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鏡頭
1. 攝影愛好者,人像,風光,選什麼單反相機i配鏡頭
鏡頭焦段的劃分:首先是標頭--就是所謂的標准鏡頭。它的視角在43度左右,這時照片的透視是最接近人類眼睛。片幅不同,標頭的焦距也是不同的。135片幅的標准鏡頭在50mm左右,120的6×6標頭焦距在80mm,300d的標頭在50÷1.5=33mm左右。紀實類的照片使用標頭可以忠實的記錄你看到的東西,所以紀實攝影大師們大多喜歡使用標頭。
當焦距小於標頭的時候,鏡頭可以記錄更大視角的影像,所以稱為廣角鏡頭。焦距越短視角越大。廣角鏡頭的透視是被誇張的,尤其在風光攝影中可以得到更具視覺沖擊力的照片。
比標頭焦距大1.5~4倍的焦距的鏡頭稱為中焦。一般中焦鏡頭的變形最小,而且設計成超大光圈也相對容易,所以人像攝影是中焦最擅長的。一般標頭的1.5~2倍的焦距運用於拍攝全身、半身的照片。大於2倍的鏡頭多用於拍攝特寫,鏡頭里被人稱為「人像王」的幾支鏡頭都出現在這個焦段。
大於標頭焦距2倍以上的鏡頭稱為望遠鏡頭。顧名思義,望遠鏡頭就是可以實現「望遠」拍攝,多用於體育、動物等拍攝,風光片中望遠鏡頭的應用可以使景觀的遠近透視被壓縮。
大多數人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尼康成像銳利,適合風景,佳能成像柔和,適合人像和後期處理。
15-70mm相機覆蓋了常用的廣角、人像焦段,但是並不是說只能用於拍廣角和人像。比如有的人就是用廣角鏡頭來拍人像,卻得到了很特殊的效果。
不過建議初學者還是先把套頭玩熟了再考慮買更多的鏡頭,到時候你會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真正的大師想的是如何用手中有的鏡頭去拍,而不是該換什麼鏡頭去拍。相機後面的頭遠比鏡頭重要。
2. 最美的風景,600字以上作文,2~3個生活鏡頭,還要有自然景觀
山間溪流
看過波瀾壯闊,不如回到山間,聽水聲潺潺,享一份恬靜與清幽。
——題記
這是一條不知通向哪裡的路,開車的是媽媽的朋友。路邊的樹在陽光的照耀下向地面投下陰影,雨後的陽光總是很溫和,即使是盛夏也不例外,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
突然聽到流水聲,像是從遠處傳來的,不大也不小,卻格外好聽。於是車停下了,家鄉也有山,卻從沒見過小河小溪,,所以我很興奮。下了車,循聲而去,一條小路蜿蜒,漸漸沒入不遠處的樹林,路不算崎嶇,也稱不上平坦,進入樹林,就會覺得世界一下子靜了。水聲越來越大,接著,眼前便出現了一條小溪,溪水歡快地流著,陽光下那水竟泛著點點光亮。
走近了,才發現小溪真小!最窄的地方一步就能跨過去,當然也不深,最深的才剛剛沒過膝蓋。就這樣一條小小的溪流,水卻非常清澈,水底有大大小小的鵝卵石,被水沖刷得非常光滑,偶爾還有幾塊凸出來,溪水沒不過它,在它的調皮的拍打著。不知為什莫,水裡沒有魚。
大人們在一旁說話,妹妹膽小,只在一旁撿著石頭,我坐在一塊凸起的石頭上,靜靜地聆聽水的聲音。水聲潺潺,恍然間感覺那水彷彿流到了心裡,頓時,心中就有了一股說不出的寧靜。
