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山風景
A. 徽山湖有多少個景區
主要景點:
一、南陽古鎮
南陽古鎮又稱南陽島,坐落在微山湖北部的南陽湖中。鎮子是依古運河堤而建,窄窄長長的。遠遠望去,它象一把綠色的琵琶,靜靜地斜放在微山湖中。就在這狹長的湖面上伴河形成了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運河四大名鎮之一)—南陽古鎮。
二、微子墓
微子名啟,殷代「帝乙」長子,殷紂王同母親庶兄,孔子及宋襄公之祖。因反對紂王的暴政而出走,周成王時受封於宋,死後葬於此,微山島,微山湖,微山縣因而得名。當今,該墓為山東省重點保護單位。主建築有正殿,偏殿,碑亭等,已形成了仿古建築群。拜台上方磚鋪地,上置供案寶鼎;正殿內雕梁畫棟,古樸典雅。高 3.5 米的微子塑像栩栩如生給人以撲面古風。
三、微山湖
微山湖又名南四湖,由微山、昭陽、獨山、南陽四湖組成。南北長達二百四十多華里,東西最窄處十幾華里。總面積一千二百六十多平方公里。它東依京滬鐵路,西臨蘇皖平原,北達古城濟寧,南抵戰略要地徐州。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空中鳥瞰,微山湖象一條南首北尾、
四、微山島
微山島是微山湖上最大的島嶼。據傳,很久以前,島子主峰上落過一隻金鳳凰,自此,島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湖裡物產豐富,日出斗金。一日,幾個會拳道的島外人來島,欲劫金鳳凰,島上人力敵不過,待金鳳凰被裝進籠子時,籠子突然火起,鳳凰金翅一閃,遁入雲空。留下一個金蛋,沉入山下。
不久,天連降暴雨,水如猛獸,大有吞噬島子之勢。島上人冒雨祈拜,金鳳凰顯靈,雨幕中,那隻沉入地下的金蛋幻化成一隻金船和一個人面魚身的神童,神童隨水勢的大小撐駛著主宰島子沉浮的金船。
五、紀念碑
微山湖抗日英烈紀念園和鐵道游擊隊紀念碑。
微山湖區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它既是蘇、魯、豫、皖四省的交匯之地,又是魯南和湖西兩大戰略區的結合部。它東臨津浦鐵路,南瀕戰略要地徐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黨組織在各地相繼發動武裝起義,組建人民抗日武裝。為策應魯南和湖西兩大戰略區,先後在微山湖南北地區,開辟了兩塊抗日游擊根據地。分別建立了中共沛滕邊縣委和中共湖東縣委,並同時建立了魯南鐵道大隊(即鐵道游擊隊)、運河支隊、滕沛大隊、微湖大隊等抗日武裝。
六、獨山島
鳧山腳下,有一個澄碧的湖灣,叫獨山灣。獨山灣中,有一個隆起的湖島,叫獨山島。它宛如一顆絢麗的明珠,靜靜地點綴在獨山灣中。它的北面,是鳧山山脈中的桃花山、鳳凰山……山色湖光島影,相映相襯,格外美麗。
七、水上漁村
在遼闊的微山湖上,一隻只漁船,象撒落湖面的珍珠,在碧水和藍天之間,樓船帆影,縹縹緲緲,宛如水晶般的世界,又似人間仙境,漁民的庄台,或四面環水,或三面環水,又象一顆顆大的寶石鑲嵌在碧波盪漾的微山湖上,遠遠望去,由湖水托起來的小島,屋舍儼然,樓房壁立,彷彿是童話中神奇的國度,又象夢幻般的海市蜃樓。這便是水鄉漁村的韻味。
八、魯山林場
位於兩城鄉的魯村、兩城兩山套之間,南界象鼻山,北至北黃山口,西到廟山,東至雞窩山,南北長6公里,東西寬2公里,總面積7016畝。此場是1960年8月,在縣辦果園的基礎上建立的。
九、十萬畝荷花
每至盛夏,微山湖數百里湖面花團錦簇,荷花飄香。百畝、千畝、萬畝、十萬畝,大小片不等,接天連壤,一派壯觀景色。
