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景觀方法
① 景觀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綜合與保留原文相結合原則,確定景觀類型的主要影響因素,從而根據主要因素確定景觀功能區,再進行景觀規劃。主成分分析是把原來多個指標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的一種統計方法。根據前面的分析結果和土地利用、植被覆蓋和地形之間的關系,選取了 11個典型影響因子,即各景觀類型面積、林種、周長、地類、立地類型、優勢樹種、郁閉度、經營類型、植被種類、坡位、最大坡度等因子,藉助於統計分析軟體包 STATISTICS 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影響景觀生態結構的主要因子,並依據這一分析結果,進行景觀生態分類,見表6-1( 徐建華,2004) 。
表 6-1 主要景觀生態結構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表 6-1 中的累積百分比說明,第 1 ~4 主成分累積百分比達到 73. 4%,第 1 ~6 主成分累積百分比達到 88%,且 5、6 的貢獻率基本相同為 7%左右,而第 6 ~11 主成分所包含的百分數很小,貢獻率僅有 19. 9%,舍取造成的損失較小。
由表 6-2 可見,第 1 主成分與立地類型、地類、優勢樹種呈明顯正相關,它反映的是景觀的地形影響因素,從前面的分析意義可以判斷,它反映的是森林與地形因子之間的關系; 第 2 主成分與面積、周長呈明顯正相關,它反映不同森林景觀的異質性,也就是的對景觀指數的形狀指數一個側面描述; 第 3 主成分與郁閉度和植被種類呈明顯正相關,它反映樹木的生長狀況; 第 4 主成分與地類和最大坡度有明顯正相關; 第 5 主成分與林種和經營類型呈明顯正相關,它反映不同用途的森林類型對景觀質量的影響。提取這 5 個主成分進行空間聚類分析,其結果為: 1、2、4 主成分為一類,第一類反應的是二級景觀類型的分布,3 主成分聚類為二類,第二類反應的是三級景觀類型的分布,第 5 主成分自成一類,反應不同用途的森林類型對景觀質量的影響,為進一步進行景觀生態規劃提供新的出發點。
表 6-2 主成分貢獻率矩陣
② 景觀設計里這種分析圖怎麼畫
可以用XMind、MindNode這類復思維導圖軟體非常制快地生成的。如果在一份圖中這樣的分析圖的量不大的話,用AI來繪制可能會有較好的效果。要較為精準地控制節點的位置、間距的方法是使用網格。在「首選項」(Ctrl-K)中,將網格的間距設定為合適的值。然後,在菜單欄的「視圖」中顯示網格(Ctrl-'),並且開啟「吸附到網格」——這樣,在繪制圖形或是移動圖形的時候,就會以網格為參照來進行。然後,先以直線形式繪制每個線段,再用錨點轉換工具(Shift-C)來拖拽控制點,使之變成曲線,線段首尾垂直拖拽的距離相同、且同一層級每一組線段的修改程度相同,就容易出比較自然的效果了。處理重合的端點時,配合雙擊路徑進入隔離模式這個功能會比較方便。
③ 景觀格局的分析
景觀格局分析方法,一般是指數法。數據分析時一般需要獲取各景觀要素的柵格數據,通過軟體來計算各指數,然後通過指數分析景觀格局特點。
④ 怎樣分析一個小游園的空間與景觀效果分析,要從哪方面分析可以從造景手法來分析嗎
造園類型:古典,現代,歐式,中式,山水園還是幾何規則等等。
功能分析:分析景觀內功能,使用容功能。使用對象(如小區居民還是城市居民等)。
植物種類分析:季相景觀,常綠植物,觀花觀果等。
最後生態效益。
做分析應結合實際情況,除了以上幾個大項,把其優點和缺點說出來就行了。
⑤ 農田景觀格局分析指標與方法
近年來國內外農業景觀格局變化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區域農業景觀格局及其組分的變化,偏向大(中)尺度景觀格局分析。而農田景觀格局涉及不同尺度,從農田景觀重建項目評價出發,項目區多為小尺度景觀,農田景觀格局分析指標不同於一般景觀格局和農業景觀格局分析指標,他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農田景觀格局不僅關系農作物產量等直接輸出產品和服務,而且對其提供的間接產品和服務也有影響。因此,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選擇下列指標作為農田景觀格局分析指標。
(1)平均斑塊周長面積比(PARA)
煤礦區復墾農田景觀演變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m是斑塊類型數;Ei是第i個斑塊的周長(m);Ai是第i個斑塊的面積(hm2)。平均斑塊周長面積比代表斑塊形狀與圓形相差的程度,其值越接近1,表示斑塊形狀與圓形越相近;其值越大,斑塊形狀與圓形相差越大,形狀越不規則。
(2)斑塊形狀指數(SHAPE)
煤礦區復墾農田景觀演變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Ei是第i個斑塊的周長。該指數反映斑塊形狀,其值越接近1,表示斑塊形狀與方形越相近;其值越大,斑塊形狀與方形相差越大,形狀越不規則。
(3)斑塊密度(PD)
煤礦區復墾農田景觀演變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Ni是第i類斑塊數量;A是區域面積(102 hm2)。該指數反映斑塊密度,其值越大,表示斑塊規模越小,廊道比例越高;其值越小,斑塊規模越大,廊道比例越低。
(4)分維度(FRAC)
煤礦區復墾農田景觀演變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Ei是第i個斑塊的周長;Ai是第i個斑塊的面積。分維度反映了景觀的不同尺度特徵。
