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類景觀
㈠ 園林景觀的地形和水體類別,美學功能,水體美學特徵是什麼
園林的地形分為:陸地及水體兩大部分。
按水體的形式,可以分為自然式和規則式。內容
按水體的功能可以分為觀賞的和水上活動用的
按水流的狀態可分為靜態的水和動態的水。
構景作用 豐富空間,增強視覺效果 劃分空間,造成園中迂迴曲折的效果
㈡ 園林景觀設計知識:水體旅遊景觀有哪
城市生態水景觀存在問題的分析,是針對性構建生態景觀水網的基礎依據,水體惡化、生態污染和水資源枯竭等現實的問題縱橫交錯,成為目前城市生態水景觀發展的絆腳石:
(1)河道生態功能逐漸喪失,水資源污染問題突出,與人類對水資源的基本需求形成強烈的矛盾,某些原本水資源豐富的南方城市,也逐漸淪落為污染嚴重的缺水城市。目前,大多數城市的內城河水質呈現繼續惡化的趨勢,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工業廢水和船舶廢油等不斷排入河道,而水體本身的納污和自凈能力有限,將制約著河道生態功能的正常發揮。
(2)城市人口的增長、交通網路的擴展和商業項目的啟動,大部分河道在城市建設的進程中被填埋,或者被改為暗溝,使得水系被分割,無法滿足景觀的水資源暢通要求。
(3)為了滿足防洪、泄洪和排污的需求,河道往往被人工化和渠道化改造,雖然有利於航運、發電和灌溉等實際需求,但水系將和土地等生態環境分離,對河岸植物和水生生物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破壞河流周邊的生態環境,阻礙了地下水系循環、地表水系循環和河道的自凈等功能的實現,使得水資源污染的程度加重。
㈢ 我想知道水體景觀按其成因可分為哪些類型,並且舉例
海洋,江河:長江黃河
峽谷:長江三峽,黃河壺口龍門峽,雅魯藏布大峽谷
瀑布回:黃果樹瀑布,壺口瀑答布吧
湖泊:河跡湖:太湖,鄱陽湖,
構造湖:青海湖
瀉湖:西湖
堰塞湖:鏡泊湖
火山湖:長白山天池
岩溶胡:貴州草海
風蝕胡:月牙泉,內蒙古居延海
人工湖:千島湖,松花湖
湧泉:礦泉:華清池,(溫泉),奇泉:安徽喊泉,湖南珍珠泉,台南水火泉
就知道這些了,僅供參考哦。
㈣ 水體景觀設計說明方法有哪些
水景可調節環境小氣候的濕度和溫度,對生態環境的改善有著重要作用,尤其在南方地區,居住環境與自然地形相結合,利用河湖開辟水景,來增添地方特色。水景向來是園林造景中的點睛之筆,有著其他景觀無法替代的動感、光韻和聲響,所以現代的居住區很多都採用人工的方法來修建水池、人工瀑布、噴泉或與山石結合的自然山水池,使居住環境增加景觀層次,擴大空間,增添靜中有動的樂趣。希望能幫到您
㈤ 城市景觀水體是怎麼分類的
根據《景觀娛樂用水水質標准》(GB12941-91)內容:
本標准適用於以景觀、療養、度假和娛樂為目的的江、河、湖(水庫)、海水水體或其中一部分。
2.1 標準的分類
本標准按照水體的不同功能,分為三大類:
A類:主要適用於天然浴場或其他與人體直接接觸的景觀、娛樂水體。
B類:主要適用於國家重點風景游覽區及那些與人體非直接接觸的景觀娛樂水體。
C類:主要適用於一般景觀用水水體。
㈥ 水體景觀的基本形態和特性是什麼
以水體存在的四種形態來劃分水體的景觀。
水體因壓力而向上噴,形成各種各樣的噴回泉、湧泉、噴答霧……總稱"噴水"。
水體因重力而下跌,高程突變,形成各種各樣的瀑布、水簾……總稱"跌水"。
(二)水體因重力而流動,形成各種各樣溪流,旋渦……總稱"流水"。
(三)水面自然,不受重力及壓力影響,稱"池水"。
㈦ 水體景觀的介紹
水體景觀是指以自然水體為主構成的景觀。
㈧ 天地合作的典範:水體景觀
在新疆境內共有大小河流 721 條,其中較大的 400 條左右,年徑流量 800 億~ 900 億立方米。新疆河流除額爾齊河、伊犁河外之外,都是內陸河。新疆的水系除河流外,在地表還有100 多個大小湖泊,分布在天山南北,有的在高山,有的在盆地,對新疆生態環境的調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的湖泊是河流終點,有進無出,蒸發很大,幾乎全是鹹水湖,如羅布泊、賽里木湖、布倫托海等。有的湖泊在河流中間,有吞有吐,對河流起調節作用,一般都是淡水湖,如博斯騰湖、喀納斯湖和博格達山間的天池等。
