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結語
㈠ 推薦景觀設計方面的書
景觀設計專業必讀書目名單及介紹
古典類:
01.《園冶》計成
02[中國古典園林分析]彭一剛
是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空間布局的經典書籍,比計成的"園冶"要具象
————————————————————————————————————————————
生態類:
01.《設計結合自然》(美)麥克哈格 芮經緯譯
(廣博的知識,奠定了我們這個學科在學術界的地位。)
————————————————————————————————————————————
設計理論類:
01.[景觀設計學]著:西蒙咨 譯:俞孔堅
02.《總體設計》k林奇
03.《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 Clare Cooper Marcus; Carolyn Francis 主編 俞孔堅、孫鵬、王志芳 等譯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1
04.《世界園林,建築與景觀叢書》著者:薛健,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
叢書分為《世界景園》《世界城市景觀》《世界住宅》《環境小品》四個分冊。
世界園林、建築與景觀叢書--環境小品
世界園林、建築與景觀叢書--世界城市景觀
世界園林、建築與景觀叢書--世界景園
世界園林、建築與景觀叢書--世界住宅
評:據說是以薛健為中心的薛健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近三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是一套可讀性極強的好書,這套叢書從圖片到文字完全是作者的原創,是作者四次出國考察了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拍攝了近萬張清晰優美的照片後編著而成,反映了當前最典型,最著名和最新的景觀作品。
05.「現代景觀規劃設計」著者:劉濱誼,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
歷史類:
01.《中國古典園林史》 周維權
02.《外國造園藝術》陳志華著,河南科技出版社
評:早先曾在台灣出版,中西方園林交流一節尚有些見解,如果講歷史沒法和《西方造園變遷史》相比
03.《世界園林發展概論--走向自然的世界園林史圖說》 張祖剛著 評:100個古今中外的實例按照時間順序穿起來
————————————————————————————————————————————
施工手冊
01.[美國景觀設計的速查手冊](第二版)(原版) c.w. harris和n. dines編
02.Timesaver standards系列〈場地施工細部手冊〉n. dines著 王劍 譯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12
03.[景觀設計師便攜手冊//便攜手冊系列]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日 期:2002-10-01 開 本: 版 次:1 價格:37.00
————————————————————————————————————————————
景觀實踐類:
01.[Road Form and Townscape道路形式與城市景觀」(英)Jim MeCluskey 張仲一、盧紹曾譯 中建工1992年
評:對與道路(線性)相關之景觀的研究透徹
02.[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含光碟)--從矽谷到中關村] 俞孔堅等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0、12 書號:ISBN 7-900046-12-7 定價:130.00元
環境藝術設計叢書--JHW工作室(1)
03.《「點起結構主義的明燈」---丹.凱利》夏建統編譯
————————————————————————————————————————————
景觀作品類
《世界園林,建築與景觀叢書》著者:薛健,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
系統,生動,科學地展現了各國及各時代的園林.建築與景觀作品,全面介紹了古典,現代及更廣泛意義上的園林與景觀設計作品。范圍從園林景園,世界名園, 城市景觀,綠地廣場,城市街道,著名建築;到優秀住宅區和住宅建築,雕塑與園林景觀小品等內容.
叢書分為《世界景園》《世界城市景觀》《世界住宅》《環境小品》四個分冊。
01.世界園林、建築與景觀叢書--環境小品
02.世界園林、建築與景觀叢書--世界城市景觀
03.世界園林、建築與景觀叢書--世界景園
04.世界園林、建築與景觀叢書--世界住宅
————————————————————————————————————————————
景觀表現圖類
01.《建築平面表現圖解》 第5版
蔡紅翻譯 美 david davis,theodore walker中建工出版社
評:雖然封面上寫著建築平面,其實原名是plan graphics泛指平面涵蓋面比較廣的。
02.《室內外設計資料集 》薛健主編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2
評:這是一本囊括室內和室外環境設計的書, 聽說該書是國內知名教授的多年心血之作,內容蠻不錯,很有深度。《室內外設計資料集》還有展示設計和景觀綠化兩章內容
————————————————————————————————————————————
景觀教育類:
01.《景觀設計:專業 學科與教育》俞孔堅 俞先生把以前的相關文章(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選摘了一下再加上網上下載的許多國家高校的教學計劃,搞了個集子,我買下權當做復印資料;
02.[現代環境設計教程叢書],章節安排倒還合理和我講課的提綱非常接近,但是每個小節就一兩個例子過於平淡。對景觀的看法不太客觀,對園林的認識還停留在古典園林階段,說園林是少數人享用的,不允許概念有發展嗎?
[[i] 本帖最後由 flyrain 於 2006-10-20 12:46 編輯 [/i]]
2006-10-14 18:53 flyrain
補充
歷史類:
一、 國內
01.《中國古典園林史》 作者:周維權 清華大學出版社
02.《江南園林志》 作者:童 寯 中國建工出版社
03.《中國建築史》 作者:梁思成 百花文藝出版社
04.《中國雕塑史》 作者:梁思成 百花文藝出版社
二、 國外
01.《西方造園變遷史》 作者:針之谷鍾吉
02.《造園史綱》 作者:童 寯 中國建工出版社
03.《西方園林》 作者:酈芷若,朱建寧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04.《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王向榮,林菁 中國建工出版社
05.《環境設計史綱》 作者:吳家驊 重慶大學出版社
06.《外國造園藝術》 作者:陳志華 河南科技出版社
理論類
01.《建築十書》 作者:維特魯威 知識產權出版社
02.《城市意向》 作者:凱文•林奇(譯者:方益萍等)華夏出版社
03.《城市形態》 作者:凱文•林奇(譯者:林慶怡等) 華夏出版社
04.《建築的倫理功能》 作者:卡斯騰•哈里斯 華夏出版社