(5)邊界密度(ED)
煤礦區復墾農田景觀演變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E是斑塊總周長(m);A是斑塊總面積(hm2)。該指數越小,表示廊道數量越少;其值越大,廊道數量越多。
(6)景觀形狀指數(LSI)
煤礦區復墾農田景觀演變及其控制研究
式中:E是斑塊周長,A是斑塊面積。當斑塊形狀為正方形時,LSI取值最小,等於1,斑塊的形狀越復雜或越扁長,LSI的值越大。
農田景觀格局分析方法是用來研究農田景觀結構組成特徵及空間配置關系的有效方法,它們不僅包括一些傳統的統計學方法,同時也包括一些新的、專門解決空間問題的格局分析方法。GIS和電子地圖與資料庫被用來識別景觀格局和分析產生這種格局的生態過程[66]。
⑥ 景觀分析圖裡面是分析圖的線條用什麼方法畫比較簡單
PPT
matlab
特定區域概念:專指自然地理區劃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區域單位,是發生上相對一致和形態結構同一的區域,即自然地理區。
類型概念:類型單位的通稱,指相對隔離的地段,按其外部特徵的相似性,歸為同一型單位,如荒漠景觀、草原景觀、景觀學中指特定的區域概念。
景觀
在歐洲,景觀一詞最早出現在希伯來文的《聖經》舊約全書中,景觀的含義 同漢語的「風景」、「景緻」、「景色」相一致,等同於英語的「scenery」,都是視覺美學意義上的概念。
地理學家把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定義為地表景象,綜合自然地理區,或是一種類型單位的通稱,如城市景觀、森林景觀等。
⑦ 景觀指數分析評價
用景觀指數描述景觀格局及變化,建立格局與景觀過程之間的聯系,是景觀生態學最常用的定量化研究方法。景觀指數能用來描述景觀格局,進而建立景觀結構與過程或現象的聯系,更好地解釋與理解景觀功能。為此,景觀生態學家在應用其他理論的過程中,在聯系景觀過程與格局的實踐中,提出了描述景觀格局與動態的各式各樣的景觀指數,這些景觀指數都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景觀格局及動態,應用它成功地揭示生態過程與生態機理的研究很多,但同時不少研究者也注意到了一些景觀指數及指數體系的缺陷性,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陳文波等對此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運用景觀指數或指數體系描述景觀格局時必須考慮到指數體系之間是否滿足統計上相互獨立的要求、景觀指數或指數體系對生態過程或數據中錯誤的敏感程度和景觀指數隨空間解析度是如何變化的等。對景觀指數的評價不但要考慮單個景觀指數的描述能力和適應性,還要將其置於整個景觀指數體系中進行綜合研究。因此,對景觀指數的評價至少應考慮單個指數的提出有無較完善的理論基礎,能否較好地描述景觀格局、反應格局與過程之間的聯系;指數體系中的各個景觀指數除了要滿足對單個指數的要求,還要考慮相互獨立性,即各指數是否從不同的側面對景觀格局進行描述;實際應用要求景觀指數不但有較強的縱向(相同景觀,不同時期的景觀指數的比較)比較能力,還要求它有較強的橫向比較(相同時期,不同景觀之間的比較)能力。此外,據研究,目前已有的大部分基於柵格數據的景觀指數,如鑲嵌度、對比度、蔓延度、熵指數等,都存在對解析度的敏感性問題,不同時期的景觀格局對比時,必須先統一解析度,否則對比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景觀指數對空間解析度相對不敏感,使來自於不同解析度的相同景觀具有可比性。最後經綜合分析、選定5個景觀指數,認為這5個景觀指數既相互獨立、又能比較全面地描述景觀格局的各個方面,這5個景觀指數分別是:平均斑塊周長面積比、蔓延度、相對斑塊面積、分維數、斑塊類型數等。這種分析結果經實踐證明是比較有普遍意義的,對於不同尺度的景觀、不同的斑塊類型、不同大小的分析單元均有效。
實際應用中,應該根據不同景觀指數的特點和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內容,選擇合適的景觀指數,以期對研究對象進行最好的定量描述。如果不顧實際意義,羅列一大堆景觀指數的計算結果就失去了景觀格局研究的本來意義[65]。
⑧ 景觀分析圖有哪些
景觀分析圖包括:基地分析(就是用地現狀)、案例分析、豎向分析、交通流線分析、視線分析。
景觀指某地區或某種類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創造的景色森林景觀。泛指自然景色,景象。現代園林發展的一種形式。
對景觀 的理解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某一區域綜合特徵,包括自然、經濟、人文諸方面。
(2)一般自然綜合體:是指地理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有規律結合而成的具有內部相一致的整體,大如地圖(即景觀圈)、小如生物地理群落(單一地段),他們均可分為不同等級的區域或類型單位。
(3)區域概念:是個體區域單位,相當於綜合自然區劃等級系統中最小一級自然區,是相對一致發生和形態結構同一的區域。
⑨ 景觀分析圖 這種箭頭畫法 求詳細方法 用什麼軟體
Illustrator和 Photoshop 都可以畫。用鋼筆工具直接勾出線,或者鋼筆工具勾出弧線和圖形三角形工具混合用。裡面填充的淺綠色可以後期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