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美景
⑴ 有關故宮的資料,並概括一處景物的特點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⑵ 北京的故宮描寫景色
故宮於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體現。
明清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其時稱紫禁城,是中國統治階級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後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從此改變了紫禁城的命運。1924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了「清室善後委員會」。1925年在原皇宮的基礎上成立「故宮博物院」。明清兩代的皇宮,變成了一座擁有壯麗古代建築群和百萬珍藏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從誕生之日起,就為社會各界所矚目。1961年,故宮博物院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城牆環繞,周長3428米,城牆高7.9米,底部寬8.62米,上部寬6.66米,上部外側築雉牒,內側砌宇牆。城牆四角各有一座結構精巧的角樓。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完整的防衛系統。宮城辟有四門,南面有午門,為故宮正門,北有神武門(玄武門),東面東華門,西為西華門。現存建築980餘座,有屋8700餘間,建築面積15萬平米。
明清故宮建於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為中軸線,座北朝南,充分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封建統治思想,故宮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圍,顯示了森嚴的等級制度。歷史上,故宮因火災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主要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 文華、武英兩殿為兩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及兩側分列的東西六宮,是封建皇帝進行日常活動和後妃皇子居住遊玩及奉神的地方。外朝建築高大森嚴,顯示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內廷建築則庭院錯落,自成體系,富於情趣。前朝後寢,分工明確,不得隨便逾越,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等級分明、內外有別的倫理觀念。
朝寢交接處的乾清門前廣場是體現紫禁城建築禮制規范較為集中的場所。廣場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最後一座,規格等級僅次於太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歇山頂,翼角置走獸9個,內外檐均施金龍和璽彩畫,菱花槅扇,坐落在高大的漢白玉「三台」之上。北面乾清門位居後宮最南端,是帝王正寢乾清宮的正門,面闊5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頂,漢白玉須彌座。其東西兩側的隨牆琉璃門——內左、內右門,分別通向東、西一長街,是去往東西六宮的重要通道。門外設軍機處、九卿朝房,正合《周禮》所謂「內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之制。九卿朝房為連檐通脊灰瓦頂,不施斗拱,門窗裝修素樸,台明高僅尺余,進一步烘托出中軸線上主體建築的宏偉壯麗。
故宮博物院還珍藏著近百萬件以明清宮廷文物及宮中舊藏為主體的歷代傳世珍品。這些傳世珍品,大部分是各地進奉宮廷,或由明清宮廷作坊生產製造的。其中包括繪畫、書法、碑帖、陶瓷、玉器、各類工藝品、青銅、雕塑、銘刻、金銀器、珍寶、佩飾、織綉、以及鍾表、古代科學儀器、鹵簿儀仗、傢具。抗戰期間,為確保文物安全,曾將精選的五批故宮文物轉移南方,抗戰勝利後,部分運回故宮,部分運抵台灣。解放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故宮博物院為擴大收藏又徵集收購了許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華文物珍品。像世界知名的《清明上河圖》《五牛圖》。
現在,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鍾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中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⑶ 描寫故宮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琉璃鴛鴦瓦,朱漆大紅牖,赤柱挺起,雕梁畫棟,尊居於三層大理石階壇上,雄視南面方物,莫不使人發出"大丈夫當居於此也"之慨嘆!