05.《總體設計》 作者:凱文林奇(譯者:黃富廂等)中國建工出版社
06.《設計結合自然》 作者:麥克哈格
07.《景觀設計學》 作者:西蒙茲 中國建工出版社
08.《人性場所》 編者:克萊爾•庫珀•馬庫斯(譯者:俞孔堅等)
09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結構中心系列叢書 知識產權出版社
《建築的永恆之道》 作者:C•亞歷山大等(譯者:趙冰)
《建築模式語言》 作者:C•亞歷山大等(譯者:王聽度等)
《俄勒岡實驗》 作者:C•亞歷山大等(譯者:趙冰等)
《住宅製造》 作者:C•亞歷山大等(譯者:高靈英)
《城市設計新理論》 作者:C•亞歷山大等(譯者:陳治業等)
10.《外部空間設計》 作者:蘆原義信 中國建工出版社
11.《風景園林設計要素》 作者:
12.《建築形式美的原則》 作者:托伯特哈姆林 中國建工出版社
13.《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 作者:弗朗西斯•D.K.欽(譯者:鄒德儂)中國建工出版社
14.《園冶圖說》 作者:計成(注釋:趙農)山東畫報出版社
15.《說園》 作者:陳叢周 同濟大學出版社
16.《中國古典園林分析》 作者:彭一剛 中國建工出版社
17.《江南理景藝術》 編者:潘古西 東南大學出版社
18.《建築空間組合論》 作者:彭一剛 中國建工出版社
19.《環境行為學概論》 作者:李道增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廣義建築學》 作者:吳良鏞 清華大學出版社
21.《現代建築理論》 編者:劉先覺 中國建工出版社
22.《現代景觀規劃設計》 作者:劉濱誼 東南大學出版社
23.《景觀形態學》 作者:吳家驊 東南大學出版社
24.《理想景觀探源》 作者:俞孔堅 田園城市出版社
25.《景觀:生態.文化.感知》 作者:俞孔堅 中國建工出版社
26.《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作者:李 敏 中國建工出版社
27.《風景園林設計》 編者:王曉俊 江蘇科技出版社
28.《美國景觀設計的先驅》 作者:孟雅凡 中國建工出版社
實踐類
01.《德國景觀設計1-2》
02.《日本最新景觀設計1-3》
03.《台灣景觀設計98/99/2000/2001/2002/2003》
04.《世界景觀大全》
05.《環境空間—國際景觀建築》 作者:羅伯特霍爾登 中國建工出版社
06.《世界景觀設計叢書》 作者:弗朗西斯科 中國建工出版社
07.《90年代日本環境設計50例》 作者:章俊華 河南科技出版社
08.《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 作者:俞孔堅 中國建工出版社
09.《日本景觀設計師系列》 作者:章俊華 中國建工出版社
(已出版《佐佐木葉二作品集》《升野俊明作品集》《戶田芳樹作品集》)
10.《美國現代景觀建築大師作品系列》 作者:夏建統 中國建工出版社
(已出版《點起結構主義的明燈——丹凱利》)
11.《當代國外著名景觀設計師作品集》 作者:詹姆斯 中國建工出版社
(已出版《馬里奧.謝赫楠作品集》)
12.《景觀細部圖集》 作者:邁克爾 大連理工出版社
13.《景園建築工程規劃與設計》 作者:吳為廉 同濟大學出版社
14.《景觀設計師便攜手冊》 作者:劉玉傑 中國建工出版社
15.《植物造景》 作者:蘇雪痕 中國林業出版社
16.《植物景觀造園應用實例》 作者:薛聰賢 浙江科技出版
補充
01.貝森文庫—建築界叢書
《平常建築》 作者:張永和 中國建工出版社
《此時此地》 作者:劉家琨 中國建工出版社
《工程報告》 作者:崔愷 中國建工出版社
《營造烏托邦》 作者:湯樺 中國建工出版社
02.《尋求伊甸園——中西古典園林藝術比較》作者:周武忠 東南大學出版社
03.《西方現代園林設計》 編者:王曉俊 東南大學出版社
04.《城市空間理論與空間分析》 編者:黃亞平 東南大學出版社
05.《圖解城市設計》 作者:金廣君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06.《城市景觀之路——與市長們交流》 作者:俞孔堅 中國建工出版社
07.《現代建築語言》 作者:布魯諾塞韋
08.《城市空間美學》 編者:周嵐 東南大學出版社
09.《中國建築美學》 作者:侯幼彬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10.《當代建築美學意義》 作者:趙巍岩 東南大學出版社
11.《園林美學》 作者:周武忠
12.《新技術庭園》
13.《非常建築》 作者:張永和 中國建工出版社
2006-10-19 22:28 flyrain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從矽谷到中關村
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從矽谷到中關村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作者: 俞孔堅等
定價: 130.00元
出版商: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年12月
本書是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北大教授俞孔堅先生及其同事們基於高科技園設計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創新網路和人本精神是作者關於高科技園設計的出發點和終結。如何在景觀上體現、滿足和促進創新網路的形成是本書的核心。本書分為理論、方法和實踐三篇。
理論篇著重闡述高科技園發展的歷史意義及矽谷精神。作者把高科技園作為人類不斷追求工作--居住--自然三者和諧理想的一個產物。是人類的生活理想與科技文明交替衍生和發展的歷程打在大地景觀上的烙印。矽谷精神,包括企業家精神和人本精神是高科技園得以產生和發展之本,也是高科技園景觀設計所應顯現的內涵,是高科技園有別於其他土地利用及其地產開發項目的特質。
方法篇著重討論了高科技園的整體環境和戶外空間,而尤其注重圍繞人的體驗和活動來探討園區景觀的設計。矽谷各著名公司景觀的討論可以看作是對上述設計方法的進一步註解。
實踐篇例舉了五個高科技園的規劃。這五個實例從許多方面來說都不盡完善,但它們至少可以說明作者的一種探索,即從創新網路的形成和發展的動力機制著手,秉承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尊重場地精神的原則,進行不同級別的高科技園規劃和設計。
本書可作為設計學(包括建築、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領域的專業人士,以及高科技園區及開發區的管理和決策者參考。
2006-10-19 22:29 flyrain
城市綠地系統與人居環境規劃
城市綠地系統與人居環境規劃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作者: 李敏
定價: 27.00元
出版商: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9年
本書旨在嘗試將生態學原理運用到我國的城市與區域規劃工作中,探索能適應21世紀生態文明時代要求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思想,促進我國城市化地區生態綠地空間的保護和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全書共分上、下兩篇,上篇構思提出了城市化地區生態綠地系統規劃的理論框架,並以江南的蘇西常地區為例,進一步論述了有關城市化地區生態綠地系統規劃的調查分析和數量研究方法……
