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風景
Ⅰ 有誰知道法國尼斯冬天的景色是怎麼樣的
我現在在尼斯市。現在溫度是零上7(晚)到11度(中午)左右。裡面穿一襯衣,外面套一版件厚點的羊毛大衣或棉大權衣。還是穿多點吧,怕冷的話。早晚溫差不大,地中海氣候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現在大街上的花還開著,海的顏色比夏天時要淡點,藍綠色吧。你什麼時候到?提前我可以告訴你一星期的天氣預報。不過說實話冬天來尼斯沒什麼意思,不能下海游泳,尼斯市內沒什麼景點。參觀博物館,一天看看景色也就夠了。或者你可以去周圍的城市戛納或者摩納哥玩一天。在尼斯做公交車就可以到達。
Ⅱ 英國的風景名勝在尼斯湖用英語怎麼說
你好
英國的風景名勝在尼斯湖
翻譯成英語是:
Scenic
spot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Loch
Ness
Ⅲ 為什麼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因為圓明園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其收藏了歷朝歷代的奇珍異寶和文人雅士的絕世佳作,圓明園是中國傳統造林藝術的集大成者。
並且融合了中西風格,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一個園林的毀滅,更是歷代思想藝術結晶的毀滅,因此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
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
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圓明園,在清室150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
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3)尼斯風景擴展閱讀:
圓明園毀滅的歷史背景: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新的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
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略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而又屢屢節外生枝,條件愈益苛刻。
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面對侵略者的計謀,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委曲乞和,遲遲不定戰守之策。因而痛失戰機,致使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
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中國軍隊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名為"北巡",實則置祖宗社稷於不顧,自逃性命。
從而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對入侵者的堅決抗禦。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
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英勇抗擊。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
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
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第三),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
"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
惡狼般地吞噬著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聲稱其被俘人員遭到虐待。
下令火燒圓明園。圓明園的焚毀原因不同人士持有不同觀點,中國官方史學界的說法是英法聯軍為掩蓋其野蠻劫掠而放火滅跡。也有人認為是由於清朝長期不遵守西方奉行的外交禮儀。
自乾隆年間起,對西方各國君主及其使臣蔑視和不平等對待,持此看法的著作有特拉維斯·黑尼斯三世的《鴉片戰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
全園化為一片火海,煙霧籠罩,火光燭天。相距20多里的北京城上空日光黯淡,如同日蝕,大量煙塵灰星直落巷衢。
Ⅳ 18世紀時,風景秀麗的小城哥尼斯堡中有一條小河,河的中間有兩個小島,河兩岸與小島之間共建有7座橋(圖1
與過路點相連的線必為偶數條,而與奇數條線相連的點,只能是起點和終點,這樣的點的個數只能是 0或2個.
可以再連接AC或BC或AB或BD或BA.
故共有5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