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景觀
『壹』 北美洲有哪些國家 那些著名景點
北美洲包括國家:
巴哈馬、貝里斯、美國、巴貝多、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薩爾瓦多、格瑞那達、瓜地馬拉、宏都拉斯、海地、牙買加、聖露西亞、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多米尼加、多米尼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波多黎各、荷屬安的列斯(是世界上島國最多的大洲)。
著名景點:
北美東北部尼加拉河上的大瀑布,也是美洲大六最著名的奇景之一。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的交界處。過去數十年,尼加拉瀑布一直吸引人們到此度蜜月、走鋼索橫越瀑布或者坐木桶漂游瀑布。但美麗獨特的自然景觀漸漸成為尼加拉瀑布引人入勝的地方。
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主要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一小角延伸入內華達州境內。地理學上,公園位於北美的盆地與山脈區,這段地區地殼活動頻繁,東面的地殼向東伸展、西面的地殼向西伸展,這里的地殼便呈條狀下沉,分解成大致為南北走向的地壘﹝山脈﹞和地塹﹝盆地﹞。盆地和山脈區在死亡谷這里特別顯著,因為這里擁有全西半球海拔最低的地點。由於這裏海拔很低,所以氣候非常炎熱,夏天不適合參觀,每年只有深秋至初春這段時間比較適合遊玩。公園里有鹽鹼地、沙丘、火山口、峽谷、雪山等,有豐富的地質 地貌,遊客不難找到地殼里各式各樣的斷層、峽谷往荒漠注入時形成大大小小的沖積扇平原等。
舉世聞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全長約330公里,大峽谷位於亞歷桑那州西北角,寬度從6公里到數十公里不等,最深處可達1824米,將近2公里。大峽谷是科羅拉多河及支流,歷經數千萬年中不斷沖積所產生的峽谷,是奔騰的科羅拉多河從KAIBAB高原中切割出的令人震撼的奇跡,其氣勢宏偉,嘆為觀止。 無論是在南岸還是北岸,居高遠望,都可以清楚看到坦如桌面的高原上的一道大裂痕,那便是科羅拉多河刻在這片洪荒大地上的印跡。
科羅拉多河是北美洲主要河流,它在科羅拉多高原上共切割出19條主要峽谷,其中最深、最寬、最長的一個就是科羅拉多大峽谷。該峽谷起於馬布爾峽谷,終端為格蘭德瓦什崖,是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峽谷之一。從谷頂到谷底需3至4小時,谷底兩岸的寬者小於1公里,窄處僅120米,兩側的谷壁呈階梯狀。從谷底至頂部沿壁露出從前寒武紀到新生代各期的系列岩系,水平層次清晰,岩層色調各異,並含有各地質時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故有「活的地質史教科書」之稱。
科羅拉多大峽谷以其規模巨大的豐富多彩而著稱,大峽谷最迷人的是峽谷顏色隨著陽光與雲彩追逐而千變萬化。它令世人注目並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最重要原因,還在於其極其重要的地質學意義-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岩層,記錄了北美大陸早期幾乎全部的地質歷史。這里記錄了550-250萬年前古生代的岩石,在那之後的要麼沒有沉積,要麼就已經風化了。峽谷的形成則比其岩石晚得多(約5-6萬年前)且復雜得多,主要是科羅拉多河的侵蝕,降雨和冰雪融化等的流蝕作用也幾乎同樣重要。奇特的造型主要是由於流蝕對質地不同的岩石作用的快慢不同,峽谷豐富的色彩則是由所含的少量的各種礦物造成的,富含鐵的岩石呈紅或紅褐色。
1919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將大峽谷中長約170公里、面積2728平方公里、最深的一段峽谷辟為國家公園。現在,每年都有數百萬國內外遊客到這里旅遊,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認識地球億萬年的神奇變化。
等等
『貳』 美國最著名的景點是什麼
美國的著名來景點很多,主要有自以下幾個:
紐約自由女神像,美國的象徵
黃石國家公園,著名的地質公園,有很多壯觀的景色
尼加拉瀑布,位於美國跟加拿大邊界,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華盛頓白宮、華盛頓紀念碑
夏威夷,體驗熱帶海灘風情
拉斯維加斯,著名的賭城
『叄』 去美國旅遊必須去哪些景點
1、尼亞加拉大瀑布
白宮,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風格砂岩建築物,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室。是美國東部旅遊景點介紹中提到必看的景點,白宮是美國政府的代名詞,來到華盛頓一定要在白宮的開發時間去參觀一下。
9、國會大廈國會大廈位於美國華盛頓,也稱國會山,它是美國的標志性建築之一。整個國會大廈的建築非常宏偉,是仿造巴黎萬神廟所建造的古典復興風格的一個建築。
10、林肯紀念堂
