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山水景色的好文句
① 描寫山水風光的好句子
水的靈動與山的沉穩
水山水,有山有水才是好風光。水有水的飄逸靈動,但始終保持著一種單調的蔚藍色;山有山的沉穩厚重,但一年四季卻能以不同的色彩、風光展示山的美麗。活潑的有單調的一面,安靜的有變換的色彩。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單調與精彩的結合,也就組成了最美的風景。在青山間探索,在綠水間泛舟……多麼美妙!
歷代多少文人墨客,寫盡了水的魅力,水的靈動,水的深邃,水的神韻。那以水為畫、以水為歌、以水為詩、以水為曲的作品,不勝枚舉。「水調歌頭」的詞牌,演繹出多少耐讀的詩篇;「高山流水」之琴音,傾倒了無數天下知音……
而贊頌山的詩句,抒寫山的散文,描繪山的畫卷也不在少數。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廬山之瀑布,衡山之煙雲……讓多少仁人志士傾倒,在青山之間留戀忘返。
水,那麼靈動清麗,令人神往遐思;水,那麼雄渾澎湃,充滿了無限激情。有時人稱柔情似水,有時又說咆哮奔騰,這就是水的個性。瀑布的壯麗,波濤的洶涌,泉水的叮咚,小河的潺潺,全都日夜永恆。
山,綿延綿亘;山,險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氣勢磅礴,讓人想起五嶽;山,新奇秀麗,令人憶起娥眉…… 山,猶如令萬人敬仰的聖賢,沉穩是他的天性,不露聲色地詮釋著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肅穆,生命的庄嚴……
水,可以化作古樸的「大浪淘沙」的雄渾與蒼勁,也能夠渲染出《楓橋夜泊》的萬籟俱寂。襯托出「軍港的夜啊靜悄悄,遠航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的意境。水,那麼氣魄非凡,象徵著不息的生命與靈魂,無窮的力量和信心。
山,好似讓眾人擁戴的偉人,仁厚是它的本色。它默默獻出了喜馬拉雅的皚皚白雪,獻出了黃山的溫泉、雲海、奇松、怪石…… 山,相信沉默是金,它無語、無悔、無懼。然而冥冥之中,卻永不停息地為世人演繹著動人的神話,最美的風景。
智者愛水,仁者愛山。我不是智者,我也不是仁者,但我卻偏愛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青山綠水、名山大川中找尋最美的風景。終於,我明白了,最美的風景不是靈動的水,亦不是沉穩的山,只有山水的融合才能交織出世間最美的景色!
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山有狀而水無形,山有頭而水無盡。山是靜止的,水則奔騰不息;水是永恆的蔚藍,山則色彩絢爛。山水相依便有了大自然的明麗。山水產生了文明,山水延續了生命。當沉穩的山與靈動的水交織在一起,山庇護起水,所以有了清潭,有了池塘;水滋潤了山,所以有了花草,有了綠樹;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水秀山明!
山水山水,讓山與水交融,讓靈動與沉穩結合,讓智者與仁者相輔相成
有關山水風光的詩句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S226;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詩中河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S226;關雎》)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5.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木蘭辭》)
6.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雲間》)
7.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8.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9.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詩中江
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9.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詩中雲
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7.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② 關於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鳥鳴澗》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3、《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4、《竹里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5、《鹿柴》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6、《江雪》宋·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7、《山中》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文: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山間小路上原本並沒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濕人衣。
8、《山中留客》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譯文: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氣象萬千。何必初見陰雲,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氣晴朗,沒有一絲雨意,走入雲山深處,也會沾濕衣裳。
9、《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10、《野望》南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譯文:無邊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著的水灣;遠遠近近,映入眼中的是無數層疊起伏的峰巒。我閑來登上山頂想好好觀賞一下山下的湖水,卻沒想到,低頭一看,又在水底看見了青山。
11、《野望》初唐·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12、《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1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鍾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
暖和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鍾山下的家裡?
