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風景
A. 鄉間美景(作文)400字
鄉村近景[400字] 李宜萌
一片片黃綠色的原野;一座座高聳的山峰;一個個簡朴的磚瓦小屋;一位位樸素勤勞的村民……這里,就是美麗的農村。雖然房屋簡陋,卻又獨有風韻。孩子們在這里無憂無慮地玩著城市裡孩子所不敢玩的游戲,他們擁有真正快樂自在的童年。
最能表現這里風景的東西非農家小屋莫屬了。青磚紅瓦,搭得整整齊齊,布局巧妙。這都是他們自己一磚一瓦,一點一滴蓋起來的。它前面是一望無際四季翠綠的原野,後是鋪滿碧色看不到頂的高山,旁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顯得遼闊無垠。
你可以看到村民起早貪黑地在屋子裡進進出出,忙碌個不停。有時候,凌晨三、四點就帶著干糧抗著鋤頭去地里勞作,到晚上七、八點鍾才會回家。這一切准備都只是為了秋季豐收的到來。這些農民又為美麗的鄉村風景點上瑰麗的一筆。
往後看,高山上,樹陰里,若隱若現幾座雲霧繚繞的小屋,小溪邊,山腳下,溪水中清晰倒映出幾座矮小的房屋,似乎會出現「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樣的事呢。
白天,鄉村是熱鬧的,叫喊聲絡繹不絕。夜晚是恬靜的,大家都香甜地進入了夢鄉。但若是在夏天的晚上,會聽見蟬鳴,人們在吵鬧聲中漸漸熟睡。
鄉村,有著樸素之美,景物之美,勤勞之美和寂靜之美。我愛美麗淳樸的鄉村。
篇二:美啊鄉村[400字] 徐丹寧
我愛沈家門的高樓大廈,濱港路的夜排檔,新街的步行街······但更愛鄉村的田園風光。
鄉村,美在庭院里。瞧!那爬滿圍牆的喇叭花滕,稠密的綠葉,襯著紫色和紅色的花,又嬌嫩,又鮮艷,猶如美麗的綢緞。絲瓜架長長的滕,綠綠的葉,掛著一根根筆直的絲瓜。半紅半綠的辣椒羞羞答答地隱藏在茂密的綠葉中。五六隻雞鴨在四處覓食,嬉戲。
鄉村,美在小河邊。小河兩岸有一排排長滿了綠油油葉子的柳枝垂了下來,像一個個小姑娘在梳妝打扮。在春風吹拂下,她們是那樣婀娜多姿。鴨子在水
中戲水,有的吧頭伸到水下去覓食,有的用翅膀拍打水面,水面上到處是波紋······在綠蔭蔭的柳樹下,有幾位婦女蹲在河邊用木槌捶著衣服,木槌敲打的聲
音是那樣有節奏,一上一下,一快一慢,猶如歡樂的旋律!
鄉村,美在小山坡上。粉紅色的桃花開得那樣鮮艷,雪白的杏花,李花挨挨擠擠,掛滿樹枝,在黑色枝條的襯托下顯得格外漂亮。樹底下五彩繽紛的野花在微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好像給大樹穿上美麗的綉花鞋。
鄉村的景色是大自然的傑作,讓我回味無窮。
篇三:夏天的鄉村[400字] 張丹益
鄉村的一年四季都是獨特、迷人的,但最讓我迷戀的還是鄉村的夏天。
到了夏天,鄉村裡的小孩可以無憂無慮地在池塘里游泳,樹上的小鳥吱吱喳喳的叫著,彷彿在給那些孩子配音樂,池塘邊的柳樹也搖擺著身子,似乎在給他們伴舞,他們一起描繪成了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線。
老人們拿著一把扇子,穿著短袖襯衫,在鄉村裡走來走去,還有些老人則在一棵大樹陰下起了中國象棋,那觀看「比賽」的人可就多了,有些人還在一旁做起了老師,樹陰下可熱鬧了。
還有些人家一起去河邊釣魚,他們帶好魚竿,拿起桶,又帶了幾把小板凳,就到河邊釣魚了,他們坐在小板凳上,一動不動地盯著河面,只要一有風吹草
動他們就開始收線了,臉上還露著甜甜的笑容,還有些人等了好久都沒釣上魚,就悄悄地說起了話,但也不敢大聲說,生怕驚動河裡的魚。
有些人家的婦女,在河邊洗衣服,她們綰起褲子,脫掉鞋子,接著又把腳放進水裡,這樣衣服洗起來可就輕松多了,她們一邊洗衣服,一邊說著家裡的老老少少,把洗衣服也變成了一種樂趣。
啊!鄉村的 是不是一幅自然、和諧的畫卷呢!我永遠愛鄉村的夏天,因為連洗衣服都成了一種樂趣。
篇四:鄉村的黃昏[400字] 劉倍妤
落日的殘霜像喝醉了酒的大漢,跌卧在奶奶家的山的那一邊,讓天和水互相輝映地通紅、金黃……
鄉村的落日殘霜是秀美、恬靜的;門前各種的野花、野草在晚風溫和的撫摸下,收回舒展的身體,在黃昏的目送下,靜靜地睡了……一現的曇花用晚霞做
胭脂,漸漸張開了她你、美麗而嬌嫩的身體,路人都被深深的迷住!柳樹接受晚風的洗禮,放開了長長的「秀發」,遠遠望去,嘿,還真像裊裊的少女屹立在夕陽之
下呢!近乎透明的溪流,魚兒在嬉戲、玩耍,夕陽散發出柔和的光,真美啊!
天色漸漸暗淡下來,洗衣服的女人端著大大的洗衣盆,一步一步迎著殘留的晚霞,向家走去。路燈昏暗點起,天空中,三三兩兩的星星調皮地眨著眼睛,星光下,放牛的牧童騎著牛也向家蹣跚的走去。
不知過了多久,一彎明晃晃的月高懸在夜的幕布中,散發出柔和卻又冷冽的光芒,大地上一片靜謐。月亮俯身凝望著地面上的牧童、婦女,卻一不小心將月亮灑在了鋪著石子的路上,這美啊!