2006-10-19 22:30 flyrain
低層居住群空間環境規劃設計
低層居住群空間環境規劃設計
作者: 劉延楓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年1月
ISBN: 756181383
定價: ¥35元
本書共分5章。作者深入研究了國內外已有低層居住群規劃設計的經驗,對低層居住群空間環境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論述了整體設計原則及特徵空間設計方法;探討了在低層居住群空間環境的規劃設計中如何兼顧自然因素與人文因素的作用,運用恰當的建築語言創作出可以良性發展的居住環境,以實現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全書圖文並茂,內容豐富,既有理論分析,又有設計實例,敘述層次清楚,文字通暢,是一本質量上乘的規劃設計圖書。
本書可供建築設計人員、城市規劃設計人員閱讀,也可作為建築院校師生的參考書。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人、居住、環境
第二節 低層住宅與低層居住群
第三節 研究低層居住群空間環境的意義
第二章 低層居住群空間環境設計的內容
第一節 居住群空間環境設計的內涵
第二節 居住群空間環境設計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居住群空間環境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四節 寫作框架
第三章 低層居住群的特徵空間設計
第四章 低層居住群環境設計的場所意向
第五章 低層居住群空間環境質量的評價
2006-10-19 22:32 flyrain
風景——詩化般的園藝為人類再造樂園
風景——詩化般的園藝為人類再造樂園
作者: Charles W.Moore 查爾斯.莫爾
Willianm J.Mitchell 威廉.米歇爾
Willian Turnbull,Jr. 威廉.圖布爾
譯者: 李 斯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2000年)
生物的基本需求是呼吸、飲食、繁殖自身;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大部分物種的大部分成員來說,這些基本的需求之外還有棲息的需求,就是在我們這個世界的某處占據一塊地方的需求。鳥類靠聲音宣布地盤,它們的嗚叫聲標記其屬地的邊界。狼利用氣味作為界標。人類自出現在這個星球上起就一直在為界定、捍衛和擴張領土而作戰和死亡。領土的佔有得以慶賀,且以文字、避風雨處和標石加以美化,在某些特別的地方和某些特別的時期還用園林使其完美。園林匯集了溪流和樹木,還有田間的花草及山中的石頭,用以紀念人事,或擺出一個秩序來延伸我們自身在地球表面的地位。本書就是寫給真正准備修造園林的那些人看的。
十一世紀的某個時候,日本平安時代幾近結束,一位不知名的日本宮庭貴族在一本書中定下了園林藝術的規則和注意事項。他的勸導非常簡單:開始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地與水的布局。要研究過往大師的傑作,回憶你知道的漂亮的地方。然後,在選定的地方讓回憶說話,把最感動的東西融入自己的構建之中。本著同樣的精神我們主張,在園林的建造當中也有一些普遍規律,因此,研究與我們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時代、不同氣候和不同地方修建的園林傑作有直接的用途。我們要學習園林設計,記住它們的形象、香氣和聲音,收集和再造並轉換,把對我們有意義的部分整理好,使其融入我們的園林,使其縮小後融入我們手頭現有的宅基和地塊(因為世界上的人越來越多,這樣的地塊也越來越小了)。
一開始我們會考查使一個地方有望成為園林佳處的那些條件:水與地的格局、現有的植物和進一步拓殖的可能性、與周邊人類居所的相互關系,還有建築的形式、朝向太陽和風及星星的方向、當地的白晝與季節的周期以及與已經消亡的時代及遙遠的地方之間通過記憶形成的聯系。
不管我們覺得多麼壯麗動人,大自然中的某些地方卻還不是園林本身;只有通過我們的行動加以塑造並與我們的夢想渾為一體,它們才能夠成為園林。因此,我們會繼續考慮塑造園林的那些行動:讓地面構成某種形狀,用牆和頂層物及通道和標志物界定和連接各個空間,灌溉、種植和管理,用名字和圖形及紀念物編織供人回憶的圖案、再以擺設物件的習俗占據這塊地方。 (關於實用園藝學,我們沒有多少提示可以拿出來,但會加快速度增補這方面的資料。我們最關心的是通過這些行動和儀式使一些地方產生特別意義的方式。) 接下來,我們會介紹幾十處風景和園林,不僅作為賞心悅目的花束,而且當作資料,當作礦脈來供人挖掘材料、形狀、關系和點子。這是本書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細心挑選每一處風景地(大部分是大的軸測投影圖),帶領大家察看每一個地方,為大家講一點歷史,考查對園林知識來說最重要的模式和概念。在不同的文化、時代和世界的各個角落,已經揭示出不同的園林存在的可能,因此,我們的例子無所不包,從古羅馬到現代英國,從乾隆的宮殿到沃爾特·迪斯尼的魔術王國,從喜馬拉雅高山上的僧院到波坦尼灣海濱的囚禁地。
最後,我們將檢閱往昔偉大的園林傳統在北美大地的移植和適應。我們會問到這些傳統對今天的我們意味著什麼,我們會想像偉大的希臘諷刺文作家路西安,把在過去建造偉大園林的那些園林建造者召集在一起展開討論,為現代美國最典型的一些場址提供一些建議。我們作為讀者會參加旁聽,看他們都提出了哪些建議和提議,看看一些園林格局和過去的思想如何能夠予以借用、重新解釋,並且為我們自己的時代和自己的地方所用。如艾略特在《聖林》中所言: 「不成熟的詩人會模仿,成熟的詩人會偷竊;較差的詩人把別人的東西拿來毀掉,而優秀的詩人會使其變得更好,至少會使其不盡相同。」
2006-10-19 22:34 flyrain
明日的田園城市
明日的田園城市
《明日的田園城市》漢譯本已經出版 埃比尼澤·霍華德的《明日的田園城市》是現代城市規劃理論奠基性著作,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盡管這本書長期沒有漢譯本,但是書中的圖解在我國流傳甚廣,再加上有些人習慣於把garden city理解為花園城市,常使人望圖或望名生義產生誤解,從而忽視了她在城市建設的人民性、城鄉一體、社會改革和生態文明等方面的突出貢獻。
如今,由金經元翻譯並撰寫譯序的《明日的田園城市》漢譯本已經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定價12元)。特此向關心城市規劃基礎理論和社會問題的讀者慎重推薦。
2006-10-19 22:35 flyrain
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第3版)
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第3版)
作者: 約翰·O·西蒙茲
定價: 66.00元
出版商: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年
