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雲南麗江風景區

雲南麗江風景區

發布時間: 2021-01-01 07:45:09

A. 麗江有哪些風景

麗江地處我國西南邊陲,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區。居於青藏高原南端、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北部雲嶺山脈過渡的銜接地段,兼有兩種以上地形特徵。境內地形地貌多樣,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峽、草甸、平壩相結合的地貌特徵及自然景觀資源,同時氣候變化顯著。

麗江歷史悠久,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是我國古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

麗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南交通貿易大動脈南方「絲綢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茶馬古道」的中轉站。兩條古道既是中原至東南亞的南來北往的貿易通道,又是溝通中原文化和外來文化影響的傳送渠道。

麗江是納西族的家園,是我國唯一的一個納西族自治縣,同時還居住著白、彝、僳僳、普米族等少數民族。

麗江的文化以開放、大方、兼容並蓄為重要特徵。納西族人民長期以來創造並延續保持下來的東巴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枝璀璨的奇葩,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納西族東巴文化的主要記載符號「東巴文」,共1400多個單字,被譽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著的象形文字」,卷帙浩繁、內容豐富的東巴經書、舞譜、繪畫、祭祀儀式都充分展示著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神奇異彩。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如畫,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城中有水,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體,道路自由,街巷幽深,道旁河畔,垂柳拂水……。

麗江,歷史文化遺存眾多。較著名的有麗江七大寺即文峰寺、福國寺、普濟寺、玉峰寺、指雲寺、興化寺、靈照寺及北嶽廟、白沙古建築群、三聖宮、龍泉寺……。從中可見中原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的結合以及藏族文化的特徵影響。

麗江同時榮戴國家級麗江玉龍雪山風景名勝區桂冠。景區內含有建於南宋的麗江古城及眾多的古建寺觀;有海拔5596米雄秀的玉龍雪山;有世界著名的最深最險的虎跳峽;有號稱「萬里長江第一灣」的石鼓;高山植被、丹霞地貌奇觀為主的老君山、黎明等一帶大面積的地質景觀……。

此外,麗江還有以納西族為主體,白、僳僳等十餘種少數民族,奇異多採的民族風情和文化。

麗江,還是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最好的地區之一,有「東方瑞士」的譽稱。

總之,鮮活運轉中的古城、特色鮮明的納西族東巴文化、眾多的歷史遺存、雪山、水渠、草甸等優美的自然景觀……所交織而成的這方熱土,將受到人類的倍加愛護和永遠的關注……。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位於中國雲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標為北緯26°34』至27°26』,東經99° 23』至100° 32』之間,面積7648平方公里,人口 32.9萬人。這里居住著納西、慄慄、普米、漢、白、彝、藏等十多個民族。其中、納西族18.4萬人,占總人口的57%。

由於地處青藏高原南端的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北部過渡的銜接地帶,麗江的氣候受南亞高原風影響,干濕季分明,溫度變化不大,周圍風景秀麗,自然環境優美。

麗江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呈階梯狀遞降。海拔最高點在玉龍山主峰扇子陡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為1219米,高差達4337米。

早在十萬年前,已有舊石器晚期智人「麗江人」在這里活動。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畫的發現和眾多的新石器、青銅器、鐵器的出士等證 明麗江是中國西南古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據史書記載,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麗江屬秦國蜀郡,雨漢置遂久縣,唐代先後歸屬吐蕃與南沼,宋時臣服大理國。到元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設麗江宣慰司,始稱麗江。明代(公元1368"—16644年),設麗江軍民府;清雍正元年(公元 1723年)設麗江府;民國時期(公元 1911—1949年)設麗江縣;1949年7月成立麗江縣人民政府, 1961年4月改置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古城座落在玉龍山下一塊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2世紀末至 13世紀中葉),總面積3.8平方公里。舊設土司衙署於城南,周圍建宮室苑囿。在一條東西主軸線上,排列著石牌坊、丹池、大殿、配殿、光碧樓、玉音樓等建築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驚嘆日:「宮室之麗,擬於王者」。 城

