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風景調色
❶ 油畫如何調色
和畫水粉一樣
不過水粉的調和劑是水
而油畫的調和劑是油
(油包括調色油.松節油.混合油等等)
用油畫的顏料和油混合調出你需要的顏色
畫上去就行
❷ 油畫怎麼調色
油畫基本調色技術:
1、真正的調色不能在調色板上,而應在畫布上,只有畫面才能告訴你需要什麼顏色。寫生作畫,眼睛基本不看調色板,而看畫面與對象。即使在調色板上取用幾種顏色也是簡單地調合,在畫面上才是最後的綜合。如果在畫板上調得過分均勻,色感必單調死板。
此外,畫面存在未乾的顏色,調色時必須考慮畫面顏色成分,如果在調色板上調准了顏色,加上畫面已有的底色又會變得不準。
2、顏色種類不必太多,十多種即可,它們是:白、檸檬黃、中黃、土黃、金土黃、(或生赭)、桔黃、朱紅、西洋紅、深紅(或紫紅)、淡紫紅、土紅、熟褐、粉綠、土綠(或橄欖綠)、翠綠、湖藍、群青、黑。19至21種顏色即可。
3、調色板上放顏色的順序,基本可按前面所提顏色順序排下來,暖色放一邊,冷色放一邊,而每一種顏色又由淺到深排列,如檸檬黃、中黃、土黃、生赭......這樣就有一種素描深淺之概念。假如在畫很深顏色的暗部,需要再亮一點暖一點,就可試調生赭,不夠再用土黃,再不夠可用中黃,以此類推。畫暗部千萬不可亂用白色,一用白色就不透明了,顏色發粉。
4、白、土黃、土紅、熟褐、土綠、翠綠、群青、黑,是油畫的基本常用色,它們也不易變色。熟褐、深紅、翠綠是暗部用色的三個寶。土黃、土紅是亮部的基本常用色。檸檬黃是風景作品中高光、逆光、亮部很可貴的顏色,色感較冷。
土綠(或橄欖綠)、中綠,對畫樹而言,起萬能的作用,如樹的暗部土綠加熟褐,偏冷可加群青,樹的亮部中綠加土黃、檸檬黃,夕陽或秋葉可再加桔黃。
5、頭像暗部:土紅加象牙黑(北歐學派,較透明),土紅加翠綠(東歐學派)。如果用朱紅加中綠也可產生相當不錯的暗部色彩。粉綠、淡紫紅是臉部和人體中間過渡面的調合色。 畫很白的女人體,白、土黃、土紅、粉綠、中綠是基本用色,有時需要朱紅。
室內頭像高光:白加象牙黑,少量土黃。要學會運用象牙黑。暗部、亮部、中間色調都可用,往往同白色一樣重要。顏色粉,往往問題產生在暗部,暗部不透明,畫粉了,整個畫面就會太粉。
6、在同一物體的同一色彩中還會有冷暖的變化,不會絕對均勻,肯定有偏藍紫或偏黃綠等色,如果對色彩敏感,是可以感覺得到的。
因此在每一局部色塊中,都應有所選擇,把最美的色彩傾向擴大為整體的色彩。如果每一局部色塊都有所取捨和提高,整體的色彩感就比真實的色彩更加完美。要養成會找好看色彩的傾向。
7、如果要形成色調,要肯定色調總的傾向,然後在調色上加以處理。例如金黃色的秋天,總傾向是偏黃色的調子,以中黃為基色。就可在暗部、亮部、天、地、樹等一切色塊中,成分不同地調入中黃。
要大面積色彩調合,小面積色彩對比。可以適當把冷色加暖,暖色變冷,色彩會更加好看,如冷紅、暖灰。
8、透明覆色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調色油稀釋的顏料進行多層次描繪。必須在每一層干透後進行下一層上色,由於每層的顏色都較稀薄,下層的顏色能隱約透露出來,與上層的顏色形成變化微妙的色調。
例如在深紅的色層上塗罩穩重的藍色,就會產生藍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豐富效果,這往往是調色板上無法調出的色調。
這種畫法適於表現物象的質感和厚實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肌膚細膩的色彩變化,令人感到肌膚表皮之下流動著血液。它的缺點是色域較窄,製作過程工細,完成作品的時間長,不易於表達畫家即時的藝術創作情感。
9、不透明覆色
也稱多層次著色法,作畫時先用單色畫出形體大貌,然後用顏色多層次塑造,暗部往往畫得較薄,中間調子和亮部則層層厚塗,或蓋或留,形成色塊對比。由於厚薄不一,顯出色彩的豐富韻意與肌理。透明與不透明兩種畫法沒有嚴格的區別,畫家經常在一幅畫作中綜合運用。