林肯紀念堂,為紀念美國第十六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而建,被視為美國永恆的塑像及華盛頓市標志。林肯紀念堂是華盛頓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36根白色的大理石圓形廊柱環繞著古希臘神殿式紀念堂,象徵林肯任總統時所擁有的36個州。自從馬丁·路德·金1963年在這里發表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後,這里也是那些熱心革除社會弊端人士的聚集地。它還與東端的國會大廈遙遙相望。
『肆』 北美地形特點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根據主要造山期和構造地形的差異,科迪勒拉山系分為三個縱列帶,即
東部山帶、中部山間高原、盆地帶和西部太平洋邊緣山地帶。
1.東部山帶落基山為東部山帶的主體,向北延續為馬更些山和阿拉斯加
境內的普魯克斯山,向南與東馬德雷山相接。海拔約2000—3000m,許多高
峰在4000m以上。這一山帶主要形成於白堊紀末至第三紀初的拉拉米運動,
以後又經抬升和旺盛的侵蝕,構造地形比較復雜。普魯克斯山和馬更些山為
深受割切的塊狀-褶皺山脈,主要由古生代和中生代岩層構成。落基山呈北北
西-南南東走向,延伸5000Km以上。黃石公園以北的北落基山,西部出露前
寒武紀和古生代花崗岩,以高大的塊狀山體為主;東部在長列褶皺和沖斷層
構造基礎上,條狀山脈比較普遍,其間隔以斷層谷地;冰蝕地貌很普遍,高
山地段還存有現代冰川。黃石公園至懷俄明盆地的中落基山,西部也以條狀
山脈與斷層谷地相間為特徵,東部多為單一背斜隆起或塊狀山,山體短促,
走向不一,間隔以寬廣的向斜盆地。南落基山由東、西兩組平行的背斜山脈
組成,出露前寒武紀結晶岩,高度較大,其中埃爾伯特山海拔4399m,為落
基山的最高峰。東馬德雷山位於墨西哥高原東側,以平行的褶皺斷塊山為特
征。
2.中部山間高原、盆地帶科迪勒拉山系寬廣的中部,自北而南依次為育
空高原、不列顛哥倫比亞高原、哥倫比亞高原、大盆地、科羅拉多高原和墨
西哥高原。按構造地形特徵,它們大致分屬以下四種類型:1)剝蝕高原,以
位於阿拉斯加中部的育空高原為代表,地表由中、古生代岩層組成,平展或
波狀起伏,間或隆起蝕余山塊,並隔以寬廣的堆積盆地。2)熔岩高原,包括
不列顛哥倫比亞高原、哥倫比亞高原和墨西哥高原的南部,廣泛覆蓋第三紀
噴發的熔岩層,近期的上升運動又導致河流深切,多峽谷。不列顛哥倫比亞
高原還是第四紀科迪勒拉冰川中心所在,包括哥倫比亞高原北部在內,分布
有各種冰蝕和冰磧地貌。3)半掩埋的山原,大盆地和墨西哥高原北部最為典
型,其特徵是深受剝蝕、大致平行的短窄斷塊山同被厚層沖積或坡積物充填
的干盆地間錯分布,故又有「盆地、山嶺區」之稱。在乾旱的氣候條件下,
沙漠廣布,多鹽湖。4)桌狀高地,以科羅拉多高原為代表,它是北美古陸台
伸入科迪勒拉區的穩定地塊,前寒武紀結晶岩基底之上覆有各地質時期深厚
沉積,岩層近於平展,地面形態顯示出桌狀高地的特點。因新生代以來幾度
上升,高度較大,約介於2100—3300m,河流深切,形成一系列深邃峽谷,
著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全長350km,深達1830m,為世界上最長的峽谷。
3.太平洋邊緣山地帶它由內外兩列山帶和介於其間的一條不連續的沉
降帶組成。地殼至今還處於不穩定狀態,火山、地震活動比較強烈。內帶北起阿留申、阿拉斯加山脈,經加拿大海岸山脈、喀斯喀特山、內華達山,直
到西馬德雷山,主要形成於侏羅紀末至白堊紀初的內華達運動,為一強烈褶
皺、岩漿侵入和變質帶。在長期侵蝕下,花崗岩廣泛出露,經後期上升和斷
層作用,普遍表現為高大的花崗岩斷塊山。部分地段又因火山活動而被熔岩
覆蓋,如喀斯喀特山南段,這里還分布有密集火山錐。60°N以北的阿拉斯
加山為背斜褶皺山脈,軸部也出露侵入岩體,山體高大,北美最高峰麥金利
山(6193m)即位於此,現代冰川相當發達。外帶北自阿拉斯加以南的科迪亞
克島起,向東經楚加池山脈(Chugach),折向東南與伸入加拿大境內的聖厄
來厄斯山脈相接,然後以斷續分布的島山形式出現,再向南延伸為美國海岸
山脈和加利福尼亞半島山脈。除加利福尼亞半島山脈等屬內華達褶皺山帶
外,主要形成於新生代造山運動,為北美最年輕的褶皺山脈。介於內、外兩
列山帶之間的沉降帶,表現為一系列谷地或海灣,如庫克灣、普傑特灣、威
拉米特谷地、加利福尼亞谷地、加利福尼亞灣等。
科迪勒拉山系自20°N起轉為東西方向,這里是墨西哥高原南緣的橫斷
火山帶,其南隔著巴爾薩斯谷地為南馬德雷山。由此向東,從特萬特佩克地
峽至巴拿馬地峽的中美地區,大部分為高地,主要造山期在中生代,經受了
褶皺、抬升、斷裂和岩漿侵入,新生代發生大規模火山活動,地面廣泛為火
山噴出物覆蓋,太平洋沿岸火山錐林立。中美高地又通過加勒比海海底山嶺
與大安的列斯群島相聯系,兩者構造方向一致,主要造山期也在中生代,東
西向山脈構成古巴、牙買加、海地、波多黎各等各大島的主脊,火山、地震
活動也很頻繁。
『伍』 北美最大瀑布是哪裡
尼加拉瀑布
北美東來北部源尼加拉河上的大瀑布,也是美洲大六最著名的奇景之一。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的交界處。過去數十年,尼加拉瀑布一直吸引人們到此度蜜月、走鋼索橫越瀑布或者坐木桶漂游瀑布。但美麗獨特的自然景觀漸漸成為尼加拉瀑布引人入勝的地方。
尼加拉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上游是伊利湖,五大湖之一,下流就是安大略胡,所以人們觀賞瀑布時,有兩個角度,一是加拿大,而是美國。美國就只能站在上面,而加拿大不同,可以看見宏偉的瀑布全景。所以大家最好去加拿大瀏覽瀑布。
