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美景
① 描寫「嶗山美景」的句子
聞名中外的嶗山位於青島郊區,屹立在黃海之濱,被稱為「海上第一名山」。
我們旅遊團乘坐索道飛越鬱郁蔥蔥的古木上山,來到了聞名全國的「一線天」。這個小山洞通往高山,只能一個人一個人緩緩爬行。洞內隱隱約約聽見流水之聲,偶爾還能聽見外面的幾絲鳥鳴。從洞內往外看,狹窄的山縫中本來很廣闊的藍天漸漸變得很小了,很快就成了一條線。這就是「一線天」名字的由來。
小心地走出一線天,眼前陽光燦爛,呼吸著清新空氣,感覺好極了。再往上攀登,便來到了主峰峰頂。俯視山下,高樓擁大廈的城市、白浪逐沙灘的海灣,盡收眼底。那邊山峰上有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被稱為「石老人」。據說,這是一位老漁民因日思夜想被龍王騙去的女兒而化成的。在山頂上還可以看見對面岩壁上無數個碩大無比的各種字體的「壽」字,在如此高的崖壁上鑿刻出字來是多麼不易啊。峰頂上的一塊巨石的側面題有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在這高山之巔,欣賞美景,回味傳說,感受神奇,吟誦詩歌——這是多麼美好的享受啊!
嶗山不僅有自然美景,也有人工建築。很快我們就到了嶗山腳下的一座古剎。寺里古木參天,綠樹成陰,香火繚繞,經聲陣陣。佛殿內人頭攢動,人們點香敬佛,祈禱菩薩保佑家人幸福平安。
返程時車靠海邊行駛。陣陣驚濤拍打著礁石,發出雷鳴般的轟響。海邊也有一塊奇石,傳說這只上天派來的青蛙無法回去,天天仰望碧空,直至成石。而海邊的岩壁旁人流如潮,因為那兒有著嶗山的象徵——一隻大海螺。旁邊山泉流下,至低凹處形成一個大水池。清涼的泉水吸引了大批的孩童,這兒很快就成兒童樂園。
嶗山的美麗古老真是讓我流連往返。
嶗山位於山東半島南部的黃海之濱,距青島市中心40餘公里。地處北緯36°05′~36°19′,東經120°24′~120°42′。山區東南二面瀕臨大海,西部自南而北與青島市區的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城陽區接壤,北部與即墨市相鄰。繞山區東南的海岸線長87.3公里,形成了13個有名稱的海灣,有大小島嶼16個。
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區面積446平方公里。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的余脈沿東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東部,西抵膠州灣畔,西南方向的余脈則延伸到青島市區,形成了市區的十餘個山頭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塗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嶗山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北宋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朴。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游覽區的中心。
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一百五十多間殿宇,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牆,單開山門。東南院是三官殿,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內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據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豐從海島上移植於此。
游覽嶗山的人,不會忘記到傳說蒲松齡住過的三清殿西關岳祠看看。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高8.5米,干圍1.78米,樹齡約700年,為世界少見的大山茶。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於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太清宮附近名勝有:神水泉、龍頭榆、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宮,偶爾還可看到「海市蜃樓」奇景。嶗山的上清宮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聖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嶗山的特產礦泉水,有人譽之「積年之疾,一飲而愈」。
現在,嶗山風景區為遊客創造了更好的旅遊環境:先後改善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拓寬整修了三條旅遊公路干線,新建了停車場和數公里登山步道。同時,還建設了嶗山度假村。它由仰口國際旅遊度假村、流清河旅遊度假村、北九水旅遊度假村三部分組成。青島嶗山美麗的觀光旅遊和舒適的休閑度假吸引著各地中外遊客的競相到來。
② 青島北九水風景簡介
嶗山南麓也有處"九水",稱為"南九水",故此這里稱為"北九水"。北九水又分為"外九版水"和"內九水"。外九水、內權九水在長長的峽谷中一共拐了整整18道彎。進入北九水,自外一水可以直接乘車抵達內一水,漫步領略"九泉十八潭"之美景。
北九水以其麗山秀水繪就的優美畫廊,馳名中外。嶗頂源泉之水從海拔1100多 米的高峰順勢而下,中途又匯集了眾多的溪流,凌空瀉入靛缸灣,又從靛缸灣溢出,沿著長長的深山峽谷,彎彎曲曲,時急時緩,時聚時散,奔騰而下。這樣一來,再配以兩側群峰聳峙,禽鳥啼鳴,奇光薈萃,綠樹成陰,山與水相互纏繞,形成了一步一景、一灣一色的瑰麗畫廊風光。這里可謂"五步 一換景,十步一重天",隨處可見的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清澈的流水千回百轉, 浪花雪白,潭水碧綠,變化無窮。當步入這幅巨大的畫廊時,自己也自然而然變成了"畫中人"。
③ 廈門和青島哪個城市風光好
青島也不會「爛」拉,還不錯,我去過。
不過相形之下,廈門感覺比較精緻,相當干凈,而且很像台北,品位高,城市基礎設施非常棒。
④ 嶗山仰口景區有什麼吸引遊客前往的美景呢