家家戶戶的燈光點了起來!家人們已經其樂融融地圍在桌邊,說說笑笑,互相夾菜,還不時地望望月亮,哦!似乎在感謝月亮的光。
星光、月光、路燈,交織成了清冷,卻又熱鬧的一個夜晚。鄉村的黃昏,走向鄉村的夜,這個過程,是難忘的……
篇五:鄉村風情[400字]
「五一」勞動節的時候,媽媽帶我去鄉下看看。天天都呆在城市裡不好,到農村呼吸一些新鮮空氣。
我先從農村的房子開始說吧。農村的房子現在是整整齊齊的,我聽媽媽說她那時候在農村的房子哪有這么好,都是歪歪扭扭的。而現在農村的房子都是兩層以上的樓房。
農村最美的是綠色,時時處處不同色調的綠色。遠處的山連綿起伏,與近處的山各不相同。近處的山是青綠色,彷彿用藍中帶墨綠的毛筆在宣紙上沾染而成;遠處的山體則有點灰暗,如一抹灰色的雲霞。
鄉村的早晨是熱鬧的。幾中高傲的公雞雄赳赳氣昂昂地在小院里走來走去,不時「喔喔喔——」地叫著,彷彿在告訴同伴們:這是我的領地,誰也不能侵
犯。母雞「咯咯咯」地率領小雞們玩耍,或是捉蟲子,或是叼石子。孩子們也沒閑著,他們背著書包,三五成群,蹦蹦跳跳地走過窄窄的田壟,穿過綠油油地麥田,
來到了鄉村學校。不一會兒,校園里便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
鄉村的早晨是忙碌的。大人早已在田裡開始了一天的勞動,金色的陽光照在他們身上,古銅色的皮膚上閃著健康的光芒。人們一邊幹活,一邊大聲嘮著家常,偶爾開幾句玩笑,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爽朗的笑聲在鄉村的田間久久回盪。
鄉村的風景真漂亮啊!
B. 描寫秋天田野景色的句子
描寫秋天田野景色的句子匯總如下
1、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放眼望去,秋天的田野是如此的豐富多彩。
2、走過火熱執著的炎炎夏日;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進秋季,田野變得越來越大,城市在田野里安居樂業,人們生活安詳富足。
3、仲秋的田野金黃的稻穀收割了,田野里只剩尺把高的谷樁子,遠遠看去就像一片片矮矮的茂密的土黃色森林。
4、一夜之間,站立的稻子都睡在了地上,像平鋪了一層地毯,田野變得非常寬廣。
5、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6、田野里,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棉花白似雪,棉枝上結滿了桃子般的棉花,一棵上就有幾十朵,壓的棉枝彎了腰;稻子都有筷子那麼粗。
7、躺在秋天的田野,泥土和黃草,芬芳我每一根神經。
8、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著。秋風吹來,它們象一把把勝利的火把,高興地晃動著。
9、秋天一來,落葉紛紛,秋高氣爽,果實累累,真迷人啊!春夏秋冬看田野,最美麗最誘人的是秋天的田野。
10、秋天是豐收的,田野里到處是豐收的歌聲,一陣風拂過,大豆搖起響亮的銅鈴,高粱舉起火紅的火把,麥子在一旁不住地點頭農民伯伯們看到了一年的成果,更是笑個不停。
11、秋天的田野,一派豐收的景象,金燦燦的;秋天的田野,一幅壯麗的景色,紛呈多姿的;秋天的田野,種子已孕育成熟,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12、秋天的清晨美極了,田野的霧氣籠罩著房屋、森林、莊稼 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C. 描寫田園風光的唯美句子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內緣身在此山中容。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D. 描寫農村風景的句子
描寫農村景色的句子
1、春風里桃花紅,杏花白,柳葉青,到處生機勃勃,春風把春意插在了人們的心裡,你看:風雪無情人有情團結抗擊暴風雪的場景是多麼動人,幫助災區人民恢復生產是多麼及時,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民伯伯正在播種,農村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可愛的春天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帶來了無限的愉快和歡樂,帶來了希望與祝福!
2、每年回到家鄉,我都喜歡到野外也看看。走在熟悉的田間小路上,看到那綠綠的紅花草,黃黃的油菜花,聞到那久違的泥土的芬芳,感到又回到了兒時的我。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個人,也許多年的不在一起,各自的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感到說的話好像不在一個層次里。雖然如此,但每次回到家鄉,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總能看到一些不同的變化,或許就是喊了好久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帶來的點綴吧。
3、故鄉是一個偏遠的農村,平時地里活多,通常人們起身早,炊煙飄起來的也早。天還沒有完全亮。空氣中還散發著潮濕的牲口糞便氣味,霧靄的村子裡的公雞懶懶地啼著,狗在房舍的台階下縮成一團睡覺,老母雞蹲在屋旁樹的枝椏上也在睡覺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清晨,故鄉小村落里,家家戶戶的煙囪里,冒出了一縷縷飄渺的炊煙。有炊煙彌漫著,清晨的霧氣就顯得格外重,隔遠處看,樹影霧霧綽綽的原野、莊稼和林子濃罩一層薄薄的煙霧中。
4、放眼望去,在被雨水沖刷干凈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白雲,遠處的一大片油菜花,幸福的吸收著大地給予的禮物——雨水。這邊樹上有鳥,前邊田裡有牛,牛的旁邊有放牧人,左邊土地里有農家小屋,這些景象合起來,彷彿是一幅巨大的農村畫卷。
E. 鄉村田園風景作文
1/去年秋天,媽媽帶我去老家看望外公、外婆。在那裡,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鄉村生活,直到現在,還是回味無窮!
清晨,我早早地起了床,就跟著弟妹出去玩。小鳥在不時地站枝頭謳歌;野花野草隨處可見,它們在秋風中搖曳,在陽光的沐浴中,顯得那麼可愛;魚兒在水中嬉戲;小溪歡快地流淌。一路上好不快活。一眨眼的功夫,便到了中午,大夥的肚子就開始唱「空城計」了,我們正打算回家吃飯,在路上,我們見有些人在烤花生。看見他們吃的那麼香,我們都被饞的直流口水,於是大家開始計劃烤花生行動,我和妹妹偷花生,其他人偷麥桿。材料准備齊全後,我們找了一幢廢棄的磚房,作為燒烤地點。首先,用幾塊磚搭一個灶台(不用太復雜)。接著,在裡面放一些麥桿。接下來,把花生放進去,用開始放的麥桿蓋住(只要用一點麥桿蓋住就可以了)。然後,等麥桿燒完後,用燒完的黑灰蓋住5分鍾就可以吃了。當我們吃著自己做的東西的時候,心裡別提有多自豪了。不知不覺中,傍晚到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歸巢的鳥兒,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只有遠處偶爾傳來的幾句叫喊聲。最後一抹晚霞也消失了,整個天空暗了下來。人們紛紛關緊大門,進入甜蜜的夢鄉,到處都是那麼安靜,只有幾聲鳥叫偶爾傳來……
鄉村生活,你是那麼使人回味無窮,那麼使人流連忘返!
