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風景山水油畫

風景山水油畫

發布時間: 2021-01-03 11:49:54

1. 我國傳統山水畫與油畫中的風景畫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畫的景物是相似的
不同點:用的工具如筆和紙完全不一樣,畫出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樣,我國山水畫更講究意境

2. 山水畫和油畫中的風景畫有什麼相同點

都是色彩,都是畫感受和顏色對比。

3. 淺析中國傳統山水精神對風景油畫創作有何積極意義

中國油畫市場日趨活躍,不同藝術風格的作品給我們帶來了獨特的藝術享受,無論是具有個性化的藝術形式還是傳統技法的表達都體現了油畫家的藝術魅力。油畫作為西方文化的舶來品,是國際性的繪畫傳達媒介,特別是中國的風景油畫有著巨大發展空間,民族文化成為中國油畫的發展基石,特別是中國傳統山水畫對於風景油畫創作的影響積極深遠。
從繪畫語言來說,中國油畫的發展歷史僅有上百年,但這期間也出現很多的油畫大師,比如,徐悲鴻、林風眠、吳冠中等,他們是將喜歡繪畫與中國本土化相結合的倡導者,在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相結合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國傳統繪畫本身就擁有特殊的魅力,在當代的風景油畫創作中十分重視中國傳統繪畫的特色,並將其充分運用到風景油畫的創作中。許多風景油畫家也吸收了中國山水畫特有的色彩、筆墨、構圖、平面化空間等表現形式,並取得了重大硬性,將中國的民族特色發揚光大。
從二者的不同之處來看,中國傳統山水畫與風景油畫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東西方文化藝術載體,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相互並存發展著。風景油畫強調客觀而忠實的再現自然,而中國山水畫注重「造境」,看重畫家情感和主觀精神的表達,其造型特點也是分注重筆墨、線條、皴擦結合等,隨類賦彩、以墨代色的賦色方式和寫意、傳神的創作理念對於中國風景油畫的創作意義深遠。風景油畫融入了傳統山水畫中的藝術元素,對於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從畫面來看,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山水畫家所追求的意境備受中國文人的推崇,和風景油畫相同的是,都是描畫自然風景。中國傳統山水畫描繪的自然風光,畫家十分追求畫面中的「氣韻」。風景油畫在創作過程中將中國山水畫中的構圖、色彩、筆墨、線條、空間等藝術形式融入進來,表現出帶有中國風光的油畫風景。
總而言之,中國傳統山水精神融入到當代的風景油畫創作中是中西文化集合的一個焦點,也是當代風景油畫的作者發展發揚中國民族化油畫的重要方式。只有將民族文化充分發揚,才能走向世界,才能讓中國民族特色的風景油畫走向世界畫壇,在世界藝術舞台中大放異彩。

4. 山水畫和油畫中的風景畫有什麼不同點

西方風景畫和中國山水畫雖然在題材上相同,最明顯的差別是畫種不同,一個是水墨,一個是油畫。另外,二者表現出不同的審美理想和不同的觀察與表現方法。具體來看有以下三點:
一、觀察方法不同
1、西方風景畫採取定點觀察、焦點透視
定點觀察,如是再現
2、中國山水畫的觀察方法為散點觀察、散點透視
散點透視——「搜盡奇峰打草稿」
二、表現手法不同
1、西方風景畫因為觀察方法的原因,在空間表現上呈現出「近大遠小」「近實遠虛」;另外也很注重光的運用;
①西方風景畫要真實的再現自然,不能忽視「光」的因素,有了光,便有了體積,有了色彩。風景畫的創作始終圍繞自然的色彩展開。
②筆觸
水紋
2、中國山水畫在空間表現上採取「三遠法」與「虛實相生」。
①所謂「三遠」是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話語:山有三遠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
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②中國畫家用畫面中的描繪處與空白處的交替層次變化,一層層形成山水形象的前後關系。——山若實,水則虛;樹若實,雲則空;遠若實,近則虛。
【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③色彩方面,中國畫使用的色彩是以墨為主,以色為輔,隨類賦色,這種化繁為簡的創作方法更符合中國儒道思想所追求的平淡中庸、清心寡慾的境界。
水紋
三、審美觀念不同
1、西方風景畫追求如真如幻視覺美景
《乾草車》康斯泰伯爾
2、中國山水畫創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畫家在山水畫中,抒發自己的詩意情懷。意境就是主觀感情和客觀事物的高度統
一,即心與物、情與景的融合。簡言之:意境是有情感的畫境。
總體上來說,西方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在觀察、表現、審美理念都呈現出不同的特色。西方風景畫是寫實和理想的,畫家們以鏡子為師,以色彩為靈魂,崇尚科學,客觀寫實;中國山水畫是寫心和詩意的,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表現出應然的美景,同時以筆墨為核心,宗法哲學,主觀寫心。兩者用不同的方法,表現出天地之大美。

