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夜思景色

夜思景色

發布時間: 2020-12-28 11:21:19

㈠ 關於大自然的景色資料

大自然
開放分類: 自然、生態、綠化、環境

字典釋義:

自然界。

示例:

鄒韜奮 《抗戰以來》一:「我常把大自然當作一個大學校看,認為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的過程中。」 巴金 《滅亡》第六章:「我愛一切……我愛和平,我愛大自然。」

概述

關於大自然——水、空氣、山脈、河流、微生物、植物、動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屬於大自然的范疇;研究大自然的科學是自然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學等科學,而這些科學的分支學科是非常多而繁雜的,如:生物科學又可分為微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三大學科;再而又可以分出分子生物學、細胞學、遺傳學、生理學等;各學科交叉又會衍生出許多分支學科,如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分子結構生物學等等。

人與大自然

大自然誕生人類,說明它是尊重人類的行為,相反人類更應該尊重大自然。從表面看人是 父母所生,事實上是大自然有了人的光子信息,人體胚胎才能吸收來自大自然的這個光子 信息,將胚胎長大成人,是父母所生,同時又是大自然完成對胚胎暗物質的激發。大自然有脊椎動物45336種,其中鳥類1244種,魚類3862種。現有300 余萬種昆蟲,已經確認的種類僅100 余萬種。大自然是天然資源,人與大自然應該互相尊重,保持珍惜和愛惜心態,適度使用自然,不讓大自然遭破壞,使生活環境美好、自然資源無耗盡,就像是母子一樣親密、和諧。

所以,關於大自然的資料,其豐富程度只能用浩如煙海來形容,其紛繁復雜非三兩萬字或幾個人所能闡述的。

大自然的分類

大自然里有各種生物,其中包括三大類: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同時大自然也是一個包含各種生態系統的地方!

大自然的元素分為:光,暗,水,火,風,雷,土,七種 ,也就是說自然對這些東西的平衡進行控制。

大自然對於精神上的影響,以時間來說是最先,以地方來說是最重要。每一天,太陽;在日落之後,夜,與她的星辰。風永遠吹著;草永遠生長著。每一天,男人與女人,談著話,觀看著,被觀看著。在一切人之間,那種形象最能吸引的就是哲人。他必須在自己心裡決定它的價值。在他看來,大自然是什麼?這上帝的網,它那不可理解的連貫性,從來沒有開始,也從來沒有結束,永遠是圓形的力,回到它的自身。這一點它正和他自己的心靈相像,他永遠不能找到它的開始與結束——這樣完全,這樣無限。大自然的光彩也照得那樣遠,宇宙上面還有宇宙,像光線一樣地放射出去,向上,向下,沒有中心,沒有圓周——不論是聚集的或是分散的,大自然都迫切地向人的心靈表白她自己。

開始分門別類了。在年輕人的心裡,每一件東西都是個別的,獨自站在那裡。漸漸地,他知道怎樣把兩件東西連在一起,看出它們之間的共同性;然後三件東西,然後3000件;於是他被他自己這種聯合一切的本能所支配,繼續把事物拴在一起,減少不規則的現象,發現地底的樹根,將相反的、遙遠的事物聯絡起來,在同一個枝幹上開花。

他不久就知道,自從歷史開始的時候,事實就不斷地聚集和分類。然而「分類」的意義是什麼?無非是看出這些事物並不是雜亂無章,彼此之間沒有關系的,而是有一定的規律,這同時也是人類的心靈的規律。幾何學純粹是人類心靈里的一種抽象的東西,而天文學家發現行星的移動可以用幾何學來測量。化學家發現一切物質中都有比例與可以理解的法則;科學是什麼呢?無非是在距離最遠的事物中發現相仿、相同之點。一個志向遠大的人坐下來研究每一件難以控制的事實;把一切奇異的構造與一切新勢力一個一個地歸入它們的種類。歸納到它們的定理中,而且永遠這樣下去,運用深刻的觀察,將各種組織的最後一根纖維,以及大自然的外緣,都賦以生命。

