牧《夢梁錄·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鍾為人物,所以清奇特,為天下寇。」
金風送爽 金風:指秋天的風。古時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秋為金。秋風帶來了涼意。
出處:魯迅《述香港恭祝聖誕》:「金風送爽,涼露驚秋。」
金風玉露 泛指秋天的景物。
出處: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浪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李白桃紅 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良宵好景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出處:明·無名氏《認金梳》第三折:「我與你捧瑤殤酒滿傾,今日個堪賞玩在公廳,休辜負良宵好景。」
良宵美景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亦作「良宵好景」。
林寒洞肅 寒:寒冷;肅:肅殺。形容秋冬時林木蕭疏,溪澗淺落的景象。
出處:北朝·後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林寒澗肅 指秋冬間林木凋零、澗水枯落的景象。
臨風對月 面對清風明月。形容所處的景色非常容易引發人的思緒。
柳暗花遮 形容深夜花柳形影朦朧的景色。
出處:元·吳昌齡《端正好·美妓》套曲:「漏永更長燭影香,柳暗花遮曙色分。」
落花流水 原形容暮春景色衰敗。後常用來比喻被打得大敗。
出處:唐·李群玉《奉和張舍人送秦煉師歸岑公山》詩:「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怨離襟。」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落葉知秋 指見到落地的黃葉,知道已經是秋天快到了。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葉落知秋,舉一明三。」《續燈傳錄》:「弦動別曲,葉落知秋。」
滿園春色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出處:宋·葉紹翁《游小園不值》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目酣神醉 形容景色優美令人陶醉。
琪花玉樹 古人指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出處:元·楊維楨《夢游滄海歌》:「風光長如二三月,琪花玉樹不識人間秋。」
秋風過耳 象秋風從耳邊吹過一樣。比喻與己無關,毫不再意。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
秋風落葉 秋風掃盡了落葉。比喻一掃而光,不復存在。
秋高氣和 形容秋空高朗、天氣晴和。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九回:「卻說小燕便服輕車,叫車夫徑到城南保安寺街而來,那時秋高氣和,塵軟蹄輕,不一會已到了門口,把車停在門前兩棵大榆樹蔭下。」
秋高氣爽 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出處: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山光水色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凈。形容山水景色秀麗。
出處: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詩:「樓閣高低樹淺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賞心悅目 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處:魯迅《故事新編·採薇》:「兩人到山腳下一看,只見新葉嫩碧,土地金黃,野草開著些紅紅白白的小花,真是連看看也賞心悅目。」
爽心悅目 指景色美麗,令人心情愉快。
水碧山青 碧:青綠色。形容景色很美,艷麗如畫。亦作「水綠山青」。
水光山色 泛指山水景色。
水流花謝 謝:脫落。指河水流逝,花兒也凋謝了。形容景色凋零殘敗,用來比喻局面殘破,好景已不存在,無法挽回。亦作「花謝水流」。
水木清華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華:美麗有光彩。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
出處:晉·謝混《游西池》詩:「景晨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水軟山溫 形容景色幽雅。
水色山光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凈。形容山水景色秀麗。
