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風景寫生
A. 求婺源景點排行榜,哪些比較推薦
婺源景點排名靠前的有江嶺、思溪延村、查平坦、甲路、大鄣山卧龍谷等。其中江嶺、思溪延村、甲路、大鄣山卧龍谷挺值得去的。
江嶺是婺源最老牌的賞花目的地,也是目前最值得推薦的賞花景點之一。梯田花海、花海民居日出雲霧,非常漂亮。不管是下雨還是天晴,各有各的美。其實春天到婺源不管去哪裡玩你都不會失望,因為婺源全境都是花海!
大鄣山卧龍谷,夏天這里是避暑聖地,站在谷底瀑布擊打在岩石上的水花撲面而來,降溫保濕補水效果一流。如果你去過九寨溝就能明白卧龍谷,好山好水好風光,這里有婺源最美的自然景觀以及華中地區落差最高的瀑布,整個山谷間都是清澈的河水、鳥語花香、天然氧吧的體驗,能夠感受到大自然巧奪天工的美麗!
B. 婺源旅遊景點
婺源是迄今復體驗最好的景區之一制!景色美好,民風淳樸,文化底蘊也很足~
花期:3月10日-4月上旬,網上買5日通票,180元/人,覆蓋12個景區。
江嶺
推薦提前一天到達,住在離觀景台很近的客棧,清晨進入景區,從高處俯瞰十萬畝仙氣彌漫的梯田花海~開車向下能看到幾處花況很好的地方,可以拍一張很「婺源」的照片。
曉起
曉起是個安靜的小村,不必趕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趁著人少來走走就很舒服,何況我不會告訴你周圍的花已經開得很好了呢!
思溪延村
可以先游覽入口附近的延村,再沿著被油菜花田裡的小路漫步到思溪。
延村靜謐有韻味,老宅林立,適合慢慢行走。思溪就相對景緻更好,百壽花廳、繼志堂將徽派的講究表現得淋漓盡致,敬序堂還是《聊齋》取景地。可以走上水上木架橋,環顧整個青牆黛瓦的村莊。
李坑
游覽過上面幾個地方,差不多黃昏的時候到李坑,可以看到這個水鄉小村夜裡的熱鬧和溫柔。
李坑除了有大片花況極好的油菜花田,素凈的徽派古建築,還有很多學生在此寫生。天氣好的時候,在河邊橋上走走,喝一杯鮮榨甘蔗水,曬曬太陽,就十分美好。
江灣
個人覺得商業化氣息比較重了,不過蕭江祠堂還是很震撼的。
C. 有中國最美麗的農村之稱的婺源古村,村如詩畫城亦詩畫,真如傳聞所言嗎
是的,婺源非常的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村莊質朴。
D. 江西婺源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婺源一直以來被眾多媒體、旅遊愛好者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全國旅遊知內名專容家和遊客普遍認為婺源從其知名度、遊客規模和景區品質來說,都已經具備了一個著名風景名勝區的屬性和特性,單個景點不足以體現婺源的品味與價值,為了讓遊客深度體驗最美鄉村的古村文化、田園風光、山水風情的多樣魅力,同時獲得更多實惠,應全面推行「一票制」。
經有關部門批准:婺源旅遊區門票將於2009年3月1日起開始實行讓利優惠價:180元/人,在120小時(5天)內可以暢游婺源各大旅遊景點。
通票所含景區:大鄣山卧龍谷(AAAA景區)、江灣(AAAA景區)、靈岩洞(AAAA景區)、文公山(AAAA景區)、李坑、彩虹橋 、曉起、思溪延村、汪口、百柱宗祠、江嶺、慶源。
E. 求一篇婺源寫生感想,500字
一.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二.培養對自然風景和環境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選內材取景構圖和深入加工容能力。
三.深化對光和色彩的規律認識,鍛煉掌握視覺色彩和運用色彩的能力,培養表現色彩的能力和對技法的掌握能力。
四.理解因環境,氣候,季節,時間等條件變化而產生變化的自然景色的色彩調和。
五.了解當地地域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風俗習慣,增長文化底蘊修養。
F. 江西的婺源寫生心得
目的:了解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它的自然景觀園林建築風土民情人文景觀之間的關系,學習和掌握不同的繪畫材料﹑繪畫工具﹑繪畫技巧,目的是通過實地的觀察,現場作畫,把握事物的形體結構透視關系質感特徵以及微妙色彩,藉以提高實際繪畫水平和綜合審美素養。
