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即景
Ⅰ 《草原即景》的主要內容
《草原即景》描寫了塔木欽草原的廣袤、牧民的雄姿、雲彩變化無窮所呈現的美景,講述了內蒙古草原給人留下印象,抒發作者了對馬背上牧民的敬幕之感。
《草原即景》作者是蕭乾,選自《蕭乾散文特寫選》,本書是蕭乾1979年編訂的一本散文特寫選集,包括散文特寫39篇。
蕭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原名蕭秉乾、蕭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國現代記者、文學家、翻譯家。先後就讀於北京輔仁大學、燕京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館長等。
(1)景色即景擴展閱讀:
《草原即景》中優美的句子
塔木欽草原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麼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兩匹布那麼完完整整,沒有隙縫;只有海才這么寂靜,廣袤得望不到邊際,永遠像一幅沒有框子的畫。
朝四下里一望,烏雲罩不到的地方卻仍然是黃澄澄的一片陽光。驟雨還沒住,太陽又嬉戲著,從雲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懸在半空的一匹薄紗。
這時候,一個奇麗的景象在我們面前呈現了:一道完整的虹,襯著天空和草原,從地面拱了起來,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門。我說「完整」,是因為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兩端跟地面銜接的地方。
Ⅱ 塞鴻秋潯陽即景分別描寫了什麼什麼什麼什麼什麼什麼和什麼的景色
塞鴻秋潯陽即景分抄別描寫了長江、淮山,帆、泉、雲、月、大雁的景色。
作品描繪潯陽一帶景色,一連鋪排了長江、淮山、帆、泉、雲、月、大雁七種景物,每一種都加意出色,有著鮮明、充實的形象。畫面有面有點有線有片,有青有白,有靜物有動態,遠近高下,相得益彰,誠可謂尺幅千里。
Ⅲ 夏天景色的詩句 古詩
1、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楊萬里的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石樑茅屋有彎倚,流水濺濺度兩陂。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一王安石的 《初夏即事》
3、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一范成大的 《喜晴》
4、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一王令的 《暑旱苦熱》
5、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干後,歸飛體更輕。一李商隱的 《晚晴》
6、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一李白的 《夏日山中》
7、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一曾 畿的《三衢道中》
8、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一翁卷的 《鄉村四月》
9、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一蔡確的 《夏日登車蓋亭》
10、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一陸游的 《初夏絕句》
11、水窗低傍畫欄開,枕簟蕭疏玉漏催。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一陳文述的 《夏日雜詩》
12、節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一秦觀的《三月晦日偶題》
1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周覽倦瀛蠕,況乃陵窮發。川後時安流,天吳靜不發。一謝靈運的《游赤石進帆海》
14、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一蘇舜欽的 《夏意》
1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一辛棄疾的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6、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楊萬里的 《小池》
17、水光瀲灧晴方好,銫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一蘇軾的 《飲湖上初晴後雨》
18、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一朱淑真的 《即景》
1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一杜甫的 《江村》
20、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一楊萬里的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21、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一楊萬里的《夏夜追涼》
22、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一趙師秀的 《約客》
23、田家少閑月, 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一白居易的《觀刈麥》
24、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一蘇軾的 《六月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其一》
25、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一高駢的 《山亭夏日》
26、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一辛棄疾 《西江月》
27、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一高駢 《山亭夏日》
28、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一蘇軾 《浣溪沙》
29、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一王 昌齡《采蓮曲》
30、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一虞世南 《蟬》