旁邊也有很多勝景,比如CN塔,千島等自然環境。
『陸』 美國的自然景觀有哪些
1、科羅拉多大峽谷
經過大自然數百萬年鬼斧神工般的雕琢,科羅拉多大峽谷成為一處人人驚嘆的景觀。它長300英里,深約1英里,像是大地的一道疤痕,橫卧於美國西南部。還是前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說得好:「任何人的干預只會破壞大峽谷,這里既然是上帝的傑作,那麼還是讓上帝來改變它吧。」
2、尼亞加拉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橫跨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國家,是北美最大的瀑布。在這里,每分鍾會有400萬立方英尺的水拍打著岸邊,這使它不僅成為一道壯麗的自然景觀,也成為一項重要的水電能源。曾幾何時,幾代人蜜月旅行都選擇這里,在標志性的瀑布背景前慶祝婚禮。更有有不少鋌而走險者跳進瀑布,幸好最後都活了下來。
3、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佛羅里達州大沼澤地國家公園這片廣袤、低窪的荒原地帶位於亞熱帶,佔地數千平方英里。它也因鋸齒草跟隨流動其間的水漂移而得名「綠草之河」。這里還具有全美最完整的生物多樣性景觀,是棕櫚林、柏樹林、紅樹林、蛇、美洲豹、短吻鱷、巨型鱷魚等多種動植物的家園。
4、基拉韋厄火山(夏威夷火山公園)
基拉韋厄在夏威夷語言中意為「噴涌」。當地神話說,火山女神培雷每次發怒,基拉韋厄火山就會噴發。它在近三十年來一直是地球上最活躍的火山。1983年就曾經噴發過一次。
5、死亡谷國家公園
死亡谷國家公園是挑戰人類多種極限的地方。冬天氣溫零度以下稀鬆平常,夏季氣溫則會高達54攝氏度。只有少數幾種能夠經受北美炎熱乾旱氣候的動植物才能在這里紮下根。由於公園的面積和整個康涅狄格州差不多,旅行者需要備好足夠的水,帶上地圖,沿著公園鋪設好的道路行走,在公園管理處登記後才可以邁向峽谷深處。
6、紅杉國家公園
加利福尼亞州的紅杉國家公園沿著大蘇爾海岸一直延伸到俄勒岡州的州界。這里的樹木都有幾個世紀之久。作為自然界最大的生物物種,紅杉樹可以長到300多英尺高,直徑20英尺,它在19世紀美國西部拓荒運動中險些滅絕。如今,十幾個美國國家公園和州立公園都將其納入保護范圍。
7、大鹽湖
猶他州的大鹽湖佔地2500多平方英里,是西半球最大的鹽水湖。早期探險者以為它是太平洋延伸到此;當地土著部落則認為有一隻水怪潛伏在水中。不斷移動的湖岸線阻礙了兩岸的發展,所以那裡至今依然人煙稀少。但是,湖四周的濕地目前已成為全美最重要的候鳥棲息地之一。
8、老忠實噴泉
老忠實噴泉是黃石國家公園的一大亮點,它將數千加侖的沸水噴向空中,有時可以噴到185英尺高。這個天然熱噴泉一般90分鍾噴發一次,有時間隔長些可能會要2小時,短則可能只要45分鍾。
9、漁夫塔
1漁夫塔位於南猶他州,砂石構造的岩石群就像一個衛士護衛著這片土地。歷經幾個世紀風雨的沖刷,才有了漁夫塔現在這個樣子,它的塔尖足有500英尺高,吸引著眾多勇敢的攀登者。
10、岩石城
這大概是愛達荷州唯一沒有人類居住的「城市」了。這里有花崗岩巨石、高高的山峰以及某些有著25億年歷史的岩石。如今的岩石城吸引了不少攀岩者。但早在1840年,前往加利福尼亞州定居的拓荒者的馬車隊就在這里留下了印記。車夫們用潤滑油在岩石上做標記,很多標記至今仍然清晰可見。
『柒』 北美洲的旅遊景點
北美東北部尼加拉河上的大瀑布,也是美洲大六最著名的奇景之一。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的交界處。過去數十年,尼加拉瀑布一直吸引人們到此度蜜月、走鋼索橫越瀑布或者坐木桶漂游瀑布。但美麗獨特的自然景觀漸漸成為尼加拉瀑布引人入勝的地方。
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主要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一小角延伸入內華達州境內。地理學上,公園位於北美的盆地與山脈區,這段地區地殼活動頻繁,東面的地殼向東伸展、西面的地殼向西伸展,這里的地殼便呈條狀下沉,分解成大致為南北走向的地壘﹝山脈﹞和地塹﹝盆地﹞。盆地和山脈區在死亡谷這里特別顯著,因為這里擁有全西半球海拔最低的地點。由於這裏海拔很低,所以氣候非常炎熱,夏天不適合參觀,每年只有深秋至初春這段時間比較適合遊玩。公園里有鹽鹼地、沙丘、火山口、峽谷、雪山等,有豐富的地質 地貌,遊客不難找到地殼里各式各樣的斷層、峽谷往荒漠注入時形成大大小小的沖積扇平原等。
舉世聞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全長約330公里,大峽谷位於亞歷桑那州西北角,寬度從6公里到數十公里不等,最深處可達1824米,將近2公里。大峽谷是科羅拉多河及支流,歷經數千萬年中不斷沖積所產生的峽谷,是奔騰的科羅拉多河從KAIBAB高原中切割出的令人震撼的奇跡,其氣勢宏偉,嘆為觀止。 無論是在南岸還是北岸,居高遠望,都可以清楚看到坦如桌面的高原上的一道大裂痕,那便是科羅拉多河刻在這片洪荒大地上的印跡。
