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

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

發布時間: 2020-12-31 08:59:10

『壹』 去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坐地鐵2號線到哪一站下,然後要怎麼走

苜蓿園站下車,就是鍾山風景區的一個入口。

『貳』 鍾山風景名勝區都包括哪些

鍾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以鍾山和玄武湖為中心。

鍾山風景名勝區蜿蜒起伏,宛如游龍,包括紫金山、明代城垣、玄武湖,山、湖的連接地帶以及環湖的富貴山、覆舟山和雞籠山等若干低丘和城垣、城堡。

『叄』 鍾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

【詳細內容參見詞條】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後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後謚「孝慈」,故名孝陵。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2003年07月03號決定,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下馬坊 下馬坊是明孝陵入口處的標志性建築,是一座兩柱沖天式石雕牌坊,它高9米,寬6米,額上橫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大字。即指示文武各級官員到此必須下馬步行,以保持陵區的肅穆和對陵寢的尊崇,違者以大不敬論處。下馬坊設於洪武26年,即公元1393年。牌坊體型偉岸,雕刻精細,書體公正,是明代初期石刻建築的精品。下馬坊是明孝陵的一部分,2007年南京市政府建成下馬坊遺址公園,所有與下馬坊有關的文武都聚集於此,中斷了多年的下馬坊至大金門神道再次恢復,保證了明孝陵陵寢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梅花山 梅花山位於南京市中山門外的紫金山南麓。南京植梅,始於六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梅花山梅園始建於1929年,植梅面積1533餘畝,有近400個品種的13000餘株梅樹,被稱為「天下第一梅山」和「中國第一梅花山」,與上海澱山湖梅園、無錫梅園和武漢東湖磨山梅園並稱為「中國四大梅園」,居四大梅園之首。梅花山梅園以品種奇特著稱,來此賞梅的遊人摩肩接踵,高潮時節每天都在十萬以上,南京梅花山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人,逐漸成為全國的梅文化中心。 四方城 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亭俗稱四方城,是現存明清兩代皇家陵寢中同類型建築體量最大的一例,四方城明樓是孝陵地下宮城的象徵性城樓,中間有一條甬道,穿過甬道可以登上明樓。明樓屋子頂已毀,現僅存四壁。 內有立於龜膚座上的石碑一塊,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親撰,計2746字,詳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額雕琢瑰麗。 石象路 石象路前半段兩側立石獸6種12對,依次是:獅、獬、駱駝、象、麒麟、馬,每種4隻,兩立兩卧。石獸盡端立石望柱(又稱華表)一對,過此折向北,列石翁仲8軀,文臣武將各四,分立道旁。孝陵石人、石獸均為整塊石料雕鑿而成,體量高大,生動粗獷,是明代皇陵石刻中的經典之作。 孫權墓 明孝陵前有座土丘,原名孫陵崗,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的葬地,亦是南京地區最早的六朝陵墓。孫陵崗還葬有孫權的夫人步氏和後妻潘氏,宣明太子孫登也葬在孫陵附近。明初朱元璋建孝陵時,主持建陵工程的中軍都督府金事李新,曾向朱元璋建議把孫權墓移開,朱元璋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給我看門吧!」這樣在建孝陵時,僅將孫權陵前的石麒麟遷往別處,孫陵仍在原地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明東陵 明東陵位於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東,總體布局與明孝陵相似,但規模較小,有陵垣、陵寢大門、享殿前門、享殿及寶頂等建築要素組成,主要建築在一條南北軸線上分布,現存明東陵前門基址、排水設施以及門殿月台基址等多處遺址。陵寢前部的園牆平面前尖後方,呈龜背形,格局特殊,是2014年前全國所知唯一的帝陵平面布局形態。