一.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二.培養對自然風景和環境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選材取景構圖和深入加工能力。
三.深化對光和色彩的規律認識,鍛煉掌握視覺色彩和運用色彩的能力,培養表現色彩的能力和對技法的掌握能力。
四.理解因環境,氣候,季節,時間等條件變化而產生變化的自然景色的色彩調和。
五.了解當地地域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風俗習慣,增長文化底蘊修養。
半個月的寫生時光一晃而過,美好的時光總是在逝去之後令人那麼依戀,短暫的總是那麼令人回味!通過寫生使我們由一個對婺源一無所知的「外行」變成了一個熟練灰派藝術的「內行」。其中,我對灰派建築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馬頭牆」。它是灰派建築的重要特色。馬頭牆高低錯落,一般為兩疊式、或三疊式、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後廳,馬頭牆的疊數可多至五疊,就是俗稱「五嶽朝天」了,總而言之,江西婺源的灰派的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已經在我們腦海中深根了,我們也酷愛這塊凈土!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有感受到了那淳樸的鄉村鄉情,在寫生中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的那份友誼,老師在我們畫畫和生活上的幫助,這一切將永遠記憶在我心裡,一塊絕對是世外桃源的地方!
其實,學校給我們這次「江西婺源寫生之旅」的機會,讓我們來到這么美麗的地方寫生,拓展了我們的視野,深化了我們對藝術深層次的了解,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自然與人文之美,傳統與現代的完美契合」,感嘆藝術的殿堂原來如此美妙! 然而,看著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讓人陶冶在這巧奪天工的自然風光之中!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感謝婺源的先輩們,建造出了這么神奇的一處「牛形村落」,驚艷之餘,也情不自禁地驚嘆前人的智慧與結晶,深思人類智慧的無限寬廣和深邃!
G. 小學生優秀的風景寫生作品
婺源寫生有感
時間過得很快,在江西婺源的寫生生活就這結束了。對於這次寫生,給我留下很深刻很難忘的回憶。剛到這個陌生的地方時,我對於這里的印象不是很好,宿舍里很陰,被子很潮濕,味道有點怪,環境很暗,但我相信,很快我就會適應這個環境的。
剛開始幾天里,我都很積極地背著畫袋,提著工具箱,滿懷信心和興趣四處走走,找到合適景點開始作畫,哎暗自在心裡下決心,要堅持每天外出寫生,調整好心態,堅持到底。但是好景不長,過了五天後,我的狀態進入了低潮,心情有些低落,沒有靜下心來畫,上交的作業也沒有前兩天好,這讓我很困惑,也很沮喪,就祈禱快些結束這樣的生活,可是這是個很美的地方,我既然來到這里,卻沒有充分利用好時間,沒有把這的美留在我的畫里,那不是很對不起自己嗎?我就是這樣勸服自己的,以至於最後一天,我還是堅持畫了一張作業。雖然說我的作業還不是很滿意,但是我已經努力地去學習提高自己了。
這真的是最美的鄉村,這里的建築十分有特色,它的古老,它的造型,讓我很驚嘆,我喜歡上這里了,甚至有時候捨不得離開在這互通轉悠的感,我也開始留戀這里了。這里的風景讓我覺得自己的視野是這么的狹隘,並不是只有大城市的繁華才是美,鄉村的寧靜,鄉村的空氣、田野、溪水,它的美遠過於城市。
婺源不僅風景美,這里的人也很美。這里很少的年輕人,只剩些老人、婦女和小孩,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我常看到老年人自己做家務活,甚至下地幹活,這里的人很熱情,很淳樸,在我們畫畫沒地方坐的時候,他們會很熱情地給我們凳子,給我們介紹當地的特產,附近的商店。婦女們則是在家帶孩子,這些鄉村的孩子很活潑,也挺可愛,也會常跑到我們旁邊問些很難捉摸的問題。
我記得我們來婺源的路上,司機對我們說等車開到沒有路的時候,那婺源就到了,婺源就在這么偏僻的地方。盡管它偏僻,卻還是有那麼多人遠道而來,可見它真的有它的獨特。我發現自己會捨不得這美麗的鄉村了,但是很快,我們就結束了十天的寫生生活,這短暫的時間給我留下的卻是無窮的回味。