故宮古建築群,由朱棣皇帝親自策劃營建。現存規模最大,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文物之眾多,在中國建築中絕無僅有,是世界有名的皇宮建築群。
紫禁城的城牆十多米高。
宮城呈長方形,佔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城牆外是50多米寬的護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
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
殿檐斗拱、額枋、樑柱,裝飾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台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故宮又稱紫禁城,布局嚴格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秩序井然,普通的百姓不僅無法進入,就是靠近一步也不行,體現了封建時代至高無上的皇權。
每逢下雨天,雨水落在太和、中和與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層台基上,匯成的水流從一個個石雕龍頭口中流出,上千個龍頭,上千道水流,形成千龍吐水的壯觀景象。
故宮內的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
園中柏樹較奇特,奇就奇在有連枝相生者,有叉開腿生者,有樹身扭旋而生者。開門迎客者,即是一株連理柏,本是兩棵樹,長大後便枝葉相抱,交在一起,故曰連理。
故宮,明清的北京皇宮。"未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寫過這么一句詩,讓人更是覺著故宮的威嚴,所以踏進故宮之前,我的心境是敬畏又敬畏的。
剛觸及故宮的那一剎那,高大的城牆,厚重的城門,庄嚴的聖殿,其雄偉、堂皇、和諧,重重的震懾了我!我無法言說,那一刻我的感覺。
故宮,明清的北京皇宮。"未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寫過這么一句詩,讓人更是覺著故宮的威嚴,所以踏進故宮之前,我的心境是敬畏又敬畏的。
⑷ 重點介紹一兩個故宮的景點
一、神武門
神武門在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
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二、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毀而重建,現有建築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自檯面至正脊高20餘米 ,檐角置脊9個。
殿前寬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明代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4)故宮的美景擴展閱讀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
坤寧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沿明制於順治二年(1645年)重修,順治十二年(1655年)仿沈陽盛京清寧宮再次重修。坤寧宮座北面南,面闊連廊9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明代是皇後的寢宮。
御花園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⑸ 北京故宮博物館導游詞寫兩處景物200字
北京有許多舉世聞名的景點,如:天安門,長城,紫禁城,天壇,北海公園,頤和園……今天我們要去的是紫禁城,紫禁城也叫故宮。於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是明和清兩代的皇宮,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代建群。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自明代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紫禁城宮殿,至明樂十八年落成。故宮佔地72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間,被譽為五大宮之首。故宮都是木磚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顯得異常的華貴。我今天就說到這,待會你們可以盡情的拍照和買紀念品留念。
注意,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玩,要照顧好自己的小孩,5點准時回來集合去吃飯,祝你們玩得開心!
故宮博物院導游詞一: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馬桶旅遊社的著名導游——刷子,大家可以叫我刷導。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文化遺產地是北京故宮風景名勝區。
請大家聽我說,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市區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且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建築群。曾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執掌朝政。請大家細細游賞,我們在太和殿集合。
接下來,我要介紹這個非常有名得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他是故宮內最大的宮殿建築物,是明,清皇帝召見文武百官,發號施令,舉行慶典的地方。
另外,在游覽時要注意不要亂丟垃圾,亂塗亂畫,還要注意安全。。。。。。最後,祝你們旅途愉快,我們11點在原地集合。
故宮博物院導游詞二: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東廈旅行社的導游,名字叫余旭芸,大家叫我余導游就行了.今天,我們要去列入世界遺產的一座宮殿------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始建於1406年,建成於1420年,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又名紫禁城.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屋子有9999間半.故宮四周饒10米高的城牆,外有50多米寬的護河城.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北京故宮門前.各位遊客們,你們看,這座故宮的四個城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外朝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它們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太和殿,它是三大殿中最為高大的,它金碧輝煌,非常好看.看,這個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稱為望柱,柱子上雕刻著雲龍雲鳳的圖畫.非常顯目且好看.我們出出進進都有四個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其中午門為正門.
