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頷聯的景色

頷聯的景色

發布時間: 2020-12-29 01:59:24

⑴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為什麼說此詩頷聯所描寫的駭浪滔天、陰雲迫地的景象有暗示或象徵意味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有象徵意味的原因:聯繫上下文來看,頭兩句中,「凋傷」、「蕭森」;第五六句中,「他日淚」、「故園心」。再結合本句中「兼天涌」、「接地陰」。就會讓人聯想到當時的時局動盪不安,百姓顛沛流離的狀況,這也是詩人的用意所在。

⑵ 舟中曉望這首詩的首聯和頷聯描繪的是一副怎樣的景色

《舟中曉望》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乘船去往天台山途中的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的愉悅心情。首尾圓和,神韻超然。
舟中曉望 孟浩然
掛席東南望, 青山水國遙。
舳艫爭利涉, 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適? 天台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 疑是赤城標。
鑒賞編輯

船在拂曉時揚帆出發,一天的旅途生活又開始了。「掛席東南望」,開篇就揭出「望」字,可見情切。詩人大約又一次領略了「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詩人似乎望見了什麼,又似乎什麼也沒望見,因為水程尚遠,況且天剛破曉。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國——遙」這五個平常的字構成的詩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暫時忍耐些,抓緊趕路吧。第二聯寫水程,承前聯「水國遙」來。「爭利涉」以一個「爭」字表現出心情迫切、興致勃勃,而「來往接風潮」則以一個「接」字表現出一個常與波濤為伍的旅人的安定與愉悅感,跟上句相連,便有乘風破浪之勢。
到此自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聯於是轉出一問一答來。這其實是詩人自問自答:「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這里遙應篇首「東南望」,點出天台山,於是首聯何所望,次聯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東南名山,石橋尤為勝跡。這一聯初讀似口頭常語,無多少詩味。然而只要聯想到這些關於名山勝跡的奇妙傳說,就會體味到「天台訪石橋」一句話中微帶興奮與誇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詩的意味就在無字處,在詩人出語時的神情風采之中。
正因為詩人是這樣陶然神往,眼前出現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個動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在詩人的想像中,映紅天際的不是朝霞,而當是山石發出的異彩。這想像雖絢麗,然而語言省凈,表現朴質,沒有用一個精美的字面,體現了孟詩「當巧不巧」的特點。尾聯雖承「天台」而來,卻又緊緊關合篇首。「坐看」照應「望」字,但表情有細微的差異。一般說,「望」比較著意,而且不一定能「見」,有張望尋求的意味。而「看」則比較隨意,與「見」字常常相聯,「坐看霞色曉」,是一種怡然欣賞的態度。可這里看的並不是「赤城」,只是詩人那麼猜想罷了。如果說首句由「望」引起的懸念到此已了結,那麼「疑」字顯然又引起新的懸念,使篇中無余字而篇外有餘韻,寫出了旅途中對名山嚮往的心情,十分傳神。
此詩似乎信筆寫來,卻首尾銜接,承轉分明,篇法圓緊;它形象質朴,卻又真彩內映;它沒有警句煉字,卻有興味貫串全篇。從聲律角度看,此詩是五言律詩(平仄全合),然而通體散行,中兩聯不作駢偶。這當然與近體詩剛剛完成,去古未遠,聲律尚寬有關;同時未嘗不出於內容的要求。這樣,它既有音樂美,又灑脫自然。[

⑶ 這首詩頷聯 頸聯兩聯描繪了一幅怎樣景象有何作用

沒看見詩,親.

⑷ 王績寫的野望中的頷聯和頸聯描寫景物有何特點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原文:野望

唐代: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4)頷聯的景色擴展閱讀

賞析: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

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⑸ 頷聯描寫了什麼景象

春寒梅堯臣 頸聯描繪了一幅壓掛在樹枝的酒旗隨風翻轉,依傍山丘的陰雲送來了陣雨,風雨交加,春寒料峭的畫面。
解析:頸聯寫壓掛在樹枝上的酒旗翻動,足見風很猛;依傍山丘的陰雲挾帶著陣雨壓來,表明雨勢之急。

⑹ 《戲答元珍》頷聯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景象有什麼寓意

(1)描繪出一幅夷陵早春風光圖(或「寫出夷陵春意萌動的景象」),早春的專雪壓在枝屬頭,雪中的桔樹傲然挺立;在寒冷的驚雷中,竹筍即將破土出芽。作者捕捉這春天富有特徵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勃生機,象徵著詩人在逆境中的操守與氣節,表現作者在逆境中的堅強與對未來的希望。

⑺ 寫的野望中的頷聯和頸聯描寫景物有何特點

唐代王績《野望》中的頷聯和頸聯描寫景物特點: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

頷聯,寫秋天山林之靜景,從正面進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悶的心緒。詩人從眼見所見,給我們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圖。一望無際的樹林都染上了暮秋時分憔悴枯黃的顏色,連綿起伏的群山在夕陽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蕭瑟的暮光。

頸聯,寫傍晚時分人的活動,從反面反襯詩人的郁悶孤單的心境。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鄉野之人放牧歸來的動態場景。放牛的牧童唱著山歌,歡快的趕著牛兒返回家中,獵人騎著駿馬,大聲吆喝著,帶著獵物滿意而歸,一幅安逸陶醉的畫面。

原文: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白話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7)頷聯的景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王績入唐後以秘書省正字待詔門下省,不久辭官還鄉。貞觀中出為太樂丞,旋又告歸。此詩當作於詩人辭官隱居東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時。

賞析:

《野望》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⑻ 雨雪曲詩歌鑒賞頷聯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

《雨雪曲》是樂府橫吹曲辭其中的一曲。橫吹曲辭是樂府,來源卻是胡曲,本內是軍中之樂。容 「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首聯破題,交代了時間、地點、事件,為下文營造了特定的氛圍。 「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頷聯承接首聯,進一步寫出了邊塞的荒涼景象。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頸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邊地的寒冷、陰暗、蕭條與士卒壓抑、沉悶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尾聯總結全詩,點出了戍卒思鄉這個主題。正因為有了這個主題,則前幾句詩的蕭條之景也找到了落足點。「愁雲」和「迷」,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內心情緒的傳達。

⑼ 詩歌的首聯和頷聯描寫了哪些景物

哪首詩歌?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星星垂掛在遠天,顯出平野的遼闊;月光涌版動在水面,大江在洶涌奔流權.與上一聯的近景相比,這一聯是遠景,上句寫岸上,下句寫江中,構成闊大雄偉的境界,有一種宇宙蒼茫無窮之感.置身其間的細草、孤舟、詩人,該是何等的渺小。
景物:細草 、微風、岸、危檣、舟 ,星 、平野、月、 江流.孤弱的細草在無邊的風里飄搖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檣和孤獨的小舟對抗漫
特點:寫出了景色雄渾闊大,遼闊的平野、浩盪的大江、燦爛的星月,也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靠的凄愴心情.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