東陵經考古調查沒有發現單獨的神道石刻和御橋,這說明東陵和孝陵共用一條主神道。孝陵的這一布局特徵開創了第一代皇帝陵寢的神道為後世子孫所共用的制度,並被北京明十三陵所繼承。 紫霞湖 紫霞湖位於明孝陵東北部,是個深藏於山間林海中的人工蓄水湖泊,因與紫霞洞相連而得名。修建於30年代中期,由愛國華僑胡文虎捐資建造,用來匯聚鍾山泉水。面積約50000平方米,湖水清澈,周圍林木蓊鬱,山青水碧,風景佳麗。有「林海中的明珠」、「南京第一無污染湖」之譽。成為2015年人們避暑納涼的旅遊佳地。 正氣亭 正氣亭位於紫霞湖東岸,紫霞洞前,介於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間。亭為方亭,重檐飛角,上蓋藍琉璃瓦,蘇州花崗石基礎,大紅立柱,彩繪頂梁,金碧輝煌。亭後花崗石檔土牆中央鑲嵌一塊碑刻《正氣亭記》,碑文為孫科撰寫。原來「正氣亭」三字為蔣介石親書,並撰楹聯一副,上聯「浩氣遠連忠烈塔」(忠烈塔指陣亡將士紀念塔),下聯「紫霞籠罩寶珠峰」(指明孝陵寶頂獨龍阜玩珠峰,上款「民國三十六年九月」,下款「蔣中正」。) 顏真卿碑林 顏真卿碑林位於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林,由中山陵園、顏真卿畫院和日本東京中國書法研究會共同興建,佔地2500平方米,立碑近百塊,有的是著名書法家林散之、胡小石等大家手筆,有的是日本著名書法揮毫創作。整座碑林仿唐代建築藝術風格,莊重古樸,典雅雍容。 海底世界 由新加坡投資與中山陵園管理局合作興建的南京海底世界坐落於南京市風景秀麗的中山陵梅花山旁。是融科普教育、觀賞娛樂為一體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工程。投資額約2億人民幣,佔地面積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海底隧道,全長74米,180度的環繞亞克力玻璃讓您領略到海洋的博大。海底影院更是遊客了解海洋、學習保護海洋知識的第二課堂。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華民國國父、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成為首批國家5A級景區。中山陵前臨蒼茫平川,後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音樂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中山書院等紀念性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且均為建築名家之傑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色調和諧統一更增強了庄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音樂台 中山陵音樂台位於南京中山陵廣場東南。建於1932年至1933年,佔地面積約為4200平方米,由楊廷寶設計,1932年秋動工興建,1933年8月建成。音樂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紀念孫中山先生儀式時的音樂表演及集會演講。音樂台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為半圓形。圓中心是舞台,台後建有大壁,同北京迴音壁原理相同,以匯集音浪。台前有一汪月牙形蓮花池,池底有伏泉。池前是半圓形草坪,為觀眾欣賞歌舞坐處,可容納三千觀眾。沿草坪周圍繞以水泥迴廊,廊架上攀援著紫藤等花木,是遊人休息納涼的佳境。現音樂台有許多白鴿,可以在音樂台買飼料喂這些可愛的白鴿。 流徽榭 流徽榭又名水榭亭,是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內一處景色優美的風景點,位於中山陵園,在中山陵至靈谷寺公路的南邊。榭長14米,寬 10米,頂為乳白琉璃瓦,紅色立柱; 三面臨水,碧水如鏡,倒映水榭, 別有情趣。
流徽榭所在地原是紫金山雨水流經的一條溝,人稱二道溝。當年中山陵竣工後,時為陵園園林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林森認為中山陵園地區缺少水景,他看到二道溝這里山溪深闊,環境優美,經過改造,建湖蓄水,定能為中山陵園增色。於是他親自規劃,將通往靈谷寺的馬路加寬,在馬路的南北兩方各挖一個水塘,北塘較小,面積兩畝余;南塘較大,二十餘畝,取名為流徽湖。又在塘的出口處就勢各築一攔水壩,雨水多時水漫壩流去,天旱時水塘不會乾涸,使塘內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又在水塘四周遍植花木,塘內栽植睡蓮,成為中山陵園區內一個優美的風景點。 美齡宮 美齡宮位於南京市東郊四方城以東200米的小紅山上,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名稱是「國民政府主席官邸」,因其位於小紅山上,又稱「小紅山官邸」。美齡宮是一座兩層樓的建築,汽車可沿環山道直抵宮門,四周樹木蔥蘢,百花飄香。
