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景觀
㈠ ()的圓明園中還有()的西洋景觀
(抄 )圓明園中還有( )西洋景觀. 填上合適的詞語,使句子更生動.
雅緻的中式皇家園林圓明園中還有多處另類風情的西洋景觀
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填空。
1.圓明園中()有民族建築,()有西洋景觀。
2.五位戰士()痛擊追上來的敵人,()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
3.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嚴肅()認真。
4.()時間可以停留,()讓我們永遠沉醉於這一刻吧!
1.不僅還
2.一邊一邊
3.既又
4.如果就
㈡ 「西洋景觀」是什麼意思
西洋景觀:泛指歐、美國建築形式。
㈢ 西洋景觀的意思是什麼
西洋景觀:「西洋」:泛指歐、美國。西洋景觀的意思是歐、美國的景觀
㈣ 圓明園有什麼西洋景觀和民族建築
圓明園有長春園這一西洋景觀和民族建築。
長春園北界還引進了一區歐式園林建築,俗稱「西洋樓」,西洋景觀由諧奇趣、蓄水樓、黃花陣迷宮線法橋、萬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十二生肖獸首原安放處)、遠瀛觀、大水法(圓明園的標志)、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牆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組成。
圓明園是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 圓明園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里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園林,用於打發空閑。1722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儲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年間,圓明園進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東面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年間,綺春園進行了修繕和拓建,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年間,國力日衰,財力不足,道光皇帝寧願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圍獵,但仍對圓明三園有所改建。
圓明園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皇家園林再遭劫難。在抗戰時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壞。最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圓明園也受到某些破壞。
遭焚毀後的圓明園遺址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被保護起來,1956年北京市園林局開始採取植樹保護措施,1976年圓明園遺址隨成立專營機構。1988年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向社會開放。
㈤ 圓明園中有什麽西洋景觀
西洋樓位於長春園北界,是我國首次仿建的一座歐式園林,由諧奇趣、黃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線法畫等十餘座西式建築和庭院組成,建築材料多用漢白玉石,石面精雕細刻,屋頂覆琉璃瓦,佔地約7公頃。是乾隆時期建造的
此處歐式園林,由西方傳教士義大利人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年)和由當時供職宮廷畫院如意館的耶穌會傳教士法國人蔣友仁(R.Michel.Benoist 1715-1744年)設計監修,中國匠師建造。1747年(乾隆十二年)開始籌劃,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建成第一座西洋水法(噴泉)工程諧奇趣,1756年-1759年(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基本建成東邊花園諸景,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最終添建成高台大殿遠瀛觀。
㈥ 圓明園內有哪些西洋景觀
圓明園內復的西洋景觀有:諧奇趣制、線法橋、萬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牆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
西洋樓全部景觀佔地80畝,大約占圓明園總面積的1.5%,它地處東北角,是中國首次仿建的一座歐式園林,位置不甚重要,由西向東依次包括了:
