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現狀
『壹』 景觀設計現狀,設計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甲方外行想法無法直觀表述、採用植被種類價格不被接受從而使用替代品達不到設計師希望的效果、南北過地方環境和物種的差別、與各專業圖紙及施工時配合的問題
『貳』 濱水景觀設計國內外發展狀況
國內:與國外相比,我國的濱水區建設起步要晚很多。20世紀70年代,在我國的濱海、臨江發達地帶開始了城市濱水區域建設。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錢學森提出了「山水城市」概念,倡導構建與自然山水相結合的城市環境。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尹偉倫院士編制的北京市永定河《綠化景觀專項規劃》,明確提出「以安全行洪為根本,以生態修復為載體,以生態經濟為導向,以生態屏障為目標,林水相間,以綠養水,因勢利導」的濱水綠化理念,對城市濱水綠地的構建具有指導意義。北京大學俞孔堅教授致力於以水為核心組成部分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保護利用水系統、雨洪管理與利用、濱水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特別指出維護和強調山水格局的連續性、濱水地帶的自然形態、濱水遊憩綠地建設的重要性。從2000年開始,在國內陸續出版了一些關於濱水景觀規劃設計及改造方面的書籍,給國內濱河景觀改造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資料,例如:《濱水景觀》、《城市濱水區設計與開發》、《城市濱水區景觀規劃設計》等書,以圖文並茂的方法概括性的描述我國一些濱水景觀案例。
國外:國外最早通過建造城市公園等城市生態景觀系統來解決工業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中不乏濱水綠地的建設。1840年唐寧提出「城市公共綠地是城市『肺』」的觀點,呼籲建設城市公共綠地,以始於英國的城市公園運動為起點,城市中建立了各類公園改善環境,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就是典型代表。1880年奧姆斯特德主持的波士頓公園體系規劃,用河流及濱河綠色開放空間把數個公園連成一體,將河流自然演進過程與城市空間拓展相結合。1898年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理論將運河水系作為城市核心區外圍的保護緩沖帶,與綠帶結合串聯起城市景觀。此後的「綠道」「綠帶」研究均重視河流以及濱河綠色空間在城市中的生態與社會效益。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被譽為啟蒙人類環保意識的傑作,書中作者用犀利的言辭批評了化學葯劑等污染物對水體造成的污染。英國風景園林師麥克哈格在《設計結合自然》書中從流域的角度對濱水環境規劃做了詳細的論述,提出在不破壞水資源的情況下開辟濱水遊憩設施,推動了城市濱水區的生態規劃。美國景觀設計師西蒙茲在《大地景觀環境規劃設計手冊》中說明了水體在城市開放空間中的重要地位,在保護的基礎上對自然水系進行合理、系統的開發利用,增強城市與河流水道的聯系。目前,國外城市濱水區已從局部景觀改造發展到針對流域、宏觀尺度的景觀格局、生態安全格局的研究,融城市規劃學、景觀生態學等相關學科於一體,注重水環境的系統性、生態性和多目標性,以及自然資源保護、雨洪管理、濱水景觀營造、濱水用地多功能開發、城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等方面,已形成相對完整、成熟的理論體系。
『叄』 當代中國景觀設計的發展現狀
透過文化思潮的變遷看當代中國景觀設計
盡管思潮的發展更多的作用於建築設計,但對當代中國景觀設計也有著現實的意義。
西方設計思潮大體經歷了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和正在討論的新現代主義的過程,其中還包括風格派、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各種流派,呈現出一種紛紜復雜的現象。現代主義理論的基礎是形式追隨功能,強調理性、純粹、秩序,少即是多。後現代主義理論強調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但最終演化為歷史符號和圖案的簡單拼貼,多反而變成了少。目前全球化的環境與能源危機使得設計回歸功能與理性本體,並關注生態與可持續發展問題。
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現代主義運動,是由工業革命及其後果決定的。現代主義建築在工業化和都市化強烈沖擊下,在批判傳統與道德觀念的重建中產生,有一定的社會主義理想和符合大機器生產的功能主義理想。它最深刻的代表是柯布西耶的基本建築和理論,它反常規、反傳統,具有顛覆性和創造性,其人道主義立場,功能主義和機器美學的理論深遠地影響了現代主義建築進程。現代主義景觀設計在50年代的「哈佛革命」後形成,將功能作為設計的起點,從而使景觀擺脫了某種美麗的圖案或風景畫式的先驗主義,得以與場地和時代的現實狀況相適應,賦予了景觀設計以理性和更大的創作自由。
