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美景
Ⅰ 求小說中描寫中式古代宮廷庭院場景的段落句子。
描寫中式古代宮廷庭院場景的段落句子:
1. 宮廷中的建築,層層殿堂,而且對建築物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這樣。重重院落。這種大屋頂不但華美壯麗,使屋面形成了巧妙的曲線、門窗和寬闊潔白的漢白玉台基組成,展示了皇宮的齊整,也對古建築起到了固定和防止雨水腐蝕的作用。大屋頂層層飛翹的屋檐和屋角、朱紅的木製廊柱,大都由金碧輝煌的大屋頂,不但給庄嚴的宮殿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從而保護了木造的宮殿不受雨淋。大屋頂上裝飾的鳥獸,雨水從屋頂流下,會被排得更遠。 宮廷建築大都採用大屋頂,兩側的建築整齊而對稱皇宮中的主要宮殿都建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
2.御花園的亭台樓閣之間點綴著生機勃勃的翠竹和奇形怪狀的石頭,那些怪石堆疊在一起,突兀嶙峋,氣勢不凡。
3.上好的白玉鋪造的地面閃耀著溫潤的光芒,遠方似有裊裊霧氣籠罩著不真切的宮殿,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飛檐上鳳凰展翅欲飛,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牆板,一條筆直的路的盡頭一個巨大的廣場隨著玉石台階緩緩下沉,中央巨大的祭台上一根筆直的柱子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紋,與那宮殿上的鳳凰遙遙相對……
4.正紅朱漆大門頂端懸著黑色金絲楠木匾額,上面龍飛鳳舞地題著三個大字『風雅澗』。天階夜色涼如水,窗內紅燭搖曳,窗外細雨橫斜,積水順著屋檐悄然滴落,在地面暈開一圈漣漪,似嘆息似挽留.我熄了燭火,推開吱呀的窗,抱著膝蓋坐在床沿,凝視窗外飄飛的雨絲。她提著一盞幽暗的絹燈在前面引路,整個甬道黑漆漆的,除了腳下的一點光,和兩邊不時好似有水浪拍打的聲響外,什麼都看不清晰.。
Ⅱ 北京故宮風景資料
從北京故宮到避暑山莊: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萬里長城承德避暑山莊 北京故宮—觸摸皇室遺珍;天壇—皇家祭壇;頤和園—末代皇朝的後花園;萬里長城—地球上的飄帶;承德避暑山莊—一個疲憊王朝的躺椅!本書是「典藏中國」叢書之一。集閱讀、欣賞、珍藏、實用指南於一體,以聞名中外的中國名景為單元,每種近百幅圖片,一萬余文字,由「發現之旅」、「主題特寫」、「風景游歷」、「資訊情報」四大板塊組成。「發現之旅」概括推介當地的地理、歷史、人文、勝跡等內容,讓讀者總體上認識當地;「主題特寫」針對當地最精華的景點進行聚焦、放大、細析;「風景游歷」將當地值得游覽的景點羅列一遍;「資訊情報」解決交通、食宿、娛樂、購物幾大旅遊要素。【圖書目錄】-從北京故宮到避暑山莊: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萬里長城承德避暑山莊北京故宮發現之旅昔日帝王宮殿天下無二的位置試比天宮瓊樓玉宇深厚的文化蘊藏文物藝術寶庫主題特寫縱覽紫禁城——非凡的建築成就風景游歷午門與金水橋前朝三大殿三宮六院天安門廣場資訊情報京腔京韻風味小吃王府井與胡同游交通資訊天壇發現之旅走向聖壇天下第一壇聖壇紀事天人之間建築神話主題特寫感受聖壇風景游歷齋宮圜丘壇九龍柏迴音壁皇穹宇丹陛橋祈谷壇資訊情報路線推薦周邊景點遊程推薦特色節目京味名吃頤和園發現之旅頤園畫中游賞四季美景頤和園的楹聯匾額百年滄桑主題特寫園林藝術總匯風景游歷富麗輝煌的宮廷區長廊一線排雲殿和佛香閣昆明湖後山後湖瀏覽眾多的北京園林嘆另一個末代帝王的終結——景山公園資訊情報游園指南遊園門票遊船信息交通路線萬里長城發現之旅閱讀長城巨龍騰飛——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建築的史詩——3000年鑄就的建築奇觀烽煙的遺跡——戰爭與和平的紐帶文化的界碑——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長廊民族的象徵——從歷史走向未來主題特寫長城今昔——走近八達嶺風景游歷萬里長城新景萬里長城之最資訊情報北京地區長城旅遊路線西部三關訪古游八達嶺長城旅遊服務承德避暑山莊發現之旅皇家園林氣候宜人風光天成扼襟喉趨朔漠天留鎖鑰枕雄關七十二景今何在多元融合的建築主題特寫外八廟眾星捧月風景游歷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木蘭圍場憶獵聲奇峰秀石護山莊古北口外覓長城資訊情報承德飲食承德特產承德交通住在承德