北為商業區,以四方街為中心,四條幹道呈經絡狀向四周延伸,臨街均設商業鋪面。

城東為舊時流官府衙所在地,現存文明坊、文廟、武廟。

「城依水存,水隨城在」是麗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位於城北的黑龍潭為古城主要水源。潭水由北向南蜿蜓而下,至雙石橋處被分為束、中、西三條文流,各支流再分為無數細流,入牆撓戶,穿場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臨水、跨水築樓的景象。水網之上,造型各異的石橋、木橋多達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橋梁密度居中國之冠。

麗江民居極富民族特色,平面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多院等多種形式。房屋就地勢高低而建築,以兩層居多,也有三層,適用且美觀。

作為古城主要居民的納西族擁有悠久豐富的傳統文化,聞名遐爾的東巴文化、納西古樂、白沙壁畫等便是其重要的內涵。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麗江大研古城集中體現了納西族獨特的人居環境、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風情。其傅大精探的文化內蘊,為研究城市建築史、民族發展史等提供了實貴的資料。它不僅是中國,而且也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

特徵
(一)麗江大研古城

1、歷史沿革

(1)古城發展大事記

南宋末年,麗江木氏先袒將其統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

南未責佑元年(公元1253年),木氏先袒阿宗阿良歸附元世袒忽必烈。實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葉場」設三談管民官,其建制隸屬於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井封為世襲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

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設麗江軍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襲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麗江實行「改士歸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鉍到任後,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並環繞這些官府建築群修築城牆;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麗江軍民府下增設麗江縣,縣衙門建於古城南門橋旁; 民國二年(公元 1912年),麗江廢府留縣,縣衙門遷入原麗江府署衙內;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麗江設雲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麗江縣政府;

1949年,設麗江專員公署及麗江縣人民政府,

1961年,設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 2)城市建設者

宋末元初,由木氏先袒阿宗阿良興建「大葉場」;

明代,麗江古城的建設主要由歷代木氏知府主持進行。明萬曆年間(公元1672年),知府木增興建皇帝歙賜准建的「忠義坊」;

清代第一任流官知府楊鉍按朝廷里制建流官府衙及府城。納西族民居則由居民根據家庭生產生活需要、經濟條件和用地狀況,自由靈活地安排建設。

( 3)城市功能和居民

麗江古城是納西族的聚居地,是保存納西族傳統文化的載體。自建成以來,一直發揮區域政治及民族文化教育中心,滇藏貿易、中印貿易樞紐之作用。

目前,麗江古城內仍居住6269戶居民,共25279人。其中,納西族16999人,占總人口的66.7%,有30%的居民仍在古城內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民族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2、特徵

( 1)選址

麗江古城以大江探峽、高山險關為依託,在城四周設關口防守,西北設塔城關,西設石門開,西南設九河關,東北設太子關,城南設邱塘開。

麗江大研古城的選址,充分利用了地理環境及黑龍潭水源,北依金虹山、西枕獅子山、總體上座西北而朝束南,利用獅子山擋住了冬季來自西北方向的寒風。束南接遼闊平川,春迎朝陽,夏驅熱氣,建築物依山就勢,層疊起伏。

( 2)街道廣場

麗江大研古城的街道以四方衍為中心,取以新華街、五一街、七一衛、新義街、光義街五條主要街道為經絡的格局。街道依 山傍水,空間時而 封閉,時而開朗,組成了一個通達全城的路網。

主街道的中心部位均留有廣場,其中以四方街為最大。四方街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惻是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這種獨特的衛生設施,在國內外都屬罕見。

古城的街巷全部用紅色角礫岩(民間稱為五花石)鋪裝而成,具有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的特點,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十分協調。