2/鄉村的風景
在我記憶里有一道難忘的風景。它既不是車水馬龍的城市,也不是鬱郁蔥蔥的森林,更不是群峰連綿的大山,而是富有田園情趣的鄉村。
瞧!日落時分,鄉村裡的人們紛紛從田間回家了。連外出尋食的雞、鴨和鵝都不再喧嘩,默默排隊回家,太陽把它的紅光也撒在這些家畜身上,讓它們都變成一隻只閃著光彩的神雞、神鴨和神鵝了。忠厚的狗和頑皮的貓都在此時安靜下來,開始圍著主人轉起來。孩子的風箏也告別雲霞,戀戀不舍地回家。屋後的竹林沙沙地響,喚著外出覓食鳥兒回巢過夜。
天邊,緩緩地升起了炊煙,與被太陽染得通紅的雲霞纏綿。天上的晚霞變化萬千,先是一位穿紅連衣裙的少女騎著一匹棗紅馬,飄著飄著,忽然不見了,只剩下一條大灰狗奔向天邊,好像要把月亮找出來。
天慢慢變暗,星星出來了,和月亮捉著迷藏。月亮把皎潔的月光灑下鄉村田野,給田野鍍上了一層銀輝。鄉村裡的小蟲子們好象約定了時間,開始它們的演唱會。歡快的小溪在田間流淌,為小蟲子們不知疲倦地伴奏著。稻田裡的稻子被習習的夜風吹的輕輕搖擺,好象被蟲子們的歌聲所陶醉。
鄉村裡靜極了,雞、鴨、鵝、狗、貓都睡了,花兒小草也睡了,人們也進入了甜美的夢鄉,好象可以聽到天上的牛郎與織女的竊竊私語。
啊!鄉村!你雖沒有城市的繁華,卻有怡人的寧靜;你沒有森林的生機,卻有獨特的風景;你沒有大山的粗獷,卻有詩意的風光。鄉村!你優美的風景讓我終身難忘。
鄉村的風景
早上、中午、夜晚的鄉村風景各有各的特色。
早上,彌漫在山谷和樹枝的炊煙,好像海洋上的霧氣。金枝雀歌唱著,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孩子,為這幽靜的樹林增添了無窮的情趣。
中午,我在田間散步。遠遠望去,黃澄澄的稻田,翻騰著滾滾金波,好像燦爛的彩霞灑落在田間。近了,我才看清稻穀快成熟了,沉甸甸的,壓得稻子直不起腰來。可是,它們還是使勁兒地隨風搖擺,好像在為金色的秋天舞蹈。我踏著田間的小路一邊行,一邊聞著稻穀的清香,彷彿看見了人們揮鐮收割的情景。
晚上,漫山遍野閃耀著若明若暗的燈光,好像城裡的夜景。融融的月光,像奶水一樣透過傘一樣的楊槐樹枝丫,灑在鄉村的泥牆小院里。水渠中的小河「嘩嘩」地流淌,彷彿是音樂家給人們彈奏著一首美妙的催眠曲。
早上、中午、夜晚的鄉村風景真是太美了!不妨你也去瞧瞧。
放暑假了,我去外婆家玩。外婆家住在鄉下,我喜歡那裡。 進入美麗潔靜的鄉村,就可以看見系著牛鉗子鈴的乳牛,小鳥的窩,綠油油的溪谷,秀麗的湖水,和翠綠的山,荷花這些都吸住了我的心。鄉村的美,美在它的秀麗,美在它的生機。無論從哪個角度,無論走到哪個角落,,它是一幅美圖畫,它是一杯百年陳釀,品來持久香濃,順暢而愜意。 不論在哪個季節,鄉村都是一個經典的 「旅遊勝地」。
剛到河邊,我就看見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面上長著許多千姿百態、五顏六色的荷花,我似乎被吸引住了。於是,我走到一棵大柳樹下,認真觀察
起荷花來。有的荷花全部開放了,像一個笑臉,向著我們微笑,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有的荷花正在開放,像一個小小的碗,有的花兒還是花骨朵兒,像一個快要噴出火花的火焰。清澈的河水裡,還有幾只小鴨子在快樂地游泳。草地上長著各種顏色的野花,有紅艷艷的,藍瑩瑩的,白閃閃的,美麗極了。遠處的高山上,樹木茂盛,到處都是綠色,洋溢著夏天的氣息。忽然我聽見一陣悅耳的鳥叫聲,我抬頭一看,發現天空中有幾只可愛的小鳥,好象在唱著一曲歡樂的新歌。這時候吹來一陣微風,荷花放出了陣陣香味,柳樹也搖搖擺擺的,好象在跳著歡快的舞蹈。
看到這些迷人的景色,我真想一直住在這里。
鄉村晚景
天色晚了,太陽就要落到山的那一邊,只留下半邊羞紅的笑臉,映紅了雨天的晚霞,晚霞的紅光慢慢地沿著樹干移動,越移越高從樹干到樹梢。
晚飯過後,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收拾完家務都提著小板凳到地壩上乘涼,在翠綠的雌竹下,看著對面田裡的青青的稻苗,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於是,他們把一天的疲勞全都忘了,有說有笑的愉快輕松。
夜幕徐徐降臨了,紅霞已經消褪。深藍色的天空格外空曠,暮色彌漫,田裡微微地散發著溫暖的潮氣,遠方的土窖,近處田裡的稻苗都在這似煙似霧的潮氣里變得模糊了,看不見了,漸漸地池塘的樹木在水面也看不清楚了,整個村子都籠罩在無邊的紗幕里。
天越來越暗,漆黑的天空中出現了一彎新月。
銀盤似的月亮高掛在上空,透明的像輕紗一樣,星空顯得格外高遠,村莊沉浸在如夢如幻的寧靜中。
月光靜靜地浸瀉著整個地壩,竹林外的小草濕漉漉的,似乎比那白天還綠,葉上的露珠在月光的照顧下閃閃發光,像是那眨動著水靈靈的大眼睛。一陣微風吹拂而來,不覺讓我感到冷颼颼的,清涼的風輕吻著我的小臉。月亮好像是跟著我走,我跨進屋檐,只見牆壁都成黃色的,我回頭一看,那幾株飄逸的竹子偶爾也耷拉著腦袋。
坐在窗戶邊,抬頭看天空,出現了幾顆星,眨巴著眼睛,俯視著鄉村夜晚的景色,偶爾聽到幾聲蛙叫蟲鳴,應和遠處電機房裡抽水的隆隆機聲,更加渲染出鄉村夜晚的寧靜,忙碌了一天的村子終於沉沉入睡了。
鄉村的景色
涼爽的微風,密密的樹林,田地里忙碌的人們,歸巢的鳥兒......這就是我眼中的田園風景。
在房屋的附近有一大塊的田野。田野上的麥子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麥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田野上還種了西瓜。圓頭圓腦的西瓜躲進濃密的綠葉中,猶如一個個在玩捉迷藏。還有油菜花,蠶豆,蘿卜……
倘若他們的的屋後有一條小河,那麼在清澈的小河裡總會有一朵朵的荷花。荷花一朵又一朵的姿勢。粉里透白。有的害羞地低著頭,還有些是花骨朵,就像一個可愛的粉紅小囊包;有的綻放開來,非常熱情地向我展示這自己。站在河邊觀看荷花,常會聞到一陣陣淡淡清香,使人不想離開。
若是你在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總會瞧見母雞帶著小雞有房前嘎嘎到屋後;或是瞧見一隻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的走來走去,可神氣了!
