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水景色
⑴ 青島嶗山北九水風景區的評價
青島嶗山北九水抄風景區
去嶗山的九水共有兩條線路,南線和北線,通常青島人都會選擇北線上線,原因就是一路上有石有水,兩者完美的融合。而南線則是較為枯燥,可以開車直接到達接
近山頂的位置,山頂上有廟,燒香祈福的朋友可以去南線轉轉。現在進入了青島的雨季,雨水充足,北九水延路爬上去,可以邊玩邊走,孱孱溪水從石間流過,從你
的腳下流過。走到山頂後可以看到一汪清水,和美麗的瀑布,捧起水喝到嘴裡,美美的,甜甜的
⑵ 青島北九水風景簡介
嶗山南麓也有處"九水",稱為"南九水",故此這里稱為"北九水"。北九水又分為"外九版水"和"內九水"。外九水、內權九水在長長的峽谷中一共拐了整整18道彎。進入北九水,自外一水可以直接乘車抵達內一水,漫步領略"九泉十八潭"之美景。
北九水以其麗山秀水繪就的優美畫廊,馳名中外。嶗頂源泉之水從海拔1100多 米的高峰順勢而下,中途又匯集了眾多的溪流,凌空瀉入靛缸灣,又從靛缸灣溢出,沿著長長的深山峽谷,彎彎曲曲,時急時緩,時聚時散,奔騰而下。這樣一來,再配以兩側群峰聳峙,禽鳥啼鳴,奇光薈萃,綠樹成陰,山與水相互纏繞,形成了一步一景、一灣一色的瑰麗畫廊風光。這里可謂"五步 一換景,十步一重天",隨處可見的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清澈的流水千回百轉, 浪花雪白,潭水碧綠,變化無窮。當步入這幅巨大的畫廊時,自己也自然而然變成了"畫中人"。
⑶ 請問從即墨到嶗山 九水風景區有多遠,怎麼走才能到
九十里路,無論乘公交還是轉青島,都太浪費時間,建議自駕或拼車去,省時,省力
⑷ 嶗山九水十八潭 命名緣由
據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負責人介紹,「九水十八潭」的建設目的是涵養水源,使九水峽谷一年四季有水,同時使九水更富有文化氣息。
據了解,因嶗山陰面多是裸露的岩石,山體儲水能力較差,因此往年的北九水景區一般只有半年看頭,一到深冬、初春水量稀少時,作為景區最出名景觀,大名鼎鼎的潮音瀑也就沒了生機,經常發生斷流現象。遊客來此多為看水而來,沒有了水自然敗興而歸。
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委託專業的設計公司進行了水景工程設計。國內一位著名的畫家多次來到嶗山考察,對「九水」和「十八潭」分別進行了命名和闡釋,使每個不同的水潭具有了不同的含義和文化特徵。
據了解,「九水十八潭」指的是從內一水到內九水之間的溪谷,不包括外九水。「十八潭」也是在這個范圍內依地建設。「九水十八潭」建成後,即使是在枯水季,遊人也可目睹潮音瀑及內九水不同地段的風采了。
沿著寬窄不同的山道拾級而上,一處處透著釅釅的綠的水塘和潺潺不停的聲響讓人耳目一新,這就是著名的嶗山北九水新貌———「九水十八潭」。歷經5個月、前後動用工匠800人、投資1000多萬元的嶗山「九水十八潭」工程於日前全面竣工,並於昨日正式對外亮相,向中外遊客展示其嶄新的別樣的風采。
嶗山北九水已經非常有名,為何還要完善為「九水十八潭」風景?九水的十八個潭因何而設,因何而得今日之名?「十八潭」的風采各有何種姿容?昨日,記者趁著陽光明媚,進山進行了打探,一睹其「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美景。
源頭有個「大水庫」
昨日上午,記者一行剛過了內八水,就聽見一陣陣「嘩嘩」的水聲從山後傳來。轉過山去,一幕罕見的景觀呈現在我們眼前:潮音瀑的頂端有一個巨大的水池,就像一個「大水庫」,三疊寬大的水流從「水庫」下飛流直下躥入瀑布下的深潭,激射出大片水花,讓人在很遠的地方都感覺冷氣逼人。據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有關專家介紹,這就是「九水十八潭」的源頭水,來源於嶗山的天乙泉。這次改造時,瀑布頂端的這個天然水潭比原來大出了幾倍,使平日的存水量有了大增,才使得從內九水到內一水整日可水流潺潺。
這位專家說,去年秋季他們對潮音瀑頂端的這個水潭潭壁和潭底做了防滲處理,使之一年四季水量豐沛,有了它,潮音瀑的水量比往年枯水季足足大了三倍之多,生機盎然。這樣一來,在乾旱的春、冬季,九水也能保證足夠的水量,不須仰仗老天的臉色,一年四季都可欣賞到「九水明漪」的美景。
「十八潭」潭水不滲
目前已建成的十八個水潭是依照什麼原則在從內一水到內九水不同的地段設立的?與原來相比,它們為何現在的水量能有這么多?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有關專家介紹,這些水潭的設置多數是依據九水自然溪谷的走勢和地形設立的,大小不一、深淺不等,在設置時還充分考慮到它們與周邊自然環境和景點的協調,考慮到遊客游覽的方便,使其均被納入遊客目之所及范圍。
這位專家介紹,這些水潭在建設過程中,基本上保留了其原有的地貌和特色,只對局部作了處理,如清淤、清理雜物等。為了保證充足的水量留在潭底,施工人員採取特殊的工藝對潭底進行了防滲漏處理,使山上流下來的寶貴泉水和降雨充分地留了下來,這樣一年四季,無論降水量如何,北九水總能保證一定的儲水量。據了解,施工人員在建設過程中,還利用地勢條件和山石的方位,造出了潭中水的層次,在晴朗的天空下,陽光透過水面穿到潭底,遊客可見到水的淺黃、綠黃、淺藍、淡綠和濃綠等不同層次的色彩,觀後使人覺得水景變化多端,奇妙多姿。
據了解,「十八潭」建成後,整個九水的儲水量與往日相比大大增加,遊客在游覽過程中隨處可見精緻的水景,聽到清脆的水流聲。
潭潭有奇名潭潭有美景
「十八潭」精彩閱讀
水在山中轉,人在畫中游。就讓我們一起順著由山下到山上的遊程逐一閱覽美麗的「十八潭」美景吧!
