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描寫荷塘景色的段落

描寫荷塘景色的段落

發布時間: 2020-12-29 17:25:09

❶ 《荷塘月色》場景描寫精彩段落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一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❷ 點面結合的寫景片段....

一、《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 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 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 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 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這個是典型的點面結合的例子。先從面上說整個荷塘的風致,然後逐點逐點寫。其實在散文名家的文章里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二、

一堆人正拚命地擁擠著,只見一隻只白皙的手、古銅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軟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揮舞著,都希望抓住車門。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剛踏上車階,左腳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勁兒用力地扭動著肥胖的身軀,一雙臃腫的大手拚命地抓住車門扶手。任憑她怎麼努力,結果那屁股還是被車門狠狠地擠壓了一下,疼得她直叫「我的媽呀!」擠車可真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戰斗呀!

三、

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去北京音樂廳聽演奏會。到那裡時,人很多,節目也挺豐富。有吹薩克斯的,有小號合奏。燈光暗了,演出者各就其位。他們用打擊樂器合奏,每個人都很投入。一曲終了,掌聲雷動。突然一束燈光射向大廳後方,大家都好奇地往後看。一位男樂手深情地用薩克斯吹著《回家》,他很用心,頭也隨節拍而動。他走近了,我看到他的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但他毫不在意。觀眾們也被帶動起來了,和著節拍拍手,閉上眼睛隨著節拍晃頭。人們沉醉其中。樂曲結束了,男樂手在燈光投射下重返座位。人群中爆發出如潮的掌聲,還有人大喊「再來一個!再來一個!」 整個音樂廳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❸ 荷塘舊事的小夥伴們救我時的片段描寫

作者:姜文志
⒊ 荷塘舊事 15
A 略讀
B 冬冬視角、思考題二 描寫荷塘的作用:?景美 – 人美 ?情節發展的需要
C 思考題一、丁丁視角結合討論
《荷塘舊事》
1. 文題破解:荷塘:事件發生的地點。舊事:往事。
2. 結構:全文分三個部分,頭尾自然段各為一部分,中間為一部分。
3. 文章內容:
第一部分,交待事件的起因,目的是引出往事,為下文做鋪墊。
第二部分,屬於回憶往事部分。
2、3、4、5段是寫白天和夜裡荷塘的美麗景色,景色美是懷念的一個原因。
6、7兩段寫「狗刨比賽」,突出了童趣,突出了小夥伴們快樂的生活,純真的性格與美麗荷塘的和諧美。
接著寫「打水仗」,表現了小夥伴們的純朴和親密無間。
第二部分的最後寫「我」溺水被救,表現了小夥伴們聰明、機智、純朴、善良。
第三部分點明本文主題:我認識了大自然和諧的美和人類的純朴的愛。這一部分很有啟發意義,能引起讀者對生活中美好一面的深層思考,也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
4. 板書:
5. 寫景的特點與作用。
(1)運用了很多新穎恰切的比喻,突出了景色的動態、靜態、顏色的美,並且構成整體畫面。
(2)用詞講究,動靜搭配,顏色輝映。
寫荷塘的美,一方面是間接交待「我」懷念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為下文寫人做渲染和烘托,更加突出了小夥伴們的心靈純潔、善良、美好。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5分鍾)
一.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嘔吐 攫取 喘吁吁 齜牙 儼然 憨實

二. 從前四個單元里任選兩組多音字,進行音、形、義辨析。

三. 解詞並造句(句子不得少於20個字)
咄咄逼人:
張牙舞爪:

四. 填空
《花臉》的作者是 ,他是 代著名 。

五. 閱讀選段,回答問題。
到家,人人見人人誇,媽媽似乎比我更高興。連總是厲害地板著臉的爸爸也含笑稱我「小關公」。我推開大人們,跑到穿衣鏡前,橫刀立馬地一照,呀,哪裡是小關公,我是大關公哪!
這樣,整個大年三十我一直戴著這花臉,誰說都不肯摘。睡覺時也戴著它,還是媽媽在我睡著後輕輕摘下放到我枕邊的。轉天醒來頭件事就是馬上戴上它,恢復我這「關老爺」的面貌。
1. 「媽媽似乎比我更高興。」表現了媽媽的什麼心理?
2. 「哪裡是小關公,我是大關公哪!」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3. 寫我睡覺時不肯摘下「花臉」,「醒來頭件事就是馬上戴上它,」兩個細節有什麼作用?
4. 用50-80字寫一件自己童年的天真趣事。

【試題答案】
一、二、三、四略。
五. 1. 表現媽媽替兒子驕傲的心理,表明媽媽很愛兒子。
2. 表現了我得意、驕傲的心理。
3. 表明我對「花臉」愛不釋手。
4. 略。

❹ 描寫夏天雨中荷塘的優美段落

真的很美來——飄飄灑灑的雨絲使荷塘泛自起了陣陣漣漪;幾只大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的叫聲彷彿在傾吐著沐浴帶來的歡悅;水中的魚兒耐不住水中的悶熱,也跳出水面,向我們綻放出笑容……
忽然,一隻調皮搗蛋的小麻雀吸引了我的注意。你瞧:它一會在荷葉上蹦來跳去,使滴落的雨珠嚇壞了荷葉下避雨的蜻蜓;一會兒又在這啄啄那兒啄啄,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不一會,又消失在雨霧中了。
雨越下越大,雨水在路面上跳躍著,碎了,變成水花,一朵散了,一朵又開,路面上綻開了一朵朵雨中之花。雨水瘋狂地湧入人間,頗有排山倒海之勢。整條街都籠罩在白茫茫的雨中,而荷葉上的水珠越聚越多,匯成了一個大珠。隨著荷葉的晃動,水珠掉入了湖中,美麗的荷花在雨霧中若隱若現,雨中那搖曳的身姿,雖模糊,卻使這恬靜的荷塘更加神秘,也更加維美了。