Ⅲ 描寫故宮美景的文章
在我國首都北京,有一座輝煌壯麗的古建築群,它原是歷史上最後兩個王朝明代和清代的皇宮,現在叫它「故宮」。它始建於明代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全部宮殿和庭院共佔地72萬多平方米,合1087市畝。當時勞動人民在繼承和發揚傳統建築技術和藝術成就的基礎上,創建了這座集中體現中國建築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的建築群。從總的布局來說,分前後兩大部分,俗稱外朝和內廷。前部主要宮殿,以太和、中和、保和3大殿為中心,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這部分宮殿是封建皇帝行使專制政權的主要場所。後部以乾清宮、坤寧宮和東西6官組成,是封建皇帝和後妃居住的區域,在清代也作皇帝進行日常統治活動的地方。前後兩部宮殿,按中國建築以4根柱子當中的空間為一間計算,全部宮殿共約九千多間。宮殿群的外圍,用 10米高的紫禁城和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起來。
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而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像是一幅千門萬戶的繪畫長卷。紫禁城的正門叫「午門」,在10米高的城牆墩台上,有1組建築。正中是9間面寬的大殿,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檐通脊的樓閣,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亘東西,北面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廊廡。金水河上有5座橋梁,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桿,隨河宛轉,形似玉帶,這種布局,給人以極大的吸引力。登上太和門,在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1座大殿堂——太和殿出現在眼前。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前後排列在一個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這就是外朝的3大殿。基台3層重疊,每層周圍都用漢白玉雕刻的各種構件壘砌,造型優美。下層基台最大,通過龍墀走道上達中層,再通過中層龍墀到達上層檯面。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雕「御路」,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玲瓏秀麗,重疊起伏,像是白玉砌的山巒。這是我國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25000平方米檯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唇間,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大雨如白練,小雨如冰柱,千龍噴水,蔚為大觀。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太和殿高35.05米,用72根大木柱支承梁架構成4大坡的屋面。我國古代建築屋面呈現坡度,這跟建築技術有關。這種構架習慣上稱抬梁式。先在基礎上立木柱,在柱上架大梁,又在樑上立小矮柱 (瓜柱),然後再架上一層比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過小柱重疊幾層梁,逐層加高,而每層的梁卻逐層縮短。在最上層立脊瓜柱,在兩組構架之間,橫搭檁枋。在檁上鋪木椽,椽上鋪木板 (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於梁架逐層加高,而小梁逐層縮短,就構成具有坡度的屋面。太和殿的四大坡頂就是這樣構成的。