“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嶗山作為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同時也是我國著名道教名山,在累年的風霜雨雪侵蝕下和滄海桑田的變幻中,才逐漸呈現如今的輪廓。為了將嶗山的精妙絕倫一覽無遺,我來到了嶗山仰口景區,地處嶗山景區的東北部,群峰聳立,海灣秀色盡收眼底。
游嶗山仰口,覓仙山古跡,纜車穿梭的瞬間,將秀美畫卷雋刻。
⑤ 中國著名的山都有哪些
中國著名的山有:
1.武夷山
喜馬拉雅山藏語為"雪的故鄉"。位於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50米。
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
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長2450km,寬200~350km
⑥ 描寫青島嶗山美景的作文,急急急急急急,明天交!!!!!!!!!快快快快!!!!!!!!!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 「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塗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嶗山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北宋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 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朴。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游覽區的中心。
太清宮共分三個獨立院落,一百五十多間殿宇,每個院落都有獨立的圍牆,單開山門。東南院是三官殿,殿內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內有紫薇、銀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別是正殿前院的兩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開紅花,一棵開白花,每逢冬盡春臨之際,拳頭的花朵開滿枝頭,紅的火紅,白的雪白,花期持續三個月。據說這兩棵耐冬,是明永樂年間道士張三豐從海島上移植於此。
游覽嶗山的人,不會忘記到傳說蒲松齡住過的三清殿西關岳祠看看。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多次以嶗山為背景。三官殿前的一株山茶,高8.5米,干圍1.78米,樹齡約700年,為世界少見的大山茶。寒冬季節,滿樹綠葉滴翠,紅花嬌艷,猶如落下一層絳雪。宮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於此,與牡丹、山茶相對,孕育出優美神話故事《香玉》,寫白牡丹和紅山茶變成美麗的女子,與一位書生相戀的故事,為《聊齋志異》中的佳作。
太清宮附近名勝有:神水泉、龍頭榆、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宮,偶爾還可看到「海市蜃樓」奇景。嶗山的上清宮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聖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嶗山的特產礦泉水,有人譽之「積年之疾,一飲而愈」。
現在,嶗山風景區為遊客創造了更好的旅遊環境:先後改善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拓寬整修了三條旅遊公路干線,新建了停車場和數公里登山步道。同時,還建設了嶗山度假村。它由仰口國際旅遊度假村、流清河旅遊度假村、北九水旅遊度假村三部分組成。青島嶗山美麗的觀光旅遊和舒適的休閑度假吸引著各地中外遊客的競相到來。
1982年,嶗山以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編輯本段]嶗山十二景 1.【巨峰旭照】 巨峰是嶗山主峰,俗稱「嶗頂」,位於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雲海奇觀」、「旭照奇觀」、 「綵球奇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清代乾隆年間即墨知縣尤淑孝有詩贊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發扶桑一線通。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群山嶽岳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中。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雲紅。」
2 【龍潭噴雨】 龍潭瀑又名玉龍瀑,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處跌落於深潭,水如玉龍,吐霧噴雨,景色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周至元有詩贊曰:「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遊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
3【明霞散綺】 從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這里背後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雲有詩贊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
4【太清水月】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灧,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鍾聲。」