至柔潭
至柔潭位於環境優美的內一水附近,這里的水平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翠玉,天光雲彩,綠樹層樓,倒映在水中,顯得特別柔美,所以又稱「碧潭印影」。
居卑未封未始三潭
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均位於內二水的范圍內。
居卑潭潭面不大,卻非常精緻,水面被碎石自然地分割成片片水域,別有一番趣味。在此處除了可以欣賞潭水的清澈外,還可以欣賞到南面山峰上的「將軍崮」(俗名「太師椅」)景色。
未封潭和未始潭位於內二水的檢票處對面,兩潭相隔不遠,潭面和周圍的石頭均不算大,但顯得小巧玲瓏。在這里遊玩後,還可以到附近的「雙石屋」小村去探探村莊的典故,看看附近山石上刻的郁達夫的「果然風景似江南」等詩句。
無隅潭與無極潭
剛走近內三水,記者便深為眼前美景所折服:一座實木小橋下,兩個高低不同的水潭相連,高處為「無極潭」,低處為「無隅潭」。兩潭之間有巨石數十相隔,石縫處水流湍急、猛浪若奔,數十米外即可聽見水聲泠泠作響。兩潭水皆不深,但潭水清冽非常,寒氣逼人,掬一捧入口,頓覺沁人心脾,登山的疲勞剎那間煙消雲散。
在這里,除了可以欣賞到潭水的景緻外,還可以欣賞周圍的石頭房「俄羅斯飯店」、奇特的山峰「金龜望月」等。
自取潭與俱化潭
此二潭均位於內四水,一大一小,一高一低。自取潭位於低處,面積較大,呈不規則圓形,半徑約有八米,水深約有一米左右;俱化潭位置較高,呈不規則正方型,只有四米見方,在潭側觀之,水深約在三米以上。西側潭壁積雪不化,接水處尤有一大排冰柱。潭水波瀾不驚,但潭底三眼清泉卻不時冒出些許水泡,攪得水面泛起陣陣微波,層層盪漾開去,煞是可愛。
此處還可以欣賞到周圍的「石門亭」、「斬雲峰」、「鳳凰峽」、「雙水石」等景觀。
中虛潭與有間潭
中虛潭位於內四水,有間潭位於內五水。有間潭居上,中虛潭在下,兩潭之下又有四個無名小潭,六潭相通,中間落差可有十米左右,水流甚急。因此處水道十分狹窄,碧綠的潭水恰似摔碎的珠玉一般,不斷被拋灑向空中,形成片片水霧。
兩潭稍稍偏東有座邊山峰,就是夾在兩座山峰中間的地方,活像一隻鳳凰,凌空欲飛,這就是有名的景點「飛鳳崖」,整個景觀被稱為「丹鳳展翅」。崖上怪石突兀、寒樹叢生,因眼下正值初春,枯黃的樹枝與碧綠的潭水相映成趣。
得魚潭與得意潭
得魚潭位於內五水,得意潭居於內六水,都呈不規則圓形。得魚潭稍大,半徑約有七八米,得意潭個子則小了許多。雖然如此,但卻更有看點。得意潭分為兩個部分,上邊水淺,頂多一米左右,下部水深,卻有六米以上。上邊小水潭邊,有大小兩個入水口,各有半米寬的水流注入下邊深潭,落差約有一米左右,因此顯得波浪翻滾,如沸騰一般。而下部水潭雖受水無數,卻渾然不覺,恰似海若比之河伯,深得其「得其意而忘其言」之妙。
無己潭
十八個潭中,位於內六水的無己潭與別的潭「潭潭相連、互相呼應」不同,獨自居於一條山谷之中,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洋洋居之瀟灑獨處。其半徑約有八米,呈橢圓形,深可有七米左右,潭周被一圈碩大的巨石圍得密不透風。潭水紋絲不動,宛如整塊碧玉,綠得讓人心動,不忍伸手觸摸。潭上山崖上有石桌一個,石凳四條,石桌上旁彩石好像圍棋子,恰似爛柯之局撤之不久,老君與純陽卻才升天。立之其側,則有超世脫俗之感。
不滯潭
在十八個潭中,位於內六水的不滯潭恐怕是最小的一個了。它大約三米見方,水也甚淺,但其體勢之險峻卻是十八潭中的佼佼者。重達百噸以上的巨石圍繞著這個小巧玲瓏的小潭,映襯得小潭越發地嫵媚動人,巨石與小潭恰似男人之陽剛比之女子之陰柔。此潭雖小,周圍卻是四通八達,六個小潭與之若即若離,水流相通,是以名之「不滯」。
在無己潭和不滯潭的方位還可欣賞到周邊的用層層岩石疊起來的「錦帆嶂」(又稱「錦帆溢彩」)、「天印石」、「馬首是瞻」等景觀。在兩潭的附近還有一個水潭,名曰「鏡天潭」,雖不在十八潭之列,但也頗有景緻。此潭潭水清澈見底,晶瑩剔透,綠得就像塊翡翠。
餐霞潭與飲露潭
餐霞、飲露均位於內七水。飲露居上,餐霞在下。餐霞取名李白詩「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句。此處地勢開闊,上無林木山峰遮攔,昨日上山適逢陽光明媚之日,陽光透過水面直射水底,在水內形成一道道美麗的霞光,水面上凸顯波光粼粼,就好像這一潭清水將萬道霞光吞於腹內。
飲露潭因上有一道瀑布而顯得水流很急,且景緻別樣,湍急的水流從直徑約半米的石洞間汩汩流出,儼然一張嘴正將飲下的瓊漿玉液源源不斷地吐出。記者發現,散布其間的大小碎石不少,因而招引許多遊客雀躍般在此留影紀念。
居此二潭之處四周可望「連雲崖」、「大龍門」、「弓山」、「月池」、「卧魚峰」、魚鱗峽」等景觀。
清心潭
清心潭的面積恐怕是十八潭中最大的了,因為緊靠潮音瀑水源不遠,所以這里積水很多,但深淺不一,深處達一米之餘,淺處僅容一足。
在這里賞潭非常從容,因為在其西側新起了一座平面的石橋,橋面較寬且有圍欄,視野良好,安全無虞,站在橋上往東觀潭,潭清水穩,如果不仔細看,真看不出水在流動,人觀水景,易生一種心靈被澄澈的感覺,容不得你再有其他雜念。