太和殿殿座南北縱深37.20米,東西橫廣63.96米。由南北縱深計算,木柱是6根為一組;東西橫闊計算,是12根為一組。殿內支承梁架的柱子名金柱,高14.4米,柱徑1.06米,都是整塊巨材。以每四柱的空間作為一間計算,太和殿是由55間組成的大殿堂。殿里的「天花」、「藻井」,殿外檐下的「斗栱」,都加彩繪,富麗堂皇。「斗栱」是我國建築中的一種特殊構件。斗的形狀像一個小方木斗;弓形又像船形的木塊叫做栱。斗在下面,栱安放在斗的上面槽里,總稱斗栱。這種構件,裝在柱頭上的叫柱頭科,分組裝在外檐兩柱之間額枋上的平板枋 (又名坐斗枋)叫平身科,裝在角柱上的叫角科。像太和殿這樣出檐深遠的大殿堂,各組斗栱可以重疊挑出多層,術語叫做幾跴。檐下斗栱,在建築上具有兩重作用:主要在結構上起到支撐作用,支托屋檐重量通過斗栱過渡到立柱上;另外,由於在檐下重疊挑出,並加彩繪,遠望如重巒疊翠,具有裝飾作用。
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它是封建皇帝向全國發布號令和舉行大典禮的場所,建築形體要求庄嚴雄偉,富麗堂皇。這個建築是達到了所要求的效果的。
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垂檐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就是這種造型的大殿。中和殿高27米,是屋頂有4條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保和殿高29米,是屋頂有9條脊的殿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這3座大殿是故宮中的主要建築,它們高矮造型不同,屋頂形式也不同,顯得豐富多樣而不呆板。
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他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在3大殿之後,有一片大廣場,正北是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前金獅金缸相對排列。門里是後3宮。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坤寧宮在後,是皇後的寢宮。在兩宮之間夾立著一座方殿,名叫交泰殿,是內廷的小禮堂。皇後每年過生日的慶典和所謂親蠶典禮都在這里舉行。清代的「寶璽」(印章)也收藏在這里。在後三宮東西廡,還有為皇帝存儲冠、袍、帶、履的端凝殿,放置圖書翰墨的懋勤殿。南廡有皇子讀書的上書房,有翰林學士承值的南書房,以及管理宮廷日常生活的處所。此外還有左右對稱的日精門、月華門、龍光門、鳳彩門、基化門、端則門、隆福門、景和門,通妃子居住的東西六宮。這種左右對稱的平面布局,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徵之一。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綉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凋的蒼松翠柏,有秀石疊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上述這些宮殿建築,都在紫禁城圍繞之內。紫禁城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在紫禁城四隅還各有角樓一座,角樓高27.50米,十字屋脊,三重檐疊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面對紫禁城北門,有高聳的景山,是用土、石築成,滿山松柏成林。山分五峰,每峰各建一亭,巍峨矗立。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的創造,是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初建時被奴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夫役百萬。紫禁城裡每一塊磚瓦,每一座殿宇,都滲透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宏偉高大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同時,為了修建故宮,也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時,大多采自四川、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無數勞動人民被迫在叢山峻嶺中的原始森林裡,伐運木材,不知奪去了多少人的生命。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遠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區。每塊石料往往重達幾噸甚至幾十幾百噸,如現在保和殿後檐的台階,有一塊雲龍雕石重約250噸。不知有多少採石民和運石民工在采運過程中就此傷殘和喪生。