鵝黃色的嫩草上有許多孩子在玩耍。跑累了,玩累了,蹲在野地里挖回一些野菜,讓媽媽回家作出餐桌上一道鮮美的野味小菜。.....孩子們在這美好的田園環境下盡情地玩耍著,歡笑聲在田間回盪。
鄉下的風景,不論什麼時間,都是非常美麗、迷人的.
田園風景
涼爽的微風,密密的樹林,田地里忙碌的人們,歸巢的鳥兒。.....這就是我眼中的田園風景。
這里最特別的要屬鄉村人家的房屋,它們的屋前總要圈出一塊菜地,菜地門前栓一條看家護院的狼狗。一面牆上爬滿了爬山虎,投下一片片綠綠的濃蔭,比起刷上綠色的油漆好看又環保!
他們的屋後倘若有一片棗園子,那麼在棗樹下面,草叢里邊,會見到一群小雞跟著雞媽媽在林中覓食,會見到一隻雄雞在草叢里走來走去,神氣活現的樣子。棗園旁邊有一條小河,在那綠樹蔭下,小河裡,會有一群鴨子嬉戲其中,不時把頭扎進水裡覓食。
楊樹林里風吹樹葉沙沙作響,正是捉迷藏的好去處。跑累了,蹲在野地里挖回一些野菜,讓媽媽回家作出餐桌上一道鮮美的野味小菜。.....孩子們在這美好的田園環境下盡情地玩耍著,歡笑聲在田間回盪。
鄉村的田園風景多麼美啊!
去年秋天,媽媽帶我去老家看望外公、外婆。在那裡,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鄉村生活,直到現在,還是回味無窮!
清晨,我早早地起了床,就跟著弟妹出去玩。小鳥在不時地站枝頭謳歌;野花野草隨處可見,它們在秋風中搖曳,在陽光的沐浴中,顯得那麼可愛;魚兒在水中嬉戲;小溪歡快地流淌。一路上好不快活。一眨眼的功夫,便到了中午,大夥的肚子就開始唱「空城計」了,我們正打算回家吃飯,在路上,我們見有些人在烤花生。看見他們吃的那麼香,我們都被饞的直流口水,於是大家開始計劃烤花生行動,我和妹妹偷花生,其他人偷麥桿。材料准備齊全後,我們找了一幢廢棄的磚房,作為燒烤地點。首先,用幾塊磚搭一個灶台(不用太復雜)。接著,在裡面放一些麥桿。接下來,把花生放進去,用開始放的麥桿蓋住(只要用一點麥桿蓋住就可以了)。然後,等麥桿燒完後,用燒完的黑灰蓋住5分鍾就可以吃了。當我們吃著自己做的東西的時候,心裡別提有多自豪了。不知不覺中,傍晚到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歸巢的鳥兒,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只有遠處偶爾傳來的幾句叫喊聲。最後一抹晚霞也消失了,整個天空暗了下來。人們紛紛關緊大門,進入甜蜜的夢鄉,到處都是那麼安靜,只有幾聲鳥叫偶爾傳來……
鄉村生活,你是那麼使人回味無窮,那麼使人流連忘返!
F. 描寫 田間的詩句
1、《絕句二首》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過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4、《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唐·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5、《歸園田居》其一
宋·陶淵明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椋,桃李羅堂前。
6、《田園言懷》
唐·李白
賈誼三年謫,班超萬里侯。
何如牽白犢,飲水對清流。
7、《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8、《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9、《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0、《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G. 你去過農村的田間地頭嗎把你看到的景象寫下來
我眼中的田園風景
在鄉村的田野里,映入眼簾的不是黃色,就是綠色,黃色是專廣闊的屬麥田。春天,它們綠油油的,有點像可愛的小草,又像披上了嫩綠的服裝;夏天,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可愛極了。那綠色就在蔬菜上了。你看:捲心菜、蘿卜、土豆、油菜花、玉米……它們都在你的眼前。田野中間還有個稻草人在嚇唬偷吃糧食的鳥!紅色、紫色就在田野邊上的花朵中。瞧,有幾只小蜜蜂正興高采烈得在花芯中嗡嗡地采蜂蜜。
被青草包圍的,是個巨大的池塘,池塘綠得就像個無瑕的翡翠。池塘里邊有許多雪白的鴨子,游戲水中。忽然有隻小魚悄悄地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么機靈,但還是難以逃脫鴨子的眼睛。它們迫不及待地潛進水下,飛快地遊了過去,其中一隻叼住了小魚,然後猛地吞了下去。
我愛鄉村,愛鄉村的美麗、我愛鄉村的美景.
H. 田園風光文字資料
平緩的山坡上抄鑲嵌著一塊塊粉紅襲色的蕎麥田,路邊鋪著碧綠的青稞地,圓木建成的圍欄順著彎彎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遠方的原始森林,藏式吊腳樓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路旁,煮奶茶的淡藍色煙霧中,牛群、羊群時隱時現……整個氛圍呈現著一種中世紀鄉土意味。
黃龍鄉政府所在地是一個山區小集鎮,頗富特色。全鄉主要佬民為內地移民的漢族,為適應環境,長期以來他們在房屋建築、飲食等方面都已具有明顯的藏區特點,但日常生活習俗仍然保持著漢族的習慣,形成較為獨特的民風民情。遊人如果到當地農家作客,通常都會受到熱情的款待,品嘗酥油茶,喝一碗青棵酒,再騎上主人的高頭大馬去山間牧場一游,能充分領略到這里的田園風光。
I. 田園風光唯美的句子
田園的清晨是那樣的美麗,無不散發著泥土的芳香。草兒喝著露珠的甘,鳥兒嘰嘰喳喳地唱著幸福的歌,睡眼朦朧的麥芽,被一顆顆輕柔的醒,經過農民朋友的細細修整——澆、施肥、鋤草,它們一雙雙嫩嫩的小手,打著歡快的節,開始抑揚頓挫地朗讀風。
那裡有艷麗的花朵,清新的小草,溫暖的陽光,潺潺的溪水。花香混著泥土的淡淡香氣在空氣中醞釀著;午後的陽光透過密密層層的樹葉在地上變成粼粼光斑;三兩只小鳥立在枝頭唱著宛轉的歌;碧藍的天空上是千變萬化的浮雲;一棵棵筆直的大樹立在道旁,在夏日的炎熱中為人們送去一抹清涼。這時,躺在溪邊的草地上,享受著人與自然完美的結合:聽到了,傍晚山間升起的裊裊炊煙;看見了,樹梢花兒開放的細微聲音;摸到了,桃花隨風舞動的芬芳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中秋節·月亮·李白·寫景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心情·傷心·勵志·愛情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王維
夏天·秋天·文藝·贊美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
夏天·生活·寫景·古代
與之相應成趣的畫面,便是深邃的碧空下,蒼勁如黛的遠山,其懷抱中的廣闊無垠的玉米地,地頭及田邊的綠樹,田間的玉帶般的飄入青帳深處的公路--但這畫面並不靜止而單調:玉米在相互招手致敬,搖身舞動,大樹在沙沙地輕輕打著拍子作和,更兼滿天的蜻蜓在悠閑地游弋,偶然間飛鳥的身影從碧空中滑過--這立體的畫面!這唯美的畫卷!
