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風景區規劃
1. 誰能說下,巴山大峽谷景區目前規劃了哪些片區
景區由桃溪谷休閑體驗區、羅盤頂養生養心區、巴人谷民俗休閑區、溪口湖生態觀光區四大板塊組成,景區規劃面積達到575.13平方公里。
2. 八大山人梅湖景區規劃如何
八大山人梅湖景區規劃如下:
線路——水陸均可游覽且有不同風味
景區規劃范圍北靠昌南大道,西臨金沙大道,東接南蓮路朱姑橋梅村,南至城市規劃道路「陽光路」,用地總面積2 02.26公頃(3030畝),其中水面45.62公頃(675畝),可以從水陸兩條途徑游覽,且各具特色。
定位——圍繞八大山人打造綠色生態田園
景區文化定位上,八大山人作為特色軸心,將把與青雲譜有關聯的歷史人物、道教文化、民間傳說、鄉間民俗納入到 景區、景點的建設之中。功能定位上,強調多樣性和綜合性,將旅遊、休閑、觀光及文化產業、特色購物、養身、娛樂等功能 導入景區,在都市之中營造一處獨特的「綠色生態田園」。
綠化——春夏秋冬景觀各不相同
植物種植選用南昌鄉土樹種,喬灌木搭配,落葉與常綠樹種混合種植,運用孤植、對植、叢植、列植、林植、花帶、 草坪等布置手法,形成季季有景、四季常青花開,「春天鮮花爛漫、夏天林陰濃郁、秋天紅葉絢麗、冬天傲雪蒼翠」的效果。
布局一館一街八景區一水一道三十六景點
一館指八大山人紀念館,為景區核心。
八大山人紀念館北面另闢用地建設八大山人真跡館,以現代手段展示八大山人真跡,使之成為八大山人書法、繪畫作 品在國內的主展館。恢復青雲譜原始的道教文化,恢復有關志記的「譜內十景」,恢復八大山人在此居住時的境和景,讓遊人體驗「山人 」的生活情景和創作環境。
一街指傳統風貌街,沿定山路分為南北兩大組團。
定山路以北規劃布置具有民俗氛圍的商業街,內容豐富多彩。有地方特色餐飲、小吃、茶坊,有各種旅遊精品店,還 有休閑娛樂場所。臨湖水道邊設置燈紅酒綠的吧街,南昌傳統市井文化將展示得淋漓盡致。定山路以南規劃為八大山人藝術傳播和道教文化為主題的街區,設置以「八大山人」命名的藝術館,用於培養一代藝 術精英。如能爭取國家道教協會的認可掛牌,將為整個景區增加一個重要的宗教、旅遊活動品牌。考慮到其可行性,街區將設 置「三清凈境」、「太極院」等道教服務場所。風貌街的布局追求尺度宜人的空間氛圍,建築高度一般為2~3層,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個性。
八景區
綜合藝苑區、文化博覽區、水鄉風情區、歲寒三友區、雅園賞花區、農耕休閑區、濕地遊憩區梅村思賢區
一水
水路游的重點,著重打造梅湖幽深的黃金水系,通過對水系有序的組織和梳理,使其每一處每一點都透出神秘意境。 揭開其面紗,呈現在遊客眼前的是一段段傳奇的故事,使梅湖的水上游成為景區的一大亮點和重要品牌。
一道
一條古驛道。有詩雲:「五里三橋好風光,驛道沿湖同向塘,古時梅姑橋上過,青雲道院慰心傷。」規劃將結合碑誌 記載,恢復「五里三橋」的驛道風光,道寬不超過3米,均用條石鋪砌,沿道兩側間隔一定距離設置供遊客駐足休閑的場所。 行駛的交通工具也復古,以騾馬車、花轎、獨輪車為主,按古貌進行原始打造。這樣能激發遊客的興趣,對景區也會有不同的 認識和感受。
三十六景
青雲譜是一處景色優美的區域,歷史上有據可查的景點為20處,分為「譜內十景」和「譜外十景」。現在,有條件 的景點將在景區逐步恢復。增加部分新景點,使整個景區景點既有思古的追憶,又有現代的情趣。恢復「譜內十景」,同時在 「譜外十景」的基礎上新建16個景點,形成「譜外二十六景」。譜內十景為:黍居煉丹、白蓮園地、閑鋤芝園、卧聽松琴、 五桂合株、嶺雲來閣、香月憑樓、白牡千樹、素梅一島、鶴巢飛身;譜外二十六景為:七景山枕、澗溪交濡、一澗九曲、五里 三橋、梅湖鉤台、老龍窩居、竹林篩月、柳岸聞蕭、曲岸風荷、梅林傲雪、樟林蟬鳴、綠縟芳草、桃坡吐艷、松林禽唱、蘆深 雁鳴、煙雨小居、驛道尋跡、喧囂古市、梅里訪賢、農家小聚、篝火歡囔、清水通廊、春園賞花、夏院品茗、秋苑等高、冬園 踏雪。
3. 倘甸產業園區及轎子山旅遊開發區的園區規劃目標