科羅拉多河是北美洲主要河流,它在科羅拉多高原上共切割出19條主要峽谷,其中最深、最寬、最長的一個就是科羅拉多大峽谷。該峽谷起於馬布爾峽谷,終端為格蘭德瓦什崖,是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峽谷之一。從谷頂到谷底需3至4小時,谷底兩岸的寬者小於1公里,窄處僅120米,兩側的谷壁呈階梯狀。從谷底至頂部沿壁露出從前寒武紀到新生代各期的系列岩系,水平層次清晰,岩層色調各異,並含有各地質時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故有「活的地質史教科書」之稱。
科羅拉多大峽谷以其規模巨大的豐富多彩而著稱,大峽谷最迷人的是峽谷顏色隨著陽光與雲彩追逐而千變萬化。它令世人注目並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最重要原因,還在於其極其重要的地質學意義-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岩層,記錄了北美大陸早期幾乎全部的地質歷史。這里記錄了550-250萬年前古生代的岩石,在那之後的要麼沒有沉積,要麼就已經風化了。峽谷的形成則比其岩石晚得多(約5-6萬年前)且復雜得多,主要是科羅拉多河的侵蝕,降雨和冰雪融化等的流蝕作用也幾乎同樣重要。奇特的造型主要是由於流蝕對質地不同的岩石作用的快慢不同,峽谷豐富的色彩則是由所含的少量的各種礦物造成的,富含鐵的岩石呈紅或紅褐色。
1919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將大峽谷中長約170公里、面積2728平方公里、最深的一段峽谷辟為國家公園。現在,每年都有數百萬國內外遊客到這里旅遊,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認識地球億萬年的神奇變化。
大提頓國家公園緊鄰黃石公園的南端,感覺上像是黃石公園的附屬,只因為黃石太大了所以才獨立成立一個國家公園。話雖然這么說,其實景觀和黃石很不一樣。只不過是因為黃石太大太豐富,突然來到大提頓有一點落差。
大提頓的景色是一成不變的高山與山上經年不融的積雪和冰河。山谷里有好幾個冰河刻出來的湖,所謂的湖光山色,形容的就是這樣的典型景象。環園公路只在山谷里沿湖的外圍繞,看到的山也都是從下往上的仰之彌高。
雷尼爾山是美國最高的火山,擁有除了阿拉斯加以外最大的單一冰河以及最大的冰河系統。由於太平洋吹來的東風濕度較高,地球上有史以來全年最大的降雪量就出在這里。同時此山也是美國登山隊的主要訓練場所。
雷尼爾山國家公園是一座以雷尼爾山為中心的公園,位於華盛頓西部,西雅圖南面,1899年為保護雷尼爾山自然景色而建立了這座國家公園。
雷尼爾山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嶺之一,從山頂向四周望去,可以看到1500米以下的景色全被隱沒在霧海之中,只有較高的山峰探出一角,彷彿海中的浮島。山頂終年被冰雪覆蓋,有27道冰河向四周噴射而出。另外,在山腹的草原地帶,每到7、8月間,冰雪融化,花開滿山,成了一片美麗的花海。
山麓下是一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湖泊、瀑布錯落其間。位於東面山坡的埃蒙斯冰川是美國最大的冰川。冰川夏季消融的雪水,匯成湍急的溪流和傾瀉的瀑布,水流聲響徹山谷。
公園里的「天堂」及「日出」兩處景點極受人們的珍視和保護。「天堂位於雷尼爾山西南方,地勢極高。這里除了有美麗的山景外還有潺潺的流水和清澈的瀑布和湖泊,在「天堂」的北邊還有著名的天堂河。
位於雷尼爾山北部的「日出」是雷尼爾山國家公園內海拔最高的景點,在這里不但可以欣賞到冰河的壯麗奇景,還可以眺望公園內秀麗的貝克山以及太平洋。
『捌』 為什麼北美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到處都有風光迤邐、數不勝數的美麗草皮
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原因是有很多的。
首先從本質上來講,自然的原因
其實說起來,現在世界上的所謂發達國家,絕大部分都是氣候溫和多雨,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當當然我說的是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我們看到的一般也是這些地方。例如美國中部大平原,澳大利亞中部的沙漠氣候也很惡劣,但是都沒什麼人住,因為美國還是澳大利亞人口密度很小,也不至於像中國一樣什麼窮山溝都要擠進去人。
而歐洲人口密度很大,但是整個歐洲的氣候都很溫和。因為歐洲北面是北海和波羅的海,南面是地中海,西面大西洋,三面環海,氣候的海洋性很強。學過地理都應該知道,海洋是調節氣候的,所以歐洲的氣候非常溫和,植被環境也好。另外北歐地區沿岸有暖流經過,這個是地理常識了,暖流流經增溫增濕,因此北歐雖然在緯度上比中國東北高得多,但是卻並不冷也不幹。
縱觀中國就不一樣了,西面的帕米爾高原和青藏高原西面來的水汽,而西北是西伯利亞平原,常年有乾燥的風吹來。乾燥溫差也就大。而且歐亞大陸縱深非常長,不像美洲大陸是細長的,因此中國的氣候大陸性極強。冬夏溫差大,而且十分乾燥,雖然和美國東岸,澳大利亞東岸同為季風氣候,但是我們的氣候較為糟糕。而且中國的氣候十分不穩定,所以不利於植被生長。所以你會發現中國的環境承載力要比歐洲美國差很多。而且草坪在中國也很難生長,因為類似的那種牧草是需要大量雨水的(但也不能澇),但是中國冬天南澇北旱,夏天北澇南旱,全年降水不均勻,沒辦法種植牧草和草坪。一般你會看大到大連會有大片的草坪,因為大連市北方三面環海的城市,相對海洋性高,因此能種植大面積草坪。像北京那樣的乾燥氣候根本無法種植草坪。長江流域夏季的梅雨和伏旱也是草坪不能承受的。