除了蛙鼓,還有一兩聲清脆的蟬鳴點綴其間,還有偶爾星星點點不知名的蟲嘶,還有若有若無的輕風拂葉的沙沙聲,更增添了這鳴奏曲的生動性與活潑性。它們巧妙地配合在一起,一直在田園上空回盪,回盪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王維
桃花·寫景·抒情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
勇敢·堅強·古人·毅力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白居易
寫景·詠雪·月亮·抒情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唐杜牧
國學·寫景·古典·抒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李白
感情·情感·愛情·哲理
早晨,東方剛剛泛起魚肚白,一切都霧蒙蒙的,彷彿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銀紗,大地還在沉睡,花兒美麗的小臉上滾動著晶瑩的露珠。[咯咯咯--"一隻公雞清脆的叫了幾聲,布穀鳥[布穀、布穀"的叫聲更加嘹亮,小鳥[啾啾"地叫個不停,一隻黃鶯站在樹枝上亮開嗓門唱起動聽的歌,寂靜的鄉村馬路頓時熱鬧起來了:同學們三五成群地直奔學校;鳥兒唧唧喳喳的聊起天來;小溪叮叮咚咚地唱起歌兒構成奇妙的春晨曲;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把金色的陽光鋪滿整個田園。在這樣的季節,漫步於鄉間田野,細心感受田園春色,更是一番情趣!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翁卷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夏天·美麗·寫景·國學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
李白·美麗·春天·寫景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范成大
夏天·寫景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翁卷
J. 田園風光的的散文
1、麥田中央的母親
作者:馬國福
起風了,風像從遠方的戰場上凱旋而歸的將士,身披錦旗,在田野里駐足。風吹樹響,草動麥黃,蟬鳴鳥唱。風放開喉嚨,彷彿憋不住藏在心中許久的暗語,聲音穿過麥浪,穿過林稍,穿過故鄉,穿過遠處的山崗。
似乎一夜之間,麥子熟了,他們領會了風的暗喻,而這暗喻一經破解,彷彿一場酣暢淋漓的夢,墨綠的麥田便被風染成了金色的舞台。
母親握著鐮刀,走進這舞台中央。幾十年來,她始終以躬耕的姿勢,謙卑地俯向大地,低著頭站在農業中心。麥浪在風中起起伏伏,金黃的曲線波動著,隨著母親有節奏的揮鐮,向遠處延伸。一串一串的汗,大顆大顆從母親頭上落下,砸進麥田。
乾涸的麥地,張開乾裂的嘴唇,貪婪地吮吸母親頭上的汗。我相信,那裡面有許多許多咸鹹淡淡的鹽粒,我也相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以勞作的姿勢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的母親,她脊背上滲出的鹽漬,肯定能發出鑽石的光芒,糧食的光芒,勞動的光芒。藍天無語,白雲有情,她們注目著蒼穹下,一個農村婦女舵手一樣駕馭著一把鐮刀,駛向麥田深處。
金黃的麥子,古銅一樣的質地,沉甸甸,渾厚、結實。母親把麥捆抱在懷中,這曾經哺育在襁褓中的孩子,今天,已經成熟了。或許沉甸甸的麥穗貪婪母親肩頭的那番溫柔,它們伏在母親的肩膀上,麥芒如豎琴,被母親結繭的手指撥弄著,發出清脆的聲音,干澀卻又鏗鏘有力。母親不懂音樂,她柔軟的心,只懂蛙鳴、鳥叫、狗吠、牛哞、馬嘶、豬嚎、羊咩。
這凡俗的聲音,沒有金色大廳里那昂貴器樂奏出的優美旋律,也沒有指揮家引領通曉樂律的演奏家集體抒情的高雅。而就是這些悅耳的聲音,圍著母親,幾番晨昏幾番風雨,在歲月的輪回中,傳頌了大半生。母親老了,這些聲音也一天天老了。
只有莊稼拔節的聲音、豌豆花爆裂的聲音、麥子在烈日的揉搓下脫殼耳而出的聲音,牲畜生產幼小生靈的聲音是年輕的,新鮮的。就是這些聲音,像一把糖果撒進她漸漸蒼老的心窩里,撒進她被農業拖累得漸漸矮下去的身影里,讓母親沒有多少雜念的心安穩、燙貼、欣慰。
母親的脊背如一把張滿的弓,汗珠如箭矢,一箭一箭射落夕陽。在農業的方圓里,從清晨到黃昏,她不怨不艾,背著晨曦,揮別晚霞,心裡始終裝著一個糧倉。這些汗,或者這些鹽粒,一滴一點腌著農業部落里的家常春秋。春去,麥穗花開;秋來,麥香芬芳,飄過田野,飄進母親澄明清凈的心田。
晚風吹來,母親累了,坐在田埂上,我看到她脊背上的汗漬在汗衫上繪出一團團雲煙,白色的汗漬、麥桿的黑枯葉、黃色的泥土,把她的汗衫染成一副水墨畫。夕陽的余暉灑在靜坐的母親身上,時光靜謐,我感覺母親如佛,淡定、超然。一股說不出的氣場讓我不敢言語。
我坐在母親的背後,看著晚風吹著她稀疏的頭發,晚霞絢麗如雲錦,母親的頭發像鍍了金,又像撒了一層霜。我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沖動。
母親說,回家吧,我們揉一把麥子帶回家。幾株幹了的麥穗被母親摁斷後,放在掌心裡輕輕揉了幾下,片刻攤開手掌,吹了一口氣,金色的麥殼,紛紛揚揚,像金箔像飛鳥。頓時,夕陽下,一隻只金色的鳥,在麥田裡飛翔。
農業是母親一生的坐標。兒女、莊稼、蔬菜、牲畜是分布在這個坐標不同座落的標點。沿著這個坐標,清晨她從庄廓出發,把我們帶走向麥田,認識農業這部古老典籍和生命坐標所蘊含的甘苦。經過三十多個春秋,我才明白,怎樣的姿勢才能抵達幸福深處。這一切是,站在麥田中央的母親以彎腰拔苗到午後的姿勢、信念教會我的人生箴言。
而今,我就像一粒脫殼的麥粒,乘著一股從遠方來的風,遠離故鄉,遠離母親,遠離田野,落進他鄉的土地上,尋找一方供靈魂自由棲息的土壤。現在,我也在城裡種田,不過我的田在流淌著唐詩宋詞的方格紙上,我的汗滴在城市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鍵盤上。