❺ 關於描寫河塘的段落

1、轉眼間,炎熱的夏天來了!夏天為這個池塘換上了美麗的新裝。池塘里種滿了荷花,最初只是露出碧綠碧綠的荷葉,之後悄悄冒出了花骨朵,零星點綴在挨挨擠擠的荷葉上,最後,朵朵荷花在這個長方形的小池塘里綻放開來,黃的、粉的、白的……,五顏六色,好像一個個孩子們的笑臉。這時,會讓人想起唐代大詩人楊萬里的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池塘邊不時傳來蟬鳴聲,彷彿也在歌唱這夏日的美景
2、中午,烈日當頭照,密密的垂柳遮住強烈的陽光。我有時坐在塘邊看書;有時坐到柳樹邊沉思;有時折下一根柳條做柳哨,吹上一曲「娃娃哭」,有時用柳條編成一個花環,插上五顏六色的野花戴在頭上……塘水泛起漣漪,柳枝隨著漣漪嫵媚地拂動。有些人還會到池塘里游泳,他們像魚兒一般,在涼爽的塘水裡快樂地嬉戲著,享受塘水的愛撫。
3、珍珠般閃亮的雨點落在池塘里,水面濺起了晶瑩的小水花,露出一個個的笑靨。
4、湛清湛清的潭水像透明的藍色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成群的魚兒在潭水中游來游去。
5、夏天,小魚在池塘中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不時探出頭來,在水面吹個泡泡,水面上便會出現一朵朵水花。深夏時,一朵朵荷花綻放於水面,使池塘變得更美麗。
6、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荷花塘又像鋪上了一層水銀。碧綠的魚塘像一塊葫蘆形的大寶石,晚霞把彩色的柔光灑在魚塘里,就像給碧水插上了一朵朵絨花。
7、雨水急急地落在水塘中,像燒開了鍋一樣地冒著泡兒,鼓起又消失,消失又鼓起。
8、在千佛洞前,有一個小巧玲瓏的潭。小潭的岸像游蛇一樣,彎彎曲曲的。水清得可以望見底,周圍的綠樹把水染綠了。秀麗的景色和天光雲影全都倒映在裡面了。我想起了一首詞:「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雲里行……」
9、在潭邊小憩,發現潭水中居然有魚,時而跳出水面,又進人水中,激起一片雪白的水珠,如同珍珠脫線一般,撒在徊旋的水面上,那小圓暈便一圈兒一圈兒地盪漾開去。環顧四周,自己彷彿處於仙境一般,身後便是那金碧輝煌的仙宮。
10、夏天,火熱的太陽照得池塘波光粼粼,人漸漸少了,而這時那潔白如雪的荷花在陽光中亭亭玉立,使人們心中添了幾分涼意。夏天的傍晚,人們坐在樹下,扇著扇子,談天說地,知了在「喳喳」地叫著,在月色下,池塘倒是有了幾分愜意。
11、犀牛潭水色碧綠,奔騰的瀑布從幾十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直瀉潭中,激起一朵朵晶瑩的浪花,捲起一個個漩渦。
12、我獨自站在偏僻的清水潭邊。多麼幽靜阿,尤其是那透明的、帶著青色影子的波紋,像是古代珍貴的織錦,那麼輕盈,那麼柔和。
13、潭外絕壁重重,潭內怪石嶙峋,潭水在山間流淌,再加上山的綠樹紅花,構成龍潭特有的景色。
14、潭水深嵌在森嚴的峭壁之間,兩面陡起的峭壁掩蔽潭體,像金門半開,佳境半鎖半露。泉水從石縫中緩緩注人深潭,水波不興。翡翠般的水面靜如處子,山風吹來,也只拂起淡淡的笑紋,絕難攪動它那深沉的涵蘊。但水一溢出潭口,性子就變了,深藏久蘊的威力立時迸發出來,疾如風,快如箭,在傾斜的石壁上翻滾,騰起波濤,開始了它壯偉的征程。
15、水面平靜的時候,小池塘就像一面寶鏡,映出藍天白雲的秀姿;微風吹來,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像是魚神娘娘在抖動她的錦衣。
16、時光如流水般逝去,不知不覺中,秋婆婆來拜訪這小小的池塘了。樹上的葉子慢慢地變成了金黃色,一片一片,在瑟瑟的秋風中紛紛揚揚飄落下來,落在地上,為大地媽媽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地毯,也落在池塘里,為准備過冬的池塘蓋上了一床金燦燦的被子。這個季節,池塘邊讀書的學生明顯少了,孩子們也不常來光顧了,小小的池塘變得安靜,甚至有點兒寂寞。
17、秋天來臨,樹葉紛紛落下,但那翠綠的竹子還是那樣的綠,它在秋風中發出沙沙的響聲,像一支美麗的樂曲。松樹結出了松果,一個個掛在樹上,張望著那碧綠的池塘。池塘在秋風下,發出「嘩嘩」的流水聲。

❻ 荷塘月色段落賞析

第五段著力描寫月色。先寫月光如流水般傾瀉在花葉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這是實寫;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則又是虛寫,但虛中見實,貼切地表現了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不定的姿態。虛實為用,寫出一種勾人心魄的意境。單寫月光比較單調,因此有著力摹寫月的投影,有「參差」「斑駁」灌木的「黑影」,也有「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而這些「影」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光影交錯,把岸邊樹、塘中荷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美麗而復雜的圖案,由是荷塘在其襯映下更顯得風情綽約了。但是,這里寫月色卻又處處不忘荷塘,那月光如流水般靜靜瀉在花葉上所形成的「薄薄的青霧」,就是月色和荷塘里的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形成的朦朧景象。作者在這一段描寫月色的文字中,運用了很多貼切、妥當的動詞,「瀉」字給人一種向下傾的實感,使月光有了動感。曾經也有人提出『作者這里為什麼用瀉而不用照或鋪呢?』其實,問題就在這里。用「瀉」具有比「鋪」或「照」更強的藝術表現力。再一個「浮」字,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的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還有一「洗」字寫出了葉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種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作者通過寫葉、花的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最後,一「畫」字含「人為」動作於其中,彷彿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倩影」,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❼ 描寫點面結合的段落(關於景色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 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 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 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 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上面摘自《荷塘月色》