14、《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③ 描寫山水的美文
風景是有性格的
作者:張曉風
十一月,天氣一徑地晴著,薄涼,但一徑地晴著,天氣太好的時候我總是不安,看好風好日這樣日復一日地好下去,我說不上來地焦急。
我決心要到山裡去一趟,一個人。
說得更清楚些,一個人,一個成年的女人,活得很興頭的一個女人,既不逃避什麼,也不為了出來「散心」——恐怕反而是出來「收心」,收她散在四方的心。
一個人,帶一塊麵包,幾只黃橙,去朝山謁水。
有的風景的存在幾乎是專為了嚇人,如大峽谷,它讓你猝然發覺自己渺如微塵的身世。
有些風景又令人惆悵,如小橋流水(也許還加上一株垂柳,以及模糊的雞犬聲)它讓你發覺,本來該走得進去的世界,卻不知為什麼竟走不進去。
有些風景極安全,它不猛觸你,它不騷擾你,像羅馬街頭的噴泉,它只是風景,它只供你拍照。
但我要的是一處讓我怦然驚動的風景,像寶玉初見黛玉,不見眉眼,不見肌膚,只神情恍惚地說:
「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他又解釋道:「雖沒見過,卻看著面善,心裡倒像是遠別重逢的一般。」
我要的是一個似曾相識的山水——不管是在王維的詩里初識的,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記里遇到過的,在石濤的水墨里咀嚼而成了痕的,或在魂里夢里點點滴滴一石一木蘊積而有了情的。
我要的一種風景是我可以看它也可以被它看的那種。我要一片「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如此水」的熟悉世界。
有沒有一種山水是可以與我輾轉互相注釋的?有沒有一種山水是可以與我互相印證的?
它在那裡綠著
小徑的盡頭,在蘆葦的缺口處,可以俯看大漢溪。
溪極綠。
暮色漸漸深了,奇怪的是溪水的綠色頑強的裂開暮色,堅持地維護著自己的色調。
天全黑了,我驚訝地發現那道綠,仍然虎虎有力地在流,在黑暗裡我閉了眼都能看得見。
或見或不見,我知道它在那裡綠著。
賞梅,於梅花未著時
庭中有梅,大約一百本。
「花期還有三、四十天。」山莊里的人這樣告訴我,雖然已是已涼未寒的天氣。
梅葉已凋盡,梅花尚未剪裁,我只能仁立細賞梅樹清奇磊落的骨格。
梅骨是極深的土褐色,和岩石同色。更像岩石的是,梅骨上也布滿蒼苔的斑點,它甚至有岩石的粗糙風霜、岩石的裂痕、岩石的蒼老嶙剛、梅的枝枝柯柯交抱成一把,竟是抽成線狀的岩石。
不可想像的是,這樣寂然不動的岩石里,怎能迸出花來呢?
如何那枯瘠的皴枝中竟鎖有那樣多瑩光四射的花瓣?以及那麼多日後綠得透明的小葉子,它們此刻在哪裡?為什麼獨有懷孕的花樹如此清癯蒼古?那萬千花胎怎會藏得如此秘密?
我幾乎想剖開枝子掘開地,看看那來日要在月下浮動的暗香在哪裡?看看來日可以欺霜傲雪的潔白在哪裡?他們必然正在齋戒沐浴,等候神聖的召喚,在某一個北風凄緊的夜裡,他們會忽然一起白給天下看。
隔著千里,王維能回首看見故鄉綺窗下記憶中的那株寒梅。隔著三四十天的花期,我在枯皴的樹臂中預見想像中的璀璨。
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花,原來並不是不可以的!