人們需要一本能用簡潔明了且實用的術語勾劃出場地規劃過程的書,《景觀設計學》正是針對人們的這一需求而撰寫的。它使我們理解自然是一切人類活動的背景和基礎;描敘了自由然和人造景觀的形式、力量和特徵引發的規劃限制;向我們灌輸了對氣候的感覺及其在設計中的意義;討論了場地選址和場地分析;指導可用土地及相關土地利用區的規劃;考慮了外部空間的容積塑;探討了場地-建築組織的潛力;尋找出富表現力的人居環境和社區規劃及近代規劃思潮的歷史教訓;提供了在城市和區域背景下,創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環境的導則。我們並不期望每一位讀者都將成為土地規劃的專家。在其他領域的訓練中,經驗來自長期的學習、旅行、觀察和職業經歷。然而,讀者將會從此書中獲得對周圍環境有效而敏銳的關注,以及許多有用的知識。這些知識可用於設計住房、學校、娛樂區、購物商場、交通……或其他適於其景觀環境並通過規劃與之相得益彰的項目。這正是本書明確的目的。
2006-10-19 22:37 flyrain
植物園規劃與設計(彩印)
植物園規劃與設計(彩印)
作者: 余樹勛
ISBN號: 756181049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年3月
價格: 136元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有關植物園的權威著作。全書共分10部分、植物園概述、植物園類別、植物園規劃、植物園的景觀設計與景觀藝術、植物園的業務綜述與機構設置、植物園的科普活動、植物園的科學研究工作、外國植物國及名園簡介、植物園景觀實例、中國植物園。
該書理論與實踐並重、彩圖與文字並茂,說理性強,兼具國內外最新圖片與資料。書中對我國與世界著名植物園的現狀做了較詳細的統計和介紹;強調了當今的植物園已是人們休閑瀏覽及增長知識和好去處;論述了植物園對美化人類生活空間、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性。
本書可供植物園及花園設計者、建築師、園林師及城市規劃師閱讀,也可供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一、 植物園概述
二、 植物園的類別
三、 植物園的規劃
四、 規劃實例
五、 植物園的業務綜述與機構設置
六、 植物園的科普活動
七、 植物園的科學研究工作
八、 世界各地的植物園及名園簡介
九、 植物園景觀實例
十、 中國的植物園
附錄 中國植物園名錄及地址
2006-10-19 22:38 flyrain
居住區的綠化模式(彩印)
居住區的綠化模式(彩印)
作者: 方咸孚等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原價: 45元
ISBN號: 756181433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生態設計的基本原則,從基地處理、植物栽植和水環境三個方面論述了居住區綠地規劃中生態學原理的運用,倡導生態倫理觀和追求自然美的審美觀;繼而通過大量實例著重探討目前居住區綠地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最後通過對現有居住區人均公共綠地指標的分析,提出了21世紀初我國居住區人均公共綠地的合理指標。總之,該書試圖在物質空間與社會生活、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導求一個平衡點,探索麵面21世紀符合中國國情的居住區綠化模式。
該書既有相關理論的探討及對實踐設計手法的分析,又有彩色圖片和規劃圖展示,對讀者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和適用價值。該書既可作為城市規劃師、園林師和建築師的參考書,又可作為大專院校學生的教材和課外讀物。
目錄:
居住區綠地規劃的生態學原則
一 背景與目的
二 從生態學角度看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
(一) 基地處理
(二) 植物栽植
(三) 水環境
(四) 生態倫理觀與自然美的追求
居住區綠地的規劃設計
一 居住區綠地系統的整體性與連續性
(一) 居住區綠地系統布局的幾種主要模式
(二) 我國居住區綠化模式的改善
二 居住區公園與小區游園設計
(一) 居住區公園設計
(二) 小區游園設計
(三) 居住區公園與小區游園中的活動場地
三 、居住組團和庭院綠地的規劃設計
(一) 建築布局
(二) 停車場的影響
(三) 組團綠地
(四) 宅間綠地
四 環境設施的類型與設置
五 老居住區改造中的綠化問題
六 從生態學角度看我國居住區綠地定額指標體系
(一) 指標體系
(二) 居住區綠地定額指標
(三) 綠地指標定額的實際運用
2006-10-19 22:40 flyrain
城市綠地規劃設計
作 者 賈建中 出 版 社 中國林業出版社
規 格 16開,370頁
出版日期 200101
書 號 9787503825347 征 訂 號
內容簡介:
如何對城市綠地進行規劃設計是當今城市建設中引起各方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書力圖為讀者提供較全面、系統和綜合的城市綠地規劃設計理念與實踐成果。
本書在系統介紹城市綠地規劃設計的規劃層次、規劃內容、類型與指標、布局結構的基 礎上,全方位展示了一些城市綠地規劃設計的步驟、內容和效果。系統闡述了城市各類公園、道路及城市廣場規劃設計的起源與發展、設計理論、設計方法和實例;遊憩娛樂地(主題樂園、高爾夫球場)的設計理念、方法和實例;居住區綠地的類型、指標、規劃布局、規劃設計和綠地植物配置與樹種選擇;工廠及其他單位附屬綠地、防護綠地、小城鎮園林要地規劃設計方法和實例。
本書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實用性,給讀者提供了對城市不同類型要地進行規劃設計的參考模式,可供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城市鑒賞能力規劃、旅遊策劃、建築設計和城市生態環境設計者、建設者和管理者及有關科技工作者閱讀使用,同時,也可作為城建、城市綠化、環境等專業師生及社會讀者的參考書。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
第三章 城市公園規劃設計
第四章 遊憩娛樂地規劃設計
第五章 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
第六章 單位附屬綠地規劃設計
第七章 道路及防護綠地規劃設計
第八章 小城鎮園林綠地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200
㈡ 景觀設計調研報告模板
建築功能:界定空間、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間和創造系列景觀等,簡言之,即空間造型功能。
工程功能:防止眩光、防止水土流失、噪音及交通視線誘導。
調節氣候功能:遮蔭、防風、調節溫度和影響雨水的匯流等。
美學功能:強調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設計元素,使其作為景觀焦點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別、質地等特點還可以形成小范圍的特色,以提高景觀的識別性,使景觀更加人性化。
景觀中的植被綠化設計,還應該注意其他一些事項:
與景觀道路、廣場有關的綠化形式有:中心綠島、回車島等;行道樹;花缽、花樹壇、樹陣;兩側綠化。