(一)涓涓細流相映成趣:泉類景觀
1. 昌吉硫磺溝熱汽泉(群)
位於昌吉市南 60 千米的硫磺溝煤礦附近,距烏魯木齊市 60 千米,距八鋼約 25 千米。熱汽泉(群)分布於由中侏羅紀地層組成的海拔 1230 米左右的中低山山崗上。熱汽泉群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出露於東西長 95 米,南北寬 70 米的范圍內。水體景觀主類,泉類景觀亞類,熱汽泉。
地質特徵及成因:熱汽泉是指氣體在地殼內通過熱能的交換由地層空隙上升到地表的熱汽流。熱汽流除由於產生它本身的原因外,在地層中運移過程中,不斷溶解攜帶地層中的有益成分,使它不僅是一種能源,而且其有益成分對人體疾病還具有明顯的醫療作用。
該熱汽泉群分布於由中侏羅紀地層組成的海拔 1230 米左右的中低山山崗上,山崗東部 600餘米處海拔 1110 米溝谷里有頭屯河由南向北流。熱汽泉出露於夾有煤層的中侏羅統西山窯組(J2x)的紫紅色粉砂岩、泥質粉砂岩夾有灰色中—粗長石石英砂岩中。地層走向南西 235°,傾角 15°~ 13°,微褶曲,形成呈南西北東向的向斜構造。該熱汽泉位於向斜東南翼,以走向235°的一組順層裂隙為通道,上升到地表形成熱汽泉。熱汽泉群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出露於東西長 95 米,南北寬 70 米的范圍內。按集中程度大體可分為南北兩片。南片汽流溫度高於北片,最高可達 95℃,一般溫度在 5℃~ 70℃;北片汽流溫度相對南片低些,一般在 45℃~ 60℃。
熱汽泉除具有高溫特點外,還含有多項對人體有益成分如氡(Rn)、氟(F)等,其中氡的含量比烏魯木齊水磨溝溫泉高 100 多倍,達 6000Ba/c 之多。根據國標《GB11625—89》有關規定,已達氡醫療熱汽泉命名標准。經過多年醫治實踐證明,該熱汽泉具有較高的熱效益和電離輻射效益,對於風濕、類風濕關節炎、骨質增生症、坐骨神經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高血壓、神經衰弱、婦科病、皮膚症、肥胖症等都有明顯的醫療作用。每年有數百人慕名前來就醫,醫療效果,普遍反映很好。該熱汽泉為對流型。其組分主要是氮(N2),約占 78%,其次為水蒸氣,並含有甲烷、氟(F)和氡射氣。這種組分組合特徵具有明顯的水溶煤層燃燒後的灰分組合組合特徵。它表明該熱汽流主要是受來自地殼淺部煤層有自燃形成的熱量的影響,通過頭屯河水入滲對流產生熱交換並溶解灰分組分而形成的。
2. 烏什縣九眼泉
九眼泉位於阿克蘇地區烏什縣縣城西部燕子山北側,距燕子山腳約 40 米,佔地面積 11000多平方米。共有自湧泉 9 個,故名九眼泉。水體景觀主類,泉類景觀亞類,冷水泉。
地質特徵及成因:該區出露地層為石炭系地層,由下至上依次為砂岩—砂岩夾灰岩—灰岩夾砂岩—生物灰岩。九眼泉屬於基岩裂隙水,受斷裂構造控制,出露地表,在平面上形成自線型分布,每個泉眼間距 10 ~ 15 米,泉水流量由西向東依次減小,西側單泉最大流量 1 升 / 秒,東段單泉最大流量小於 0.1 升 / 秒。水質甘爽清冽,可供飲用,泉水動態四季較穩定,流量和水質、水溫動態變化均不大。由於斷裂形成了阻水斷面,改變了基岩裂隙地下水在天然狀態下的水平運移方向,使其上升溢出地表。泉口可見明顯的股狀泉涌。泉東西兩端流量大小的差異,主要受基岩裂隙開啟程度的影響。泉水匯及形成數個大小不等的泉積湖,水域總面積 2500 平方米。
(二)天下明珠:湖泊景觀
