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竹林做法
A. 宜興竹海風景區導游詞
宜興竹海風景區位於蘇、浙、皖三省之界,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無錫旅遊十八景及宜興十佳景點之一。宜興盛產竹,自古有「竹的海洋」之稱。竹海綿延蘇、浙、皖三省,縱橫八百餘里,形成了一片翡翠的海洋。竹海風景區處於竹的海洋中心,萬畝翠 竹隨山勢起伏,好似波濤翻滾,綿流不絕,素有「華東第一竹海」之稱,是我國竹風景、竹風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區。景區內山清水秀,一日之內,四季之間,奇趣天成。主要景點有「太湖第一源」、「蘇南第一峰」、「竹報平安」、「鏡湖秀色」、「索橋凌波」、「寂照禪寺」、「竹林飛瀑」、「翡翠長廊」、「懸空棧道」等等,或氣勢宏大,或清幽深邃,或曲折迷離,各具特色。鏡湖內還存活著大量十五億年前的活化石——桃花水母,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
宜興是我國重要的毛竹產區之一,有竹林18萬畝,來到山區竹鄉,但見竹海茫茫,無邊無際,那重重疊疊的翠綠依山就坡,春風徐來,形成一層層鋪景疊翠的波浪。自然成畫,夏日當空,綠影鋪地,秋雨飄灑,冬雪初萁。濃裝淡抹,分外俏麗。 宜興南部湖父、太華等山區,盛產毛竹,有12000公頃竹林,是江蘇最大的毛竹產地,素有「竹海」之稱,著名的有「省庄竹海」、「太華竹海」等,「竹海」內曲徑幽幽。登山眺望,碧波起伏,習習風生。春來嫩筍破土,茫茫竹海更顯無限生機。竹海風景區以一望無際的浩瀚毛竹景觀為主體,以清麗脫俗、風光絕勝的「竹海鏡湖「為襯托,景區有別具一格的門樓服務區、鏡湖攬勝區、水景瀑布區、竹海茶樓品茶區、翡翠長廊區、小海、中海觀景區、夕照寺區等功能區。這里山清水秀,山水相依,山連山,峰接峰,滿眼翠竹層巒疊翠。擁有奇竹、奇水、奇樹、奇石、奇洞、奇花的竹海風景區宛如一道清涼世界的綠色屏障,隔絕了塵世的喧嘩和浮躁。翠竹青青,溪流淙淙,翠鳥聲聲,綠蔭茶座,涼亭小橋,幽廊古寺┄┄遊人至此,莫不有步入世外桃源之感。 游興所至,令人沒齒難忘。
⒈在竹海風景區出現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脆蛇蜥」 [脆蛇蜥」,屬於瀕危野生動物,系我國較為原始的因長期穴居而導致四肢退化的蜥蜴物種!據了解,「脆蛇蜥」在江蘇省僅見於宜興山區。
⒉竹海鏡湖見--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屬於腔腸動物,出現時間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億5千萬年前,被稱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雪竹
蘇南第一峰
竹海山
竹海煙雲
鏡湖雪景
鏡湖泛舟
觀瀑閣
翡翠長廊
竹海探游
竹林掩映
玉宇瓊閣
竹報平安
瀑布
湖光竹影
月宮娑婆
寂照寺
太湖第一源
黃塔遠眺
B. 金佛山的主要景觀
碧潭幽來谷是金佛山溪口峽谷型源生態旅遊的代表景區之一。說到生態,號稱植物王國的西雙版納有多達4000多種植物,而金佛山目前發現的植物已達5097種,是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
碧潭幽谷下起養生閣,上至索道下站,整個景區分為:負氧離子呼吸區、山泉療養區、山石康體區、森林療養區四個體驗段,全長3.5公里,游覽時間大約需要2個小時。同時,這個景區也是西坡上山步游道的構成之一,整個西坡上山步游道自這里開始,一直到山頂,全長13公里,全程約需3——4小時。
碧潭幽谷景區,原始神秘,自然天成。一路上以潭池密布,飛泉流瀑眾多為勝,以清幽靜謐,野趣橫生稱絕。沿溪流進入谷內,可見一碧如洗的溪流如青絲羅帶,輕盈地在峰巒幽谷間回環跌落;股股山泉,從林中隙間蹦出,纖曲婉轉,水韻悠悠;兩岸樹木蔥蘢,青藤搖曳,沿路而行,滿目青翠,如進入一幽邃的綠港。青岩、綠樹與清溪、碧澗相映,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畫,是我們回歸自然的理想去處。
C. 竹子平面圖怎麼畫
1、首先,在白紙上,先畫一個略微扁扁的圓。
6、在葉子旁邊,再畫上兩片葉子,以襯托葉子的茂盛,依次類推,可畫出一片竹林了。
D. 想問一下河南有沒有竹林之類的景觀
有,在新鄉,據說那邊還是走的。
E. 學校的竹林里想配置一個景觀涼亭,什麼樣的一個設計更適合學校裡面的竹林環境呢
竹子和和亭子在傳統的園林設計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搭配,竹子的高潔,亭子的高雅成為很多文人匯聚的地方,就好像是蘭亭集序的場景一樣,如果學校裡面有這樣一個地方一定是非常的有寫意的地方。冠奧通的景觀涼亭設計師認為把亭子做的大一些,在裡面留下一個圓環的座椅位置是個不錯的注意,這樣方便同學們在裡面學習交流,特別是英語交流的活動是非常實在!