攤開一張白紙,我就擁有一大片故鄉的雪;淌下一滴藍墨水,我就擁有故鄉的一方湛藍天空;輕叩一個鍵鈕,我就發掘出一眼故鄉河流邊上清澈的沙泉。藍墨水滴在白紙上,我就看到母親的藍頭巾漸漸隱沒在麥浪深處。文字閃耀在電腦屏幕上,我更感受到了母親握鐮揮向麥桿的力量。
很多個夜晚,當我在方格紙上、鍵盤上畫出一個圓滿的句號,我默念著站在麥田中央的母親,戴著草帽,揮臂拭汗的情景。
哦,親愛的母親,你賜予我們一方麥田。你說過「春種一粒種,秋收萬把粟」。在春天裡,我們總要種下些什麼,不然,當秋風吹來,檢驗我們走過的歲月時,我們站在麥田角落,畫不出一個圓滿的句號。四顧空曠,內心未免惆悵,愧對臨別時站在麥田中央的母親交給我們的那把種子。
【作者簡介】馬國福,中國作協會員,《讀者》雜志社簽約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課題文學專家、中華版權保護中心簽約作家、龍源期刊網專欄作家。迄今為止發表詩歌、散文近百萬字。作品零散發表於《人民日報》、《星星詩刊》、《黃河文學》、等報刊。多篇文章被《讀者》、《青年文摘》、美國《僑報文摘》等國內外多家報刊轉載。
2、作者:林清玄
作者:林清玄
豐收的歌有一次在山地部落聽山地人唱「小米豐收歌」,感動得要落淚。
其實,我完全聽不懂歌詞,只聽到對天地那至誠的祈禱、感恩、歡愉與歌頌,循環往復,一遍又一遍。
夜裡,我獨坐在村落邊,俯視那壯大沉默的山林,仰望著小米一樣的星星,回味剛剛喝的小米酒的滋味,和小米麻薯的鮮美,感覺到心裡彷彿有一粒小米,飽孕成熟了,這時我的淚才緩緩地落了下來。
落下來和淚也是一粒小米,可以釀成抵禦寒風的小米酒,也可以煮成清涼的小米粥,微笑地走過酷暑的山路。
星星是小米、淚是小米,世事是米粒微塵、人是滄海之一粟,呀,全天下就是一粒小米,一粒小米的體驗也就是在體驗整個天下。
在孤單失意的時候,我就會想起,許多年前山地部落的黑夜,沉默的山林廣場還在唱小米豐收歌,點著柔和的燈,燈也是小米。
我其實很知道,我的小米從未失去,只是我也需要生命里的一些風雨,一些陽光,以及可以把小米釀酒、煮粥、做麻薯的溫柔的心。
我的小米從未失去,我也希望天下人都不失去他們的小米。
那種希望沒有歌詞,只有至誠的祈禱、感恩、歡愉與歌頌。
循環往復,一遍又一遍。
地瓜稀飯吃一碗粥、喝一杯茶,細膩、盡心地進入粥與茶的滋味,說起來不難,其實不易。
那是由於有的人失去舌頭的能力,有的人舌頭太刁,都失去平常心了。
我喜歡在早上吃地瓜粥,但只有自己起得更早來熬粥,因為台北的早餐已經沒有稀飯,連豆漿油條都快絕跡了,滿街都是粗糙的咖啡牛奶、漢堡包與三明治。
想一想,從前每天早晨吃地瓜稀飯,配醬菜、蘿卜干、豆腐乳,是多麼幸福的事呀。
那從匱乏與飢餓中體驗的真滋味,已經很久沒有了。
百千粒米是偽山靈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圓正在篩米,被靈佑看見了,說:「這是施主的東西,不要拋散了。」
「我並沒有拋散了。」石霜回答。
靈佑在地上撿起一粒米,說:「你說沒有拋散,哪,這個是什麼?」石霜無言以對。
「你不要小看了這一粒米,百千粒米都是從這一粒生出來的,」靈佑說。
靈佑的教法真好,一個人通向菩提道,其實是與篩米無異,對一粒習氣之米的輕忽,可能生出千百粒習氣;對一粒清凈之米的珍惜,可以開展一畝福田。
蟑螂游泳一隻蟑螂掉進抽水馬桶,在那裡掙扎、翻泳,狀甚驚懼恐慌。
我把它撈起來,放走,對它說:「以後游泳的時候要小心喔。」
它稱謝而去。」「大小是相對而生的,對一隻蟑螂,抽水馬桶的一小捧水就是一個很大的湖泊了。
吃饅頭的方法永春市場有山東人賣饅頭,滋味甚美。
每天散步路過,我總是去買一個售價6元的饅頭,剛從蒸籠取出,圓滿、潔白、熱騰騰的,充滿了麥香。
一邊散步回家,一邊細細地品味一個饅頭,有時到了忘我的境地,彷彿走在廣大的小麥田裡,覺得一個饅頭也讓人感到特別的幸福。
小小小小,其實是很好的,飲杯小茶、哼首小曲、散個小步、看看小星小月、淋些小風小雨。或在小樓里,種些小花小木;或在小溪邊,欣賞小魚小蝦。
也或許,和小小時候的小小情人在小小的巷子里,小小的擦肩而過,小小的對看一眼,各自牽著自己的小孩。
小小的歡喜里有小小的憂傷,小小的別離中有小小的纏綿。
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是大非,真的是小小的網所織成的。
【作者簡介】林清玄,當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鵑》,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台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3、農人
作者:路志寬
農人,是鄉村永遠的主人,也是巨大的鄉村舞台上永遠的主角兒。
每天天還未完全放亮,他們就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像是一隻采蜜的蜜蜂,飛來飛去,忙忙碌碌,不停地釀造著生活的蜜。
起初在鄉下,都是公雞司晨,這土生土長的公雞,就是負責每天的報曉,在一陣陣熟悉的雞鳴聲中,農人們早早起床,就開始了一天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清晨,把農人從床上喊起來的不再是雞,而是小鳥兒了,這一聲聲清脆的鳥鳴,像是天籟一般的音樂,把整個沉睡的村莊叫醒,側耳傾聽,那鳥鳴就是一首歌,宛轉悠揚,如同仙樂。於是在這鳥鳴聲中,農人們就開始了自己一天的生活。
太陽一點點升高,陽光下一縷古典的炊煙會緩緩升起,在家的婦女,會用清水灑掃庭院,吃完早飯的孩子,背著書包像一隻只出了籠子的鳥兒一樣,高興地飛出去。
在鄉下,有著很多的鳥兒,比如布穀鳥、鴿子、啄木鳥、花喜鵲等等,它們的叫聲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布穀鳥的叫聲像是在淺吟低唱一首播種與收獲的詩歌;鴿子的歌唱更像是一種親情的呼喚;啄木鳥的歌聲如同一種戰鼓,就是在震懾;花喜鵲的歌聲,最招人待見,這是報喜的歌聲啊,誰家不期盼著喜事盈門啊!
