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描寫園林景觀

描寫園林景觀

發布時間: 2021-01-06 04:10:51

㈠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說明怎麼寫

一、 設計理念
人的生活離不開建築,建築組成居住小區,居住小區構成了我們的環境,環境是構成自然的主體,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產物。因此,在本規劃設計中主要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中以生態環境優先為原則,充分體現對人的關 懷,堅持以人為本,大處著眼,整體設計。在規劃的同時,輔以景觀設計,最大限度的體現居住區本身的底蘊,設計中盡量保留居住區原有的積極元素,加上合諧親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樂居其中。
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築規劃理念,並卻盡可能的解決和完善了人們觀賞、娛樂、休閑、集會、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這一永恆的主題。
居住環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生存空間。居住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繫世人皆知。在本規劃設計中注意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在內部環境中強調生活、文化、景觀間的連接,以達到美化環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處理好「自然—住宅—人」的關系,就是小區規劃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 設計構想
構想一: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為軸線。
⒈總平面布局:
在本規劃設計中採用的是周邊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個組團構成主要圍繞著中心廣場區和中心水景區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對外商業組團。小區四周分散設 置了四個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風景,然後,北向、南向、東北向各有一個次入口。小區內組團之間由循環雙車道相貫通,組 團內側有單車道和盡端道路相連。小區主景觀為中心的水景區和廣場區,優越的位置構成了小區內的主體環境,依山就水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2功能、結構形式:
結構分析
一軸兩中心——以東南向城市幹道為軸;以城市發展方向為重心
以服務規劃區為中心。將住宅區與城市中心有機的結合體現了發展
服務共存的原則。
一帶一片——西向為南朗河沿河綠化帶;東向為規劃綠地片區。
做為兩個生態區域,它豐富了規劃區范圍內的自然環境,是不可缺少
的生態資源,在本規劃設計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體現了當今"人與
自然"和諧的主題。
兩 界——以縱向兩條道路為界。
規劃區南側為公共設施用地,則在南側考慮了對外商業價值,
將住宅與商業相結合,充分利用了該地段的商業價值,也體現了服務小區的規劃設計的宗旨。
3.交通組織:
規劃區內道路分為五類:
主入口道路紅線寬度15m;
次入口道路紅線寬度14m;
小區內道路(雙車道)紅線寬度12m;
小區內道路(單車道)紅線寬度8m; 小區內道路(宅前道)紅線寬度5m.
道路系統猶如人們的血液循環系統,可以將相關的器官、組織有機的聯系起來,然而,道路系統也可以將各個功能、性質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聯系起來。
小區內部以雙車道為主,並形成迴路,是連接各個組團的主要交通;單車道是連接區內各棟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進入各單元的交通。
區內設置兩條相對獨立的機動車道,中間設特殊通道相連,以保證南北片區的機動車交通相對獨立,互不幹擾。機動車道和各地塊之間均有方便的聯系,各地塊設有獨立的機動車出入口。
4.綠化景觀規劃:
在空間上以\"點、線、面\"的設計手法,並與水景、水系相結合
「點」狀綠化——院落綠化、節點綠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們休閑、游戲空間。
「線」狀綠化——道路行道樹綠化,以及道路沿線灌木綠化所行成的帶狀綠化,將點狀綠化串連,形成綠化網路,起了劃分空間的作用,延續空間的作用。
「面」狀綠化——廣場景觀綠化、院落以及道路兩側的綠化帶所形成的片狀綠化,將景觀分成塊狀,並形成聯系三大綠化空間的紐帶,是整個綠化形成系統,中心水景區更豐富景觀系統,達到了多樣化的綠化效果。
綠地系統由中心綠地、綠化走廊、組團綠地和住宅院落綠地組成。

㈡ 形容園林 的詩句

一、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二、楓 橋--[唐]杜牧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游城歲月遙。

惟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

三、宿楓橋--- [宋]陸 游

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風月未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四、過楓橋留別城西諸友--[明]謝晉

