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美景介紹
㈠ 湖北有哪些美景值得去看的
湖北有值得去看的美景有很多,比如武當山、神農架旅遊區、三峽大壩旅遊區、三峽人家風景區、清江畫廊風景區、柴埠溪峽谷風景區、武漢東湖風景區、武漢黃陂木蘭山風景區、恩施大峽谷、黃鶴樓公園等等。
一、武當山
道教聖地,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內,屬大巴山東段。武當山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的發源地,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二、神農架旅遊區
神農架風景區位於湖北省西部,山峰均在海拔3000米以上,堪稱「華中屋脊」。主要景點有神農頂、風景埡、瞭望塔、金猴嶺等。
神農架兼具泰山之雄偉,黃山之奇麗,峨嵋之鍾靈,華山之峻峭,廬山之壯觀,武當之幽秀,亦有類似九寨溝、武陵源、黃龍風景區等世界著名風景名勝區的風光,而風貌獨成一格,故可冠「神農天園」之稱謂。
這里群山萬壑,峰巒疊翠;峽谷天雕,奇洞天成;險崖瀑飛,錦石溪流……構成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一個個的詩畫長廊。
三、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旅遊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於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現擁有壇子嶺園區、185園區及截流紀念園等園區,總佔地面積共15.28平方公里。
旅遊區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託,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為遊客提供游覽、科教、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
四、清江畫廊風景區
長陽清江畫廊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2008年榮膺全國民族文化旅遊十大新興品牌,2013年1月成功躋身國家AAAAA級景區。長陽,巴人發祥地、土家族的搖籃、「長陽人」的故鄉。
這里,歷史源遠流長,19萬年前的「長陽人」在這里點燃了長江流域人類文明的第一堆篝火,四千年前,向王天子在這里吹響了巴國拓土開疆的第一聲號角。
五、柴埠溪峽谷風景區
柴埠溪峽谷風景區位於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境東部,南連「武陵源」,北接「清江水」。同張家界共屬武陵山脈。與許多國內外奇景名勝同處於「北緯30°線」上。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是一條帶狀的大峽谷,同張家界共屬武陵山脈,系罕見的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峽谷峰林景觀。
㈡ 關於武漢美景的作文有哪些
我的家鄉非常美麗,這里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有豐富的物產;這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這里一到春季,鳥類花香,綠蔭叢叢,枝繁葉茂;漢水在這里和長江會合,龍王廟外,江水涇渭分明,雄偉的長江大橋橫跨於龜山和蛇山之間,我的家鄉就是美麗的江城——武漢。 毛爺爺曾寫下龜蛇鎖大江的雄偉詩章,站在高高的龜山上,俯瞰武漢長江大橋,無不覺得它氣勢巍峨,下山走到橋上就更能讓人嘆服它的壯觀。它是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全長1670米,正橋部分1156米,兩岸引橋共長514米,橋面公路路面寬達18米,兩側有不窄的人行道。每天早上,江城武漢剛從睡夢中醒來時,長江大橋上就已經是車水馬龍了,行人也在橋上匆匆的走著,火車在下層橋面上嗚嗚的鳴叫著,整個大橋就是家鄉人民生活的縮影:勤勞,奮斗。現在,已在我家鄉橫跨起四座長江大橋,三座漢水橋,從此,這座歷史悠久的大橋不在感覺到孤單,它已有眾多兄弟姐妹。 杭州有美麗的西子湖畔,而我的家鄉有眉清目秀的東胡,朱德爺爺曾寫下東胡更比西湖好的詩,那是怎樣的一幅山水畫呀。清晨的東胡,湖面露霧渺渺,周圍的磨山,珞珈山等知名或不知名的山上綠色蒼翠,美得讓人心碎;雨後的東胡,空氣里都似乎流淌著蜜,小草尖上的雨珠也在恣意地到處流淌,湖中的魚兒也時常來湊熱鬧,偶而從湖裡躍起,驚起無數漣漪;湖邊長著長長辮子的垂柳姑娘,將一縷縷青絲盡可能的靠近湖面,樹枝上的各種鳥兒,唧唧喳喳的哼唱著,噴薄而出的朝陽,一瞬間,就來到半山間。 