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壹』 泉州180醫院的體檢中心怎麼樣
泉州180醫院是在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清源山南麓,佔地面積230畝。解放軍第180醫院誕生於解放戰爭時期,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歷史,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體檢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醫院。
健康管理中心始建於2003年,佔地面積有6000平方米三層獨棟的體檢大樓,一樓為團隊普檢區、二樓為貴賓體檢區、三樓為檢後健康管理專區;擁有男賓、女賓、貴賓、軍人等4條獨立順暢的體檢通道。
體檢也稱為體格檢查,通過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的身體檢查。是醫療的診斷環節,是針對症狀或疾病及其相關因素的診察手段。
體檢流程:
首先你要明確想要體檢哪個項目,是入職體檢、單位體檢、駕駛證體檢還是個人體檢,明確了之後你還得問一下需要你體檢證明的部門,有沒有特別強調需要做什麼項目。
其次,為避免耽誤功夫,可以提前到醫院體檢中心咨詢相關的流程和手續,了解醫院各體檢科室的布局,做到心中有素,避免體檢當天像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撞。
最後,也就是體檢當天到【體檢中心】領取體檢表,咨詢相關項目,醫生開具體檢申請單
體檢表:用於填寫體檢結果
你要做的項目檢查完畢之後,將體檢表交到【體檢中心】等待體檢中心的醫生書寫體檢結論,現在你就可以回家了,醫院體檢中心弄好之後會打電話通知你來取,或者你交表的時候就會告訴你什麼時候來取。
『貳』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屬於泉州哪個區
豐澤區
『叄』 清源山的風景名勝區有哪些
清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北郊,是閩中戴雲山余脈,峰巒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清源洞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清源洞位於清源山頂峰,系清源山三十六岩洞之首,時人稱之為「第一洞天」。清源洞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有觀空樓、佛祖殿、裴仙祠等建築。
相傳南宋紹興年間,有裴道人因追趕一條傷害生靈的巨蟒到此,見巨蟒遁入洞中,遂覆以石,坐化於洞口,使巨蟒不能復出為禍,故此洞又名「裴仙洞」。洞頂岩石上山藤攀掛,古色蒼然。
清源洞下方不遠處,有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題刻。清源洞的左峰,也稱東岩。其旁是遵岩,因唐代僧人可遵居此故名。可遵建有三塔,遺址尚存。
清源山屬花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勢起伏、岩石突兀。地質結構是通過多次構造運動和岩體侵入所形成的,岩體外部呈黑褐色,岩層節理不發達,成土因質以坡積物居多,土壤為溫潤型;冬暖夏涼,氣候溫暖濕潤。
百丈坪也稱遵岩、星台岩。位於清源洞東南。明嘉靖初,少年王慎中曾在此讀書,後登進士,為「嘉靖八才子」之首。明萬曆間,泉州太守姜志禮書「百丈坪」3個大字,十分壯觀。
百丈坪坦平寬廣,臨風遠眺,近山遠水,無限空闊。晉水、洛江匯注東海,如雙龍入海,氣勢非凡,每每紅日東升,霞光萬丈,氣象萬千,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老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觀圍護,規模宏偉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焚毀,老君岩便露天屹立,與大自然混為一體。
老君造像是我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最令人喜愛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態和藹可親,目光深邃而睿智,滿臉笑容,豁達大度,平易近人,充滿了一種溫馨的人情味,一點也沒有道貌岸然、威嚴凌厲的神仙架勢。那襟懷坦盪,笑口常開的神情,讓人感到可親可近。
千手岩又名觀音寺,它是因為供奉觀音像而得名。千手岩處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紅牆素瓦,顯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後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坐像,石像工藝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藝術佳作之一。
石像前的千手觀音塑像慈眉善目,神態極佳。兩旁壁上的十八羅漢畫像,神態各異,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鍾,香火不絕,寺前蒼松翠柏,峰石嶙峋,別有一番情趣。
彌陀岩是清源山的精華之一,這里有流泉飛瀑、古樹名木和廟宇石刻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清澈的泉水從50米高的陡壁上瀉落,在青石上飛珠濺玉,充滿了詩情畫意,把人間的凡塵俗念盪滌殆盡。
在瀑布旁的這一棵由古榕和重陽木合抱成一體,造型奇特的附生樹,如情深意篤的「天侶」,故美其名曰:「天侶呈瑞」。看著它們如此親密無間,如膠似漆,令人既驚嘆又不由得浮想聯翩,不少的文人墨客說它是陳三五娘留在故鄉土地上的化身。
進入山門,只見飛瀑如練,從峭壁上凌空而下,捲起千堆雪,濺落萬斛珠。彌陀岩的仿木石構石室,建於元順帝年間。室內元代石雕阿彌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琢而成,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莊大方,慈祥和善。
石室的上方,沿尋佛經拾級而上,在陡峭的石壁下,有清乾隆年間福建陸路提督馬負書手書的「佛」字石刻,被譽之為閩海第一佛;著名書畫家黃胄所書的「拜觀」兩字摩崖石刻,更是熠熠生輝,蔚為壯觀。