諧奇趣、黃花陣、養雀籠、五竹亭、方外觀、海晏堂、蓄水樓、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方河、線法畫等景觀,建築材料多用漢白玉石,石面精雕細刻、屋頂覆琉璃瓦、佔地約七公頃。大眾熟知的殘石柱只是遠瀛觀和大水法的一景,由於西洋建築獨特的殘缺美,遂成為圓明園的標志。
(6)西洋景觀擴展閱讀:
西洋樓景區整個佔地面積不超過圓明三園總佔地面積的百分之二,只是一個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卻是成片仿建歐式園林的一次成功嘗試。這在東西方園林交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曾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一位目睹過它的西歐傳教士贊譽西洋樓:集美景佳趣於一處,凡人們所能幻想到的、宏偉而奇特的噴泉應有盡有,其中最大者,可以與凡爾賽宮及聖克勞教堂的噴泉並駕齊驅。這位傳教士的結論是:圓明園者,中國之凡爾賽宮。
㈦ 圓明園中有什麼西洋景觀
圓明園中西洋景觀有:諧奇趣、海晏堂、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線法牆、方外觀、黃花陣、養雀籠。
1、諧奇趣
位於西洋樓景區西端南部,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歐式水法(噴泉)大殿。主樓三層,頂層三間,一二層皆七間,樓前左右九間弧形游廊連著兩層八角樓廳。
是為皇帝演奏中西樂器之處。樓南為大型海棠式噴水池,池內設有銅羊、銅鴨和西洋翻尾石魚等組成的噴泉。樓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噴泉池。
噴泉的供水樓在諧奇趣西北,稱作蓄水樓。用騾子拉水車,提水至樓上蓄水池,起水塔作用,再以銅管下注至各噴泉機關。1753年(乾隆十八年)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在此觀賞水法奇觀。
2、海晏堂
海晏堂由正樓和後工字蓄水樓【錫海】組成,是最大的一處歐式園林景觀。海晏堂正樓朝西,上下各十一間,樓門左右有疊落式噴水槽,階下為一大型噴水池。
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著我國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銅像(圓明園獸首銅像)。每晝夜十二個時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輪流噴水,正午時,十二銅像口中同時噴射泉水,這些銅像是西方人設計。
3、大水法
大水法遺址(Dashuifa Site)是北京圓明園中西洋樓景區(Xiyanglou,European Palaces)的一部分。西洋樓景區的主景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特。
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頗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大水法西鄰海晏堂,在長春園南北主軸線與西洋樓東西軸線交會處,是園內最為壯觀的歐式噴泉景觀。
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時將圓明園進行了浩劫,其中英軍還放火焚燒,今僅存大水法、遠瀛觀的幾個大理石石柱屹立在那裡,記錄著英法聯軍摧殘中華文化的滔天罪行。
4、觀水法
觀水法位於圓明園西洋樓遠瀛觀南端,是清乾隆帝觀看噴水景色之地。包括放置皇帝寶座的台基和寶座後的石雕屏風及兩側的巴洛克式石門等。
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破壞,宣統二年(1910年)後殘存的石屏風雕花石心被載濤運往朗潤園內,1977年運回原處。
5、線法山
線法山上觀望威尼斯城西洋樓中的建築游戲,線法山和線法牆之間,有一條方河,在線法牆下設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於水箱中,皇帝坐在線法山上觀望。
1977年建立圓明園管理處,1984年建立遺址公園,已完成大宮門、福海景區、萬壽園景區和長春園迷宮修復工程。
線法山羊角石柱位於北京東城區內務部街11號院原後花園內,現存三根羊角石柱。這些羊角石柱與圓明園西洋樓線法山的羊角石柱雕刻花紋一致。
由此推斷應為圓明園之舊物。該院原為清代一達官貴人之宅院,民國時歸屬鹽業銀行經理岳乾齋,建國後一直為解放軍某部宿舍。
6、線法牆
圓明園線法山之東為方河、線法牆。線法牆南北平行分列磚牆五道,懸掛油畫布景,有謂西洋市街樓房,稱為阿克蘇十景。
7、方外觀
「方外觀」,建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為三開間用刻有回紋圖案的大理石貼面的歐式小宮殿,屋頂卻是模仿中國式的重檐四坡藍色琉璃瓦頂·上下各三間,兩側有半環形石階通往二樓。
8、黃花陣
黃花陣是仿建的一處歐式迷宮外砌長方形迷陣,中心築高台圓基八方西式亭。方陣南北長89米,東西寬59米,陣牆總長1600餘延長米,牆高約1.2米,雕花磚牆面,又稱「萬花陣」。
遍築矮牆,周圍植矮松,中央建亭台。皇帝為了取樂,常命太監在黃花陣中做捉迷藏游戲,自己坐在亭台上觀賞。黃花陣花園門為西洋座鍾形,黃銅雕刻花紋大門兩扇。
花園迷宮中央為石亭,內設西洋式座椅。黃花陣是仿照歐洲的迷宮(仿法國巴黎的凡爾賽迷宮)。建築建造的花園,用四尺高圖案的雕花磚牆,分隔成若幹道迷陣。