表現處在暗部或陰影中的物象時,用透明覆色法可以產生穩定、深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不透明覆色法則易於塑造處在暗部以外的形體,增加畫面色彩的飽和度。19世紀以前的畫家大都採用這兩種畫法,製作作品的時間一般較長,有的畫完一層後經長期放置,待色層完全乾透後再進行描繪。
10、不透明著色
也稱為直接著色法、即在畫布上作出物象形體輪廓後,憑借對物象的色彩感覺或對畫面色彩的構思鋪設顏色,基本上一次畫完,不正確的部位用畫刀颳去後繼續上色調整。這種畫法中每筆所蘸的顏料比較濃厚,色彩飽和度高,筆觸也較清晰,易於表達作畫時的生動感受。
19世紀中葉後的許多畫家較多採用這種畫法。為使一次著色後達到色層飽滿的效果,必須講究筆勢的運用即塗法,常用的塗法分為平塗、散塗和厚塗。平塗就是用單向的力度、均勻的筆勢塗繪成大面積色彩,適於在平穩、安定的構圖中塑造靜態的形體;
散塗指的是依據所畫形體的自然轉折趨勢運筆,筆觸比較鬆散、靈活;厚塗則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顏料,有的形成高達數毫米的色層或色塊,使顏料表現出質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強化。
(2)油畫風景調色擴展閱讀:
油畫顏料調色
先用筆蘸一點油畫色,再蘸一點調色油調勻即可上畫。紫色和綠色相當重要,千萬少用純色,世界上純色的東西實在太少,初學一定少用水。調色公式:
熟 褐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朱紅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暗紅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紫紅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褚石紅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粉藍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藍綠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灰藍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淺灰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粉綠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黃綠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墨綠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粉紫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咖啡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藤黃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土黃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不管什麼顏色注意 :只能用2-3種顏色調出來,過多的顏色,調出來的非常的不純。
❸ 油畫常用配色(調色)方案
紅+黃=橙
黃+藍=綠
藍+紅=紫
大紅+檸檬黃+湖藍=熟褐
紅+黃+藍=黑色
湖藍+紫羅蘭=青蓮
大紅+紫羅蘭=玫瑰紅
所有顏色都是由紅,黃,藍這三個三元色調出來的.找不到教程的網址,你去這看看
http://hi..com/22wulin/blog/item/86bba062121059dbe7113ac2.html
❹ 油畫風格怎麼調色ps
用ps調色,要根據不同圖片顏色情況和風格要求,用色相/飽和度和色階等調色。
❺ 油畫臉部怎麼調色