美齡宮於1931年興建,1933年竣工,其原定為國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後改作去中山陵謁陵的高級官員的休息室。1947年,國民黨政府從重慶遷回首都南京後,此處為蔣介石官邸,因蔣介石常與宋美齡來此休息和度假,被稱作美齡宮,蔣介石曾多次在此接待外國貴賓。東首是宋美齡的卧室,室內陳設一如舊式布置,遊人可領略昔日豪華景象。 永豐社 永豐社建於1933年,位於南京市紫金山,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捐建,抗戰期間被毀,片瓦無存。1993年,管理部門按原貌重建,紅柱白牆,頂為卷棚式,原來的黑色筒瓦屋面已改用藍色琉璃瓦,以與中山陵取得一致色調。 行健亭 行健亭坐落在南京中山陵西南隅道路旁,中山陵陵墓大道與明陵路相接處,以便前來謁陵的遊人駐足休憩。紅柱藍瓦的行健亭,在蓊鬱的樹木之間,顯得格外奪目。中山陵行健亭是1931年4月廣州市政府捐款一萬元修建,由著名建築師趙榮設計。行健亭為方形,邊長為9.3米,高12米,重檐攢光頂,上覆藍色琉璃瓦,外形美觀,堅固實用。亭的每個角有4根支柱,4個角共根柱,均飾以紅漆。行健亭為鋼筋水泥構築,外形美觀,堅固實用。亭內橫梁、額枋、藻井、雀替都飾以彩繪,兩重亭頂均覆以藍色琉璃瓦。在萬綠叢中的行健亭,恰如一枚彩色斑斕的明珠,光彩熠熠,生輝不已。行健亭四周,設有水泥欄桿,高40厘米,可供遊人坐憩。「行健」二字,出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孝經鼎 孝經鼎高4.3米,重萬斤。壁上鑄「智仁勇」,內藏六角形銅牌,上刻國民黨元老戴季陶之母黃太夫人手書的《孝經》全文。孝經鼎1932年由金陵兵工廠製造,國民黨元老、中山大學校長戴季陶與國立中山大學師生捐贈。孝經鼎現展覽於南京鍾山景區中山陵景區園內。 中山陵陵門 中山陵陵門平面圖為長方形,寬27米,高16.5米,進深8.8米,計有三個拱門,各裝有對開的鏤花銅門。中門的橫額上鐫刻著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字。陵門進口兩側還有一對石獅高約3米。陵門後是碑亭,亭正中立有一塊高達9米的花崗石碑,上刻譚延闓所書「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24個鎦金顏體大字。 藏經樓 孫中山紀念館,原名藏經樓,位於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 典建築。該樓由馮玉祥將軍 通過中國佛教協會於1934年11月發起募損集資建成,以專門收藏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等經典著作而得名。主要有主樓、僧房和碑廊。主樓為宮殿式建築,分三層,高20.8米,底層是講經堂,並有夾樓聽座;二樓是藏經、閱經和研究室; 三樓是藏經室。頂上蓋綠色琉璃瓦,屋 脊為黃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飾有紫銅回輪華蓋, 梁、柱、額枋均飾以彩繪。樓內珍藏孫中山先生 的經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貴史料。樓前廣場正 中的花台上豎有一尊高 2.6米的孫中山先生全身 銅像。樓後有長達 125米的碑廊,碑廊兩壁鑲嵌138塊碑石,刻孫中山著《三民主義》 全文,計15.5萬字,由國民黨元老張乃恭、鄭洪年等14人手書。1937年12月,該樓遭受侵華日軍炮火的嚴重毀壞。198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得藏經樓 主樓,1989年加以裝修還復建碑廊,補刻毀壞了的碑刻。中山陵園管理處在藏經樓建立了孫中山紀念館。在二樓陳列 展出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照片、實物和圖表等430餘件。 靈谷寺 靈谷寺位於南京市東郊紫金山東南坡下,中山陵以東約1.5千米處,靈谷寺初名開善寺,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著名僧人寶志禪師而興建的「開善精舍」,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並封其為「天下第一禪林」。1983年被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是紫金山風景區重要景點。2014年的靈谷寺是1928年在原寺址建成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建國後改名為靈谷公園,但習慣上仍稱靈谷寺。