在我們的校園,每當你一轉身,或者換一個視角,眼前都會有不同的景色展現:靜穆而活潑的教學大樓、鬱郁蔥蔥的杉樹林、繽紛多彩且錯落有致的花壇、令人賞心悅目的塑膠跑道操場……而我最喜歡她的一角――那個四周被教學樓包圍,被我們師生親切稱呼為「四合院」的地方。
在四合院的中間,是一棵挺拔的松樹,象一座綠色的寶塔。它那麼高,和我們四樓的教室都差不多了!樹皮摸上去坎坷不平,滿是歲月滄桑的痕跡。它的腳下鋪著一層墨綠的毛茸茸的「地毯」,小草們都簇擁著仰視著它,彷彿依偎在父親的懷里。
松樹的左邊是最令人心動的滴水池。滴水池依著教學東樓而建。依著的那塊牆壁是一塊特殊裝飾材料製成的石壁,綠灰的顏色,凹一塊凸一塊的,斜上角幾株鮮艷的花畫龍點睛地讓它一下子生動了!石壁下方有一個洞,洞的那邊就是教學東樓的走廊。不時有好多一年級的小朋友們好奇地把頭伸進去,縮回來。洞的下面就是水池了。水池是由各種顏色的鵝卵石和著水泥圍成的。池子里有水草哦!還有各種各樣的金魚:紅色的綉球、粉白色的珍珠,五彩斑斕的龍睛。
松樹的右邊有幾方石頭桌椅。上面永遠都是干凈的哦!為什麼?因為我們都喜歡坐在那裡看書,游戲阿!
下課了,這里是一片沸騰。上課了,小魚兒們一定也在側耳傾聽朗朗的讀書聲……校園的一角啊,你的美麗怎不讓我更愛我的校園?!

