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銅陵鳳凰山風景區

銅陵鳳凰山風景區

發布時間: 2021-01-05 23:10:05

① 安徽銅陵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好玩兒的景區有這些:

銅陵鳳凰山

② 新白娘子傳奇中的安徽鳳凰山指的是安徽銅陵鳳凰山還是安徽黃山鳳凰山

西湖西面有座鳳凰山

③ 安徽省銅陵市鳳凰山銅礦

鳳凰山銅礦位於安徽省銅陵市,銅陵素有「銅都」之稱,是中國最重要的有色金屬基地之一。礦床賦存於新屋裡岩體與三疊系灰岩間的接觸帶上,是銅陵礦集區內最典型的矽卡岩型銅礦床之一。

銅陵礦集區位於揚子地塊與華北地塊之間的下揚子印支期隆褶帶東南部的貴池-馬鞍山(印支期)隆起帶中部,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菱形地塊。成礦區帶歸屬安慶-銅陵-繁昌Cu-Fe-Pb-Zn-Au-Ag硫鐵礦-明礬石成礦亞帶。

1.礦區地質簡述

(1)地層

礦區內出露地層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以及第四系。三疊系出露於礦區中心部位,由下三疊統殷坑組、和龍山組、南陵湖組以及中三疊統東馬鞍山組、月山組組成。其中和龍山組和南陵湖組是主要的含礦層位。和龍山組以灰岩、泥質岩和鈣質頁岩為主,南陵湖組由灰岩、角礫狀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夾白雲質灰岩和鈣質頁岩組成。

(2)構造

礦區構造復雜,印支—燕山期經歷了多期次構造變形,由北東向、北西向、北北東向3組主要斷裂組成,其中北西向斷裂構造對礦床的局部富集起重要的控製作用。新屋裡復式向斜與近東西向基底斷裂的交匯部位控制著新屋裡岩體的侵位和礦田的形成。

(3)岩漿岩

區內燕山期岩漿活動強烈,侵入岩多為岩株、岩牆狀淺成侵入體。新屋裡岩體是花崗質岩漿多次涌動侵入形成的復式岩體,受北東向褶皺構造及與其相伴的北東向、北北東向、北西向、北北西向斷裂構造控制,出露面積近10km2,是銅陵礦集區出露面積最大的岩體。其主要岩性為石英二長閃長岩(岩體邊部)和花崗閃長岩(岩體中部)。

2.礦床特徵簡述

(1)礦體特徵

礦區內有主礦體4個,Ⅱ號礦體規模最大,均賦存於侵入岩與圍岩接觸帶及其附近,其中Ⅰ、Ⅱ、Ⅲ號礦體賦存於鳳凰山岩體與南陵湖組灰岩接觸帶上,Ⅳ號礦體賦存於岩體與和龍山組灰岩接觸帶上並受接觸帶控制。主礦體長一般為300~1000m,厚為10~80m,傾斜延深200~600m。礦體與矽卡岩關系密切,並受斷裂和接觸帶的復合控制,礦體主要呈似板狀和不規則透鏡狀等形態產出。近南北向的擴容性構造具有多期次活動特徵,形成角礫狀礦石。次要礦體和小礦體多分布於主礦體近旁的大理岩、矽卡岩及侵入岩中。

(2)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

按工業類型將鳳凰山銅礦床礦石劃分為7 種類型 :塊狀含銅磁鐵礦、赤鐵礦型,塊狀含銅菱鐵礦型,角礫狀礦石型,浸染狀含銅石榴子石矽卡岩型,塊狀含銅黃鐵礦型,浸染狀含銅花崗閃長岩型,浸染狀含銅大理岩型。含銅磁鐵礦、赤鐵礦型和含銅菱鐵礦型是主要的礦石類型。不同礦化類型在空間上分界明顯,並且與礦體展布方向一致。含銅磁鐵礦、赤鐵礦型礦石主要分布在礦體核部,在Ⅱ號礦體中出現分支復合現象。含銅菱鐵礦型礦石圍繞含銅磁鐵礦、赤鐵礦型礦石分布。黃鐵礦型礦石在Ⅰ號礦體中分布於礦體邊緣,在Ⅱ號礦體中出現在核部。其他類型礦石多產於礦體兩側。