出處: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詩:「樓閣高低樹淺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水石清華 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同「水木清華」。
天末涼風 天末:天的盡頭;涼風:特指初秋的西南風。原指杜甫因秋風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摯友李白。後常比喻觸景生情,思念故人。
出處: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聽風聽水 形容善於賞玩自然景色。
出處:相傳龜茲國王與樂人於大山間傾聽風和水聲,感興而制樂。唐·王建《霓裳辭》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
無邊風月 無邊:無限;風月:風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死後影響深廣。後形容無限的美好風景。
出處:宋·朱熹《六先生畫像贊·濂溪先生》:「風月無邊,庭草交翠。」
西風殘照 秋天的風,落日的光。比喻衰敗沒落的景象。多用來襯托國家的殘破和心境的凄涼。」
出處:唐·李白《憶秦娥》詞:「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西風落葉 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趨衰落。
出處: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杏雨梨雲 杏花如雨,梨花似雲。形容春天景色美麗。
雪月風花 ①代指四時景色。②比喻男女情事。
尋花覓柳 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後舊小說用來指宿娼。同「尋花問柳」。
尋花問柳 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後舊小說用來指宿娼。
出處: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詩:「元戎小隊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處。」
葉落知秋 看到樹葉落,便知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葉落知秋,舉一明三。」《續燈傳錄》:「弦動別曲,葉落知秋。」
一葉報秋 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同「一葉知秋」。
出處:唐·鮑溶《始見二毛》詩:「百川赴海返潮易,一葉報秋歸樹難。」唐·柳氏《楊柳枝》詞:「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一葉知秋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移步換形 移動腳步,情景也隨之變換。形容景色變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著變化。
出處:清·戴名世《雁盪記》:「大抵雁盪諸峰,巧通造化,移步換形。」
吟風弄月 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出處:唐·范傳正《李翰林白墓誌銘》:「吟詠風月,席天幕地,但貴其適所以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吟風詠月 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出處:唐·范傳正《李翰林白墓誌銘》:「吟詠風月,席天幕地,但貴其適所以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雨條煙葉 雨中的柳條,煙霧中的柳葉。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纏綿。
出處:宋·晏殊《浣溪沙》詞:「只有醉吟寬別恨,不須朝暮促歸程。雨條煙葉系人情。」宋·晏幾道《浪淘沙·麗曲醉思仙》詞:「穠蛾疊柳臉紅蓮。多少雨條煙葉恨,紅淚離筵。」
寓情於景 在景色的描寫中寄託情感。
秋風掃落葉 秋天的大風把落葉一掃而光。比喻強大的力量迅速而輕易地把腐朽衰敗的事物掃除光。
出處:《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梧桐一葉落 梧桐落葉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來臨。後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徵兆。
一葉落知天下秋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❾ 描寫風景顏色的成語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一碧千里 萬紫千紅 花紅柳綠 翠色慾流