5【海嶠仙墩】 海嶠仙墩是指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岩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於海浪多年沖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涌,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詩贊曰:「混沌何年鑿,神功此地開。勢吞滄海盡,潮壓萬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來。蓬萊應浪藉,身世重堪哀。」
6【那羅佛窟】 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餘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煉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岩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清代即墨文人黃玉瑚有詩贊曰:「荒山留佛骨,卓錫何年至?那羅延窟存,東來識大意。」
7【雲洞蟠松】 白雲洞在嶗山東部,華嚴寺西北,太平宮西南3.5公里處,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白雲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後為玄武石。洞石岩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松,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 「雲洞蟠松」。藍水有詩贊曰:「白雲深處白雲洞,日日洞口白雲封。驚看雲中龍出沒,一株洞後百年松。」
8【獅嶺橫雲】 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卧在蒼茫雲霧中,海風吹來,白雲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雲」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黃宗臣有《宿獅子峰》詩:「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夜聲時到秋山寺,半是風聲半是濤。」
9【華樓疊石】 華樓山位於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餘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詩贊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開名山第一峰。嵐氣蒸成金液水,海霞飛滿石門秋。」
10【九水明漪】 北九水分內九水與外九水兩部分,全長9.5公里,是白沙河的中游峽谷地帶。內外九水共有18道灣,澗水遇峰必折,折處旋成深潭,形成一處景觀,各具特色,紛呈異景,《膠澳志》稱北九水之景為:「水作龍吟,石同虎踞,音樂圖畫,文本天成。」在嶗山十二景中,最為秀麗多姿的當數「九水明漪」。清代即墨文人黃襀有詩贊曰:「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盤龍。溪邊疑有胡麻飯,身在桃源第幾重。」
11【岩瀑潮音】 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湧,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詩贊曰: 「何處<崖萬壑雷,高峰雲靜石門開。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碧水澄潭湛洗滌,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盡游觀興,樵唱遙從天際回。」
12【蔚竹鳴泉】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蔚竹成林,蒼松競茂,怪石奇秀,澗溪成韻,泉水汀咚,清新幽靜,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清代膠州文人王大來有詩贊曰:「玄都近在最高峰,石磴追尋樵客蹤。履下泉聲三十里,杖邊山色一千重。深藏勝境疑無路,綠到仙宮遍是松。更喜道人閑似我,邀看萬朵碧芙蓉。」 [編輯本段]文化 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 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0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 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 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 神爽。因此,古時有人稱嶗山是「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傳說秦始皇、 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活動,給嶗山塗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過去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等都曾在此修道
⑦ 嶗山春季的景色
美麗的嶗山
青島,一個引人入勝的名字,卻能讓更多人知道它那美麗的嶗山,洶涌的大海,和著名的啤酒!那咆哮的海洋,那金碧輝煌的夜景,人山人海,如夢如畫,回想起來,如在眼前。
那是三年級的暑假,我和爸爸到山東青島遨遊。青島,最著名的要數那三泡沫了,重點是指:奶昔里的泡沫,還有青島最出名的啤酒里的泡沫和海里的泡沫了。青島,山明水秀,風景宜人,是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而嶗山又是青島的焦點。
我們的游覽從爬山開始。這里的山不太高,卻經常陡峭。由山下向山頂望去,幾乎是直上直下,叫人望而卻步。景色的魅力彷彿在向我們招手,呼喚我們去攀登。我沿著盤山梯奮力向山頂奔去,猶如在說:"Helen!嶗山,我們來啦!"。
此時此刻,我被它那超凡耀眼的景色所吸引。山腳下的星湖岸邊,垂柳拂水,花兒吐艷。燦爛的陽光照在水波瀲灧的湖面上,反射出波光粼粼的金光。
啊!青島,你留下了我的足跡,留下了我那美好的回憶!
