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夜的景色
A. 山居秋暝 是描寫什麼季節時段的景色
題目的「秋」字已經點出了所要描寫的季節,而「暝」是指黃昏時光線漸漸回由明亮趨向答暗昧不明那種意境,所以詩人寫的秋季山間黃昏時段的風光。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新雨過後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盪下輕舟。
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1)季節夜的景色擴展閱讀: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01年-76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B. 《楓橋夜泊》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時間、地方、景色
《楓橋夜泊》這首詩描寫的是秋天的夜晚,在江邊,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聞靜夜鍾聲版的美麗景色。
C. 忽如一夜春風來。 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句詞是出自盛唐時期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邊塞詩。描寫是冬天邊塞雪天的景色。下一句是千樹萬樹梨花開
D. 村夜這首詩描繪了什麼季節村夜的景色
村夜這首詩描繪的是秋天村夜的景色,前兩句寫村夜秋色的濃重,後兩句專描繪出鄉村之夜的美景屬
《村夜》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出了一個常見的鄉村之夜。前兩句寫村夜秋色的濃重,後兩句描繪出鄉村之夜的美景。
通過對前後景物的不同描寫,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寂寞到興奮自喜的感情變化。詩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繪鄉村夜景,在清新恬淡的景色中蘊含了濃濃的詩意。詩中描寫村夜,既有蕭瑟凄涼,也有奇麗壯觀,對比中構成鄉村夜景。
(4)季節夜的景色擴展閱讀:
文學賞析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徵:夜色深沉,秋色濃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靜,行人絕跡。只有不知名的秋蟲在低低的吟唱。
「獨出門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詩中的過渡,將描寫對象由村莊轉向田野;又是兩聯之間的轉折,收束了對村夜蕭疏暗淡氣氛的描繪,展開了另外一幅使讀者耳目一新的畫面。
E. 暮江吟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這首詩描寫的是秋天的景色。 因為九月是秋天。
F. 《村夜》白居易描繪了什麼季節的景色
《村夜》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出了一個常見專的鄉村之夜屬。
前兩句寫村夜秋色的濃重,後兩句描繪出鄉村之夜的美景。
詩人通過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獨寂寞的心情。
所以《村夜》白居易描繪的是秋季的景色
G. 夜書所見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
夜書所見描寫的是秋季的景色。
1、作者:南宋詩人葉紹翁
2、原文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3、譯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7)季節夜的景色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這是葉紹翁在異鄉觸景生情之作。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文心雕龍·物色》說:「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二、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靜夜感秋所作,抒發了羈旅之愁和深摯的思鄉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江上秋風瑟瑟寒,梧葉蕭蕭吹心冷。詩中一個「送」字令人彷彿聽到寒氣砭骨之聲。
此詩以疊字象聲詞置於句首,一開始就喚起讀者聽覺形象的聯想,造成秋氣蕭森的意象,並且用聲音反襯出秋夜的寂靜。接著用一「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在梧葉搖落的蕭蕭聲中,彷彿含有砭骨的寒氣;以聽覺引起觸覺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環境的凄清幽冷。
詩歌流露出留戀童年生活之情。兒童夜捉促織,勾起詩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兩句點題,寫戶外所見。這首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
詩人善於通過藝術形象,把不易說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後以景結情,詞淡意遠,耐人咀嚼。
三、作者簡介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麗水市龍泉市)人,南宋詩人。祖籍建陽(今福建建甌)。原姓李,後嗣於龍泉葉氏,祖父李穎士於北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餘姚
南宋建炎三年(1129),因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葉紹翁因祖父關系受牽連,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宋光宗至宋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真德秀過從甚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又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葉紹翁著有《四朝聞見錄》,補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庫全書》。詩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補遺》,其詩語言清新,意境高遠,屬江湖詩派風格。
H. 夜書所見是描寫什麼季節的景色
《夜書所來見》是描寫秋自季的景色。詩中描寫了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江上秋風瑟瑟寒,梧葉蕭蕭吹心冷。
原詩:
《夜書所見》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釋義: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8)季節夜的景色擴展閱讀:
通觀全詩,整體而論,三、四兩句寫詩人客舟所見。兒童夜捉蟋蟀,興致勃動,忘記了瑟瑟秋風、陣陣寒意,忽略了落木紛紛、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還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那份專注痴迷,那份謹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舉手一投足的舉止中展露無遺。這種歡快有趣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勾起詩人對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億、留戀。
一二兩句也可以作這樣的理解,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種漂泊不定、愁緒莫名的感覺,更反襯出詩人客居他鄉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留戀、思念。
I. 白居易的《村夜》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應該是深秋,即將進入冬季,有霜證明
J. 望洞庭描繪了什麼季節夜晚洞庭湖的景色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內由「湖容光秋月兩相和」可以看出來。
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全詩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采,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原文】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凈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景亮銀盤里的一枚玲瓏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