靈谷寺有建於明洪武十四年,用磚石砌成的無量殿(又稱無梁殿);還有靈谷塔和三絕碑等勝境;玄奘紀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師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師頂骨紀念塔中有玄奘頂骨舍利。 靈谷塔 靈谷塔是南京地區最高最美的八面九層寶塔,它由鋼筋混凝土及蘇州金山花崗石建造。靈谷塔的原名叫陣亡將士紀念塔,始建於1931年是陣亡將士公墓建築群中一個重要的組織部分。靈谷塔由茂菲和董大酉設計,造形優美,典雅莊重,具有民族風格和特點,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據《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報告》記載,在率師北伐、建都南京、統一告成後,1928年國民政府「眷念前勞,凱旋者概予登庸,慘逝者追加憮恤,惟茲陣亡將士殺身成仁,屍骨遍野,忠魂無依,乃擬搜集陣亡將士骸骨,建築公墓,安慰忠魂。」 無梁殿 靈谷寺無梁殿位於南京紫金山南麓靈谷公園內,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磚砌拱券結構殿宇,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原為靈谷寺內供奉無量壽佛的無量殿,因整座建築採用磚砌拱券結構、不設木樑,故又稱「無梁殿」。無量殿形制高大,全用磚砌,不用寸釘片木,故又稱無梁殿,為國內現存同類建築中時代最早、規模最大者。1931年(民國21年),國民政府將無梁殿改建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的祭堂,命名為「正氣堂」,無梁殿現被辟為辛亥革命名人蠟像館。 三絕碑 梁代名僧寶志的墓塔——寶公塔,這是寶志和尚留在世上屈指可數的遺跡之一。寶公塔前的志公殿內有一塊黑色石碑,因碑上刻有唐代畫家吳道子所繪寶志像、大詩人李白所作的像贊,由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書寫,故稱唐賢三絕碑。由於戰火毀壞,到清代第三次重刻,碑額上端又增添乾隆手書「凈土指南」四字。 桂林石屋 桂林石屋位於南京紫金山南麓的桂林石屋原來是民國政府主席林森的別墅,建於1932年,由廣州市政府捐建。石屋分兩層,用青龍山石砌築,四周遍植桂花,故名桂林石屋。屋前有170級石階通往山下,屋後有虎皮石砌大明溝,防山洪下瀉。抗日戰爭時期石屋被日軍炸毀,尚存半壁框架。由於桂林石屋早已成了一片廢墟,所以一直很少有人關注。 譚延闓墓 譚延闓墓位於靈谷寺東北側,鍾山東峰下。墓園由關頌聲等人設計,佔地300餘畝,1932年12月建成。其設計一改通常陵墓講求對稱、程式化的布局常規。充分利用泉石著勝、林壑深秀的自然條件,倚山構築成曲折幽深的墓道,巧妙布置成具有園林風格的墓園,在陵園建築史上很有特色。 鄧演達墓 鄧演達墓位於南京中山門外靈谷寺旁,陵墓座北面南,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鄧演達墓墓園宏偉,總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墓道人 口處為圓形花壇,墓前是一片開闊的綠草地,中間有十字型的水泥甬道將草坪對稱分割。甬道兩側列植檜柏、龍柏等常綠樹木。草地的東、西兩側建有鋼筋水泥澆鑄的花廊,花廊曲折延伸,直達陵墓前。花廊兩側遍植紫藤,花廊中還建有方亭,可供遊人休憩。
南京鄧演達墓園,設在九個弧形組成的半環狀「羅城」中間。墓前有寬闊的甬道,有紫藤覆蓋的長廊,有對稱的供前來祭掃的人們休息的四齣形墓亭。墳墓以花崗石和水泥砌成,呈半球狀,周長29米,高約4.5米,墓頂置有花環。墓前立有花崗岩墓碑,碑額上刻雲紋,正中有一五角星,碑身高約3米,寬1.2米,正面鐫:「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鄧演達烈士之墓,何香凝敬題」碑前設祭壇,祭壇上置有一個非常精緻的花環。以表示人們對先驅者的哀思和懷念。 景區分類: 自然保護區
門票價格: 部分免費,聯票100元 7:00-18:30
最佳時間: 南京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3℃,年降水量1106.5毫米,6月中旬-7月初為梅雨季節。南京以前有「火爐」之稱,7-8月極端最高氣溫有時高達40℃,一般也在35℃左右,不過南京是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市區綠化率超過30%,因此夏天到南京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夏熱冬寒」是南京較之其它江南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顯著氣候特徵,通常12月份下雪機會最多,如果您有緣在南京遇上大雪,那也是令人神往的,江南的雪景更顯嫵媚動人。

