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景觀建議
㈠ 園林景觀設計有哪些好的建議
如果是在校學生問這樣的問題,首先建議扎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同時注意假期刻意去找一些實習單位學習了解實際工作;如果是社會人,建議直接跑工地,注意緊跟技術負責人和項目經經理學習,同時抽出時間學習相關理論。
㈡ 園林景觀要怎麼設計
1、接受設計任務、基地實地踏勘,同時收集有關資料。作為一個建設項目的業主(俗稱「甲方」)會邀請一家或幾家設計單位進行方案設計。
作為設計方(俗稱「乙方」)在與業主初步接觸時,要了解整個項目的概況,包括建設規模、投資規模、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特別要了解業主對這個項目的總體框架方向和基本實施內容。總體框架方向確定了這個項目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綠地,基本實施內容確定了綠地的服務對象。這兩點把握住了,規劃總原則就可以正確制定了。
另外,業主會選派熟悉基地情況的人員,陪同總體規劃師至基地現場踏勘,收集規劃設計前必須掌握的原始資料。
這些資料包括①所處地區的氣候條件,氣溫、光照、季風風向、水文、地質土壤(酸鹼性、地下水位)。②周圍環境,主要道路,車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內環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狀況,各處地形標高、走向等。
2、初步的總體構思及修改
基地現場收集資料後,就必須立即進行整理,歸納,以防遺忘那些較細小的卻有較大影響因素的環節。
在著手進行總體規劃構思之前,必須認真閱讀業主提供的「設計任務書」(或「設計招標書」)。在設計任務書中詳細列出了業主對建設項目的各方面要求:總體定位性質、內容、投資規模,技術經濟相符控制及設計周期等。在這里,還要提醒剛入門的設計人員一句話:要特別重視對設計任務書的閱讀和理解,一遍不夠,多看幾遍,充分理解,「吃透」設計任務書最基本的「精髓」。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製作包裝
經過了初次修改後的規劃構思,還不是一個完全成熟的方案。設計人員此時應該虛心好學、集思廣益,多渠道、多層次、多次數地聽取各方面的建議。不但要向老設計師們請教方案的修改意見,而且還要虛心向中青年設計師們討教,往往多請教討教別人的設計經驗,並與之交流、溝通,更能提高整個方案的新意與活力。
由於大多數規劃方案,甲方在時間要求上往往比較緊迫,因此設計人員特別要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只顧進度,一味求快,最後導致設計內容簡單枯燥、無新意,甚至完全搬抄其他方案,圖面質量粗糙,不符合設計任務書要求。
第二,過多地更改設計方案構思,花過多時間、精力去追求圖面的精美包裝,而忽視對規劃方案本身質量的重視。這里所說的方案質量是指:規劃原則是否正確,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構圖是否合理、簡潔、美觀,是否具可操作性等。
4、業主的信息反饋
業主拿到方案文本後,一般會在較短時間內給予一個答復。答復中會提出一些調整意見:包括修改、添刪項目內容,投資規模的增減,用地范圍的變動等。針對這些反饋信息,設計人員要在短時間內對方案進行調整、修改和補充。
5、方案設計評審會
由有關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組,會集中一天或幾天時間,進行一個專家評審(論證)會。出席會議的人員,除了各方面專家外,還有建設方領導,市、區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項目設計負責人和主要設計人員。
6、擴初設計評審會
設計者結合專家組方案評審意見,進行深入一步的擴大初步設計(簡稱「擴初設計」)。在擴初文本中,應該有更詳細、更深入的總體規劃平面、總體豎向設計平面、總體綠化設計平面、建築小品的平、立、剖面(標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別復雜的地段,應該繪制詳細的剖面圖。在剖面圖中,必須標明幾個主要空間地面的標高(路面標高、地坪標高、室內地坪標高)、湖面標高(水面標高、池底標高)。
7、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圖的設計(上)