F. 園林景觀中,北方氣候條件下,竹林適宜用什麼竹子呢
淡竹、箬竹、黃金間碧玉竹、紫竹
G. 宜興竹海風景區的地理環境
宜興竹海風景區位於蘇、浙、皖三省之界,無錫宜興市湖滏鎮竹海村。 位於北緯31°11′,東經119°43′。
宜興竹海風景區山水相依,特色景點為玉女峰和鏡湖。擁有奇竹、奇水、奇樹、奇石、奇洞、奇花這樣一道綠色屏障, 其他景點有雪竹、竹海山、竹海煙雲、鏡湖雪景、鏡湖泛舟、觀瀑閣、翡翠長廊、竹海探游、竹林掩映、玉宇瓊閣、竹報平安、湖光竹影、月宮娑婆、寂照寺、太湖第一源、黃塔遠眺等。
, 在竹海中,兩山夾峙之間,山澗水和天然雨水匯集成了小小的「鏡湖」,面積3萬平方米,蓄水量15萬立方米,最深處10米。湖水終年清冽,竹在水中長,水在竹間流,鏡湖與綿延的竹海相映。
鏡湖中生長著15億年前的腔腸動物桃花水母,它是淡水水母中的珍寶,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形態美麗,歷史古老,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
鏡湖一角的「水母亭」是觀桃花水母的最佳處,每年8月至11月,都會有成千上萬的桃花水母聚集在「水母亭」下方的水中。大的有一元硬幣大小,絕大多數象隱形眼鏡的鏡片大小,伸縮游動,緣膜上長滿細細的纖毛,傘體猶如綻放在水中的花瓣,晶瑩美麗。 1998年,宜興市集中資金、人力建設位於湖滏鎮的竹海風景區,採取政府引導、財政補助、群眾出力等辦法,通過留筍養竹、藮園擴鞭、母竹移栽等措施,大力培育竹林,不斷提高毛竹的覆蓋率,豐富其品種。
2013年,在景區配套生態景觀公路、污水處理管網、供電通信設施等,並開發百竹園、中國竹文化館等新景點。 獲獎時間所得榮譽2009年7月1日順利通過國家AAAA級景區現場評定2010年8月28日在「第十六屆亞洲旅遊業金旅獎盛典暨大中華區旅遊文化大獎發布會」上獲
亞洲·大中華區最美風景名勝區獎 2011年8月「大無錫新十景」評選活動中榮獲最具人氣景區 (參考資料來源:)
H. 盧湖竹海的主要景觀
盧湖為廣德縣境內的一座水庫。其地處天目山余脈,其東是竹林幽深的甘溪溝,其西是峰巒挺拔的笄照山。盧湖猶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
盧湖(含陸上設施)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湖面3000餘畝。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壩高30餘米,長千餘米,巍峨壯觀,如長龍橫卧,氣勢懾人。
宋代名臣范仲淹宦跡廣德時,曾賦詩《石溪瀑布》一首,勒於石碑,詩雲:「迥與泉流異,發源高更孤。下山尤直在,到海得清無?勢斗蛟龍惡,風吹雨雹粗。晚來雲一色,詩句自成圖。」 畫屏山是盧湖的一景點,位於盧湖之中央。東望蒼龍半島,西與小靈山遙對。山四面環水,成為湖中島。山上松柏滴翠,山花繚眼。並建有張渤治水紀念亭。相傳張渤曾想引盧村之水經聖瀆至無量溪,疏通南漪湖而達長江。後因工程浩大,獨力難支而未能實現。但其治水精神在廣德、郎溪以及江蘇高淳等地廣為流傳,為群眾所深深敬仰。畫屏山臨水峭壁之處,建有環山碑廊,碑廊上刻有廣德歷代名哲游山的詩詞和當代名畫家贊頌盧湖山水的吟詠佳作。在湖亭畔,有明代廣德名宿濮陽模垂釣處「濮陽釣魚台」。台上有亭名喚「喚魚亭」。傳說,當年濮陽老在此垂釣,於亭中邀人結伴吟詩唱和,傳為佳話。 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構成了盧湖風景區的獨特之處。這里層巒疊嶂,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遊人至此,莫不駐足贊嘆,宛如進入了一個無比神奇的綠色世界。笄山的「三峰疊翠」是廣德歷史悠久的古景觀之一。盧湖竹海(農夫竹海),一水一山,各具特色,相映成輝。
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海構成了盧湖風景區獨特之處。 」天下第一沖「是安徽省廣德縣盧湖風景區泥橋頭的境內十里長沖的美譽,「十里長沖」當地人指在十餘里長的大山溝里有十個塢。」天下第一沖「內有毛竹1088畝、杉樹林269畝、其他林988畝。
