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景景觀 » 都江堰的景色描寫

都江堰的景色描寫

發布時間: 2021-01-08 06:24:15

『壹』 都江堰 課後題 課文描寫了都江堰的哪些景物

八達嶺長城、都江堰、水壩。

原文:

長城當然也非常偉大,不管孟姜女們如何痛哭流涕,站遠了看,這個苦難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里屏障,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

長城到了八達嶺一帶已經沒有什麼味道,而在甘肅、陝西、山西、內蒙一帶,勁厲的寒風在時斷時續的頹壁殘垣間呼嘯,淡淡的夕照、荒涼的曠野溶成一氣,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對歷史、對歲月、對民族的巨大驚悸,感覺就深厚得多了。

它的水流不像萬里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細細浸潤、節節延伸,延伸的距離並不比長城短。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一查履歷,長城還只是它的後輩。它,就是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為它只是一個水利工程罷了,不會有太大的游觀價值。連葛洲壩都看過了,它還能怎麼樣?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過灌縣縣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縣下車,心緒懶懶的,腳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轉八彎,從簡朴的街市走進了一個草木茂盛的所在。臉面漸覺滋潤,眼前愈顯清朗,也沒有誰指路,只向更滋潤、更清朗的去處走。忽然,天地間開始有些異常,一種隱隱然的騷動,一種還不太響卻一定是非常響的聲音,充斥周際。

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即至,渾身起一種莫名的緊張,又緊張得急於趨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還是被它吸去的,終於陡然一驚,我已站在伏龍觀前,眼前,急流浩盪,大地震顫。即便是站在海邊礁石上,也沒有像這里強烈地領受到水的魅力。

此文出自現代·余秋雨《都江堰》

(1)都江堰的景色描寫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都江堰》通過作者自己游覽都江堰的經歷,從人與水相輔相成的關系表達了自己對道的感想:「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實際上,卻是人領悟了水,順應了水,聽從了水。只有這樣,才能天人合一,無我無私,長生不老。這便是道。」

收錄於2014年4月出版的新版《文化苦旅》第四篇,對許多內容不感興趣,特別使我愉快的是,儺戲中的水神河伯,換成了灌縣李冰。儺戲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廟中的李冰活躍得多,民眾圍著他狂舞吶喊,祈求有無數個都江堰帶來全國的風調雨順,水土滋潤。儺戲本來都以神話開頭的,有了一個李冰,神話走向實際,幽深的精神天國,一下子貼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

『貳』 描寫都江堰句子

清黃俞《都江堰》詩:「岷江遙從天際來,神功鑿破古離堆。恩波浩渺連三回楚,惠答澤膏流潤九垓。劈斧岩前飛瀑雨,伏龍潭底響輕雷。築堤不敢辭勞苦,竹石經營取次裁。」

趙朴初先生賦詩贊古堰,詩雲:「是宜與長城,並贊秦皇代。長城久失用,徒留古跡在,不如都江堰,萬世資灌溉。」

清何盛新《伏龍觀》詩:「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斷澗流紅葉,空潭起白雲。憑空橋架索,薄暮樹浮曛。龍女今何在,懸崖問柳君。」

清董湘琴《游伏龍觀隨吟》:「峽口雷聲震碧端,離堆鑿破幾經年!流出古今秦漢月,問他伏龍可曾寒?」

清山春《灌陽竹枝詞》詩:「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涌岸邊。喜看榪槎頻撤處,歡聲雷動說耕田。

『叄』 描寫「都江堰」的句子有哪些

清山春抄《灌陽竹枝詞》詩:「都江襲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涌岸邊。喜看榪槎頻撤處,歡聲雷動說耕田。」
清何盛新《伏龍觀》詩:「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斷澗流紅葉,空潭起白雲。憑空橋架索,薄暮樹浮曛。龍女今何在,懸崖問柳君。」
清董湘琴《游伏龍觀隨吟》:「峽口雷聲震碧端,離堆鑿破幾經年!流出古今秦漢月,問他伏龍可曾寒?」
清黃俞《都江堰》詩:「岷江遙從天際來,神功鑿破古離堆。恩波浩渺連三楚,惠澤膏流潤九垓。劈斧岩前飛瀑雨,伏龍潭底響輕雷。築堤不敢辭勞苦,竹石經營取次裁。」