神秘經驗
深夜醒來我獨自走到庭中。
四下是澈底的黑,襯得滿天星子水清清的。
好久沒有領略黑色的美。想起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在舞會里,別的女孩以為她要穿紫羅蘭色的衣服,但她竟穿了一件墨黑的、項間一圈晶瑩剔亮的鑽石,風華絕代。
文明把黑夜弄臟了,黑色是一種極嬌貴的顏色,比白色更沾不得異物。
黑夜裡,繁星下,大樹兀然矗立,看起來比白天更高大。
日本時代留下的那所老屋,一片瓦疊一片瓦,說不盡的滄桑。
忽然,我感到自己被桂香包圍了。
一定有一裸桂樹,我看不見,可是,當然,它是在那裡的。桂樹是一種在白天都不容易看見的樹,何況在黑如松煙的夜裡,如果一定要找,用鼻子應該也找得到。但,何必呢?找到桂樹並不重要,能站在桂花濃馥古典的香味里,聽那氣息在噫吐什麼,才是重要的。
我在庭園里繞了幾圈,又毫無錯誤地回到桂花的疆界里,直到我的整個肺納甜馥起來。
有如一個信徒和神明之間的神秘經驗,那夜的桂花對我而言,也是一場神秘經驗。有一種花,你沒有看見,卻篤信它存在。有一種聲音,你沒有聽見,卻自知你了解。
當我去叩山
我去叩山,搭第一班早車。車只到巴陵(好個令人心驚的地名),要去拉拉山——神木的居所——還要走四個小時。
《古蘭經》里說:「山不來叩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就去叩山。」
可是,當我前去叩山,當班車像一隻無槳無揖的舟一路盪過綠波綠濤,我一方面感到做為一個人一個動物的喜悅,可以去攀絕峰,可以去橫渡大漠,可以去鶯飛草長或窮山惡水的任何地方,但一方面也驚駭地發現,山,也來叩我了。
我去叩山,越過的是空間,平的空間,以及直的空間。
但山來叩我,越過的時間,從太初,它緩慢的走來,一場十萬年或百萬年的約會。
當我去叩山,山早已來叩我,我們終於相遇。
張愛玲談到愛情,這樣說: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
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人類和山的戀愛也是如此,相遇在無限的時間,交會於無限的空間,一個小小的戀情締結在那交*點上,如一個小小鳥巢,偶築在縱橫的枝柯間。
地名
地名、人名、書名,和一切文人雅士雖銘刻於金石,事實上卻根本不存在的樓齋亭閣都令我愕然久之。(那些圖章上的姓名,既不能說它是真的,也不能說它是假的,只能說,它構思在方寸之間的心中,營築在分寸之內的玉石。)
中國人的名字恆是如此慎重庄嚴。
通往巴陵的公路上,無邊的煙繚霧繞中猛然跳出一個路牌讓我驚訝,那名字是雪霧鬧。
我站起來,相信似地張望了又張望,車上有人在睡,有的人在發呆,沒有人理會那名字,只有我暗自吃驚。唉,住在山裡的人是已經養成對美的抵抗力了,像韋應物的詩「司空見慣渾無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而我亦是脆弱的,一點點美,已經讓我承受不起了,何況這種意外蹦出來的,突發的美好。何況在山疊山、水錯水的高絕之處,有一個這樣的名字,是一句沉實緊密的詩啊,那名字。
名字如果好得很正常,倒也罷了,例如「雲霞坪」,已經好得很夠分量了,但「雪霧鬧」好得過分,讓我張惶失措,幾乎失態。
紅杏枝頭春意鬧,但那種鬧只是閨中乖女孩偶然的冶艷,但雪霧糾纏,那裡面就有了天玄地黃的大氣魄,是乾坤的判然分明的對立,也是乾坤的混然一體的合同。
像把一句密加圈點的詩句留在詩冊里,我把那名字留在山顛水涯,繼續前行。
④ 描寫山水景色句子古文
與朱元思書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回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答水,天下獨絕.
《與朱元思書》原文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夾(jiā)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yīng)嚶成韻.蟬(chán)則千囀(zhuà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lún)世務者,窺(kuī)谷忘反.橫柯(kē)上蔽,在晝(zhòu)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xiàn)日.
⑤ 求一篇描寫山水的名文或山水游記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yīng)嚶(yīng)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lún)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自余為戮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處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堘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⑥ 描寫山水的文言文
石鍾山游記 蘇軾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鍾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獻子之歌鍾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由於是在兩處地方找的,網頁就不寫了.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讒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⑦ 關於描寫山水風景的優美句子和精彩語段還有美文!急!急!急!急!急!急!