( 3)水系

黑龍潭是麗江大研古城的主要水源,以此為起點,清澈的流水通過線網狀河道溝渠流經幹家萬戶,與散點狀井泉構成嚴整的水系,以滿足全城消防、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a.河道:

位於象山麓的黑龍潭有數十個出水點,出水量為1.918至4.430立方米/秒,匯成潭面近4萬平方米。潭水由北向南流至雙石橋下分成束河、中河、西河。三股支流井進而分成無數細流,穿巷走戶,入牆過屋,流遍全城。古城的街道與河道密切結合,街景與水景相得益彰。河道最寬處3至6米、最窄處不足1米。

b.泉潭:

大研古城之泉潭有黑龍潭、白馬龍潭和義尚甘澤泉等。白馬龍潭位於獅子山南麓、古城西側,又名獅乳泉,水面面積近百平方米,出水量O.023立方米/秒。泉水甘潔清純,從未枯竭。甘澤泉位於古城柬面的金虹山麓,水面面積有幾十平方米,出水量O.O1立方米/秒,水質十分純凈。

c.井:

大研古城內散布多處水井,井大多取「三眼井」形式。「三眼井」即一井分三眼,三眼相連,依次為 :飲用水眼、洗菜用水眼和洗滌用水眼。

( 4)橋梁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它們均建於明清時期,具建築獨特風格,使麗江古城成為一座橋城。

( 5)民居

麗江古城的民居建築是納西族建築藝術和建築風格的集中體現。它在納西族原始的井乾式本楞房形式基礎上吸收、融匯了漢、白、藏等民族建築的一些優點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築藝術等方面部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格。

a.平面布局與建築特色;

民居建築一般是高約7.5米的兩層木結構樓房,也有少數三層樓房,為穿斗式構架、壘士壞牆、瓦屋頂,設有外廊(即度子)。根據構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為平房、明樓、雨 步廈、騎度樓、蠻樓、悶樓、雨面廈等七大類。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兩坊拐角、四合院、多進套院、多院組合等類型,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為典型。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廂房二坊、加上主房對面的照壁,合圍成一個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廂房四坊房屋組成的封閉式四合宅院。除中間一個大天井外,四角還有四個小天井或漏間。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麗江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形式,其它布局形式都是它們的變異、演化、發展和組合。麗江民居的構架處理十分靈活,有懸山和在木構架主要受力部位,設有「勒馬掛」、「地腳」、「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結作用的構件,整個構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頭往裡傾斜、柱根部向外展開,增強了構架的穩定性。在構架的聯結節點部位,根據受力的情況,分別使用「兩磴榫」、「大頭榫」、「平插榫」,井設暗梢等柔性節點,以利於抗震。下重(士垃)上輕(木板)的護牆體堅固實用。麗江民居在體型組合及輪廊造型上縱橫交錯。輪廊優美;外觀的立面多為石砌勒腳,牆面抹灰,牆角鑲磚,青瓦鋪頂,色調和諧,外觀樸素。

b.民居庭院中的局部特色:

麗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裝飾,其重點是門樓、照壁、外廊、門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門樓的形式有磚拱式、木過梁平拱式及木構架式三種,磚拱式門樓多為中間高、兩邊低的三滴水牌摟式樣。木過梁平拱式門樓則是以木過梁承托、外包簿磚的三滴水牌樓。木構架式門樓多為雙坡屋面,檐下用多層花板、花罩裝飾。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兩種,內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裝飾。房屋的門窗均飾以木雕圖案,如烏禽、花卉、琴棋書畫、博石器皿等,是功能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此外,對梁枋、往頭、欄桿、柱礎、勒腳、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裝飾。如大過梁的梁頭雕成獸頭,俗稱「獅子頭」,往礎亦雕成圓鼓形、瓶形等。

c.民居庭院設計:

古城民居的庭院採用鵝卵石、五花石等為原料鋪裝,圖案根據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內容涉及花烏魚蟲、八赴陰陽、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手法古樸,布局嚴謹。佔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兩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構成。