黃花陣採用法國整形式園林手法,由一道道復雜多變的植物隔牆組成大規模宮迷配以引人入勝的傳統吉祥卡通動物。
如蝙蝠(寓意:福)、梅花鹿(寓意:祿)、仙鶴(寓意:壽)、喜鵲(寓意:喜 ),給人以全新的感受。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破壞圓明園,西洋樓景區以及萬花陣倖存,1911清朝滅亡,中國人迫不及待進入圓明園把萬花陣拆毀了。
9、養雀籠
位於圓明園黃花陣的東側,實為一座西洋門,建成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明間為穿堂門,南北側屋內籠養孔雀等鳥類,故名養雀籠。
養雀籠東面是一面西洋門,而西面則為一座中式牌坊,體現了西洋樓景區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因東面為大理石構造所以保存完好。
而西面的中式牌坊則被完全燒毀。而殘留的養雀籠殘跡東面的大理石建築同其他西洋樓景區建築一樣在圓明園石劫時期石料遭軍閥和土匪盜運,隨時間流逝變為今天的狀況。
㈧ 西洋景觀的意思
西洋景又稱「西洋鏡」,在滬語里有兩個用處:「阿拉去看西洋鏡」指的是去看熱鬧和新鮮事物,而這是絕不花錢的。要花錢的就不是,如看戲、看電影、看丈母娘、甚至看病人。還有一個就是用來拆的,騙局被揭穿了就叫「拆穿西洋鏡」。
西洋景觀
清帝為了追求多方面的樂趣,在長春園北界還引進了一區歐式園林建築,俗稱"西洋樓",由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牆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組成。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開始籌劃,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傳教土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設計指導,中國匠師建造。建築形式是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但在造園和建築裝飾方面也吸取了我國不少傳統手法。是歐洲風情和中國建築合壁的典範。
西洋樓的主體,其實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恃。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頗具殊趣。
諧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築,主體為三層,樓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噴水池,設有銅鵝、銅羊和西洋翻尾石魚組成的噴泉。樓左右兩側,從曲廊伸出八角樓廳,是演奏中西音樂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樓最大的宮殿。主建築正門向西,階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隻獸面人身銅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正是我國的十二個屬相),每晝夜依次輟流噴水,各一時辰(2小時),正午時刻,十二生肖一齊噴水,俗稱"水力鍾"。這種用十二生肖代替西方裸體雕像的精心設計,實在是洋為中用,中西結合的一件傑作。
大水法是西洋樓最壯觀的噴泉。
建築造形為石龕式,酷似門洞。下邊有一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隻銅梅花鹿,從鹿角噴水八道;兩佣有十隻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噴水塔,塔為方形,十三層,頂端噴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銅管於,也都一齊噴水。當年,皇帝是坐在對面的觀水法,觀賞這一組噴泉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荷蘭使臣得勝等,都曾在這里"瞻仰"過水法奇觀。據說這處噴泉若全部開放,有如山洪爆發,聲聞里許,在近處談話須打手 勢,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萬花陣,是仿照歐洲的迷宮而建的花園。它的主要特點是:用四尺高的字圖案的雕花磚牆,分隔成若幹道迷陣,因而稱作"萬花陣"。盛時,每當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陣中心的圓亭里,宮女們手持黃色綵綢紮成的蓮花燈,尋徑飛跑,先到者便可領到皇帝的賞物。所以也叫黃花陣或黃花燈。雖然從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徑距離不過30餘米,但因為此陣易進難出,容易走入死胡同,清帝坐在高處,四望蓮花燈東流西奔,引為樂事
㈨ 圓明園有什麼西洋景觀和民族建築