黃鶴樓,一個被許多文人騷客詠唱的著名古建築,站在蛇山上,眺望著美麗的武漢,接送著航道上來往的船舶和長江大橋上鐵路公路南來北往的客人,永遠對他們是那樣深情款款,傍晚的余輝,總是讓它顯得無比恢弘。 還有武昌起義的紅樓,芳草凄凄的鸚鵡洲,高山流水的古琴台,八百羅漢的歸元寺… 美景無處不在,舉不盛舉。 這就是我的家鄉,美麗的武漢,它永遠以好客之心歡迎四面八方的人們,我為我的家鄉而自豪!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住著一群勤勞、勇敢、善良的人們。這個美麗的城市,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武漢。啊!美麗的武漢!這片黃土地——武漢,被長江和漢水分割成三塊,形成漢口、武昌、漢陽。在武漢,「吃、喝、玩、樂」都能讓你開心。在武漢,最令我們驕傲的是那座橫跨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這座雄偉的鐵路、公路兩用橋是1955年到1957年為了疏通全國南北交通而建成的。全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毛澤東主席曾贊美它「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大橋邊,有一座山,因長像似蛇,所以叫蛇山。在蛇山上,坐落著一棟歷史悠久的黃鶴樓,歷代都有許多詩人用詩句來贊美它。而唐朝崔顥的「昔人以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荒草萋萋鶯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歌詠黃鶴樓的絕世之唱,連詩仙李白都贊嘆不已。古黃鶴樓凡三層,高九丈二尺,加銅頂七尺,共成九九之數,寓九九歸一,國家一統。站在黃鶴樓頂遠眺,可以看到碧波盪漾的東湖和蒼翠美麗的磨山。冬天,梅園里梅花含苞綻放,散發出撲鼻的芳香。春天,櫻花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香香的,嫩嫩的,白白的,粉粉的。夏天,菏花池裡的菏花千姿百態。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馬上就要破裂似的。東湖不僅花兒美,人也美,山也美,水也美。遠遠望去,磨山就像一座碧綠的寶塔。楚天台上,一個個人在遊玩、嬉鬧,觀賞風景。水裡,小魚在追逐嬉戲,有的鑽進石縫里。有的躲進水草里,春天的到來讓它們的心裡充滿了歡喜。武漢,真美!
㈢ 武漢的著名景點有哪些
1、黃鶴樓
武漢地標建築之一,來武漢的應該都知道了,可以在外面找個好點的視角拍拍照,裡面除了黃鶴樓還是個大園林,有戲曲演出,頂層視野也很好哦,門票80大洋,學生半價
2、湖北省博物館
館藏文物豐富。四大鎮館之寶:1978年出土於「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編鍾,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精品之作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地質年代距今約100萬年,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是元代青花瓷中極其罕見的精品。
3、戶部巷
武漢著名小吃街,外地人想吃本地小吃比較全大概只能到這里或者找一家大點的蔡林記了,味道可以的,比較地道的都比較分散難找很費時間,首選還是戶部巷了
4、東湖風景區
東湖只有落雁景區的景好一點,就是有點偏,人比較少,其他兩個東湖的景區景比較普通,不過環湖綠道還可以,鍛煉的好地方。東湖還有磨山景區和聽濤景區,各有特色。
5、武漢長江大橋
萬里長江上第一座橋梁,還是公路鐵路雙層的。毛爺爺題詞「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6、武漢江灘
十里江灘,「兩江四堤八林帶,火樹銀花不夜天」,十月份蘆葦開花後,蘆葦綿延4公里,拍照的好地方。
㈣ 武漢有哪些風景比較美的
設計幾條市內一日游線路:方案1:漢街-徐東-漢口江灘-步行街-武漢關輪渡版-中華路-戶部巷-光谷權
方案2:解放公園-武廣-中山公園 -轉乘輕軌-東西湖農家樂
方案3:華師,化工,武大,地質大等高校一日游
方案4:漢街水果湖省博一日游
㈤ 武漢有什麼美景
