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口風景區
㈠ 江蘇小洋口風景區附近有什麼大飯店
小洋口不是通州的啊
㈡ 如東的大洋口港好玩,還是小洋口港好玩啊那個可惜近水還有怎麼從南通過去
我估計小洋口是沒有什麼文蛤踩的!我去抓過兩次泥螺。要踩文蛤去(長沙)大洋專口吧,小屬洋口的風景在於洋口外閘,海印寺,風電機組(風車),南黃海第一哨所。可以帶風箏去放,也是野營的好去處。
自己駕車可以一下開到海邊,除了吃飯基本沒有費用,假如有女士一同前往的話,建議你帶點水,還有拖鞋,毛巾一類的。
那邊吃的也可以不算貴,海鮮基本是地道的洋口燒法!
看你從何處來,如果從掘港來的話S223到底左轉去小洋口,右轉去大洋口。從新仁路口向北S225的話就是小洋口。個人認為小洋口頗有人文景觀而大洋口可以帶給你現代的氣息。我也去過幾次,那時候黃海大橋還未貫通,無盡的風撲面而來,天氣晴好能見度高會給你帶來好心情同時也帶給你黝黑的皮膚,(一周左右會消的)大洋口的太陽島不知道可不可以上去玩,如東這些年的主要精力就集中在那邊,還吸引了香港保華集團來投資開發,旅遊資源豐富的海灘風情肯定能讓你喜歡的。
㈢ 黃河長江從古至今的資料與變化
長江全長六千三百餘公里,在世界上僅次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非洲的尼羅河。長江版源權頭位於青藏高原腹心。這里地勢高亢,空氣稀薄,氣候惡劣,交通險阻,人跡罕至。源頭地區有潔白如雪的雪山冰川,連片的沼澤地,熱氣蒸騰的泉群和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間有湖泊分布的大面積風積沙丘。長江源區由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北源楚瑪爾河組成,沱沱河流與當曲匯合在一起以後,叫通天河。通天河流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河道較為順直,水量充沛。通天河在玉樹接納巴塘河後進入西藏自治區與四川省交界處的高山峽谷之間,稱為金沙江。金沙江流經著名的橫斷山脈區。地勢自西北逐漸向東北傾斜,群山綿亘,山嶺之間的峽谷成「V」形,深達兩三千米,江水如萬馬奔騰,穿行在深切的峽谷之中。與金沙江相鄰的怒江、瀾滄江,相互之間距離最近處僅七十多公里,三條江平行南流。金沙江穿過雲貴高原北側,流到四川省宜賓市。當它和北面流來的岷江在宜賓匯合之後,才稱為長江。
㈣ 金沙到小洋口怎麼 走,金沙鎮到小洋口風景區的路線。
差不多68公里左右,1小時18分鍾,8個紅綠燈
途徑:S223、臨海快速路
金沙鎮內
從金沙鎮到大慶路,行駛70米
左轉,進容入大慶路,行駛610米
請直行,進入S223(舊),行駛4.3公里
請直行,進入建華路,行駛2.0公里
請直行,進入S223,行駛18.4公里
請直行,進入通洋南路,行駛2.0公里
進入環島,進入通洋北路,行駛1.8公里
進入環島,進入黃山路,行駛3.5公里
請直行,進入S223,行駛11.8公里
請直行,進入S201,行駛1.8公里
左轉,進入臨海快速路,行駛16.7公里
右轉,從臨海快速路到小洋口風景區,行駛4.8公里
小洋口風景區
㈤ 南通到小洋口風景區汽車最後一班車時間是幾點
一號線好考,就是老范工堤那一塊,車少人少,無需超車!五號線看你運氣,它是分時候的有時道路很忙,有時又沒人!祝你好運
㈥ 南通如東小洋口港旅遊
我估計小洋口是沒有什麼文蛤踩的!我去抓過兩次泥螺。要踩文蛤去(長內沙)大洋口吧,小容洋口的風景在於洋口外閘,海印寺,風電機組(風車),南黃海第一哨所。可以帶風箏去放,也是野營的好去處。
自己駕車可以一下開到海邊,除了吃飯基本沒有費用,假如有女士一同前往的話,建議你帶點水,還有拖鞋,毛巾一類的。
那邊吃的也可以不算貴,海鮮基本是地道的洋口燒法!
看你從何處來,如果從掘港來的話S223到底左轉去小洋口,右轉去大洋口。從新仁路口向北S225的話就是小洋口。個人認為小洋口頗有人文景觀而大洋口可以帶給你現代的氣息。我也去過幾次,那時候黃海大橋還未貫通,無盡的風撲面而來,天氣晴好能見度高會給你帶來好心情同時也帶給你黝黑的皮膚,(一周左右會消的)大洋口的太陽島不知道可不可以上去玩,如東這些年的主要精力就集中在那邊,還吸引了香港保華集團來投資開發,旅遊資源豐富的海灘風情肯定能讓你喜歡的。
㈦ 洋口鎮的風景名勝
天台山
在順昌、沙縣兩縣志里都有記載。新版《順昌縣志》載:「天台山,位縣南部,在洋口鎮謝坊、田坪二村間,海拔1078米,上有古庵。清宣統三年楊丙羊在此武裝起義。山麓有石灰岩、玉龍吐水(間歇泉)、靈龜洞諸勝景,久負盛名。」新版《沙縣志》載:「天台山,在桂岩村,高橋鄉北25公里處,海拔1078米。上有元朝建的石庵、萬壽寺、大聖廟等。
天台山峰頂的大聖廟。通敞的小廟後有兩塊建制於清代前期的石碑:前塊石碑上刻「白禮那居士」,後塊石碑上刻「通天大聖仁濟真君」,刻有卷雲、旭日等吉祥圖案,據說是奉祀美猴王孫悟空的。大聖廟右側500米處,有座天台寶殿,為石構建築。從天台寶殿折回過大王廟直往前行約三百米,終於到達古剎萬壽寺。萬壽寺由順昌田坪人管理。寺前有座類似於土地廟的小巧建築(僅二、三平方米),書有「德福神位」。
萬壽寺初建於北宋,後廢毀。元末明初,由居士捐資,僧人重建,並成為叢林。至清康熙年間,萬壽寺又一次得到重建,香火十分繁盛,延平、沙縣、順昌三縣(區)信徒紛至沓來。後又毀於兵焚,屢有重修,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得以重建,建築面積約1300平方米。寺院由彌勒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觀音殿以及客堂、齋堂等整體建築組成,因地形而異,轉折彎曲,結構精巧,氣勢不凡。大雄寶殿供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佛像,左右是阿難、迦葉兩名侍者,兩廂是佛教傳說中掌管日、月、星、地、樹、電、火、雨、風、雷等二十位天神立像,名為「二十諸天」。全寺對稱嚴整,是硬山頂、馬頭牆、磚木結構。寺背倚龍形山,寺前是一個面積近千平方米的休閑場地,階下有放生池,池中綺麗的睡蓮和午時花惹人喜愛。午時花午時遇充沛陽光正亭亭綻放,而放生池旁的一口砌有石壁的古井澄澈如鏡,將天光雲影、蒼山古剎盡收其中。
天台山風景區,其原始森林、竹海、寺廟、怪石、峭壁、石階、間歇等呈自然與人文的有機結合,讓人為之慨嘆大千世界的瑰麗壯觀。半山上坪頭自然村至今還生長著千年「活化石」銀杏樹,最大一棵需要7位成年人才能環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