站在橋上賞水的同時還可以觀賞到附近的「金華谷」、「官兒石」、「麒麟峰」以及「潮音瀑」遠景。
洗耳潭
這是十八潭由下至上的最後一潭,同時按源頭來劃分也是十八潭的起點潭。應該說,這是一個最接近「潭」的原意的窪地。
「潮音瀑」的瀑水凌空而下,經過一波三折源源不斷地注入此潭,使得潭水充盈,波光流動。此處取名「洗耳」是因瀑布枯水季節的溫和優美之聲和豐水季節的咆哮澎湃之聲有不同的動人之美,無論是雅靜,還是怒吼,皆可讓勞累一番的遊人在此大飽耳福,清洗耳中的塵世之語。
記者發現,經過一番改造,這里原有的低平的過澗石路被一座頗像漢白玉材質的拱型石橋取代,因而使得潭水有了深度和廣度。潭雖深達四五米,但水質清澈,水底碎石粒粒可見,此潭過去因為水質清澈,碧藍如靛,還得了個「靛缸灣」的美名。昨日,正午的陽光透進水底,在水流的作用下,就像一條條魚兒在不停地游動。雖然時處初春,但站在橋上觀水,仍會讓人不自覺地產生一種跳下去浸入潭中的感覺。
「十八潭」美妙無窮,然而從潮音瀑下行,重新去欣賞十八個潭,感覺會跟從山下而來不同。不信,你可以去親身體會一下。
參觀可走「景觀橋」
據了解,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在建設「九水十八潭」時,對原有的游覽系統和景點設置進行了一些適當的調整,使整個游覽區的道路系統更加融入景觀,使每個水潭的景觀由水面擴張到陸地,擴張到山體,形成山、路、水立體的景緻。
記者昨日在游覽中發現,從內一水到內九水,沿途山道拐彎處原來由石塊組成的9座過水橋現在被更換為雅緻的拱型木橋和石橋、鋼索橋,每座橋均是設計人員依景而建,人立其上絲毫感覺不到人工斧鑿痕跡,只覺宛如天造地設之物。其中,三水、四水、五水三處為實木橋,實木橋上木板並未塗抹一些鮮艷顏色,而是採用木材本色(淡綠色),體現出一種自然。據了解,這些木橋使用的材料均是從國外進口的經過防腐處理的木材,可以經受風吹日曬;一水、七水、八水、九水四處為石橋,石橋修建得古樸自然;二水和三水之間,雙石屋村西側的山崖間是一條由鋼絲繩和防滑鋼板建成的懸索吊橋。
據了解,有了這些橋,今後大雨天景區照樣可以開放。而在此之前,考慮到安全因素,每每在大雨過後,管理部門只好封山。今後則不必有這個擔心了,九水的每座漫水橋上依景修建的這些高出水面的橋梁可以保證游覽安全。以後,到了夏季大量降雨季節,北九水游覽區也可一直向遊人開放,水量再大也不怕了。
此外,在一些水潭邊,建設單位還依據原有的地勢,修建了可以近距離觀賞水景的石棧道,石棧道旁疏朗地架設並不太高的木欄桿,防止遊客不慎落水。記者發現,沿途一些容易發生山洪的危險地段的鐵制欄桿及鐵索也重新被用黑色的油漆粉刷一遍,表面的顏色在陽光照射下發出亮光。
為了營造出一種欣賞水潭的清雅氛圍,建設單位還在與水潭相鄰的山道邊疏密結合地栽植一些面積大小不等的翠竹林,人行於水、竹間,既可觀群山峭壁之大景,也能享受到與江南堪與一比的水、橋、竹、閣的小景。
據悉,為了在盡量保證遊人安全的同時,不破壞當地的自然景觀,有關部門修建這些橋梁是費盡了心機。規劃設計是從香港請來的高級專家,根據當地景觀的特點,專門進行了長時間論證。在許多地方,因為一時無法想出兩全齊美的方法,工作人員就暫時不進行施工,留給後人解決。如考慮到冷翠峽到二龍門這段路,每年到了雨水大的時候,根本無法通行,本來工程負責人員還打算在這段路修建一座大橋直通二龍門,但怕破壞自然景觀,便在冷翠峽到二龍門的山壁上修建了一條石質棧道,雖然需要繞段路,但卻保留了這里的自然景觀。
道家文化與山水靈秀充分結合「九水十八潭」取名有些「玄」
據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九水十八潭」的總體設計構想是將「順法自然」的老莊思想與山水的靈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文化內涵,「九水」和「十八潭」的取名也是按照這個原則而進行的。遊客在游覽觀賞的同時可以領悟到「天生一水」的古老哲學理念。
從內一水到內九水的九個水,分別被取名為上善、抱一、大方、齊物、養生、坐忘、逍遙、安期、許由,沿途溪谷的「十八潭」分別取名為至柔潭、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無隅潭、無極潭、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有間潭、得魚潭、得意潭、無己潭、不滯潭、餐霞潭、飲露潭、清心潭、洗耳潭,這些名字在我們看來覺得有點「玄」,其實有關人士在為其取名時則參考了每個潭的方位和自身的形狀及它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諸多因素,從而使每個水潭更具有靈氣和文化意蘊。
⑸ 青島南九水旅遊好嗎
哪裡來的南九抄水?南九水是條路,不是旅遊景點。
北九水是嶗山風景區的一個景區,俗稱嶗山北線。景色不錯,有山有水,但是不臨海。門票65,景區內游覽大巴通票30.