1、東湖風景區:來武漢旅遊,東湖是必到之處。東湖湖面遼闊,加上沿湖陸地風景區,面積達80餘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面積的六倍。東湖湖面煙波浩淼,碧水粼粼,水鳥翻飛,遊船如織,湖岸曲折,港叉交錯,歷來也是國家領導來漢喜歡的去處。2、黃鶴樓公園:黃鶴樓位於武昌蛇山之巔,自古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該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不登此樓可以說不算真正到過武漢。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3、湖北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地處風景秀麗的武昌東湖之濱,佔地面積9100平方米,是湖北省文物及標本的主要收藏、宣傳和研究機構。湖北省博物館中,收藏了20多萬件歷史文物,其中一級文物400餘件,主要有:戰國時期的越王勾劍,被譽為越王青銅劍之首; 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鍾,編鍾共65件,總重2500多公斤; 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磬,上面刻有樂律文字。且全是真品。4、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於漢陽龜山西麓,月湖東畔,是為紀念俞伯牙彈琴遇知音鍾子期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相傳,古時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師曾在此彈琴,抒發情懷,樵夫鍾子期聽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結為知己。後來,鍾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將琴摔碎,從此不再彈琴。「知音」典故由此而來。古琴台是後人為紀念這一對摯友而建。5、歸元禪寺:歸元寺絕對是鬧市中的一方凈土,是近年來武漢市香火最為鼎盛的佛教勝地。寺院坐落在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路西端,佔地46900平方米,殿舍200餘間,建築面積200000平方米。寺廟建築、佛經、佛像等歷經「文革」浩劫而倖存完整,其中尤以羅漢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羅漢最具特色。6、漢正街:說起在武漢購物,外地人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漢正街了。作為全國聞名的小商品聚散地,漢正街經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商品,而且以價格實惠著稱。7、江漢路步行街:1210米的江漢路,最耐看的,是一字排開各種建築:歐陸風格、羅馬風格、拜占庭風格、文藝復興式、古典主義、現代派……人們說,江漢路是武漢二十世紀建築的博物館。 江漢路上共有13棟列為歷史優秀建築,其中省級1座、市一級6座、市二級6座。現在,步行街上還增添了許多銅制雕塑,這些雕塑大都是反映武漢的市井文化和大漢口的滄桑變化。街上各類商店林立,是你購物、游覽的好地方。8、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坐擁珞珈山,環繞東湖水,校園綠樹成蔭,花香流溢,是全國最美麗的大學之一。每年4月份櫻花盛開時節,武漢大學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櫻花節,吸引來自省內外的眾多遊客前往參觀游覽。9、戶部巷小吃一條街:「戶部巷」地處繁華的武昌司門口鬧市,清朝時,這里曾因毗鄰藩台衙門而得名。這條百餘米長的小巷上,集中了武漢各類老字型大小和全國各地知名的小吃品牌七十多個,現已成為漢味小吃的代名詞。還有,我叫崔愷寧。
㈥ 武漢的美景介紹
黃鶴樓是蜚聲中外的歷史名勝,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涌浩盪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黃鶴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綉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
㈦ 武漢有什麼景色
景點有黃鶴樓,長江大橋,武漢輪渡,戶部巷,武漢東湖
㈧ 武漢黃鶴樓景區介紹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