有一點要說明,你看到的國外的草坪不是自然草坪,那種茂密的綠油油的草坪是人的活動或是可以種植形成,對環境要求很高,和我們所說的草原不同。一般自然的草原比較乾旱稀疏,例如蒙古草原,南美的潘帕斯草原,以及美國中部的大平原都是天然草原。
然後是社會原因
其實你看到西方國家的草坪並不是自然形成的,按照自然的環境,歐洲應該是大片的森林。但人沒辦法在森林中生存,人聚集的地方沒有樹,那麼自然會長草。另外就是人工種植,例如城市,再來就是牧草,是用來放牧的牧草,在荷蘭,法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畜牧業發達國家都會有大片的牧草種植。
首先中國,氣候原因之前說了種不起草也長不出草。另外中國也不種牧草,當然氣候不允許,中國的畜牧業也不發達。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國農村地區人口多而且相對貧窮。所以很多時候你走到哪都是村莊田地,而且臟亂差。
西方之所以鄉下那麼干凈整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農民少而且有錢。西方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非常高,城市人口基本佔全部人口的70%~80%,有些國家甚至達到90%甚至更高(聲明一下,我不是說新加坡那種城市國家)。人少所以人均的地多,歐美基本都是大農場大牧場,大庄園的經營模式,不像中國農民一畝三分地一年到頭沒幾個錢。歐美的農民都是富得流油。另外他們地多,而且氣候好,他們也能發展更高端的產業,例如荷蘭的奶牛牧場,澳大利亞的綿羊牧場等等,法國的薰衣草庄園,葡萄庄園等等,這些都是附加值極高,盈利極高的。你讓中國農民放牧一來地不夠,氣候也不允許牧草生長。薰衣草這種高成本的作為更是種不起。
如果說城市的話就更不用說了,歐美日本的工業發達程度之高,我們也很難企及,雖然中國現在經濟重量已經超過日德等大部分發達國家,但均攤到個人就很少了,中國畢竟人口還是很多,雖然掙得多,但支出也多,而且腐敗也很嚴重。城建資金跟不上,肯定不能比外國干凈整潔。像一些工業城市也不不怎麼注意城市環境,導致中國城市面貌整體比較早。
另外就是環境破壞和污染問題還是比較嚴重,西方人對這方面注重的比較早,經過幾十年經營環境已經恢復,當然另一方面歐洲的環境恢復能力較強(北美和澳洲日本什麼的環境破壞都不大)。中國的環境破壞延續依舊,而且至今也沒有得到較好的治理。環境恢復力也很差,比如黃土高原。其實黃土高原在古代是大片森林,但由於歷代砍伐,在明清就已經變成現在的樣子,而且根本就恢復不了。西北和蒙古草原退化也很嚴重,那裡的自然環境叫糟,也難以恢復。
美國和澳大利亞中部也有類似的地區,但是由於這兩個國家地廣人稀。
最後國民的素質也很重要。其實現在很多人還沒有環保的意識,尤其是之前十一天安門前看升旗後清潔工掃除幾頓垃圾就看得出,這樣是很難有什麼好環境的。對於環保,出了法律,公民自身的意識也非常重要,這也是我們教育所欠缺的。
綜上所述,我目前就想到這么多原因,當然可能還有我沒想到。
『玖』 美國有哪些旅遊景點
稀飯旅行小編為你總結:
夏威夷:
首府為檀香山。在至1898年間,夏威夷也被稱為「三明治群島(SandwichIslands)。它除了是美國最南方的州外,也是美國唯一一個全部位於熱帶的州;它與阿拉斯加州是美國各州中,僅有的兩個不與其他各州相連的州份,也是美國唯一一個沒有任何土地位在美洲大陸的州。位在太平洋中央的夏威夷群島,於地底火山脈之海面上共延伸了1523英里之長。由火山所形成之8個主要島嶼、124個小島,於環繞在各島附近的礁岩、尖塔所組合而成。
紐約:
紐約市是一座全球化的大都市,也是世界級城市。並直接影響著全球的媒體、政治、教育、娛樂以及時尚界。紐約與英國倫敦、日本東京並稱為世界三大國際大都會。
由於聯合國總部設於紐約,因此被世人譽為「世界之都」。紐約市還是眾多世界級博物館、畫廊和演藝比賽場地的所在地,使其成為西半球的文化及娛樂中心之一。紐約下轄5區:全市由由五個區組成:曼哈頓(Manhattan)、布魯克林(Brooklyn)、皇後區(Queens)、布郎克斯(Bronxs)和斯塔滕島(StatenIsland)。城市標志:自由女神像。
紐約著名十大旅遊景點:帝國大廈、自由女神像、中央車站、艾利斯島移民博物館、洛克菲勒中心、史泰登島渡輪、大都會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央公園等。
拉斯維加斯夜景:
從一個巨型游樂場到一個真正有血有肉、活色生香的城市,拉斯維加斯在10年間脫胎換骨。每年來拉斯維加斯旅遊的3890萬旅客中,來購物和享受美食的佔了大多數,專程來賭博的只佔少數。內華達州這個曾經被人諷刺為「罪惡之城」的賭城,已經逐步成熟,成為一個真正的城市了。
在這個多元化的城市裡,除了小賭一番,這個城市也提供非常豪華的度假酒店、世界一流的大型表演、廉價但高級的晚餐、世界級的高爾夫球場、離賭城不遠的水上活動場所和兒童游樂場等。
洛杉磯:
洛杉磯是全世界的文化、科學、技術、國際貿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還擁有世界知名的各種專業與文化領域的機構。該市及緊鄰的區域,在大眾娛樂—諸如電影、電視、音樂方面構成了洛杉磯的國際聲譽和全球地位的基礎,聞名世界的好萊塢就位於該市。
『拾』 美國的自然文化景觀和人文景觀。
中文名稱: 美利堅合眾國
英文名稱: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簡稱: 美國、U.S.A.
