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地形改造
『壹』 什麼叫景觀的地形分析
1、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山峰,山谷,山坡,山頂,山腳,水邊
2、地貌:植物型,岩石型,泥土型
3、地質:岩基式,泥土式,渣土式,淤泥式
『貳』 景觀設計如何運用SU地形建模
老師應該講過的吧,cad導入su中,然後封面,建模無非就是推,拉。按照自己想建的方向去。注意打組就好
『叄』 景觀地形改造土石方資質合並到哪個資質裡面了
這個只能根據招標文件要求來執行;常規有建築工程、市政工程、園林景觀工程的資質都符合要求;
『肆』 簡述景觀地形的功能
1.骨架作用復
地形是構成園林制景觀的骨架,是園林中所有景觀元素與設施的載體,它為園林中其他景觀要素提供了賴以存在的基面。地形對建築、水體、道路等的選線、布置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地形坡度的大小、坡面的朝向也往往決定建築的選址及朝向。因此,在園林設計中,要根據地形合理地布置建築、配置樹木等。
2.空間作用
地形具有構成不同形狀、不同特點園林空間的作用。地形因素直接制約著園林空間的形成。地塊的平面形狀、地塊的豎向變化等都影響園林空間的狀況,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在平坦寬闊的地形上形成的空間一般是開敞空間;而在山谷地形中的空間則必定是閉合空間等。
3.景觀作用
(1)背景作用作為造園諸要素載體的底界面,地形具有背景角色,如一塊平地上的園林建築、小品、道路、樹木、草坪等形成一個個的景點,而整個地形則構成此園林空間諸景點要素的共同背景。
(2)造景作用地形還具有許多潛在的視覺特性,通過對地形的改造和組合,形成不同的形狀,可以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
4.工程作用
(1)改善小氣候地形可以改善局部地區的小氣候狀況,如朝南的坡向可增強冬季陽光的
『伍』 如何通過地形地貌的塑造以豐富園林景觀
1前言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自然親近和自然相融成為一種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人們對生活空間的要求逐漸由個體生活空間的發展轉化為注重群體情感的交流,注重個人的心理需求。自古以來人們都有一種喜山樂水的情懷,對山水地形的環境情有獨鍾,歷代造園師們都把地形的處理當作是造園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程。地形是連接景觀中所有要素和空間的主線,地形處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園林的造園效果及人們的使用功能[1]。
2微地形的概念和發展
2.1微地形的概念
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不同的起伏形態,如平原、盆地、丘陵、高原、河谷等的總稱[5],此類地形地貌也被稱之為大地形。《風景園林設計要素》一書中認為「地形」是「地貌」的近義詞,是地球表面三度空間的起伏變化,坡地地形就是山地地表的外觀。山地城市中的坡地包括復雜多樣的類型,其中以山谷、山峰、懸崖等地貌特徵稱為「大地形」。
在園林范圍內,坡地還包括土丘、斜坡等,這類地形統稱為「小地形」,起伏最小的叫微地形。「園林微地形」是專指一定園林綠地范圍內植物種植地的起伏狀況。在造園工程中,廣泛應用於高爾夫球場、庄園別墅、城市街頭綠地、道路景觀綠化、居住區綠化等建設。適宜的微地形處理有利於豐富造園要素、形成多層次景觀、達到加強園林藝術性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在現代園要[]景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
2.2微地形的歷史