Ⅳ 描寫古代景物
1荷花池【開滿了奇異美麗的荷花,引得許多後妃前去觀賞。】 2鯉魚池【養有成千上萬條珍異鯉魚,眾多貴妃前來喂養,因此沒有圍欄,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 3漣鳶湖【宮廷第一湖,景色秀美怡人,生長著許多並蒂蓮。】 4宓雪湖【奇異之湖,湖水呈白色,如雪,故名|宓雪湖|。】 5墨潟湖【此處景色宛如一幅潑墨畫,乃吟詩作畫之佳處,引於具|才德|之妃前去賞曰。】 6鸞鳶池【此池水淺之,池底遍滿鵝卵石,引得喜愛戲水之人前去遊玩,赤腳在那池中戲耍、撲水,常去游覽者為生性好玩的格格及公主。】 7無名小池【此池無名,人煙也稀少,景色恰常,寧靜無比,只那喜愛清靜之人前去一游。】 ②---園: 1御花園【宮斗經典之處哦~】 2百花園【到處都種滿了玫瑰、薰衣草、茉莉、紫羅蘭等鮮花,奇香驚人。】 3奇花園【種滿了奇花異草,芳香異人,蝴蝶紛飛,優美之極。】 4蕁櫻園【園內長滿了櫻花,各種品類,散發陣陣清香。花瓣飄落,景色十分秀美,引而喜愛櫻花之妃前去觀賞。 地點③---天台: 1纖羽台【傳說流星劃過之夜,這里會飄落下羽毛,可是卻從未有人見過,故而,這個傳說被人漸漸淡忘。不過纖羽台景色秀麗,尤其是下雪之後,所以,這里也常常有後妃前去賞景。】 2琉瓔台【景色甚好,生長著奇妙香花,珍奇異草,更妙之處便是能觀賞到曼妙星空,彷彿一伸手就能摘下一顆星,所以,一到夜晚,後妃們便爭先恐後來賞景。可唯一不足之處便是這里的護欄較低,再加上夜晚後妃之多,故而經常發生一些糾牽。】 3柒舞台【乃尊皇公主常賞景、舞蹈,而且景色秀逸,不久,便成了後妃最佳觀賞點之一。】 4櫻染台【設有數個玉椅,只有庶尊品或庶尊品以上之人才方可來此一游。】 5菡瓔台【在蕁櫻園附近生長著一株百年櫻花樹,濃香四處散發,後來被皇帝看重,因此將香櫻台建在此處,故名為香櫻台。】 ④---亭: 1寰妺亭【坐落於龍殿附近,空氣清新,乃地位較高之妃常常遊玩之地。】 2墨冷亭【坐落於宓雪湖之上,乃賞月觀煙火的最佳之處,但須坐船才可抵達。】 3寂瓔亭【坐落於漣鳶湖,清清冷冷,寒風刺骨,卻仍有數多妃子被引去賞景。須坐船抵達。】 4漓媣亭【坐落在漣鳶湖中,賞月、觀煙火、釣魚、嬉鬧玩耍之佳處,眾多妃子前去賞景之,難免會發生些事情,也是演繹虐戲最多之處。須坐船抵達。】 5媣浵亭【坐落御花園之中,亭柱為大理石,內設玉石桌、玉石椅。觀景最佳之處。】 6柒染亭【坐落荷花池之上。】 7柒潟亭【坐落鯉魚池之上。】 8鸞寒亭【坐落在百花園之中。】 9茖溪亭【坐落在奇花園之中。】 ⑤---橋: 1南屏珠橋【接連在宓雪湖與漣鳶湖之間,上刻精緻雕花,鑲有上等珍珠,無比華麗。來往妃子眾多。】 2栁汐橋【坐落於荷花池與柒染亭之中。】 3茗珞橋【坐落於鯉魚池與柒潟亭之中。】 ⑥---林子: 1紫竹林【清新雅緻,空氣甚佳,早晨時刻乃後妃觀賞高峰期。林中竹子呈紫色,故名紫竹林。】 2桃林【桃花盛開時,滿園桃花,香氣宜人,此園桃花如一片朝霞,絢麗多姿,此處是後妃最喜歡的地方之一。】 ⑦---宮殿: 1冷宮【受懲罰的妃子所待得地方。】 2鳳鳶宮【妃子聚集之處,金碧輝煌,易發生爭執。】 3儲秀宮【給秀女殿試之處。】
Ⅳ 故宮的風光景點有哪些
「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築在8米 寬的巨大平台上。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山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人間氣派。太和殿後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
內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寧三宮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這是皇帝及其嬪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稱為 三宮六院」。在居住區以北還有一個小巧別致的御花園,是皇室人員遊玩之所。
Ⅵ 描寫古代的優美場景
1荷花池【開滿了奇異美麗的荷花,引得許多後妃前去觀賞。】
2鯉魚池【養有成千上萬條珍異鯉魚,眾多貴妃前來喂養,因此沒有圍欄,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
3漣鳶湖【宮廷第一湖,景色秀美怡人,生長著許多並蒂蓮。】
4宓雪湖【奇異之湖,湖水呈白色,如雪,故名|宓雪湖|。】