『肆』 都江堰風景作文。

青城山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邊緣都江堰風景區內 東距成都68公里 距都江堰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 林木青翠 四季常青 諸峰環峙 狀若城廓 故名青城山 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1940年前後 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 潑墨弄清彩 作品愈千幅 還篆刻圖章一方 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 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聖保羅畫民巨幅《青城山全圖》 供自己及家人臥遊.晚年自雲:"看山還故鄉青" "而今能畫不能歸" 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 青城山上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 道教發源地之一.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 並在此羽化.此後 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 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張道陵 原名張陵 客居四川 學道於鶴鳴山中 依據《太平經》造作道書 自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 並根據巴蜀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奉老子為教主 以《道德經》為經典 創立了五斗米道 又稱天師道 被後世尊為天師 改其名為張道陵.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 約15平方公里 景色優美 文物古跡眾多 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 水秀、林幽、山雄、蔚為奇觀 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古人記述中 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自古以來 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 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 不假雕飾 與山林岩泉融為一體 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後天晴的夏日 夜幕降臨後 在上清宮附近的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 閃爍飄盪 少時三、五盞 忽生忽滅 多時成百上千 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們 朝賀張天師時點亮的燈籠 稱為聖燈.實際上 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前山景點 建福宮:座落於丈人峰下 山門左側.始建於唐代 後經歷代多次修復 現僅存兩殿三院.建福宮築於峭壁之下 氣度非凡.其左側是明慶府王妃遺址 西行1千米 即至岩石聳立 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宋代詩人范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禱 皇帝特授名為"瑞慶建福宮".詩人陸游有詩描寫當時的確良建福宮是"黃金篆書榜金門 夾道巨竹屯蒼雲.岩嶺劃若天地分 千柱眈眈在其垠" 觀宮內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慶符王妃的梳妝台遺址 以及壁畫、楹聯等文物.天然圖畫位於建福宮與天師洞之間 海拔893米 兩峰夾峙.遊人至此 可見亭閣矗立於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 如置身畫中.亭閣後是常有丹鶴成群 唳於山間的駐鶴庄;右有橫石卧於兩山之間的懸崖上 被稱為"天仙橋" 傳為仙人聚會游戲處.天師洞 自建福宮北行兩公里即至青城主廟--天師洞.天師洞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 三面環山 一面臨澗 古樹參天 古分幽靜.相傳東漢末年張道陵曾在此講經傳道.觀內正殿為"三清殿" 殿後有黃帝祠和天師洞等古跡.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 名三皇殿 內有軒轅、伏羲、神農石像.洞門前有一株古銀杏樹 高約50餘米 胸圍7.06米、直徑2.24米.據說乃張天師手植 樹齡已達兩千餘年.1943年夏 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曾來青城山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 先後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多幅作品 送給青城道士的《奔馬》和《天馬》圖 已製成石刻陳列.祖師殿 位於天師洞右後側山腰間 出天師洞過訪寧橋即到.祖師殿又名真武官 創建於唐代.唐代詩人杜光庭、薛昌 宋代張愈均在此隱居.唐壑宗的女兒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 以求成仙.該殿環境幽靜 殿內在真武祖師、呂洞賓、鐵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圖壁畫、詩文刻石等.朝陽洞 位於主峰老霄頂岩腳 洞口正對東方 深廣數丈 可容百人 傳為寧封丈人棲息處.清人黃雲鴿曾在此結茅而居 並撰聯曰:"天遙紅日近 地厭繹宮寬".近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撰聯:"空洞親迎光照耀 蒼崖時有鳳來儀".上清宮 位於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頂約500米的半坡上.始建於晉代 現存廟宇為清同治年間所建 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宮門"上清宮"三字由蔣介石題寅.宮內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 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 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跡……上清宮後為老霄頂、建有呼應亭、是賞觀日出、神燈和雲海奇觀的絕佳地點.

『伍』 形容「都江堰」的句子有哪些

1、清人呂元亮的《都江堰》:

嚙山噴怒雪,壘石卧寒雲。

禹績真堪補,雙流此地分。

2、清人吳文錫《都江堰》:

龍是何年伏,江流滾滾來。

神功名永著,山勢斧分開。

作堰敢辭瘁,慰農愧少才。

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

3、陸游《十二月十一日視築堤》

江水來自蠻夷中,五月六月聲摩空。

巨魚穹龜牙須雄,欲取闤市為龍宮。

橫堤百丈卧霽虹,始誰築此東平公。

今年樂哉適歲豐,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織萬籠,船舸載石來亡窮。

橫陳屹立相疊重,置力尤在水廟東。

我登高原相其沖,一盾可受百箭攻。

蜿蜿其長高隆隆,截如長城限羌戎。

安得椽筆記始終,插江石崖堅可礱。

『陸』 求描寫都江堰——青城山的段落!作業,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啊!