在園林規劃設計步驟(一)中,我們談到過基地的踏勘。這次所談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點與前一次不同:1、參加人員范圍的擴大。前一次是設計項目負責人和主要設計人,這一次必須增加建築、結構、水、電等各專業的設計人員;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這一次是精勘;3、掌握最新、變化了的基地情況。前一次與這一次踏勘相隔較長一段時間,現場情況必定有了變化,我們必須找出對今後設計影響較大的變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後調整隨後進行的施工圖設計。
8、施工圖的設計(下)
社會的發展伴隨著大項目、大工程的產生,它們自身的特點使得設計與施工各自周期的劃分已變得模糊不清。特別是由於施工周期的緊迫性,我們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圖紙,從而使整個工程項目處於邊設計邊施工的狀態。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圖,以便進行即時開工。緊接著就要進行各個單體建築小品的設計,這其中包括建築、結構、水、電的各專業施工圖設計。
9、施工圖預算編制
嚴格來講,施工圖預算編制並不算是設計步驟之一,但它與工程項目本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有必要簡述一下。
施工圖預算是以擴初設計中的概算為基礎的。該預算涵蓋了施工圖中所有設計項目的工程費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總造價,建築小品工程縱總價,道路、廣場工程總造價,綠化工程總造價,水、電安裝工程總造價等。
10、施工圖的交底
業主拿到施工設計圖紙後,會聯系監理方、施工方對施工圖進行看圖和讀圖。看圖屬於總體上的把握,讀圖屬於具體設計節點、詳圖的理解。
11、設計師的施工配合(一)
設計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會被人們所忽略。其實,這一環節對設計師、對工程項目本身恰恰是相當重要的。
業主對工程項目質量的精益求精、,對施工周期的一再縮短,都要求設計師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經常踏勘建設中的工地,解決施工現場暴露出來的設計問題、設計與施工相配合的問題。如有些重大工程項目,整個建設周期就已經相當緊迫,業主普遍採用"邊設計邊施工"的方法。針對這種工程,設計師更要勤下工地,結合現場客觀地形、地質、地表情況,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設計。
12、設計師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設中的工地位於與設計師不同城市,俗稱「外地設計項目」而工程項目又相當重要(影響深遠,規模龐大)。設計院所就必須根據該工程的性質、特點,派遣一位總體設計協調人員赴外地施工現場進行施工配合。
㈢ 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要如何做好
個人抄意見, 1,因為小區會有老人襲和小孩,所以在小區園林綠化中注意到植物的發展趨勢,比如鳳尾蘭是不允許種在人多的地方, 2,個別植物生長迅速,小區綠化中沒有專門的養護人員,建議在選取植物種類也需要注意等。
㈣ 小區園林景觀都有哪些類型怎麼設計好
小區園林景觀設計總共有四種,有點綴型、綠化型、觀賞型、和參與性的。綠化型大面積綠地草坪為主,布置少量假石、花壇和迴廊。觀賞型和參與性相反,前者屬於封閉式,後者強調開放、互動。
至於怎麼設計小區園林景觀,主要看訴求吧,個人建議你可以去千盟園景平台,它們上面有好多做小區園林景觀的公司,你大概簡述小區實際情況給設計公司,他們會出相應的設計方案,然後你可以通過對比選擇最適合你們小區的。
㈤ 園林景觀調查報告怎麼寫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提問式如《為什麼大學畢業生擇業傾向沿海和京津地區》,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對象、范圍、問題,這實際上類似於「發文主題」加「文種」的規范格式,如《高校發展重在學科建設――××××大學學科建設實踐思考》等。作為公文,最好用規范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㈥ 如何提高公園園林景觀品質