新疆是中國湖泊面積較大的省(區)之一。大於 1 平方千米的湖泊有 138 個,總面積為5236 平方千米(不含已經乾涸的瑪納斯湖、羅布泊和台特馬湖),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 7.2%,僅次於西藏、青海和江蘇,列第四位。除額爾齊斯河流域屬外流湖外,其餘均屬內陸湖,特別是盆地內內陸湖水位變化大,湖水礦化度高,多為鹹水湖或鹽湖。而山區和高原湖泊,多數保持天然狀態。新疆具有沉降湖、陷落湖、冰川終磧湖和阻塞湖、河間湖、牛軛湖、風蝕湖、潛水溢出湖與人工湖等 9 種類型。內陸湖有自己的長流形成區(山區),自己的水系(天然河流和人工渠道)和自己的尾閭(內陸湖水體)以及自己的大氣環流系統(山谷風),這些幾乎都是河流流至廣袤盆地中心匯積而成。湖水淺而水量小,其形態多樣。內陸湖泊水生物系統把夾帶進入湖的無機鹽納入自己的營養(食物)鏈,使湖水淡化,其生物量幾乎都集中於近岸地帶。特殊的氣候條件以及生物量、生物種群的季節性變化,使湖中生物經常更新,不至於生成過多的生物量,讓有毒藻類大量繁殖,導致自身水體染毒。內陸湖泊不會長滿藻類植物和發育成沼澤,這是它能數萬年長存的基本原因,也是它與濕潤區湖泊的演變史截然不同之處。內陸湖泊的變遷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湖泊史上最有生機、水量最豐的階段;第二階段為河流來水量減少,湖泊進入初始乾涸階段;第三階段為水源被割斷階段;第四階段為水體完全枯竭,湖區一片鹽土。
1. 博斯騰湖
地理位置為天山東段南坡焉耆盆地南側的最低窪處。其小湖群區距庫爾勒市中心 20 千米,大湖區東北端距烏魯木齊(經 314 國道)330 千米。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它既是開都河的尾閭,又是孔雀河的發源地。博斯騰湖總面積為 1715 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1067 平方千米。水體景觀主類,湖泊景觀亞類,構造湖。
地質特徵:焉耆盆地是處於天山主脈與其支脈之間的中生代斷陷盆地,主要地貌類型有北部傾斜丘陵,洪積—沖積傾斜平原,開都河三角洲和博斯騰湖貧等四大部分。其中平原、湖泊和沙丘面積共 11901 平方千米,盆地中匯入博斯騰湖的開都河、烏拉斯台河、黃水溝、清水河和烏什塔拉河都發源於北面積雪的天山主脈。各河系多年平均徑流量 39.84 億立方米,其中開都河 33.52 億立方米,占 84.14%,是博斯騰湖湖水的主要來源。開都河河流補給來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和降雨,河道進入平原後,水流平緩,河面開闊,河漫灘發育,多汊流、沙州,屬博斯騰湖風景名勝區一個景區。開都河下游在博湖縣城距湖岸十千米處如扇面散分。主流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從西面注入博斯騰湖大湖區,西支從北面注入小湖群區。
博斯騰湖總面積為 1715 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 1067 平方千米,分為大湖區、小湖區和湖沼地。其大湖區是湖體的主要部分,水域遼闊,東西長約 55 千米,南北寬約 25 千米,形似一把不規則的鐮刀。自 1955 年有水文記載以來的最高水位是 1048.75 米,水域面積 1002.4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 8.2 米,湖盆呈深碟狀,中間低平,靠近湖岸水深急劇變淺。
在大湖區西、西南,分布有數十個由蜿蜒的孔雀河所貫穿的淺泊,其較大的湖泊有 16 個,水域總面積 107.6 平方千米,湖泊周圍是葦沼,為小湖群區。其上連開都河西支,下連孔雀河,總面積約 460 平方千米。
湖沼地主要在大湖區西北部和黃水灣一帶,由於農田排水散流到這一片低窪地,逐漸形成獨立的蘆葦、沼澤地。湖沼地和大湖相通,總面積達 161.94 平方千米,其水域總面積 27.03平方千米,葦沼 117.76 平方千米,相間鹼地和荒地 7.15 平方千米。其餘約 100 余平方米湖沼地分布於大湖區東、東南地帶,不和大湖區相通,因僅僅只有南部庫魯克塔克山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的降水補給,而形成鹹湖和鹽沼地。