1.真正的調色不能在調色板上,而應在畫布上,只有畫面才能告訴你需要什麼顏色。寫生作畫,眼睛基本不看調色板,而看畫面與對象。即使在調色板上取用幾種顏色也是簡單地調合,在畫面上才是最後的綜合。如果在畫板上調得過分均勻,色感必單調死板。此外,畫面存在未乾的顏色,調色時必須考慮畫面顏色成分,如果在調色板上調「准」了顏色,加上畫面已有的底色又會變得不準。
2.顏色種類不必太多,十多種即可,它們是:白、檸檬黃、中黃、土黃、金土黃、(或生赭)、桔黃、朱紅、西洋紅、深紅(或紫紅)、淡紫紅、土紅、熟褐、粉綠、土綠(或橄欖綠)、翠綠、湖藍、群青、黑。19至21種顏色即可。
3.調色板上放顏色的順序,基本可按前面所提顏色順序排下來,暖色放一邊,冷色放一邊,而每一種顏色又由淺到深排列,如檸檬黃、中黃、土黃、生赭......這樣就有一種素描深淺之概念。假如在畫很深顏色的暗部,需要再亮一點暖一點,就可試調生赭,不夠再用土黃,再不夠可用中黃,以此類推。畫暗部千萬不可亂用白色,一用白色就不透明了,顏色發粉。
4.白、土黃、土紅、熟褐、土綠、翠綠、群青、黑,是油畫的基本常用色,它們也不易變色。
5.熟褐、深紅、翠綠是暗部用色的三個寶。
6.土黃、土紅是亮部的基本常用色。
7.檸檬黃是風景作品中高光、逆光、亮部很可貴的顏色,色感較冷。
8.土綠(或橄欖綠)、中綠,對畫樹而言,起萬能的作用,如樹的暗部——土綠加熟褐,偏冷可加群青,樹的亮部——中綠加土黃、檸檬黃,夕陽或秋葉可再加桔黃。
9.頭像暗部——土紅加象牙黑(北歐學派,較透明),土紅加翠綠(東歐學派)。如果用朱紅加中綠也可產生相當不錯的暗部色彩。
10.粉綠、淡紫紅是臉部和人體中間過渡面的調合色。
11.畫很白的女人體,白、土黃、土紅、粉綠、中綠是基本用色,有時需要朱紅。
12.室內頭像高光——白加象牙黑,少量土黃。
13.要學會運用象牙黑。暗部、亮部、中間色調都可用,往往同白色一樣重要。
14.顏色粉,往往問題產生在暗部,暗部不透明,畫粉了,整個畫面就會太粉。
15.如何能把寫生對象之色彩畫得更加好看?在同一物體的同一色彩中還會有冷暖的變化,不會絕對均勻,肯定有偏藍紫或偏黃綠等色,如果對色彩敏感,是可以感覺得到的。因此在每一局部色塊中,都應有所選擇,把最美的色彩傾向擴大為整體的色彩。如果每一局部色塊都有所取捨和提高,整體的色彩感就比真實的色彩更加完美。
❻ 油畫需要調色吧為什麼我畫的總是太單調呢
不用調色油不來會導致顏色脫源落。油畫顏料中本身的調和劑就是亞麻油,加調色油的目的是為了使顏料中油的含量增多,並不會改變顏料的附著力。很多時候油畫的短期作業比如風景寫生都可以用顏料直接畫,甚至用刮刀來畫,不需要加調色油。會導致顏料剝落的原因則很多,比如底子做的不合格,有人出於懶會直接把不兌水的乳膠刮在畫布上當底子,這種情況底子的附著力很差,干後極容易造成脫色。還有人喜歡用丙烯顏料做底子或做底色甚至用丙烯完成大部分色層,這種方法必然導致顏料剝落,因為丙烯的時間耐受性差,最多40年,全部調和劑都會風化,那時顏料將變得毫無附著力,直接粉化剝落。還有就是多層多次畫法,不用層間銜接劑,底層顏料幹了直接鋪上層顏色,色層間會留下微小的空隙,日後會從這里剝落,俄羅斯列賓的《伊凡殺子》就是典型的例子,裂成很多層,象起酥餅一樣給修復工作帶來嚴重困難。
❼ 油畫 調色油怎麼用
油畫 ,調色油就和水一樣用就可以了。
初學者最好只用亞麻油和松節油來調色,調色時用調和油要非常節制,決不能像畫水粉用水那麼大方。
(7)油畫風景調色擴展閱讀:
調色技巧:
1、調色的時候盡量不要把三種以上的顏色調在一起,會變臟。
2、在調色盤上不要把各種顏色混在一塊調,最好重顏色在一個區域,亮顏色在一個區域,這樣明度能拉開。不至於使畫面變灰。
3、調完一種顏色畫好後一定把筆洗干凈再調下一個,否則顏色會臟。
油畫(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乾性的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一個畫種。
❽ 油畫中調色有什麼講究
認識色調,對於畫油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幅油畫的成功與否與色調的正確與否緊密相連。色調是色相、色明暗度、色飽和度的綜合,油畫顏料的調和就是基於上述三項不同組合,所以調色要認識色相,了解色彩的明暗度,了解色彩的冷暖,...
