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山西蒙山風景區

山西蒙山風景區

發布時間: 2020-12-29 20:05:22

Ⅰ 請問山西蒙山大佛景區屬於什麼地方管將來會是幾A級景區啊

屬於山西蒙山而不是太原。應該是5A吧,它可是能與樂山大佛相媲美的。

蒙山大佛:蒙山在太原版西南約20公里處權,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曉月為舊太原八景之一。北齊高洋帝於天保二年( 551)將東魏大庄嚴寺擴建為開化寺,開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國最大的樂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唐高宗和武則天曾來此禮佛,賜宮內袈裟。由於寺毀閣傾,大佛淹沒於亂石瓦礫之中,僅見胸頸部分,胸寬25米,高17.5米,頸部直徑寬五米。目前做為旅遊資源正在規劃開發之中。

太原的詳細介紹http://bbs.voc.com.cn/topic-1738678-1-1.html

Ⅱ 山西「蒙山大佛」,為何消失600年後,又「神秘」出現

山西「蒙山大佛」,其實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因為時代戰爭的緣故被塵封了幾百年的時間,它的出現也是偶然的發現,讓曾經的著名的蒙山大佛重現世人的眼中。其實蒙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是東魏所建的大庄嚴寺。北齊天保二年,北齊文宣帝高洋賜名「開化」,又叫「開化寺」,並依山鑿寺後大岩為大佛和建造上、下二寺。大佛經過五代皇帝,歷時25年完成。

期間經歷了,隋文帝仁壽、隋末李淵、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晉王李克、北平王劉知遠等一代代人的發展和修復,一時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國廟,在百姓眼中至靈至寶,倍受尊崇。其社會和歷史地位可見一斑。

王劍霓踏遍了整個晉源的西山地區,終於在蒙山發現了五代後晉北平王劉知遠《重修蒙山開化庄嚴閣記》的殘碑。而他最終認定當地寺底村的「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推翻了多年來蒙山大佛已經不存在的定論。引起了中國考古界和佛教界的轟動。對於這樣一個歷史、宗教資源豐富的景區,一個既能體現當地地理文化特徵,又能滿足信眾宗教信仰需求的佛教文化旅遊聖地的蒙山大佛景區必將成為太原、山西乃至中國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Ⅲ 山西太原的蒙山風景區屬於什麼山脈

太原市的天龍山,龍山石窟,蒙山,太山都是龍山山脈

Ⅳ 山西蒙山要門票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門票
蒙山門票80元
①大、中、小學生及殘疾人憑學生證、殘疾人證件半票。
②傷殘軍人、烈屬、現役軍人和70歲以上的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免票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開放時間:6:00—18:00

Ⅳ 山西太原蒙山大佛門票多少錢

前兩周剛去過,蒙山不要門票,進入景區後有電瓶游覽車可以乘坐,一個人來回10元。自駕回車景區門口有停答車場,然後可以換乘景區內的電瓶游覽車。如果乘公交車,可以從下元乘坐839路公交或5路公交羅城下車然後坐村民的蹦蹦車大約兩人6元就可到景區門口了。如果有疑問就直接問我吧。

Ⅵ 山西蒙山的蒙山大佛

1:它坐落於山西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據考古記載蒙山大佛高約59米,但因為元朝後期遭受破壞,佛頭損失,經過後期的修補,現在蒙山大佛全高約48米,是僅次於樂山大佛的第二大摩崖石刻大佛,建造年代比樂山大佛還要早,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座露天摩崖石刻大佛。

2:蒙山大佛本是開化寺後的佛像。開化寺建於公元559年(北齊天保二年),北齊文宣帝高洋賜額開化寺,在寺後鑿石修路,離寺一里處依山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

3:元朝末年被戰火毀壞,又被風雨侵蝕,曾經由武則天專門為其打造袈裟的蒙山大佛已經變成了一堆長滿了雜草的亂石堆,而巨大的佛頭也已不知去向。

4:自2006年開始,相關單位全面開啟了對蒙山大佛的文物保護和復原工作,一直到2008年,蒙山大佛才開始面向社會遊客開放。

(6)山西蒙山風景區擴展閱讀:

(1)蒙山大佛是一尊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

(2)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

(3)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眾開放。

Ⅶ 山西太原蒙山說明文

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里處,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曉月為舊太原八景之一。北齊高洋帝於天保二年( 551)將東魏大庄嚴寺擴建為開化寺,開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國最大的樂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唐高宗和武則天曾來此禮佛,賜宮內袈裟。由於寺毀閣傾,大佛淹沒於亂石瓦礫之中,僅見胸頸部分,胸寬25米,高17.5米,頸部直徑寬五米。目前做為旅遊資源正在規劃開發之中。