博斯騰湖南岸是艾勒遜烏拉沙漠,海拔高程 1047 ~ 1196 米,為復合沙壠和金字塔沙山為主的沙漠地貌。是長約 70 余平方千米,寬 4 ~ 20 千米的沙丘鏈。東岸和東北岸也是沙漠地帶。沙漠侵入大湖區,在大潮東南地帶也是大湖水最深的湖區,形成了獨特的三道沙山和無數的港灣。
成因分析:在古生代,這里是一片汪洋,到石炭紀,因地殼運動,地形發生褶皺,地殼斷陷上升,形成南天山,而南部地殼下降,成為窪地,初步形成博斯騰湖原始湖盆。到早侏羅紀已形成內陸淺小湖盆,侏羅紀末,發生燕山運動使之褶皺上升,臨近第三紀前,晚期燕山運動的斷裂活動使博斯騰凹陷繼續發展,在第三紀初,已形成內陸盆地(焉耆盆地)。到漸新—中新世,受喜馬拉雅地殼上升與斷裂活動的影響,內陸盆地有所擴大。到第三紀晚期,新構造運動開始發生。四周山地斷塊開始隆起,盆地逐漸變小。在距今 200 萬年時(即第四紀初),邊緣全部被堵死,形成獨立的 湖,阻止了湖水與外界的循環,加上氣候乾燥,年蒸發量大大超過年降水量,湖盆四周繼續緩緩上升,湖盆降低,博斯騰湖形成。由於受第三紀地殼構造運動的影響,氣候的改變,冰川雪線上升後融化水和鬆散岩孔隙水、山區的地表水、地下徑流匯集於溝谷地、卵礫處、沙礫處,聚積在地形低窪的湖盆中形成博斯騰湖。
在博斯騰山間凹陷內,是第四紀堆積區,由於沖積、洪積、湖積及風積等作用,造成了以下 7 種各種類型的湖盆地貌。
山前洪積戈壁傾斜平原:主要分布於焉耆盆地四周山前帶,是洪積卵石堆積成許多山前洪積扇,聯合組成的戈壁傾斜平原。博斯騰湖東側及西南側較窄,為 2 ~ 4 千米,都向湖區傾斜,近湖區為 1% ~ 3%。
沖積、洪沖傾斜平原:分布於焉耆盆地北部,近博斯騰湖區為清水河、曲惠溝及烏什塔拉河等河流,在出山後,散流而堆積成的扇形平原。南北寬 4 ~ 10 千米,地面坡度 1% ~ 2%,其上中部為卵礫石組成。近湖岸數千米的下部,地面坡度較小(1.0% 左右),堆積有一層沙土,形成上土下礫的岩性結構,目前已大部開墾為農田,尚還有部分胡楊林區和紅柳林區。
洪積細土平原:圍繞博斯騰湖,主要分布於南、北、東三面。位於山前戈壁傾斜平原的外緣,表層為近代洪水末端沉積物。博斯騰湖北部廣闊,向西東變窄,東南形成一個三角形平面,頂部在東面向西敞開,止於湖東沙山邊。由於地勢低平(海拔高度在1050~1080米左右),又靠近湖區,地下徑流與湖水相頂托,潛水位變淺,在強烈蒸發作用下,土壤鹽漬化,特別是東部、東南部靠近沙漠邊緣,形成鹹湖、鹽池。
古沖積平原及階地:在博斯騰湖的西北部為開都河古河道形成的古三角洲。面積不大,在近湖的古三角洲南端,有乾涸的沼澤呈帶狀向東南延伸,上覆有一些沙堆和草叢沙丘,是古河道的遺跡。
新沖積平原及河谷漫灘:主要為開都河和黃水溝沖積形成的三角洲平原。沖積三角洲平原由西北而東南到博斯騰湖邊,總長 56 千米,河渠水系繁多,呈放射狀展布,清楚地展示了傾向湖區的開都河三角洲輪廓。但黃水溝下游地區,夾於開都河三角洲和北部洪積平原之間,地勢最為低窪,且排水不暢,形成大片湖沼。
湖沼低地及鹽沼窪地:湖沼低地主要分布於博斯騰湖西部,開都河西支尾端和孔雀河源地也稱為博斯騰湖的西部小湖群區。鹽沼窪地,主要分布於博斯騰湖東部和南部洪積細土平原的尾端,邊靠沙漠,呈片狀分布,較大者有阿不達希鹽池。
覆蓋平原的風積沙丘、沙山:在上述沖積平原和洪積細土平原上,覆蓋有風積沙丘和沙山。其主要來源於洪積戈壁中的細粒碎層及河流沖積砂層,而在博斯騰湖風景區東部及東南部,除分布著草叢、沙丘外,尚有流動性沙堆及新月形沙丘,有的地方組成新月形沙丘鏈。東部湖濱形成百米以上沙山及風蝕窪地,在鹽漬作用下,堆積較厚的鹽殼,成為鹽沼。在南部湖濱,沙丘、沙山沿博斯騰湖南岸呈東西方向延伸,形成南北寬 5 ~ 10 千米,東西長 60 ~ 70千米以上的沙漠帶,其沙漠風沙地貌類型豐富、齊全、輪廓清晰,層次分明。
2. 羅布泊湖泊遺址
羅布泊遺址位於若羌縣羅布泊鎮,高程 768 米。水體景觀主類,湖泊景觀亞類,構造湖。
地質特徵:羅布泊屬淺碟形湖盆。衛星觀測結果顯示,羅布泊地區有一個「大耳朵」形狀的區域,乾涸後,只留下一個「大耳朵」形狀的鹽鹼地痕。