嶗山南線是指流清河、太清宮、上清宮,現在已經跟東線的仰口、華嚴寺連為一個景區。這個線路有山有水有海景有道家名觀太清宮。門票90,景區內游覽大巴通票40.
⑹ 嶗山北九水景區和仰口景區那個更好玩
嶗山北九水景區:在青島嶗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頂北麓,河水經山腳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轉折處須涉水而過,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又分內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觀最為著名。
⑺ 有沒有青島九水十八潭的相關資料
青島嶗山九水十八潭 闡釋
「九水」分別為:上善、抱一、大方、齊物、養生、坐忘、逍遙、安期、許由。
「十八潭」分別為:至柔潭、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無隅潭、無極潭、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有間潭、得魚潭、得意潭、無己潭、不滯潭、餐霞潭、飲露潭、清心潭、洗耳潭。
上善
「上善」取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說,天下最善者象水一樣,它授意萬物卻從不與萬物相爭。
至柔潭
「至柔」取自《老子.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講的是滴水穿石的哲理。「天下莫柔於水」,水看似是柔弱的,可是再堅硬的東西,只要經過一滴滴水天長地久地點擊,也會被穿透。
居卑潭
「居卑」取意《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之下,故能為百穀王。」意思是說江河大海之所以能成就其大,是因為他們處於地勢較低的地方, 成為許多河流歸往的地方,成為浩瀚無際的江河大海。聖人要有謙下不與人爭的美德,才會贏得人們的擁戴。
抱一
「抱一」取自《老子.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和第二十二章:「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及第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等,意思是說:人的精、氣、神要合一,如果不能統一,那麼生命就危險了。
未封潭
取自《莊子.內篇.齊物記》:「夫道未始有封,言夫始有常。」意思是說:道從來就沒有分界,無處不在,隨處可見;言論有彼此、有辨證,所以是無常的、變化的。
未始譚
「未始」取自《莊子.內篇.齊物記》:「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這句話是莊子解釋宇宙發展邏輯的一種關系。意思是說:宇宙有個開始,有個未曾開始的開始,更有個未曾開始那個未曾開始的開始。人們看到的事物根本是遠遠不夠的,還有更高遠的根源,那就是道家所論的「道」。
大方
「大方」語出《老子.第四十一章》之「大方無隅」。意思是說:「大」的存在沒有死角,正如宇宙,找不到邊沿。老子說:「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無隅潭
「無隅」也取自於《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意思是說:「大」的存在沒有死角,正如宇宙,找不到邊沿。老子說:「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無極潭
「無極」取自於《老子.第二十八章》「復歸無極」。老子認為水性最接近於道性,提醒人們學水修道,才能恢復到與道一體,回到樸素純真狀態,執守中道。老子說的「守中」即「無極」。
齊物
「齊物」取自《莊子內篇.齊物論》。意思是說:天正萬物皆有長短,不必努力去爭辯是非,只要一視同仁,把萬物放在同等的地位,就是有道德的表現。
自取潭
「自取」語出《莊子內篇.齊物論》「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成其自取。」意思是說:風吹到不同的孔穴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聲音完全取自於孔穴自己,風本來沒有什麼不同的聲音。成語「咎由自取」或「自取咎由」與這里的「自取」有相似的意思。
俱化潭
「俱化」取自《莊子外篇.山木》之「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與時俱化」有與時俱進的意思,現實的意義是說:人們要正確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做到與時進退,按照客觀事物的規律去實踐,去生存,具體事物具體分析,不能主觀臆斷,違背事物客觀規律,自取苦果。
中虛潭
「中虛」取自《莊子內篇.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原,以無原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中虛」就是中間有空虛的意思,援引於皰丁解牛。這里是想告訴人們要學會磨練自己,使自己象刀刃一樣找到能發揮長處的空間。或理解為像庖丁一樣做到游刃有餘,順勢而為。
養生
「養生」源於《莊子內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意思是說,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和能力是無限的。這就需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邊際的知識和能力。學會利用環境、工具、和規律掌握知識技能,是養生重要原則之一。他還提出「安時而處順」的養生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才能得以長久安生。
有間潭
「有間」取自《莊子內篇.養生主》取意和中虛是一樣的。告訴人們要學會磨練自己,使自己象刀刃一樣找到能發揮長處的空間。意在提示大家悟出以「無為」養生和治國的秘決。
得魚潭
「得魚」源自於《莊子雜篇.外物》:「鑒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鑒;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為忘言。」道家認為:天下沒有值得固守的東西,當時解決了問題,過程完成了,工具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不要再沉浸在其中,積成累贅不利於養生。
坐忘
「坐忘」語出《莊子內篇.大宗師》:「墮肢體、默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莊子通過解釋坐忘表達了同一於大道的大方法。意思是說:拋棄肉體的願望,杜絕對世界的觀察視聽,放棄自我,回歸內部世界。
無己潭