所屬洲: 北美洲
首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主要城市: 紐約、舊金山、芝加哥、達拉斯
國慶日: 1776年7月4日
國歌: 《星條旗》
國家代碼: USA
官方語言: 英語
貨幣: 美元
時區: 西五區至西十區
政治體制: 聯邦制
國家領袖: 貝拉克·奧巴馬、約瑟夫·拜登、約翰·羅伯茨
人口數量: 3.0875億(2010年)
人口密度: 33.7人/平方公里(2010年)
主要民族: 美利堅民族、拉丁裔、非裔、亞裔
主要宗教: 新教、天主教、摩門教、猶太教
國土面積: 9,629,091平方公里
水域率: 6.76%
GDP總計: 14.780萬億美元(2010年)
人均GDP: 47,132美元(2010年)
國際電話區號: +1
國際域名縮寫: .us
道路通行: 靠右行駛
基尼系數: 0.450(2007年)
人類發展指數: 0.902(極高,2010年)
國家象徵: 玫瑰花、藍寶石、白頭海雕
國名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簡稱美國(U.S.A),英語亦常稱之為 United States、U.S、The U.S、USA、The States或者America。America是以義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綽號「山姆大叔」("Uncle Sam")。中文舊稱「花旗國」。 在漢字文化圈中,中國、朝鮮開始接觸美國時都稱為「亞美理駕國」,簡稱「美國」,別稱「花旗國」。但在由於日本與受中國影響較小,因此稱之為「阿米利加國」,簡稱「米國」。但中國仍有人稱其為米國,比如曾國藩就說過:「米夷質性淳厚,於中國時思效順」,但終究不是主流。現在中文譯名統一為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
國旗
始建於1833年的華盛頓紀念碑與美國國旗
美國國旗別稱「星條旗」(The Stars and Stripes)、「古老的光榮」(Old Glory)和"The Star-Spangled Banner"。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9:10。旗面左上角為藍色星區,區內共有9排50顆白色五角星,橫排6顆、豎排5顆交錯。星區以外是13道紅白相間的條紋。50顆星代表美國50個州,13道條紋代表最初北美13塊殖民地。據華盛頓說:紅色條紋象徵英國,白色條紋象徵脫離它而獲得自由。更普遍的說法認為,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自由,藍色則象徵忠誠和正義。每年6月14日為「美國國旗制定紀念日」。在這一天,美國各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對國旗的敬重和對合眾國的熱愛。
國徽
主體為一隻胸前帶有盾形圖案的白頭海雕(禿鷹)。白頭海雕是美國的國鳥,它是力量、勇氣、自由和不朽的象徵。盾面上半部為藍色橫長方形,下半部為紅、白相間的豎條,其寓意同國旗。鷹之上的頂冠象徵在世界的主權國家中又誕生一個新的獨立國家——美利堅合眾國;頂冠內有13顆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國最初的13個州。鷹的兩爪分別抓著橄欖枝和箭,象徵和平和武力。鷹嘴叼著的黃色綬帶上用拉丁文寫著「合眾為一」,意為美利堅合眾國由很多州組成,是一個完整的聯邦國家。 美國國徽
[2]格言
In God We Trust (英語:我們信仰上帝,1956年—今)(官方格言) E Pluribus Unum (拉丁語:合眾為一,1776年—今)(傳統格言)
首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美國版圖及各州州名
,D。C。),城市人口60。17萬(2010年,美國城市第24名),都會區人口558萬(2010年,美國都會區第7名)。城市面積177。0平方公里。位於美國東北部的波托馬克河與阿考娜蒂河匯合處北端。市區建設規范工整,全市以國會大廈為中心,按南北、東西兩條線劃分為大小不等的四個區域,街道呈網狀,南北向、東西向各有22條街道。全市最高的建築物是坐落在詹金斯山上的國會大廈,它與白宮、最高法院的位置形成三角形,以顯示美國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權鼎立。
都市
紐約市(City of New York),美國第一大城市(1790年至今)和第一大商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城市人口1,822。36萬(2010年),面積8,683。2平方公里;大都會人口1,889。71萬,面積17,405平方公里。
語言
無法定官方語言。英語是事實上的國家語言(21,480萬人,82。1%)。其他主要語言有西班牙語(2970萬,10。7%)、漢語(358萬)、法語(140萬)、塔加洛語(130萬)、葡萄牙語(110萬)、德語(110萬)。此外,還有其他336種語言在美國被使用,其中176種為本地語言。
獨立日
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在獨立戰爭後,1783年9月3日,美國與英國簽訂《巴黎條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國土
美國的國土面積是世界第三或者第四大,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在中國之前或之後。之所以排名不同,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美國領土總面積有不同統計方法及標准,不同的方法及標准得出的面積不同;第二是,是否有計算中國的部分爭議領土面積。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公布中國面積為約960萬平方公里,而美國面積為約937萬平方公里;美國國家審計局記載美國國土面積為9,629,091平方公里,而美國中央情報局出版的《世界概況》記載美國國土面積為9,826,630平方公里,大英網路全書則記載美國國土面積為9,522,055平方公里。這些數據均與領土面積的計算方法有關。就美國而言,有資料稱其領土陸地面積約916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約17萬平方公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領海約20萬平方公里。這樣,937萬的數字是陸地面積加上了內陸水域面積的結果,963萬是在此基礎上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和沿海水域面積,而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機構自2000年以後記載的982萬平方公里則是再加上了領海面積。而中國官方公布的中國面積則只包括了陸地和內水面積,並不包括沿海水域和領海面積。如果只計陸地面積,美國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中國,在加拿大之前,加拿大排名第四。
時區
西五區至西十區。夏時制為西四區至西十區。東部時區(EST,西五區)、中部時區(CST,西六區)、山地時區(MST,西七區)、太平洋時區(PST,西八區)、阿拉斯加時區(AKST,西九區)、夏威夷時區(HST,西十區)。
國家象徵
美國國花為玫瑰花,1985年經參議院通過。國石為藍寶石。國鳥為白頭海雕(禿鷹)。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確 山姆大叔
定國鳥的國家。美國的綽號叫「山姆大叔」。傳說1812年英美戰爭期間,美國紐約特羅伊城商人山姆·威爾遜(1766。9。13--1854。7。31)在供應軍隊牛肉的桶上寫有「u。s。」,表示這是美國的財產。這恰與他的昵稱「山姆大叔」 ("Uncle Sam") 的縮寫 ("u。s。") 相同,於是人們便戲稱這些帶有 "u。s。"標記的物資都是「山姆大叔」的。後來,「山姆大叔」就逐漸成了美國的綽號。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漫畫家又將「山姆大叔」畫成一個頭戴星條高帽、蓄著山羊鬍須的白發瘦高老人。1961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正式承認「山姆大叔」為美國的象徵
地理