為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需要,切實滿足人民群眾休閑、娛樂、健身等生活需要,切實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現就進一步加強公園建設管理提出以下意見:
一、正確認識公園建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公園是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產品,是供民眾公平享受的綠色福利,是公眾游覽、休憩、娛樂、健身、交友、學習以及舉辦相關文化教育活動的公共場所,是城市綠地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承載著改善生態、美化環境、休閑遊憩、健身娛樂、傳承文化、保護資源、科普教育、防災避險等重要功能。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公園事業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群眾對公園的數量、內涵、品質、功能、開放時間與服務質量等方面需求不斷提高;二是隨著社會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市民群眾休閑需求的增加以及公園的免費開放,公園遊客量急速增長,節假日更是人流劇增,公園的安全、服務、維護等方面壓力不斷加大;三是城鄉統籌發展對公園類型、布局、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城市道路拓寬、地鐵修建、房地產開發以及「以園養園」等變相經營對公園的用地范圍、公益屬性及健康發展都造成威脅。
各地要站在建設生態文明、精神文明和安定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新時期公園建設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樹立生態、低碳、人文、和諧的理念,始終堅持公園的公益性發展方向,切實抓好公園建設管理工作。
二、強化公園體系規劃的編制實施
各地要在編制或修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時,本著「生態、便民、求實、發展」的原則,編制城市公園建設與保護專項規劃,構建數量達標、分布均衡、功能完備、品質優良的公園體系。一是適應城市防災避險、歷史人文和自然保護以及市民群眾多樣化需求,合理規劃建設植物園、濕地公園、雕塑公園、體育公園等不同主題的公園,並確保設區城市至少有一個綜合性公園。二是與城市道路、交通、排水、照明、管線等基礎設施相協調,統籌城市防災避險及地下空間合理利用等發展需求。嚴格控制公園周邊的開發建設,合理設置自行車停放場地、預留公交車停靠站點,限制公交車之外的機動車通行,並保障公園內交通微循環與城市綠道綠廊等慢行交通系統有效銜接。三是在保護、改造提升原有公園的基礎上,按照市民出行300-500米見公園綠地的要求,結合城鄉環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城鄉統籌建設、棄置地生態修復等,加大社區公園、街頭游園、郊野公園、綠道綠廊等規劃建設力度,確保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於5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於60%。四是將公園保護發展規劃納入城市綠線和藍線管理,確保公園用地性質及其完整性。
三、加強公園設計的科學引導
各地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尊重科學、順應自然、低碳環保的公園設計理念,從設計環節上引導公園建設走節約型、生態型、功能完善型發展道路。一是嚴把設計方案審查關,防止過度設計。公園設計要嚴格遵照相關法規標准,嚴格控制公園內建築物、構築物等配套設施設備建設,保證綠地面積不得少於公園陸地總面積的65%;嚴格控制游樂設施的設置,防止將公園變成游樂場;嚴格控制大廣場、大草坪、大水面等,杜絕盲目建造雕塑、小品、燈具造景、過度硬化等高價設計和不切實際的「洋」設計。二是以人為本,不斷完善綜合功能。新建公園要切實保障其文化娛樂、科普教育、健身交友、調蓄防澇、防災避險等綜合功能,並在公園改造、擴建時不斷完善。三是突出人文內涵和地域風貌。要有機融合歷史、文化、藝術、時代特徵、民族特色、傳統工藝等,突出公園文化藝術內涵和地域特色,避免「千園一面」。四是生態優先、保護優先。要著力保護自然山體、水體、地形、地貌以及濕地、生物物種等資源和風貌,嚴禁建造偏離資源保護、雨洪調蓄等宗旨的人工濕地,嚴禁盲目挖湖堆山、裁彎取直、築壩截流、硬質駁岸等。五是以植物造景為主,以鄉土植物、適生植物為主,合理配植喬灌草(地被),做到物種多樣、季相豐富、景觀優美。