5. 很想知道:油畫風景(吳冠中 札什倫布寺)與中國山水畫(李可染 茂林清暑圖)有哪些相同處

神似形不似

6. 山水畫和油畫中的風景畫有什麼不同點

【山水畫定義】

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編輯本段]【演義歷史的長河——中國山水】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向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說與他人談經辯道,山水畫便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的圖像、人的性情。

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年。它所呈相的圖義,實際上是一部中國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覺醒便以圖案方式紀錄下來。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線刻表達著觀念性文化的內涵,定居的農耕文明起源,不僅讓人認知了工具美,亦讓人於器之上認知了形上美。藝術不但是一種征服自然的想像,還是一種征服自然想像的象徵。先古與自然一開始便用藝術的方式對活,邏輯的發現與藝術的鑒賞推演著人們的雙眼,讓一個天人合一的中國圖式由混頓而至清晰。

自抑韶文化起,人與自然的關系便具有了象徵性。在幾何裝飾的手法中,對稱、運動等構成概念己明顯地運用於時空的表現之中。特別讓人感動的是《稷神祟拜圖》。在以農立國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風。而這幅圖中的禾、田、人的關系傳達了先祖對生命意義的一種素樸理解。在沉澱了人與動物、植物的自然關系認知的基礎上,社會意識又成為最為關鍵的文明起源。滄源文化的《村落圖》,用岩畫形式記述了人類對農耕定居的「家」的理解。這幅畫最有視覺趣味的是以村落為中心的道路關聯,以及押俘、趕畜、祭天、跳神等場面圍繞正面中心的梯度延深,平面中的深度己在這幅畫中得到有力的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就這樣拌隨著藝術的看,不斷地深化與發展。

到了秦漢時期,描繪勞動生活的場面,由鄉土而至皇權,殿堂宮室的壁畫成為時代的主流。這種以宮室喻家室的認信取向,使中國美術擺脫了原始形態。統治階級士大夫文化開始佔主導地位。士者文化實現了與鄉土文化的分離。對於山水畫而言,這一分離是深刻的。若認真研究一下曲阜石刻的《庭院圖》,就會被其視錯覺創意震撼。這是兩種視覺沖突的藝術:在滿足正面的平視前題下,建築物的平移重迭與傾斜重迭構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兩種不同透視法則所致生的力的碰撞,使畫面具有了超現實的立體感。有趣的是,先賢的藝術家一開始便使用了縱橫平移重迭、視線具有深度卻不消失的重迭透視法則,而且在復合視域中能將正面與傾斜兩種透視法則藝術的沖突起來。應該說這一法則較之當今的西方立體派早了近兩千年。正如本書一再所講的,祖先的聰慧絕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白,只要認真地憑藉科學的雙眼走入先賢的思想,一定會發現經學方式能告知的更多更多。

這種用視覺形式沖突所構成的藝術感動,在石刻畫的《春雨圖》、畫像磚的《宅門圖》、《收獲戈射圖》等等古遠經典中可以得到更為豐富的體驗。一個十分明顯的指向是,隨著人與自然、社會的認識關系的深入,人們看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觀念為象、裝飾為用、幾何為圖的原始圖式,演化為意志為象、生活為用、境界為圖的古典圖式。這一看的歷程,認信的積淀,山水畫構成要素的萌芽集合,都為山水畫的問世奠定了基礎。