5墨潟湖【此處景色宛如一幅潑墨畫,乃吟詩作畫之佳處,引於具|才德|之妃前去賞曰。】
6鸞鳶池【此池水淺之,池底遍滿鵝卵石,引得喜愛戲水之人前去遊玩,赤腳在那池中戲耍、撲水,常去游覽者為生性好玩的格格及公主。】
7無名小池【此池無名,人煙也稀少,景色恰常,寧靜無比,只那喜愛清靜之人前去一游。】
②---園:
1御花園【宮斗經典之處哦~】
2百花園【到處都種滿了玫瑰、薰衣草、茉莉、紫羅蘭等鮮花,奇香驚人。】
3奇花園【種滿了奇花異草,芳香異人,蝴蝶紛飛,優美之極。】
4蕁櫻園【園內長滿了櫻花,各種品類,散發陣陣清香。花瓣飄落,景色十分秀美,引而喜愛櫻花之妃前去觀賞。
地點③---天台:
1纖羽台【傳說流星劃過之夜,這里會飄落下羽毛,可是卻從未有人見過,故而,這個傳說被人漸漸淡忘。不過纖羽台景色秀麗,尤其是下雪之後,所以,這里也常常有後妃前去賞景。】
2琉瓔台【景色甚好,生長著奇妙香花,珍奇異草,更妙之處便是能觀賞到曼妙星空,彷彿一伸手就能摘下一顆星,所以,一到夜晚,後妃們便爭先恐後來賞景。可唯一不足之處便是這里的護欄較低,再加上夜晚後妃之多,故而經常發生一些糾牽。】
3柒舞台【乃尊皇公主常賞景、舞蹈,而且景色秀逸,不久,便成了後妃最佳觀賞點之一。】
4櫻染台【設有數個玉椅,只有庶尊品或庶尊品以上之人才方可來此一游。】
5菡瓔台【在蕁櫻園附近生長著一株百年櫻花樹,濃香四處散發,後來被皇帝看重,因此將香櫻台建在此處,故名為香櫻台。】
④---亭:
1寰妺亭【坐落於龍殿附近,空氣清新,乃地位較高之妃常常遊玩之地。】
2墨冷亭【坐落於宓雪湖之上,乃賞月觀煙火的最佳之處,但須坐船才可抵達。】
3寂瓔亭【坐落於漣鳶湖,清清冷冷,寒風刺骨,卻仍有數多妃子被引去賞景。須坐船抵達。】
4漓媣亭【坐落在漣鳶湖中,賞月、觀煙火、釣魚、嬉鬧玩耍之佳處,眾多妃子前去賞景之,難免會發生些事情,也是演繹虐戲最多之處。須坐船抵達。】
5媣浵亭【坐落御花園之中,亭柱為大理石,內設玉石桌、玉石椅。觀景最佳之處。】
6柒染亭【坐落荷花池之上。】
7柒潟亭【坐落鯉魚池之上。】
8鸞寒亭【坐落在百花園之中。】
9茖溪亭【坐落在奇花園之中。】
⑤---橋:
1南屏珠橋【接連在宓雪湖與漣鳶湖之間,上刻精緻雕花,鑲有上等珍珠,無比華麗。來往妃子眾多。】
2栁汐橋【坐落於荷花池與柒染亭之中。】
3茗珞橋【坐落於鯉魚池與柒潟亭之中。】
⑥---林子:
1紫竹林【清新雅緻,空氣甚佳,早晨時刻乃後妃觀賞高峰期。林中竹子呈紫色,故名紫竹林。】
2桃林【桃花盛開時,滿園桃花,香氣宜人,此園桃花如一片朝霞,絢麗多姿,此處是後妃最喜歡的地方之一。】
⑦---宮殿:
1冷宮【受懲罰的妃子所待得地方。】
2鳳鳶宮【妃子聚集之處,金碧輝煌,易發生爭執。】
3儲秀宮【給秀女殿試之處。】
Ⅶ 描寫古代風景的句子,比如古代宮廷後花園的景色、山林的景色 【不是詩句】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夏頌——納清風台榭開懷,傍流水亭軒賞心。
夏初——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並嘗新。
夏熱——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夏景——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夏水——澗影見藤竹,潭香聞芰荷。
夏夜——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夏雨——風聲撼山翻怒濤,雨點飛空射強弩。
夏花——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夏蟬——垂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夏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夏節——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桂綠雲鬟。
夏思——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夏遊——松風澗水雜清音,空山如弄琴。
夏趣——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唐代詩人高駢《山亭夏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宋代詩人王令《暑旱苦熱》: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翹飛上山,人困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宋代詩人秦觀《納涼》: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宋代詩人楊萬里《夏夜追涼》: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宻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