㈦ 園林景觀設計的全過程是什麼
園林景觀設計的全過程:
1、接受設計任務、基地實地踏勘,同時收集有關資料;
2、初步的總體構思及修改;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製作包裝;
4、業主的信息反饋;
5、方案設計評審會;
6、擴初設計評審會;
7、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圖的設計;
9、施工圖預算編制;
10、施工圖的交底;
11、設計師的施工配合。
(7)園林景觀建議擴展閱讀:
園林點景中的注意事項:
1、襯托、烘托要相稱。如(紅樓夢)中「大觀園稻香村」一景,除有杏花村詩意的主景,菜畦、油菜花、土井、轆轤等配景外,賈珍又提出「只養些鴨、鵝、 雞之類才相稱」。這「相稱」二字便是點景妙諦。
2、是平衡畫面要相宜。即點景要使原景在色調風格上、主賓關繫上、景觀質量上更顯輕重得宜,濃淡有致。
3、是對比照應要有目的。有時發覺主賓、濃淡、輕重等關系不夠明顯時,可通過對比照應的手法,在原景物的旁邊再增加一組在比例上、體量上和色度上有較大反差變化的景物,達到以此顯彼的目的。
4、是聯絡要有節奏變化,若斷若續。園林景區景點之間或景觀景物之間距離過大,有分散感時,可於其間點綴一些景物作「過渡」,達到聯絡有致。
5、是鎮定畫面要有力。有的景境裡布置的景物比較繁雜,顯得熱鬧躁動時,應使用另一種比較有分量的景物點景,達到統攝鎮定的目的。
6、是強調加深要適度。如發現原有景觀的色彩、態勢、質惑等的分量氣氛不夠時,可應用加重、加密、加深、加高、加長等點景手法予以強調。
7、是逗引引導要藏露結合。當景點被山林遮蔽時,可點以高塔、危亭等露於林梢,或在景境外點以路亭、牌坊等,藉以引導遊人尋幽訪勝。
8、是暗示隱喻要高雅。若景觀意境過於含蓄,景意用典形式來點景,達到為遊人暗示解惑的目的
㈧ 園林綠化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有哪些
存在的問題
1.苗木栽植密度過大
苗木栽植密度過大是本次調查中發現的一個非常普遍和嚴重的問題。分析其原因為建植綠地時施工方為了突出即時的景觀效果,迎合甲方喜歡喬木多的意願,提高工程利潤,而不考慮樹木未來多年的生長量和生長空間,一味求多求快,導致當年定植的「小娃娃」樹,現在已成長為「青壯年」樹,單株樹冠面積是原來的幾倍,原來較寬敞的立地條件,現在已變成密不透風的叢林。不少樹木出現地下根部吸收不到營養,地上樹冠接受不到充足陽光雨露,生長緩慢甚至停滯,下部枝條枯黃甚至死亡的現象。還有的地方由於郁密度高,光照通風不良,使一些喬木發生了嚴重的病蟲害,出現樹勢衰弱甚至死亡現象,嚴重損害了城市園林景觀效果,也造成了對苗木資源的極大浪費,這與當今社會提倡的節約型園林發展趨勢極為不符。
2.植物習性與生境不匹配
有的施工單位,在開工之前沒有認真審核苗木清單和施工圖紙,不了解工地栽植各品種樹木的習性,就盲目施工,由於有的樹種不適應當地氣候條件,苗木栽後出現生長不良或死亡。如有的工地栽植不耐高溫的小葉牛至,在夏季就出現了成片枝葉枯死狀。有的植物由於設計時陰陽搭配不當,苗木栽後表現不開花或生長弱小。如將喜半蔭濕環境的大吳風草栽植在陽光直射處,苗木出現生長弱小甚至死亡狀。又如將喜光照環境的金鍾連翹、迎春花栽植在密集的喬木底下,苗木表現生長不良和不開花。還有的樹池大小、深度設計不合理,影響樹木觀賞效果。如大規格的喬木栽植在小樹池裡。這樣栽植的樹木很難長時間成活,即使短期內樹木看上去是成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樹木根系和樹冠不斷生長,由於根系伸展空間不足,根冠比逐漸失調,導致樹木慢慢生長不良直至死亡,極大影響了景觀效果。
3.忽視排水處理,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在有些地勢低窪、土壤板結的工地,出於快捷完工、達到表面驗收標準的考慮,一些不負責任或施工經驗不豐富的項目經理,未做任何排水處理,就直接栽苗。苗木栽後,遇梅雨期持續下雨,苗木長期受澇,不耐澇的品種由於根系長時間泡在水裡,導致根部缺氧腐爛而死。園林綠化樹種中大多數樹種不耐澇,僅少數耐漬水,如柳樹、池杉、千屈菜、花葉蘆竹等。