最好的綠化效果,應該是林蔭夾道。郊區大面積綠化,行道樹可和兩旁綠化種植結合在一起,自由進出,不按間距靈活種植,實現路在林中走的意境。這不妨稱之為夾景;一定距離在局部稍作濃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點使人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棲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綠地則要多幾種綠化形式,才能減少人為的破壞。在車行道路,綠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車視距、轉彎半徑等要求。特別是不要沿路邊種植濃密樹叢,以防人穿行時剎車不及。
要考慮把"綠"引伸到道路、廣場的可能,相互交叉滲透,最為理想:使用點狀路面,如旱汀步、間隔鋪砌;使用空心砌塊,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磚。波蘭有種空心磚,可使綠地佔鋪砌面2/3以上。在道路、廣場中嵌入花缽、花樹壇、樹陣
景觀設計中的地形可以起到d作用
●改善植物種植條件,提供干、濕,以至水中;陰、陽、緩陡等多樣性環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種景觀用途,同時具有灌溉、抗旱、防災作用。
●創造園林活動項目,建築所需各種地形環境。
●組織景觀空間,形成優美園林景觀。生態設計觀
生態設計觀念或結合自然的設計觀念,已被設計者和研究者倡導了很長的時間,隨著全球化帶來的環境價值共享和高科技的工具支持,生態設計觀必然有進一步的發展,可以將其概括為:
不僅考慮人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將設計作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環的一個手段,充分體現地域自然生態的特徵和運行機制;
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徵,設計中盡量避免對地形構造和地表機理的破壞,尤其是注意繼承和保護地域傳統中因自然地理特徵而形成的特色景觀;
從生命意義角度去開拓設計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尊重了自然的生命,體現了生命優於物質的主題;
通過設計重新認識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建構更好的生態倫理。
人性設計觀
全球化是人類推動的,人類是世界的主體,是技術的掌握者、文化的繼承者、自然的維護者。景觀設計觀念拓展的重要一方面即是完善人的生命意義,超越功能意義設計,進入到人性化設計。具體包括:
以人為本,設計中處處體現對人的關注和尊重,是期望的環境行為模式獲得使用者的認同;
呼應現代人性意義,對人類生活空間與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與人類的多樣性和發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變化和內涵的多義性。
多元設計觀
多元的景觀發展要求景觀設計強化地方性和多樣性,以充分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觀來豐富全球景觀資源。其觀念具體包括:
根據地域中社會文化的構成脈絡和特徵,尋找地域傳統的景觀體現和發展機制;
以演進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地域的文化傳統,將地域傳統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與景觀現實及未來發展相結合,使之獲得持續的價值和生命力;
打破封閉的地域概念,結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用最新的技術和信息手段來詮釋和再現古老文化的精神內涵;
力求反映更深的文化內涵與實質,棄絕標簽式的符號表達
信息設計觀
傳統的景觀設計集中於展示形態與空間,滿足功能需求。全球化發展的今天要求景觀承載更多的信息,相應的景觀設計必然集中於信息,體現時間優於空間的概念。其具體包括:
應對於信息處理,設置信息調節、疏導的空間,留有增容餘地和彈性發展的場所;
為有效讀取信息,更多提供一目瞭然、形象簡潔、色彩奪目的形式,尤其是對符號標志系統的處理;
將信息技術融進設計理念和人的審美需求之中,在更高層次上與情感抒發融為一體;
創造互動景觀,使景觀應對於不同信息而變化,而不是固定地扮演某種角色,承載某種功能。
技術設計觀
全球化時期的景觀發展充分利用技術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相應的設計觀念也必然緊密結合技術。表現在:
體現技術理性,設計作為與人口增加、資源減少、環境變化的回答,反思技術的優越性和潛在危險;
體現技術理性,反映技術與人類情感相融合的發展動態和技術審美觀念的多樣化趨勢;
體現景觀智能化趨勢,創造有「感覺器官」的景觀,使其如有生命的有機體般活性運轉,良性循環;
尊重地域適宜技術所呈現的景觀形式,將其轉化為新的設計語言。
㈢ 園林景觀設計的設計形式
中國稱之為古典主義園林。勒·諾特的造園保留了義大利文藝復興庄園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種更開朗、華麗、宏偉、對稱的方式在法國重新組合,創造了一種更顯高貴的園林,追求整個園林寧靜開闊,統一中又富有變化,富麗堂皇、雄偉壯觀的景觀效果。在中國的圓明園,由於乾隆皇帝的獵奇,也建造了模仿法國園林的西洋樓,追溯一個世紀以來園林設計領域的發展與變化,無論哪種風格都對現代園林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在上個世紀園林景觀發展的基礎上,20世紀歐洲各國出現了眾多的設計風格,產生了一些非常有影響力的學派,法國現代園林風格最初體現是在1925年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工藝美術展」上,人們看到了一些具有現代特徵的園林,代表作為建築師斯蒂文斯設計的用十字形截面的支柱和巨大抽象的混凝土塊的組合鑄就的四棵一模一樣的紅色的「樹」,以及由古埃及瑞克安設計的「光與水的花園」。展覽揭開了現代景觀設計新的一幕,法國現代景觀設計打破了傳統的規則式或自然式的束縛,採用了一種當時新的動態均衡構圖,具有強烈的幾何性,但又不是抽象統治下的靜態平衡,是不規則的幾何式的體現。
現代巴洛克風格的特點是景觀設計作品中運用大量的曲線。該風格代表人物是巴西的景觀設計師布雷·馬克斯。他的作品擴展了古老的花壇的形式。他設計的曲線的花床,如同一支包含水分的畫筆在大地上畫出鮮艷的筆道。用花床限制了大片植物的生長范圍,但是從不修剪植物,這與巴洛克園林的模紋花壇有著本質的區別。他用植物葉子的色彩和質地的對比來創造美麗的圖案,而不是主要靠花卉,將這種對比拓展到其他材料,如沙礫、卵石、水、鋪裝等。他的種種景觀設計語言至今在全世界廣為傳播,巴拉甘風格的景觀設計將現代主義和墨西哥傳統相結合,開拓了現代主義的新途徑。他常常是建築、園林連同傢具一起進行景觀設計,形成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統一和諧的整體,園林景觀設計以明亮、彩色的牆體與水、植物和天空形成強烈反差,創造寧靜而富有詩意的心靈的庇護所。他作品中的一些要素,如彩色的牆,高架的水槽,和落水口的瀑布等已經成為了墨西哥風格的標志。
㈣ 園林景觀設計理念該怎麼寫