石室前左側的崖壁旁,有一巨石聳立,榕樹攀升,古人鐫有一嘯台、雲谷等石刻,人立其上,大有飄然欲仙之感。極目遠眺,晉水逶邐,雙塔凌空,古城新姿,盡收眼底。
石室的右下方大平台,是重建後的彌陀岩寺,寺中有大殿五觀堂等,大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築。殿內供奉阿彌陀佛、觀音和大勢至菩薩,為脫胎飾金佛像。
三世佛並排結跏趺坐於仰覆蓮花座上,主像高些,左右兩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為吐蕃式樣:佛發螺鬢,上置寶嚴。
面相上寬下窄,雙耳垂肩,肩寬腰細,均著袒右肩袈,並以袈裟一角搭於左肩上。衣紋用凸雕線條表示,雖歷經滄桑而線條依然明顯。石像均有圓形頭光及身光。
中尊為釋迦像,又稱現在佛,主司現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觸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撫地,一手向上。
左尊稱為葯師佛,即過去佛,主管過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缽。
右尊叫彌陀佛,是未來佛,做施定印之禪定相,即雙手交疊置於腹部。險要的地勢,精湛的技術和迥異的形狀,無不讓每一個參觀者嘖嘖稱奇。
南台岩則如「空中樓閣」,巨石高聳,視野曠遠,左挹大海,右帶金溪,晉水橫波,古城在抱,紫帽凌霄峙其前,東西兩塔拜其下,是「山海大觀」意境區中一處妙奪天工的奇景。
1952年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彌陀岩西側興建「弘一大師之塔」,塔內安放著大師的舍利子。石塔建築材料取材於馳名的泉州白花崗岩,經過精雕細作,使整座石塔具有閩南地方仿木石構的建築特色,塔內頂部為蜘蛛結網的藻井仿木斗拱結構,層層疊起,以增大塔內的空間效果。
弘一大師舍利塔左側摩崖上有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朴初「千古江山留勝跡,一林風月伴高僧」的石刻。右側為曾任新加坡佛教總會主席廣洽、廣凈法師舍利塔。
由於弘一大師在美術、金石、書法、音樂、佛學等方面的高深造詣,因此與太虛、印光並稱為近代三大高僧。他流傳在泉州的墨寶甚多,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系其生前最後遺墨。
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觀工程。大壩雄偉壯觀,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藍天白雲,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瑞像岩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幽谷梵音」意境區內的主要景點之一。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創建於宋元祜二年也就是1088年,初為木構,1483年間改為仿木石構建築。
石室內的宋代石雕釋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琢而成,做立狀。佛像庄嚴大方,端莊慈祥,雕工精湛,是我國古代建築和佛教石雕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與天柱對峙的羅漢峰,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猶如一尊尊威武的羅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構成「五百羅漢」朝釋迦的神奇景觀。
穿過石室左側的崖洞,豁然開闊,只見3塊巨石恰似3條大蟒蛇,伸頭出洞,故謂「三蟒出洞」。古時在山崖的平台處,建有「望州亭」,可俯瞰古城勝景。崖璧上顯眼的「忘歸」石刻二字,道出了如此美妙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使人流連忘返。
靈山聖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遺跡,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靈山景區內。
據明代何喬遠《閩書》記載,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遣四賢徒來華,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沙仕謁,四賢傳教泉州,卒葬靈山。
墓上刻伊斯蘭教常用的「雲月」圖案或《古蘭經》片段。墓前放有一天然巨石,風吹欲動,手推能晃,故稱「風動石」,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題刻「碧玉毬」3個大字。
碧霄岩分為上、下碧霄。從入口處仰視,碧空如線,又稱「小有天」,洞旁的岩壁上刻有「透碧霄」3字。由洞口順梯而下,便進入下碧霄。
這里有元代藏傳佛教「三世佛、碧霄岩」石雕造像,南側有「廣欽老和尚塔院」,塔內安放著老和尚的舍利子。在塔院上方的摩崖上,雕刻有「廣欽老和尚坐禪伏虎」浮雕,更具神奇的色彩。
『肆』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值得一去嗎
福建必去景點有鼓浪嶼、三坊七巷、永定土樓、武夷山、太姥山、泰寧大金湖、東山島、白水洋、東南花都花博園和湄洲島。都非常值得一去,下面我來介紹其中三個。
1、鼓浪嶼
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鼓浪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
龍岩地區共有著名的圓樓360座,著名的方樓4000多座。為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它以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著稱,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被譽為「東方古城堡」、「世界建築奇葩」,「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