未來20年以內抄,將「兩襲區」 打造成滇中經濟增長極和昆明北部崛起的引領區。倘甸片區也已被獲准納入《雲南省滇中城市經濟圈區域協調發展規劃》,作為滇中北部的重要增長極進行打造,將成為雲南北部面向西南地區開放的橋頭堡城市和物流中心,雲南北部面向川渝的交通樞紐城市。城市規劃總面積為701.43平方公里,規劃城鎮人口其中倘甸片區20萬人口以上,轉龍片區3萬以上(國際旅遊度假城市)。中心城區100平方公里,人均建築用地110平方米(不含工礦用地),將成為滇中北部的重要城市。
4. 瓦屋山風景區的規劃背景:
瓦屋山自然旅遊資源豐富,品位高,部分資源獨具特色,森林生態系統保存完整,山體、水體、動植物、氣候旅遊資源相互烘襯,具有良好的生態旅遊開發條件,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具有一定的基礎,可滿足國內外遊客日益增長的「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渴求,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隨著瓦屋山水庫的建設,旅遊開發公司對景區的接管,道路交通改善,為新一輪的開發提供了資金與能源的保障,在整體開發、技術與資金支持上將突破了原來的制約因素,對瓦屋山旅遊的開發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對瓦屋山的開發提出新的要求。
為了進一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讓瓦屋山這個綠色瑰寶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為合理利用生態旅遊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進而提高周邊區塊的生活質量創造良好條件,實現資源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和良性循環,確保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珙桐山莊位於瓦屋山山腰,自然環境優美,地理位置獨特,交通便利,是上山的索道起點站,經過多年的開發已初具規模,但年久失修,加之經營不善。現有設施已不能滿足景區發展。
瓦屋山旅遊開發公司於2006年2月正式委託北京達沃斯巔峰旅遊規劃設計院編制《四川瓦屋山旅遊區總體規劃》。同年順利通過評審。現將依據旅遊總體規劃進一步編制《四川瓦屋山旅遊區珙桐山莊修建性詳細規劃》。
5. 武夷山景區規劃與開發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
成果組成: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說明書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文本·圖集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專題報告
完成時間:2002年5月
項目組成員: 項目負責人: 周建明 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博士
牛亞菲 教授
項目組成員: 尹澤生 教授
羅 希 高級城市規劃師
王守春 教授
王立軍 教授
岳鳳珍 高級園林工程師
湯銘潭 高級工程師
王瑋華 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成 青 助理規劃師
王 偉 助理規劃師
規劃重點與思路:結合南平市建設具有閩北特色旅遊生態經濟區和重點發展「綠、旅、新」產業的戰略,南平旅遊業將形成以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為龍頭的大武夷旅遊經濟體系,開發以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為主體,文化旅遊和生態旅遊等專項旅遊為輔助的旅遊產品,規劃形成兩個中心(武夷山市區、南平市區)、一條核心線路(南平-武夷山南武路)、東西兩條旅遊環線、四大優先旅遊開發區、九個重點旅遊項目、四條重點旅遊進出通道的空間結構框架。
評審意見:
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成果於2002年4月24日在福州市武夷大酒店評審。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旅遊協會、北京旅遊學院、廈門大學、福建師大、華僑大學、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的專家、領導參加了此次評審。評審專家們經過認真閱讀規劃材料、聽取規劃組的匯報,形成以下評審意見:
1. 本規劃通過大量調查研究和多次聽取各方面意見,形成的成果具有資源調查翔實、指導思想明確、規劃原則得當、發展思路清晰、空間結構合理等優點,內容全面、體例規范、文字簡潔、圖件豐富,符合編制旅遊發展規劃的要求。
2. 本規劃從南平市旅遊資源和環境的特點著手,以資源和環境保護為前提,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間的關系。策劃的旅遊項目突出南平特色,確定的旅遊產品分析透徹。為南平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明晰的思想、具體的內容和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操作性。
3. 規劃針對南平實際提出的「雙向驅動極核型鏈式擴張模式」和通過形成「兩個發展極核,一條核心線路兩條旅遊環線」帶動南平整體發展的新思想,在旅遊發展模式和發展機制的選擇方面具有前瞻性。
專家組認為,《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處於國內同類規劃的領先水平,一致同意通過本規劃,並經進一步修改,報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專家評審組
二00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6. 浙江省普陀山風景名勝區條例的第二章規劃
第八條風景區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由省建設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 總體規劃由省人民政府審查後,報國務院審批。 詳細規劃由省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報國務院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審批。 第九條編制風景區規劃應當徵求政府有關部門、宗教團體和社會公眾的意見;涉及軍事設施的,應當徵求軍事機關的意見;必要時,應當舉行聽證。 風景區規劃的具體編制工作,應當採用招標等公平競爭方式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承擔。 第十條總體規劃應當突出風景區佛教名山、海島自然風光的文化內涵和自然特性,並應當將風景區內人文、自然景觀最集中、最具觀賞價值、最需要嚴格保護的區域,劃為核心景區。 詳細規劃應當根據總體規劃編制,按照核心景區和其他景區的性質、特點、范圍,確定景點保護方案和基礎設施、游覽設施、文化設施等建設項目的選址、布局與規模,並明確建設用地范圍和規劃設計條件等。 第十一條風景區規劃經批准後,應當向社會公布,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查閱。 經批準的風景區規劃是風景區保護、利用、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擅自修改。 確需對風景區規劃有關內容進行修改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許可權和程序報經批准或者備案。 因修改和實施風景區規劃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7. 孝感市雙峰山風景區最新轄區規劃
雙峰山管委會
8. 武當 武當山風景區總體規劃 要圖文並茂!!!!!