游嶗山
有一句話叫「泰山雖雲高,不及東海嶗。」暑假的時候,我們一家就去嶗山玩賞了一番。
旅遊大巴將我們帶到山腳下,我們換乘景區的環保車向山上出發。一上車,導游就跟我們講,車子要繞過九九四十九道彎,果然山路蜿蜒,但是我們並沒有心思去數有多少彎道,而是被兩旁的石雕吸引住了。石壁上雕的都是歷代的道教名士,有道教始祖老子,還有張三豐……他們個個栩栩如生。石壁上還有很大的八卦圖,以及各種字體的「福」和「壽」。
我們從山腳坐纜車來到山腰,接著我們就要開始向山頂進攻了。我們一邊走,一邊欣賞嶗山的美景,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向海邊望去,山光水色,一望無際,美不勝收。我們穿過八卦門,走過驚險的一線天,我們就來到了嶗山之頂。那天是陰雨天氣,所以山頂雲霧繚繞,我感覺與世隔絕來到了仙境,是不是能碰上太上老君呢?一陣風吹過,雲霧散去一點,露出層巒疊嶂的青山,遠望海天一色,真是讓人心曠神怡,人人都發出驚嘆的呼聲。
嶗山真是太美了,我愛嶗山。
⑧ 嶗山的美景作文(20一30字)加上比喻句
暑假,我們一家來到了位於青島嶗山遊玩。
嶗山是一座海上名山,風景優美,人傑地靈。雖說它的名氣不能與泰山、華山相媲美,可也別有一番風趣。
山陡極了,石梯的坡度約有60度。我望著面前無窮無盡的石梯,心中不禁打起了退堂鼓。可爸爸卻拍拍我的背說:「加油,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在爸爸的鼓勵之下,我的信心倍增,喝了口水,又朝山頂爬去。路邊的山澗順著凹凸不平的岩石流去,匯入了小溪。山險峻無比,怪石嶙峋,延綿起伏的山脈似波浪;水清澈無比,叮咚作響,嘩嘩流淌的水聲似樂曲。午後的陽光順著山間層層疊疊的濃蔭射下,在石板小路上留下了斑駁細碎的日影。
我越走越累,每每登上一個石階都很困難,我真想就此放棄。忽然,一陣夾雜鹹味的海風迎面吹來,我的身體輕松多了。是呀,連小小的海風也能夠吹過高大的山壁來到這山谷中,我又為什麼不能戰勝此時的勞累登上這山頂呢?於是,我又賣力前進。
不知踏了多少石階,我終於踏上了山頂,即使在這迷茫的雲霧之中,我也能夠眺望見遠處遼闊無垠的大海和危峰兀立的群山。我躺在一塊岩石上別提有多愜意了。
這次的登山之旅讓我明白了:山之美來源於登山萬級石梯後見到的不易美景;而人生之美又何嘗不是來源於歷經萬千困苦後的歡樂喜悅,偉大成就呢?遇到挫折,不要輕言放棄,反而奮勇前進,就一定會收獲到人生的美景!
⑨ 描寫嶗山的句子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
當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鬱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
但是,螃山的主要特點還是「奇」:山峰像駱駝,像獅子,像烏龜,像蛇頭,像鷹嘴,像竹節,真是無奇不有。
嶗山有黃山的氣派。可是黃山七十二峰,都有路可通,而螃山奇峰林立,都可望而不可及。
嶗山的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我國離海最近的山。嶗山因此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在山頂觀看海上日出,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嶗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嶗山的海真清啊,清得好像能看到海底的魚蝦;嶗山的海真靜啊,靜得好像一塊透明的大玻璃;嶗山的山真奇啊,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嶗山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倒掉下來。這樣的山,這樣的海,令人陶醉。
「太清水月」是嶗山十二景之一。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真是別有一番情趣。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鍾聲。」
嶗山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北宋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朴。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游覽區的中心。
嶗山的上清宮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聖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嶗山的特產礦泉水,有人譽之「積年之疾,一飲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