❽ 點評朱自清 <荷塘月色》的精彩片段

《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 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荷塘月色》中的「出浴的美人」顯然是不符合的,「那個年代,女同志別說出浴了,就是露出肚臍都要受批判。」
朱自清寫《荷塘月色》時,曾將點綴於荷葉之間的白花喻為「剛出浴的美人」,采蓮少女盪舟出湖,原來不是「載歌載舞」,而是唱著艷歌去的,歌中唱道: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這些輕度「涉黃」的細節曾一度被剪除。但現在課本中已恢復其原來內容。 首先,說明作者的思緒變化:不靜到求靜到得靜到出靜,回歸現實,高於現實。
帶著淡淡的憂愁走出家門,趁月色出來散心,順著幽靜的小路一路走來,自然而然地來到了日日經過的荷塘邊,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比之白天又別有一番風致。荷葉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像荷葉隨風起舞時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點綴其間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讓人想起她「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態各異的:「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用上「裊娜、羞澀」二詞,在作者的眼裡荷花儼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細致的工筆和絕妙的比喻,對荷葉的形神、荷花的資質進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繪,荷花、荷葉的優美形象似已展現眼前。 這還不是最美的,一縷「微風」讓這副極美的荷花圖動了起來:「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霎時,荷香如歌,似有若無,花葉顫動,流波溢彩,葉、花、形、色、味渾然一體。人也在微風中全身心地沉醉在這荷塘美景之中了。 而這似乎還不夠極致!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葉下的流水被密密的葉子遮住了,不能看見,而葉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卻在 「靜靜地瀉」著,一個「瀉」字,化靜為動,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動感;「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個「浮」字又突出了霧的輕飄朦朧。葉子和花在薄霧籠罩下,迷迷濛蒙,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如夢似幻。月色迷濛柔和、薄霧輕籠飄浮,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滿月而有淡淡的雲霧,給人的感覺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卻是恰到好處。
作者在這里無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悅。「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 楊柳的倩影不是 「投」在荷葉上,作者偏偏用了一個「畫」,彷彿是一位繪畫高手在潑墨揮毫,精心描繪一般,使投在荷葉上的影子貼切自然、美麗逼真,富有情趣。 「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間的光和影猶如和諧的旋律,荷香縷縷,水乳交融,作者如此細膩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這美麗的景色可以讓作者忘記自己的憂愁了吧?但是「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都沒有。」作者還是無法擺脫那一縷愁緒,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相互交織,給優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朧的輕紗,清幽淡雅、安謐柔和、朦朧和諧,荷塘與月色融為了一體! 讀著朱老先生的《荷塘月色》,便宛若置身荷塘一般,彷彿在那幽徑上走著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綠的荷葉,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濛、薄霧繚繞的荷塘便又展現在眼前。
一 以真言寫真景
《荷塘月色》描寫了哪些景物呢?文題標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在歷代詩文中寫荷塘的不少,寫月色的更多。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絕對區別於其他的「荷塘」、「月色」。這里的荷塘不會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為作品鮮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特定環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發的真摯感情才有可靠的寄託,才讓讀者感到真實親切。 先看對荷葉的描寫:「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們拋開特定的環境,用「青翠的玉盤」來比喻荷葉行嗎?當然行,而且表現力還相當強。這樣的描寫既繪出了荷葉的色,又表現了荷葉的質,還狀摹了荷葉的形。然而這種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細雨中,絕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夜不辨色,更難辨質,月色中所見的荷葉,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態,與裙十分相似,更賦予葉子一種動感美。 寫荷花,原文連用了三個比喻:「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荷花嬌艷華貴,堪以美人作比。宋代詩人楊成里的《蓮花》詩中就有「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的句子。朦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剛出浴的,朦朧之感恰當好處。相反,若不是在朦朧的月色中,而將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幾分牽強。 文章這樣描寫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種斷斷續續,似有似無的感覺絕不會產生於書聲琅琅的清晨,也不會產生於陽光刺目的中午,只能產生於「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的寂靜的月夜。我們再看另一個寫花香的句子:「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清香,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紫藤蘿瀑布》)這是燦爛陽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兒正「在和陽光互相挑逗」著,滿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氣也是淡紫色的」這樣的感覺顯得十分自然。 直接描寫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寫月,這也是被歷代文人所稱道的表現技法。「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倩影,卻又象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這里的黑影參差且斑駁,給人一種搖盪起伏的動感。為什麼?就因為它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風過處……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這波痕上面,當然更顯參差和斑駁。也正因為荷塘處於這種動態,楊柳的倩影才像「畫」而不是「印」在荷葉上。也正因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與影才現出一條條五線譜似的曲線,讓人聯想到「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
二 以真言抒真情
文壇許多作家為了寫出不朽之作,都刻意追求作品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實感,但文章寫出來,又往往給人矯揉造作之嫌。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而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缺乏精深的語言功力,以至造成一字不穩,真情盡失的遺恨。《荷塘月色》一文則能以准確貼切的語言,抒發出作者因置身於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悅」,以及社會帶來的又終究難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是美妙溫馨的,這樣的景色當然能給人以喜悅。本文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透過寫景的詞語便不難體察作者當時喜悅的心情。葉子象裙,裙又是「亭亭的舞女的」;花是「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花香似「歌聲」,光與影如「名曲」。這些詞語哪個不飽含喜悅色彩?但這種喜悅畢竟是「淡淡的」,沒有激動和狂喜。上節提到的刪去的「剛出浴的美人」一喻,除了它有悖於特定的環境外,也與「淡淡的喜悅」這一特定的情感不諧。試想,面前立一群「剛出水的美人」,表現出的喜悅還能是「淡淡的」嗎? 在整個寫景過程中一直充溢著這種「淡淡的喜悅」,但原文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後還有一句「峭楞楞如鬼一般」;僅此一句,就足以攪擾了溫馨的美景,破壞了喜悅的心情。峭楞楞的鬼影帶給人的只有恐怖,沒有喜悅,就連那「淡淡的哀愁」也不會由此產生,更不會生出「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如此美妙的聯想。