.迷離的夜空,灰黑色的天際懸著一輪金色的孤舟,載著滿倉的夢想,駛向雲層深處;涼風微微的吹襲著黑夜的素紗,撣掉歲月的風塵;融融的月光靜靜的流淌,沖斷記憶的決堤;零星點點,柔柔的灑在樹葉上,泛出淺淺的綠;如華的銀色裹住一絲清涼,鋪設一地的奢華。
2.傍晚下起了雪,然後一夜未停。雪花輕柔,落在一隻只黑漆斑駁的蜂箱上。蜜蜂正沉睡。在精緻的六角的蜂巢內,像被蠟封的秘函。又像提煉完畢的純金顆粒,被一位豐富的君王所珍藏。其實比金子更貴重,因為蜜蜂是活物,有生命。天底下,它們的夢境最甜美,南方的紫雲英、油菜花,北方的槐花、棗花、山荊柯,一層謝了一層又開。卻不知今夜繁華的夢鄉,是否能出現雪的蹤影。如果有一隻可愛的蜜蜂在雪的拍打聲中悄然醒來,會聞到一縷來自蒼穹的清香,聖潔而神奇。可惜沒有誰能幸運地復甦,塵世的花朵,已經把它們累壞了。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4.蘭亭,江南的一方山水佳境,竹林清幽,溪水潺潺,青翠片片,薄霧冥冥,煙雨蒙蒙,如詩如畫。風拂過竹林拂動瑟瑟琴弦,空氣中都能嗅到清新濕潤的香氣,花香和書香交融彌漫。漫步在蘭亭竹徑,我心悠然。纏綿的細雨所織起的飄渺幕幔,從山谷中飄來的霧一樣的煙嵐,使山水、竹林、花草在虛無飄渺間靈動,青翠欲滴的竹林在雨中清奏天籟,恍若仙境。煙雨中的蘭亭詩意而空靈,在細雨蒙蒙中我真正體味了純凈清幽的蘭亭雨榭。
5.梔子花沐浴在月光下,寒凝帶露,如一簾清遠的幽夢。竹影隨韻輕舞,如水月色輕輕穿過,回映著明月的清輝。萬物都在月色中豐盈靈動起來。俗世的喧囂與浮躁,猶豫與彷徨都消融在這如水月色中。頓然心悟,豁然開朗。如水月色,可飲。似水流年,可悟。靜立於花園幽徑,聽取靜默一片……
初冬月
秋意尚濃,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帶著秋溫,走進了冬的夜空。
天黑得早了,晚飯後摸黑回宿舍,過了山頭,豁然見西南山坡上空這輪橙黃明凈的初冬月,低垂圓滿,碩大清新,一種美好親切的感覺頓從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錯落而列,視野盡處,一嶺橫天際接晚霞;漸暗的餘霞邊,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畫,近山的輪廓則像濃墨塗出的一樣;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勢迅速開闊,峰巒連綿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濤,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給人今月專為此處明的美感。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著明月,似乎忘卻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縷美好的情感,羽化在這月色之中。
獨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須思慮縈懷甚至憂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無暇顧及甚至早已忘卻了的,有的卻會清晰的想起來。如此美麗的月光,會使心靈深處的珍藏開出花朵,連痛楚也會變得美麗。但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無所慮無所思,身心放鬆,呼吸都變得輕微均勻,不易覺察。我像一條游到清水裡「偷清」的魚,浮在月光里,吮月華,汲清輝,或停泊或徘徊,如醉如痴。
橙黃的月,橙黃的光,橙黃的光里浮懸著輕輕的霜。清虛的夜空里,我彷彿感覺到了月光的流瀉,感覺到了月光的韻律,穎悟到人的情感與月光波動的相依相融;在這柔和美麗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動情,彷彿就能聽到低徊優美的《梁祝》曲,看到飄逸如夢的《天鵝湖》……難道這些作品的誕生也經歷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靈感也得到過月光的滋潤和澆灌?不然,這些美好的東西怎麼會還原在這月光之中?
山脈相互枕藉著、依偎著,匍匐在朦朧的月色里安詳地睡了。真沒想到白天反復經過反復看過的山,經月光的再創造,竟如仙境。山上的樹木擠挨著、擁抱著,進入了夢鄉。松樹等喬木高高的婆娑的樹冠,如傘如雲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潑墨畫。山在呼吸,樹在呼吸,空氣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傾聽,可聽及海角。聽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
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體,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國般的寧和。獨處月下,平和而安寧的心靈,在接受月光睿智的審視,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靈也應該是美好的,我們的所作所為應無愧於這美好的世界,無愧於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靈才能照進美好的月光,心靈美好的人,才敢於獨自靜靜地面對這美好的月色而靈魂安寧。
感謝生活感謝大自然的賜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囂、污染和擁擠,泊進了這一汪月色,際遇了這處明麗如夢的風景。陶醉在月華天籟中,我甚至忘記了我是什麼時候是怎樣進入這月色的,也沒有想到要走出這月色,走出這個恬靜和悅的夢境。
在時間的長河裡,我們僅有屬於自己的那一縷月光,稍不珍惜,就會去日苦多,萬事成蹉跎。君不見,此月方從遠古來,歷滄桑,經興衰,送千古風流,看花開花落……大王月,霜晨月,關山月,紅縷月,俱往矣!山河沉寂無言,酣然入夢;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輩該如何把握這一縷月光?初冬月高懸不語,娟然如洗。
(以前做題的時候遇見的一篇閱讀,覺得蠻好..)