十、韓庄節制閘風景區
韓庄是微山縣南端重鎮。穿過韓庄鎮群樓櫛比的十里長街,韓庄節制閘便赫然入目,巍巍聳立。它象巨掌扼喉,將微山湖的泄洪水道死死卡住。
韓庄節制閘,閘全長435.6米,總寬136.5米,高30.9米,最大泄洪量為4,600立方米/秒,最大蓄水庫容量為7.78億立方米。該閘於1958年8月動工興建,1960年10月建成17孔閘。後又於1977年3月至1980年4月在17孔閘兩端各擴建7孔閘,共31孔。
十一、二級湖節制閘風景區
由微山縣城北上10公里,經歡城重鎮折轉西行約4公里,但見一氣勢雄偉的大閘巍然矗立,若蛟龍卧波,腰截昭陽湖,以閘為界,把整個南四湖段分為上下兩級,這就是南四湖上著名的游覽風景點——二級湖節制閘。
十二、夏鎮八景
夏鎮是一座古城,由戚城、部城和東寨三部分合成,老運河穿流其間,蜿蜒而過。西北部分為戚城,是秦朝廣戚縣遺址,歷經漢、三國,南北朝時廢廣戚縣,僅存戚城城垣。西南為部城,部城原名夏村,亦稱夏陽,明代後期,漕運新渠(濟寧至境山段運河)竣工,南北漕運暢通,夏村港口船舶劇增,工商業日趨繁榮,隆慶三年(1569年),遂改村為鎮。
十三、長橋卧波的魯橋
魯橋鎮北部,有一座古老的石橋,建於何時,已無從查考。傳說,建橋時,有一位長者路過這里,他先是站著看,後坐下來敲打一塊石頭,丟下就走了。待石橋合龍,橫豎擺弄不好。有人提議,把老頭丟下的石塊搬來試試。結果,不大不小,正好。石橋遂成。石匠們這才恍然大悟,那長者原來是魯班。鄉親為了表達對魯班的感謝之情,給石橋取名:魯橋。鎮因橋得名,稱魯橋鎮。
十四、魯南交通咽喉——韓庄
韓庄,位於微山縣縣城夏鎮東南30公里,東靠棗庄,南連徐州。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104國道在這里交匯。三座鐵路大橋與四座公路大橋南北相伴,東西攜手,跨越在老運河、中運河和伊家河。
十五、湖濱古城——夏鎮
夏鎮原為古城,由廣戚、部城(西城)和夏鎮寨(東城)三部分組成。夏鎮北部是廣戚遺址,為秦代廣戚縣縣城。秦朝末年,劉邦攻薛縣殺泗水郡守壯,還軍亢父、方與(今山東魚城),曾經過這里。傳說,後來是漢高祖給戚姬的封地、即為戚城。
十六、湖中運河
湖中的運河,北起濟寧,一頭扎進微山湖中,潛游到韓庄鎮,才又露出面孔。在這里,河就是湖,湖就是河,煙波浩渺,渾然一體,只有被人稱為「水上列車」的拖船隊,才能告訴你運河的行蹤。湖中運河,自北向南,140餘公里,占運河總長的1/25。它是京杭運河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歌」。
(1)廟山風景擴展閱讀
微山湖風景名勝區
微山湖又名南四湖,位於中國山東、江蘇交界處,由微山湖、昭陽湖、南陽湖、獨山湖四個彼此相連的湖泊組成。微山四湖南北長120公里,東西最寬處達25公里,水域面積達1266平方公里,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
微山湖風光秀麗,美麗而又神秘,自然而又灑脫,山、島、森林、湖面、漁船、蘆葦盪、荷花池,還有那醉人的落日夕陽、裊裊炊煙等等,和諧統一地結合起來,構成了微山湖特有的美麗畫面,是個天然的大公園。這些風物中,尤以有「花中仙子」之稱的荷花最為耀眼,其美麗的身姿,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又全身都是寶,人們甚是喜愛。其洋洋灑灑地鋪到湖面上,有的多達幾拾萬畝,蔚為壯觀,所以又有人把這里叫作—中國荷都。
B. 描寫秦安文化風景的作文1000字
