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景色
A. 襄陽烈士塔美景作文200
爬山 2008年11月7日,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我和爸爸以專及表弟郭鵬程三人屬一起去爬山。我們計劃從襄樊南面的烈士塔一直爬到電視塔,一共有五座大山。 我們是從烈士塔山下的紀念館進去爬山的。在紀念館的後山便是通往烈士塔山頂那連綿不斷的台階。我們三個人順著台階一步一步開始向上攀登。弟弟走在最前面,爸爸走在中間,我走在後面。我一邊走,一邊觀賞山中美麗的風景。突然我發現倒在路旁的一個大樹叢里,有個東西動了一下,我仔細一看:才發現在縱橫交叉的樹枝里,有一隻小松鼠!我連忙叫爸爸和弟弟一起過來,看看這只小松鼠。小松鼠呈灰褐色,像小老鼠一樣大小,它翹著一個毛絨絨的大尾巴,樣子很可愛,它正在吃著什麼東西。它雖然像老鼠,但是卻比老鼠顯得活潑可愛。爸爸也說,這是他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松鼠。
B. 王安石(王右丞)贊揚襄陽風光的詩句
寄張襄州
王安石
襄陽州望古來雄,耆舊相傳有素風。
四葉表閭唐尹氏,一門逃世漢龐公。
故家遺俗應多在,美景良辰定不空。
遙憶習池寒夜月,幾人談笑伴詩翁。
C. 介紹襄陽,包括襄陽市值得游覽的景色,襄陽小吃,襄陽的物價怎麼樣,你不喜歡襄陽的什麼。
JVR335PCP
D. 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句都有哪些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已破曉,
攪亂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鳥。
昨天夜裡風聲雨聲一直不斷,
那嬌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E.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寫的地點是哪兒
地點:襄陽城漢江,即漢水。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時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維,因公務去南方,途經襄陽。此詩是詩人在襄陽城欣賞漢江景色時所作。
中國長江最大的支流,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稱滄浪水,湖北省襄陽以下別名襄江、襄水。漢江發源於陝西寧強縣秦嶺南麓,東南流,經陝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和中部,在武漢市注入長江。
【名句出處】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出自唐王維《漢江臨泛》(又名《漢江臨眺①》)。
原詩: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②。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③。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④。
注釋:
①臨眺:登高望遠。漢江從襄陽城中流過,把襄陽與樊城一分為二(合稱「襄樊」),以及襄樊周圍大大小小的無數城郭(包括襄陽城門外的許多「瓮城」),一個個都像在眼前的水道兩旁漂浮。臨泛江上,隨著小舟在波瀾中搖晃,感覺遠處的天空都在搖動,非常恰當地扣題,寫出「臨泛」的獨特觀感。假如是「漢江臨眺」,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此詩還是應題為《漢江臨泛》為是。
②楚塞:楚國邊境地帶,這里指漢水流域,此地古為楚國轄區。三湘:湘水合灕水為灕湘,合蒸水為蒸湘,合瀟水為瀟湘,總稱三湘;一說是湖南的湘潭、湘陰、湘鄉合稱三湘。古詩文中,三湘一般泛稱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帶。
荊門:山名, 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戰國時為楚之西塞。九派:指長江的九條支流,長江至潯陽分為九支。相傳大禹治水,開鑿江流,使九派相通。這里指江西九江。
③「郡邑」句:指漢水兩岸的城鎮。說都市像浮在水上,波濤如在遠空翻湧。
④山翁:山簡,山濤之子,晉人,曾鎮守襄陽。
譯文:
楚國的邊塞連接著湘江波濤,漢水西起荊門,貫通長江的支流。
遠望江水滔滔,似乎要奔流到天地之外;山色若有若無若隱若現。
城郭彷彿在水面上浮動,波濤洶涌卻又好像搖盪著遙遠的天空。
襄陽風和日麗,美輪美奐,我多麼想留下來,和那山上的隱士痛飲共醉。
這首《漢江臨眺》是王維融畫法入詩的力作。「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一筆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作為畫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縱目遠望,漢江橫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水勢浩渺。詩人收漠漠平野於紙端,納浩浩江流於畫邊,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詩人要與山簡共謀一醉,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繪之中,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調清新、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畫面布局,遠近相映,疏密相間,加之以簡馭繁,以形寫意,輕筆淡墨,又融情於景,情緒樂觀,給人以美的享受。