好了,北京故宮我們已經游覽完了,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解散,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準破壞文物.在牆上亂圖亂畫.
2.不準破壞環境及隨地吐痰.
3.要注意安全,迷路了要即使打電話和我們聯系
下午四點要在午門集合,現在解散
故宮博物院導游詞三:
大家好,我叫吳文倩,大家叫我吳導吧!現在我們要游覽舉世無雙的北京故宮。
你們看,我們來到了雄偉的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為我們國家最大的古建築群。它使建於明永樂(公元1406年),14年才完工呢,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好了,我們現在准備去大殿里,請遊客朋友們跟上隊伍,千萬別掉隊,否則走丟了,就找不到我們了!」好,現在跟隨我進入大殿,故宮有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大殿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的瓊宮仙闕。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上舉行大典的地方,這座殿高28米,東西63米,西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瀝粉金漆的潘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庄嚴絢麗。中和殿是皇上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潘王公的場所。遊客朋友們先休息一下,觀賞下這三個大殿,可以摸一摸,等下我們去內延,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上平日辦事和妃子居住的地方。「好,今天的活動到此結束!祝大家玩得開心」
⑹ 北京故宮風景資料
從北京故宮到避暑山莊: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萬里長城承德避暑山莊 北京故宮—觸摸皇室遺珍;天壇—皇家祭壇;頤和園—末代皇朝的後花園;萬里長城—地球上的飄帶;承德避暑山莊—一個疲憊王朝的躺椅!本書是「典藏中國」叢書之一。集閱讀、欣賞、珍藏、實用指南於一體,以聞名中外的中國名景為單元,每種近百幅圖片,一萬余文字,由「發現之旅」、「主題特寫」、「風景游歷」、「資訊情報」四大板塊組成。「發現之旅」概括推介當地的地理、歷史、人文、勝跡等內容,讓讀者總體上認識當地;「主題特寫」針對當地最精華的景點進行聚焦、放大、細析;「風景游歷」將當地值得游覽的景點羅列一遍;「資訊情報」解決交通、食宿、娛樂、購物幾大旅遊要素。【圖書目錄】-從北京故宮到避暑山莊: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萬里長城承德避暑山莊北京故宮發現之旅昔日帝王宮殿天下無二的位置試比天宮瓊樓玉宇深厚的文化蘊藏文物藝術寶庫主題特寫縱覽紫禁城——非凡的建築成就風景游歷午門與金水橋前朝三大殿三宮六院天安門廣場資訊情報京腔京韻風味小吃王府井與胡同游交通資訊天壇發現之旅走向聖壇天下第一壇聖壇紀事天人之間建築神話主題特寫感受聖壇風景游歷齋宮圜丘壇九龍柏迴音壁皇穹宇丹陛橋祈谷壇資訊情報路線推薦周邊景點遊程推薦特色節目京味名吃頤和園發現之旅頤園畫中游賞四季美景頤和園的楹聯匾額百年滄桑主題特寫園林藝術總匯風景游歷富麗輝煌的宮廷區長廊一線排雲殿和佛香閣昆明湖後山後湖瀏覽眾多的北京園林嘆另一個末代帝王的終結——景山公園資訊情報游園指南遊園門票遊船信息交通路線萬里長城發現之旅閱讀長城巨龍騰飛——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建築的史詩——3000年鑄就的建築奇觀烽煙的遺跡——戰爭與和平的紐帶文化的界碑——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長廊民族的象徵——從歷史走向未來主題特寫長城今昔——走近八達嶺風景游歷萬里長城新景萬里長城之最資訊情報北京地區長城旅遊路線西部三關訪古游八達嶺長城旅遊服務承德避暑山莊發現之旅皇家園林氣候宜人風光天成扼襟喉趨朔漠天留鎖鑰枕雄關七十二景今何在多元融合的建築主題特寫外八廟眾星捧月風景游歷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木蘭圍場憶獵聲奇峰秀石護山莊古北口外覓長城資訊情報承德飲食承德特產承德交通住在承德
⑺ 故宮的風光景點有哪些
「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築在8米 寬的巨大平台上。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山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人間氣派。太和殿後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
內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寧三宮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這是皇帝及其嬪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稱為 三宮六院」。在居住區以北還有一個小巧別致的御花園,是皇室人員遊玩之所。
⑻ 描寫故宮美景的文章
在我國首都北京,有一座輝煌壯麗的古建築群,它原是歷史上最後兩個王朝明代和清代的皇宮,現在叫它「故宮」。它始建於明代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全部宮殿和庭院共佔地72萬多平方米,合1087市畝。當時勞動人民在繼承和發揚傳統建築技術和藝術成就的基礎上,創建了這座集中體現中國建築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的建築群。從總的布局來說,分前後兩大部分,俗稱外朝和內廷。前部主要宮殿,以太和、中和、保和3大殿為中心,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這部分宮殿是封建皇帝行使專制政權的主要場所。後部以乾清宮、坤寧宮和東西6官組成,是封建皇帝和後妃居住的區域,在清代也作皇帝進行日常統治活動的地方。前後兩部宮殿,按中國建築以4根柱子當中的空間為一間計算,全部宮殿共約九千多間。宮殿群的外圍,用 10米高的紫禁城和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起來。