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8)武漢美景介紹擴展閱讀
黃鶴樓名稱來歷:黃鶴樓為何以「黃鶴」為名,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口口相證遂成事實。一說便是帶有神異色彩的「仙人黃鶴」傳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神仙之說,有關黃鶴樓的仙話也在專談「怪力亂神」志怪小說發展的背景下形成。
跨鶴之仙的傳說,最早出現在南朝科學家祖沖之的筆下。他的《述異記》中的「駕鶴之賓」,後被魯迅輯錄在《古小說鉤沉》里:還有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
據傳說,此地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㈨ 介紹一下武漢大學,除了景色。。 最有特點的。值得去的理由
「你是誰?」
「我是武大人。」
「你在哪裡?」
「珞珈山上。」
「你在做什麼?」
「看風景。」
「你喜歡看風景?」
「我喜歡櫻飄若雪,喜歡夏桂飄香,喜歡紅楓滿山,喜歡臘雪寒梅,我喜歡在東湖讀盧梭,喜歡在老圖聽巴赫,喜歡教四那一牆碧綠的爬山虎,喜歡情人坡讀書的漂亮女生,我喜歡躺在奧場的草坪上看星空,喜歡在春日裡的教五廣場放風箏。我喜歡手中的線越拉越長、越拉越緊的感覺。」
「你放飛了什麼?「
「孤獨,壓力,理想和失望。「
「和你一樣的人多嗎?「
「很多,能坐滿整個珞珈山。「
「你是哪裡人?「
「我是武大人?「
「為什麼說自己是武大人?「
「因為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和故事留在了這里。」
「離開後我們都失戀了」
「因為我們把最美好的青春和熱情都留在了這里」
門總有一開一合的時候,關掉,你就被擋在了門外。而武大從不這樣。她永遠寬容的接納,卻也給你出走的自由,這,應該就是大學之「大」吧。
有人說大學校園有座山是這個大學最大的福氣。那武大不知道有了多大的福,雖然國內也有好多所大學臨山,但極少有將一座山歸並入校園之內的,而武漢大學卻完完整整包括珞珈山、獅子山、側船山等好幾座山。
珞珈山常年蔥郁,又在學校之內,東湖之旁,絕對沒人打擾,靜靜的生長的很好,我依然希望它和學校一起矗立千年萬年,互相交吐各自的氣息。
校內修有一湖,不如xx的未名天成,因為山內不好引水。但居於學校正中心,又有風景,也漸漸有了名氣,是個不錯的去處,平日兩邊石欄上也總有人斜倚休憩,或觀賞。湖水並不清澈,是那種沉澱著的混青色,卻是讓人一看就能感覺到其中凝結的歷史。湖面有一些紅點閃動,那是金魚在游動。湖邊有樹木環繞點綴,更有一顆橫著生長,和湖面平行,又是顆大樹,順著枝幹甚至能讓你走到湖心,垂下枝葉輕擺,算是武大的一處趣景了。
這個湖的名字還頗有爭議,似乎本來也叫未名,但有人覺得步了人家後塵,給它改了泓波湖,鑒湖等名,只是大家都不滿意,但xx在前,因此雖不敢叫的理直氣壯,但大多數人心裡還是叫它未名的。當然,大家對它的熱愛卻如一。
在武大里,你會迷路,在武大里,你又不會迷路。路很多,又不知直直方方,清清楚楚,錯落曲折而又四通八達,很多路不過百米,兩條不知其向的路又赫然出現,而四周被樹掩著,看不到參照,一路下去,不知方向,等到弄混了自己的頭腦,要找的地方卻柳暗花明,豁然眼前。但就是這些路,像一條大樹的枝枝軀干,層層展開卻又緊緊地相凝,把武大連成一個渾然天成的整體。
你在樹林相掩中找到一座教學樓,牆面上已經爬滿了常春藤或爬山虎,你第一眼覺得樓小,門小。進去轉了一圈,出來就定會感慨,如當年的我一樣:我被騙了,裡面大的找不著北。然後就會感嘆這所大學的精神,真不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武大是有這種氣質的。
武大的早期建築,名震中外。武大的早期建築大都是中西合璧的精品。也是中國早期建學得典範。早期建築一種主要的特色是:建築的正體上是灰色的牆體,修的非常工整和雄偉,和那些年代修建在中國的外國銀行的風格很像。而在房頂上,又採用的是中國古典宮殿的飛檐結構,鋪著藍色的琉璃瓦,鉤角的屋檐上還有些動物的石刻。這是武大早期建築採用的最普遍的風格,包括新,老圖書館,櫻園食堂,文法學院,老齋舍,宋卿體育館,教四等最重要的一批建築。
如果你在一所現代大學就讀,那麼當你走進武大,走進這些建築,你肯定會有非常大的興趣以及感到非常的羨慕。因為就現在的建築眼光來看,武大的那個時代的建築在現代絕對是「不走尋常路」。但它們雖老但不過時,那種魅力不是現在任何一棟建築能擁有的。在裡面走,你會有一種強烈的發現感,觀賞感,很多處細節讓你不由不感嘆這里設計者的匠心,相比之下現在大多數沒有特色的鋼筋樓實在是太索然無味了。