1、園林景觀設計中藝術性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是從審美的角度出發,以實用功能為目的再創造。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從一開始就從現代藝術中吸取了豐富的形式語言,每一種藝術思潮和藝術形式都為設計師提供了可借鑒的藝術思想和形式語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必須考慮園林景觀的使用功能和藝術性。
2、園林景觀設計的前衛性與多變性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既然是藝術,就要有一定的時代性。在在園林景觀設計上必須把握住那些相對穩定而不變的設計元素,並能接受新的設計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緊跟時代的發展。事實上,要設計一個好的園林景觀,不管其形式有多麼新穎,如果沒有傳統的精華,沒有未來的展現,就很難能成為打動人心的藝術珍品。
3、園林景觀設計對民族文化的繼承性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離不開生活,並與歷史和文化相聯系,成功的作品都離不開文化元素。我們要接受現代園林的設計理念,結合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進行創造,以促進中國具有世界性、有中國藝術特色的園林景觀設計學科的迅速形成。
4、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理念
人性化設計理念就是以人為本,設計師從關注園林景觀轉移到關注到園林景觀的使用者上來,以設計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悅的園林景觀為重要目標的設計思想。使人愉悅是人性化設計的審美原則,使用過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設計的精巧而產生愉悅感,同時,將這種愉悅感升華為一種審美意象,從而真正體現出設計為人、以人為本為中心的人性化設計思想。
5、園林景觀生態性設計理念
當今工業化、現代化的狂熱發展,使生態環境逐漸惡劣,將園林景觀設計的工作使命與整個地球生態系統聯系起來。將尊重自然發展過程、倡導能源與物質的循環利用和場地的自我維持、發展可持續的處理技術等思想貫始終穿於設計中。考慮園林景觀環境對人心情的影響力,注重實用、生態、功能、觀賞性緊密聯系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㈤ 景觀建築設計文章
景觀建築文化的延續與創新
武星寬 陳婷
【摘要】:通過對雞公山黑龍潭休閑山莊建築及其景觀設計的總結, 闡述了一個既能反映當地文化脈搏 ,又能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建築設計理念 。在建築的功能 、建築空間、 景觀規劃與建築文化脈絡上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以期達到建築設計與風景區的環境相協調 ,對文脈有所延續與創新的設計目的。
【關鍵詞】:建築設計 文脈延續 景觀設計
雞公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我國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 ,屬於森林生態型自然保護區,具有珍稀性及生物多樣性等特徵。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為開展生態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近年來, 大力開發旅遊業、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增加新景區 增強對遊人的吸引力成為雞公山開發的迫切需要。雞公山自然保護區開發的景區之一。黑龍潭生態旅遊景區是在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基礎上, 滿足人們觀 認識自然生態系統需求的經營性、休閑性旅遊服務項目。 而休閑山莊的整體規劃設計是其生態旅遊景區設計項目之一。休閑山莊建設在雞公山黑龍潭景區, 是遊客休息 、就餐和度假的良好生態休憩區 。小型別致的別墅落於林間空地, 而風味餐廳則依山水, 設置於潭邊林間 。其風味餐廳一次性進餐可容納 100餘人。 小型別墅一次性接待遊客 50人左右。
1.風味餐廳群體建築設計
1.1整體規劃
黑龍潭餐廳的設計理念主要遵循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性 、建築體量適宜 、造型風格獨特 、地域文化濃厚, 與景觀藝術效果融為一體。 風餐廳建築群由別墅 、餐廳和觀景寶塔 3部分組成。部分建築群體之間又以觀景迴廊相連接 ,主體建築與觀景迴廊虛實結合。 觀景寶塔為最佳觀景點及眺望點, 別墅建築和餐廳迴廊, 錯落有致。 在黑龍潭餐廳前開辟一定的空地 ,其鋪裝材質與地形的肌理相吻合。 並將建築、 配景及其種植統一在一定的秩序之中 ,形成統一整體的視覺形象。
1.2平面功能劃分
餐廳內部分為小型團體遊客就餐區、 外國遊客西餐區、 廚房、 吧台、 接待區和包房 ,可容納100 人左右。 包房主要接待大型團體遊客,海外友人及高層次賓客, 可容納1000 人左右。 外牆毛石貼面 ,外環境設置靈活性的休閑長廊與座椅 。當遊人的人流量過大時, 還可隨時增加戶外雨蓬餐桌椅,這樣既節約了內部空間 ,也充分利用外部空間 ,增加了功能的靈活性。
1.3立面外觀造型
在餐廳的外觀造型上 ,屋頂採用重檐的形式。 屋面為坡頂 ,上面鋪以傳統的青瓦或孔雀蘭陶瓦; 在屋脊 、檐口及屋頂轉角部分收口的方式打破了傳統以瓦片收口的形式 ,面上漆以不同的色彩 ;上檐屋頂主要為通風採光作用, 下檐屋頂為遮陽擋雨的作用 。整體形態上將其拉伸 、誇張, 從而更能體現建築的張力與氣魄感 。屋身部分採用白牆灰磚, 大面積的玻璃窗及其玻璃推拉門上飾以木格花紋。 窗與窗之間用木柱分割 ,柱身漆以紅黑兩種。
1.4色彩搭配
牆群及基座 、踏步部分採用灰色毛石為主料 ,與廣場鋪地色彩相協調 ,起到過渡的效果。
1.5建築文脈
雞公山避暑勝地是由外國傳教士發現和開辟的, 所以山上叢林中點綴著不同國度 、不同風格的洋房別墅。 為了使豫楚融合而形成的信陽文化和廣水文化傳統在山上恢復 發揚當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建築風格 ,探尋其文脈淵源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所謂的建築文脈就像人的性格一樣 是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元素 ,它取決於一個地方所特有的環境特 、文化基因及價值取向 。雞公山地處江淮之間、豫鄂兩省交界處, 南距武漢340KM,北距鄭州180KM,距信陽34KM .可謂是連接河南 ,湖北的橋梁.從地理位置上分析可知其文化淵源主要以楚文化為主體 .而楚文化在藝術上有比較鮮明的特徵 ,如喜愛艷麗的色彩 ,紅色、 棕色等;粗獷的構架 、崇拜圖騰等等。
根據楚文化的一些傳統特徵, 在設計過程中將其巧妙的融入到建築設計中去 。在色彩上 ,棕色 、紅 。水池中軸線為中心依次向外展開, 其次為石凳與石色與黑色穿插搭配。 楚文化的特徵一目瞭然, 如在餐燈組成的綠化休閑道。 再次是與觀景迴廊相連接的廳樓體的屋頂脊柱。 柱式上及其餐廳正門上都有所花架長廊。 花架長廊是廣場區域與別墅區域的分界。體現在造型上, 從楚文化的青銅器的紋飾上得到啟發。 將其平面圖案進行簡化、 演變 、重疊、 拉伸 ,再加入現代的時尚元素, 產生符合現代人審美觀念的特建築元素 ,如在餐廳正門招牌的托架處, 屋頂的脊 ,背處及迴廊的欄桿處。而在建築的柱式上,路燈的柱