(二)大研古城周邊民居建築群

1、白沙民居建築群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大研古城北8公里處,曾是宋元時期麗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有一個梯形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設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廣場,然後融入民居群落,極具特色。麗江納西族有名的棒棒節也起源於此。按傳統習俗,正月二十日開大殿(白沙衛東側,有護法堂等古建築群)祭神。當天麗江各民族都紛紛前來拜祭,集市貿易以木製品、竹編器具為主,應有盡有。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大研古城的布局莫定了基礎。

2、束河民居建築群

束河民居建築群在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街頭有一潭泉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泉內水質清澈,游魚可數,從泉中溢出的流水蜿蜓於街衢旁。另外,青龍河從束河村中央穿過,建於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高4米、寬4.5米、長23米,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橋束側建有長32米、寬27米的小小四方衛。其四周鋪面林立,依水設衛,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樣可以引水洗街。束何以發達的文化教育和手工業而著稱。村中辦有規模較大的束河中學,許多人以從事皮革加工和其它手工業為生,是著名的皮匠村,有「束河皮匠,一根錐子走天下」之說。

(三)豐富的民族文化

1、重要文物古跡:

(1)明代麗江軍民府與木家院: 明代麗江軍民府府衙與木家院位於麗江大研古城西南,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艷年),府衙分布在一條286米長的東西軸線上 ,依次排列有金水橋、忠義坊、圓池、正殿、光碧樓、壽星樓、丹墀、一文亭、玉音樓、三清殿(玉泉間),直至獅山御園,一進數院,巍峨壯觀。府衙北側建有一進三院住宅,俗稱木家院。麗江軍民府衙於清咸豐、同治年間遭兵亂洗劫,現存一文亭、光碧樓、石牌坊獅子等。

( 2)玉泉明清建築群

玉泉明清建築群位於黑龍潭公園內,包括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建築福國寺五風樓:麗江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明坊、石獅、一文亭、解脫林門樓、光碧樓、得月樓、龍神祠等,以五鳳樓最富特色

福國寺五鳳樓

五鳳樓(原名法雲間),位於黑龍撣公園北端,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 1601年), 1974年由芝山福國寺搬還至黑龍潭、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高二十米,為層甍三重擔結構,基呈亞字形,樓台三疊,屋擔八角,三層共曼成二十四個飛檐,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見翼然飛角,就象五隻彩鳳展翅來儀,故名五鳳樓。全樓共有三十二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十二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風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 3)白沙宗教建築群

包括琉璃殿、大實債宮、大定間、金剛殿、文昌宮。其中琉璃殿和大實積宮於1965年被公布為雲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己推薦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4)白沙壁畫

白沙壁畫分別分布在琉璃殿、大寶積宮、大定間等白沙宗教建築群中,繪制於明朝初期(13世紀初),現存44幅。

壁畫內容以宣講宗教教義為主,兼有明代納西族社會生活內容,融合有佛教顯宗、密宗及道教題材,在藝術風格上融合了漢文化傳統技法和藏、納西等少數民族繪畫風格,用筆設色細膩流暢,色彩絢麗多姿,採用壘金、貼金等手法,更顯得金壁輝煌;人物造型逼真,體態各異,個性突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以大責積宮內壁畫為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大的一幅《如來講經圖》高3.67米,寬4.98米,面積18.29平方米。

2.神秘的納西東巴文化

納西族自遠古時期就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因其主要保存干納西族宗教東巴教中而得名。

東巴文化主要包括東巴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東巴舞蹈、東巴法器和各種祭祀儀式。

( 1)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

東巴文宇,屬原始象形文字,共有1400個單宇,至今仍使用不衰,故被譽為目前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視為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它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起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關注。法國學者巴克在他出版於1913年的《麽些研究》中首次介紹了370個東巴文字。美國學者洛克曾對東巴文字的收集研究作出過重要的貢獻。中國學者編著的《納西象形文字譜》,《麽些象形文字字典》等,也都代表了東巴文字研究領域的高水平。