唐代詩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宋代詩人蘇舜欽《夏意》: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南京
南宋詩人陸游《幽居初夏》: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餘之景,時已至初夏。
唐·韋應物《游開元精舍》
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雲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歷五月半後。淅:風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歷四月。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如編:象編排起來一樣。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過折射,把遠景顯現在空中的一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一樣。
唐·賈弇《孟夏》
岩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進發,一片雲煙,象是晴天掛起一幅雨簾。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涼意。
唐·方干《題報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台倒影象水晶的簾子一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山亭夏日》
牆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麥氣:麥收時的氣息。花時:花開之時。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嘉樹:樹的美稱。意謂雛鶯在和風中長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樹下形成了清涼的圓形樹陰。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沈李浮瓜:瓜果浸於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清風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紅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Ⅷ 小說中描寫古代宮殿外觀、內景的句子
1、啊!好大的一座宮殿似的建築,金黃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2、大殿的四周,古樹參天,綠樹成蔭,紅牆黃瓦,金碧輝煌。
3、殿內的金漆雕龍寶座上,坐著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底下,歌舞昇平,衣袖飄盪;鳴鍾擊磬,樂聲悠揚。台基上點起的檀香,煙霧繚繞。深深宮邸,糜爛與紙醉金迷,將人性腐朽殆盡。如今,我也將成為這鶯鶯切切中一人吧。
4、殿內金碧輝煌,金身大肚彌勒佛正在捧腹大笑,兩邊四大天王身軀魁偉,栩栩如生。
5、宮殿金頂、紅門,這古色古香的格調,使人油然而生莊重之感。
6、好大的一座宮殿似的建築,金黃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7、琥珀酒、碧玉觴、金足樽、翡翠盤,食如畫、酒如泉,古琴涔涔、鍾聲叮咚。大殿四周裝飾著倒鈴般的花朵,花萼潔白,骨瓷樣泛出半透明的光澤,花瓣頂端是一圈深淺不一的淡紫色,似染似天成。
8、華清宮那華麗的樓閣被華清池池水環繞,浮萍滿地,碧綠而明凈。
9、接著凌月推開珊瑚長窗,窗外自有一座後園,遍種奇花異草,十分鮮艷好看,知是平時游賞之處。更有花樹十六株,株株挺拔俊秀,此時夏初,風動花落,千朵萬朵,鋪地數層,唯見後庭如雪初降,甚是清麗。
21、這些大殿的內柱都是由多根紅色巨柱支撐著,每個柱上都刻著一條迴旋盤繞、栩栩如生的金龍,分外壯觀。