秦安縣鳳山村:故鄉原風景的美麗誘惑
鳳山村位居於鳳山腳下,也就是秦安泰山廟的山根、南小河北岸,因坐北朝南,光照充足而又稱鳳陽城。它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有隴上小鄒魯之稱。走進鳳山村,那幽深厚重的巷道、滄桑古樸的故居民宅,景色怡人的景點勝跡,處處向人們訴說著鳳山村幽古的歷史、璀璨的文化。
2006年,鳳山村以它特有的歷史沉澱和文化財富被評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村。
每次夏季去天水,路過秦安境內時,我的心情都會極為愉悅。
公路兩邊的桃林結滿了繁若晨星的蜜桃,而果農早把成箱成垛的鮮桃碼放在沿線,讓路過的車流總是在這里不知不覺地把速度放慢下來。但在我眼裡,覺得比這更具有誘惑力的是不時就躍入的宣傳地域文化的大幅廣告:「甘肅省歷史文化名村邵店歡迎你!」、「隴上小鄒魯,鳳山別有天。」
邵店有名聞天下的大地灣文化遺址,被評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村自然名至實歸,那麼鳳山村呢?留給我心中一個很大的謎題。
其實早在三年前,記者去秦安縣城探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國寺。在寺院的般若殿門上懸掛著明代書法家胡纘宗所書寫的匾額「般若」已經揭示了其中的玄機,只是我當時未能詳查。
6月11日,記者向秦安縣宣傳部的胡長順先生了解鳳山村的情況時,他說鳳山村就在縣城東南角的興國鎮,城郊,不遠。
我有點失望,擔心過多的現代化的氣息會影響到它的鄉村生活情態。
直至胡長順再次提到胡纘宗的名字,他說這位先輩當年就居住在鳳山村。
胡纘宗(1480年-1560年),,明代傑出政治人物、文學家、書法家。曾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河南。為仇家陷害,革職歸鄉。
胡纘宗罷官回鄉後在鳳山村築可泉寺著書,刻有《藝文類聚》一百卷。善作詩,其詩朴質、深沉而情感摯烈。他的墨跡,在江蘇鎮江有「海不揚波」、曲阜孔廟有「金聲玉振」坊,天水伏羲廟有「與天地准」牌匾,又有「趵突泉」石碑。《四庫全書總目》收六種胡纘宗著述提要。
就要到胡纘宗的出生和歸養之地看看究竟,自然興致很高。
鳳山村因鳳山而得名。
能成為幾百年的人文昌盛之地,鳳山村離不開它的呵護和滋養。胡纘宗在《秦安志》中這樣形容鳳山村背靠的鳳山:「秦安縣城城東百步為廟山,其山之高峰趨赴縣東。」
鳳山是從大地灣附近的九龍山向西延伸的余脈,它猶如鳳頭雄峙秦安縣城,其上由泰山廟古建築群、太平堡遺址、行宮及春場園四大部分組成。山上廟宇鱗次櫛比,始建於明代,後經多次維修和擴充。現存殿宇31座,分一閣、一宮、二廳、三廈、二十四殿宇,是天水市范圍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築群之一。
鳳山村實際上已經和縣城完全連成一片,繁華而喧鬧的市井氣息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來錯地方。村黨委王書記聽說我們的來意,也不多話,抬腳就走,指引我們來到著名的旗桿巷。他指著巷口的兩根電桿,傳說這個位置最早立的是兩根旗桿,至於為什麼要立旗桿,我猜那可能與胡纘宗在地方上的超卓地位有關吧。除了胡纘宗出生在這里之外,這里還出生過一個叫權德輿的歷史文化名人,他是唐憲宗時期的名相。