「無己」取自《莊子內篇.逍遙游》:「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意思是說:齊同的境界是得道的境界,得道的境界就是無己的境界。
不滯潭
「不滯」源自道教思想家對《老子.第一章》:之「玄之又玄」的闡釋。其中唐代道教思想家成玄英釋《老子》「同謂之玄」說:「玄者深遠之意,就是不滯之名」句雲:「有欲之人惟滯於有,無欲之士又滯於無故說一玄以譴雙執」。這其中包含著豐富、微妙而辯證的人生哲理。
逍遙
「逍遙」語出《莊子內篇.逍遙游》:「夫列子御風而行,泛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乘風而行,輕曼飄逸,但畢竟有所依賴,道家講究順應天地本性,乘天地之氣,遨遊無限宇宙之中才是真的逍遙之游。
餐霞潭
餐霞語出李白的《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早大如瓜」這里所說的餐霞是指道家養生之法,卻穀食氣之意,是一種修道方式。
飲露潭
「飲露」取自《莊子內篇.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道家認為:露乃日月凈化,久服之則可散形入空,與雲氣合體,成為神仙。
安期
「安期」語出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親見安期公,食早大如瓜」。安期即安期公,琅琊阜鄉人。據說很早就得道成仙,曾與秦始皇在嶗山談經講道,在這里意為嶗山道教文化源遠流長。
洗耳潭
「洗耳」語出《高士傳.許由》:「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當時堯欲以九州長官相封,許由惡聞其聲,跑到潭邊洗耳恭聽耳,意即出此。洗耳成為品行高尚的代表。
清心潭
「清心」出自《莊子.在宥》說:皇帝問廣成子如何治身可以長久時,廣成子說:「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心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道家認為:清靜是天下的根本,否則就不能很好的生存,但也不是讓人清心寡慾,而是要保持一種心態。
許由
「許由」語出《莊子雜篇.讓王》:「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莊子的著述中多處提及許由,其人道德高尚,堯嘗以天下相讓,許由卻不肯接受,隱身於萁山耕種。許由成為道家輕物貴生的思想的代名詞。
榕樹下社區 - 行趣書院
作者: sunshine-six MM
前面的一段文字少了得意潭的介紹,於是我又幫你找到了青島新聞網的一段介紹,從旅遊的角度,講得也挺全面的。
「九水十八潭」風景
來自青島新聞網
據悉,「九水十八潭」是在原來的北九水的內九水基礎上改建的,所以遊客進山游覽「九水十八潭」美景時,還是要走原來游覽北九水的旅遊線路,山內的游覽走勢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至於「九水十八潭」建成後,游覽北九水的門票價格有沒有變化,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有關負責人說,目前的門票價格還跟往常一樣,暫時不變。
九水十八潭亮出新姿容九水一年四季水流不斷
每處水景富含文化氣質
據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負責人介紹,「九水十八潭」的建設目的是涵養水源,使九水峽谷一年四季有水,同時使九水更富有文化氣息。
據了解,因嶗山陰面多是裸露的岩石,山體儲水能力較差,因此往年的北九水景區一般只有半年看頭,一到深冬、初春水量稀少時,作為景區最出名景觀,大名鼎鼎的潮音瀑也就沒了生機,經常發生斷流現象。遊客來此多為看水而來,沒有了水自然敗興而歸。
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委託專業的設計公司進行了水景工程設計。國內一位著名的畫家(應為范曾-我注的)多次來到嶗山考察,對「九水」和「十八潭」分別進行了命名和闡釋,使每個不同的水潭具有了不同的含義和文化特徵。
據了解,「九水十八潭」指的是從內一水到內九水之間的溪谷,不包括外九水。「十八潭」也是在這個范圍內依地建設。「九水十八潭」建成後,即使是在枯水季,遊人也可目睹潮音瀑及內九水不同地段的風采了。
沿著寬窄不同的山道拾級而上,一處處透著釅釅的綠的水塘和潺潺不停的聲響讓人耳目一新,這就是著名的嶗山北九水新貌———「九水十八潭」。歷經5個月、前後動用工匠800人、投資1000多萬元的嶗山「九水十八潭」工程於日前全面竣工,並於昨日正式對外亮相,向中外遊客展示其嶄新的別樣的風采。
嶗山北九水已經非常有名,為何還要完善為「九水十八潭」風景?九水的十八個潭因何而設,因何而得今日之名?「十八潭」的風采各有何種姿容?昨日,記者趁著陽光明媚,進山進行了打探,一睹其「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美景。
源頭有個「大水庫」
昨日上午,記者一行剛過了內八水,就聽見一陣陣「嘩嘩」的水聲從山後傳來。轉過山去,一幕罕見的景觀呈現在我們眼前:潮音瀑的頂端有一個巨大的水池,就像一個「大水庫」,三疊寬大的水流從「水庫」下飛流直下躥入瀑布下的深潭,激射出大片水花,讓人在很遠的地方都感覺冷氣逼人。據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有關專家介紹,這就是「九水十八潭」的源頭水,來源於嶗山的天乙泉。這次改造時,瀑布頂端的這個天然水潭比原來大出了幾倍,使平日的存水量有了大增,才使得從內九水到內一水整日可水流潺潺。
這位專家說,去年秋季他們對潮音瀑頂端的這個水潭潭壁和潭底做了防滲處理,使之一年四季水量豐沛,有了它,潮音瀑的水量比往年枯水季足足大了三倍之多,生機盎然。這樣一來,在乾旱的春、冬季,九水也能保證足夠的水量,不須仰仗老天的臉色,一年四季都可欣賞到「九水明漪」的美景。
「十八潭」潭水不滲
目前已建成的十八個水潭是依照什麼原則在從內一水到內九水不同的地段設立的?與原來相比,它們為何現在的水量能有這么多?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有關專家介紹,這些水潭的設置多數是依據九水自然溪谷的走勢和地形設立的,大小不一、深淺不等,在設置時還充分考慮到它們與周邊自然環境和景點的協調,考慮到遊客游覽的方便,使其均被納入遊客目之所及范圍。
這位專家介紹,這些水潭在建設過程中,基本上保留了其原有的地貌和特色,只對局部作了處理,如清淤、清理雜物等。為了保證充足的水量留在潭底,施工人員採取特殊的工藝對潭底進行了防滲漏處理,使山上流下來的寶貴泉水和降雨充分地留了下來,這樣一年四季,無論降水量如何,北九水總能保證一定的儲水量。據了解,施工人員在建設過程中,還利用地勢條件和山石的方位,造出了潭中水的層次,在晴朗的天空下,陽光透過水面穿到潭底,遊客可見到水的淺黃、綠黃、淺藍、淡綠和濃綠等不同層次的色彩,觀後使人覺得水景變化多端,奇妙多姿。
據了解,「十八潭」建成後,整個九水的儲水量與往日相比大大增加,遊客在游覽過程中隨處可見精緻的水景,聽到清脆的水流聲。
潭潭有奇名潭潭有美景
「十八潭」精彩閱讀
水在山中轉,人在畫中游。就讓我們一起順著由山下到山上的遊程逐一閱覽美麗的「十八潭」美景吧!