於是,這天宇下的學童感覺到他和自然「本是同根生」;一個是葉子,一個是花;親誼與同情在每一根血管里活動著。

樹根是什麼呢?不是他的靈魂的靈魂么?一個太大膽的設想;一個太荒唐的夢。然而,一旦這心靈的光輝幫助他發現了比較有形體的物性的規律的時候——當他知道崇拜靈魂,而且看出現有的自然哲學僅只是靈魂的巨手最初探索的時候,這時候他將要盼望知識日益擴大,好成為一個未來的造物主。他將看出大自然是靈魂的反面,每一部分都相呼應著。一個是圖章,一個是印出來的字。它的美麗是他自己心靈的美麗。它的規律是他自己心靈的規律。因此他把大自然看成他自己成就的測量器。

他對於大自然知道得不夠的程度,也就是他對於自己的心靈還掌握得不夠的程度。總之,那古代的箴言,「認識你自己」,與現代的箴言「研究大自然」,終於成為同一個格言了。

贊美大自然詩句
1.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宋.張道洽《嶺梅》
2.春城無處不飛花--唐朝.韓鴻《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間應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玉樓春》
5.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6.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8.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9.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0.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山園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12.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晉.樂府古辭《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細雨中--宋.釋仲殊《絕句》
15.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6.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19.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漢樂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53.里《小池》
22.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宋.周邦彥《蘇幕遮》
2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24.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處無芳草--宋.蘇軾《蝶戀花》
26.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2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曉》
29.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絕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78.春江晚景》
3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3.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唐.劉禹錫《秋詞》

㈡ 於右任的《鄉愁》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鴻雁滿回塘.
《渡漢江》
[初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夏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回答者:argent_1987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12-6 18:03