⑧ 描寫山水景色、世俗文雅的成語與詞語、、、
白草黃雲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白骨露野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造成的悲慘景象
冰天雪窖 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處是冰和雪。形容極為寒冷的景象
百花爭妍 妍:美、艷。形容繁華盛開,生氣勃勃的景象
裁月鏤雲 裁:剪裁;鏤:雕刻。剪裁明月,雕刻雲霞。比喻詩文中辭藻潤飾,景物描繪的新巧。
觸景傷情 看到眼前景象而引起傷感之情
斷壁殘垣 倒塌了的牆壁,形容殘破的景象
斷井頹垣 斷了的井欄,倒塌的短牆。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餓殍遍野 殍:人餓死後的屍體。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飢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鼓樂齊鳴 擊鼓和奏樂聲一齊響。形容熱鬧景象
好景不長 景:境況,光景;長:長久。美好的光景不能永遠存在
禾黍故宮 宮殿成了農田,長滿禾黍。形容亡國破敗的景象
紅裝素裹 紅裝:婦女的紅色裝飾;素裹:淡雅裝束。指婦女艷麗和淡雅裝束。用以形容雪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美麗景色
花朝月夕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恍如隔世 恍:彷彿;世:三十年為一世。彷彿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變化很大而生的感觸
即景生情 指由眼前景象觸發某種情緒、感想
棘地荊天 到處是荊棘。形容變亂後的殘破景象或困難重重的處境
見景生情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種聯想或感慨,也指隨機應變
苦雨凄風 形容天氣惡劣。比喻情景凄苦悲涼
柳綠花紅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柳綠桃紅 形容美麗的春景
柳煙花霧 形容春色迷濛的景象
綠暗紅稀 形容暮春時綠蔭幽暗、紅花凋謝的景象
馬如游龍 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
滿目凄涼 所見的全是凄慘冷落的景象
名勝古跡 風景優美和有古代遺跡的著名地方
綿延不斷 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觀一個接一個不間斷地出現
目不忍睹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慘
嗷嗷待哺 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餵食。飢餓時急於求食的樣子。形容受飢餓的悲慘情景。
巴山夜雨 指客居異地又逢夜雨纏綿的孤寂情景。
霸王別姬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
百花齊放 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比喻各種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藝術自由發展。也形容藝術界的繁榮景象。
百卉千葩 常比喻事物豐富多彩,景象繁榮興盛。
包羅萬象 包羅:包括;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指各種事物。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
別有天地 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兵荒馬亂 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菜蔬之色 比喻人們在飢荒年景度日所顯現的營養不良的臉色。
草長鶯飛 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嘲風弄月 嘲:嘲笑;弄:玩賞;風、月:泛指各種自然景物。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嘲風詠月 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車水馬龍 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澄江如練 澄:清澈,明凈。練:潔白的熟絹。清澈的江水,像一條白練一樣。多指對江景的鳥瞰。
橙黃橘綠 指秋季景物。
尺幅千里 一尺長的畫幅,畫進了千里長的景象。比喻外形雖小,包含的內容很多。
尺樹寸泓 泓:水深。泛指地方雖小,卻有花草樹木、清泉流水的景區。
赤地千里 赤:空。形容天災或戰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愁雲慘霧 形容暗淡無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憂愁苦悶的局面。
觸景生情 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起聯想,產生某種感情。
觸目慟心 慟:極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內心悲傷。
觸物興懷 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而產生某種情懷。
瘡痍滿目 瘡痍:創傷。滿眼創傷。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災禍的景象。
春光明媚 明媚:美好,可愛。形容春天的景物鮮明可愛。
春和景明 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暖花開 本指春天氣候宜人,景物優美。現也比喻大好時機。
春色撩人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們的興致。
春色滿園 園內到處都是春天美麗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春深似海 春天美麗的景色像大海一樣深廣。形容到處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大地回春 指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現一片生機景象。有時亦用比喻形勢好轉。
大塊文章 大塊:大地。原指大自然錦綉般美好的景色。後用以稱贊別人內容豐富的長篇文章。
大煞風景 損傷美好的景緻。比喻敗壞興致。
燈火輝煌 形容夜晚燈光明亮的繁華景象。
丟盔卸甲 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景象。
洞房花燭 形容結婚的景象。
洞天福地 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後多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睹景傷情 睹:看到。看到景物觸發起傷感之情。
睹物興情 見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種感情。
斷壁頹垣 頹垣:倒了的矮牆。坍塌的牆壁,殘毀的矮牆。形容殘敗的景象。
斷垣殘壁 形容房屋倒塌殘破的景象。
餓莩遍野 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飢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餓殍枕藉 枕藉:交疊而卧。餓死的人縱橫交疊,形容飢荒之年的悲慘景象
耳鬢斯磨 鬢:面頰兩旁近耳的頭發;廝:互相。形容親密相處的情景(多指小兒女)。