31、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一蘇軾 《六月七日望湖樓醉書》
32、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一李清照 《如夢令》
3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頭。一楊萬里 《小池》
3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一杜甫 《夏夜嘆》
35、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36、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一白居易 《觀刈麥》
37、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一辛棄疾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38、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一李昂 《夏日聯句》
3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亭幽。一杜甫 《忸村》
40、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一岑參 《休亭送華瞬王少府還縣》
41、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42、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木蘭舟上如花女,採得蓮房愛子多。一陳璨 《麴院風荷》
43、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一李白 《子夜吳歌夏歌》
Ⅳ 黃鶴樓從什麼落筆描寫詩人在黃鶴樓遠眺的美好景色即景生情抒發了詩人什麼的之
抒發了作者對家長的思念之情
Ⅳ 杜牧的哪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詩,將秋天的風景描繪成了一幅詩意的圖畫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唐•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杜牧在“牛李黨爭”的政治斗爭中,受到了宰相李德裕的排擠和打壓,不但在朝廷中被外放出去,而且頻繁的改變他的任職地,長期流轉於池州、睦洲、齊安郡等地,這首詩就是寫於齊安郡。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詩人在溪橋上看見荷葉被風吹拂,於是用“相倚”、“一時”這樣的詞語,傳神的描繪出青色如小傘的荷葉,在水面上簇擁著,陣風吹來,滿溪荷葉隨風翻轉這一剎那的形態。詩人的這兩句詩把風中的荷葉寫的極為靈動,不僅筆下傳神,而且字里含情。
詩人在寫景之時,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風中荷葉的形態、動態;又在感悟之中,別有用心地寫出風中荷葉的神態、情態。當然,風中的荷葉本是無情之物,是不會有恨的。荷葉的恨是從詩人的內心中呈現的。詩人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無生命力的風中荷葉之中,帶著自己的感情色彩去看荷葉在風中“相倚”、“回首”的狀態,覺得它們好似有情,心懷恨事,這里表面寫的是風荷之恨,其實是物中見我,寫的是詩人自己的恨。
杜牧
杜牧是一個有理想和政治抱負的人,不幸的是他生在晚唐那個風雨飄搖的沒落時期,“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的志向無處施展,這時又受到排擠,外放為官,懷著壯志難酬的隱痛,所以在他的眼裡、詩中,連眼前的綠荷,也彷彿充滿了哀愁。
在古典詩詞中有許多寫荷花的經典詩詞,如周邦彥的《蘇幕遮》,南唐李璟的《攤破浣溪沙》等名作。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杜牧這首最為贊賞,稱贊這首詩是“真得荷之真理者”。
黃州的秋天
這首詩,語言清麗,意境清幽,情感深邃,是即景抒情詩中的一篇難得的佳作。
Ⅵ 看見一個景隨口說出一個比喻成語叫即景什麼
看到好景色發自內心的贊美和感嘆
觸景生情
觸景生情
chù jǐng shēng qíng ]
基本解釋
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回動,引起聯想,產生答某種感情。
詳細解釋
【解釋】: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起聯想,產生某種感情。
【出自】:元·無名氏《閨怨》曲:「風,吹滅殘燈,不由的見景生情,傷心。」
Ⅶ 小學人教五年級____即景作文可以只寫一種景物嗎
香樟樹要放在哪裡他才能成為一個金色,所以你寫的什麼季節的時候,他必須要構成一幅景色有一種畫面感。
Ⅷ 描寫雨後景色的佳句有哪些
對於雨的描寫,自古以來,佳句甚多。蘇東坡的「水光瀲灧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溫庭筠的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濛隔釣船」,還有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且無」都描繪出了潮潮潤潤的雨給人們帶來的美好享受。只要雨不直落,風不斜吹,撐傘走在雨中,任雨點敲在傘面,再將傘柄輕旋,雨珠向四方噴灑,既而旋成了一圈飛檐。亦或是將傘拋到一邊,把年輕的長發和肌膚交給漫天的濕意,這樣的雨中即景我們一生又能趕上幾回?!
驟雨初歇,景色清冽,詩人們難免會感慨萬千,王維有《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彷彿將我們帶到了世外桃源,這里不見喧囂的車流,混沌的天空,只有風爽月明松清,讓心情得到片刻的沉澱,也是不錯。蘇軾有《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是一種雨後揚鞭的快意,軟草,輕沙,讓詩人策馬趕路心自閑,揮灑文字雲雨間。
雨,很奇妙,當你高興的時候,它象一首歡快的歌,隔了窗子聽去,歡快悅耳,清韻悠揚;當你落寞的時候,它又變成一首憂傷的詩,雨打窗欞,憑填感傷。詩人們也常常借雨抒情,移情於境,將愛,雨,情,愁,織就成一張細細的網,網住了一顆顆孤獨驛動的心。陳與義的《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看似贊花,意在贊人,落筆生花,意味深長。晏幾道的雨中落花:「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都將這揮之不去的刻骨銘心托入了雨中,彷彿把獨立的人、雙飛的燕、飄灑的雨、凋零的花都融入了時空,化作了永恆。唐後主李煜的「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含思凄婉,未幾下世。詩人身陷北國,中宵羅衾似鐵,細雨潺潺盈耳,心緒無比哀傷,種種愁情,豈是一聲對雨長嘆所能承載!