盡管身處良辰美景,到底無法排遣「淡淡的哀愁」。「一個人在蒼茫的月光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語中置一「覺」字,文章便增添了無窮意味;少這一字,則真成了自由的人,那就只有喜悅,沒了哀愁。還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中的兩個「一定」,更能表現出作者內心深處難言的苦衷。 在對美景的描寫過程中應該盡是喜悅了吧?也不盡然。看這句:「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的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描寫路燈,盡選消極的詞語和事物,而且句式舒緩,語調低沉,讀者從字里行間似乎能聽到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息聲。同是寫燈,《我的空中樓閣》是這樣的語言:「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句式整齊,節奏明快,在這如歌的行板中洋溢著作者按捺不住的喜悅。以上兩段描寫,詞語當然不能互換,就連句式也絕不能互調。
特色
1.欣賞景物描寫
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在於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雅、朦朧、幽靜之美。第四、五段最能體現這種美。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一段沒有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有著奇異的光彩。把盛開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一樣似有似無,時斷時續,捉摸不定。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覺形象,作者卻把它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形象,這種把一種感覺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感覺的形象的寫法,在修辭學上稱為「通感」或「聯覺」。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以啟發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想像和聯想,讓讀者從各自的生活經歷和文化素養出發,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里寫「黑影」和「倩影」,還是寫月色,因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體上產生的。樹影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反襯月光輕盈盪漾。月色本是難以描摹的,但作者透過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開篇便是「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以下處處關聯這種不寧靜的心緒: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雲也是淡淡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聽到熱鬧的蟬聲和蛙聲,心想「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想到古人采蓮的盛況,發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的感慨,荷塘不滿於現實,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來。淡淡的憂愁情緒籠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復雜的,與「淡淡的憂愁」相伴隨的,還有「淡淡的喜悅」。文章開頭,「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可見作者是想擺脫憂郁情懷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著荷塘的小路,往日陰森森,「今晚卻很好」,經過一番澄思靜慮,便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暫得自由,心系於美景,怡然之情頓生;由賞景而思接千載,想到古人采蓮那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可見,「淡淡的喜悅」同樣籠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內心獨白。這一大段獨白,是從不寧靜到觀賞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個過渡,表達了作者心靈世界與外部世界的沖突和尋求擺脫沖突的願望。作者的這種心情,在月下荷塘這樣一個幽美的環境中,表現的便是憂愁與喜悅相交織的審美情懷。 總之,憂愁與喜悅是相伴共生的:處憂愁之中而嚮往喜悅,處喜悅之中而受憂愁的牽掣。它們是作者觀景時矛盾心態變化的兩個方面。但內心的波動沒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發是有所節制的(他自稱是個「中和主義者」),這就是所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中和主義」的表現。所以無論是憂愁還是喜悅,都是「淡淡的」。 關於本文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歷來有多種不同的理解。 有人認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凄涼的心境;有人認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現作者愁悶的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閑適的心情;有人認為它不是抒發作者逃避現實的情緒,而是表現作者對現實不滿的憤激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對黑暗實現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3.品味精美語言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准確生動,貯滿詩意。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一貫有樸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論逼真與如畫》),「回到樸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詩》),以為「藻飾過甚,真意轉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綺麗的、古奧的、生僻的字詞來雕琢描繪事物,而顯千情萬態於輕描淡寫之中。但也不是單純的樸素,而是寓靈機、靈巧、靈動、靈秀於樸素之中,也常依據忽然觸發的感受,憑借豐富的想像,使物象靈光閃現,把讀者引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論,作者不用濃墨重彩,畫的是淡墨水彩。適當地運用一些有色彩的詞語,但更多地是運用比喻,啟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畫面的色彩淡中有濃。如寫靜態的荷花,連用三個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寫淡月照耀下花朵晶瑩閃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寫綠葉襯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是寫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這些詞句,全無奇異之處,但是用在本文的語境中,卻有著特殊的藝術魅力,准確生動地表現了此時此境、此景此物的審美特徵。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瀉」字也很平常,但與「靜靜地」修飾語相配合,准確生動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又絕無聲響,幽靜幽美。又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達情意,這里用來寫流水,流水無聲而又好像有情意。它們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經營的,卻很有表現力。其他如寫荷葉用「挨」,寫燈光用「漏」等,都很見作者的語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個疊字,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音韻美。蓊蓊鬱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靜靜的花葉,薄薄的青霧,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
文章主旨
《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揭露了當時蔣介石社會的統治黑暗並抒發作者一心救國的愛國熱情。
結構語言
《荷塘月色》的結構,是圓形的,外結構、內結構均如此。從外結構看,這篇作品從作者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遊。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也呈一個圓形。內外結構的一致性,恰到好處地適應了作者展現一段心理歷程的需要。他知道,作為社會的人,是無論如何擺脫不了現實的騷擾的,苦悶之中,何以排憂?在他看來,「還是暫時超然的好」、「樂得暫時忘記」(《那裡走》),寧靜也好,超脫也好,都只能是短暫的。所以,出了門還得回來,獲得片刻的靜最終還得回到囂鬧中去。結構和內容的緊密聯系,使《荷塘月色》讀來文氣酣暢、渾然天成。 朱先生的語言,歷來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語的基礎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話,毫無雕飾之感的文字,更有精心「擇練」的遣詞用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浮」二字;把量詞活用為形容詞的「一絲」「一帶」「一道」「一二點」等等,都生動地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疊詞的運用,更是朱先生的擅長,例如,以「田田」形容荷葉的密度,以「層層」刻畫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廣度,用「蓊蓊鬱郁」極寫樹木的繁茂,都產生了鮮明的實觀效應,同時,讀起來又節奏明朗、韻律協調,有音樂美的感覺。 文章三大部分之間的轉接,十分妥貼。第一部分(1至3段)寫夜賞的緣由,用「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4至6段)的夜景描寫,烘托出一片寧靜之後,讓蟬聲和蛙聲打破寧靜,藉此轉下最後的第三部分,寫六朝采蓮的熱鬧和江南故鄉采蓮的情狀,心境又回到現實生活了。