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 780 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著稱於世。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 200 萬年,面積約 2 萬平方千米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窪地。現在羅布泊是位於北面最低、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羅布窪地形成湖泊。
注入羅布泊的河流,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等,同時也部分地受到祁連山冰川融水的補給,融水從東南通過疏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進入羅布泊地區的外國人把羅布泊說成是「游移湖」。我國科學家近年實地考察,證實了羅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點和集流區,湖水不會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積物 3600 年僅 1.5 厘米),乾涸後變成堅固的鹽殼,短期內湖底地形不會劇烈變化。對湖底沉積物通過年代測定和孢粉分析證明,羅布泊長期是塔里木盆地的匯水中心。這說明,游移說僅僅是一種推斷。
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羅布泊為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 2000 多年。到公元四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羅布泊西之樓蘭。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里,南北寬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區區一小湖。1921 年,塔里木河改道東流,經注羅布泊,至50 年代,湖的面積又達 2000 多平方千米。60 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使羅布泊漸漸乾涸,1972 年底,徹底乾涸。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為 5350 平方千米,民國 20 年(1931 年),陳宗器等人測得面積為 1900 平方千米。民國 31 年(1941 年),在蘇制 1∶50 萬地形圖上,量得面積為3006平方千米。1958年,我國分省地圖標定面積為2570平方千米。1962年,航測的1∶20萬地形圖上,其面積為 660 平方千米。1972 年,最後乾涸部分為 450 平方千米。
成因分析:羅布泊位於塔里木盆地東北端。塔里木盆地大部分被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覆蓋。塔里木盆地的水系均流向羅布泊,如塔里木河、孔雀河、和田河、且末河等,表明羅布泊是現今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點。這也是塔里木盆地現今有趣的現象之一,即塔里木盆地的最低沉降中心並不在盆地的中央部位,而是在盆地的最東北端,即羅布泊地區。