在回校的路上,我受不了山上的顛簸,連吐了兩次,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等以後有機會,我還是會再次來到這里的。或許我不是來作畫,到那我可能把攝像作為業余愛好,或許我會同我的朋友、家人來感受生活,感受文化,又或許是別的原因讓我又再次來到這里。
H. 婺源縣城有什麼好玩
婺源篁嶺第1名
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篁嶺村
AAAA級景區
李坑景內區第2名
上饒市婺源縣秋容口鎮李坑村
江嶺景區第3名
上饒市婺源縣江嶺風景區內
婺源風景區第4名
上饒市婺源縣婺源風景區
AAAAA級景區
彩虹橋第5名
上饒市婺源縣清華鎮內
I. 江西的婺源寫生報告
考察地點:江西省婺源縣(主要是東線與北線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考察);
考察時間:從2004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
考察方式:(1)人文景觀:對當地進行調查和對相關人員進行咨詢,收集相關的文字資料,拍攝有關圖片,等等。(2)自然景觀:拍攝有關圖片,現場寫生,收集相關圖片等等。
1, 考察目的
「師造化」是畫家藝術水平提高的重要源泉,因此,觀察生活,研究自然對學畫之人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而有計劃的觀察則意味著明確的目的性,自然其結果,也就是對於無意識的平時觀察,其收獲也將事半功倍,這也是我們這交考察的目的和意義所在。我們此行共有十四人,分屬兩個專業,設計藝術學和美術學,不同專業考察的側重點不 同,我是美術學專業的,因此我的首要任務是收集創作材料,考察重點在於自然景觀,以及其與人文景觀的富有意味的,傳統理念上的天人合一的組合,其次才是增長歷史文化與古建築的相關知識和增加對這些知識的感性體驗。
2,考察過程
本次對考察的第一站是東線,第二站是西線。東線主要考察了婺源縣的江灣、曉起、汪口等地,北線主要考察了思口、清華古鎮、坨川、理坑、篁村等地。一般情況下,先找些當地的知情人士對當地特別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物產、文化及旅遊景點作初步了解,主要目的是確定下一步的考察路線及難度系數,事實上後來也證明這是最為節省時間的做法,因為對於一個具有很深的文化傳統的地方,其地形復雜程度有時也體現了一種文化,如理坑的建築規劃就具有八卦的精神,如同迷宮,要是沒有事先的准備很有可能會在路上浪費大量的時間。
3,
考察結果
這一次考察收獲頗豐,一方面增加了對古建築的感性認識,積累了傳統的建築知識,地理知識、風水學知識、規劃知識、古代環保知識及各種其它人文知識,了解了中國先賢的智慧與能巧;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許多資料和圖片,為藝術創作與進一步的理論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結合本專業,對那些本人認為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觀或自然景觀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東北部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被旅遊書籍冠以「中國最美麗的鄉村」。與浙江、安徽為鄰,有著豐富的人文和自然風光。她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這里文風鼎盛,古跡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築為代表,而自然風光更是如詩如畫:田園、小溪、古木、翠竹環繞村落,飛瀑、驛道、路亭、拱橋散布鄉野……婺源不僅有江南層巒疊翠的山林,碧綠綢絹般的小河,還有蜿蜒的石板路連著一個個依山傍水的村落,更為突出的是這里的徽派建築,其風格體現在「粉牆黛瓦」,即雪白的牆身,青黑色的瓦,屋頂是刻著各式圖案的飛檐翹角,直指蒼穹,在藍天綠樹映襯下分外矚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濃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別具的獨特格局。