奼紫嫣紅 五光十色 青紅皂白 綠水青山 五彩斑斕 黑白相間
桃紅柳綠 綠草如茵 花潔如玉 色彩繽紛 金壁輝煌 碧海丹心
翠色慾滴 楊柳青青 綠波翻湧 一碧連天 紅衰翠減 陽春白雪
金枝玉葉 流光溢彩 光艷四溢 燦若雲霞 絢爛繽紛 流紅滴翠
一碧萬頃 萬古長青 綠葉成陰 綠暗紅稀 綠水青山

❿ 風景油畫主要顏色有哪些

一、色調的含義
色調不是指顏色的性質,是對一幅繪畫作品的整體色彩評價。一幅繪畫作品雖然用了多種顏色,但總體有一種傾向,是偏藍或偏紅,是偏暖或偏冷等等,這種顏色上的傾向就是一幅畫的色調。通常可以從色相、明度、冷暖、純度四個方面來定義一幅作品的色調,一幅畫有明確的色調,紅調子這就是從色相的角度來說;暗調子是從明度來說;暖調子是從冷暖來說;灰調子是從純度來說。另外還有一種較少使用的定義方法:如果一幅畫的明暗對比很強烈,就叫長調子,如果明暗對比弱就叫短調子,其他介於中間的就叫中調。總之,色調是指畫面整體的趨勢,而不是糾纏於其中的細節,如果作品沒有一個統一的色調,就會顯得雜亂無章。
二、油畫風景中不同的色調表現方式
(一)、單一色相變化調和的色調表現
單一色相的變化調和的配色方法源遠流長,如原始人類在洞穴石壁上用土紅、黑等單色描繪各種動物及生活用具,後世有些畫家還沿用於壁畫、裝飾性繪畫及工藝美術,但多給予新的形式和更強烈的表現力。
東山魁夷的《藍色的峽谷》,是用色相輪中藍色相作為整幅畫的色調,運用藍色的明暗度、飽和度和冷暖的變化表現出充滿畫面的、並列著的杉樹林的壯觀。藍色樹冠像層雲般重疊,杉樹林的遠近也被壓縮了,筆直向上的樹干巧妙地安排著,構成整幅畫面單純明確的藍色調,似乎送來了音樂般的樹林的歌聲。在這藍色的和聲中,給予我們幽靜、深邃的聯想。留給觀眾整體的色彩印象,色彩的藝術感染力更集中,更明確。他的《白馬森林》、《春雪》、《雪原譜》等許多作品都是採取了單一色相的變化調和的色彩創作方法。
(二)、鄰近色調和的色調表現
即由色相輪中相接近顏色的配合而形成的色調,鄰近色調和的色彩關系在生活中廣為應用,如在室內色彩設計中大多數採用鄰近色調和的配色效果。塞尚對色彩的觀察、研究和表現,形成了自己新的色彩結構,運用色相輪中的色輪角里的鄰近色推移的配色方法,即在色相輪中以某一個顏色與它相鄰色或某一個顏色與它左右相鄰的顏色形成的色輪角,一般不超過90度角(該色和另外一色中間相隔一個色相而形成的色輪)。塞尚在冷色域里選擇了以藍為中心往冷色過渡至綠,往暖色至紫一組鄰近色;在暖色域里以橘色為中心往冷色趨向黃,往暖色趨向紅。他的許多畫基本上是採用這兩個色輪角的顏色進行冷暖、明暗、強弱的色面推移,表現出色彩的多樣和豐富,有時再以少量補色作為支持色(以求對比色效果)而構成生動、有力而達到和諧的色調,使色彩結構發展合乎邏輯。在各時代和各個畫家的作品中體現出的面貌、風格、手法各異,然而都是用有限的顏色,創造出豐富的色彩感和統一協調的色調。
(三)、對比色調和的色調表現
所謂對比色調是兩個相挨的顏色表現出構成它們對照的效果,還可以說成是根據雙方的顏色產生對比作用的現象。一般來說,對比色調和在色相輪中利用黃色與紫色、紅色與綠色、藍色與橘紅色等的補色關系。像這樣非常對立的配色以及相互的襯托,構成有韻律感的色彩方法,在馬蒂斯和畢加索有些作品中表現得很成功,1939年馬蒂斯的《音樂》以近乎原色的紅與綠、黃與紫、黑與白對比色主宰整個畫面,運用它們的大小色塊的比例變化,線與面的節奏變化組織出有旋律感的、輕重照應的色彩結構,產生絢爛富麗的效果。
三、油畫風景中色調的作用與意境的表達
色調的創造是十分復雜和微妙的,色彩藝術語言也不是用簡單的公式所能代替的,它既要有對色彩規律性的認識,又要有對藝術法則的掌握和運用,有了對色彩敏銳的感覺又有對色彩的規律性的認識,還需要對色彩進行提煉取捨、綜合概括等藝術加工而形成集中統一的色調。在油畫作品中,一個強烈總體的色調表現,將增加人的感受強度,人們的感受幫助理解,而這種理解又增加感受深度。
色調對欣賞者來說, 是藝術作品的主要色彩傾向, 對創作者來說, 它是藝術作品的統帥和總指揮。所以有經驗的畫家部是善於用比較的方法找出色彩的微妙變化, 也用比較的方法修改畫面,這就要求畫家通過比較力求畫面有一個統一的色調。色調與情緒的聯系, 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 因此不能憑主觀臆造或任意捏合,任意捏合是引不起人們共鳴的。這種色調與人們情緒的聯系, 只有確實反映了人們的共同感受時, 它才得到承認, 才能引起共鳴, 才有可能在藝術作品中產生感人的力量。當然技巧不是目的,不能為技巧而技巧, 而是為了更好地抒情寫意, 集中地突出形象、意境!
我個人認為風景畫強調的「意境」,是指欣賞者主觀心理因素方面的「意」與畫面上呈現出來的客觀方面的「境」二者之間渾然融合。在審美活動中,由於主體心理因素與客體因素之間融合的方式不同,所形成的境界亦有差異,任何藝術作品都是藉助特定的藝術語言和藝術形式,來構造自己的形象和情境。正如中國傳統藝術重視在創作中的「緣物寄情」,即強調藝術要表達作者的主觀感受,求得作者和表現對象的精神合一,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同樣,在油畫風景中通過色調來表現意境也是可以達到的。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