圖 8-5-5 為羅布泊地區地質簡圖,從中可以看出,羅布泊為一南北向的窪地,南北長逾100 千米。南為世界聞名的阿爾金斷裂帶,北為塔里木盆地基底出露區的庫魯克塔格斷隆。塔里木盆地的幾何形態是一個不對稱的菱形,東南和西北邊界較長,東北和西南邊界較短,而羅布泊正處於東北邊界和東南邊界的交匯處。盡管塔里木盆地經歷了長期復雜的演化歷史,但其現今盆地與周邊造山帶的構造面貌卻是在第三紀(始新世)開始的喜馬拉雅碰撞造山以來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基底是一個較為剛性的古老闆塊,受喜馬拉雅碰撞造山的影響,塔里木板塊也同樣受到強大的南北向擠壓應力的作用,其結果是除了表現為天山和昆侖山向塔里木盆地的沖斷推覆外,塔里木四周的邊界還具有走滑活動,在東南和西北邊界(北東向)最為明顯且表現為左行,東北和西南邊界(北西西向)為右行。阿爾金斷裂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形成的巨型左行走滑斷裂帶。羅布泊正處於上述塔里木盆地東南和東北兩組邊界的交匯處,其成因也與這兩組邊界斷裂帶的活動有關。
(三)曲水流觴走大地——河流及地貌景觀
據有關專家估算,通過大氣環流平均每年預測帶入新疆上空的水共約 12700 億噸,但每年能降至地面的水量僅 2564 億噸,占空中水的五分之一,且 84% 降落在山區。新疆高山區有冰川面積 26297 平方千米,冰川儲水量 28318 億立方米,年冰川融水量 227 億立方米,佔新疆河流總徑流量的 25.7%,使河川徑流量年際變化較穩定。
新疆山區是徑流形成區,平原則是徑流散失區,河流山口處是年徑流量最大值出現的河段,有利於年徑流量的精確統計,但也出現有的大河流只統計了支流,卻未統計幹流的情況,如額爾齊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和田河等。除少數大河流有出境水量外,其餘河流則經平原灌區後消失於沙漠或尾閭湖中。新疆地表水資源量為 794 億立方米,加上國外入境水量 88億立方米,其河流總徑流量為 882 億立方米,但流出國境水量為 244 億立方米。新疆河流分為以下幾大水系:
額爾齊斯河外流水系:額爾齊斯河發源於新疆阿爾泰山東段齊格台大坂,流經富蘊、福海、阿勒泰、布爾津、哈巴河 5 縣市。從河源到河口全長約 4284 千米,流域面積 164.3 萬平方千米,是中國唯一經哈薩克流入北冰洋水系的一條國際河流。支流均由北向南呈梳狀匯入幹流,自東向西主要支流有庫依爾特斯河、卡依爾特斯河、喀拉額爾齊斯河、克蘭河、布爾津河、哈巴河、別列孜河等,其年徑流量依次為7.07億立方米、7.85億立方米、17.9億立方米、6.05億立方米、42.0 億立方米、21.5 億立方米、3.80 億立方米。庫依爾特斯河和卡依爾特斯河匯合後始稱額爾齊斯河。從河源到國界河流長 633 千米,流域面積 5.729 萬平方千米。由於山區植被覆蓋度較大,地面受流水沖刷較輕,各支流河水含沙量小,河水礦化度每升僅 52.3 ~ 144 毫克,為較好的軟水。
准噶爾內流區水系:包括烏倫古河、艾比湖水系(博爾塔拉河、精河、四棵樹河、奎屯河)、克拉瑪依白楊河、瑪納斯湖、烏魯木齊河、天山東段小河、巴里坤—伊吾小河等 6 個小水系和准噶爾荒漠區。國內流域面積 31.65 萬平方千米,流域最高點為天山博格達峰(海拔 5445米),最低點是艾比湖(海拔 189 米)。地表水總徑流量 127 億立方米(含從蒙古國布爾根河入境水量 2.30 億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為 1.09 千克 / 立方米,河水礦化度平均為 223 毫克 / 升。
中亞內陸河區伊犁河水系:伊犁河是中國新疆與哈薩克之間兩大國際河流之一。上游有三大支流,即特克斯河(是主流)、鞏乃斯河與喀什河,三河匯合後始稱伊犁河。伊犁河流經伊犁盆地,在支流界河霍爾果斯河注入後進入哈薩克境內,最後注入巴爾喀什湖。河流全長 1236.5 千米,流域面積 15.12 萬平方千米,其中中國境內河長 442 千米,流域面積 5.67 萬平方千米。全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徑流量約 228.4 億立方米,其中中國境內為 158.7 億立方米,占總水量的 70%,哈薩克境內水量 69.7 億立方米,占總水量的 30%。伊犁河雅瑪渡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積 4.92 萬平方千米,年徑流量 115 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補給占 39%,冰川融水占 22.2%,雨水及融雪水占 38.8%)。