他的官做得比胡纘宗大,但在精神層面,胡纘宗離今人更近:胡纘宗留給秦安人豐厚的遺澤,在離鳳山村不遠的邢泉村,在他幼年讀書、晚年著書立說的可泉寺,還建有胡纘宗紀念館,裡面收藏著與胡纘宗有關的歷史和書法墨寶,其中以胡纘宗清明上河圖和鳳凰千仞的牌匾尤為著名,成為後人紀念和研究胡纘宗的重要歷史文獻之一。
望旗桿巷裡看,不到百米的距離,並沒有我想見的「流水桃花西塞隱,茂林修竹山陰路」的景象,但在普通民居里,我看見了有老宅子雕梁畫棟的門樓混雜其間。
果然,大名鼎鼎的「李氏民居」就在其中。
「李氏民居」比起其他古民居來講,保存得更為完整。在建築方面來說更為講究和氣派。在進院子的第一道大門頂部,有兩個如同女人發髻的東西,被稱作「門纘」,而且要想進入該宅院必須得經過三道門,這每道門上都有巧雕細鏤的雕花圖案,十分考究。
進入院落之中,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個風格考究的四合院,房子建造獨特氣派,院落寬敞大方。「李氏民居」最具文物價值的應該是上房正中擺放的叫做「神柱亭」的木雕作品,是李氏家族專門用來供奉祖先和神靈的。這樣的木雕存世很少,是很精美的藝術珍品。
我問主人,是否請文物專家估過它的價值,他連說,沒想過,只想把這件寶貝一代代傳下去。
他講,李氏民居修建於民國元年,如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了。原來房子最初的主人是一位大富商,當時家業繁榮昌盛,人丁興旺,所以在今天,我們才能看到這樣氣派非凡的古民宅。
「5·12」大地震使得李氏民居受損,他頗有心,花了四五萬元進行了「修舊如舊」的保護。
在另外一個巷子,我們參觀了丁氏民居。據說它建立於清代末年,是陝西靖邊、韓城縣知縣丁錫奎的住宅。該民居布局呈四合院,西面為上房,面闊三間,南北兩面為廂房,都是單坡布瓦頂,結構為雙步梁載單步梁。在上房外面的圍牆上,有精美奇異的雕花圖案。
除了「丁氏民居」和「李氏民居」之外,還有「侯氏民居」和「蔡氏民居」等等,這些民居共同的特點是大多屬於清代建築,呈四合院狀,整個院落布局對稱,錯落有致,寬敞宏偉。房屋素牆黛瓦,獸脊鱗次櫛比,磚雕、木雕內容豐富,尤其上房特別高大,頗具氣象。
說完民居,再對鳳山村裡和周邊的歷史遺存做個梳理:
創建於元至順(公元1330-1332)年間的興國寺,明代時被列為秦安八景之一,由明胡纘宗題寫匾名的主體建築般若殿保留明顯的元代建築特徵,為甘肅省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鳳山村西面的文廟大成殿更是風格獨特,始建於元大德元年(1297年),主體建築大成殿,是甘肅省保存較完好的明代木構建築之一,2006年也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鳳山村相連的還有名列全省百家文物收藏單位前十位的秦安縣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從距今1億年的魚化石,2500萬年前的鏟齒象化石,新石器時代人類生產生活用具到明清時期的文物及革命文物均有收藏,沒有斷代和缺環。秦安縣博物館與興國寺、文廟大成殿、鳳山相互映襯,融為一體。
人文上的價值讓鳳山村熠熠生輝,在那些即將消失在城市裡的「城中村」里,越發顯得珍貴和不可復制,希望它能更長時間地保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C. 煙台高新區廟山風景怎麼樣
煙台高新區廟山風景區,風景秀麗,依山傍海很適合現在人們出去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