我們眾景德鎮到婺源之後,第一站就是思口鎮。歷史上以商賈聞名的延村,現有房屋多為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建築,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民居建築風格大同小異,多為一層至三層穿斗式木構架,四周用風火山牆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分前廳、後堂、廚房,前後均有淺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門窗,青石板鋪地。最令人稱奇的是古宅栩栩如生的「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延村以群屋一體的建築格局著稱,若逢雨天,踩著光可鑒人的青石路,從村頭走到村尾,穿堂入戶而衣衫不濕,延村現保留有古民居57棟。庄園特色極具,在環繞延村的河岸上還可以捕捉到水彩畫般輕靈、蒙朧、滋潤的畫面。思溪的古民居則以幽深的庭院風格見長,鎏金匾額,迴廊護欄、天井書齋,亦庄亦趣。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當年的古驛道,它們在村莊與村莊之間宛如飄帶一般蜿蜒伸向遠方。那些規模較大的村落更是有著江南風光田園詩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樹,曲曲彎彎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種國畫中的韻味。
汪口古村落,由宋朝議大夫(正三品)俞杲於大觀年間始建,距今有1100餘年歷史。位於婺源縣東江灣鎮的西部,歷史上 被稱為「千煙之地」的汪口,如今仍有500來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房仍保留明清時代的特色和風格。古村廓處於丘陵地帶,村周青山環抱、綠水依流。詩雲:「鳥語雞鳴傳境外,水光山色入閣中」,景色十分宜人。汪口自宋清代以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其中光是七品官以上之文武官員就有36人,學士10人,著作33卷。故有「書鄉」之稱。
汪口古為徽州府城陸路經婺源至江西饒州的必經之地,又系婺源縣城連通東北鄉水路,貨運到樂平、鄱陽、九江等處之碼頭。明清時期,這里店鋪林立,商賈雲集,景象繁華。雖經千載滄桑,但留下的歷史遺跡諸多。包括被譽為「藝術寶庫」的「俞氏宗祠」;屬徽派建築的「千年古街」;古樸典雅的「一經堂」、「懋德堂」、「大夫第」和「養書屋」等民居等等。汪口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具特色,豐富多彩。以俞氏宗祠為例,建築為清代中軸歇山式,氣勢雄偉,布局嚴謹,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宗祠由山門、享堂、後寢組成,兩側有花園,園內三棵古桂至今年年吐芳。祠內斗拱、脊吻、檐櫞、雀替、柱礎,無不考究形制,凡木質構件均巧琢雕飾,有大中小的各種形體和各種圖案一百多組。刀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細膩纖巧,精美絕倫。被古建築專家譽為「建築藝術寶庫」。且宗祠外清溪如帶,隔岸青山疊翠,風景獨佳。
此行考察讓我覺得特別入畫的一個地點是曉起。「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如果說,婺源是一個綠色大公園那麼曉起村就是一處絕妙的景緻。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寧靜的街巷,青石鋪就的驛道,野碧風清的自然環境,遮天蔽地的古樹,天人合一的曉起堪稱中國別具韻味的古文化生態村。
曉起村始建於公元787年,村中保持600餘年的房屋有幾十幢,風格鮮明,氣勢非凡。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商第官第無不折射出這方鍾靈毓秀的土地曾經有過的輝煌。一門四進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賢留與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曉起先人崇尚綠色,重視和保護環境的有力佐證,更為今天的曉起增添了幾分靈氣。