二分明月 古人認為天下明月共三分,揚州獨佔二分。原用於形容揚州繁華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當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繁花似錦 繁:多而且茂盛。錦:織有彩色花紋的錦緞。許多色彩紛繁的鮮花,好象富麗多彩的錦緞。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繁弦急管 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熱鬧情景。
分外妖嬈 分外:格外;妖嬈:妖媚艷麗。形容景色異常艷麗。
粉妝玉琢 白粉裝飾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妝飾的漂亮或小孩長得白凈。也用來形容雪景。
豐亨豫大 形容富足興盛的太平安樂景象。
豐年稔歲 稔:指莊稼成熟。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風花雪月 原指舊時詩文里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後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指愛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粉飾太平 粉飾:塗飾表面。把社會黑暗混亂的狀況掩飾成太平的景象。
風光旖旎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風前月下 指良辰美景。
風雨蕭條 蕭條:寂寞。風雨交加,顯出冷落的景象。
風清月皎 輕風清涼,月光皎潔。形容夜景優美宜人。
福地洞天 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後多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撫景傷情 接觸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傷痛。
感今懷昔 對當前的事物有所感觸而懷念過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歌鶯舞燕 歌聲宛轉如黃鶯,舞姿輕盈如飛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勢大好。
隔世之感 指因人事或景物變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個時代似的感覺。
觥籌交錯 觥:古代的一種酒器;籌:行酒令的籌碼。酒杯和酒籌雜亂地放著。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
高山景行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光風霽月 光風:雨後初晴時的風;霽:雨雪停止。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凈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
顧此失彼 顧了這個,丟了那個。形容忙亂或慌張的情景。
紅衰翠減 紅:指花;翠:指綠葉。紅花衰敗,綠葉減少。形容春盡花殘或初秋百花凋謝的景象。
花香鳥語 鳥語:鳥鳴如同講話一般。形容春天動人的景象。
歡呼雀躍 高興得像麻雀那樣跳躍起來。形容十分歡樂的情景。
黃公酒壚 壚:酒肆放置酒壇的土檯子,借指酒店,酒館。又見到了黃公開的那個酒館。比喻人見景物,而哀傷舊友,或作為傷逝憶舊之辭。
花團錦簇 錦:有文彩的絲織品;簇:叢聚。形容五彩繽紛,十分鮮艷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辭藻華麗。
湖光山色 湖的風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風景秀麗。
好景不常 美好的光景不能永遠存在。多用於對世事變遷的感嘆。
紅情綠意 形容艷麗的春天景色。
花下曬褌 褌:有襠褲子。在鮮花下曬褲子。比喻不文雅,煞風景。
急管繁弦 急:快;繁:雜。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熱鬧情景。
花殘月缺 形容衰敗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兩相離異。
火樹銀花 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彩;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雪亮。形容張燈結綵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急景凋年 景:通「影」,光陰;凋:凋零。形容光陰迅速,一年將盡。也指年終的時候。
金風玉露 泛指秋天的景物。
荊榛滿目 荊榛:帶刺的叢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荊榛。形容遭遇變故後到處都是荒涼的景象。也比喻處境困難,障礙重重。
鏡花水月 鏡里的花,水裡的月。原指詩中靈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後比喻虛幻的景象。
荊棘銅駝 銅駝:銅制的駱駝,古代置於宮門外。形容國土淪陷後殘破的景象。
綠肥紅瘦 綠葉茂盛,花漸凋謝。指暮春時節。也形容春殘的景象。
歷歷在目 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
良辰美景 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落英繽紛 形容落花紛紛飄落的美麗情景。
柳暗花明 垂柳濃密,鮮花奪目。形容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
六朝金粉 六朝:南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金粉:舊時婦女妝飾用的鉛粉,常用以形容繁華綺麗。亦形容六朝的靡麗繁華景象。
流水落花 形容春殘的景象。也比喻好時光的消逝。
流水桃花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愛情。
落花流水 原形容暮春景色衰敗。後常用來比喻被打得大敗。
滿城風雨 城裡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鑼鼓喧天 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後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名山勝川 風景優美的著名河山。
滿園春色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弄月嘲風 弄:玩賞;嘲:嘲笑;風、月:泛指各種自然景物。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
侔色揣稱 侔:相等;揣:估量;稱:好。形容描寫景物,恰到好處。
滿目瘡痍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災禍的景象。
鳥語花香 鳥叫得好聽,花開得噴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氣象萬千 氣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秋月春風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歲月。
千岩競秀 岩:山崖;競:競賽。重山疊嶺的風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麗。
窮極無聊 窮極:極端;無聊:無所依託。原指光景窮困,精神無所寄託。現也形容無事可做,非常無聊。