圓明園的西洋景觀圓明園西洋樓建於清朝乾隆12年至24年(公元1747年至1759年),由郞世寧、蔣友仁、王致成等歐洲傳敎士設計監造,由中國工匠施工營建。西洋樓吸收了歐洲巴洛克建築形式,建成「大水法」十景,內有「諧奇趣」、「海晏堂」、「大水法」三大噴泉。「海晏堂是西洋樓中最大的一幢建築物,樓前的扇形水池正中,設一座噴水台,南北兩岸則設12石台,台上各坐表示十二時辰的十二生肖像。其中,南岸分別為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戌狗;北岸則分別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雞、亥豬。這些肖像皆獸首人身,頭部為銅質,身軀為石質,中空連接噴水管,每隔一個時辰(兩小時),代表該時辰的生肖像,便從口中噴水;正午時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時涌射噴泉,蔚為奇觀。
海晏堂是西洋樓景區最大的一處園林景觀,於乾隆二十四年基本建成。海晏堂正樓朝西,門前左右有弧形疊落式石階數十級,環抱樓下噴水池。池東高聳一尊巨形石雕貝殼形蕃花,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著我國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青銅雕像。每個時辰由相應的生肖依次噴水,正午時分一起噴水,俗稱水力鍾。 青銅雕像高50公分,雕刻精細,為清代青銅器中的精品。圓明園的民族建築圓明園遺址在北京西北郊。一般所說的圓明園,還包括它的兩個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萬春園)在內,因此又稱"圓明三園"。它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離宮別苑即"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面積347公頃。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先是劫掠,繼而放火燒毀這座曠世名園,只留下殘壁斷垣,衰草荒煙。
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總平面圖
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在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禎的一座明代私園的舊址上建成的。胤禎登位為雍正皇帝後,擴建為皇帝長期居住的離宮。乾隆時期再度擴建,乾隆九年(1744)竣工。以後,又在園的東側闢建長春園,在園的東南闢建綺春園,作為附園。乾隆三十七年全部完成,構成三位一體的園群。
圓明園全部由人工起造。造園匠師運用中國古典園林掇山和理水的各種手法,創造出一個完整的山水地貌作為造景的骨架。圓明三園之景都以水為主題,因水而成趣。利用泉眼、泉流開鑿的水體佔全園面積的一半以上。大水面如福海寬600多米;中等水面如後湖寬200米左右;眾多的小型水面寬40-50米,作為水景近觀的小品。回環縈繞的河道又把這些大小水面串聯為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構成全園的脈絡和紐帶,並供盪舟和交通之用。疊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崗阜,以及島、嶼、洲、堤分布於園內,約佔全園面積的1/3。它們與水系相結合,構成了山重水復、層疊多變的百餘處園林空間。這些人工創造的山水景觀,既是天然景色的縮影,又是煙水迷離的江南水鄉風物的再現。 乾隆皇帝六次到江南遊覽名園勝景,凡是他所中意的景緻都命畫師摹繪下來作為建園的參考。因此,圓明園得以在繼承北方園林傳統的基礎上廣泛地汲取江南園林的精華,成為一座具有極高藝術水平的大型人工山水園。
圓明園內有類型多樣的大量建築物,雖然都呈院落的格局,但配置在那些山水地貌和樹木花卉之中,就創造出一系列豐富多彩、格調各異的大小"景區"。這樣的景區總共有150多處,主要的如"圓明園四十景"、"綺春園三十六景",都由皇帝命名題署。園內的建築物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如宮殿、住宅、廟宇、戲院、藏書樓、陳列館、店肆、山村、水居、船埠等,但大量的則是供遊憩宴飲的園林建築。除極少數的殿堂、廟宇之外,一般外觀都很樸素雅緻、少施彩繪,與園林的自然風貌十分諧調,但室內的裝飾、裝修、陳設極為富麗,以適應帝王窮奢極侈的生活方式。 圓明園作為皇帝長期居住的地方,兼有"宮"和"苑"的雙重功能。因此,在緊接園的正門建置一個相對獨立的宮廷區,包括帝、後的寢宮、皇帝上朝的殿堂、大臣的朝房和政府各部門的值房,是北京皇城大內的縮影。
圓明園內的150多組建築群都各具特色。有仿效江南山水名勝的,如福海沿岸摹擬杭州西湖十景,"坐石臨流"仿自紹興蘭亭;有取古人詩畫意境的,如"武陵春色"取材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有表現神仙境界的,如"蓬島瑤台"寓意神話中的東海三神山;有象徵封建統治的,如九島環列的後湖代表禹貢九州,體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利用異樹、名花、奇石作為造景主題的,如"鏤月開雲"的牡丹、"天然圖畫"的修竹等。這些主題突出、景觀多樣的景區,大多數作成"園中之園",它們之間均以築山或植物配置作障隔,又以曲折的河流和道路相聯系,很自然地引導遊人從一景走向另一景。園中有園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種獨特布局形式,圓明園在這方面可算是典型佳例。
㈩ 圓明園有什麼西洋景觀!