至柔潭
至柔潭位於環境優美的內一水附近,這里的水平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翠玉,天光雲彩,綠樹層樓,倒映在水中,顯得特別柔美,所以又稱「碧潭印影」。
居卑未封未始三潭
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均位於內二水的范圍內。
居卑潭潭面不大,卻非常精緻,水面被碎石自然地分割成片片水域,別有一番趣味。在此處除了可以欣賞潭水的清澈外,還可以欣賞到南面山峰上的「將軍崮」(俗名「太師椅」)景色。
未封潭和未始潭位於內二水的檢票處對面,兩潭相隔不遠,潭面和周圍的石頭均不算大,但顯得小巧玲瓏。在這里遊玩後,還可以到附近的「雙石屋」小村去探探村莊的典故,看看附近山石上刻的郁達夫的「果然風景似江南」等詩句。
無隅潭與無極潭
剛走近內三水,記者便深為眼前美景所折服:一座實木小橋下,兩個高低不同的水潭相連,高處為「無極潭」,低處為「無隅潭」。兩潭之間有巨石數十相隔,石縫處水流湍急、猛浪若奔,數十米外即可聽見水聲泠泠作響。兩潭水皆不深,但潭水清冽非常,寒氣逼人,掬一捧入口,頓覺沁人心脾,登山的疲勞剎那間煙消雲散。
在這里,除了可以欣賞到潭水的景緻外,還可以欣賞周圍的石頭房「俄羅斯飯店」、奇特的山峰「金龜望月」等。
自取潭與俱化潭
此二潭均位於內四水,一大一小,一高一低。自取潭位於低處,面積較大,呈不規則圓形,半徑約有八米,水深約有一米左右;俱化潭位置較高,呈不規則正方型,只有四米見方,在潭側觀之,水深約在三米以上。西側潭壁積雪不化,接水處尤有一大排冰柱。潭水波瀾不驚,但潭底三眼清泉卻不時冒出些許水泡,攪得水面泛起陣陣微波,層層盪漾開去,煞是可愛。
此處還可以欣賞到周圍的「石門亭」、「斬雲峰」、「鳳凰峽」、「雙水石」等景觀。
中虛潭與有間潭
中虛潭位於內四水,有間潭位於內五水。有間潭居上,中虛潭在下,兩潭之下又有四個無名小潭,六潭相通,中間落差可有十米左右,水流甚急。因此處水道十分狹窄,碧綠的潭水恰似摔碎的珠玉一般,不斷被拋灑向空中,形成片片水霧。
兩潭稍稍偏東有座邊山峰,就是夾在兩座山峰中間的地方,活像一隻鳳凰,凌空欲飛,這就是有名的景點「飛鳳崖」,整個景觀被稱為「丹鳳展翅」。崖上怪石突兀、寒樹叢生,因眼下正值初春,枯黃的樹枝與碧綠的潭水相映成趣。
得魚潭與得意潭
得魚潭位於內五水,得意潭居於內六水,都呈不規則圓形。得魚潭稍大,半徑約有七八米,得意潭個子則小了許多。雖然如此,但卻更有看點。得意潭分為兩個部分,上邊水淺,頂多一米左右,下部水深,卻有六米以上。上邊小水潭邊,有大小兩個入水口,各有半米寬的水流注入下邊深潭,落差約有一米左右,因此顯得波浪翻滾,如沸騰一般。而下部水潭雖受水無數,卻渾然不覺,恰似海若比之河伯,深得其「得其意而忘其言」之妙。
無己潭
十八個潭中,位於內六水的無己潭與別的潭「潭潭相連、互相呼應」不同,獨自居於一條山谷之中,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洋洋居之瀟灑獨處。其半徑約有八米,呈橢圓形,深可有七米左右,潭周被一圈碩大的巨石圍得密不透風。潭水紋絲不動,宛如整塊碧玉,綠得讓人心動,不忍伸手觸摸。潭上山崖上有石桌一個,石凳四條,石桌上旁彩石好像圍棋子,恰似爛柯之局撤之不久,老君與純陽卻才升天。立之其側,則有超世脫俗之感。
不滯潭
在十八個潭中,位於內六水的不滯潭恐怕是最小的一個了。它大約三米見方,水也甚淺,但其體勢之險峻卻是十八潭中的佼佼者。重達百噸以上的巨石圍繞著這個小巧玲瓏的小潭,映襯得小潭越發地嫵媚動人,巨石與小潭恰似男人之陽剛比之女子之陰柔。此潭雖小,周圍卻是四通八達,六個小潭與之若即若離,水流相通,是以名之「不滯」。
在無己潭和不滯潭的方位還可欣賞到周邊的用層層岩石疊起來的「錦帆嶂」(又稱「錦帆溢彩」)、「天印石」、「馬首是瞻」等景觀。在兩潭的附近還有一個水潭,名曰「鏡天潭」,雖不在十八潭之列,但也頗有景緻。此潭潭水清澈見底,晶瑩剔透,綠得就像塊翡翠。
餐霞潭與飲露潭
餐霞、飲露均位於內七水。飲露居上,餐霞在下。餐霞取名李白詩「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句。此處地勢開闊,上無林木山峰遮攔,昨日上山適逢陽光明媚之日,陽光透過水面直射水底,在水內形成一道道美麗的霞光,水面上凸顯波光粼粼,就好像這一潭清水將萬道霞光吞於腹內。
飲露潭因上有一道瀑布而顯得水流很急,且景緻別樣,湍急的水流從直徑約半米的石洞間汩汩流出,儼然一張嘴正將飲下的瓊漿玉液源源不斷地吐出。記者發現,散布其間的大小碎石不少,因而招引許多遊客雀躍般在此留影紀念。
居此二潭之處四周可望「連雲崖」、「大龍門」、「弓山」、「月池」、「卧魚峰」、魚鱗峽」等景觀。
清心潭
清心潭的面積恐怕是十八潭中最大的了,因為緊靠潮音瀑水源不遠,所以這里積水很多,但深淺不一,深處達一米之餘,淺處僅容一足。