你好,我在優酷視頻上搜索到過 余秋雨寫的《都江堰》,你不妨去搜索出來聽聽是否有符合你需要的內容。

『柒』 描寫都江堰的古詩詞有哪些

《灌縣》《都江堰》(清)呂元亮《都江堰》(清)吳文錫《十二月十一日視築堤》都是描寫都江堰的古詩詞。


《灌縣》——(清)朱雲駿沃野自茲始,浮雲喜乍晴。江源來絕徼,嵐翠朴孤城。廟享尊疏鑿,鐃歌洗甲兵。使君欣舊雨,珍重勸春耕。

2. 《都江堰》——(清)呂元亮

嚙山噴怒雪,壘石卧寒雲。禹績真堪補,雙流此地分。

3. 宿都江堰青城落霞漸收紅,岸上黃桷唱晚風。玉壘森森擁山月,岷江滾滾入蒼溟。

4.《都江堰》——(清)吳文錫龍是何年伏,江流滾滾來。神功名永著,山勢斧分開。作堰敢辭瘁,慰農愧少才。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

5. 《十二月十一日視築堤》——陸游江水來自蠻夷中,五月六月聲摩空。巨魚穹龜牙須雄,欲取闤市為龍宮。 橫堤百丈卧霽虹,始誰築此東平公。今年樂哉適歲豐,吏不相倚勇赴功。西山大竹織萬籠,船舸載石來亡窮。橫陳屹立相疊重,置力尤在水廟東。我登高原相其沖,一盾可受百箭攻。蜿蜿其長高隆隆,截如長城限羌戎。安得椽筆記始終,插江石崖堅可礱

都江堰市是成都市下轄縣級市,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以世界著名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都江堰原名灌縣,如今城區分為新城區與古城區。盡管現代商業的融合,但在灌縣古城裡還是能找到一絲絲古老的氣息。

要說都江堰最大的魅力,莫過於其在盛夏里依然保持怡人的清涼。可以在此與萬人同歡,在南橋吹著江風,喝啤酒,感受川蜀巴適;

『捌』 都江堰原文描寫水的作用

作者調動多種修抄辭手法,賦予都襲江堰水以生命和感情,把它的力量、奔流和隨從人意的馴順寫得繪聲繪色,活靈活現。上述描寫,贊美了都江堰水流的強大生命力,顯示了築堰者精心設計的這項水利工程的神奇功效,也肯定了都江堰景觀的游覽和觀賞價值。同時,也進一步證明了都江堰比長城(一種僵硬的雕塑)更激動人心。

『玖』 描寫都江堰與眾不同的風景和民族風情的作文

岩石風景區名勝區風景綺麗,是省級一級風景區。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內起來到岩石風景區游容覽風光。

一進岩石風景區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飛流的瀑布,這瀑布叫做「水簾洞天」。走了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叫「垂虹洞「的洞口,走進這個洞里,就能看見一塊石頭,上面刻著「飛來石「。我走出這個「垂虹洞」的時候,我已經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了。哦站在一塊石頭上,在上面喝著水,休息。過了一會兒,我們繼續爬山,我奮力向山上爬去。可是我爬得太快了,爸和媽都爬不動了,我們就在那兒觀賞風景,發現那兒的樹木的樹葉非常的漂亮。後來,我們坐纜車上山了,到了半空中,看見那的桃花樹是那麼的美麗,我們到了山頂。來了最高處的「飄然亭「了。「飄然亭「分上下兩層,亭中央有一張石桌,從亭中向外眺望,是美麗的風景。美麗的海灣風景和市區的風景都在眼皮底下,市區高樓林立,華夏連連,小鳥在空中飛翔,有時有各種船從眼前經過。風景區的旁邊還有一座岩石海上的岩石大橋,上面行駛著來來往往的車輛,遠遠望去,那車輛只有螞蟻似的這么大,好像一抓就有一大把似的。這里的風景真是美不勝收啊!

我愛汕頭,但更愛我的家鄉的岩石風景區,因為它給了我快樂,還使我流連忘返。

『拾』 描寫都江堰的句子

都江堰只是一個水利工程,是李冰父子用血汗創造的奇跡.我原來以為它只有水美,卻沒有想到版那兒的權水美,山美,樹美,人更美.我們沿著山路拾級而上,路邊綠樹成蔭,花木繁茂,知了的叫聲連成一片,加上山下的小溪流水潺潺,山上鬱郁蔥蔥,好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