從個體生命的角度體驗天地宇宙的永恆,體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晉山水詩的開啟。謝靈運的意義就是在文的自覺時注重形的依託,從哲學的本體論出發,追求玄遠的神超理得。真正代表中國山水情懷的是陶潛。陶詩是超越玄言的哲學深刻,它沒有放棄玄言詩的宇宙本體和生命本體的體悟,並通過某種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體現這種體悟的本質和意義,把它們變成一種可觸知的東西。一個有藝術的創意,就是將親身體驗到的無形結構找到形狀。山水草木在陶詩中是真意深情,是體現中國精神的哲學,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

顧凱之《洛神賦圖》局部現今,用「確立」二字來正名山水畫的眾說是顧凱之的《洛神賦圖》和《女史箴圖》。在這類摹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峰、石、雲、水、樹的復雜表現。這位「發前人所未發,開後人之師承」的藝術家,第一次將山水搬上了中國美術的表現舞台,他的《畫雲台山記》可算山水畫論的開山之作。雖然文題中心是趙升捨命從師的故事,但其環境刻劃部分卻成為中國山水畫的後來觀照。

這一模板作用的確立,主要源於以下幾點:

a.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雲可成為東與西的重要觀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陽的天氣。

b.按照東西的順序排置遠近山峰,營造一個高峻險絕的境地。

c.中段布局主要講求取勢的「對峙」,具有相對意義。

d.東、西、中三段山要用「緊湊性」將長卷關聯起來。在山的三分之一以上部位,做清氣使之分為兩重。

顧氏的理論之所以重要,在於他提出了行雲流水的線性形狀,鳥瞰呼應的重迭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間模式。

被稱為中國第一篇山水畫論的是宋宗炳的《山水畫序》。宗氏提出了著名的透視法則:「豎畫三寸,當千刃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遠」。與宗氏同代的王微,亦是縱情丘壑的人物,他在《敘畫》中提出了「望秋雲,神飛場;臨春風,思浩盪」的怡情說,和「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盡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說。可以講,至魏晉以降,中國山水畫的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核心認信已確立了邏輯起點,而空間視覺原則也得以邏輯的深化。

[編輯本段]【第一度時空坐標——青綠山水】

展子虔《游春圖》

被宋徽宗題名為《展子虔游春圖》是青綠山水的開山之作。這幅畫呈顧氏筆脈,在六朝墨勾色暈的基礎上,創造了勾框填色的重彩青綠,開李氏父子青綠山水一派。這幅畫作的問世,標志著山水畫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科。盡管學術界對作者及年代多有爭議,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第一幅獨立山水畫作品的認知。

創造山水畫金碧輝煌時代的是大小李將軍。時任武衛大將軍的李思訓以《江山樓閣圖》標一變之法,其筆墨達到了「夜聞水聲」的通神境地。其子李昭道「變父之勢,妙又過之」。二李的青綠山水可以說造百代影響,畫史界有人稱之為北宗之祖,歷代均有追隨,郭熙、范寬、劉松年、李唐、馬遠、夏珪、王晉卿、王希孟、趙伯駒、冷謙、仇英等都從中汲取著影響。

山水畫的緣起,使中國畫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以山水為主,山水、人物、花鳥交替發展的格局。山水畫雖起步較晚,但較之人物、花鳥卻一直成為中國美學的主脈。這是一個特別值得研究的現象。為什麼呢?在此給出一些基本認知:

—、確立了知山樂水的圓覺之境:山水畫的緣起,是中國畫天人合一意境的歷史集成,是知山樂水大田園觀民居意識的集中體現。可以說,青綠山水的標樹確立了中國審美的一個重要基調:閑情逸致式的陶冶(至元時這一認知成為立信的基準)。人們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的是蕭條空寂與靜穆平和。聖者說的「道、理、性」均在山水面前頓捂圓覺,以終成情性。這種以山為樂、以水為知,以空為悟、以遠為覺的精神確立,這種天人合一的憂樂圓融意識,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是士者文化的一種精神,是素樸生命哲學的藝術體現。中國哲學在中國山水中找到了更為豐富和具體的內涵。