--------------------------------------------------------------------------------

日暮鄉關何處是——古詩中的鄉愁

思鄉,自古以來一直是詩歌表現的主題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訊極不發達的古代,一旦離鄉,前路漫漫,何日是歸年;關山重重,鄉書誰人傳遞?於是,遠在他鄉異地的詩人,常常不禁悲從中來,美麗而憂傷的詩句便汩汩而出,成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詩篇。
觸景生情。詩人們魂牽夢縈的思鄉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種機緣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懸、夕陽西下、塞外蘆笛等等,都會牽動詩人對故土的思念。詩人往往因之而揮灑自己的詩情。被稱做中國第一思鄉詩的《靜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觸發詩人思鄉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深秋之夜,一輪滿月掛在天邊,月光透過窗戶,照在詩人的床前,那麼皎潔,以至詩人疑是「地上霜」。一個「霜」字,不僅寫出了月色之白,更給人以清冷孤寂之感。接著詩人不禁一「舉」頭、一「低」頭,由「望」而「思」。細致的動作逼真地寫出了詩人的心理活動。詩人仰望著玉盤的明潔,月桂的婆娑,思緒聯翩:今夜的月兒多圓啊,可人呢?怎能團圓!於是詩人想起了故鄉。想起了故鄉的什麼呢?詩人沒有具體講。還是讓我們讀者去想像吧。
再來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這首詩中,也寫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涼的氛圍。這樣的景色加上戍卒將士長年在邊關要塞,更覺寂寞。在這樣的氛圍中,忽然不知從何處傳來蘆笛聲,婉轉悲切,如泣如訴。這裊裊之音,深深地觸動了將士們的懷鄉之情。「一夜」可見思緒持續時間之長;「盡望」點出感染范圍之大。同樣,李白也寫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詩句。都以蘆笛聲為誘因,表現深切的思鄉之情。悲涼哀怨,感人至深。
遙思遠憶。上一類的古詩往往是詩人因景物而引起思鄉之情,而思鄉的具體內容,詩人並沒說明。還有一類詩則是通過思念故鄉的具體情景來表現詩人的鄉愁。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節,本是家人親友團聚的日子,但詩人卻「獨」在「異」鄉,因而「倍思親」。詩人思念什麼呢?詩中構想了這樣一幅情景:在這重陽佳節,家裡的兄弟都登高去了。他們一個個唱著跳著,歡快熱鬧。可就在他們挨個插遍茱萸的時候,遺憾地發現還少了一個人。兄弟們也許一下子安靜下來,手執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著遠行的我呢。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詩人通過想像出來的情景,曲折地表現自己的鄉愁,顯得婉約動人。
無獨有偶,白居易的《邯鄲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遠在異鄉的詩人,在冬至的夜裡,形影相弔。此時只有燈影相伴,寒氣逼人,所以「抱膝」而坐。孤燈加上冷清,自然會想起家裡的溫暖,親情的溫馨。但詩人並沒有寫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時也會坐到深夜,同樣在想著自己。他們此時大概正在念叨著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樣吧。其實詩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筆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質朴而深情。
問訊梅菊。「美不美,家鄉水;親比親,故鄉人。」遠在異地,當見到從故鄉來的人時,那種激動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見面時一下子湧上心頭的一定有許多情況要打聽:家人是否平安?故鄉的父老鄉親生活怎樣?等等。但有這樣的一位詩人,他並不問這些,而只是問綺窗前的寒梅開了沒有: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
熱愛家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表現在熱愛家鄉的山水、土地、風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你看,詩人問家鄉寒梅時是那麼仔細——「綺窗前」,那麼關切——「著花未?」從中可見詩人對家鄉時時懷念的赤子之心。梅花常是高尚聖潔的象徵,詩中的寒梅顯然是代表故鄉的。故鄉在詩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詩歌從小處著眼,表面看來,似一杯淡水。其實於平淡處,含有濃郁的詩情,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強烈眷戀。
我常想,王維寫這首詩是不是受南朝陳文學家江總的啟發呢?《長安九日》: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園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詩中先寫自己「心」與「形」的南轅北轍,形象而精練地寫出了羈旅遠方的心卻飛回了故鄉。詩人想念故鄉,想像著那籬笆邊純潔美麗的菊花,「今日幾花開?」是開了一朵、兩朵,還是三朵、四朵呢?讀著這樣的詩句,我們彷彿看到詩人還要一一去點數似的,那急切之狀、痴情之態,躍然紙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書傳語。關山難越,錦書難寄。思鄉的人啊,往往只能對月空吟,對影沉思。此時,要是遇到趕往故鄉去的人,那叫詩人們多麼欣喜啊!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終於可以給家鄉捎封信了!詩人把全部的思鄉之情都傾注在家書中。他寫了又寫,看了又看。覺得該說的全說了,才把信封上。但在行人要出發的時候,詩人還是禁不住又拆開封,再看看。生怕還有什麼沒說清楚。詩中的「欲」、「復」、「又」等字眼,恰當地曲折地表現了詩人的感情。「臨發又開封」這一細節,生動細致地表達了深沉的思鄉之情。
我們常說於細微處見真情。詩人往往會抓住典型的細節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再如岑參的《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離開故鄉,已是路途漫漫,但詩人仍頻頻回首,遙望故鄉。這種眷戀與不舍化作點點淚珠,沾濕衣襟。不曾想,竟遇上回長安的使者!詩人馬上轉憂為喜,這不是一個絕好的帶信的機會嗎?但詩人隨即又發愁了,因為是在路上偶遇,沒有紙筆,寫不成信啊!匆匆相見,又立即分手,千言萬語,不容細談。無奈何,只好捎個平安的口信吧。樸素自然的詩句,飽含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品讀著一首首愁腸百結、哀怨纏綿的鄉愁詩,我們似乎觸摸到了詩人們的那顆誠熾的心。汲取著古典詩歌的藝術營養,感受著傳統文化的美感與熏陶,你一定會得到美的享受。

㈢ 關於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鳥鳴澗》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3、《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4、《竹里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5、《鹿柴》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6、《江雪》宋·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7、《山中》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文: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山間小路上原本並沒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濕人衣。

8、《山中留客》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譯文: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氣象萬千。何必初見陰雲,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氣晴朗,沒有一絲雨意,走入雲山深處,也會沾濕衣裳。

9、《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10、《野望》南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譯文:無邊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著的水灣;遠遠近近,映入眼中的是無數層疊起伏的峰巒。我閑來登上山頂想好好觀賞一下山下的湖水,卻沒想到,低頭一看,又在水底看見了青山。

11、《野望》初唐·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12、《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1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鍾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

暖和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鍾山下的家裡?