用於油畫繪制的液態物質總的來說分四類:揮發性溶劑(松節油)、乾性植物油(亞麻仁油、核桃油、罌粟油等)、樹脂溶液(達瑪油、達瑪上光油等)、乳液(含有油和水的混合物)。真正在油畫顏料中起媒介劑作用的只有一種,就是乾性植物油,這是油畫的主要養料,其它都是配餐。
常用乾性植物油就是亞麻仁油,又分為純冷榨生亞麻仁油、熱榨亞麻仁油(這個不是用來畫畫的,如果有美術用品店賣,就是賺黑心錢的,別買)、氧化亞麻仁油(日曬稠油,這個是油畫最佳調色劑,但市場上沒有賣的,只能自己做)、熟化亞麻仁油(用鉛丹熱提煉的,有毒,目前西方禁售,中國市場偶爾有,質量很難說,上乘的熟油是僅次於日曬稠油的調色劑)。亞麻油乾燥速度適中,所以它是最早普及的油畫調色劑。(中國學生習慣水粉,什麼都拿水比,根本不是一碼事,水蒸發完一個水分子也不留,可油幹了留下的是全部的大分子,有厚度有形狀有透光度,決不能用畫水粉的習慣去理解油畫)。
相信初學者也會聽過這句話,就是肥壓瘦,油畫講究底層顏色少用油,上層逐漸增多,反之則會打滑,日後色層會剝落,具體來說有物理學的原因,比較復雜,不多說了。
油畫是有透明度的,因為亞麻油干後是透明的任性凝固態層狀物,顏色粉是均勻分布在油層中的,光照射上去會穿透油層,反射出里邊色粉的顏色,所以油層的薄厚直接影響到反射出來的光的情況,油層越厚,光越容易污濁,亞麻油畢竟是有色的層狀物,而且只要有厚度就會吸收阻擋光的反射。所以好的油畫要盡量控制用油,油越少,越薄越好。倫勃朗的畫是典型的例子,外行看起來色層很厚,而且罩染部分顏色透明感很好,以為用了很多的油,以為底層都是厚厚的油彩,甚至以為罩染部分應該是像水彩一樣,用蘸著飽滿的油的筆去洗出罩染層。其實完全不是。倫勃朗作畫先製作肌理時用的調色劑根本不是油,而是自製的乳液,含水量很高,所以容易堆厚,而乾燥速度很快,干後水蒸發走也不會使油層過肥。表層罩染則色層極薄,修復師們見證色層薄得不可思議,並非外行認為的油汪汪的。他的罩染部分色層也很多,多達二十層以上,而總體厚度仍然薄得很,這才是他的畫迷人之處。以上就是關於油畫中的油,這里說的是真正的油,其它的東西,可以看下邊:
1,松節油:松香樹脂溶於酒精製成的有機溶劑,強揮發性,記住這不是油,油的性質和溶劑是截然不同的,簡單做個試驗,找張白紙,滴一滴油,再旁邊滴一滴松節油,過一會松節油揮發了,紙上應該毫無痕跡,而油的地方還是一個油點。這就是本質區別。
松節油的作用是稀釋,用它調入油畫顏料,可以稀釋油的含量,同時,在松節油揮發過程中,會溶解並帶走一些油分,所以用它調色乾燥速度快,但表面發污,缺少光澤,一定要少用,油畫最怕的就是色層污濁的感覺。而且含油少還容易降低附著力,很多人過去習慣只用松節油調色,後來那些畫變色都很嚴重,而且開裂剝落等現象也很嚴重。
松節油正確的用法是按比例和亞麻仁油調和,在下邊的色層松節油稍多,越到上層越少,最後完全不用。
無味稀釋劑現在很流行,但建議不要用,那東西的化學成分也不公開,不知道是什麼,安全性值得懷疑,關鍵是溶解能力根本比不了松節油,只是一種化工產業的代用品,國內美術用品市場根本沒有規范,只要有人敢買的東西都有的賣,可你用了它將來畫毀了哭都沒處哭去。
2,調色油,建議不要用,不肯公開成分及配方的調色劑都不要用,這種所謂調色油其實很可能就是純亞麻仁油,但是從顏色上來看,質量一點也不好,用差亞麻油調色,顏料變色會很嚴重。就別買。直接買純生亞麻仁油,只能比它更好。