4.完工工地出現土地沉降、裂縫
綠化工程完工後不久,綠地出現沉降、坑坑窪窪、不規則裂縫,嚴重影響景觀效果。反工重新整改,不僅延誤工期,增加工程成本,還影響苗木成活率。出現問題的原因,一是土壤未回填之前,基底土層不一致,有建築垃圾、水坑等;二是地整平後,沒灌透水使土壤充分下沉,就匆忙栽植物。
5.移栽的苗木質量差,影響成活率
移栽的大喬木,如果是未經苗圃培育3年以上的苗木,苗木吸收根還沒長好,沒有完全恢復吸收養分和水分的功能,如果再次被移植,苗木很容易死亡,成活率低。另外,如采購的苗為主根長須根少的苗木,一般是在苗圃地生長五年以上或是在山地生長的實生苗,這類苗木沒經過斷根處理,栽後難發新根,苗木成活率也低,尤其是一些移栽成活率本來就低的樹種和一些還沒有大面積推廣的鄉土樹種。一般鄉土樹種應通過苗圃培育3年以上,適應當地環境後,才能移栽到工地上。
6.不注重進土質量或改土質量
在園林綠化施工時,如果不注重進土質量,往往會出現運輸到工地上的土壤粘性重。這類土壤的特點,一是沒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化,土坨很難打碎,栽樹時作為回填土,易造成根系與土壤不能緊密接觸,種植穴內易產生很多空洞,使部分根系因長期接觸不到土壤而產生黴菌腐爛,導致致樹木死亡。二是即使土壤回填踏實,但由於土壤粘重,土壤的孔隙小於0.01毫米,根毛長期不能紮根,也會造成苗木死亡。三是土壤粘重,透水性差,易造成根系漬水腐爛死亡。
7.修剪不當,影響景觀和成活率
成片栽植草本植物和木本灌木時,採用先栽苗後修剪的方法,由於修剪後有大量的枝條要清出園外,經常會把剛栽植的苗木踩得東倒西歪、根系裸露在外。這樣不僅景觀效果差,而且苗木成活率也低。還有些不了解特定樹種生長特性的施工人員,沒有按各類喬木的特點進行修剪,常常把完好的樹形剪亂,使一些喬木長期難以恢復應有風貌。還有的施工單位修剪苗木時,忽視了修剪的質量,易造成苗木修剪的傷口難癒合,在樹幹上形成孔洞、枝梢腐爛、爛根和苗木難生新根,修剪過重的甚至導致苗木死亡。
解決問題的建議
1.對樹木過密的綠化區進行間苗和修剪
對建植完工的綠地,如果定植喬木密度較大,應制定喬木間苗計劃,並實施修剪管理計劃。如有些灌木生長勢過強,在養護中不實行修剪管理會影響到喬木的生長。在平時養護中,按計劃實施間苗和修剪,達到景觀效果持續良好。如原來2—3米的株行距,可從中間移走一株達到4—6米,以後根據生長情況再移植,這將有利於喬木成長為參天大樹。移苗後如出現下部「脫腳」狀況,對萌芽力強的品種可採取制定統一高度進行截干,1-2年後即可生長成樹冠整齊的樹形,如樟樹、杜英、法桐等樹種。移植的樹木可以運用到新的綠化工地進行再次利用。
2.合理設計綠化待建項目
對正在規劃設計中的綠化項目,根據不同品種生長特性和立地條件,設計合理的栽植密度和苗木規格,不必過於強調移栽大規格喬木,規格稍小的帶全冠的喬木不僅可為施工單位節約不少成本,還有利於提高苗木成活率,且配置得合理景觀效果也會很好。如果工程中確實需要即時體現綠化景觀效果的,栽植大而密的喬木必須提前制定合理的間苗計劃和修剪管理計劃。
3.把好苗木清單和施工圖紙審核關
在開工前,由經驗豐富的施工員、項目經理、園林工程師等人認真審核苗木清單和施工圖紙,如有不適應本地氣候和土壤等立地條件的品種或植物搭配設計不當、苗木規格和樹池不配套的(土球與樹池比例為1:1.6),及時撰寫聯系函,提交設計單位和甲方,作設計變更。
4.提前採取措施,將積水問題排除在植苗前
開工前認真審核設計圖紙,到現場進行調查,若有地勢低窪、土壤板結、排水不良的地段,必須先做好排水設計和施工,再栽苗木。排水措施可採用在穴底鋪l0~30cm砂礫,挖暗溝,並抬高栽植的方法。如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有漬水情況,更要及時開溝排漬。
5.重視進土質量和改良土壤的方法,回填土基礎要扎實
質量好的土壤標準是疏鬆肥沃,中性偏酸,無垃圾,無毒害。對土壤板結、粘性過重的土壤進行改良,可在土壤中加40﹪河砂和泥碳土。種植花灌木和草坪時,可先深翻樹穴30~40cm,然後在土壤中加河沙和泥碳土拌勻,再栽樹;種植喬木時,先挖大穴,在穴底鋪l0~30cm砂礫,土中加河沙和泥碳土拌勻,並抬高栽植。對於機械碾壓致板結的土壤,需重新翻耕或換土後,才能栽植植物。為避免綠地施工完工後出現土壤沉降、崩塌、裂紋,在土壤回填之前,要做好基底平整工作,將基底水坑的水抽干填平、清除建築垃圾,然後回填土和堆地形。另外,在種植地整平後,一定要灌透水使土壤充分下沉後,再栽植植物。
6.重視苗木的采購質量