煩君遠餞意偏饒,念我離群怎寂寥。

祖帳西催詩欲就,郵亭風勁酒頻澆。

舟移射瀆黃昏近,路轉江村碧樹遙。

記取今宵分手處,烏啼時節過楓橋。

五、楓橋歌送吳秀才之金陵--[明] 謝晉

君不見楓橋水,奔流直瀉太湖來。

環繞闔閭城西地,其問風土何佳哉。

層樓疊榭侵雲起,望處人家半臨水。

水邊歌舞不勝春,橋下帆檣停似蟻。

復有大道接金陵,送客每來橋上行。

山寺鍾鳴知夜半,漁村月落見燈明。

今朝卻餞吳公子,解我金貂酤綠醑。

帆掛長洲苑外煙,衣沾虎阜山頭雨。

暮煙秋雨益凄其,別緒離情無限期。

昔時應是今時景,今人還須昔人詩。

見說長乾花似綺,君歸更英思鄉里。

拓展資料

傳統中國文化中的一種藝術形式,受到傳統「禮樂」文化影響很深。通過地形、山水、建築群、花木等作為載體襯托出人類主體的精神文化。

園林具有很多的外延概念:園林社區、園林街道、園林城市(生態城市)、國家園林縣城等等。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對於園林有著迫切的功能性和藝術性的要求。對於我們現代的生活和未來的人民發展方向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㈢ 描寫園林景觀或者綠化的文章、詞句、段落