❾ 分析《荷塘月色》某些寫景段落的描寫層次和藝術表現手法、修辭手法。

《荷塘月色》的寫景層次是先寫月下荷塘,繼寫荷塘月色,後寫荷塘四周。從里到外,回由遠及答近,有靜有動,疏密相間,把月光和荷塘融結一起。想像豐富,描寫生動,高明地把比喻、比擬、對比、烘托以及通感等手法結合起來。
第四自然段寫月下荷塘。描寫層次是先寫葉,再寫花,後寫清香;先寫靜態,但靜中有動,後寫動態。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通感,還採用許多疊字,增強了語言的音樂美。
第五自然段寫荷塘月色。描寫層次是先寫月光,再月影,最後光影合寫。(修辭手法)寫月光,以巧妙的比喻賦予月光以質感。寫月影,把塘中月色和岸邊樹連接在一起。又運用對比表現手法寫灌木黑影和楊柳倩影。最後是光影合寫,荷塘中既有月光,又有月影。再次運用通感手法,把視覺印象轉為聽覺印象,把光影雖班駁錯雜卻和諧美妙的韻味表現的生動具體。
第六自然段從里到外,寫荷塘四周。描寫層次是先樹、次山、再燈光,最後從視覺轉為聽覺,寫蟬聲哇鳴;大體上是由近及遠,又由遠回到荷塘。重點是寫荷塘四面的樹,又側重寫楊柳。(修辭手法)用烘托手法虛寫月色,最後寫蟬聲哇鳴,又把塘中與四周連接在一起,並以熱鬧的聲音烘托周圍的靜。「但熱鬧的是他們,我什麼也沒有」,透露出一種孤寂的苦悶。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