微地形是地形的一種,是從地形變化而來的。在我國,關於地形結構的最早的系統的論述主要體現在風水學中。從源頭上說,風水學與中國古代地理學幾乎是同時產生的,而風水學更偏重於實際的運用。明末的造園名著《園治》中指出「相地合宜,構園得體」。「相地」是風水的專業術語,包括園址的現場踏勘,環境和自然條件的評價,地形、地勢和造景構圖關系的設想,內容和意境的規劃性考慮,直至基址的選擇確定。[3]在西方造園史中,德國最著名的園林理論家是基爾大學教授希爾施菲爾德,他認為:變化、彎曲、起伏的地形使景觀更豐富,園子因此也顯得更大,植物生長更加自由、獨特,水面更加活躍。在高處或低處,每一步都引入一個新的領地、一個新的畫面,景觀時隱時現……所有這些景觀變化都是由地形的變化來實現的。
2.3微地形的類型
微地形可以按照其坡度的起伏的流暢程度大致分為兩種類型:曲線型和直線型[4]。曲線型微地形是指運用柔和流暢的曲線來模擬地形地貌,從而營造出自然傾斜的風景,如公園中的草坡,甚至用來作為極限運動的有硬質鋪裝的坡地都可以歸為此類。直線型微地形可以說是微地形最為常用的表現方式,是指在微地形的設計過程主要採用直線條,營造出層層疊疊波瀾起伏的地形地貌,如現代景觀設計中常用到的嵌草大台階、層層疊疊的假山石、下沉廣場等(圖1-2)。
3微地形景觀設計中的特點
微地形分為直線形和曲線型,所以在微地形景觀設計中的特點上也可以按其形式分為以下兩種:
3.1曲線型微地形的處理特點
結合自然地形地貌,充分體現原始自然風光:在設計創新過程中盡量保持地塊的地形感,體現當地的鄉土風貌和地形特徵,展現自然風貌。可以根據地表特徵,對設計地塊進行適當的藝術加工,從而營造出豐富的景觀。[5]如對較大面積的地塊可以設計成起伏的草地或疏林地,來展現悠遠的意境;對面積較小的地塊,可以設計坡度較大的微地形,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同時進行設計,打破狹窄閉塞的感覺,創造出多層次的景觀空間。
3.2直線型微地形的處理特點
運用抽象的手法,創造出新的景觀空間:直線型的微地形是由曲線型的微地形演變而來,只是在設計過程中運用了比較抽象的設計手法,也可以說是將自然與人工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但是所表達的意境與情趣就完全不同。建築師高迪曾經說過『曲線是屬於上帝的,直線是屬於人類的』,但當曲線的地形與直線的構築物相結合時,卻產生了意想不道的美景。廣州東站廣場磅礴的水景瀑布與綠化廣場交相錯合,交匯視線來營造一個別樣景觀空間,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場所,廣場上大型的動態玻璃瀑布景觀極具視覺沖擊力,成為都市景觀的一大特色代表(圖3)。
4微地形的綠化設計
近年來在廣州住宅小區、道路、街頭等景觀區域也應用了地形的處理手法。但這種地形的處理區別於以往地形,是一種起伏較小的地形,現在稱為微地形。微地形處理,可以創造豐富的園林景觀層次和空間,能圍合成一個個獨具特色的趣味空間。微地形可通過植物的高低起伏變化,在狹小的空間范圍內塑造豐富的空間形態,使人居環境與大自然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慢慢地,微地形景觀越來越成為一種不可缺的景觀營造手法。現就對華南地區的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等不同綠地類型的微地形處理手法進行探討。
『陸』 如何在景觀設計中玩轉地形
景觀設計的地形處理講究:①功能優先,造景並重;②利用為主,改造為輔;③因地制宜,順應自然;④填挖結合,土方平衡。 其中,等高線是主要的規劃因素,主要原因在於:車與人沿等高線行進(坡道和踏步)時最省力;坡地具有動態的景觀特性(眺台、挑台);斜坡可以創造很好的水景(瀑布、溪澗等)。
地形的處理方法一般分為三種:1利用台階、擋土牆和景觀牆 利用台階解決高差是非常實用的方法。台階可以是規則的,也可以是自然形狀的。
擋土牆也很常用,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根據不同的風格和功能需求選擇混凝土、石牆或其他材質。
利用景觀牆解決高差問題,適用於有足夠的空間時進行分隔,使分割後的空間不至於擁擠,其材質的選擇也比較多樣。
2利用台階地緣進行過渡 台階地緣的設計既有現代感,又能帶來很多方便,豎向上可打造多重空間,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景觀美感。