園林景觀的概念及內涵
摘要: 對於園林,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教授有過一系列論述,如1958年3月他曾發表文章「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談園林學」。初步統計,到1999年末錢老已發表各類論述園林、城市學的書稿及書信百餘封,表現出老一輩科學家對中國城市、建築、園林的關注,並指明了方向。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園林」來做「市標」的國家,而且是第一個建造園林城市的國家。總的來說,園林景觀具有豐富的內涵及社會價值。 關鍵詞:園林與生態、景觀、景觀與人類生活
1.園林
許多人認為園林只是指以植物相關的景觀營造,在現在,這個認識並不能完全概括園林包含的內容,現代園林所包括的范圍是如此廣泛,除了亭台樓閣,花草樹木,雕塑小品,還有各種新型材料,廢品利用等等。園林在造景上必須是美的,要在視覺、聽覺上有形象美。綠地就不一定必須有形象美。所以園林可以成為美的景觀,而綠地就不一定能成為美的景觀。園林還必須是一種藝術品,什麼是藝術品?藝術品是一種儲存「愛」的信息的載體,「園林」是一種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儲存愛的信息,以植物造景為主的重要藝術品,她也可成為代表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市標」之一。
1.1.園林的分類
從布置方式上說,園林可分為兩大類:規則式 ,代表是西方園林 代表國家 義大利宮殿、法國台地和中國的皇家園林;自然式,代表是中國的私家園林蘇州園林、嶺南園林;混合式 ,現代的建築是規則式和自然式的搭配
從開發方式上說,園林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利用原有自然風致,去蕪理亂,修整開發,開辟路徑,布置園林建築,不費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園林。如唐代王維的輞川別業是將私家別墅營建在具山林湖水之勝的天然山谷區,可稱為山林別墅;如湖南大庸縣的張家界、四川松潘縣的九寨溝,具有優美風景的大范圍自然區域,略加建設、開發,即可利用,稱為自然風景區;如泰山、黃山、武夷山等,開發歷史悠久,有文物古跡、神話傳說、宗教藝術等內容的,稱為風景名勝區。另一類是人工園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為改善生態、美化環境、滿足遊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創造的環境,如小游園花園、公園等。
中國古典園林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聲譽,代表作是蘇州園林,較著名的有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藕園、獅子林等。
1.2 .園林是最佳的人居環境
自有人類便有人居環境。經歷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階段,直到目前人類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環境。現代的趨勢不僅在於居住建築本身,更著眼於環境的利用與塑造。從居住小區到別墅豪宅無不追求山水地形的變化,形成現代建築與山水融為一體之勢。20世紀末國際建築師協會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紀「要把城市和建築建設在綠色中」,足見城市綠化和園林在人居環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未來發展的方向,則不僅在人居室內環境,更側重於人居室外環境
人居環境廣義可至太空,中義為城市及農村,狹義可至居住小區乃至住宅,無不與環境發生密切的關系。中國人居環境的理念是文化的總綱「天人合一」之一脈,強調人與天調,天人共榮。其中也包含「人傑地靈」、「景物因人成勝概」等人對於自然的主觀能動性。即使創造藝術美,也是「人與天調,然後天下之美生」(《管子·五行》)。因此中國古代有「天下為廬」之說。其中主要是體現用地之地宜,兼具順從與局部改造的雙重內容。生產是手段,經濟利益不可片面追求,我們的目的是持續發展的天人共榮、興世利民。
園林卻不是自有人類就有的。人類初始,居於自然之中而並未脫離自然。隨社會進步,
人因興建城鎮與建築而脫離了自然,卻又需求自然的時候就逐漸產生了園林。古寫的「藝」字是人跪地舉苗植樹的象形反映。人不滿足於自然恩賜的樹木,而要在需要的土地上人工植樹,這是恩格斯所謂「第二自然」的雛形和劃時代的標志。在園圃等形式的基礎上發展出囿、苑和園,在西晉就出現了「園林」的專用名詞。現代的中國園林概念是要滿足人類對自然環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綜合要求,將生態、景觀、休閑游覽和文化內涵融為一體,為人民長遠的、根本的利益謀福利。園林學從城市園林擴展到園林城市、風景名勝區和大地園林景觀,園林是最佳的人居環境。園林不僅要為人居環境創造自然的條件和氣氛,於中也滲透以人文;人們不僅從自然環境中得到物質享受,也從寓教於景的環境中陶冶精神,獲得身心健康。
1.3.園林的性質及功能
我們不要把園林的思維形式局限在某個方面,比如,相同樹木在一個地方種植,非要三棵或五棵,兩條道路交叉的地方一定不能是銳角等,如果老認為只有這樣才是美,那麼我們思維將局限在很小的范圍,而做出的作品就將難有創意,園林亦將是一個非常苦悶的事。做園林就好象畫畫一樣,有喜悅的,休閑的,古典的,同樣需要緊張的,悲傷的,現代的,抽象的,甚至零亂也是一種美,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就是為了表達出某一種氣氛,心情,感受,這就是美,我們用銳角表現一種比較刺激的氣氛,用規則的幾何造型表達一種嚴謹的思想,用黑色表現一種悲涼的心情,用紅色表達一種熱烈的心情,而至於用什麼材料,那是次要的。
我們幾乎可以將世界上所有的材料用到園林上(只要我們能想像出來的)除了鋼,石,水,木,布料,植物常見的材料,還可以用玻璃,塑料,彩色水泥等新穎材料,我們也可以將元素材料相互調換,如:樹用不銹鋼,石頭改為玻璃,我們更可以改變各種元素材料的大小,形狀,顏色,質感等。如:柱子做成上大下小,或彎曲,或傾斜,石頭做成方的,顏色是紅色。這樣一來,我們設計的思維就變的非常廣闊。