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人壽年豐 人長壽,年成也好。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
山中宰相 南朝梁時陶弘景,隱居茅山,屢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人們稱他為「山中宰相」。比喻隱居的高賢。
如花似錦 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如同花朵、錦緞一般。形容風景絢麗或前程美好。
殺風景 損壞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興的時候,突然出現使人掃興的事物。
山清水秀 形容風景優美。
山明水秀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裡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後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賞心悅目 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森羅萬象 森:眾多;羅:羅列;萬象:宇宙間各種事物和現象。指天地間紛紛羅列的各種各樣的景象。形容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
山光水色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凈。形容山水景色秀麗。
盛宴難再 筵:酒席。盛大的宴會難再遇到。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
水軟山溫 形容景色幽雅。
水色山光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凈。形容山水景色秀麗。
十室九空 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無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後的荒涼景象。
詩中有畫 形容長於描寫景物的詩,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中。也形容詩的意境非常優美。
剩水殘山 殘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國後的或經過變亂後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來的事物。
雙柑斗酒 比喻春天遊玩勝景。
鼠竄狼奔 形容狼狽逃跑的情景。
水木清華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華:美麗有光彩。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
水天一色 水光與天色相渾。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
天昏地暗 昏:天黑。天地昏黑無光。形容刮大風時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敗,社會黑暗。
水秀山明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曇花一現 曇花:即優曇缽花,開放時間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桃紅柳綠 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歲暮天寒 指年底時候的寒冷景象。
天末涼風 天末:天的盡頭;涼風:特指初秋的西南風。原指杜甫因秋風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摯友李白。後常比喻觸景生情,思念故人。
萬象更新 萬象:宇宙間一切景象;更:變更。事物或景象改換了樣子,出現了一番新氣象。
萬壑爭流 壑:深溝,借指溪流。許多溪水競相奔流。形容山中勝景。
無可奈何花落去 對春花的凋落感到沒有辦法。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後來泛指懷念已經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銅駝荊棘 銅駝:銅制的駱駝,古代置於宮門外。形容國土淪陷後殘破的景象。
萬家燈火 家家點上了燈。指天黑上燈的時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萬象森羅 指天地間紛紛羅列的各種各樣的景象。
無邊風月 無邊:無限;歲月:風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死後影響深廣。後形容無限的美好風景。
蔚為大觀 蔚:茂盛;大觀:盛大的景象。發展成為盛大壯觀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給人一種盛大的印象。
物換星移 物換:景物變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變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動了。比喻時間的變化。
秀色可餐 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婦女美貌。後也形容景物秀麗。
尋花問柳 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後舊小說用來指宿娼。
一片焦土 形容遭遇火災(或戰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毀的景象。
洋洋大觀 洋洋:盛大、眾多的樣子;大觀:豐富多採的景象。形容美好的事物眾多豐盛。
鶯歌燕舞 黃鶯在歌唱,小燕子在飛舞。形容春天鳥兒喧鬧活躍的景象。現常比喻革命和建設蓬勃興旺的景象。
吟風弄月 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吟風詠月 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然景色為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一覽無余 覽:看;余:剩餘。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築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容平淡,沒有回味。
張燈結綵 掛上燈籠,繫上綵綢。形容節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 遊山玩水 游覽、玩賞山水景物。
月地雲階 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應接不暇 暇:空閑。原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後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付不過來
⑨ 描寫山水的現代文
山: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文章么:大明湖之春
作者:老舍
北方的春本來就不長,還往往被狂風給七手八腳的颳了走。濟南的桃李丁香與海棠什麼的,差不多年年被黃風吹得一干二凈,地暗天昏,落花與黃沙卷在一處,再睜眼時,春已過去了!記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開的時候,也就是下午兩三點鍾吧,屋中就非點燈不可了;風是一陣比一陣大,天色由灰而黃,而深黃,而黑黃,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兩株紫丁香,花已象煮過一回,嫩葉幾乎全破了!