突然想起了陶淵明筆下的武陵人,不知怎的,我也想像他一樣,沿著溪水行走,去尋找那片世外桃源。於是向溪水的上游望去,不遠處,溪水突然轉了個彎隱入樹林深處。我很快放棄了,這里沒有桃林,更沒有那紛飛的桃花,我找不到溪水的源頭,那個恍若仙境的地方。
不知為何,我有些悵然若失,一個人無精打採的撥弄著水。「知足吧!」心底有個聲音響起,就像溪水那樣動聽的聲音,「這里,還不夠美嗎?」我搖頭,很美,「這里,不正是你喜歡的嗎?」是啊,是我喜歡的,可是——「仔細聽吧,你會愛上這里的!」我不知所措。
一陣風拂過,經我從剛才的幻境中拉出,樹上傳來了蟬鳴聲,和著水聲和風吹樹葉的沙沙聲,竟合成了這樣一段動聽的旋律!那些悵然消失了,我也陶醉了,我可以聽出那裡面的悠然和寧靜。
我發現,我真的愛上了這里。
許多人喜歡海我卻獨愛潺潺的溪流。海雖壯闊,卻少了那種恬靜和清幽的美。我永遠的記住了這個不知名的山間,一條小小的溪流,這里有著我所嚮往的恬靜那是我心靈的避風港,也有著那一份清幽,那是我心中最獨特的旋律。
聽雨呼吸的聲音
天空哭了,下雨了。
雨絲滴滴答答的打在了窗戶上,像預知了路線一樣,井然有序的流了下來。
雨絲在原本明凈的玻璃上繪畫出了一條條大小不一的水痕。偶爾會有幾滴頑皮的小水珠在玻璃面上繞來繞去的,彎彎曲曲的水痕看上去像是無數朵只勾勒了花瓣邊緣紋路的瓜葉菊。不一會兒,花朵綻開的越來越多,空氣也越來越清新了。
我的臉側貼在窗戶上,閉上眼睛不去想任何事情,這一刻是屬於安靜的。
心靜了下來,我彷彿看見了雨絲在湖面上旋舞,濺起的小水浪就像是它的伴奏,叮叮鈴鈴的,它們合作的天衣無縫。
聽,水面顫動的頻率減小了,我打開窗戶,仰靠在窗檯上。雨水滴落在我的臉上,感覺涼涼的。
我睜開了眼睛,雙手伸出窗外,我想要摸一摸天空朦朧的臉。石灰台上一圈圈淺淡不一的水印,如同是冰冷的雪點在此融化了。我重新閉上眼睛,雙手並在一起。我在祈禱——請讓時間記住這一刻,這美妙的一刻。因為我把每一場雨都看做是天空的洗禮。
雨小了很多。
我的心彷彿親吻到了天空的臉,聆聽到了雨呼吸的聲音。
3. 拍風景適合用光圈是多少的鏡頭70-200的鏡頭適合拍什麼
拍風景對大光圈沒太大要求,但對焦距要求大點,一般是廣角。70-200適合拍人像與特寫。
4. 攝影上所說的微縮景觀是指什麼
單反相機用移軸鏡頭就可以拍出微縮景觀,不過鏡頭很貴,一般都是1W多。技巧也不是很難,傾斜控制景深就可以了。移軸鏡頭最大的優點就是用廣角拍建築不會變形。
目前很多卡片機也有微縮景觀功能了,它是通過機身的內置軟體改變的,就像在電腦PS的微縮景觀類似。
5. 什麼焦段的鏡頭可以同時兼顧人像和風光
任何鏡頭都可以拍任何題材,只是表達方式不同。
廣角鏡頭拍風光+帶場景帶人像,視角誇張
標准鏡頭拍視角平和的照片
長焦鏡頭利用小視角,截取景觀中最獨特的部位或直接針對遠景拍攝,人像拍背景虛化的人像和特寫。
廣角鏡頭也可以拍人像特寫,靠近拍畫面更誇張。長焦鏡頭也可以拍帶環境帶人像,畫面壓縮感強烈。
6. 移軸鏡頭是如拍攝出微縮景觀效果的
使用被稱為「反向移軸」的拍攝技巧,把風景拍出微縮模型照片的效果版。使用好「傾權角」功能是關鍵。
雖然拍攝的是遠景,但由於合焦部分只是集中在一點(一面)上,因此看起來就像拍攝的是微縮模型一樣,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使用了移軸鏡頭的傾角功能,讓合焦面傾斜進行拍攝,這張照片的關鍵點是利用了人眼的錯覺。