在這里賞潭非常從容,因為在其西側新起了一座平面的石橋,橋面較寬且有圍欄,視野良好,安全無虞,站在橋上往東觀潭,潭清水穩,如果不仔細看,真看不出水在流動,人觀水景,易生一種心靈被澄澈的感覺,容不得你再有其他雜念。
站在橋上賞水的同時還可以觀賞到附近的「金華谷」、「官兒石」、「麒麟峰」以及「潮音瀑」遠景。
洗耳潭
這是十八潭由下至上的最後一潭,同時按源頭來劃分也是十八潭的起點潭。應該說,這是一個最接近「潭」的原意的窪地。
「潮音瀑」的瀑水凌空而下,經過一波三折源源不斷地注入此潭,使得潭水充盈,波光流動。此處取名「洗耳」是因瀑布枯水季節的溫和優美之聲和豐水季節的咆哮澎湃之聲有不同的動人之美,無論是雅靜,還是怒吼,皆可讓勞累一番的遊人在此大飽耳福,清洗耳中的塵世之語。
記者發現,經過一番改造,這里原有的低平的過澗石路被一座頗像漢白玉材質的拱型石橋取代,因而使得潭水有了深度和廣度。潭雖深達四五米,但水質清澈,水底碎石粒粒可見,此潭過去因為水質清澈,碧藍如靛,還得了個「靛缸灣」的美名。昨日,正午的陽光透進水底,在水流的作用下,就像一條條魚兒在不停地游動。雖然時處初春,但站在橋上觀水,仍會讓人不自覺地產生一種跳下去浸入潭中的感覺。
「十八潭」美妙無窮,然而從潮音瀑下行,重新去欣賞十八個潭,感覺會跟從山下而來不同。不信,你可以去親身體會一下。
參觀可走「景觀橋」
據了解,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在建設「九水十八潭」時,對原有的游覽系統和景點設置進行了一些適當的調整,使整個游覽區的道路系統更加融入景觀,使每個水潭的景觀由水面擴張到陸地,擴張到山體,形成山、路、水立體的景緻。
記者昨日在游覽中發現,從內一水到內九水,沿途山道拐彎處原來由石塊組成的9座過水橋現在被更換為雅緻的拱型木橋和石橋、鋼索橋,每座橋均是設計人員依景而建,人立其上絲毫感覺不到人工斧鑿痕跡,只覺宛如天造地設之物。其中,三水、四水、五水三處為實木橋,實木橋上木板並未塗抹一些鮮艷顏色,而是採用木材本色(淡綠色),體現出一種自然。據了解,這些木橋使用的材料均是從國外進口的經過防腐處理的木材,可以經受風吹日曬;一水、七水、八水、九水四處為石橋,石橋修建得古樸自然;二水和三水之間,雙石屋村西側的山崖間是一條由鋼絲繩和防滑鋼板建成的懸索吊橋。
據了解,有了這些橋,今後大雨天景區照樣可以開放。而在此之前,考慮到安全因素,每每在大雨過後,管理部門只好封山。今後則不必有這個擔心了,九水的每座漫水橋上依景修建的這些高出水面的橋梁可以保證游覽安全。以後,到了夏季大量降雨季節,北九水游覽區也可一直向遊人開放,水量再大也不怕了。
此外,在一些水潭邊,建設單位還依據原有的地勢,修建了可以近距離觀賞水景的石棧道,石棧道旁疏朗地架設並不太高的木欄桿,防止遊客不慎落水。記者發現,沿途一些容易發生山洪的危險地段的鐵制欄桿及鐵索也重新被用黑色的油漆粉刷一遍,表面的顏色在陽光照射下發出亮光。
為了營造出一種欣賞水潭的清雅氛圍,建設單位還在與水潭相鄰的山道邊疏密結合地栽植一些面積大小不等的翠竹林,人行於水、竹間,既可觀群山峭壁之大景,也能享受到與江南堪與一比的水、橋、竹、閣的小景。
據悉,為了在盡量保證遊人安全的同時,不破壞當地的自然景觀,有關部門修建這些橋梁是費盡了心機。規劃設計是從香港請來的高級專家,根據當地景觀的特點,專門進行了長時間論證。在許多地方,因為一時無法想出兩全齊美的方法,工作人員就暫時不進行施工,留給後人解決。如考慮到冷翠峽到二龍門這段路,每年到了雨水大的時候,根本無法通行,本來工程負責人員還打算在這段路修建一座大橋直通二龍門,但怕破壞自然景觀,便在冷翠峽到二龍門的山壁上修建了一條石質棧道,雖然需要繞段路,但卻保留了這里的自然景觀。
道家文化與山水靈秀充分結合「九水十八潭」取名有些「玄」
據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九水十八潭」的總體設計構想是將「順法自然」的老莊思想與山水的靈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文化內涵,「九水」和「十八潭」的取名也是按照這個原則而進行的。遊客在游覽觀賞的同時可以領悟到「天生一水」的古老哲學理念。
從內一水到內九水的九個水,分別被取名為上善、抱一、大方、齊物、養生、坐忘、逍遙、安期、許由,沿途溪谷的「十八潭」分別取名為至柔潭、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無隅潭、無極潭、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有間潭、得魚潭、得意潭、無己潭、不滯潭、餐霞潭、飲露潭、清心潭、洗耳潭,這些名字在我們看來覺得有點「玄」,其實有關人士在為其取名時則參考了每個潭的方位和自身的形狀及它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諸多因素,從而使每個水潭更具有靈氣和文化意蘊。