標本名稱 含銅磁鐵礦礦石 編號 DB070 形成時代 燕山期

中國典型礦山大型礦石標本圖冊

標本表面為褐紅色,具半自形粒狀結構,塊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黃鐵礦、磁鐵礦、赤鐵礦、斑銅礦、輝銅礦等;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和石榴子石等。Cu品位為0.56%

成因類型 矽卡岩型 產地 安徽省銅陵市鳳凰山銅礦

④ 到銅陵鳳凰山

鳳凰山,海拔200~280m,位於安徽銅陵的東南方向,離市區34公里。它不僅是山明水秀,篁幽林深、富饒美麗,馳名中外的「鳳丹之鄉」,而且也是產銅歷史悠久、傳說神奇動人,勝跡頗多之地。景區內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級旅遊景點--金牛洞古采礦遺址,同滴水崖、鳳凰落腳石、相思樹、牡丹園及周氏古民居等景觀,構成了一幅既清新淡雅而又絢麗多彩的畫卷,屬於市三大自然風景保護區之一,1998年該景區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銅陵鳳凰山是馳名中外的「鳳丹之鄉」,也是觀賞牡丹花勝地。每當陽春三月,漫山遍野的牡丹花爭芳斗艷,遊人紛至沓來,駐足流連。
鳳凰山牡丹稟性特異,別具風姿。花為單瓣,大多色呈玉白,或間有粉紅,與洛陽、荷澤牡丹齊名,為國內三大名貴牡丹之一,素有「三分天下春色」之譽。當你步入牡丹園,彷彿人在畫中走,情融芬芳中。
銅陵牡丹栽培歷史悠久,早在西晉時,著名道家葛洪,就曾載植過牡丹。據清代乾隆《銅陵縣志》記載:「長山石竇中有牡丹一株,高丈余,花開二,三枝素艷絕麗,相傳乃晉人葛洪所植。」被稱為「仙牡丹」。又載:「宋代銅陵人盛度,曾以尚書員外郎身份『奉使西夏,得牡丹數本入貢,上嘉其德,……御贈還所貢牡丹一本以奉親』。今其花蔚然成樹,一開數百朵,世世培植不替」。1987年,牡丹被銅陵市民評選為市花。鳳凰山牡丹既可供觀賞,又可入葯。其所產根皮簡稱「鳳丹」。「鳳丹」以其圓直粗壯,質嫩孔細,表皮細薄,肉厚粉足,氣味香濃等特點,在國內外市場上亨有「品質絕佳」的盛名。《中葯大甜辭典》評述:「牡丹皮……安徽省銅陵縣鳳凰山所產的質量最佳。」鳳丹味苦辛,微寒,具有清血熱、散淤血的功能,神醫華佗的著名弟子吳普說:「人食之,輕身益壽。」今日,「鳳丹」不僅銷往港澳地區,還遠銷東南亞、日本、歐美各國。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各地享有盛譽的中醫凡在方葯用到牡丹皮的均在其處方寫上「鳳丹」。可見「鳳丹」是祖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⑤ 銅陵有哪些旅遊景點

銅陵的旅遊景點有:天井湖公園、浮山景區、大通古鎮景區、鳳凰山景區、永泉農庄、銅陵博物館等。

1、天井湖公園

銅陵天井湖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銅陵市區主幹道長江西路北側,以堤山自然分割為東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連,距銅官山約5千米。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園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於天井湖公園的一大奇觀,因地下湧泉,終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

2、浮山景區

浮山是一座文山,有「中國第一文山」的美譽。現存483塊摩崖石刻,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浮山孕育了明清時期以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方以智為代表的中國最大的家族學派「方氏學派」;孕育了清代獨領風騷的文學流派桐城派。

孕育了現代美學大師朱光潛;孕育了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黃鎮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浮山風景區包括浮山、白盪湖、白雲岩三大景區,總面積76.7平方千米,主景區浮山面積19.1平方千米。