1、晉陽西山大佛的史址
坐落於蒙山北峰之陽,南向,依山鑿制,由於年久風雨剝蝕,岩石表層風化嚴重,況其外露高大的胸頸部剝落之處還長出小樹蒿草,失其原有的風采,致人們不知其為當年巍偉的大佛,立於大佛胸下懷間而不知,無怪以往探佛者慨嘆「大佛巳不存在了」,「僅遺亂石而已」。晉陽西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於中國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鑿制年代,西方對「巴」佛考查不清,認為「巴」佛鑿於「三至七世紀」之間,這是個不精確的估計數字,而晉陽西山大佛,史籍明確記載鑿於北齊天保二年(551),時在六世紀。如按「巴」佛鑿於「七世紀」來說,我晉陽西山大佛要早一個世紀。比中國樂山大佛鑿於唐開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論高度,晉陽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自北齊鑿佛,歷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有重修、擴建、瞻游、紀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遺有五代後晉和元、明的幾通碑刻已移置太原雙塔寺保存外,其餘各代碑刻均未外運,當仍在其處,共處當有大量埋藏物。至於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閣遺基,都掩覆於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對這尊大佛的考查,現僅觸及其一半,還需清理發掘。
編輯本段 回目錄 西山大佛 - 史籍記載
西山大佛
晉陽西山哪裡?《北齊書》沒有載明。晉陽西山即太原西山,這里的天龍山天龍寺,龍山童子寺,蒙山開化寺三處都有大佛,哪處是「西山大佛」呢!史學家說法不一,有說「即天龍山造像」,有說「在蒙山,但已不存在了」。《北齊書》載:「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宮」指歷史上著名的晉陽宮,遺址在晉源鎮古城營村九龍廟一帶,看來哪尊大佛處「燃油萬盆」光能照到古城營村,便是那尊大佛。

天龍山大佛在古城營村西南三十餘里,中間有龍山阻隔,光照不到古城營村,可見「天龍山造像」並非「西山大佛」。至於龍山童於寺大佛,碑刻方誌都載有這尊大佛鑿於北齊天保七年(556),其事在高緯鑿成大佛之前,說明這也不是「西山大佛」,那就只有蒙山開化寺大佛了。蒙山開化寺在「文革』中已毀,現寺發現殘存斷碑中有五代劉智遠《重修蒙山開化庄嚴閣記》碑,碑載「西山大佛」就在這里。並且記載:像在「寺後一里」。後寺已不存在,地稱「大肚崖」。近觀石岩如大肚,遙望,胸、臂分明,無頭,原是一座山岩鑿成。一個石刻巨人胸頸兀突現於群山之間,爬上巨人頸上東南眺望,山豁間可見二十里外古城營村,晉陽宮遺址處就在眼前,確是可以「燃油萬盆,光照宮內」的,這一石刻巨人,就是「晉陽西山大佛」。
編輯本段 回目錄 西山大佛 - 發掘過程
西山大佛
山西省公路局退休職工李晉祥是當地聞名的「護佛使者」,他告訴記者,他自己也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來到蒙山尋找大佛了。李晉祥之所以會下如此大的決心尋找大佛,這還是源於一位名為王劍霓老人的意外發現。王劍霓的祖父王建屏曾任抗戰時期山西佛教會會長,是山西佛協會創始人。王劍霓從小就從祖父那裡聽過很多蒙山大佛的故事。1980年10月,55歲的王劍霓當時在市政部門工作,被抽調參加全國地名普查。在一次太原市地名普查中,「大肚岩」這一地名讓王劍霓感到十分奇怪。他再次上了蒙山。這一次,通過在當地百姓中尋訪,王劍霓了解到,附近不少地名中都包含「寺」字。這一發現讓王劍霓更加堅信,自己離大佛已經不遠。

這之後,王劍霓在當地村民陪同下,開始在附近山中尋找高大石崖———他意識到,要鑿200尺高的坐像,必須有至少同樣高度的山岩。當他們來到「大肚」崖前,王劍霓眼前一亮,山崖中央,出現一個巨大的佛胸。於是王劍霓立刻請有關部門進行實地勘測,勘測後發現大佛頭部失去蹤跡,胸以下部分埋於山石碎瓦斜坡中,因為當時的勘測條件落後,這個發現也就不了了之。