『肆』 鍾山風景名勝區的地理環境

鍾山位於南京城東,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有「鍾山龍蟠」之美譽。景區內面容積45平方公里,其間山、水、城、林渾然一體,自然景觀豐富優美,文化底蘊博大深厚,中山陵、靈谷寺、明孝陵三大核心景區分布著各類名勝古跡200多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榮獲「國家風景名勝區」、「AAAAA級旅遊景區」等稱號。
鍾山山體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周長達30公里,是江蘇南部茅山山脈的余脈--寧鎮山脈的最高峰。山勢整體呈弧形,中部向北凸出;東段向東南方向延伸,止於馬群、麒麟門一帶;西段走向西,經太平門附近入城,隆起為富貴山、覆舟山和雞籠山。山勢蜿蜒逶迤,形如莽莽巨龍,故稱「鍾山龍蟠」。
鍾山有三個山峰,呈筆架形。主峰居中偏北。叫北高峰,海拔448.9米,為寧鎮山脈之最高峰。其東南第二峰為小茅山。第三峰居西,稱天堡山。環山溪流交匯,湖泊眾多,北麓的玄武湖、山南的紫霞湖、燕雀湖、琵琶湖等尤負盛名。

『伍』 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門票免費嗎

可能是收費的。 鍾山風景區是南京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是國務院公布的44個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南京東北郊。全區包括50多個可供觀光游覽的景點,其中有紫金山、玄武湖、明代城垣等,山、水、城、樓、林渾然一體,景色優美,氣勢磅礴,是中外遊客來南京必游之地。 鍾山風景區位於南京東郊,又名紫金山,山勢險峻,蜿蜒如龍。三國時諸葛亮謂孫權曰「鍾山龍蟠」,即指此山。周圍名勝古跡很多,山南有紫霞洞,旁有一泉,名「一人泉」;山前正中是中山陵,邊上是梅花山、明孝陵、孫權墓、廖仲愷和何香凝墓,東邊是靈谷公園、鄧演達墓;山北有明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墓;鍾山第三峰上有紫金山天文台及天堡城;藏有唐玄奘頭骨的靈谷寺也在鍾山腳下。 鍾山風景區作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新建了海洋世界、國際會議中心等現代化的休閑和公務設施,為鍾山增添了更多的亮色,是來南京旅遊者的必游之地。 彈琴石,其石貌不驚人,千餘年前卻因為一段君臣知音的佳話而成為「金陵三奇石」之一。據《宋書》記載:「蕭思話從帝登鍾山北嶺,中道有盤石清泉,上使於石上彈琴,因賜以銀鍾酒,曰相賞有松石閑意。」因而得名彈琴石。蕭思話,宋孝懿皇後弟子,善彈琴,能騎射,官至青州刺史。該石碩大平滑,現已鐫刻「彈琴石」三字於其上,並豎有一尊蕭思話撫琴石雕,悠悠古韻猶似飄盪在山林間,不遠處還有白石築成、六角攢頂的聽琴亭。後人有詩贊道:「琴聲和且平,君臣有默契,當年廣陵散,哪及蕭常時。」彈琴石位於鍾山風景區頭陀嶺景區,在劉基洞下方百餘米處。可乘紫金山索道到達該景區。