3、大通古鎮景區

大通位於安徽省銅陵市西南,古名瀾溪,扼九華、望黃山、臨皖江、依銅都,建鎮已有千年。它曾與安慶、蕪湖、蚌埠齊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民初,是大通古鎮的鼎盛時期,小小的古鎮上居住著10餘萬人,鶯歌燕舞,有著「小上海」的美譽。

隨著歲月流逝,大通鎮繁華不再。瀾溪、和悅老街已被正式列入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16年大通獲批中國首批特色小鎮,2017年大通古鎮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4、鳳凰山景區

鳳凰山位於銅陵市義安區順安鎮南部,屬國家AAAA級風景區,鳳凰山形勝鳳凰,由橫山、面山、靈風山、潭山、金山等構成。早在明朝「景泰」年間,詩人周鐸就書寫「廬外山高插半天,石邊孤井聚甘泉,鳳凰一飲千年後,尚有遺跡萬古傳」等十六首「鳳凰八景」詩贊美過鳳凰山。

2016年2月,根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准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經有關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推薦,安徽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銅陵市鳳凰山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5、永泉農庄

永泉農庄位於銅陵葉山腳下,地處沿江高速、銅宣杭高速、合銅黃高速公路的交匯處,距銅陵東高速出口1千米處。離銅陵市區20千米,至蕪湖、馬鞍山、合肥、南京、黃山和九華山的車程在30—90分鍾。

農庄依山傍水,毗鄰葉山林場;500畝山林自然天成;70畝水面垂釣樂園;200畝原森林天然氧吧;在建設中不僅沒有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同時還營造了大面積觀賞性果木、園林。自然環境幽靜,常年負氧離子含量達到8000立方以上,是休閑、養生、度假的理想場所。

6、銅陵博物館

銅陵市博物館於2006年9月30日開館,是地方性青銅文化專題博物館,全面展示銅陵地方特色的青銅文化,分蜚廉折金、銅地初曦、礦冶遺韻、青銅遺珍、吳楚爭雄、當代銅工藝等6個部分。銅陵礦冶歷史始於商周,盛於唐宋,延至當代,數千年綿延不斷。

陳列展覽以青銅文化為創意主軸,通過展示精選的260餘件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館藏青銅器和80餘件當代銅工藝品,採用現代高科技展示方式模擬采冶鑄場景,再現古銅都銅陵三千多年的悠久的采冶鑄歷史和遺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銅陵

⑥ 安徽銅陵鳳凰山到底收不收門票,多少一個人

銅陵市發改委抄2019年6月襲20日發布關於核定鳳凰山景區門票價格的公告。
公告稱,自2020年元月1日起,銅陵鳳凰山景區開始收取門票。
2020年1月起,鳳凰山景區旺季(每年3月份至10月份)票價為70元/人次,淡季(每年1月份、2月份、11月份、12月份)票價為35元/人次。
免票:
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65周歲(含65周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現役軍人;軍隊離休退休人員等群體憑有效證件可實行免票。
特惠:
6周歲(不含6周歲)至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60周歲(含60周歲)至65周歲(不含65周歲)的老年人憑有效證件減半收取門票價格。
景點:
相思樹、滴水崖、鳳凰落腳石、牡丹園。

⑦ 銅陵市鳳凰山銅礦()

鳳凰山銅礦是指以葯園山銅(鐵)礦為主,包括萬迎山、虎形山、鐵山頭、清水塘、杉木嶺、寶山陶、仙人沖等一批小型礦床(點)。其中葯園山銅(鐵)礦位於安徽省銅陵縣新橋鄉鐵石宕村,銅陵市東偏南,直距約22公里,有公路直達,礦山建有專用鐵路11公里至順安火車站,與銅(陵)—滬鐵路相接;西北距長江航運銅陵港約23公里,上至武漢、重慶,下至南京、上海,交通極為方便。