二、確立了愈小而大的意蘊之理:中國古典最為重要的一個美學命題是愈小而大。在古典分析時指出的超以象外,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韻外之致的美學品地,就是對愈小而大這一命題的藝術理解。實際上,這是中國人用特殊的視錯覺審視圖像的藝術。一再說的中國畫咫尺千里法則,就是對這一命題的藝術揭示,它除了告知哲學以外,還告知一個極為獨特的透視原理,它讓人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整體情境中知覺物合一、象於無形的一種特殊的大象與大音,若說中國畫的感動,最大的致因莫過於此。

三、確立了學科表現的語法規則:任何一個畫種,要想獨立於藝術之林,必須在語法結構上滿足復雜性與豐富性的要求。即本書多次強調的,必須藉助復雜的視錯覺結構實現自然物象的簡化。青綠山水的歷史意義在於:一方面它讓繪畫從宮室壁畫的人事為用、宗教理說中解脫出來,讓山水不再成為人事宗法的環境與陪襯,成為主要的精神寄託。另方面它在表現語言上第一次為山水畫定立了法度規則,系統地在構圖、設色、樹法、石法、水法、筆法、論說上進行了建樹。應該說系統的有學術的山水畫認知從這一時段起才真正進入了廣延與深刻。

特別提及吳道子的疏體山水。一個著名的故事:千里江陵,吳道子一日而就;李思訓數月始成。說明疏密二體的山水畫在方法論上是截然不同的。疏體估計是邊際線的藝術(可能尚未觸摸到輪廊線)。由於這類畫作只緣於傳說,未見真跡,對於主張認真看而不是聽的來說,實在無法想像,只能把猜測留給想像力豐富的人,所能做的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當的雙眼移至中唐,兩類變化引起了山水畫新的認知:一是山水詩的美學成熟。王維、杜甫、白居易、元稹等詩性美學家,從不同角度深化了人們對詩意美(特別是詩境)的認知,以詩入畫成為一個重要的美學範式。一是禪宗美學的發展。道由心梧己成為士大夫重要的思想綱骨,在一個圓覺過程中,由「禪、心、參」的圓融而覺悟,以禪入畫亦成為一個重要的立境模式。詩境與禪境一經交匯,中國山水畫的大象、大音之境便油然而生。應該說,獨設道場的中國山水畫,基此才成為一個系統的思想構架。儒、釋、道的美知火花,在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中得以閃現升騰。中國山水畫的邏輯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得以演義新的革命。

7. 好聽的風景油畫有山水樹起個四字名字

青山綠水!碧水青山

8. 電視背後的牆,應掛哪些油畫山水風景的

一是看你的裝飾風格,看色彩搭配和主題是山水還是風景好,不過如果是掛油畫的話還是建議掛風景比較好,山水體裁比較適合中國畫的表現形式

9.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在西方油畫風景畫中的藝術表現力有哪些!!!

中國來山水畫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源畫面有多個視點,就是可以看到山外山,站在這山腰可以看到那山。
西方的風景油畫藝術表現手法是一個視點,這是中國山水和西方風景畫的藝術表現力的不同之一。我也不知道自己說的對不對,沒翻書本。呵呵。
還有好多,貌似你這是論述題,我們以前學中外美術史,藝術概論時老師也出過類似的論述題,答案太多,你可以網路一下資料在自己總結一下呀。

10. 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油畫有什麼不同

個人覺抄得,中國畫是不講究寫實的,所謂的透視,不過是將剪紙一樣的一層一層物體的縱深關系,通過雲霧遮擋或者留白等手法,來呈現一種模糊的遠近關系。
而西方的風景畫,則很少用到這種借位的做法,而是實在的表現,將進出與遠處的過度和銜接清晰的表現出來。簡單的比喻,油畫中可以看到很多畫道路的,近處的樹很高,遠處的樹很矮,而中間的樹則依次降低來過度,而中國畫,永遠只有近,中,遠三層,平平的樹,陳列出來,而縱深的漸變排列,在國畫里幾乎看不到。
所以西方的畫可以用平行透視或者成角透視來分析消失點,而國畫則不遵守這一原則。
比如垂直的群山,千里之外的山在最上面,近處的山在最下面,體積變化不大。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