位置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位於西半球,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等。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西部沿海地區分布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全國最低點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洲的東南方,與內華達州接壤;最高點為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位於阿拉斯加州的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山脈的中段。
氣候
美國幾乎有著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地跨寒、溫、熱三帶,本土處於溫帶),在主要農業地帶少有嚴重的乾旱發生、洪水泛濫也並不常見,並且有著溫和而又能取得足夠降雨量的氣溫。 影響美國氣候的主要是北極氣流,每年從太平洋帶來了大規模的低氣壓,這些低氣壓在通過內華達山脈、洛磯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時夾帶了大量水分,當這些氣壓到達中部大平原時便能進行重組,導致主要的氣團相遇而帶來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時這些暴雨可能與其他的低氣壓會合,繼續前往東海岸和大西洋,並會演變為更激烈的東北風暴(Nor'easter),在美國東北的中大西洋區域和新英格蘭形成廣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廣闊無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許多世界上最極端的氣候轉變現象。
水文
從芝加哥約翰·漢考克中心俯瞰密歇根湖
美國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凡位於落基山以東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密西西比河是美國的母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屬冰川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密歇根湖屬美國,其餘4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匯入聖勞倫斯河,流入大西洋。
生物
美國有超過17,000種本土的植物和樹種,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同時,數千種非本土的外來物種有時也會影響到本土的動植物。美國本土有超過400種哺乳類、700種鳥類、500種爬蟲類和兩棲類、以及90,000種已經被發現的昆蟲。美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重視環境保護的國家之一,在1872年聯邦政府建立了黃石國家公園以保護當地環境,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
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探明煤儲量35,966億噸。探明原油儲量270億桶。探明天然氣儲量56,034億立方米。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美國第一級行政區劃為州,正確來說,州並不是國家下設的區劃,而是由這些州聯合組成國家,因為美國為聯邦制,跟其他聯邦制國家一樣,其一級行政區擁有很大的主權。根據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多項裁定,各州與中央聯邦政府均有司法主權,但中央聯邦政府受到美國憲法的約束,而各州則有相當大的司法主權,但前提是不違反兩項原則: 一、其主權不能凌駕於中央聯邦政府及美國憲法; 二、其自行制定的州憲法許可權不能超過國家整體主權。 各州行政區劃多分為州直屬及地方所屬,而在層級方面有三級區劃也有二級區劃。州直屬的機構如統計局、監理所及公共衛生所等單位,地方政府則為郡,相當於部份國家的縣,通常各郡會在下設不同層級的區劃,在中西部最常見的是設鎮區。 今天,美國共分10大地區、50個州和1個直轄特區(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共有3042個縣或郡(county,路易斯安那州的郡為parish)。 地區:新英格蘭地區、中央地區、中大西洋地區、西南地區、阿巴拉契亞山地區、高山地區、東南地區、太平洋沿岸地區、大湖地區、阿拉斯加與夏威夷
人民生活
3。0875億(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次於中國、印度),[5]人口密度33。7人/平方公里(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79名,次於拉脫維亞、辛巴威)。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評價) 14。780萬億美元(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7,132美元(世界國家和地區第7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次於汶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國內生產總值(名義) 14。780萬億美元(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7,132美元(世界國家和地區第9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次於澳大利亞、瑞典)。 基尼系數 0。463(2007年)
貨幣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USD,$)
編輯本段人口
美國是一個城市化水平極高的國家,約有81%的人口居住在都會區中(2005年年中數據)。相較而言,全球城市化水平為49%。美國是個多種族的國家,有白人、黑人、有色人和亞洲人四大種族,分別占總人口的5%、70%、5%和20%。亞洲人約6000萬,主要是印度人(超過50%)和華人。 人類發展指數0。902(極高,2010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4名,次於澳大利亞、紐西蘭)
原住民
美洲土著居民中的絕大多數為印第安人。其祖先大約是在4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或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到達。他們與亞洲同時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馴犬及某些特殊儀式與醫療方法。考古學和人類學認為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中國人有著一樣的體質,如在美國有阿塔巴斯幹人、阿爾貢金人、易洛魁人、蘇人和馬斯科基人等。大約1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這就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維京人,
圖片 (5張)在一千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平均年齡
2008年,美國全國人口平均年齡為36。7 歲,其中男性35。4歲,女性38。1歲。全國人口平均壽命78。14歲,其中男性為75。29歲,女性為81。13歲。
姓氏
長期以來,美國使用最多的十大姓氏基本全是盎格魯-撒克遜姓氏。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顯示,「史密斯」仍為美國第一大姓,用這個姓的有230多萬人。第二名至第十名依次是約翰遜、威廉姆斯、布朗、瓊斯、米勒、戴維斯、加西亞、羅德里格斯和威爾遜。其中「加西亞」和「羅德里格斯」這兩個拉美姓氏首次進入「十強」。美國十大姓氏的變化反映了美拉丁裔人口猛增的趨勢。
編輯本段科教文衛
教育