礦區所處構造部位為新屋裡復向斜。向斜軸向與區域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為北東50°。軸部為中、下三疊統,兩翼依次出露二疊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岩系。軸部有鳳凰山花崗閃長岩岩體,侵入於中、下三疊統石灰岩中,接觸帶非常發育,形成廣泛的大理岩化、硅化、夕卡岩化和一系列礦化點、礦點乃至礦床。向斜西北翼接觸帶為萬迎山、虎形山、鐵山頭礦段;南翼接觸帶為清水塘、陶家、仙人沖礦(床)點。葯園山礦床於1965年詳勘完畢,為中型銅(鐵)礦床;鐵山頭、仙人沖礦床於1970年勘探完畢,為小型銅礦床,均提交了一定的銅金屬儲量。

葯園山銅(鐵)礦床由83個礦體組成,其中主礦體4個,次要礦體3個。除Ⅱ、Ⅲ號礦體沿走向和深部尚未完全控制外,其餘各礦體已基本圈定。4個主礦體均賦存於鳳凰山花崗閃長岩與青龍灰岩接觸帶內或其附近。接觸帶走向近南北,長約1700米,傾角陡,一般70°—80°;礦體形狀呈不規則透鏡狀和似板狀。Ⅰ號礦體長約500米,沿傾斜250—350米,厚度10—15米;Ⅱ號礦體長約350米,沿傾斜400米以下尚未控制,厚度25—30米;Ⅲ號礦體長約320米,沿傾斜250—300米,厚度5—10米,Ⅳ號礦體長約985米,沿傾斜150—250米,厚度5—15米。

礦石類型分硫化礦石和氧化礦石兩類。硫化礦石又可按工業類型分為鐵銅礦石和銅礦石兩類。礦石銅平均品位:Ⅰ號礦體為1.38%,Ⅱ號礦體為1.74%,Ⅲ號礦體為0.76%,Ⅳ號礦體為0.58%。礦石構造主要為浸染狀、緻密狀和角礫狀,次為條帶狀。礦石中伴生有益元素有硫、鉬、鈷、金、銀等,均有綜合開采和綜合利用價值。

礦體分布在花崗閃長岩體與大理岩的接觸帶上,其形成與接觸帶有著密切的空間關系。岩體中含銅較高,礦液來源與侵入岩體有著成因上的聯系,屬接觸式交代夕卡岩型礦床。

礦石經技術加工試驗,銅的回收率大於80%,鐵、硫、鉬、金、銀等均可綜合回收。

本區接觸帶周圍古掘跡、煉渣分布廣泛,但古人采煉時間無確切文字資料記載。新中國成立後,據說1952年南京大學地質系師生組成的地質測量隊曾經到過本區並發現本礦,但沒有資料記載。

1953年,三二一隊銅官山礦區外圍普查分隊的段承敬、朱安慶在填制順安幅1∶5萬地質圖時發現了本礦區,提出了進一步工作意見;同年9月組成三二一隊新屋裡(即鳳凰山)分隊,由段承敬、馮鍾燕開展普查工作,測制約9平方公里的1∶10萬地質圖以及萬迎山—虎形山—葯園山礦段1∶2000地質簡圖,同時布置了槽探工程揭露和地表露頭取樣、化驗等。萬迎山—虎形山—葯園山礦段由趙文津率領物探人員進行了1∶2000的物探詳查,至1953年底結束,認為本區有一定找礦遠景,但因個別外國專家建議影響而中止工作。

1956年10月,地質部華東地質局揚子江普查大隊(三七四隊)的駐隊蘇聯專家耶果羅夫根據1953年普查資料及野外踏勘,建議恢復本區普查工作,首先選定萬迎山礦段為重點檢查對象。1957年秋,三七四隊並到三二一隊,在耶果洛夫回國後,常印佛在清理資料過程中,發現早期在葯園山露頭用方格去取樣的結果中有原生暈異常濃集,即重點開展葯園山工作,不久該區工作移交三二一隊。同年10月三二一隊增加技術人員和施工力量,在進行萬迎山礦段鑽探的同時,開始對葯園山、虎形山礦段檢查,清理舊槽,進行地表礦體詳細研究和鑽孔驗證等;至1957年底,證實萬迎山礦體沿走向向南西可延至16線,沿傾斜可延深100米以上。葯園山地表的鐵帽實際上是由三條平行的鐵帽帶組成,其寬度和長度與前人估計頗有出入,確定為今後重點檢查對象。