3創造起伏的景觀地形 創造起伏的景觀地形,既可以解決高差地形,又可以形成豐富景觀,深受人們喜愛。
『柒』 地形對景觀因素的影響
青藏高原形成了高巒疊嶂的地貌,大多數山峰高聳入雲;西北地區遠離海洋,版地貌是荒漠、權半荒漠;江南降水量較多,水系密布,形成了江南水鄉;雲貴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是經流水侵蝕而成。內蒙大草原是因為地勢平坦開闊,碧綠的草原望不到盡頭。
『捌』 園林景觀當中不同地形類型的景觀效果及應當考慮的因素
園林地形處理應考慮的因素
一、考慮原有地形
自然風景類型甚多,有山嶽、丘陵、草原、沙漠、江河、湖海等景觀,在這樣的地段上,主要是利用原有地形,或只需稍加人工點綴和潤色,便能成為風景名勝。這就是「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工之事」的道理。考慮利用原有地形時,選址是很重要的。有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可以借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根據園林分區處理地形
在園林綠地中,開展的活動內容很多。不同的活動,對地形有不同的要求。如遊人集中的地方和體育活動場所,要求地形平坦;劃船游泳,需要有河流湖泊;登高眺望,需要有高地山岡;文娛活動需要許多室內外活動場地;安靜休息和游覽賞景則要求有山林溪流等。在園林建設中必須考慮不同分區有不同地形,而地形變化本身也能形成靈活多變的園林空間,創造出景區的園中園,比用建築創造的空間更具有生氣,更有自然野趣。
三、要有利於園林地面排水
園林綠地每天有大量遊人,雨後綠地中不能有積水,這樣才能盡量供遊人活動。園林中常用自然地形的坡度進行排水。因此在創造一定起伏的地形時,要合理安排分水和匯水線,保證地形具有較好的自然排水條件。園林中每塊綠地應有一定的排水方向,可直接流入水體或是由鋪裝路面排入水體,排水坡度可允許有起伏,但總的排水方向應該明確。
四、要考慮坡面的穩定性
如果地形起伏過大,或坡度不大但同一坡度的坡面延伸過長時,則會引起地表徑流,產生坡面滑坡。因此地形起伏應適度,坡長應適中。一般來說,坡度小於1%的地形易積水,地表面不穩定;坡度介於1%~5%的地形排水較理想,適合於大多數活動內容的安排,但當同一坡面過長時,顯得較單調,易形成地表徑流;坡度介於5%~10%之間的地形排水良好,而且具有起伏感;坡度大於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圍地加以利用。
『玖』 園林景觀地形地貌設計的要求有哪些
一、園林地形地貌及其作用
(一)園林地形地貌的概念
園林綠地設計中習慣稱為「地形」是指測量學中地形的一部分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也包括河流、湖泊。
(二)園林地形地貌的作用
地形地貌的處理是園林綠地建設的基本工作之一。它們在園林中有如下作用:
1、滿足園林功能要求:利用不同的地形地貌,設計出不同功能的場所、景觀。
2、改善種植和建築物條件:利用和改造地形,創造有利於植物生長和建築的條件。
3、解決排水問題。
二、園林地形設計的原則和步驟
(一)園林地形和改造應全面貫徹「適用、經濟、在可能條件下美觀」的城市建設的總原則。園林地形的特殊性,還應貫徹:
1、利用為主,改造為輔;2、因地制宜,順其自然;3、節約;4、符合自然規律與藝術要求。
(二)園林地形設計的步驟
1、准備工作:1)園林用地及附近的地形圖;
2)收集市政建設部門的道路、排水、地上地下管線及與附近主要建築的關系資料;
3)收集園林用地及附近的水文、地質、土壤、氣象等現況和歷史有關資料;
4)了解當地施工力量;
5)現場踏勘。
2、設計階段:1)施工地區等高線設計圖(或用標高點進行設計),圖紙平面比例採用1:200或1:500,設計等高差為0.25米至1米,圖紙上要求表明各項工程平面位置的詳細標高。並要表示出該地區的排水方向;
2)土方工程施工圖;
3)園路、廣場、堆山、挖湖等土方施工項目的施工斷面圖;
4)土方量估算表;
5)工程預算表;
6)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