( 2)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一東巴經

東巴經是用東巴文字寫成的經書。現存約四萬冊。其中不雷同的書目約一千多種,除中國外,美、英、法、日、德、加拿大,奧地利等國都有東巴經收藏,僅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哈佛大學圖書骸的就多達四千多冊。

「東巴」經內涵豐富,是研究納西族古代哲學思想、宗教民俗、社會歷史、倫理道德、民族關系、文學藝術、語音文字諸方面的珍貴資料。如東巴經中的《跳神舞蹈規程》、《祭什羅法儀跳規程》、《舞蹈來歷》、《舞蹈的出處與來歷》等是世界上唯一用象形文字寫成的舞譜,現在還能按譜起舞。

( 2)東巴繪畫:

東巴繪畫,大體分為木牌畫、紙牌畫、卷軸畫三種,其中以卷軸書最負盛名。「神路圖」是東巴畫中的代表,長約 14米,寬約30米,整幅畫分為三段:表現天堂、人間、地獄,書面上共書有三百七十多個人、神、怫、鬼形象及七十多個奇禽怪獸,線條租獷,造型質朴而又生動悅目。

( 4)種類繁多的東巴祭祀儀式:

東巴教祭祀儀式共有五十多種。其中規模較大的有祭天,祭視,祭風、求壽等。

( 5)眾多的東巴法器:

東巴法器計約三十種,其中最重要的是:五佛冠,法帽,法杖,展啷(銅板鈴),達古(皮手鼓),法刀。東巴誦經時用作伴奏的樂器有 :「負負板柯」(白海螺、吹響器)、「板柯.(犁牛角號),「耳紹」(銅鑼)等。

3、麗江古城周還宗教建築

麗江古城周圍還分布許多有特色的宗教建築,這些宗教建築包含漢傳、藏傳佛教、道教等多種宗教,其中以五大寺和北嶽廟為最著名。

申請加入世界名錄的理由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徵。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一的建築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築、親切宜人的空間環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容等,使其有別於中國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築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麗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符合加入《世界遺產名錄》理由a(Ⅴ)。

(一)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築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 1986年,中國政府將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確定了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二)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

有別於中國任何一座王城,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復制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三)麗江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城鎮、建築本身是社會生活的物化形態,民居建築較之官府衙署、寺廟殿堂等建築更能反映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麗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結構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有機結合了中原古建築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優秀傳統,井在房屋抗震、遮陽、防雨、通風、裝飾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鮮明之處就在於無一統的構成機體,明顯顯示出依山傍水、窮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質朴的創造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和特定的區域里對納西民族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麗江民居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四)麗江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的有機統一體

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依託三山而建的古城,與大自然產生了有機而完整的統一,古城瓦屋,鱗次櫛比,四周蒼翠的青山,把緊連成片的古城緊緊環抱。城中民居朴實生動的造型、精美雅緻的裝飾是納西族文化與技術的結晶。古城所包涵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體現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麗江古城的繁榮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 己逐漸成為滇西北經濟文化中心,為民族文化 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聚居在這里的納西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 民族文化。不論是古城的街道、廣場牌坊、水系、橋梁還是民居裝飾、庭院小品、檻聯匾額、碑刻條石,無不滲透納西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無不充分體現地方民族宗教、美學、文學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和豐富內容。尤其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傳統文化藝術更是為人類文明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六)關於麗江古城的真實性

麗江古城從城鎮的整體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築用材料、工藝裝飾、施工工藝、環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風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維持原狀,五花石路面、石拱橋、木板橋、四方街商貿廣場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採用傳統工藝和材料在修復和建造,古城的風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護,所有的營造活動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導。麗江古城一直是由民眾創造的,井將繼續創造下去。作為一個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與原來形態和結構相背離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築」正被逐漸拆除或整改,以保證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或歷史價值能得以充分發揚。

