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的景色
1. 飲湖上初晴後雨描繪了什麼的美景
飲湖上初晴後雨》描繪的是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作品原文():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蘇軾)
其一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白話譯文:
其二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其一
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並沒有完全領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1)初晴的景色擴展閱讀:
飲湖上初晴後雨文學賞析:其一
這組詩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注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
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著落。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風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
這一首的首句「艷」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若只看第二首,則「濃抹」一層意思便失之抽象。
2. 飲湖上初晴後雨描繪的是什麼的景色
《飲湖上初晴後雨》描寫的是(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
原文: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注釋
瀲灧:水波盪漾、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顯得美。
空濛:細雨迷濛的樣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總相宜:總是很合適,十分自然。
譯文
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賞析
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水光瀲灧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後來轉陰,入暮後下起雨來。而在善於領略自然並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無遺。
下半首詩里,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像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像西子應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於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濃妝、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於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謚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3. 飲湖上初晴後雨表達了怎樣的景色
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內抹總相宜。
作者蘇軾(1073~1101),字容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是北宋多才多藝的作家,其文汪洋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風格雄渾,語言奔放,揮灑自如,想像豐富,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這首小詩前兩句是描寫晴天的水,雨天的山,從兩種地貌,兩種天氣,表現西湖山水風光之美和晴雨多變的特徵,寫得具體,傳神,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以致有人評論說,古來多少西湖詩全被這兩句掃盡了。後兩句是比喻:天地之間,人類最靈;人類之中,西子最美。在前兩句描寫的基礎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說它和西施一樣同為天下靈與美的極致。這首詩,作者抓住了夏季西湖時晴時雨的風光特點,惟妙惟肖地勾畫出雨過天晴的西湖景緻。更用美妙的聯想,把西湖和西施相比,貼切又富有詩意,所以西湖從此贏得了「西子湖」的美名。
4.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描寫什麼季節的景色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描寫的是夏季的景色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其一
朝曦迎客內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容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其二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
其一
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並沒有完全領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5. 雹停止了瘋鬧,北風也不再吼叫,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仿照寫法寫雷雨初晴的景色)
狂風停止了咆嘯,一縷陽光透過雲層灑過了屋內。
6. 雹停止了瘋鬧北風也不在吼叫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仿照寫法寫雷雨初晴的景色)
雹停止了瘋鬧北風也不在吼叫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仿照寫法寫雷雨初晴的景色)?
風停了,太陽出來了。
7. 雹停止了瘋鬧,北風也不在吼叫,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仿照寫法寫雷雨初晴的景色
暴風驟雨停止了瘋鬧,雷神也不再吼叫,一縷陽光從窗外探進頭來看著人們微笑!
8. 久雨初晴景色新,縷縷陽光碟機連陰。蜂蝶花叢翩翩舞,小鳥枝頭自在啼。這詩咋祥,給些意見啊
取景挺好的。關於詩詞的格律建議參考詳細的詩詞解析。
9. 雹停了風了北風也不在吼叫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了仿照寫法寫雷雨初晴的景色
報亭的風停了偉峰在不停好意給陽光從窗外射進來彷彿寫的雷雨那可能是雷雨全嗯這些報惡風要掛起來所以啊等雨下的之後這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