莊稼長勢正好,這是農人心中最大的幸福啊!這些土地上生長的五穀雜糧,就是他們衣食無憂的日子啊,就是他們一年又一年的財富啊!還有菜園子里的那些瓜果蔬菜,紅的辣椒,綠的黃瓜,紫的茄子,五顏六色,在陽光下綻放著笑臉,這微笑會傳染,不信你看那農人的臉蛋,不是被它們傳染上了嗎?
翻滾的麥浪,一浪緊接一浪地涌過來,碩大的麥穗里,麥粒正在灌漿,看那些偷吃的成群結隊的麻雀,嘰嘰喳喳地叫著,飛翔著狂舞著,來偷食農人的勞動吹過,連稻草人都看不過去了,微風中,搖晃著身軀,在用力地驅趕這些入侵者。
莊稼是農人的命根子,是他們心中的寶,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這土地,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予了這莊稼,他們把自己的根,也像這莊稼一樣,埋在鄉下,埋在這土壤里。守護村莊,守望農田,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一輩子對故土的不離不棄,使他們都長成了一棵老樹的模樣,將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那裡。
如今他們老了,被他們和土地一起養大的孩子飛了,長大了的兒女,揮舞著自己硬朗起來的翅膀,在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中,尋找夢想的方向。
夕陽西下。我,這個被故土放飛的小鳥兒,今天站在故鄉的身旁,面對養育自己的村莊,面對養育自己的莊稼,面對養育自己的親人,做一次最幸福的回歸。暮色中,我似乎看見,父母相互攙扶著,站在村口,站成了兩棵老樹的模樣。
【作者簡介】路志寬,筆名巴山雨,1997年開始發表作品,發表各類作品百餘篇,獲全國性徵文獎50餘次,並榮膺「中國校園十大傑出詩人」稱號。先後結業於人民日報社青少部、解放軍報新聞中心、北京魯迅文學院、河北省當代文學院。系河北邯鄲市作家協會會員,邯鄲市青年詩人學會會員。被邀參加2010中國作協中國作家金秋筆會。
4、裊裊炊煙
作者:張峪銘
鄉村如一位從冬季走進夏天的行者,走著走著,就剩下一些薄衣單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妝容,隨著時間的流去,一點點剝蝕,以至附著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記憶。
就拿炊煙說吧,自人類用火始,就伴隨著鄉村走過幾千年吧,不知從什麼時候飄著飄著,就與鄉村走散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炊煙是每個鄉村的一道特有的風景。那鱗次櫛比的粉牆黛瓦之間,縷縷炊煙起,暮色如籠紗,雞進窩棚,黃犬歸家,一切都是那麼靜謐安詳。炊煙散發的煙火味,是鄉村最為溫暖的人間至味。
在那食物貧乏的年代,哪個孩子不曾靠著鍋台,吸著伴著炊煙的飯菜香。將山芋埋進灶窿里,將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將那剛從地里刨來的花生放在火鍬上……那希冀,那饞樣,那焦香味,浸潤了我的整個童年。
這不得不說鄉村的鍋灶來。江南的鍋灶不像江北缸灶那麼簡易,它必須用土磚壘出很大一個灶面,人口多的家庭一般是雙鍋灶,兩口鍋,兩個灶口。
搭鍋灶不是所有泥瓦匠都能做的事,一般情況下,鄉村主婦在河邊洗衣,東家長,西家短的,扯到某某搭的鍋台好燒又不耗柴,那麼這個人就成了香餑餑。現在想想也沒有什麼玄乎的地方,無非是考慮好鍋與灶底的空間,又要考慮鍋與煙囪口的距離。若搞不好,難以生火,整個灶間就被炊煙彌漫。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全由灶台引發的。若遇到天氣寒冷,氣壓低,或者是柴火不幹,生火確實不易,你不得不用吹火筒,閉著熏出淚的眼,鼓起腮幫子,盡力對著灶窿深處吹起來。吹著吹著,說不定引火毛柴「膨」的一聲著了,火燎焦了你的額發,煙也順著煙囪溜到屋外,成了這戶人家風中的旗,地上的坐標。
我之所以說炊煙是坐標,是因為家家戶戶樹立的煙囪,就像一個個坐標點,且順著天空的炊煙,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磚瓦屋或茅屋土房。
小時候,我就是從炊煙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親在一個下午,鋤完最後一畦地後,牽著我去看望外婆。越過村前的茅嶺頭,走過窪里的水庫,經過一段接一段的田塍,我累得吃不消,跟著母親後面,嘰嘰咕咕地埋怨著,母親就指著前面一片樹林對我說:快到了,那就是外婆家冒的煙。我望著林梢上的炊煙,在暮色里升騰,頓時想起外婆菜的味道,於是加快了腳步。
當然鄉村的炊煙不都會看得見,它許多時候融入熹微晨光與昏暗夜色之中。一彎冷月掛在筆架山前,父親和著月光,磨著砍柴刀。霍霍的聲音,伴著一分清冷,那閃亮的刀鋒,能劃破晨曦的薄霧。
父親用單拇指,放在刀刃上來回地橫拖,細微的沙沙聲帶有鋼的嗡嗡聲,輕輕撞擊我的耳膜。母親悄悄將灶火升起,燒一瓶熱水泡一碗炒米,打點一下父親的肚子,那炊煙消融在清涼的晨月中。等父親將一擔柴挑回到家,左右鄰居的炊煙逐漸散去,母親香噴噴的飯菜早就做好了。