以上所述麗江古城是具有綜合價值與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才能使其得以水久傳世,井更好地發揮其所具有的世界意義。

http://www.anyue.gov.cn/news/ReadNews.asp?NewsID=3416&BigClassID=37&BigClassName=&SmallClassID=75&SmallClassName=%CA%C0%BD%E7%D2%C5%B2%FA%BD%E9%C9%DC&SpecialID=0

B. 麗江有什麼景區

  • 麗江古城第1名

  • 麗江市古城區大研古城

  • AAAAA級景區內

  • 玉龍雪山第2名

  • 麗江市玉龍縣麗江古城以北15公里處(玉容龍雪山風景區)

  • AAAAA級景區

  • 瀘沽湖第3名

  • 寧蒗縣瀘沽湖鎮

  • AAAA級景區

  • 木府第4名

  • 麗江市古城區大研鎮關義街光院巷49號

  • AAAA級景區  

  • 拉市海第5名

  • 麗江市古城區拉市海景區安尚村

C. 麗江附近必去的風景區是哪個

我是麗江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的學生
學的旅遊管理專業
現在是導游
麗江是版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大小景點共權有900多個
如果來麗江可以推薦你到幾個經典去玩~兩山
一江
一城
一湖
一文化
一風情
;杜鵑丹霞老君山
陽春白雪玉龍山
世界遺產麗江古城
女兒之國瀘沽湖
萬里長江第一灣
摩梭文化和東巴風情
如果來這里可以當你導游帶你去遊玩
呵呵~~
麗江古城是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的
我國只有山西的平遙古城和雲南的麗江古城
如果來麗江建議是7
8
月份來
這樣既可以看到雪山全貌
又可以看到香格里拉狼毒花開放``很漂亮的`
至於花費要看您是自助旅遊還是報團
自助游相對貴一點
報團旅遊會便宜一點~如果願意的話可以找我我幫你制定最合理的花費路線··

D. 麗江都有哪些景區

玉龍雪山~麗江古抄城~瀘沽湖還有拉市海,特別推薦玉龍雪山,纜車上到3000米後再爬上去,俯瞰山下的風景一片碧綠,真的太美了!天空也特別純凈的藍!下了山後有個藍月湖,湖水特別清澈透亮,是山上的雪水融化下來的,特別冰爽,夏天去真是太棒了!

E. 麗江景區都有哪些景點

麗江旅遊景點:大研古鎮、木府、玉龍雪山、黑龍潭公園、束河古鎮、玉水寨、千龜山、虎跳峽、香格里拉、瀘沽湖、金沙、白沙古鎮、長江第一灣等戶外旅遊景點。當地俱樂部都有介紹。
虎跳峽
金沙江劈開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世界最深的大峽谷——虎跳峽。虎跳峽全長17千米,上下落差 200米,兩岸雪峰高出江面3000多米,其勢驚險奇絕,懾人魂魄,在虎跳峽上游的金沙江入口處,有一巨石橫卧江心,激流從僅有30米寬的巨石兩側穿流而過,濤聲震天,白浪翻滾,傳說猛虎常靠江心巨石躍上對岸,故名虎跳峽。
白沙古鎮
白沙古鎮位於麗江城北約10公里,北臨玉龍雪山,南至龍泉,西依芝山。作為木氏家族的發源地,木氏家族在白沙積累了規劃城鎮的經驗。
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位於麗江古城北15公里,北緯27度03'20"-27度40',東經100度04'10"-100度16'30"之間,是北半球靠赤道最南端的現代海洋性冰川,為中國國家級旅遊風景名勝區、雲南省的省級旅遊度假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
束河古鎮
束河,納西語稱「紹塢」,因村後聚寶山形如堆壘之高峰,以山名村,流傳變異而成,意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也是納西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度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範。束河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於2005年入選CCTV「中國魅力名鎮」。