22、正紅朱漆大門頂端懸著黑色金絲楠木匾額,上面龍飛鳳舞地題著三個大字『風雅澗』。天階夜色涼如水,窗內紅燭搖曳,窗外細雨橫斜,積水順著屋檐悄然滴落,在地面暈開一圈漣漪,
似嘆息似挽留。我熄了燭火,推開吱呀的窗,抱著膝蓋坐在床沿,凝視窗外飄飛的雨絲。
23、只見寢殿內雲頂檀木作梁,水晶玉璧為燈,珍珠為簾幕,範金為柱礎。六尺寬的沉香木闊床邊懸著鮫綃寶羅帳,帳上遍綉灑珠銀線海棠花,風起綃動,如墜雲山幻海一般。榻上設著青玉抱香枕,鋪著軟紈蠶冰簟,疊著玉帶疊羅衾。殿中寶頂上懸著一顆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地鋪白玉,內嵌金珠,鑿地為蓮,朵朵成五莖蓮花的模樣,花瓣鮮活玲瓏,連花蕊也細膩可辨,赤足踏上也只覺溫潤,竟是以藍田暖玉鑿成,直如步步生玉蓮一般,堪比當年潘玉兒步步金蓮之奢靡。如此窮工極麗,凌月倒還是第一次見呢。
24、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帝住的地方,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25、坐落在樹叢中的宮殿,露出一個個琉璃瓦頂,恰似一座金色的島嶼。
Ⅸ 誰有宮斗場景啊,比如御花園之類的,幫幫忙,謝謝
①---湖泊:
1荷花池【開滿了奇異美麗的荷花,引得許多後妃前去觀賞。】
2鯉魚池【養有成千上萬條珍異鯉魚,眾多貴妃前來喂養,因此沒有圍欄,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
3漣鳶湖【宮廷第一湖,景色秀美怡人,生長著許多並蒂蓮。】
4宓雪湖【奇異之湖,湖水呈白色,如雪,故名|宓雪湖|。】
5墨潟湖【此處景色宛如一幅潑墨畫,乃吟詩作畫之佳處,引於具|才德|之妃前去賞曰。】
6鸞鳶池【此池水淺之,池底遍滿鵝卵石,引得喜愛戲水之人前去遊玩,赤腳在那池中戲耍、撲水,常去游覽者為生性好玩的格格及公主。】
7無名小池【此池無名,人煙也稀少,景色恰常,寧靜無比,只那喜愛清靜之人前去一游。】
②---園:
1御花園【宮斗經典之處哦~】
2百花園【到處都種滿了玫瑰、薰衣草、茉莉、紫羅蘭等鮮花,奇香驚人。】
3奇花園【種滿了奇花異草,芳香異人,蝴蝶紛飛,優美之極。】
4蕁櫻園【園內長滿了櫻花,各種品類,散發陣陣清香。花瓣飄落,景色十分秀美,引而喜愛櫻花之妃前去觀賞。
地點③---天台:
1纖羽台【傳說流星劃過之夜,這里會飄落下羽毛,可是卻從未有人見過,故而,這個傳說被人漸漸淡忘。不過纖羽台景色秀麗,尤其是下雪之後,所以,這里也常常有後妃前去賞景。】
2琉瓔台【景色甚好,生長著奇妙香花,珍奇異草,更妙之處便是能觀賞到曼妙星空,彷彿一伸手就能摘下一顆星,所以,一到夜晚,後妃們便爭先恐後來賞景。可唯一不足之處便是這里的護欄較低,再加上夜晚後妃之多,故而經常發生一些糾牽。】
3柒舞台【乃尊皇公主常賞景、舞蹈,而且景色秀逸,不久,便成了後妃最佳觀賞點之一。】
4櫻染台【設有數個玉椅,只有庶尊品或庶尊品以上之人才方可來此一游。】
5菡瓔台【在蕁櫻園附近生長著一株百年櫻花樹,濃香四處散發,後來被皇帝看重,因此將香櫻台建在此處,故名為香櫻台。】
④---亭:
1寰妺亭【坐落於龍殿附近,空氣清新,乃地位較高之妃常常遊玩之地。】
2墨冷亭【坐落於宓雪湖之上,乃賞月觀煙火的最佳之處,但須坐船才可抵達。】
3寂瓔亭【坐落於漣鳶湖,清清冷冷,寒風刺骨,卻仍有數多妃子被引去賞景。須坐船抵達。】
4漓媣亭【坐落在漣鳶湖中,賞月、觀煙火、釣魚、嬉鬧玩耍之佳處,眾多妃子前去賞景之,難免會發生些事情,也是演繹虐戲最多之處。須坐船抵達。】
5媣浵亭【坐落御花園之中,亭柱為大理石,內設玉石桌、玉石椅。觀景最佳之處。】
6柒染亭【坐落荷花池之上。】
7柒潟亭【坐落鯉魚池之上。】
8鸞寒亭【坐落在百花園之中。】
9茖溪亭【坐落在奇花園之中。】
⑤---橋:
1南屏珠橋【接連在宓雪湖與漣鳶湖之間,上刻精緻雕花,鑲有上等珍珠,無比華麗。來往妃子眾多。】
2栁汐橋【坐落於荷花池與柒染亭之中。】
3茗珞橋【坐落於鯉魚池與柒潟亭之中。】
⑥---林子:
1紫竹林【清新雅緻,空氣甚佳,早晨時刻乃後妃觀賞高峰期。林中竹子呈紫色,故名紫竹林。】
2桃林【桃花盛開時,滿園桃花,香氣宜人,此園桃花如一片朝霞,絢麗多姿,此處是後妃最喜歡的地方之一。】
⑦---宮殿:
1冷宮【受懲罰的妃子所待得地方。】
2鳳鳶宮【妃子聚集之處,金碧輝煌,易發生爭執。】
3儲秀宮【給秀女殿試之處。】
4各位寢宮。
Ⅹ 北京的故宮描寫景色
故宮於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體現。