我有全套 但是這種東西不是能隨便給人的啊~
9. 梧桐山的景區規劃
根據深府【1993】66號文、市政府第38號令,劃定風景區管理范圍為31.82平方公專里。風景區自1987年開屬始籌建,1993年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區,1999年9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了風景區的總體規劃,此規劃將風景區分為主入口景區、鳳谷鳴琴景區、梧桐煙雲景區、碧梧棲鳳景區、生態保護區、封山育林區、東湖公園景區、仙湖植物園景區八大景區。目前中心景區(鳳谷鳴琴和梧桐煙雲景區)、東湖公園景區、仙湖植物園景區已完成詳細規劃並在實施中。2009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成為廣東省第8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10. 遼寧赤山風景區規劃
月1日,蓋州市赤山風景區迎來自重修以來首次小型開放期。開放當日,赤山景區吸引來自省內外遊客3萬餘人,這也拉開了蓋州春季旅遊系列活動的序幕。
赤山位於蓋州市萬福鎮,距蓋州市區40公里,距營口市區75公里,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眾多,多年來一直是蓋州市旅遊的核心景區。
蓋州市積極推進文化旅遊產業整體化、品牌化,打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此為契機,遼寧萬福赤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和上海電建有限責任公司以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作出的赤山藍圖規劃為藍本,致力於保護生態,在「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升級改造,芳容顯露。赤山的未來更加令人期待,根據規劃,一座國家5A級特色旅遊風景區將呈現在遊人眼前。
有美景有古跡有故事
峰奇、洞異、泉清、石怪、寺古,這是赤山。
山有五峰,為三清峰、五洞峰、旋門峰、天橋峰、天池峰。其中三清峰最高,海拔891.1米。每當旭日東升霜露未消之際,五峰為紅日輝映,赤光耀眼,宛如染紅的五拱,赤山因之得名。
山上奇石景觀很多,有一處名為「觀音送子」,而「觀音」面對的山下村莊,名叫「貴子溝」。
66歲的李正國是土生土長的貴子溝人,曾是貴子溝的「老村長」。他目前的身份是遼寧萬福赤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每天的工作是領著來訪者進山。這個在人群中最顯眼的高黑瘦老頭兒走一路講一路,講景觀、講傳說,也講自己與赤山有關的過往。
赤山有美景,有古跡,有世代相傳的故事,景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有一副著名的山門楹聯為證:「一塔二寺三面城」、「五峰六洞七潭清」,聯語是「四驚八奇,九十景點」。李正國說,這是他在上世紀80年代時編寫的。
「一塔」,指赤山龍潭寺東側600米處一片規模宏大的塔林,是歷代道長長眠之處。現存道士靈塔近40座,規模之大,可謂關外之最。
赤山之寺廟,始於唐代初年。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入山避暑月余,期間戰事捷報頻傳。東征凱旋後,李世民帶領兵馬回師長安,念赤山之威,勒令修建赤山凱捷寺,後經幾度興衰。到清朝初年,重新修建,大殿三間,供奉三清,東西配房各五間,作為道士住所和碾、磨坊之用,並在西側300米處懸崖上建西閣廟一處,環境幽靜,山勢雄偉,氣象萬千。
赤山東側山之頂端,有高句麗修建的三面山城,綿延數十里,據傳當年氣勢宏偉,東西南各有城門,設重兵把守,至今東城遺址仍高有丈余。
赤山有洞穴幾十個,較有名氣的有6個,即傳說呂洞賓煉丹的仙人洞、橫貫山樑的穿心洞、整日光照的朝陽洞、終日不見陽光的背陰洞、百米高懸崖上的月亮洞、五穴相連的水連洞,當地人會對每個山洞講出滿滿的故事。
赤山之潭,星羅棋布,水深兩米以上的達30多處,像顆顆晶瑩的明珠點綴於赤山之間;巨大的天然送子觀音像、惟妙惟肖的金猴、神奇的擋風石、生動的石虎等生動逼真的大自然奇景合稱「八奇」;仙人腳、獅頭岩、紅石谷、姐妹峰、迎客松、老龍背、千人摸、薛禮石以及眾多瀑布,赤山有名的景點就達90多處;赤山民間傳說亦很多,如龍潭鎖惡龍、南極北斗對弈等。
赤山還有萬畝林海,綠茵草地,蘊藏著600餘種植物十幾種動物。樹木有松、榆、樺、椴、柞、椿、楸、黃柏、女兒木等百餘種。葯材有人參、天麻、細辛、黃芪等百餘種。每到春夏時節,映山紅、丁香、天女木蘭、山牡丹各種草木花卉競相開放,真正是游山歸來鞋底香。大葉芹、刺木芽、蕨菜、猴腿等幾十種野菜比比皆是,隨處可采。山葡萄、獼猴桃、櫻桃、山梨、山杏、榛子、核桃等野果的香氣沁人心脾,嘗上一口頓時會有山野的清新和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