1958年,三二一隊技術負責人常印佛對本區物探詳查的工作成果進行綜合研究後,認為葯園山的物探異常與地表地質、礦體情況都比較好,即通知分隊技術人員布置鑽孔,施工結果,於1959年找到了葯園山半隱伏的Ⅱ號主礦體,隨後組織力量加速勘查,由普查轉入詳查,1961年開始勘探。勘探工作是在大隊總工程師常印佛的領導和分隊技術負責人陳克興、地質組長呂開之的組織下進行的。1964年,常印佛援外後,地質科工程師周作禎代理主持隊的技術業務工作,至1965年9月勘探完畢。同年10月在陳克興、周作禎的組織和省地質局總工程師嚴坤元的指導下,由黎有訓、董慶山、萬文強、孫雄等20多人編寫提交了《安徽省銅陵縣鳳凰山銅礦區葯園山礦床儲量報告》。投入鑽探工作量5.34萬米,機掘坑道1635米、采准坑道345米、淺井329米、探槽3829立方米。1965年12月27日,經安徽省礦產儲量委員會審查批准了該報告。批准探明銅金屬儲量32.99萬噸、鐵銅礦石儲量1155萬噸、鐵礦石儲量29萬噸、硫儲量(純硫量)120萬噸、鉬金屬儲量1165噸、鈷金屬儲量4419噸、金儲量14.35噸,銀儲量261.9噸。

報告提交後,銅陵有色金屬公司鳳凰山銅礦即設計開采,設計規模為日處理礦石6000噸,是銅陵地區繼銅官山、獅子山礦區之後又一個新的銅(鐵)礦資源基地,也是安徽省內銅(鐵)礦資源的重要產地之一。

鳳凰山礦區工業礦床(體)集中分布在岩體與圍岩接觸帶部位,是典型接觸交代夕卡岩型銅(鐵)礦床,找礦標志明顯。發現礦床(體)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點:①蝕變、礦化、鐵帽、古采坑、古煉渣等直接找礦標志;②岩體與圍岩接觸帶上有蝕變、礦化、鐵帽存在部位;③岩體與圍岩中出現物、化探異常部位;④圍岩地層層間裂隙,縱、橫斷裂交叉部位及不同類型的礦化、蝕變線索等。

進一步找礦要在充分考慮接觸帶成礦的同時,逐步建立礦床成因類型系列化概念,注意岩體邊緣內部俘虜體成礦,更不能忽視寶山陶礦點深部有岩體侵位形成接觸交代甚至斑岩銅礦的可能。

三二一隊在銅陵地區找礦勘探的40年中,數以千計的地質工作者為發展我國銅礦事業,建立銅陵有色金屬工業基地,跋山涉水、嘔心瀝血,辛勤勞動,做出了突出成績,為銅陵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新興工業城市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不斷地總結找礦經驗,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運用新的成礦理論指導找礦,終於在銅陵地區的銅官山、獅子山、鳳凰山,取得累計探明銅儲量達220多萬噸的豐碩成果。為此,三二一隊於1980年和1991年分別榮獲地質礦產部授予的「地質找礦重大貢獻單位」、「全國地質勘查功勛單位」和1990年,省地礦局授予的省地礦局系統「最佳奉獻單位」的光榮稱號,為銅陵有色金屬工業崛起和發展立下了豐功偉績。目前,他們以更加成熟的找礦經驗,更為豐富的實際資料,在建立本區成礦模式,確定找礦方向的同時,正加快步伐,以多找礦、找富礦的實干精神,為銅陵經濟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做新的貢獻。

⑧ 銅陵鳳凰山牡丹花開了么

一般是陽春三月開吧!就是正春的時候去看最佳,那時牡丹花全開了,那叫一個美啊!現在嘛,好像還沒完全開啊!再過一會去玩最好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