雨不但可觀,更可以聽。聽聽冷雨。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尋尋覓覓》),聽上去是那麼凄涼,凄清,凄楚。還有她的《添字採桑子·芭蕉》描繪到坐聽雨打芭蕉聲的情景:「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凄楚之外,更添凄迷。聶勝瓊的「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鷓鴣天》),可謂寄雨托思極品,恍惚中似見雨點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滴滴點點滴滴,細細瑣瑣屑屑,間間密密歇歇,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芭蕉,雨,都象是一顆濕漉漉的靈魂,在屋前窗外,呼喚呢喃。
窗外,秋雨還在飄飄灑灑,如煙似霧地籠罩著冥冥眾生,想著重聚遙遙無期,往事過眼雲煙,掩書長嘆「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當雨聲響起時,兀然獨坐,靜聽天籟,只有聽憑「古往今來多少事、都隨風雨到心頭」了。
Ⅸ 描寫「校園景色」的詩有哪些
《美麗的校園》
在校園中學習和生活著
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和美麗
小草探頭帶出泥土的芬芳
紫荊把全身塗滿嫣紅
垂柳枝頭搖擺春天的舞姿
玉蘭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即便花落
也只能帶走你所有的憂傷
剩下果實快樂的成長
即使葉黃
也只能感謝秋天
秋去冬來孕育下一次的夢想
滿眼都是朝氣蓬勃
入耳皆是琅琅書聲
和年輕的孩子們在一起
生活
一直充滿春的呼吸
美麗著幸福著
在我的春天我的校園
《初冬校園》
角落紅花盡,初冬無覓處。
滿園青草綠,不減舊時姿。
臉頰微風掠,雖輕帶寒意。
書生耳畔來,習藝伴寒暑。
《校園晨曲》
凌晨的思緒
陷入糾結的線團中
無路可逃
校園里琅琅的書聲
澆鑄著夢想的梯子
垂柳深處未明鳥錯亂的節拍
直抒郁結的惆悵
漫長的苦旅
讓我疲憊得如一匹古道上的廋馬
我在花叢中搜尋
意象的蓓蕾
石榴樹露出了火紅的笑容
那些含苞欲放的精靈
正如一雙雙期待的眼神
我的書桌上雜亂無章
蒙塵的稿紙
如宋朝幽怨的女子
伶仃的歪躺著
失魂落魄的我
《校園即景》
走近校園
我的腳步落葉般輕輕
一顆綠色的頭顱用陽光的汁水潤染、滋長
母乳喂養的土地上
搜尋一些澄澈的詩行、遠去的光和花朵
此時,我們相對默默無語
相互觀望卻依舊用自己的方式幸福
你用最淳樸的方式
一口一口地,喂養
我逐漸長高的童年
《美麗的校園靜悄悄》
假山前一群可愛的小鳥
嘰嘰喳喳地在覓食嬉鬧
這兒是她們快樂的王國
也沒有任何外界的侵擾
啊,美麗的校園靜悄悄
白楊樹微風中輕輕地搖
樹上的蟬兒在聲聲歡叫
這是她們最開心的季節
歌唱中享受成長的美妙
Ⅹ 即景這首詩描繪了什麼時節的景色
描繪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時也借景抒發了詩人鬱郁寡歡的心情。翠竹清幽回,映照小窗,成雙作對的禽鳥在夕答陽中鳴叫戲耍,此時海棠已謝,柳絮飄盡,隨著夏季來臨,白晝加長,人愈發感到嬌慵睏倦。前兩句有靜有動,表態中的「清影」和「幽窗」動態中的「竹搖」和「鳥噪」,繪聲繪色。後兩句將前句中的煩躁情緒進一步深化,初夏時分海棠花寫了,柳絮也飛盡了,白天越來越長了,實在給人一種「困人」的感覺。全詩寄情緒於景物,淡淡幾筆,卻極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