『陸』 鍾山風景名勝區的歷史文化

鍾山氣象雄偉,地勢優越,自古以來,即與南京的盛衰氣息交融。古都南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的重大變化與發展,幾乎都在鍾山一帶留存豐富的積淀,刻下清晰的印記。自六朝第一位帝王東吳大帝孫權開始,鍾山即成為帝王陵寢及功臣勛戚的葬地所在;自六朝伊始,鍾山又是江東佛教勝地;自六朝到近現代,鍾山均為軍事要沖,兵家必爭之地;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遨遊鍾山,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篇章;特別是以洪秀全為領袖的太平天國運動和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期間,多少悲壯慘烈的戰斗在鍾山展開,多少英雄志士在鍾山浴血奮斗。鍾山,人文景觀眾多,歷代風物薈萃,琳琅滿目,錯落有致,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鍾山,是古都南京的驕傲,是古都南京的聖地。
鍾山風物,當以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為最。中山陵,位於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前臨平疇萬里,後擁蒼崖千丈,由中國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的精華,庄嚴簡朴,別創新格。墓地全局呈「警鍾形」 圖案,寓「使天下皆達道」之義。陵墓建設自1926年1月破土動工,至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主體工程歷時三年多,到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環繞中山陵的主體建築,還有一系列紀念性建築,如為便於孫中山先生家屬守靈而在陵墓後上方建造的永慕廬、存儲奉安大典紀念物品的奉安紀念館以及寶鼎、音樂台、流徽榭、仰止亭、光華亭、行健亭、藏經樓等,都是當時各界人士和海外華僑為緬懷孫中山先生而捐資建造的。為了紀念中山先生,還在中山陵園區內建立了享譽中外的中山植物園及陵園溫室等。中山陵兩側,長眠著近代民主革命時期的一些風雲人物,如孫中山先生的親密戰友和國民黨政要等。1928年,國民政府決定在中山陵東側的靈谷寺址改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增建牌坊、紀念堂及紀念塔。在由靈谷寺無梁殿改建的紀念堂內,鐫刻著北伐、抗日諸役陣亡將士姓名軍銜,據計當時共刻碑10塊,有人名33000多個。鍾山北麓,還有座庄嚴肅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著3306位為抗日而捐軀的中、美、蘇等國烈士姓名。
與中山陵建築群前後輝映的是明孝陵建築群。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馬皇後的陵墓。陵園佔地廣大,陵垣周長達22.5公里,從下馬坊到獨龍阜寶城,縱深2.5公里,是明代帝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整個建築群分為兩部分:從下馬坊開始,經禁約碑、神烈山碑、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碑亭、御河橋、石象生、石望柱、石翁仲到欞星門,是孝陵引導部分神道。過欞星門向東北折,才進入陵園的主體建築,依次有金水橋、文武方門、孝陵門、孝陵殿、內紅門、方城明樓,直到寶城。地宮即位於寶城之下。明孝陵的神道長達2400米,曲折幽深,其中部轉彎處為孫權陵墓所在的梅花山, 神道繞過山麓,呈S形,與歷代帝王陵墓前開闊直達的神道形制迥異。明孝陵地面木構建築物雖均毀於兵燹,但總體布局氣魄恢宏,尚存建築雄偉壯觀,石刻磚雕,圖案清晰,技藝高超。特別是尚未發掘的明太祖及馬皇後墓室,在數百年來『朱元璋下葬,南京十三個城門出棺材等民間傳說、裨史雜記的渲染下,更具神秘的色彩。明太祖朱元璋親自選點,在鍾山之陽督造營建了規模宏大的明孝陵,還對那些追隨他百戰沙場、創基立業的開國功臣「賜葬鍾山之陰」,形成「山外諸峰列侍臣」的布局。史書記載鍾山之陰共葬十餘位明初開國功臣,豐碑喬木,陂陀相接。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有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歧陽王李文忠、江國公吳良、海國公吳禎、皖國公仇成等人的墓葬。石獸錯落,翁仲雜陳。
在鍾山風物中,歷史最為悠久的為佛寺建築。在六朝時期,鍾山寺宇達70餘所,梵宮剎宇林立,鍾磬之聲相聞,「多少樓台煙雨中」。歲月滄桑,歷代迭有興廢,至今僅山左之靈谷寺猶具規模。特別是靈谷寺中的無量殿形制高大,全用磚砌,不用寸釘片木,因故又稱無梁殿,為國內現存同類建築中時代最早、規模最大者。鍾山其餘寺廟,大多荒廢,如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在鍾山絕頂興建的大愛敬寺,最為宏麗,梁武帝蕭衍曾親往游覽賦詩,昭明太子蕭統和之。該寺後毀於戰火,至今猶可見其遺址。鍾山現存宗教建築,如無量殿、寶公塔、志公殿、定林寺等,均為重要的歷史遺跡,唯多後代重建。然鍾山絕頂或半山溪谷之間,時見頹垣遺基,古寺廢址,六朝鍾山佛寺全盛景象,可見一斑。
鍾山文化遺跡亦頗具特色。就碑刻而言,唐代大畫家吳道子作畫、大詩人李白作贊、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的寶志和尚像贊碑,即世稱「三絕碑」 者,素負盛名,原建鍾山獨龍阜,後隨靈谷寺遷往今址。墳頭村附近的陽山碑材,即明成祖朱棣下令開鑿,原擬作為刻制孝陵神功聖德碑的碑材,其碑額、碑身、碑座碩大無比,通高73米,總重量達1.5萬噸,堪稱「絕世碑材」。鍾山第三峰上,建有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天文台,還保存渾儀、簡儀、天球儀和圭表等珍貴文物,均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儀器。此外,鍾山北高峰上樑昭明太子讀書台、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雨中游鍾山定林寺的摩崖題刻、明代紫霞真人隱居的道家「第三十一洞天」等處,均為鍾山勝境,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
南京是中國著名古都,歷史文化名城,在其長達2600餘年的建城歷史中,尤以六朝、明代初年及近現代為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黃金時期,而留存在鍾山的名勝史跡、紀念建築,亦以這三個時期最為集中突出。鍾山風物,是南京悠久歷史的見證。