⑻ 嶗山景色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嶗山又稱勞山、牢山,亦名輔唐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東面臨海,面約300平方公里,距青島市4公里。
嶗山有仙、有山、有石、有水,嶗山的道教宮觀、日出與雲海,都極富盛名;南線是流清河和埡口;東線是仰口;中線是北九水;走水路在太清灣登陸的遊客主要游覽太清和上清景區。
⑼ 作文 九水峽一日游330字
耀眼的太陽照耀著我們,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伴著柔柔的清風出發了。坐了一會大麵包車,路邊上的美景,可是讓我大飽眼福了,一路上的景色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
而且這美景也是時時變幻的,看,一片金黃色的玉米地,一個個小玉米好似在向我們招手。哇!我不禁贊嘆。眼前出現了一條長長的小溪,彷彿一條長長的龍,一眼望去,水清的可以見底,好像能看到一條條小魚在游動。美極了! 一路上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到了。我攢足了勁兒,准備出發。我們挑了一艘船,坐在船上,我們劃著槳,水清的很,風柔的很,我往前一看,看見了一個激流,我興奮的尖叫起來,媽媽緊緊護著,我感到濃濃的溫暖,突然,我感到有股大浪惡狠狠撲到我的身上,我們安然度過了,但是我們還是驚魂未定,猛地,我們發現船不動了,原來是船里的水太多了,我們馬上往外舀水,終於舀完了,我們長長舒了一口氣,「累死啦!」我抱怨著。但是還是很開心。 船緩緩的駛著,遠遠望去,我們看見一群人在潑水,一個人卻不小心掉下來了,後來有兩個哥哥把他救了上來,我們看著都很驚險,這時候我突然往後一仰,媽媽急忙來拉我,結果被我一起帶下去了,我頓時腦袋裡一片空白,我想:完了,完了,快來人啊!我想喊「救命」可是卻被水嗆了幾口,我感覺身子往上被拉了上去,我緩緩睜開了眼,看見媽媽隨後也被拉了上來,我長長舒了一口氣,心想:幸好有驚無險。我看他們都不注意,我一下把水潑到他們身上,他們大聲說:「敢向我們宣戰,你們死定了!!!」尖叫聲,潑水聲,歡笑聲,好似一下充滿了世界。。。。。。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期待、下一次的驚喜。。
⑽ 具體游覽嶗山北九水風景區的路線
以下內容供參考:
1、北九水風景區位於嶗山中部巨峰以北, 包括內九水、外九水、涼清河谷及兩側山峰。 嶗山最高的泉—天乙泉順河谷流淌,山谷曲折, 流水時急時緩,水面時寬時窄,配以河谷兩岸的自然山體,形成「兩山相夾,下有深潭,沿途山峽奇秀,清流迂迴,水作龍吟,石同虎踞,峭壁危岩,觸目皆是,音樂圖畫,兼而有之」的優美自然景觀。
2、游覽路線按景區指示游覽即可,上下山估計用2-3小時即可。
3、北九水風景區的主要景點和景觀有:內九水、外九水、靛缸灣、蔚竹庵等19處,在嶗山著名十二景中佔有「九水明漪」、「蔚竹鳴泉」「岩瀑潮音」三景, 北九水在青島嶗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頂北麓,河水經山腳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轉折處須涉水而過,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又分內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觀最為著名。北九水是嶗山風景區的一條旅遊主線。一水至九水是從水的下游上數的。白沙河的上游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內外之分,自大嶗至太和觀為外九水,自北九水療養院到魚鱗瀑為內九水,長約3公里,魚鱗瀑因河水遇斷崖跌落,浪花狀如魚鱗而得名,又因其聲如潮,亦名潮音瀑。瀑布三折而下,注入二潭,上潭較小,深約4-7米,口緣若缸,水靛藍色,稱靛缸灣;下潭較大,旁有石柱亭,崖上刻葉恭綽題「潮音瀑」三大字。瀑布西岩頂有觀瀑亭。靛缸灣下里許有石門峽,亦名魚鱗口,俗稱「衙門」,兩岩對峙,中斷成門,岩高數十丈,門寬僅3米,水自門中出,人從澗底過,仰視巨岩懸空,搖搖欲墜,驚險萬狀。
4、交通方面 :附近公車站有北九水站,乘619即可 從輪渡、火車站乘311路公交車(每天6:45頭班車發往北九水,16:40末班車返回市區,45-60分鍾一班,中巴,車程100~120分鍾);或從李村乘107路公交車(8:00~16:00)可達北九水景區,車程1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