F. 雲南大理麗江哪個風景區值得去,旅遊需要注意些什麼

大理的蒼山洱海一般是必去的,大理三塔是必看的,大理古鎮可以看看;
麗江大內研古鎮應該轉轉;玉龍容雪山也屬於必去項目;順便就看了長江第一灣、石鼓鎮、虎跳峽……等;有時間還可選去束河、拉市海、黑龍潭、白水河、老君山、瀘沽湖等。
最好不參加當地的團,若不得已參團了,購物時要小心,最好什麼都不買;瀘沽湖的東西麗江市都有賣的,價格更便宜。
現已進入雲南的雨季,一定要帶上雨具。

G. 麗江有哪些風景區

麗江好玩的地方很多,建議主要去古城,束河古鎮,虎跳峽,拉市海,瀘沽湖,專玉龍雪山等,時屬間充足可以去香格里拉,普達措,松贊林寺,石卡雪山,納帕海,天生橋等,德欽的梅里雪山,雨崩村等。

祝你旅遊愉快!!!

H. 麗江有那些風景區

麗江古鎮
束河古鎮
長江第一灣
虎跳閘
玉水寨
玉風寺
玉柱擎天
茶馬古道
香格里拉
玉龍雪山
拉市海!大概就這些

I. 雲南麗江的景點介紹

麗江旅遊景點以一城一山一湖(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瀘沽湖)為主要代表。其他較知名的還有束河古鎮、拉市海、虎跳峽、老君山、文筆山、白沙古鎮、長江第一灣等麗江旅遊景點。
一、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以中國保存較完整的少數民族古城鎮著稱,狹義上指麗江古城的主體部分大研古鎮。麗江大研古城有著名的四方街、大石橋、酒吧街、木府等小景點,這里有全中國較集中的客棧、較具民族特色的旅遊紀念品。是麗江旅遊的必到之處。
點評:正因為麗江古城過於知名,一到黃金周等旅遊旺季,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各商家高抬物價,無暇接應,完全失去麗江旅遊的悠閑自在的特質。因此強烈建議盡量避開旅遊旺季特別是黃金周到麗江旅遊。
二、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是緯度較低(即較南方)的雪山,至今無人能登頂的雪山、麗江納西族的神山、以殉情文化知名的雪山。玉龍雪山景區內有甘海子、雲杉坪、氂牛坪、冰川公園、中國海拔較高的高爾夫球場等。
點評:也正因為玉龍雪山是緯度較低的雪山,加上全球氣候變暖及上山遊客激增,導致玉龍雪山儲雪量每年遞減,嚴重時只能靠人工降雪保障雪山景色。因此也建議避開旅遊旺季上玉龍雪山,也有人說,根本沒必要上玉龍雪山,遠眺比近看更壯觀。
三、瀘沽湖

瀘沽湖
瀘沽湖以摩梭走婚民俗、較後的母系社會、原始幽靜世外桃源般的湖光山色著稱。瀘沽湖景區內有里格島、落水村、格姆女神山等小景點。豬槽船、蘇里瑪酒、木愣房是瀘沽湖的標志性符號。
點評:瀘沽湖的走婚民俗有被過度宣揚和歪曲的趨勢,某種程度上破壞了瀘沽湖的純朴。
四、束河古鎮

束河古鎮
束河古鎮古稱「十合」,納西語「紹塢」,旅遊開發前稱龍泉村,因為村裡有幾股清澈見底的清泉,也被稱為「清泉之鄉」。束河古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也比麗江大研古城更悠久,古時候的束河是麗江土司從中原引進能工巧匠的聚集地,是麗江的手工業中心。今天的束河以「比麗江更小資更清靜的古鎮」著稱。以「田園中的古鎮,古鎮中的田園」為主要名片。這里有麗江地區較大的石橋——青龍橋,較有意境的清泉——九鼎龍潭。
點評:束河古鎮是昆明鼎業房地產集團負責保護開發的半古老半人工的古鎮。古鎮入口的大片區域為仿古商業街,過青龍橋才是真正的束河。
五、拉市海