『柒』 鍾山風景名勝區在什麼地方該風景區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如今正值酷暑炎炎的夏日,每個人幾乎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窩在家裡吹空調,然而長時間吹空調不但會引起感冒著涼而且對身體健康也沒有好處,想要不吹空調也能過得一個清涼一夏。那麼此時此刻我們便需要一處避暑勝地。說起避暑勝地,小編不得不說一下南京的這個地方,南京的避暑勝地便是鍾山風景名勝區。

說了這么多,你是不是心動了呢,且不說鍾山風景名勝區景色優美,就沖它是夏季的避暑勝地,小編認為在這炎炎夏日與其窩在家裡吹空調避暑倒不如收拾行李來這里避暑呢。這里不僅空氣新鮮而且景色秀麗,更是涼爽至極,面對如此勝地,誰人不愛呢?

ps:地址:南京市玄武區石象路7號,門票:部分免費,聯票100元;

著名景點:明孝陵、中山陵、孫權墓、美齡宮、靈谷寺、梅花山、流徽榭等

交通:市內乘坐游2、游2、20路到明孝陵下車。

『捌』 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正門在哪一般從哪個門進去比較好

景點較多,可以選擇從中山陵、靈谷寺、梅花山、美齡宮等地進入,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正門。建議從下馬坊、中山陵等位置進入。

『玖』 鍾山風景名勝區有哪些特點

鍾山風景名勝區的特點是山光與水色齊收,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自鍾山遠眺,玄武湖五洲煙柳,十里春風,燕雀湖波光牆影,紫霞湖林海明珠,盡收眼底,使人心曠神怡。富貴山、覆舟山和雞籠山秀峰塔影,林木蔥郁。

自然生成的山林野趣,加上匠心獨運的精美建築,使得鍾山風景區成為自然美與人文美緊密結合的上乘佳作。

『拾』 南京鍾山風景名勝區到南京南站怎麼走

公交線路:觀光車1號線 → 地鐵2號線 → 地鐵3號線,全程約16.2公里

1、從中山陵風景名勝區步行約410米,到達中山陵南站

2、乘坐觀光車1號線,經過4站, 到達苜蓿園(地鐵站)站

3、步行約510米,到達苜蓿園站

4、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3站, 到達大行宮站

5、步行約220米,換乘地鐵3號線

6、乘坐地鐵3號線,經過8站, 到達南京南站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