在美國,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責任,而非聯邦政府。不過,聯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過控制教育基金來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生有法定義務在公立學校接受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教育;即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分公立、私立兩種,大部分是公立學校,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制。另外,中小學校一般免費或半費供應午餐,學生由校車定點接送。通常,18歲才可以畢業,但是許多州允許16歲以上的學生離校。除了上公立學校,家長也可以選擇在家教育孩子,或送他們去教會或私立學校。高中畢業後,學生們可以選擇上公立或私立大學。公立大學從聯邦或州政府接受經費,也接受其他管道的資金,但大多數的學生在畢業後仍需償還學生貸款。私立大學的學費通常比公立大學還高。 高等教育 建於1636年的哈佛大學:全球最卓著大學之一
美國的大學很多,從360多年前移民美國的清教徒創建全美的第一所大學——哈佛大學後,美國的高等教育繼承了歐洲古老大學如英國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傳統。發展到今天已有2600多所頒發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四年制大學。而兩年制的社區學院則多達3400所。這些大學沒有固定的形式,有大有小,大的如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有近5萬名的學生,小的如加利福尼亞州的幽泉學院(Deep Spring College)只有26個學生。有的大學校園廣闊美麗,教學設施齊全,有的大學則設在鬧市當中的幾所其貌不揚的教學樓裡面,校園和周圍的市區沒有高牆和周圍的市區完全融合在一起。美國的大學也有著公立和私立之分,有四年和兩年之分,有區域性和全國性之分,有專科學院和綜合學院之分等等。這些學校完全獨立,與哪個政治、教派都沒有關系,每個大學的日程表、教綱、教育宗旨,連發給各個教學員工的工資都不一樣。 美國的平均教育水準極高,聯合國的經濟指數調查中將美國的教育水準列為世界第一。目前有7,660萬的美國人正在接受教育(從幼兒園直到大學都包括在內)。美國的許多高等院校有非常大競爭力。在世界排名前500名大學中,美國佔168所,前20名中,美國佔17所。全美有約3600所大學。而最有名的有六所: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每次的全美或世界大學排名都能進前10名;超過80%的美國諾貝爾獎得主都曾在這六大名校之一學習或工作。哈佛大學的文科、商科是美國公認最好的;耶魯大學的法科則是連續多年穩居全美第一;醫學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等;計算機科學則是卡耐基梅隆大學;量子通信與計算則以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見長;地質科學與理論物理則屬加州理工學院的強項;麻省理工學院則有「世界理工大學之最」的美名。以上因素使美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 其他享譽世界的美國高等學府還有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學院、芝加哥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杜克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喬治敦大學、美國西北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等。
景點
美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的民族文化使它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旅遊國家。在大平原的西部大山區,有著名的大峽谷國家公園和黃石國家公園;靠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區有風光綺旎、陽光燦爛的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和洛杉磯就位於此。在北部近加拿大邊界附近,有著名的五大湖游覽區,其中最壯觀的景點是尼亞加拉大瀑布。此外,位於美國西面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島也是全球聞名的度假勝地。還有適於冒險者的科羅拉多大峽谷。 黃石國家公園大稜鏡溫泉:全球首個國家公園
美國共有21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其中2項與加拿大共有),其中包括8項世界文化遺產,12項世界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分別是:梅薩維德國家公園(1978年)、黃石國家公園(1978年)、大沼澤地國家公園(1979年)、大峽谷國家公園(1979年)、獨立廳(1979年)、克盧恩和蘭格爾—聖伊萊亞斯諸公園(1979年,1992年,1994年)、紅木國家公園及州立公園(1980年)、猛獁洞穴國家公園(1981年)、奧林匹克國家公園(1981年)、卡霍基亞墩群遺址(1982年)、大霧山國家公園(1983年)、波多黎各的福塔萊薩和聖胡安國家歷史公園(1983年)、自由女神像(1984年)、約塞米蒂國家公園(1984年)、查科國家歷史公園(1987年)、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亞大學(1987年)、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1987年)、陶斯普韋布洛(1992年)、卡爾斯巴德洞窟國家公園(1995年)、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1995年)、帕帕哈瑙莫誇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2010年)
節日
美國聯邦法定假日 假日中文名 英文名 日期
元旦 New Year's Day 1月1日
馬丁·路德·金日 Birthday of Martin Luther King,Jr。 1月第三個星期一
華盛頓誕辰日 Washington's Birthday 2月第三個星期一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 Memorial Day 5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美國獨立日 Independence Day 7月4日
勞動節 Labor Day 9月第一個星期一
哥倫布日 Columbus Day 10月第二個星期一
退伍軍人節 Veterans Day 11月11日
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 11月第四個星期四
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由五十個州和一個聯邦直轄特區組成的憲政聯邦共和制國家,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美國是個多文化和民族多元的國家;國土面積超過962萬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或第四;人口總量超過三億人,居世界第三。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自1870年以來,美國國民經濟就高居全球第一。美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當今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全球20%,其在經濟、政治、科技、軍事、娛樂等諸多領域的巨大影響力均領銜全球,是世界的超級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