塔里木盆地內陸河水系:塔里木河流域是中國第一大內陸河水系。包括塔里木盆地周邊向心聚流的開都河—孔雀河、迪那河、渭干河、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葉爾羌河、和田河、克里雅河、車爾臣河 9 條水系共 144 條河流及塔里木河幹流。流域總面積 102 萬平方千米(其中國外面積 2.36 萬平方千米)。從葉爾羌河源(即塔里木河河源)拉斯開木河至台特馬湖,塔里木河全長 2437 千米(其中幹流長 1321 千米)。河流源區降水較充沛,一般年降水量可達 300 ~ 900 毫米。流域內年降水量有 1173 億立方米(流域平均 115 毫米,但沙漠區的年降水量僅 25 ~ 50 毫米)。有高山冰川面積(包括國外部分)23320 平方千米,冰川儲量 24040 億立方米,每年冰川融水量可達 172 億立方米,占塔河流域地表水總量 392 億立方米(包括國外入境水量 60.7 億立方米)的44%。流域各河流的懸移質、推移質、溶解質及三者之和的固體總徑流量分別達 15660 萬噸 /年、3132 萬噸 / 年、1657 萬噸 / 年、20450 萬噸 / 年。平原區地下水天然補給量為 44.55 億立方米。徑流年際變化較穩定,但年內洪枯水變化懸殊。由於流域內人類活動頻繁,導致現今與塔里木河幹流有地表水聯系的水系減少到 4 條,即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和孔雀河。
1. 開都河曲
開都河曲位於和靜縣巴音烏魯鄉,高程 2400 米。水體景觀主類,河流及地貌景觀亞類,曲流河。
地質特徵:開都河是發源於天山中部的一條大河。其上游流過小尤爾都斯谷地和寬闊平坦的大尤爾都斯盆地,在流入薩爾明山峽谷前,河流受阻,曲折迂迴,形成奇特的「河曲」景觀,其中大尤爾都斯盆地東段是有名的「天鵝湖」地區。開都河形成的河曲,形態奇異,蔚為壯觀,自觀察台地舉目西望,在綠草如茵,平坦寬闊的沼澤地上,開都河自西向東,曲折前行,在數千米之內,形成多個河曲,迂迴曲折,緩慢前行。河面寬僅數十米,河曲則寬達數百米到千餘米,河面轉彎處較寬,流折處較窄,其形態酷似散落於草灘上的彩色飄帶,又像一條匍匐前行的大蟒,加上游弋於河中的大群天鵝,覓食於河岸草灘上的羊群,點綴散落於草原上的牧民氈房,兩側還有高聳連綿的雪山,展示了高山、盆地、草原、沼澤、河流匯聚的地貌景觀,是令人嚮往的旅遊之地。
成因分析:河曲,稱蛇曲,也稱「流曲」,是指蜿蜒曲折的特殊河道。是經流水長期沖刷作用而形成的河道地貌景觀。一般而言,河曲多發育於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上,如我國長江流出三峽山區後,便在江漢平原上,形成荊江「河曲」。開都河的「河曲」都發育在上游,這是特殊地質條件形成的。開都河上游流經大尤爾都斯盆地,自西向東流向薩爾明山峽谷,峽谷兩側便是關門山,阻擋河水外流,於是便形成寬數十千米的沼澤地。由於河流沖積,長期侵蝕和堆積作用,河道便產生彎曲的環流,主流線偏向凹岸,產生側向侵蝕,凸岸則因河流流速變緩,泥砂沉積,曲流形成,長期的反復侵蝕和沉積,便形成今日壯觀的河曲。這種地質演化遺跡,形態優美,很有觀賞價值。
2. 鞏乃斯河谷與那拉提山夷平面地貌
位於新源縣境內。水體景觀主類,河流及地貌景觀亞類,河流階地。