明清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其時稱紫禁城,是中國統治階級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後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從此改變了紫禁城的命運。1924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後委員會」。1925年在原皇宮的基礎上成立「故宮博物院」。明清兩代的皇宮,變成了一座擁有壯麗古代建築群和百萬珍藏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從誕生之日起,就為社會各界所矚目。1961年,故宮博物院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城牆環繞,周長3428米,城牆高7.9米,底部寬8.62米,上部寬6.66米,上部外側築雉牒,內側砌宇牆。城牆四角各有一座結構精巧的角樓。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完整的防衛系統。宮城辟有四門,南面有午門,為故宮正門,北有神武門(玄武門),東面東華門,西為西華門。現存建築980餘座,有屋8700餘間,建築面積15萬平米。
明清故宮建於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為中軸線,座北朝南,充分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封建統治思想,故宮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圍,顯示了森嚴的等級制度。歷史上,故宮因火災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主要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 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及兩側分列的東西六宮,是封建皇帝進行日常活動和後妃皇子居住遊玩及奉神的地方。外朝建築高大森嚴,顯示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內廷建築則庭院錯落,自成體系,富於情趣。前朝後寢,分工明確,不得隨便逾越,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等級分明、內外有別的倫理觀念。
朝寢交接處的乾清門前廣場是體現紫禁城建築禮制規范較為集中的場所。廣場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最後一座,規格等級僅次於太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歇山頂,翼角置走獸9個,內外檐均施金龍和璽彩畫,菱花槅扇,坐落在高大的漢白玉「三台」之上。北面乾清門位居後宮最南端,是帝王正寢乾清宮的正門,面闊5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頂,漢白玉須彌座。其東西兩側的隨牆琉璃門——內左、內右門,分別通向東、西一長街,是去往東西六宮的重要通道。門外設軍機處、九卿朝房,正合《周禮》所謂「內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之制。九卿朝房為連檐通脊灰瓦頂,不施斗拱,門窗裝修素樸,台明高僅尺余,進一步烘托出中軸線上主體建築的宏偉壯麗。
故宮博物院還珍藏著近百萬件以明清宮廷文物及宮中舊藏為主體的歷代傳世珍品。這些傳世珍品,大部分是各地進奉宮廷,或由明清宮廷作坊生產製造的。其中包括繪畫、書法、碑帖、陶瓷、玉器、各類工藝品、青銅、雕塑、銘刻、金銀器、珍寶、佩飾、織綉、以及鍾表、古代科學儀器、鹵簿儀仗、傢具。抗戰期間,為確保文物安全,曾將精選的五批故宮文物轉移南方,抗戰勝利後,部分運回故宮,部分運抵台灣。解放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故宮博物院為擴大收藏又徵集收購了許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華文物珍品。像世界知名的《清明上河圖》《五牛圖》。
現在,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鍾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中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