園林也不是靜止的,,為什麼一些公園去了一兩次就不想去,原因就是再去看也是那幾樣東西,而且還要給錢。它更應該表現在動態方面,因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運動才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怎樣才能使園林變成動的, 1、就是我們做園林的時候,應考慮到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比如小樹可以長大成參天大樹,2、將園林同人融合在一起,比如:建造親人雕塑,健康鋪道,親水廣場,游樂設施,供人們遊玩,也可以將園林做成一個農庄,人們可以種菜,種花,賞果,3、舉行一些活動,如:定期舉行花展,園林小品比賽,游園活動,植樹活動,拔草比賽,從而使園林成為一種運動,變化的東西。即可以增加遊客的返回次數,又增加經濟效益。
按照現代人的理解,園林不只是作為遊憩之用,而且具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凈化空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塵埃,減輕污染;可以調節空氣的溫度、濕度,改善小氣候;還有減弱雜訊和防風、防火等防護作用。尤為重要的是園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遊憩在景色優美和安靜的園林中,有助於消除長時間工作帶來的緊張和疲乏,使腦力、體力得到恢復。園林中的文化、游樂、體育、科普教育等活動,更可以豐富知識和充實精神生活。
2.景觀
景觀(Landscape),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都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地理學家把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定義為一種地表景象,或綜合自然地理區,或呈一種類型單位的通稱,如城市景觀、草原景觀、森林景觀等;藝術家把景觀作為表現與再現的對象,等同於風景建築師則把景觀作為建築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態學家把景觀定義為生態系統或生態系統的系統;旅遊學家把景觀當作資源而更常見的是景觀被城市美化運動者和開發商等同於
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燈,房地產中的園林綠化和小品、噴泉疊水。而一個更文學和廣泛的定義則是「能用一個畫面來展示,能在某一視點上可以全覽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對不同的人也會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說「同一景象的十個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4]:景觀是人所嚮往的自然,景觀是人類的棲居地,景觀是人造的工藝晶,景觀是需要科學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質系統,景觀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景觀是可以帶來財富的資源,景觀是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景觀是歷史,景觀是美。
2.1 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描寫園林景觀或者綠化的文章、詞句、段落
每一景觀都是人類居住的家,或者說是潛在的"家"。中國古代山水畫把可居性作為畫境和意境的最高標准。無論是作畫或賞畫,實質上都是一種卜居的過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也是場所概念(Place)的深層的含義。這便又回到哲學家海德歌爾的棲居(Dwelling)概念(Heidegger, 1971)。棲居的過程實際上是與自然的力量與過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諧的過程,大地上的景觀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而對自然的適應、改造和創造的結果。同時,棲居的過程也是建立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過程。因此,作為棲居地的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2.2景觀的發展
景觀的發展是與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的。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對景觀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回顧歷史,正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使園林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促使了現代景觀的產生。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意識的進步,促進了景觀事業的發展和設計領域的不斷擴展。嚴重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對於無所節制的生產、生活方式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人們對自身的生存環境危機感日益加重,於是環境保護成為普遍的意識。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變遷,使得完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公園的工業之後的景觀不斷出現„„社會的發展改變著今天景觀設計的面貌,社會因素是景觀發展的最深層的原因。
2.3景觀的意義
景觀的社會意義在於,景觀應該、也必須要滿足社會與人的需要。今天的景觀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代景觀是為了人的使用,這是它的功能主義目標。雖然為各種各樣的目的而設計,但景觀設計最終關繫到為了人類的使用而創造室外場所。為普通人提供實用、舒適、精良的設計應該是景觀設計師追求的境界。這一點,北歐國家及德國的設計師已在全球樹立了榜樣,在那裡,景觀的社會性是第一位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出發點,設計師總是把對舒適和適用的追求放在首位,設計不追求表面的形式,不追求前衛、精英化與視覺沖擊效果,而是著眼於追求內在的價值和使用功能。這種功能化的、樸素的景觀設計風格應該贏得人們的尊敬。
望採納~