F. 襄陽諸葛亮廣場有什麼美景
這個不知道,肯定很美吧。看到諸葛亮就想起中國人很喜歡相信鬼神專,相信特異功能,屬相信神機妙算,相信其它亂七八糟的無法解釋現象歸於奇幻的神,把某個人打造成非常奇幻的代表,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鬼神,奇幻的事。科學家能發明或者發現科學是他們智商高。和所有人處關系好是情商高。能算出各種復雜的抽象的東西是思維高,思維縝密,因為在大量常人未知的想不出的答案中比對找出唯一正確答案的唯一性,所以准確性更高,不是預知未來不是預言家。
G. 襄陽市有什麼美食美景(除了出名的古隆中、習家池等;牛油麵、孔明菜等)
唐城
黃家灣的燒烤,帶小孩一起去玩還是不錯的。
桃花島就別去了,那地方除了塊破地搞燒烤,真沒別的。
H. 水調歌頭.多景樓這首詞刻畫了怎樣的詞人形象。
前四句,從廣闊的空間范圍、地理方位著筆,由江左而徐州,由群山而北固,然後落在高高的多景樓上。登上高樓,極目遠眺,如畫山峰相連,歷歷盡收眼底,四周雲霧縹緲,恍若置身仙境。大好江山之形勢險要、景色壯麗,乃是出自鬼斧神工,得天地之獨厚,用一「占」字,便覺穩重而切實。後四句,由江山形勝、兵家必爭轉向了悠久的時間進程和殘存的歷史陳跡——第二句里的「古」字便是預設關捩之所在,而其妙處卻是若隱若現,平中寓奇。鼓角悲壯,烽火明滅,再用「臨風」與「連空」加以點染,更顯出了場面的壯闊和氣象的豪雄。寫到「往事憶孫劉」一句,把歷史上的攻守征戰凝聚在孫權、劉備兩個人物身上,則是具體的落實,也是總括和結束;然後,再用千里戈甲、萬灶貔貅加以補苴收拾,詞的韻味就更加飽滿而醇厚了。
過片的三個三字短句,用風露草木點明季節時令,是一種過渡手段,從江山歷史過渡到了現實的生活情景,也就是鎮江知府方滋邀集僚屬登臨多景樓的這次游賞盛會,於是,作者就把他的筆墨集中在了使君方公的身上,同時,又憑借方公抒發了自己的心緒,這種筆法是靈活而別致的。宏放談笑,是外在的,於顧盼酬應之間顯示了人物的風度神采;「洗盡古今愁」則是內在的,抒寫了內心的憂郁與痛苦。字面上,說「洗盡」,說「同銷」,實際上是洗之不盡、銷之不掉的;說「古今愁」,說「萬古愁」,都是總括的、誇張的表述,它們所包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也就是說,它們的背後必定要有具體事實的存在。
「不見」二字,引領最後五句,一氣貫通,直至終篇,呼應上文的「孫劉」,又寫到了另一位功業顯赫的歷史人物——羊祜。「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兩句又重新振起。展開今日俊彥登樓、賓主談笑的場面,敷色再變明麗。「古今愁」啟下結上。「古愁」啟「襄陽登覽」下意, 「今愁」慨言當前。君國身世之愁,紛至沓來,故重言之日「古今愁」。但志士的心,並沒有因此而灰心——這一層包孕的感情非常復雜,色彩聲情。錯綜而富有層次,於蒼涼中見明快,在飛揚外寄深沉。 「不見襄陽登覽,磨滅遊人無數,遺恨黯難收」,以古況今,前三句抒發自己壯志難酬,壓抑不平的心情。所雲「襄陽遺恨」是指羊祜志在滅吳而在生時未能親手克敵完成此大業的遺恨詞。意在這里略作一頓。 「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然後以高唱轉入歇拍,借羊祜勸勉方滋,希望他能像羊祜那樣,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萬世之奇勛,垂令名於千載,寄予一片希望。
望採納
I.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描寫景色的句子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指晴朗的日子,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詩人想到這里,自然就會「喜欲狂」了。
尾聯寫詩人「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詩人的驚喜達到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復,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准確地表現了詩人想像的飛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讀者眼前一閃而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像,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確。
全詩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發了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後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此詩,浦起龍贊其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也」(《讀杜心解》)。
J. 我是湖北襄樊的,想知道我們陳氏輩分口訣《萬全宗(化)治(國) 天開美景》 怎麼來的 屬於陳氏哪一支派
陳姓的分支非常眾多,哪怕是住在一個地方的,也未必能夠理出字內輩排名來。因為祠堂不容同,字輩排法就有異。雖然可能在很久以前屬同一個祖宗。這個,你可以上《陳氏宗親網》去問。不過,陳氏宗親網也未必能夠查得了,原因就是姓陳的太多人了,從古到今,搬來遷去的,宗族祠堂修來修去,已有的字輩順序排完後,便各自重新排字輩,所以,不容易理得清楚。除非查完整的族譜方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