濟南的秋冬,風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這樣的風在這兒等著,濟南簡直可以說沒有春天;那麼,大明湖之春更無從說起。
濟南的三大名勝,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麼響亮好聽!一聽到「大明湖」這三個字,便聯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現出一幅美景來。事實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現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壩劃開的多少塊「地」。「地」外留著幾條溝,遊艇沿溝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麼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無波。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土壩擋住了水,蒲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景,只見高高低低的「莊稼」。艇行溝內,如穿高粱地然,熱氣騰騰,碰巧了還臭氣烘烘。夏天總算還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總能聞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綠葉兒。春天,則下有黑湯,旁有破爛的土壩;風又那麼野,綠柳新蒲東倒西歪,恰似掙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話雖如此,這個湖到底得算個名勝。湖之不大與不明,都因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開土壩,挖深了湖身,它當然可以馬上既大且明起來:湖面原本不小,而濟南又有的是清涼的泉水呀。這個,也許一時作不到。不過,即使作不到這一步,就現狀而言,它還應當算作名勝。北方的城市,要找有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滿可以不算數兒,配作個名勝與否簡直沒多大關系。因為山在北方不是什麼難找的東西呀。水,可太難找了。濟南城內據說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還非有個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備,這才顯出濟南的特色與可貴。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這個湖是少不得的。設若我們游湖時,只見溝而不見湖,請到高處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則見城北灰綠的一片——大明湖;城外,華鵲二山夾著彎彎的一道灰亮光兒——黃河。這才明白了濟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這樣多呀。
況且,湖景若無可觀,湖中的出產可是很名貴呀。懂得什麼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麼好吃的人多吧,游過蘇州的往往只記得此地的點心,逛過西湖的提起來便念叨那裡的龍井茶,藕粉與蒓菜什麼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許比一過眼的美景更容易記住,那麼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還真許是它馳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論怎麼說吧,這些東西既都是水產,多少總帶著些南國風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帶著一束束的大白蓮花蓇葖出賣,在北方大概只有濟南能這么「闊氣」。
我寫過一本小說——《大明湖》——在一二八與商務印書館一同被火燒掉了。記得我描寫過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詞句全想不起來了,只記得是什麼什麼秋。桑子中先生給我畫過一張油畫,也畫的是大明湖之秋,現在還在我的屋中掛著。我寫的,他畫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這里大概有點意思。對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濟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無風,處處明朗。這時候,請到城牆上走走,俯視秋湖,敗柳殘荷,水平如鏡;唯其是秋色,所以連那些殘破的土壩也似乎正與一切景物配合:土壩上偶爾有一兩截斷藕,或一些黃葉的野蔓,配著三五枝蘆花,確是有些畫意。「莊稼」已都收了,湖顯著大了許多,大了當然也就顯著明。不僅是湖寬水凈,顯著明美,抬頭向南看,半黃的千佛山就在面前,開元寺那邊的「橛子」——大概是個塔吧——靜靜的立在山頭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還生著短短的綠葉。往南往北,往東往西,看吧,處處空闊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這時候,我們真得到個「明」字了。桑先生那張畫便是在北城牆上畫的,湖邊只有幾株秋柳,湖中只有一隻遊艇,水作灰藍色,柳葉兒半黃。湖外,他畫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聯成一幅秋圖,明朗,素凈,柳梢上似乎吹著點不大能覺出來的微風。
對不起,題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卻說了大明湖之秋,可誰教亢德先生出錯了題呢!
⑩ 描寫山水的古代文章
曹植:《洛神賦》
王粲:《登樓賦》
陶淵明:《桃花源記》
王羲之:《蘭亭集序》
酈道元:《江水》
王勃:《滕王閣序》
歐陽修:《醉翁亭記》
蘇軾:《前後赤壁賦》 《石鍾山記》
張岱:《西湖夢尋自序》 《明聖二湖》
范仲淹 《岳陽樓記》
姚鼐《登泰山記》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永州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