其實炊煙也是鄉村人的時間坐標。那時沒有鍾,早晚以天色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早飯和中飯不僅看天象,而且還是看家裡的炊煙。那怕你在割稻或耕田,當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煙正濃,你肯定又躬身勞作,直到炊煙稀薄,你才扛著犁耙,帶著一隻小黃狗,吹著口哨往家中趕。沿途,你會聞到各家不同的菜飯香,偶爾,也能聞到誰家的魚肉香。
要說鄉村炊煙最盛之時,還是年前,家家戶戶將那備好的硬柴搬出來,架鍋炒年貨、打豆腐、殺年豬……。女人圍著灶台忙得不亦樂乎,男人坐在灶口悶聲添柴,滿膛灶火,將男人映得紅光滿面,也將未來的日子染得火紅……
如今在高樓占據的城市裡,沒有炊煙升起,只有門牌升到了空中,電氣取代了柴火,即使買回了做鍋粑的鍋,也吃不出鄉村柴火燒出的味。可回到鄉村時,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裡,汽灶替代了柴鍋,燒飯簡便了,過程簡潔了,可那帶著炊煙的味道沒有了。更遺憾的是,沒有炊煙,鄉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樣,少了靈動之美。
炊煙,本是鄉村的坐標,是鄉村的靈魂。可沒有了鄉村炊煙,就失去了心之嚮往的坐標,我們找不到曾經的味蕾與情愫,也很難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簡介】張峪銘,安徽省作協會員,省首批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庫成員,市學科帶頭人。著有個人文集《昨夜星辰今夜風》《南山雨一犁》《杏林雜彈》《雁字回時》。《格言》、《文苑》、《閱讀經典》雜志簽約作家,《思維與智慧》雜志特邀作家,《經典美文》《意林作文素材》《作文與考試》雜志特邀撰稿人。
5、鄉村秋晨
作者:高寶軍
在陝北鄉村,秋天是最美好的季節,秋晨是最美妙的時刻。
陝北的秋晨多霧。晨光熹微,帶著雨毛的晨霧就伴著清風撲面而來,山川、河流、樹木、房屋一時間都蒙上一層白色的面紗。遠看如波濤,近觀似蟬翼,整個山村被這彌漫的晨霧浸潤得濕漉漉的,讓人感覺每一塊石頭都能擰出水來。
樹葉間微微嘀嗒響,那是霧氣凝成的露珠往下滴;枝頭上傳來「撲稜稜」聲,濕了毛的鳥雀正在抖羽翎;岩壁上響起空洞音,那是受了潮的碎石落在河水中;窗戶外一陣「沙沙」響,霧打窗紙濕淋淋。蜜蜂徘徊,蝴蝶躊躇,它們有心貪花,無奈翅濕難振;山雞銳叫,秋蟬長吟,它們渴望交友,難覓迷霧中的族群……
太陽初露頭,晨景更迷人。白霧悠悠山頭繞,炊煙裊裊村口升,東邊天空噴朝霞,西山陽窪似鋪金,村莊頓時成了那神話中的仙境。這時候你站遠了看:小河繞村行,晨光穿林過,小路纏山腰,田野紫氣騰。
川道里「黑泥爛墒」,土地像油浸透的一樣;山坡上一片深綠,濃重到將要流動。你若是走在山路上,吸引你眼球的將是另一番景緻:楊樹下灑落一層厚厚的黃葉,桃杏樹穿上一身濃濃的紅裝;路旁的野菊迎著秋霜怒放,草叢間蚯蚓和著清風吟唱。
崖畔上閃過一道白光,那是機靈的松鼠在上下跳躍;草叢中習習有聲,野兔如迅風般追逐田鼠。整個村子如同熟睡的嬰兒,顯得安詳、閑適、恬靜、愜意。
秋晨的田園是一種豐盈的美。河條里玉米如帳,白的齜牙,黃的咧嘴,菜豆伸開身軀攀附而上;山坡上糜谷金黃,穗兒低垂,稈兒搖晃,反側著的葉面露珠閃亮。山峁上蕎麥妖艷,粉嘟嘟的臉龐湊向白雲;梯田裡高粱強健,齊刷刷的拳頭直指藍天。
金針花開了,水淋淋的濃綠中顯出水淋淋的明黃;南瓜花謝了,毛茸茸的葉面上露珠兒盪漾;向日葵痴了,向晨風打問太陽的方向;老麻子瘋了,泛著新綠在圪垯里猛長。青石板小道上「嘚嘚」脆響,調皮的小馬駒在戲逗一隻奶羊;淺淺的小河床在「汩汩」歡唱,拇指大的小青蛙逆流而上。
陝北鄉村的秋晨,山裡多景緻,家裡有看頭。礆畔上滿了,簇著的是高粱和芝麻,像戰士野營時的篷帳,錯綜復雜;壘著的是糜谷和豆類,像戰場上的工事,縱橫交錯。家家瓜菜堆成山,戶戶莊稼垛成垛;山羊和母豬為搶吃打架,家雞和麻雀為爭食吵嘴。
院子內溢了:洋芋塞住了門道,南瓜佔領了石床,玉米壓垮了樹杈,辣椒躥上了窯牆。看上去是奼紫嫣紅,聞起來是泥土芳香。窯洞里脹了,紅薯封堵了窯掌,蘋果堆滿了土炕,白菜碼上了鍋台,花椒晾在了櫃蓋。腳底下小筐摞著大筐,沒有一點兒空閑的地方;鍋巷裡口袋壓著口袋,盡是些五穀雜糧。物豐人不在,老貓卧窗檯。
陝北的秋晨人何在?在收獲的田地里,在運送的小道上,在豐收的喜悅中。
洋芋地里有一家人,男女老少手不停,男人掄钁挖,女人弓腰撿,小娃娃送來個飯罐罐;玉米地畔兩老人,手扳玉米諞古今,秸稈如山積,棒子黃澄澄;蕎麥地里夫妻倆,鐮刀揮得「嚓嚓」響,蕎麥捆子滿地放,地頭拴只奶山羊;川台上傳來牛吽聲,農人套驢把地耕,未翻的地塊濃濃地綠,新翻的地塊淺淺地紅。
背糜谷的人們山樑上過,只見莊稼不見人;馱蕎麥的毛驢上坡道,露水濕透肚皮毛。扁擔閃閃軟,挑瓜菜的小伙走得歡;露珠落地輕,摘花椒的村姑低聲吟。
陝北之秋晨,處處皆詩情,夜夜常入夢。
【作者簡介】高寶軍,愛好文學。閑暇之餘撰寫散文、隨筆、詩歌50餘萬字,作品多見於《人民日報》、《讀者》、《十月》、《散文海外版》、《中國作家》、《散文選刊》等30多家報刊雜志,並先後入選《中國散文年選》等多種版本和中學生閱讀教材。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副主席,第四屆、第五屆「冰心散文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