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而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像是一幅千門萬戶的繪畫長卷。紫禁城的正門叫「午門」,在10米高的城牆墩台上,有1組建築。正中是9間面寬的大殿,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檐通脊的樓閣,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亘東西,北面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廊廡。金水河上有5座橋梁,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桿,隨河宛轉,形似玉帶,這種布局,給人以極大的吸引力。登上太和門,在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1座大殿堂——太和殿出現在眼前。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前後排列在一個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這就是外朝的3大殿。基台3層重疊,每層周圍都用漢白玉雕刻的各種構件壘砌,造型優美。下層基台最大,通過龍墀走道上達中層,再通過中層龍墀到達上層檯面。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雕「御路」,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玲瓏秀麗,重疊起伏,像是白玉砌的山巒。這是我國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25000平方米檯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唇間,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大雨如白練,小雨如冰柱,千龍噴水,蔚為大觀。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太和殿高35.05米,用72根大木柱支承梁架構成4大坡的屋面。我國古代建築屋面呈現坡度,這跟建築技術有關。這種構架習慣上稱抬梁式。先在基礎上立木柱,在柱上架大梁,又在樑上立小矮柱 (瓜柱),然後再架上一層比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過小柱重疊幾層梁,逐層加高,而每層的梁卻逐層縮短。在最上層立脊瓜柱,在兩組構架之間,橫搭檁枋。在檁上鋪木椽,椽上鋪木板 (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於梁架逐層加高,而小梁逐層縮短,就構成具有坡度的屋面。太和殿的四大坡頂就是這樣構成的。
太和殿殿座南北縱深37.20米,東西橫廣63.96米。由南北縱深計算,木柱是6根為一組;東西橫闊計算,是12根為一組。殿內支承梁架的柱子名金柱,高14.4米,柱徑1.06米,都是整塊巨材。以每四柱的空間作為一間計算,太和殿是由55間組成的大殿堂。殿里的「天花」、「藻井」,殿外檐下的「斗栱」,都加彩繪,富麗堂皇。「斗栱」是我國建築中的一種特殊構件。斗的形狀像一個小方木斗;弓形又像船形的木塊叫做栱。斗在下面,栱安放在斗的上面槽里,總稱斗栱。這種構件,裝在柱頭上的叫柱頭科,分組裝在外檐兩柱之間額枋上的平板枋 (又名坐斗枋)叫平身科,裝在角柱上的叫角科。像太和殿這樣出檐深遠的大殿堂,各組斗栱可以重疊挑出多層,術語叫做幾跴。檐下斗栱,在建築上具有兩重作用:主要在結構上起到支撐作用,支托屋檐重量通過斗栱過渡到立柱上;另外,由於在檐下重疊挑出,並加彩繪,遠望如重巒疊翠,具有裝飾作用。
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它是封建皇帝向全國發布號令和舉行大典禮的場所,建築形體要求庄嚴雄偉,富麗堂皇。這個建築是達到了所要求的效果的。
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垂檐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就是這種造型的大殿。中和殿高27米,是屋頂有4條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保和殿高29米,是屋頂有9條脊的殿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這3座大殿是故宮中的主要建築,它們高矮造型不同,屋頂形式也不同,顯得豐富多樣而不呆板。
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他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在3大殿之後,有一片大廣場,正北是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前金獅金缸相對排列。門里是後3宮。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坤寧宮在後,是皇後的寢宮。在兩宮之間夾立著一座方殿,名叫交泰殿,是內廷的小禮堂。皇後每年過生日的慶典和所謂親蠶典禮都在這里舉行。清代的「寶璽」(印章)也收藏在這里。在後三宮東西廡,還有為皇帝存儲冠、袍、帶、履的端凝殿,放置圖書翰墨的懋勤殿。南廡有皇子讀書的上書房,有翰林學士承值的南書房,以及管理宮廷日常生活的處所。此外還有左右對稱的日精門、月華門、龍光門、鳳彩門、基化門、端則門、隆福門、景和門,通妃子居住的東西六宮。這種左右對稱的平面布局,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徵之一。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綉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凋的蒼松翠柏,有秀石疊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上述這些宮殿建築,都在紫禁城圍繞之內。紫禁城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在紫禁城四隅還各有角樓一座,角樓高27.50米,十字屋脊,三重檐疊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面對紫禁城北門,有高聳的景山,是用土、石築成,滿山松柏成林。山分五峰,每峰各建一亭,巍峨矗立。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的創造,是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初建時被奴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夫役百萬。紫禁城裡每一塊磚瓦,每一座殿宇,都滲透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宏偉高大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同時,為了修建故宮,也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時,大多采自四川、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無數勞動人民被迫在叢山峻嶺中的原始森林裡,伐運木材,不知奪去了多少人的生命。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遠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區。每塊石料往往重達幾噸甚至幾十幾百噸,如現在保和殿後檐的台階,有一塊雲龍雕石重約250噸。不知有多少採石民和運石民工在采運過程中就此傷殘和喪生。
⑼ 故宮 主要景點的特點是什麼
故宮主要景點的特點是什麼故宮是我們,心目中的,我們古老的名勝古跡我們都很喜歡那個地方故宮北京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