拉市海
拉市海是位於麗江市玉龍縣拉市鄉的一個高原湖泊。「拉市」是納西語,意為新的荒壩,雲南人稱湖為「海子」,故稱拉市海。拉市海是候鳥的天堂、麗江的後花園,但至今還未正式開發,是麗江著名的「野景點」。正因為它的「野」,候鳥得已繼續在這里棲息。拉市海也成麗江最有野趣的遊玩地方。在拉市海可以玩騎馬、劃船、觀鳥、野餐、露營等。
點評:也正因為拉市海的「野」,這里的旅遊經營不太規范,同樣的騎馬路線有多種報價,因人而異。
六、虎跳峽

虎跳峽
虎跳峽位於麗江玉龍雪山與香格里拉哈巴雪山的交界處,距離麗江古城約60公里。虎跳峽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全長18公里,峽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較深的峽谷之一。80年代開始有國外背包客開始在此徒步,漸漸開始有了客棧,供應簡單的餐飲。現在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徒步路線。虎跳峽位於麗江往香格里拉的中途站,通常與一些戶外路線如「梅里四日游」和「雨崩六日游」等結合在一起。
點評:中虎跳是較佳的徒步路線,需要一定的體力。徒步虎跳峽應盡量避開雨天,可能有塌方等危險。
七、老君山

老君山
老君山被稱為雲南眾山之祖,相傳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因此得名。老君山位於麗江古城西南110公里處,與蘭坪、劍川交界,主峰海拔約4300米。與玉龍雪山終年積雪不同,老君山四季鬱郁蔥蔥,原始森林蒼莽清幽,滿山野生杜鵑,高原草甸,99個冰蝕湖星羅棋布,俗稱99龍潭。這里還分布著2O0多平方公里由紅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
點評:目前(2009年)老君山還未過度開發,遊客較少,但已提到麗江旅遊開發戰略層面,要去趁早。另外老君山毗鄰大理劍川縣的沙溪古鎮,雲南沙溪古鎮被稱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古集市」,保存得相當古老清靜,非常值得一去。
八、文筆山

文筆山
文筆山與玉龍雪山一南一北,環抱麗江壩子。玉龍雪山以自然景觀著稱,而文筆山則以人文景觀聞名。著名的麗江五大喇嘛寺之一——文峰寺就在這里。文筆山下的文筆海則與拉市海一起被列為「國際濕地保護區」。
點評:文筆山上看玉龍雪山是不錯的角度。文筆山上遊客不多,佛煙升起時讓人會有身處仙境的聯想。
九、白沙古鎮

白沙古鎮
白沙古鎮是麗江較古老的古鎮,位於玉龍雪山腳下,是納西族先民進入麗江盆地後的較早的定居點,納西文化的發源地,宋元前麗江的政治宗教中心。至今尚存琉璃殿、大寶積宮、大定閣、金剛殿等宗教建築。又有白沙壁畫、白沙細樂等文化藝術遺產。
點評:白沙古鎮也是至今未正式開發,但開發權已交給負責束河古鎮保護開發的鼎業集團。 白沙古鎮除了古建築,還里還有大片的田園風光,白沙古鎮也是中國較靠近雪山的古鎮。
十、長江第一灣
長江第一灣
長江第一灣位於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長江支流金沙江到此拐一個非常壯觀的拐彎,因為被稱為長江第一灣。長江第一灣邊的石鼓鎮是麗江地名的較早由來。
點評:石鼓鎮上生活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納西族人,生活好像並未受旅遊的太大影響,因此也被稱為「生活著的麗江」。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