武大建築的內部設計實在是高人一等,現在的建築裡面直直方方,不會迷路但也沒有驚喜。在武大不同,通道,樓梯連向哪裡,走了才知道,推開虛掩的側角小門,實在想不到後面是如此大的課室。武大的很多建築還喜歡採用庭院式的建築,裡面有庭有院,有門有廊,走進去是圓的方的天井。比如矗守在老圖兩旁的原文、法學院,在庭院里種些樹草,設些石桌凳,頭上一方天藍,立刻讓人感到自然和親切,學習的勁頭由此也足了。行政樓進去中間也是鏤空,雖封了頂,但那種高房頂壓瀉下來的氣勢很容易便讓人感到威嚴和肅穆,給人一種厚重的氣息,是很符合它的地位的。
這是一座能讓人心動的圖書館,它遠離校園,處在山顛,朴實莊重,有容納的氣勢,你站在它的門牌前,會有心動的感覺。而故宮式的房頂上那塊小小的牌匾的上的三個篆書圖書館則靜靜的見證著它一樣長久的歷史。
我一直是認為那是一個唯美的景色,在夕陽西下時,我踏進老圖,寬大的老式的落地窗戶漏進來短短的紅光,灑在校園里最好的紅木桌椅上,灑在一個個俯頭苦讀的學生身上,那是一種精神的升華。
它還是武大每個學生的最後一站,它的頂上是武大整個學校的制高點,因為保護,平日不便讓上,但對離校的畢業生,每人允許登高一次。站在頂上,看著蔥郁環繞的校園,一陣陣的情緒往上涌,我看見好多同學偷偷的低頭抽泣。更不用說作為圖書館,它蘊含著整個武大的知識氣息。它是武大的象徵,武大精神的象徵。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我居然是到了武大的櫻頂宿舍(也即老齋舍)才知道的千字文。空曠幽深的門口掛著一塊小小精緻的木牌,上面赫然刻著:天字齋,一下把歷史塞到你懷里,於是住在這裡面的人我們戲稱為住在文物里,但事實其實的確如此。櫻頂宿舍也是四面圍著中間的天井,所以採光很好。
九一二廣場南北相對的兩座樓理學院和行政樓像是默契的談好了一般,一起採用了圓形的屋頂。理學院主樓採用八角面牆體和拜占庭式的穹隆屋頂,而內部結構即精美又適用,利用地勢修築一個大階梯教室,講課不用擴音設備,聲音依然清晰充滿。而行政樓主樓正方形牆體上帶有明顯的「惻角」,「攢尖式」四角重檐玻璃屋頂有點清真的風格,外圍的四座中國傳統配樓和正前方的兩座羅馬式碉樓相組配,是典型的「中西融合式」建築,而它也是武大運用玻璃為主建築的一個成功典型。
教四樓是教學樓學生最喜愛的,從外看似乎極小,但你完全不知裡面的精彩,進門後它在內部卻又向後擺開成三棟,從前至後形成一個標準的扇形。但這些你在裡面又完全感受不到的,需自己繞道到後面再來感慨設計者連接融會的智慧。而我有時都不得不認為這是設計者故意設的妙筆,除了門小,這里的走廊寬大,樓梯寬大,教室寬大,一切充滿了大氣,呆在裡面學習最能讓人振奮。這棟老樓的牆上爬滿了爬山虎,密密的爬山虎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但這些爬山虎送走的人傑有多少我們又何嘗知道了。
宋卿體育館,我們揮灑汗水的地方
櫻頂一瞥,那裡有多少男兒的夢?嘿嘿。櫻頂櫻頂,重點就在櫻和頂,櫻花就在它樓下,這里又被稱作櫻花城堡,而頂,即是房頂,卻也是武大之頂的意思,除了老圖外,它是武大最高的地方,所以這個屋頂不像別的房頂一樣因為是頂所以就隨便對付,它經過了精心設計,武大的櫻頂宿舍是三座一模一樣宿舍的聯合,因為本來樓就高而漂亮,三座並列相連,更顯得有氣勢,也形成了我前面說的台階,拱頂等景色。而三頂相連,面積較大,平日看上去就像一個廣場,站滿了人遊走。而樓相連或鏤空的地方,周圍設成欄桿,所以又像是個大陽台,倚靠在這里交談或觀賞武大的景色恐怕是每個武大人都做過的事情。而因為要顯示是頂,所以三座宿舍加蓋了三座可以稱作是頂的東西,修成小屋,也是飛檐琉璃,功用倒是很多。所以光是這個頂就表達了武大的很多的東西。而這些通過櫻頂宿捨得到的贊譽就可得,它被稱作:武漢的布達拉宮。
櫻頂的歷史也許通過那裡至今殘留的一片血跡——武大熱血青年王志德死在國民黨六一慘案時的鮮血,以及高牆上已經若隱若現的文革時期寫上的毛主席語錄可得。原文,法學院立於老圖兩旁,據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左武右」的體現。意為文武相諧、文華武英。兩院相對矗立,是一對姊妹樓,文學院的屋頂採用翹角,意為文采飛揚;法學院的屋頂則是平角,意為法力嚴肅。
武大還是會這樣,自由的走下去,武大的氣息也會被我們帶到自己將來去的任何地方,讓它鼓勵著我們前行。在我們垂暮時,我還要回到武大,爬一爬珞珈山,看一看櫻花,哼著我們的歌曲,回味我的武大歲月……
武大也註定還要續寫它的無數個輝煌百年,我愛你,武大。
最後,以一首武大人自己寫的歌結束。據說聽過它的人,會愛上武大:
追飛揚花瓣
追飛走的夢
登上城堡遠望
遙岑入明眸
湖光與山色
山煙與閣樓
天邊掠過流星
身邊人無蹤
許個願就當是夢一場
遙想當年勇氣灌腸登頂望空
日日笙歌入夜人生盡歡
笑談世俗年少不知愁滋味啊
天高任我飛
痛也敢追也不悔
時過境已遷
歲月嘯耳邊
藍色女孩已成
春日櫻花夢
光陰雖無刃
抽走留傷痕
風拂城腳無聲
夜深催人冷
再登頂望皓月哭一場
還曾記否黑白相片那日樓頭
一顆心如何不向磨難低頭
再次看到風吹過櫻花兒飄落
不認識的身影在追逐不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