地質特徵及成因:鞏乃斯河是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其北側為阿吾拉勒山,主峰終年積雪,基岩為中石炭統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岩層質地堅硬,多形成陡峭地形,植被發育,森林、草原密布,陡峻的地貌景觀,猶如中國南方的碳酸鹽岩喀斯特地形。河谷南側為那拉提山,基岩為中元古界深變質岩系和志留系火山碎屑岩和碳酸鹽岩。山北翼為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系。由於多次構造變動和多期變質作用,主脊岩層變質強烈。隨著地殼不斷上升和剝蝕,加之雨水十分豐富,河水沖刷切割強烈,形成明顯的高山夷平面。在山系北翼石炭系地層質地堅硬,地形陡峭,河流切割很深,其地貌景觀與阿吾拉勒山南坡特徵十分相似。
鞏乃斯河介於兩山系之間,水源來自山系主峰雪水和大量雨水。由於山區切割強烈,河水湍急,開闊地區可見 1 ~ 2 級階地,河谷東段為開闊的冰川一冰水侵蝕河谷,只見 1 級階地。兩側山區到處是森林、草原、牛羊、氈房,沿公路兩側蜂箱星羅密布。每當盛夏到處陽光明媚,繁花似錦,碧草連天,層林盡染,猶如仙境。該處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亞歐最大的河穀草場。1988 年被批准為自然區保護區,現已辟為旅遊景點,著名的天馬草原旅遊中心就位於此地。電影《天山紅花》、《天山行》等外景主場地就在這里。
㈨ 水體景觀設計是什麼意思
水體景觀 以水主構成的景觀。 它有觀賞、游樂、康療、度假等旅遊功回能。 有水則靈是對水景的答高度概括。 水體景觀按其性質分為:江河型(如桂林灕江)、湖泊型(如江西鄱陽湖)、瀑布型(如貴州黃果樹瀑布)、泉水型(如山西晉祠難老泉)和海洋型等水體景觀。[1]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地球科學辭典
http://www.gsdkj.net/pro/view.php?id=3176
㈩ 水景景觀有哪些功能
1. 園林水體景觀。如噴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體為題材,水成了園林的重要構成要素,也引發無窮盡的詩情畫意。冰燈、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溫狀況下的一種觀賞形式。
2. 改善環境,調節氣候,控制噪音。礦泉水具有醫療作用,負離子具有清潔作用,都不可忽視。
3 提供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品茗飲茶,開門七件事,最後一件就是茶。由茶而引發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對水的評價:"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 提供生產用水。生產用水范圍很廣泛,其中最主要是植物灌溉用水,其次是水產養殖用水,如養魚、蚌等。這兩項內容同園林面貌和生產、經營是息息相關的。
5. 提供體育娛樂活動場所。如游泳、劃船、溜冰、船模等。如現在休閑的熱點,如沖浪、漂流、水上樂園等。
6. 提供觀賞性水生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條件,為生物多樣性創造必須的環境。如各種水生植物荷、蓮、蘆葦等的種植和天鵝、鴛鴦、錦鯉魚等的飼養。
7. 交通運輸。較大型水面,可作為陸上運輸的補充,如遊艇、交通船等。
8. 匯集、排泄天然雨水。此項功能,在認真設計的園林中,會節省不少地下管線的投資,為植物生長創造良好的立地條件。相反,污水倒灌、淹苗,又會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
9. 防護、隔離。如護城河、隔離河,以水面作為空間隔離,是最自然、最節約的辦法。引伸來說,水面創造了園林迂迴曲折的線路。隔岸相視,可望不可及也。
10. 防災用水。救火、抗旱都離不開水。城市園林水體,可作為救火備用水,郊區園林水體、溝渠,是抗旱天然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