㈣ 園林景觀調查報告怎麼寫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提問式如《為什麼大學畢業生擇業傾向沿海和京津地區》,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對象、范圍、問題,這實際上類似於「發文主題」加「文種」的規范格式,如《高校發展重在學科建設――××××大學學科建設實踐思考》等。作為公文,最好用規范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㈤ 描寫小區的園林景觀的詞語

題杭州詁經精舍
邱壑在胸中,看疊石疏泉,有天然畫意;
園林甲吳下,願攜琴載酒,作人外清游

㈥ 園林景觀設計理念該怎麼寫

1、園林景觀設計中藝術性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是從審美的角度出發,以實用功能為目的再創造。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從一開始就從現代藝術中吸取了豐富的形式語言,每一種藝術思潮和藝術形式都為設計師提供了可借鑒的藝術思想和形式語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必須考慮園林景觀的使用功能和藝術性。

2、園林景觀設計的前衛性與多變性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既然是藝術,就要有一定的時代性。在在園林景觀設計上必須把握住那些相對穩定而不變的設計元素,並能接受新的設計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緊跟時代的發展。事實上,要設計一個好的園林景觀,不管其形式有多麼新穎,如果沒有傳統的精華,沒有未來的展現,就很難能成為打動人心的藝術珍品。

3、園林景觀設計對民族文化的繼承性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離不開生活,並與歷史和文化相聯系,成功的作品都離不開文化元素。我們要接受現代園林的設計理念,結合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進行創造,以促進中國具有世界性、有中國藝術特色的園林景觀設計學科的迅速形成。

4、園林景觀人性化設計理念

人性化設計理念就是以人為本,設計師從關注園林景觀轉移到關注到園林景觀的使用者上來,以設計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悅的園林景觀為重要目標的設計思想。使人愉悅是人性化設計的審美原則,使用過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設計的精巧而產生愉悅感,同時,將這種愉悅感升華為一種審美意象,從而真正體現出設計為人、以人為本為中心的人性化設計思想。

5、園林景觀生態性設計理念

當今工業化、現代化的狂熱發展,使生態環境逐漸惡劣,將園林景觀設計的工作使命與整個地球生態系統聯系起來。將尊重自然發展過程、倡導能源與物質的循環利用和場地的自我維持、發展可持續的處理技術等思想貫始終穿於設計中。考慮園林景觀環境對人心情的影響力,注重實用、生態、功能、觀賞性緊密聯系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㈦ 文言文描寫園林景觀的語句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內尤清冽。全容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㈧ 描寫小區的園林景觀的詞語

小橋流水、假山涼亭、曲徑通幽 、亭台樓榭、奇花異草、別有天地

西湖十景之:柳浪聞鶯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載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公園北部早先的錢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布局的庭院景區,沿用「聚景園」舊稱命名。 園內亭台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牆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
公園東南辟為群眾游園文娛活動場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為杭州市民和八方遊客晨間鍛煉,假日休閑和節日慶典的好去處。 每到夏秋季節,這里又是消暑納涼「夜花園」,歌舞,戲曲,電影和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花展,燈會民俗風情表演等,吸引著人們。

㈨ 有沒有關於描寫園林景觀文章的網站

一、 詩歌
我國最早呈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
古詩多四言,如《詩經》,東漢魏晉當前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五四"有了新詩。
我國古代將合樂的詩歌稱為歌,將分歧樂的詩歌稱為詩。無論合樂與否,都具備很強的音樂美,文章。
詩歌按時期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按抒發方式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山水詩、迷信詩和詠物詩四類。
1、古體詩
又稱"古詩""古風",指唐以前(主要是漢魏)的詩歌和模擬唐以前的詩歌創作的作品。它由民歌發展而來,不求對仗、平仄,用韻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樂府的形式翻新題,稱新樂府,仍屬古體詩的范疇。
2、近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樣式,又稱"今體詩""格律詩",句數、字數、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分律詩和絕句兩類。
3、律詩
近體詩的一種體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韻、平仄、句式、對仗上都有一定規格和請求。全詩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4、絕句
近體詩的一種體式,分五絕和七絕,四句一首,普通以為是"截律詩之半"而成。
5、楚辭
詩歌的一種體式,因產生於戰國時代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離騷》為代表,又稱"騷體"。
特色:熔匯大量神話故事,富於空想和浪漫氣味;除抒懷外,大用鋪陳的方式;句式比較散文明,大批用"兮"字。
6、新詩
又稱"現代詩",指中國"五四"活動以來產生的新體詩歌。它在形式上攻破了舊體詩歌格律的限度,採取了較為自由的形式和瀕臨口語的口語,便於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維感情,肛腸。
新詩要求做到精練、押韻,大體整潔。
7、歌行體
樂府民歌的一種體式。歌是總名,鋪張本領而歌稱行,與"吟""曲""引""嘆""篇""調"等均稱"樂府歌行體",其間無嚴厲差別。
特點①
有固定的詞調,而大多篇無定句,句無定字,以雜言為主,語多書面語化,艱深活潑;②音韻節奏上押韻比擬自在,不講平仄、對仗;③表示伎倆:除比興外,多用排比鋪陳,敘事波折淋漓,擅長對話和細節描述來刻劃人物,塑造形象。