身上都採用了同樣的設計方式,利用了圖騰、斗拱等傳統元素,將其演變融入到現代的風俗時尚中,使得整體建築既有傳統特色,又反映時代心聲,還突出了楚文化的絲絲古韻。
2.別墅設計
別墅圍繞著風味餐廳這個主體"在其四周的林間空地上點綴以小型別墅。其整體風格及其用才上基本與餐廳建築群保持一致。
其次,在外部空間設計上,盡量減少佔地面積。設計以縱向發展為主,共有 3層。 在外立面設計上,底層正立面採用了日本式的大扇推拉門形式。當推開推拉門時,室內與室外的空間就形成了一個整體。沒有明確的界限"讓賓客可以充分接觸雞公山上的自然景觀。並且,將整個建築的地基抬高一級,以防止山上潮濕的氣候。底層的背立面也將落地窗向外推了一部分,加大採光與通風的面積,讓賓客就餐時能充分與大自然對話。門窗均用木格花紋裝飾,與餐廳門窗的裝飾風格保持一致。在 2,3樓部位,分別設有大面積的玻璃窗作為觀景露台。露台木欄桿的裝飾,窗戶的木紋裝飾同樣延續了楚文化的文脈,注入新的現代設計技法加以新的詮釋。
3.景觀及廣場設計
整個休閑山莊的景觀綠化由黑龍潭餐廳前的主體廣場和別墅休閑區兩部分組成。景觀規劃上以中軸線的噴水池為中心。以餐廳向外延伸出的觀景迴廊以及花架長廊為貫穿體,使整個山莊景觀規劃簡潔明快,層次分明而又有機的連接。在景觀的配景造型設計及其廣場鋪地上,採用傳統的楚文化與現代簡潔時尚風格相結合的手法,使之與整體風格相協調。
主體廣場上主要以中軸對稱的布局形式。以噴水池中軸線為中心依次向外展開(其次為石凳與石燈組成的綠化休閑道。再次是與觀景迴廊相連接的花架長廊!花架長廊是廣場區域與別墅區域的分界線及其過渡段。從一個完全開放的迎賓就餐空間進入一個半開放型。帶有私密性的居住休憩空間。
進入別墅區域後,其景觀布局採用更多的自然靈活的曲線形體。立體的曲線形以階梯型的流水池為代表。平面看上去形成『凸』字形體,立面上看隨著級數的增加,流水池的面積也在擴大。而平面的曲線形則以碎石佈道及花池旁的羊腸小道反映出來。
由於雞公山上氣候宜人,適宜各種植物的生長,所以加入了種類繁多的花草樹木及其流水、山石等園林景觀的自然元素。整體上達到了源於自然而又在自然中改造升華的效果。讓游覽的賓客能充分感受到一份推窗即景的野趣。
在廣場的道路鋪磚設計上,主要採用以灰調為主的青磚。並且點綴以縱橫的深灰或淺灰線條,在處於中心點的主體餐廳前採用了具有古典韻味的回字形與土字形圖案進行鋪設。兩種字形圖案與色彩交叉融會,既構成了獨特的平面構成圖案,又與主體廣場鋪地相呼應。
4.結 語
總體而言,整個雞公山黑龍潭的休閑山莊的設計手法是古今結合,昔今交融。充分體現了對楚文化這種民族地域傳統特色的建築語言和形式的繼承與升華,讓遊客們通過景點建築的風貌去尋索歷史的痕跡,追溯雞公山特有的文化傳統淵源,從而成為山上萬國博物館建築群的主流之一。
參考文獻
[1]彭慧鋒,古典與現代的交融-傳統與時尚的結合.華中建築.000/
[2]柳風,信陽雞公山生態旅遊側記.河南科技.2003
[3]林箐 王向榮,雞公山風景名勝區入口區設計,中國園林.2003
[1]孫建國,霧靈山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遊的探討.河北林業科技.2003
(陳婷: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本科環藝0402班學生)
㈥ 歐式景觀設計說明怎麼寫
一、 園林設計原則
以高起點、高標准設計創超高品位的居家生活環境。
1、強調設計與服務意思之間的互動關系,我們所希盼的掌聲來自使用者的信任與滿意。
2、設計的職責是創造獨特的特性,正如每個人都以其相貌、筆跡或說話方式上表現其各自獨特個性一樣,園林景觀也是如此。
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徵,並作為景觀形式或語言及內容創新的源泉。
4、環境和人的舒適感依賴於多樣性和統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帶來景觀的多元化和空間個性化的差異,但它們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設計時盡可能的融入景觀的總體次序,整合為一體。
二、 設計構思點
1、關注生活,以人為本,營造人性化氛圍
設計中將水印山城中的核心部分——業主(即人)作為焦點,一切以人為本,以人的視覺(以人的視點來設計景觀,引進北美彩葉樹種,使園林色彩更加豐富)、人的心理、人的需求(主幹道採用落葉樹,使夏季濃蔭匝地、冬季則陽光普照)出發,注重園林各要素與業主的融合,充分重視人的心理體驗。在創造高品位居住建築的同時,創造出更完善宜人的居住環境。其具體體現是:功能設計的合理性、景觀設計的多樣性、設計尺度的適用性(按消費者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的要求)。
2、文化的交流、互融
設計中綜合運用中國傳統風水學的思想和造園理水藝術,引進大量的柔性和陰性的線條,來平衡北美建築中過於方直,比較沖散的環境。同時又汲取北美園林藝術中的精華元素——建築小品,作為北美風格式建築的剛直與中華園林柔和之間的過渡與鋪設。平淡二者的沖突關系,達到了對外來文化的兼並與包容,使水印山城的環境更具特徵。風格高貴典雅、明快清新。
3、以水為主題創造出優美宜人的環境
在沿湖設計多個景點組成整個湖水生觀景生態區的同時,也通過跌水、噴泉、水幕等多種理水方式將水體引申到了小區的入口及各個組團景觀之中,通過不同的水體將水印山城的各個組團連接成為有機的統一整體。
另外在設計水體景觀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水體的生態和功能,即人與水體的高度親和,在安全的條件下,要盡力營造出能使業主們最大可能親水的景觀出來。
三、主體景觀形象
1、主入口和景觀大道綠地
入口廣場位於西北角是一個集交通和景觀於一體的位置,主要是鋪裝、花架、中央噴泉和跌水景牆(上鑲嵌石刻十二星座)。營造一個寬闊的空間,便於人流的集散,兩旁種植高大的杜英。
景觀大道整個大道的兩旁是高大的杜英,中間以一排景觀柱(六組含有六六順意,整個十二個柱子又表示一年十二個月)加配水池,間隔小型湧泉,旁邊花壇中栽植常綠的杜鵑、茶花等低矮花木及四季草花,不僅給人以高大的氣勢,而且形成了從入口的喧鬧到山城的安逸很好的過渡。
2、山城主行道樹
選用落葉喬木三角楓,三角楓不僅樹形高大而且具有淺紅的秋葉,再與北美式建築結合起來,營造出了淡淡的北美風情。
3、會所旁廣場
在景觀大道的盡頭的三角地帶的對面是一個小型廣場,廣場的前端是一個晚霞紅色四米多高的花崗岩風水球跌水石雕,廣場上設有景觀木架花崗岩裝飾球,景觀小橋,噴泉水池。面向水體的一邊更設置有六米寬壯觀的瀑布。
4、運動廣場
會所的右邊是運動廣場,其上安排了網球場、健身器材場、兒童娛樂天地、青少年運動場等。
5、沿湖景觀
運用中國傳統的理水方式,水岸一曲三折、水中曲橋蜿蜒,不僅充滿了柔性美,而且也淡化了水印山城內建築的剛直,使整個山城的整體景觀得到了有機的調和。
在水中安排了小島、雕塑、種有各種水生觀賞植物,同時還在整個水系的焦點部位----會所前安排了游泳池。設計中沿岸邊布置了多個各種外形的親水平台並有沙灘景觀,再加上貼水的平橋、水上的遊船、水中的小島,不僅豐富了水體的景觀而且也為業主提供了很好游嬉的空間。
6、各個支道及九個組團
設計時為了豐富山城的植物景觀,同時也為了便於區分,將14條支路的行道樹安排為不同的樹種。(另詳)
為最大限度的增大業主的戶外活動空間,九個組團綠地全部設計為開放的空間,在營造景觀的同時也提供了很好的休憩和業主們互相交流的場地。(具體設計另詳)
7、整體綠化