3,三合油,也是中國近十年來及其流行的一種傻瓜配方,含一份松節油,一份生亞麻仁油,一份達瑪油(30%),這種調色劑適合初學的學生,因為初學者往往無法理解溶劑、油、樹脂之間的差別和真正用途,更不懂得控制比例和用量,三合油一本萬利地從表面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導致很多人直到畢業甚至一輩子也沒學明白油畫里各種調和劑的性質和用法。如果你對油畫也不過是一般興趣,學它也不指望學很深,就用這個好了。相當於配方奶粉,如果不想學很深入,夠吃一輩子了。記住,用法很簡單,一幅畫可以從頭到尾一直用它,什麼別的也不用加,松節油買來就當洗筆水就可以了。
4,上光油,不是調顏色用的,絕不是,成分是達瑪樹脂溶於松節油的溶液,比例是1:3,性質是樹脂溶液,用途是油畫作品完成後的上光保護。用法是:油畫完成後晾至干透(需要半年以上),將畫放在檯面上,面朝上,用軟筆掃去灰塵,用潮的軟布(不是濕的)輕輕擦拭,將筆觸深處的浮塵吸附掉,等幾分鍾,水分揮發掉,然後用寬刷子(豬鬃)蘸少量上光油,快速按一個方向掃過畫面,要保證上光油層均勻,完整覆蓋,油層盡量薄,筆觸凹痕處不要瀦留。這層光油的意義有兩個:一是統一畫面光澤,形成一層較亮的表面,使顏色看起來保持新鮮感。二是保護色層,隔絕灰塵水蒸氣。
但很多人從不等待油畫干透就上上光油,因為油畫從畫完到表面摸起來不黏手的時間其實不長,厚一點的畫也就一個月左右,會使人誤以為幹了,其實不然,這是封上光油,隔絕了空氣,色層中的亞麻油接觸不到氧氣,無法完成乾燥的自然過程,會慢慢變黑變污。如果等出現了這種情況,就無法挽救了。
5,達瑪油,成分和達瑪上光油一樣,比例不同罷了,在西方傳統繪畫中,樹脂不是用來調色的,它的性質不是油,更接近漆,油和漆是不同的,乾性油乾燥後表面有光澤,但比較含蓄柔和,樹脂乾燥後表面賊亮,令人不快。所以用樹脂調色,畫完後會顯得賊,關鍵是它的流動性比油強很多,這對油畫是很不利的,油畫顏色應當有一定的厚度、可塑性,筆感才好,畫出來筆觸才響亮地道,如果用樹脂或松節油調完,顏料都水了,到處流淌不成形,效果十分猥瑣。三合油中加樹脂的原因在於樹脂幹得快,有光澤,可以加快繪畫進程,減少等乾的時間,尤其對於沒有耐心的人來說,可以從表面上避免吸油效果的出現,因為初學者往往分辨不出油畫色層自然的光澤和達瑪樹脂造成的賊光,顏色變暗了也分辨不出來。但總的來說,三合油的稠度,並不適於地道的油畫繪制,到底是代用品,如果有意深入學習油畫技法,一定要早日擺脫它。
1.先講松節油。松節油,國內油畫家常用,是一種揮發性醫用油。在油畫的調制中,起稀釋顏料的作用。一兩分鍾即可完全揮發,干後無光澤。所以,如果要做亞光效果,可用松節油進行全程繪制。並且,由於它揮發完全,干後沒有殘留,適宜薄畫法,可以使色彩完全貼切在布面上。但油干後,色彩會降低明度,略顯灰暗。這樣,就要講到調色油了。
2.調色油是常用油,揮發慢,往往要一兩天才能幹,干透的話,要一星期以上。但油干後,色彩的明度及鮮度不會有明顯改變,畫面顯得濕潤有光澤。油干後會有殘留,有厚度感,較之松節油,把握程度較難。最好一次成形,不然等到油干後才能修改,時間拉得過長,畫面的感受已經改變。所以,也可以將松節油和調色油按照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幹得較快,色彩也比較亮.
3.上光油不可以調顏色.
4.油畫的油和水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稀釋顏料的.只不過水粉畫必須用水.油畫用油可有可無.
我參考了很多資料,希望能幫助你,解決你的問題❾ 求幫忙教我這幅油畫各部分調色是什麼顏色調得來的
天空,群青+湖藍+白
黃色的天空,淡黃色,或者檸檬黃+少量紫+白
下面的房屋和天空差不多,暗部群青的成分多點再加上點黑色就好,亮部類似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