二、賦
本為一種文學的表現手法,為《詩經》"六義"之一,漢代構成一種特定的體系。成為一種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講究鋪陳,器重詞藻、對偶、押韻的文體。以鋪敘事物為主的是"大賦",以抒情為主的叫"小賦",靠近於散文的稱"文賦"。

它有別於今天的散文題目的"賦",已不是鋪陳的字眼,內科,而是"贊""頌"意。
古人"辭""賦"合稱,是因二者都體形機動,篇幅長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為主,且容許有錯落錯落;從作風上看,都講究文采,多用鋪張手法。二者的區別是:"辭"在句中或結尾多用"兮"以調節音節,而"賦"則較多的應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韻文中攙雜完整不押韻的散文語句。

三、駢體文
是以雙句(即儷偶句、偶句)為主,講求對仗和聲律,與散文絕對的一種韻文。最大特點是,全文用對偶句組成,形成字數相等的高低聯,句法構造對稱,詞性、詞義彼此合對。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組成,相互交替(四六文),如"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起於漢末,造成於魏晉,風行於南北朝。唐初仍沿習此,到韓、柳繼起後,這種文體才衰敗。
和韓、柳提倡的古文比擬,古文講"氣概",駢文講"氣韻";古文講通暢,駢文講蘊藉;古文講古樸,駢文講典麗。

四、詞
古代合適合樂歌頌而產生的一種新詩體,(即"倚聲填詞")。又叫"曲子詞""長短句""樂府"等。
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現音樂的曲調名(曲牌),它規定了可供演唱的詞的音樂,也劃定了作為歌詞的"詞"的字數、句數、韻數、韻位等。大局部都分為片(段),"片"也叫"遍"或"闋",是音樂唱完一遍的意思。
詞概括樂調是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慢詞)。
詞遠在梁代時已有雛形,晚唐定型,盛於宋朝。

五、小說
文學作品的一大樣式。通過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和詳細的環境,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普遍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
中國小說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成吉思汗,閱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和"五四"古代小說的發展進程。
按篇長短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按內容不同分為社會小說、神話小說、歷史小說、科學小說和偵察小說。
1、志怪小說
指我國漢魏六朝的談鬼神怪異的一種舊小說。來源於古代神話和傳說。如《搜神記》。
2、軼事小說
用於記敘魏晉以來崇尚清談的常識分子的狂放風聞和軼事是一種小說。
3、傳奇小說
是一種情節多奇、神異的古典小說。個別指唐、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是元、明、清三代小說、戲劇作家汲取題材的寶庫。其源出於六朝"志怪"。
4、話本小說
指宋元談話藝人所用的原本。用通俗的語言把小說、講史的內容記載下來本人備忘或為傳授別人。後成為小說的一種樣式,即話本小說。它標記著我國古典小說的成熟。
(擬話本小說)
5、章回小說
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樣式。是在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章敘事的小說。
特點是概括故事件節的發展和矛盾抵觸的段落,劃分為若干回,並多用對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內容。每回開頭常有詩詞。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內容,以便連接本回內容;每回結尾,多在情節熱潮時戛然而止留下懸念。
6、譴責小說
以揭穿社會弊端,並對封建官場和社會的種種病態進行鞭撻與譴責的一類小說的總稱。發生於辛亥革命前後。
7、演義小說
舊體長篇小說的一種,。概括史書、傳說,用近代白話鋪敘成文。是由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