按地形與道路的分割,將山城內劃分為六大區域,在其中的每個區域採用具有不同最佳觀賞時期的植物,分別營造出以春、夏、秋、冬中某一種季相景觀為主,而同時又兼具有四季景觀效果。這樣不僅使水印山城內各個區域各具特色,而且也豐富了整個山城景觀平面上的變化。
各別墅的庭園內主要以體量較小的亞喬木、花灌木為主,除了一些用於分隔空間的整齊綠籬外,其它大都採用自然式布局,模擬潛在的自然植物群落,形成自然有序的景觀環境。
㈦ 如何在景觀設計中體現故事性
廢話不多講,我的經驗總結是:
1 .建立屬於自己的龐大的案例庫。積極利用實地考察拍,網路,雜志,購買電子書和交換(盡量不直接向同學同事索要)的方式,拿到盡可能多的好案例、好項目文本。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庭院、游園、廣場、公園、商業街、水岸、生態復建、後工業、景區、度假區、動植物園、風情小鎮。基本就這么多。嘗試對其中優秀的案列進行分析。試著用一段話簡介方案,試著為案例找5個成功的原因,試著為案例畫幾張人流、功能、節點或構圖的分析圖。是在覺得這個方案好極,可以抄平面。我個人其實喜歡照著畫一個局部,我的老師告訴我,不如直接描……
2.建立自己的細部做法的圖片庫,收集途徑同上。做好樹狀分類工作,比如豎向里的疊水落水、台階面、階梯種植、草坡放坡,建築里的亭、會所、展館、茶餐廳,小品里的座椅、標識牌、構築物、燈具。或者按軟硬水景的方式來分類,總之分類要足夠細致,且便於自己查找。
3.建立自己的效果圖素材庫,與學校里很大不同,社會上方案中標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效果圖的漂亮程度。不要太寄希望於效果圖公司,這和建築就很大不一樣了。效果圖公司很難完全理解你想像的氛圍,而且很難考慮到紛繁而致命的細節。效果圖的質量,主要取決於美感、PS水準和PS素材的數量……後者只能多從網路收集。你也許會發現行業領軍公司們的效果圖很棒,因為他們有人專門負責收集效果圖素材,想做難看不容易……其實效果圖的質量也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設計師對方案的全局掌控能力。國外特別是歐洲的好學校其實是相當重視效果圖的細節和質量的。
4.收集施工圖的做法。我不會隱瞞我施工圖很菜鳥。當然也確實存在方案組和施工組的分工。但如果有心去做的話,我相信主要還是四處搜集,翻閱熟讀規范、制圖規范和做法。
5.總結概念思路。概念是賣出來的……有著它自己的套路……一般來說,我們談的是生態和文脈。很少炒純藝術理念(當前包括參數化)的概念。生態需要明白什麼時候能扯保護濕地、什麼時候扯植被恢復、動物棲息地回遷、消解城市不利要素和建設和諧社會……文脈方面關注的主要有歷史(場所記憶)、地域特色文化(建築風格、民俗、土特產和名人……)、場所特徵的抽象引申和象徵、文字游戲(詩詞古畫古文中尋找貼切的靈感)、風水以及比較特殊的宗教遺留……。文脈和生態的概念大家都會說,想真正學懂變成自己設計的亮點打動別人很難。我自己也在摸索。但我認為可以分類總結哪些概念適合哪些具體的場所,組成自己的相對固定的套牌。畢竟很多頂尖設計機構都是這么做的,甚至直接貼在工作室的牆上。
6.補充植物知識,我想對於包括我在內的相當一部分同僚來說,植物知識其實是很欠缺的。但植物實際上比較坑……這也是為什麼最後才單獨拿出來說它。國內植物配景是很少參與前期方案的,雖然配景配好了確實是一大亮點(個人感覺日本這方面蠻強)。主創把種植設計完全交給別人做也很正常。但不管怎麼說,一組人做方案最少需要一個植物方面的「專家」。
7.說手繪和軟體,手繪唯有多練,我手繪也一般,這還是在美術基礎相當不錯的情況下。無法,練得少。學校不重視但怪不得學校。把手繪練好,但不必好得過分到藝術的程度,表現太強反而影響表達和交流。軟體,CAD、PS、SU足矣。提升文本和分析圖圖面效果找ID、AI,提升模型炫酷程度個人推薦接觸犀牛(曲面建模,當然了有大神SU通吃一切曲面……),想讓策劃分析李菊福學GIS,參數化個人在從grasshopper嘗試緩慢入門……
以上是設計的「詞彙量」部分,即大學教學實際並不重視的部分……(個人意見)
下面是設計「語法」方面的個人吐槽……
1.園林史、景觀史和建築史是設計外最重要的課……
2.圖面的構圖要素和語言美感我真的講不了了……沒那水平。個人推崇使用少、重復、簡單幾何且純凈的構圖要素和形式,不排斥曲線及圓。
3.形式感不是抄來的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只能積累……請注重藝術和審美素質的不斷積累。
4.通覽群書……
5.殺手鐧……我如果是濕地專家的話,那我現在就超牛逼了,我不是,全國會做濕地的專家就那麼幾個人……說實話我羨慕他們賺進口袋的大把鈔票和聲望……會一項大多數人不會的手藝很重要的。當然,注意分配學習成本……
最後要明白的是,大道理好懂,執行落實這些需要相當程度的志向和耐性……這也是作為競爭者我不忌憚分享這些的原因……
㈧ 如何定義景觀設計
景觀(landscape),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都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
地理學家把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定義為一種表景象,或綜合自然地理區,或呈一種類型單位的通稱,如城市景觀、草原景觀、森林景觀等;藝術家把景觀作為表現與再現的對象,等同於風景園林師則把景觀作為建築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態學家把景觀定義為生態系統或生態系統的系統;旅遊學家把景觀當做資源;
而更常見的是景觀被城市美化運動者和開發商等同於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燈,房地產中的園林綠化和小品、噴泉疊水。而一個更文學和廣泛的定義則是「能用一個畫面來展示,能在某一視點上可以全覽的景象。
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對不同的人也會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說同一景象的十個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景觀是人所嚮往的自然,景觀是人類的棲居地,景觀是人造的工藝品,景觀是需要科學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質系統,景觀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景觀是可以帶來財富的資源,景觀是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景觀是歷史,景觀是美。
作為景觀設計的對象,景觀(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它是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可被理解和表現為:
風景:視覺審美過程的對象;
棲居地:人類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間和環境;
生態系統:一個具有結構和功能、具有內在和外在聯系的有機系統;
符號:一種記載人類過去、表達希望與理想,賴以認同和寄託的語言和精神空間。
㈨ 住宅小區景觀設計論文結語怎麼寫
你的論點是什麼,結語就是什麼。你這個題目太泛泛了,不好寫,居住區景觀設計,寫本書都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