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的景色
Ⅰ 陸游的《鵲橋仙 夜聞杜鵑》中的: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描繪了怎樣一種景象詩人描繪這
這三句話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為後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的心境作了鋪墊。
Ⅱ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描寫了什麽景象、有什麼作用!
鵲橋仙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
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簡析】
夢中還是從戎南鄭的邊城角聲,醒來卻是聞羈旅成都的杜鵑啼鳴。千里曜戈甲的壯景,由此破碎為茅檐孤燈的暗夜;那氣吞殘虜的雄懷,又何堪臨對這春晚的連江風雨?杜鵑是蜀中望帝的化身,它的啼鳴,似乎總在提醒羈人歸去。但放翁的志向,本就在欲傾天上銀河水,凈洗關中胡虜塵,他也曾在詩中再三申訴:四方男兒事,不敢恨飄零。那麼,這故山就不應只指故鄉山陰,當還包含了半壁液淪落的故國河山。而半世飄然的羈旅,更還伴和著老卻英雄似等閑的無限悲慨了。
Ⅲ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描寫了哪個季節的景色
秋季,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的時間是在秋季,且《芙蓉樓送辛漸》首句就從昨夜秋雨寫起,在開始寫送別的,後面的『寒雨』也點明是在秋季
Ⅳ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這首詩最是描寫哪個,季節
秋季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年代:唐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賞析:
這首詩大約作於開元二十九年以後。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另一首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說的是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
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置了凄清的氣氛。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心情。三、四句,寫的是自己,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辛漸返鄉,親友一定要問到詩人的情況,所以詩人送別辛漸時特別囑托他:「家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像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表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構思新穎,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壺」是詩眼,但歷來人們都認為「玉壺」與「冰心」一樣,都指人的品德美好,這不符合實際。「玉壺」具有多義性,它可以指酒壺、月亮、燈、滴漏等。把「玉壺」解釋為酒壺,既是推杯換盞時的諧謔,也極符合王昌齡當時的心態。全詩音調諧美,詩風沉鬱,又採用問答形式,別開生面。
「寒雨連江夜入吳」,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連」字和「入」字寫出雨勢的平穩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
但是,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不也展現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嗎?中晚唐詩和婉約派宋詞往往將雨聲寫在窗下梧桐、屋前白馬、池中荷花等等瑣物上,而王昌齡卻並不實寫如何感知秋雨來臨的細節,他只是將聽覺視覺和想像概括成連江入吳的雨勢,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這就用浩大的氣魄烘託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漸即將登舟北歸。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遼闊的江面上,進入詩人視野的當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盪的江水本來是最易引起別情似水的聯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勝數。
然而王昌齡沒有將別愁寄予隨友人遠去的江水,卻將離情凝注在矗立於蒼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為友人回到洛陽,即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象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江畔空望著流水逝去。一個「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線,自然而然牽出了後兩句臨別叮嚀之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Ⅳ 如何寫連江江濱公園的景色400字作文
400字,應該只能寫一兩處景點。
首先介紹一下怎麼去的,下車後怎麼走回。
接著簡單介紹濱江公答園有哪些好玩的景點,詳細描寫其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兩處,如海狼王,遠看像什麼,近看有多大,什麼顏色,什麼材料做的,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來寫。
最後離開時的戀戀不舍的心情。
Ⅵ 小學生作文怎樣寫連江秋天的景色
我感覺吧,小學生應該多描寫描寫,用一些顏色,把太陽,水和秋天都連接起來成為一體,效果會很不錯的。
Ⅶ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描繪了怎樣一種景象,描繪這樣景像有什麼目的 急~~~在線等
引自陸游的《鵲橋仙、夜聞杜鵑》。這三句話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為後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的心境作了鋪墊。
記得給分哦,,O(∩_∩)O~
Ⅷ 福州連江有什麼風景名勝
線路A:青芝山洞天福地一日游 早上8:00官頭青芝山接團,游覽西線景區,如林森藏骨塔、內蝙蝠洞、連容體榕、五曲洞、八仙岩、青芝寺等景點。10:00-10:30觀賞雲南歌舞表演。12:00午餐。12:40左右游覽東線景區,如折腰岩、林森公館、白玉佛、閬鳳台、九曲洞等景點。15:30左右參觀"靈芝展",觀看動物角斗表演。 川石島休閑度假二日游 D1:13:00官頭客運碼頭,乘船前往川石島,途中觀賞長門炮台、雙龜鎖口、五虎把門。14:30到達川石島入住度假村,參觀萬人坑、大東電報局、福建省舉重中心。17:30晚餐,自由活動。
Ⅸ 連江縣龍山村景色作文500
作文 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龍山村,是南方的一個小村莊。 每次和媽媽出去旅遊,都要拿我們內去旅遊的城容市和我自己的家鄉作比較。雖然我的家鄉沒有北京那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沒有上海的現代氣息和經濟發達;沒有蘇杭那樣久負盛名,但是,在我眼裡,我的家鄉永遠是最漂亮的。
有詩雲:「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用這句詩來描繪我們村莊真是恰到好處。站在村外,遠遠就能看到我們村莊里一片一片茂密的樹林,這些樹林,是我童年時的樂園呢。走進我們村莊,你就會發現村裡面有幾條小河貫穿整個村莊,小河上多架有一些古樸的木橋或石橋,在小河兩岸是我們村民的房子,雖然沒有大都市的建築裝飾得富麗堂皇,但也寬敞明亮,住得很是舒服。真是小橋、流水、人家,一派和諧的景象。
村子的前面是一座座連綿的小山,山上都是高大樹,山上沒有路,只有上山旅遊的人們爬山過後留下的一些彎彎曲曲的痕跡,遠遠望去,這些痕跡就像一條條蜿蜒的龍,盤在山上。雨天的時候,透過自家的窗戶,遠眺小山,小山更是煙霧繚繞,如鋪了一層薄薄的紗。
村莊里,夏天的傍晚,家家戶戶吃過晚飯,聚在大樹地下乘涼,年長的爺爺奶奶們給我們小輩講故事。偶爾從村裡傳來的雞鳴狗叫聲,聽了也倍覺親切。
Ⅹ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 A春 B夏 C秋 D冬
寒雨指的是秋末冬初時節的冷雨。王昌齡將聽覺、視覺和想像概括成連江入吳的雨勢,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這就用浩大的氣魄烘託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