7. 佳能四款移軸鏡頭中,哪款是拍(微縮景觀)移軸延時攝影效果最好的
你要是想買我覺得24mm的最好,它和17mm都是最新的為數碼優化過的頭,而17mm無法裝濾鏡的,你專捨得屬嗎~45和90是亟待更新的,要拍景觀45和90都是視角有些窄的,如果你用的不多的話買中幅的鏡頭轉接移軸附件也不錯,反正都是手動,還能多玩一樣,樓上那位說焦距越大光圈越大移軸出來的效果越好,我覺得不全對,移軸和光圈什麼沒太大關系的,大光圈也可以拍出遠近清晰的圖片,
8. 微景觀攝像功能 和 移軸延時攝影 的區別
有一種鏡頭叫「移軸鏡頭」,拍攝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縮微模型一樣。移軸鏡頭的作用,本來主要是用來修正以普通廣角鏡拍照時所產生出的透視問題,但後來卻被廣泛利用來創作變化景深聚焦點位置的攝影作品。移軸攝影鏡頭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糾正被攝物的透視變形;二是實現被攝體的全區域聚焦,使畫面中近處和遠處的被攝體都能結成清晰的影像。移軸攝影鏡頭在建築攝影中的運用最多。
移軸鏡頭價格比較貴,還需要配合數碼單反相機使用,用軟體進行後期處理又太麻煩。某些相機就通過內置軟體處理來營造出類似的效果,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奧林巴斯EP系列單電就內置有一個立體效果濾鏡。佳能IXUS 130也擁有類似的功能,稱之為微縮景觀效果模式。通過此模式,拍攝時可以模擬出非常淺的景深,視覺感覺類似用單反微距鏡頭大光圈拍攝微距時的效果。因此,用此模式拍攝街景、風景等大場景圖片時,感覺像是在拍小模型,很有意思。
因此二者的區別是,微景觀攝像功能是用相機內置軟體模擬的移軸攝影的效果。
9. 旅遊拍人景觀用廣角鏡頭還是用變焦鏡頭哪個適合
變焦鏡頭里也有廣抄角鏡頭呀…襲…11-24、16-35、14-24都是廣角變焦鏡頭啊,而且是超廣角變焦鏡頭啊!!!
旅遊的話還是變焦鏡頭更方便。這支變焦鏡頭一定要涵蓋廣角焦段!否則拍攝非常不舒服的!
建議:半幅機就用17-55、18-140、18-135之類的鏡頭,全幅機就用24-70、24-105、24-120之類的鏡頭。
另外,還有18-200、16-300、18-300、28-300之類的大變焦鏡頭可選。雖然畫質稍差,但是因為涵蓋焦段非常寬泛,遠近皆宜,所以用著很方便……號稱「一鏡走天涯」!
10. 最近那部電影電視劇裡面用了好多微縮景觀的鏡頭
美劇:神盾局特工 (2013)
導演: 喬斯·韋登
編劇: 傑克·科比 / 喬斯·韋登 / 斯坦·李 / 毛麗內莎·譚查羅容恩
主演: 克拉克·格雷格 / 溫明娜 / 布雷特·道頓 / 汪可盈 / 伊恩·德·卡斯泰克 / 伊麗莎白·亨斯屈奇 / 羅恩·格拉斯 / 寇碧·史莫德斯
類型: 劇情 / 動作 / 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首播: 2013-09-24(美國)
集數: 22
單集片長: 45分鍾
又名: 神盾特工 / 神盾局 / Marvel's Agents of S.H.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