在北線的考察,我們主要了解了理坑。理坑原名理源。建村於北宋末年,村人好讀成風,崇尚「讀朱子之節,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被文人學者贊為「理學淵源」。
幾百年來這偏僻山村,秉承勤學苦讀之風,人才輩出,先後出過尚書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啟元,司馬余維樞,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進士16人,文人學士92人,著作達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庫全書》,可見理坑昔日的輝煌。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明代崇禎年間廣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廳」,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余懋學的「尚書第」,清代順治年間司馬余維樞的「司馬第」,清代道光年間茶商余顯輝的「詒裕堂」,還有花園式的「雲溪別墅」,園林式建築「花廳」,頗具傳奇色彩的「金家井」。這些古建築粉牆黛瓦、飛檐戧角、「三雕」工藝精湛,布局科學、合理、冬暖夏涼,是生態文明的綠寶石。
沱川在人文景觀上不如其理坑等地那麼有底韻,但從繪畫寫生的角度來看卻是一個「橫看成嶺側成峰」般的好地方,這里的樹木形態各異,街巷少了一些森嚴,多了一些變化,房子也錯落有致,並且環村還有稻田圍繞,要是在稻穀成熟而未收之際,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取得很好的構圖,金黃、銀白、銀黑形成的色彩交響曲定然優美無比。這也許是它成為眾多藝術院校的首選取寫生基地的緣故。
另外我還要提的就是婺源的水,可以說是它是婺源的活的靈魂。因了它,使得婺源的風景才有了靈氣,才會如詩如畫般 的優美。而橫跨其上的橋則又平添了幾許韻味。清華鎮有一座木結構廊橋。初建於宋,具有800餘年歷史,因李白的「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取名為「彩虹橋」,由六亭,五廊構成長廊式人行橋。每墩上建一個亭,墩之間的跨度部分稱為廊,因此,也叫廊亭橋。從遠處看,亭略高於廊,形成錯落有致,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
彩虹橋最大的特點:設計非常科學,其一、橋墩像半個船形,前面豐銳,後面平整,流線形,起到分解洪水對橋墩的沖擊力。其二、橋墩之間距離不等。這種設計,是根據汛期洪水的走向確定的。主流量經過的地方墩距較大,有利於行洪,橋墩受到的沖擊也小。其三、條石之間砌法講究。橋墩是用長短大小不一的條石相鉗在一起,縫隙小,結合的非常牢固。整座橋,為了便於維修,化整為零,每個亭、廊都是獨立的,這樣做不會因為一處壞而影響到整座橋。
在婺源,風景到處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風景,就在你不經意的途中出現。有時候車一拐彎,前方露出了一排排「粉牆黛瓦」的民居,隱現於古樹青山之間;有時候一回頭,遠山盡處,雲霧繚繞,松竹連綿,恍若仙境。因此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結合自然資源的完好保存,吸引了遊人如織,也是畫家、美術院校學生等所獨衷的寫生去處。我在這一次的考察中也受益菲淺。我們一行將各自考察所收集的資料進行總結、歸類,並將有關的電子資料和圖片刻錄成光碟,實行資料共享,進一步提高資料利用率。
4, 主要存在問題
存在問題有兩個,一個就是臨行時,對婺源的氣候和環境了解不夠,以致准備不夠充分,還好沒有生病什麼的,否則必定影響到正常的考察進展。這也為本人以後的相類似的考察和探索提供了借鑒。另外一個算不上什麼問題,就是考察的時間略早了一至兩個星期,山上的樹大部份還是綠色的,對於油畫寫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影響,就是色彩不夠豐富,如果遲些時候,楓葉紅了,可能在視覺上會有很大的改觀,當然總體而言,這一次的收獲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