海晏堂是西洋樓中最大的一幢建築物,樓前有噴水池,沿東西坡道可登上二樓。樓上東西兩側為水車房,呈工字形,中間為蓄水池,可盛水一百八十噸。樓前為水池。池正中有噴水台一座,兩邊共十二個石台,上坐十二生肖像,均為人身獸頭。它們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生肖規律交錯排列。每隔兩小時(一個時辰),代表該辰之像即於口中噴水,成拋物線狀注入池中,正午,十二像口中同時涌射噴泉,蔚為奇觀。能根據中國傳統的計時方法,將十二生肖設計於噴泉中,因此這組雕塑藝術,堪稱中西文化交流之傑作。
從宮廷畫家伊蘭泰當年根據實景繪制的《圓明園海晏堂》圖中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在一座典型的巴洛克風格的宏偉建築,即海晏堂前面有一個精美的報時噴水池,兩側石台上交互排列獸首人身的12生肖銅像,用以表示12個時辰。據記載,每一時辰就有相應的銅像從口中向池中噴水;正午時分,12銅像同時有水噴涌而出,蔚為奇觀。在一個巴洛克風格的噴水池中常常是以海神、太陽神、維納斯像做裝飾,而這里卻以中國傳統的生肖形象為題材,這種嶄新的形象成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可貴結晶。
十二生肖銅像由歐洲傳教士設計,清宮廷匠師製作,是展現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藝術珍品。設計者充分考慮到中國的民俗文化,以十二生肖的坐像取代了西方噴泉設計中常用的人體雕塑。生肖銅像身軀為石雕穿著袍服的造型,頭部為寫實風格造型,鑄工精細,獸首上的褶皺和絨毛等細微之處都清晰逼真。鑄造獸首所選用的材料為當時清廷精煉的紅銅,外表色澤深沉、內蘊精光,歷經百年而不銹蝕,堪稱一絕。
圓明園總共有48個景區,重要的景區一個叫做「山高水長」,「山高水長」前面一片開闊地。每年正月十五前後皇帝在這里會見皇子、王公大臣、蒙古王公等等。正月十五的晚上是元宵節,山高水長殿的前頭,豎了一個燈座,這個燈高六丈有餘,大約有二十多米高,掛滿了燈籠,整個殿前一片光明,在這里較射比武,耍龍舞獅表演馬術還有其它雜技。檔案上有一記載,有一次乾隆在這里過正月十五,一共放了大小炮竹是994個。還有一個重要的殿叫「萬方安和」,「萬」就是萬字的「萬」,就是這個殿的形狀像一個「萬」字,這個殿在水裡面,地基完全打在水裡面,上面蓋一個萬字形的殿,四面八方都是水,這在中國建築史上惟獨一例。它前面沒有,它後面也沒有。雍正在這里接見臣工,商討國事,也在這里觀賞湖中的游魚。再有就是同樂園,就是圓明園里頭的戲園,這個戲園很重要。每年正月十五前後,皇帝在這里聽戲,請皇子、公主、後宮的妃嬪,王公貴族一部分朝廷的大臣,連演十天大戲,康乾盛世的時候,特別是乾隆的時候,這里體現出了一片歌舞昇平,再有就是福海,福海的面積很大。圓明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水面寬,水中有島,島中有建築,建築方面有園林,水,建築,園林景觀糅合在一起,福海的中間有個叫做蓬島瑤台,就仿造李思訓的那個意境建造了一個天上人間。後來清朝皇帝特別是乾隆時候,覺得圓明園規模還不夠,又往東北方向擴展,就是長春園。乾隆到南方,六次下江南,他下令一些匠師把江南的名勝描繪成圖,在圓明園裡面仿造,也在長春園里頭仿造。長春園建築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西洋樓。這是其它園林沒有,乾隆皇帝要朗世寧、王士誠等等來進行設計。按照歐洲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特點,在圓明園裡面,就是在圓明園裡面的長春園設計成西洋樓。這個西洋樓的特點,它是一個東西走向,是一個「丁」字形,南北東西一組建築,長春園的建築,南邊這組叫諧奇趣,北面那組叫萬花陣,中間靠西是儲水樓,靠東叫養雀籠,養雀籠以東依次是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線法山和方河,整個西洋樓的建築重點有這么九處,譬如說遠瀛觀是整個建築的中心,它是南北向,北邊是遠瀛觀,就是人造噴池,南面是觀法,就是皇帝坐的看人造噴泉的寶座。它這個景觀,就是這組西洋樓景觀是設計得非常好,譬如說十狗逐鹿,它做了一個銅鹿像奔跑的一樣,兩側有十條狗,這狗噴水的時候,都噴到鹿的身上,所以說叫十狗逐鹿,這個造詣都是很新穎很奇特,也很好看。海晏堂,它這個噴水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用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個生肖,做了十二生肖的頭像,是用銅做的。象徵著十二個時辰,到了時辰點的時候,這個動物就噴水,中午12點的時候,這12個生肖的肖像同時噴水,很壯觀,也很巧妙,就是把中國的建築,十二生肖屬於中國的,和西洋的建築水法,就是人工噴泉,把它結合起來,所以西洋樓是西洋的建築和中國的建築的特點,融合到一起的產物,這是長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