對當代景觀設計而言,現代主義理論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中國景觀現狀的批判。首先,對傳統風格的批判是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馬歇爾·布魯爾說:「現代運動的事業是連接外表與真實之間鴻溝的橋梁。這鴻溝被拓寬,是通過那些歷史的虛假性,通過那種時代風格的陳腐原則,或是通過努力維持那些舊時代逐漸被廢棄的文化(造成的)」。西方古典風格曾被現代主義所徹底廢棄,卻以更加奢華的形式出現在當代的中國城市景觀中。現代主義運動的另一個特徵是人道主義立場,初期的現代主義受歐洲高漲的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注重普通勞動者的居住問題,這在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築》一書中有著明確的體現,「現代的建築關心住宅,為普通而平常的人關心普通而平常的建築,它任憑宮殿倒塌,這是一個時代的標志。」這種人道主義立場批判了當前中國城市景觀中呈現的以審美為先導,忽視普通人的景觀體驗的現象。
發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西方環境與能源危機從某種意義上改變了西方的思維方式,跨越了技術與科學的層面,把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定位為社會發展首要考慮的因素。這一時期的西方設計理論,首先是對西方自身的理性和初期現代性的反思與批判,同時又有不信任折衷的後現代主義各種流派,呈現出新現代主義的特徵。這一階段,景觀設計學直接參與進來,以1969年麥克哈格發表的「設計遵從自然」理論為標志,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這一時期設計理論的發展。同時,麥克哈格的這一理論超越了結構主義景觀大師丹凱利的「設計是生活」的理念,將景觀設計學提升到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繫上來,也使景觀設計在應對人類與自然的危機中發揮了比建築學更大的優勢。與此同時,生態學對建築景觀實踐產生了影響,出現了生態建築和景觀生態規劃理論,90年代出現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導致了設計方法的改變,人們從設計思潮的討論轉向基於實踐的理論研究。
環境與能源危機對正處在工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當代中國而言,比後工業時代的歐美國家要嚴峻的多,並且在超城市化進程中呈現加劇的趨勢。
生態學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缺乏使大部分景觀行為構成了對自然和鄉村資源的掠奪。生態學家威廉·巴勒斯曾在上世紀70年代說:「付出綠色,把你為了金錢偷來的綠色還回去,你為了你的綠色生意出賣了以土地為生的人民,只為凳上第一艘偽裝的救生艇——將綠色還給鮮花、叢林、河流和天空。」這似乎也是對當前中國某些景觀現象的真實寫照。
『肆』 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 前景及發展方向 現在在家裝行業 看到設計師現狀,迷惘
如果你想以此為生 談單是避免不了的 作為一個設計師 是甲方聘請你為他專設計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屬避免不了需要許多的溝通 了解對方的需求 而不是公司老闆給你工資讓你做自己喜歡想要的 很多東西都是這樣 身不由己的 一開始大概都是想要這樣的狀態 但畢竟每個人的審美需求觀念不同不能強行 這個無論你是一名員工設計師還是獨立開店的設計師 都是一樣的 不過能從業的地方不單只有商場的一些駐店 只要你有能力 專業技能強 到許多個人設計公司會有更好的發展 歸根結底 只要你是喜歡這個專業的 路上也許會有失望嘆氣 但也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從心就好
『伍』 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及趨勢有幾點
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是:高檔小區的景觀設計相對精細和有品味。一般的小區的景觀設計較簡單和粗糙。
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是:
1、與周圍的建築和景觀緊密結合,與當地的人文環境相結合。
2、更加註重景觀設計的層次結構,既突出中心景觀節點,又把次要景觀節點與中心景觀節點相聯系既統一,又有變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景觀設計的投入逐步加大。隨著國家對建築綠色理念的大力支持,今後景觀設計會被甲方越來越重視,景色設計會有很大的需求。
『陸』 園林景觀設計國外現狀
1.PeterWalker(極簡主義);2.MarthaSchwartz雖是Peter的妻子,但設計風格與之不同;3.佐佐木葉二,日本設計師,PETER曾與之共事,設計深受其影響;4.英國AA建築學院也出了不少大師,可以搜搜,例如扎哈、EvaCastro。5.國內的俞孔堅,劉濱誼,王澍等。PS:你可以看看王曉俊翻譯的一系列景觀設計的書,裡面就可以了解到這個專業的大師。
『柒』 國外小區景觀設計的現狀
國外小區景觀設計的現狀:
一、功能第一,側重外表,使「景觀」成為 「僅觀」。大造景觀「特色」。小橋、流水、涼亭、假山、廊柱、花壇、綠地等,單純為做景觀而做景觀,景觀造園材料,並非天然。缺乏自然景觀。
二、生態性差:人造景觀與自然與難成一體。「千城一面」的效果。設計追求表面的形式,不注重空間變化,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觀設計成為純粹的裝飾品,和人產生了很大的距離。
三、缺乏個性:小區景觀的設計不能體現地方本土性特徵。
『捌』 景觀設計現狀
分為住宅小區的景觀設計,還有公園市政的景觀設計。只有在一線城市才有景觀設計公司。景觀設計公司連效果圖帶施工圖全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