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頤和園美景介紹

頤和園美景介紹

發布時間: 2020-12-25 13:45:44

① 頤和園重要景點的介紹

北京旅遊-頤和園簡介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1961 年 3 月 4 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評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 "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 的造園准則。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佔地 2.97 平方公里,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園中有點景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 20 余處, 3000 余間古建築,面積 70000 多平方米,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 " 海上仙山 " 。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彷彿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全園大體分為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為主體的生活居住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華麗雄偉,氣勢磅礴。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多年以來,頤和園管理處以 " 文化建園 " 為宗旨,用 " 一種精神五種意識六個一流 " 的企業文化統領職工,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環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觀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後投入巨資恢復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耕織圖等景區,積極參與周邊環境改造,延續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設了國內園林系統內最先進的文昌院博物館。
1998 年 12 月 2 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近年來,頤和園先後獲得了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首批國家 AAAA 級景區等諸多榮譽稱號, 2000 年順利通過國際標准化的 ISO9000 和 14000 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使頤和園的管理、保護、研究邁上了規范、科學、法制的管理軌道。

② 頤和園介紹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公里。
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護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前身是北京三山五園中的清漪園,英法聯軍破壞後於1888年重修而成,1900年遭八國聯軍洗劫後修復成現狀。
頤和園規模宏大,總面積達294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
主要景點:
長廊:長廊全長728米,沿昆明湖北岸,通向昆明湖西北的石舫。長廊的梁枋上繪有精美的彩畫8000多幅,其中名勝古跡,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無所不有。
知春亭:據島臨湖,在此可欣賞萬壽山的全貌。
佛香閣:建在一座高達21米的石砌台基上,其自身高41米,是全園的中心。
十七孔橋:寬8米,長150米,橋欄望柱上雕有500多隻形態各異的石獅,橋畔還有銅牛和廓如亭。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瓮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清漪園1860年被焚毀1866年重建,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1902年再次修復。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水面佔全園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國園林藝術的精華,構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長達728米的長廊,長廊和廊中的繪畫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另外她還起到了將園內各個景點有機地聯系起來的作用,烘托出園林整體的美。
再一個設計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橋。西堤本是一條不寬的堤岸,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可是設計者偏要將平坦的堤岸人為地斷開,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橋」,形成優美的「六橋煙柳」,景色絲毫不亞於杭州西湖的蘇堤,六座橋中最美的是玉帶橋。
昆明湖的南邊是建園時有意保留下來的小島,人們也叫它龍王廟,用十七孔橋將它與湖的東岸連接起來。
由十七孔橋、龍王廟和西堤將昆明湖裝點起來,又巧妙地利用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借景手法,將遠處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納入遊人的視線,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頤和園的第三個特色是她的後湖景區,依靠後湖使萬壽山形成三面環水的格局,後湖起到了觀賞、游覽和防火的三個功能,特別是將防火功能巧妙地與園林設計巧妙地相結合,其作用類似於城牆四周的護城河。
諧趣園
上圖乾隆皇帝南巡迴京後模仿無錫惠山園修建的諧趣園。
乾隆御題石碑
佛香閣是全園的建築中心,踞山面水,頤和園的設計還集中了全國的主要名勝景區。
據說頤和園的設計集中了全國的景色,如南湖島上的望蟾閣仿武昌的黃鶴樓,十七孔橋仿蘆溝橋,後山的蘇州街是仿蘇州的買賣街建的。
在後湖的西段,有一處湖岸兩邊怪石高聳,是仿長江三峽的景色。
在萬壽山後邊,還有一組仿西藏布達拉宮的建築群,也稱「小布達拉宮」。