王劍霓的意外發現引起了李晉祥的極大興趣。1997年的一天,李晉祥來到蒙山,找到那塊奇怪的岩體後,組織村民將周圍的沙礫進行清理,並在沙礫中發現一個長度約為成年男子身高一般的手指形狀的雕刻。2005年8月,李晉祥寫給中國國家文物局的信件被轉至山西省文物部門和太原市市長辦公室,省文物局隨即責成市文物局督促當地政府,加大對大佛的保護和開發力度,於是,蒙山大佛始被「發掘」出來。
編輯本段 回目錄 西山大佛 - 修復程度從2006年開始,當地政府聘請專家對蒙山大佛進行全面保護和開發,頭部復原工程展開。2007年10月15日,山西省太原市蒙山大佛全面加固結束。蒙山大佛的修復引來了各方人士極大的關注,有人這樣評價它:比巴米揚大佛(高53米)高,比樂山大佛(公元713年)早。然而,它因何而建,又為何被破壞得如此嚴重,它的身上被蒙上了太多像謎一樣的色彩。
2008年3月,蒙山大佛頭部復原工程初步完成。
2008年5月12日,蒙山大佛景區對外開放,迎接四方遊客。
編輯本段 回目錄 西山大佛 - 景物介紹一、
西山大佛
天龍山大佛
在古城營村西南三十餘里,中間有龍山阻隔,光照不到古城營村,可見「天龍山造像」並非「西山大佛」。至於龍山童於寺大佛,碑刻方誌都載有這尊大佛鑿於北齊天保七年(556),其事在高緯鑿成大佛之前,說明這也不是「西山大佛」,那就只有蒙山開化寺大佛了。蒙山開化寺在「文革」中已毀,現寺發現殘存斷碑中有五代劉智遠《重修蒙山開化庄嚴閣記》碑,碑載「西山大佛」就在這里。並且記載:像在「寺後一里」。後寺已不存在,地稱「大肚崖」。近觀石岩如大肚,遙望,胸、臂分明,無頭,原是一座山岩鑿成。一個石刻巨人胸頸兀突現於群山之間,爬上巨人頸上東南眺望,山豁間可見二十里外古城營村,晉陽宮遺址處就在眼前,確是可以「燃油萬盆,光照宮內」的,這一石刻巨人,就是「晉陽西山大佛」。

二、晉陽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
原為東魏所建的大庄嚴寺。北齊天保二年(551),高洋賜額「開化」,又稱開化寺,並依山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稱「大庄嚴石窟二寺」,可見「西山大佛」當初是稱「石窟」的位於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壽初年(602),建起了庇蓋大佛的大佛閣,改稱「凈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淵留守晉陽,復名開化寺。顯慶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後武則天來幸並州,瞻仰開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並令並州州官長史竇軌「速庄嚴備飾聖容」,「開拓龕前地,務令寬廣」。武則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長安後,經兩年時間,由皇帝內宮做了兩件袈裟,派專使馳馬飛送並州,給這兩寺大佛像賜披袈裟。袈裟上裝飾的金銀珠寶大放異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燭山川」,「道俗瞻睹,數千萬眾」,轟動了並州。唐武宗滅佛時,大閣雖然失修破敗,但大佛未損。晚唐乾寧二年(895),晉王李克用竭河東之力,「計口隨錢,不可勝計」,五年用工三十萬,重修了大佛閣。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北平王劉智遠留守北京(晉陽),又修佛閣。這次重修的庄嚴閣,高五層,每層十三楹,二十六間,共一百三十間,將二百尺高的大佛庇蓋於內,可見閣之大。元末(1368),寺毀閣傾,火佛頭部掉落,殘磚破瓦和山間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晉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稱法華寺。顯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從此埋沒六百餘年。

自北齊鑿佛,歷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代都有重修、擴建、瞻游、紀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遺有五代後晉和元、明的幾通碑刻已移置太原雙塔寺保存外,其餘各代碑刻均未外運,當仍在其處,共處當有大量埋藏物。至於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閣遺基,都掩覆於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對這尊大佛的考查,現僅觸及其一半,還需清理發掘。
編輯本段 回目錄 西山大佛 - 特色
西山大佛
一談到摩崖石刻大佛,人們就會想到享譽海內外的四川樂山大佛。2001年3月發生在阿富汗塔利班的一場暴行,也使長久以來被西方世界公認為「世界第一大佛」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不僅毀於一旦,而且名揚世界。毋庸置疑,這兩處摩崖石刻大佛在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中都有其獨特的地位和影響。然而,在中國山西太原還有一尊世界級的摩崖石刻大佛——中國蒙山大佛(即西山大佛),至今鮮為世人所知!

(1)縱橫兩種元素,築就其世界級文化瑰寶地位
據史籍載:太原蒙山大佛始鑿於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經五個皇帝、歷時25年之久,到北齊後主高緯時鑿成。《北齊書》記載有,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所以「蒙山大佛」也稱為「西山大佛」,「宮」就是指歷史上著名的晉陽宮。唐有記載說佛像「高二百尺」,按唐時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於中國四川樂山大佛(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53米)高10米。按鑿制年代,西方對「巴米揚大佛」考查不清,只是認為可能鑿於「三至七世紀」之間,是一個不精確的估計數字。中國蒙山大佛,史籍明確記載鑿於公元551年,比四川樂山大佛(公元713年)早162年。按此,蒙山大佛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有確切記年的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論高度,蒙山大佛比巴米揚大佛高,是世界上迄今所知的第二大佛。因此,在寥若晨星的世界摩崖石刻佛像中,中國蒙山大佛無疑地位顯赫!