六、散文
古代,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概稱散文。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體裁。
散文的特點是取材廣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寫法靈巧;語言不受韻律制約,表達含蓄,象徵深長。
按內容的差別和表白方法的不同,可分為:
記敘散文--以記人、事敘、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過對人物、事件或風物的記敘描寫,到達托物詠志、寓情於物的目標。常用象徵手段表達作者含蓄的豪情,領導人們去追思和聯想。
談論散文--說理往往藉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刻畫和情感的抒發來進行。不須要邏輯推理,跟周密的論證。
1、古文
指以文言所寫的散體文,別於駢文而言。唐韓愈反對魏晉以來駢儷的文風,倡導先秦漢代所廣泛使用的散體文,並稱散體文為古文,後用為散文的專稱。
2、記
①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述人物生平業績的文體。
②紀行: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文體。
③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未幾加議論的散 文體裁。
④記……事:是古代記錄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⑤筆記:古代以記事為主的篇幅短小,內容豐盛的體裁。《夢溪筆談》。
3、古論說文體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議論文體。《原君》(黃宗羲)
②辨;是古代是非分明的議論文體。
③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解釋等方式來論述事理的文體。《馬說》《師說》
④論:古代析理推論的議論文體。《六國論》
4、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屬議論文體
①疏:是臣下向天子分條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又稱奏章、奏議。《論積貯疏》(賈誼)
②表:陳說某種看法或事情的文體。《陳情表》(李密)
③策:科舉測驗問之於策而令應舉者作答被稱之為策問的文體。
④諷諫:古代用比方暗示一類的方式委婉奉勸別人接收下級意見的文體。《鄒忌諷齊王納諫》
5、序、跋
6、贈序
古代文體之一,是為贈別而寫的。《送東陽馬生序》
7、史傳
①本紀:傳記的一種,專門記述帝王事跡。
②世家:重要敘述諸侯和特別人物的事跡。
③列傳:用於記述正常人臣和百姓的事跡,也有用來記載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度歷史的。
8、講演文學
散文中的一種新興款式,是特寫、文藝通信等的總稱。應用文學的表現手法,敏捷及時的報道社會生活中人們關懷的事物,存在消息性、形象性和政論性的特點。被稱為文藝陣線上的"輕騎兵"。
中國呈文文學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誰是最可惡的人》、《哥德巴赫料想》。

七、戲劇
綜合性舞台藝術,是藉助文學、音樂、跳舞、美術、雕塑、建造等藝術手腕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抵觸,反應社會生涯的。
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在西方指話劇。
戲劇的基礎因素是矛盾矛盾。
戲劇的語言包含對白、獨白;舞台闡明。
戲劇的結構:獨幕、多幕。
分類:按作品類型分有悲劇、笑劇、正劇;按題材分有歷史劇、現代劇、童話劇;按結構分有獨幕劇、多幕劇。
1、元雜劇
包括散曲和雜劇。
1)散曲
元代崛起的一種新情勢的韻文,是在金"俗謠俚曲"的基本上發展成長起來的。分小令、套數二種。
小令是一支枯燥的曲,簡短精練,在格律上不像詞那樣嚴格,常用以抒情寫景,如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套數是由兩支以上的曲子依照必定的規矩聯綴起來的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需屬於統一宮調。套數可用於敘述較完全的情節、事跡或夾討論,如元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2)雜劇
是包括音樂、歌舞的綜合藝術。分曲詞、賓白、科迅三部門。
曲詞由散曲中的套曲組成,供演員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獨唱,其餘演員只有對白。科迅是動作、表情。
結構:"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說明或先容人物,名偵探柯南,接洽情節的。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天然段落。
元雜劇的角色:"末""旦"等。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