③ 頤和園的景點介紹,不少於300字

頤和園是現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北方的皇室園林更體現出大方的特色。昆明湖的湖水很清澈,視野也遼闊,長廊的壁畫最為經典。夏季的荷花和金魚特別美,深冬的雪景也很贊。
景點介紹: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內,距北京城區15公里,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之一,也是享譽世界的旅遊勝地之一。 頤和園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1600餘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景點類型:歷史建築
最佳季節:9-10月最佳。北京的春秋不冷不熱,氣候適中,是理想的旅遊季節,尤其是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夏季雖炎熱,但是景色絕佳,在昆明湖遊船賞景再合適不過了;冬季寒冷,湖面結冰,白雪下的頤和園也別有一番神秘的景緻。
建議遊玩:4-5小時
門票:1.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30.00元 德和園:5.00元 佛香閣:10.00元 蘇州街:10.00元 文昌院:20.00元 聯票(含門票、文昌院、德和園、佛香閣、蘇州街澹寧堂):60.00元 2.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20.00元 德和園:5.00元 佛香閣:10.00元 蘇州街:10.00元 文昌院:20.00元 聯票(含門票、文昌院、德和園、佛香閣、蘇州街澹寧堂):50.00元

④ 描寫頤和園景色好句有哪些

描寫頤和園景色好句有:

1、昆明湖

昆明湖周圍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湖水清澈,真令人心曠神怡。

2、佛香閣

站在佛香閣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的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3、慈禧屋

一進頤和園,走過一條長長的路,便可以看見慈禧太後所住的屋子,穿過屋子,不知走了多久,就踏入了聞名遐邇的長廊。

正如書上所說,長廊果然名不虛傳。長廊上的壁畫足有數千幅,每一幅都不一樣,有〈西游記〉;有〈紅樓夢〉;有〈三國演義〉;有〈西廂記〉

4、萬壽山

抬頭一看,只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長廊曲曲折折,每一邊都有花朵簇擁著,而且品種也很多,什麼月季、玫瑰、牡丹……數不勝數。又繞了幾個彎,就看見了萬壽山。

遠望過去,萬壽山被水環繞,好似日月潭,但沒有日月潭的奇美,只有簡朴的美,卻給人一種朴實無華的感覺,我在心裡贊嘆道:真美啊!萬壽山上有一座金塔,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把萬壽山點綴得更加美麗了……

⑤ 頤和園景點介紹和圖片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之一。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圖片說明:昆明湖、銅牛頭)
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築物。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後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准則。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島,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彷彿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圖片說明:仁壽殿)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非常好。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多年以來,頤和園管理處以「文化建園 」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環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觀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後投入巨資恢復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耕織圖等景區,積極參與周邊環境改造,延續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設了國內園林系統內最先進的文昌院博物館。
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

⑥ 頤和園景點介紹

頤和園景點介紹如下:
全園可分3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以玉瀾專堂、樂壽堂為主體屬的帝後生活區;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為主的苑園游覽區。整個園區約四分之三為昆明湖所佔據,湖畔有亭、台、樓、閣、廊、榭等建築物百餘座三千餘間,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等皆為代表性建築。
游覽頤和園,除了參觀金碧輝煌的殿堂建築,乘坐景區內的遊船,泛舟昆明湖上,既輕松愜意,又不誤觀光賞景。園內有遊船碼頭8個:八方亭、文昌閣、玉瀾堂、排雲殿、石丈亭、銅牛、石舫和南湖島,5種不同類型的遊船:腳踏船、手劃船、電瓶船、龍船和大型畫舫。

⑦ 頤和園著名景點

萬壽山、排雲殿、長廊、昆明湖等景點。排雲殿位於頤和園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回,原是乾隆為其母後60壽辰答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的時候更名為排雲殿。「排雲」二字取自晉代郭璞《遊仙詩》:「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

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始於昆明湖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智慧海,南北貫穿於一條中軸線,層層上升,氣勢宏偉。現為頤和園皇家宮廷歷史原狀陳列區。

排雲殿地處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是慈禧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它建在一座高台上,重檐歇山,前後由21間房屋組成。殿內有寶座、圍屏、鼎爐、宮扇等,平台下對稱排列著供防火盛水用的四口大銅缸,俗稱「門海」。

⑧ 頤和園有哪些景點

排雲殿來、長廊、昆明湖、自畫中游等景點。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

長廊位於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每根枋樑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000餘幅,內容包括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徵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