采購苗木時,應提前問清苗木以前是否被移栽過,如被移栽過,需經苗圃培育3~5年,且苗木外觀應枝葉茂盛,地下須根發達,盡量杜絕采購實生苗。
7.根據植物生長特徵採取合理的修剪方法
成片栽植灌木苗時,先根據設計要求按統一的標準定修剪高度,再修剪,最後栽苗。苗栽完後,再一次修剪少量漏剪的枝,由於這次枝條的修剪量少,對景觀影響不大,可不必清理園內的枝條,以免對剛栽植的苗木造成破壞。這種操作流程既省工、景觀效果又好、苗木成活率也高。對於有明顯中心領導乾的喬木樹種,保留中心領導干,適當疏除過密枝和病蟲枝,短剪側枝1/4~1/5,樹形要保持原有等腰三角形的特點,如雪松、樂昌含笑、馬褂木等;對於無明顯中心領導乾的喬木樹種,適當疏除過密枝。短剪主枝側枝1/3~1/4。
樹形保持原來半圓形的特點,如樟樹、法桐、欒樹等。對於枝條茂密圓頭形樹冠的常綠喬木樹種,剪去頂端及外圍的嫩梢,適當疏除過密枝和病蟲枝,疏除樹冠的1/4~1/5的枝葉,樹形保持原來圓頭形的特點,如桂花、獨干紅葉石楠球。對於萌芽力與成枝力弱的樹種和常綠針葉樹種,僅剪去過長枝、下垂枝和病蟲枝,其它枝條一律不剪,如銀杏、廣玉蘭。修剪的傷口一定要平滑,以利於傷口癒合,修剪口大於2cm時,要塗防腐劑,防止病菌的侵染。栽植裸根苗木時,要修剪劈裂根和過長根。疏枝時,於分枝基部剪去,不留殘樁,叢生灌木疏枝與地面相平,短剪枝時,剪口距芽0.5㎝~1cm。在修剪較粗的樹枝時,可採用分步作業法,先在需要修剪的枝的鋸口下方20㎝處鋸一切口,深度為枝幹粗的一半,再從上方將枝條據斷,留下一條殘樁,然後鋸掉殘樁,可避免枝幹劈裂。
㈨ 怎麼才能做好園林景觀設計,庭院景觀最需要注意的是什麼
做好園林景觀設計,庭院景觀最需要注意的是
一、空間的秩序性
1、界定景觀軸線
園林景觀軸線的界定是十分必要的,軸線是連接兩點或更多點的線性規劃要素,可以使景觀系統具有方向性和秩序性。由於園林景觀不同於其他的景觀,因此軸線有時要求是筆直的。
2、確定出空間序列
確定空間序列原則是在明確空間等級之後,給景觀空間以節奏的變化。通常來說,空間序列是連續的、獨立的空間場所通道相連,讓人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個空問。確定空間的序列是空間秩序性原則的最後環節,在正確的秩序基礎上賦予園林景觀形式上的美感,從而引發人們的哲學思考。園林景觀的空間序列處理就是解決空間與空間關系的藝術,使園林景觀在良好的邏輯關系中凸顯和諧的情感內涵。
3、區分好空間等級
在研究空間內涵時,首先明確各種景觀的需要,確定出景觀空間的等級。在空間等級確定後,這樣可以合理的利用空間場地,從而保全園林景觀的總體系統邏輯。
二、視覺上的藝術性
1、領會空間之美
空間之美主要是指空間帶給人的美感,空間和諧會給人舒暢的感覺。在園林景觀中,空間之美是確實存在的,它能喚醒人們對這一虛無概念的情感意識。在園林景觀設計時,人們將空間之美作為了追求的目標,在美好的景觀中盡情享受。
2、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是應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學優勢創造景觀,將山水作為遠景引入園林景觀設計之中。引用自然之美重點在於關注美的內涵,挖掘出自然景觀的特色。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將自然景觀與人為創作的景觀連接起來,突出形式美、具象美和意蘊美三個方面。
3、隱喻人性之美
隱喻人性之美無疑是貫穿於視覺的藝術性原則的核心線索, 同時也是主宰一切園林景觀創作的美學定義,美的最終是要公眾感知。人性之美是藝術追求的最高層次,也是對園林景觀的最終期盼。
三、環境上的生態性
1、尊重生態價值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價值觀是設計中必須要尊重的觀念,這是確立生態性原則的核心。生態價值觀是影響著設計師設計方向的主要因素,是生態景觀設計的依據,也是解決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實際問題所遵循的重要原則。
2、不斷挖掘鄉土資源
挖掘鄉土資源要契合環境自身來進行,契合鄉土不僅是體現在生態環境的營造上,還在於它是觀念層面的意識導向,因此契合鄉土的意義是極其深遠的。
3、修正場地環境
修正景觀環境是基於噪音、塵土、建築和不良氣流等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設計原則。以景觀環境的界面為媒介進行調節場地的生態環境,並在實踐中准確的發掘所論證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