(2)歷蒙皇家賜建,禮佛披裟一時竟如國廟
史書有載:「北齊文宣帝高洋於天保二年在晉陽蒙山建寺,賜額開化」、「鑿石迎溪,依山刻像,歷時20餘年,緯時造成」。可見中國蒙山大佛是由北齊皇帝高洋賜建,歷經高殷、高演、高湛和高緯四位皇帝的督建始成。隋時,文帝楊堅於公元602年為大佛修建佛閣,名曰「凈明」。唐時,高祖李淵常來蒙山拜佛,復賜名「開化」;特別是唐顯慶五年,唐高宗與武則天夫婦巡幸晉陽故地,親來瞻禮蒙山大佛,「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回到長安後,還令宮內專門為大佛製作了一件碩大無朋的袈裟,派遣特使送至晉陽,並在晉陽百萬僧俗的矚目下為大佛舉行了披袈裟儀式,袈裟上裝飾的金銀珠寶「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燭山川」。一時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國廟,在百姓眼中至靈至寶,倍受尊崇。其社會和歷史地位可見一斑。這令中國蒙山大佛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顯得尤為光鮮靈異!

西山大佛
(3)弘顯八百餘年,神奇的傳說故事歷久彌新
從佛教文化來說,隋唐時期,晉陽佛教文化頗盛,高僧雲集,曾為中原地區重要的佛教中心。早在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二年便開始在山西建立寺院。魏晉南北朝時期,山西涌現出了法顯、慧遠、曇鸞等一代高僧。隨著幾大佛教宗派的確立,山西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中心。而蒙山大佛所在的開化寺,則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在海外,特別是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佛教界,都將蒙山大佛稱為「交城蒙山大佛」,因為位於山西省交城縣的玄中寺就是佛教凈土宗心目中公認的祖庭。其實,佛教凈土宗的早期道場就在蒙山大佛所在的開化寺,因為年代久遠,才有了海外佛教界所稱的「交城蒙山大佛」之誤說。而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認為其歷史悠久居中國佛像之首。相傳唐高祖李淵在做太原留守時,一日參拜蒙山大佛後,當晚即得一夢,夢中竟見佛光普照,醒後以為祥瑞,從而更加堅定了起兵的決心。遂兵興晉陽,終成大業。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即源於此。這些無疑又為蒙山大佛披上了一層絕世神秘的面紗。

(4)一朝就地遁形,從此隱世600年
中國蒙山大佛自問世以來,倍受皇家關寵,僧眾喜愛,為弘揚和傳播佛教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朝代更替、歲月變遷,曾經顯赫一時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覺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飽受戰火損毀和大自然風霜雨雪的剝蝕後,終於在元朝末年(公元1368年前後)閣傾像塌,大佛的頭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經崩落,從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閣遺基就被掩埋於山石、殘磚和泥沙之中,不為後人所知。直到公元1980年,太原市南郊區地名辦公室在一次地名普查中發現了大佛的遺跡。蒙山大佛一經發現就引起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廣泛關注,世界各地的佛教界也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很快有關蒙山大佛的勘察發掘工作及蒙山景區的整體開發建設工作就被列入山西省太原市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成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文化強市、文化強省工作的一個嶄新亮點,很快聚焦世界的目光!

(5)社會各界推崇,打造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西山大佛
自從1980年蒙山大佛被發現以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對蒙山大佛給予了高度關注,並通過各種渠道為大佛的修復保護和開發鼓與呼。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田東輝所長認為,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跡,他說,這樣一尊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摩崖石刻大佛,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無法比擬的;國務院津貼工程技術專家馬啟元先生認為,蒙山大佛的文化研究價值和社會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中國文物學會李瑞森副會長被大佛的恢弘氣勢所震撼,說蒙山大佛不僅是太原人的大佛,更是全人類的大佛,是世界摩崖石刻藝術中的精品。太原市委、市政府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打造文化強省、文化強市,建設歷史文化名城、鑄造城市靈魂與神韻的角度,對修復和保護開發蒙山大佛,給予了充分肯定。幾年來,省市政府和晉源區政府都十分重視蒙山大佛景區的開發,蒙山大佛景區的開發也必將轟動世界。一個既能體現當地地理文化特徵,又能滿足信眾宗教信仰需求的佛教文化旅遊勝地即將面世,蒙山大佛也必將成為太原、山西甚至中國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Ⅷ 山西蒙山的景點

晉陽八景:蒙山曉月、汾河晚渡、巽水煙波、雙塔凌霄、崛圍紅葉、玉門積雪、土堂怪柏、烈石寒泉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