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景色描寫
㈠ 描寫中山陵的詩詞有哪些
五絕·抄題中山陵
潮流滄海引,禮服號中襲山.
漫漫金陵夢,縈懷那一灣.五絕·題南京中山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
同胞惟努力,天下為公憂!五絕·題南京中山陵
西巡滄海浪,東泛舴艋舟.
高枕長江水,仍擔順逆憂!七絕·中山陵懷古(新韻)
濟世英才曠世雄,黎民遠客謁南鍾.
功高不用碑文顯,落定塵埃我為公.
㈡ 介紹中山陵的景色片段150字至200字。
東湖岩壁千姿百態,無奇不有.真可謂怪石嶙峋,形態萬千.山岩累累,危峰兀立.抬眼上望,山峰像是用綠色染過似的,到處蒼翠欲滴.還有氣勢壯觀的陡峭石壁,像是那樣的高,那樣的陡,抬頭仰望,真使人感慨萬千.,
㈢ 描述中山陵雪景不要多大概50個字左右
來到來氣勢宏偉的中山陵園,這源里青松翠柏,雪後陵道兩旁茂密的雪松一清二白,彰顯著做人的道理。一步一步登上台階,靈堂前,面對孫中山先生的塑像我肅然起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太陽出來了,冰雪開始慢慢融化,陰霾散去,「博愛」、「天下為公」、「民族、民權、民生」的橫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㈣ 中山陵南京大學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宋城千古情游西湖秦皇宮夢幻谷看夢幻太極暴雨山洪清明上河圖作文怎麼寫
所以說你到底想寫哪個?但無論寫哪個,游記題材都要有清晰的游蹤(比如:我專昨天從中山陵去了南京大學屬,隔天又去看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然後要注意層次,不要什麼都寫的極為詳細,在成為一個厲害的寫手之前,建議不要把你問題中的所有東西寫在一篇文中,駕馭不好。還有就是對景色的描寫要到位,要著重,各種手法往上套,時不時煽情兩把(當然有真實感受表達出來更好)。另外,適當的來一點點對游覽地的科普也是很不錯的。
㈤ 描寫中山陵的詩句
五絕·題中山陵
潮流滄海引,禮服號中山.
漫漫金陵夢,縈懷那一灣.
五絕·題南京中山版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權.
同胞惟努力,天下為公憂!
五絕·題南京中山陵
西巡滄海浪,東泛舴艋舟.
高枕長江水,仍擔順逆憂!
七絕·中山陵懷古(新韻)
濟世英才曠世雄,黎民遠客謁南鍾.
功高不用碑文顯,落定塵埃我為公.
註:孫中山先生逝世至今無碑文.
㈥ 描寫余干中山陵的風景100作文
五月12日我游覽了,偉大革命家孫中山的陵墓—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內市郊區容紫金山上,是一處雄偉壯闊而美麗的旅遊勝地。走進中山陵立刻讓你感到清爽,眼前一片翠綠,讓人覺得氣魄而莊重,剛剛走進博愛坊,就發現一座石碑,石碑上的子是凹進去的,聽導游說起初建造中山陵時字是凸出來的,因為日軍侵華時。這座碑遭到了破壞而那些字卻變得凸進去的。
從博愛坊十級而上到中山紀念館,會發現那台階不多不少,正好300級,這像征了孫中山先生的民主義,登上紀念館前的平台。回頭往下看你會覺得台階不見了。下面出現了8個大平台,這種設計蘊含深刻的哲理,當你走一條路時。回首相望你會發現後面是平坦的大道。
走到孫中山的墓室,你會發現有一座無字石碑,上面畫著高山和大海,這象徵孫中山為人民造福的心比山高,比海深。為什麼上面沒有碑文呢?因為孫中山的功勞是無法用文字說明的。
今天的明孝陵將以自己純朴的外觀,剛強的精神,柔美的風景征服全世界。它將代表南京、江蘇、中國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它以一個中國建築的雄偉姿態展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明孝陵將與世界接軌,將會代表我們的祖國!它將成為南京乃至中國的驕傲!
㈦ 描寫中山陵風景區體育公園的句子
這里可以免費開車進入,人們在這里散步、跑步、釣魚、玩遙控賽回艇、玩風箏、搞野炊、小朋答友玩沙子。後來我經常下班後,順道駛進這里,換上跑步鞋就繞著公園內小徑快走,這里與南京體育學院一牆之隔,公園內有建於1931年的中央體育場,為了舉辦全國運動會而建設,蔣中正親自參加典禮並訓話,當時的老蔣就倡導全國人民健身強體,這是一個典型的民國建築。
㈧ 描寫中山陵風景50字作文
進園陵,沿著墓道抄向前走去,兩旁高大的雪松,展開茂盛的枝葉,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走到盡頭,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壯觀,高大的牌坊。
繼續向前走,一眼就能看見一座建築物,門前兩只獅子,走進大門,看見一座雕像,那是老革命家-孫中山先生.他身穿中山裝,端端正正地坐著,似乎讓我感覺到他那種為革命鞠躬盡瘁精神.
㈨ 描寫中山陵的詩句有哪些
1、《五絕·題南京中山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
同胞惟努力,天下為公憂!
2、《五絕·題南京中山陵》
西巡滄海浪,東泛舴艋舟.。
高枕長江水,仍擔順逆憂!
3、《五絕·題中山陵》
潮流滄海引,禮服號中山。
漫漫金陵夢,縈懷那一灣。
4、《七絕·中山陵懷古(新韻)》
濟世英才曠世雄,黎民遠客謁南鍾。
功高不用碑文顯,落定塵埃我為公。
5、《七絕·謁中山陵二首》
新途未竟身先殞,國父宏猷賴後昆。
未必高陵能靜卧,金甌未統到當今。
拾級肅步謁先行,徒拜衣冠卧寢陵。
革命未成聲震耳,仍須努力勵新征。
6、游中山陵有感(今韻)
一扭乾坤大地春,夷平帝制卓功勛。
金光閃閃三民字,赤露誠誠博愛心。
銅鼎長銘倭寇恨,江山永固四時新。
默哀國父長安息,兩岸心橋初問津。
7、《七絕·南京中山陵》
蒼松翠柏偉人陵,博愛民生倡振興。
天下為公高理想,中山遺志永傳承。
8、《十六字令·中山陵》
陵,
藍瓦流光白壁瑩。
如鍾狀,
喚起眾人行。
陵,
翠柏蒼松似衛兵。
群山擁,
千古仰先生。
9、《卜運算元·游中山陵》 劉斌強
故地重遊時,再謁中山陵,
先生宏志天下公,博愛定終身。
太祖多寂寥,總想與人言,
一統江山成大業,而今都不在。
(9)中山陵景色描寫擴展閱讀: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鍾山風景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面積8萬余平方米。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
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庄嚴簡朴,別創新格。
中山陵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音樂台、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
色調和諧統一更增強了庄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且均為建築名家之傑作,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