14、《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㈣ 冬季的詩句贊美風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㈤ 描寫冬季景色的詩句

1、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

2、長天遠樹山山白,不辨梅花與柳花。

3、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4、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關於冬天景色的詩句。——王微<四氣詩>

5、兒童冬雪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游<秋日郊居>

6、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7、千樹萬樹白玉條,過臨村路傍溪橋。

8、邯鄲驛里逢冬至,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9、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11、出山逢耿湋內容雲雪離披山萬里,別來曾住最高峰。關於冬天景色的詩句。暫到人間歸不得,長安陌上又相逢。

12、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13、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1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5、千門萬戶雪花浮,點點無聲落瓦溝。全似玉塵消更積,半成冰片結還流。光含曉色清天苑,輕逐微風繞御樓。()平地已沾盈尺潤,年豐須荷富人侯。

1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1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18、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19、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20、秋月楊明惲,冬嶺秀寒松。

21、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不分殘照影,何處斷鴻聲。繚繞先經塞,霏微近過城。因風低未斂,帶雨重還輕。干呂知時泰,如膏候歲成。小儒同品物,無以答皇明。春雪空濛簾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2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3、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㈥ 描寫冬天景色的成語

暑來寒往 〖解釋〗夏天過去,冬天到來。泛指時光流逝。
山寒水冷 〖解釋〗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秋收東藏 〖解釋〗秋天收獲,冬天存儲。泛指常規的農事活動。
雪兆豐年 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夏蟲朝菌 意為夏蟲活不到冬天,菌類朝生暮死。比喻極短的生命。
溫凊定省 冬溫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稱。謂冬天溫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請安。表示侍奉父母無微不至。語本《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天凝地閉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葛屨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過分節儉吝嗇。
冬溫夏清 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集螢映雪 集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燕雁代飛 燕夏天來溫帶,冬天歸南方;雁冬天來溫帶,夏天歸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見。
夏爐冬扇 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無冬無夏 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指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黃綿襖子 比喻冬天的太陽。
冬溫夏凊 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冬日夏雲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雲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願意接近。
冬日可愛 如同冬天裡的太陽那樣使人感到溫暖、親切。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㈦ 形容北方冬天景色的詩句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版可念,布破冬未權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游:《秋日郊居》)
9.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1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杜甫
1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13、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王安石

㈧ 與景色有關的詩句有

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 王微《四氣詩》
釋義:吹簫的時候颳起了秋風,備酒的時候下起了冬雪。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杜甫《兵車行》

釋義:今天已經是冬天了,關系守卒沒一個回家休息。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 陶淵明《四時》
釋義:冬日山嶺上的青松,傲霜鬥雪,聳然挺立。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 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釋義:南邊的鄰居更讓人牽掛的,冬天已到,可是那布被還在當鋪沒有贖取呢。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董思恭《守歲》
釋義:冬天自今夜就結束,過了年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長了。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 王微《四氣詩》
釋義:吹簫的時候颳起了秋風,備酒的時候下起了冬雪。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 陳毅《梅》
釋義;在寒冷冬天在最冷的時候,百花都凍死了而紅梅卻以他不屈不饒的性格樹立在風雪中。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張謂《早梅》
釋義:不知道那寒梅靠近水邊就首先開放,還懷疑是冬天沒有退化的雪。
8.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釋義:冬至佳節,在家中和親人一起歡度,才有意思。
9.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杜甫《小至》
釋義:冬至陽生春又來指的是時間不等人。人生的下一站來的比你想像的更快。

10.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絕句》
釋義: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

㈨ 有哪些描寫冬天景色的古詩

一、江雪

【作者】柳宗元【朝代】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劉長卿【朝代】唐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譯文

暮色降臨山色蒼茫愈覺路途遠,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困。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

三、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作者】盧綸【朝代】唐

譯文對照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譯文

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單於趁黑夜悄悄地逃竄。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大雪紛飛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四、雪梅·其一

【作者】盧梅坡【朝代】宋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五、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朝代】唐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譯文

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