風景區內無一戶居民,無任何污染。「十里長沖萬卷詩,不盡風光我書遲。滿腹詩情待明日,來聽清風雲上題。」這是清代詩人宋景倫筆下泥橋頭十里長沖即天下第一沖的美景,而今依然存在。
一塢:開門見山,游魚細石
二塢:小橋流水,雲高氣淡
三塢:重巒疊嶂,蛙魚無憂
四塢:峰迴路轉,竹海峻嶺
五塢:山花叢生,漫山遍野
六塢:參天大樹,蟲鳥飛舞
七塢:羊腸小道,懸崖峭壁
八塢:迭嶂層巒,枕山棲谷
九塢:菜果遍地,野蔌山餚
十塢:一夫當關,望峰息心
I. 紅螺寺的景點景觀
御竹林山門前的這片竹林為元代雲山禪師所栽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懷柔縣志》記載: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聖駕紅螺寺降香,看到這片翠綠的竹林倍感新奇,即令身邊的官員清點竹子的數量為613株,臨走前叮囑寺內的僧人和當地的官員要對竹林善加保護,以便他常來觀賞,後來人們就稱這片竹林為「御竹林」。在竹林西北角還有一個照原樣恢復的「觀竹亭」,當年清康熙帝就曾在原亭內設御座賞竹。紅螺寺竹林四季常青長勢茂盛,有竹約百萬株,被稱為「紅螺三絕景」之一。 雌雄銀杏大雄寶殿前有兩棵古銀杏樹,東邊的雌樹清秀矮小些,西邊的雄樹高大粗壯,這棵雄的銀杏樹,樹齡在1100年以上,樹高30多米,整個樹的圍度達到7米之多,雖逾千年但生機不減。每年春天雄樹開滿淡黃色的小花,秋天不見果實,而雌樹每年春天不見花開秋天卻果實累累,人們覺得它們象天作一雙、珠聯璧合的夫妻,所以也稱他們為夫妻樹。 紫藤寄松在大雄寶殿後三聖殿前的院落西側,是「紅螺三絕景」之一的紫藤寄松。這景是一棵平頂松和兩口藤蘿構成,這棵平頂松高約6米,枝分九杈,把它有力的臂膀平行的伸向了四面八方,而兩棵碗口粗的藤蘿又如龍盤玉柱一樣爬滿了整個枝頭,為這棵松樹增添了媚嫵之感,而且松藤並茂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巨傘,遮蔭面積近300平米。每年5月初,滿架的藤蘿花就象一串串的紫瑪瑙墜滿整個枝頭,如一片紫色的祥雲浮在殿宇之間,濃郁的花香飄滿整個寺院。古時候每年花季,本寺的住持,就會邀請京城附近寺院的住持長老、名人雅士來紅螺寺,坐在樹下賞花論道。元代《紅螺山大明寺碑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微風夜聽金鋃鐺,諸天衛法藤蘿旁」,此景至少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俗話說:「藤纏松,松難生」,而紅螺寺中的松藤卻和睦相處了800多年,藤不離松,松不辭藤,相親如初,所以它被稱為「紅螺寺三絕景」之一。 五百羅漢園五百羅漢園坐落在寺東千畝松林中,佔地20公頃。500尊羅漢像是由青石材質真人比例雕刻而成,並以高5米的漢白玉大石佛為中心分10組分布排列,他們或坐或立,相貌神態各異,形成了一組大型佛教藝術雕塑群。 千手觀音殿據《千手千眼大悲心經》訊載,觀世音在過去修行時,因聽千光王靜如來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生大慈悲心,想到塵世間眾生災難深重,難以解脫,便發願要具足千手千眼,以「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因其誓願功德無量,所以立即就得到了這種身相。千手錶示遍護人生,千眼表示遍觀世間。「千手千眼」,寓意大慈大悲、法力無邊。大慈即給一切眾生以快樂;大悲,即撥除一切眾生苦厄。總之,千手千眼觀世音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表現。如果有情眾生供養他,則被認為可得到消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種成就法,從而顯示了她無比廣大的慈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