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長安景色
⑴ 唐代描寫長安的詩句有哪些
1、《長安春望》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專還?
川原繚繞浮雲外,宮屬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唐代:盧綸
2、《長安秋望》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唐代:杜牧
3、《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唐代:岑參
4、《長安清明》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唐代:韋庄
5、《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雲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唐代:趙嘏
⑵ 求描寫古長安繁華景色的段落,長一點的.古風的
夜幕悄然降臨,長安城內外卻還是燈火通明.風悠悠的吹,酒肆門口的旗幡有節奏的飛舞.霧雨輕回輕灑落答,雕的古拙的欄桿被蒙上一層濕潤,而街上來來往往的人依舊嬉笑著,喧鬧著,夜裡的寒氣擋不住人們火熱的心情.叫賣聲此起彼伏,沿街的攤位周圍都圍滿了人.畫舫在湖上游,差點驚著了從上游漂下來的河燈.
⑶ 長安城從那些方面呈現了盛唐景象
1.農業:積復極興修 水利,制改 進工具, 創制了曲 轅犁和水 轉筒車。唐代糧食作物來生產:閱讀P18北方:粟、小麥 南方:水稻唐朝種植的經濟作物:茶、桑經濟作物得到 很大發展, 尤其四川盆地與長江 下游浙江地區。2.手工業:手工業分工細致,部門 眾多。絲織業和陶瓷業 最為重要。唐三彩樂俑3.商業: 商業十分繁榮,水陸交通發達,貿易往來頻繁。二、開放的社會源景象唐都:長安唐代國力強盛, 科技發達。都城長安 城不僅是全國的政治 經濟中心,還是一個 開放性的國際大都市; 也是是世界上最大的, 最繁榮的城市。為大 唐國內外經濟文化交 流搭建了一座宏大的 平台。我國歷史上第 一個國際大都市(2)盛唐知婦女的地位相對要高一些,比之前朝後代婚姻自由,享有政治權利等少年兒女重鞦韆, 盤巾結帶分兩邊。 身輕裙薄易生力, 雙手道向空如鳥翼。唐朝王建《鞦韆詞》比之前朝後代,盛唐婦女的地位相對要 高一些。三、詩歌的繁榮
⑷ 假如漫步在唐朝長安街頭,能看到哪些景象
富裕的普通百姓家家都有以前王公才能擁有的上等的好馬,和華麗的馬車。
街上人來人往,百姓穿著華麗。可以見到世界各國的商人。可以買到全世界各地的商品。
人民奉公守法,舉止優雅,沒有交通事故,中國人不會隨地吐痰、不遵守道德的的行為。
⑸ 長安八大景有哪些
第一景為華岳仙掌。西嶽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區南,秦、晉、豫黃河金三角交會處,最醒目的奇觀要算東峰一側斷崖上的「仙掌」了。它像一隻手掌,五指分明,惟妙惟肖,若逢雨後,山腰雲霧飄動,如臨仙境。相傳很久以前,華山與中條山相連,黃河水流到這里被山攔擋,河水經常泛濫。當時有一河神叫巨靈,他足踏中條山,手推華山,咆哮一聲,劈開兩山,滔滔黃河水才付之東流,從此在華山留下了手掌痕跡。
第二景為驪山晚照。驪山位於陝西西安市臨潼區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嶺東端的一個支脈,是關中最古老的一座名山。據說,在商朝時,這里曾是驪戎國的所在地,所以叫驪山。也有人認為,「驪」在古漢語里是黑色駿馬的意思。古時山上松柏滿坡,林濤滾滾,從遠處看去,鬱郁蔥蔥,就像一匹奔騰的驪馬立於渭河平原,美如錦綉,所以人們叫它驪山。
每當夕陽西下,雲霞滿天,山色絢麗,落日的余輝給驪山遠近的山巒塗上一片金色,景色十分艷麗。蒼山秀嶺塗上萬道紅霞,景色妖媚動人,酷似一匹「火焰駒」,因此,這一美景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
第三景為灞柳風雪。灞橋,又稱霸橋,位於西安城東12公里處,是一座頗有影響的古橋。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並修了橋,故稱灞橋。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像冬日雪花飛揚。自古以來,灞水、灞橋、灞柳就與送別相關聯。唐朝時,在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或好友東去,多在這里分手,有的還折柳相贈,因此,曾將此橋叫「銷魂橋」,流傳著「年年傷別,灞橋風雪」的詞句,尤其是每到暮春垂柳揚花吐絮之際,只見紛紛揚揚的柳絮,宛如雪花,漫天飛舞,別有趣致,「灞橋風雪」從此被喻為 「關中八景」之一。
第四景為曲江流飲。曲江池位於西安市南郊,距城約5公里。它曾經是我國漢唐時期一處極為富麗優美的園林,春來之時垂柳絲絲,遊人如織,佳人采蓮逐嬉,呈現一片「曲江水滿花千樹」的盎然生氣。每年皇帝在曲江賜宴新科狀元進士,他們在這里乘興遊玩,放杯於曲江池內,杯隨水勢,輕漂漫漫,流至誰前,誰就執杯暢飲,「曲江流飲」由此得名。
現在的曲江已經是西安市的一個亮點,很多和唐代有關的公園、街道都在建設之中,想必大家都知道,電影《大唐芙蓉園》即將上映,大唐英蓉園也已經開園並迎接遊人,陝西領導人在這里先後宴請了連戰和宋楚瑜;大唐不夜城、唐長安遺址公園等也在積極建設中,再過五年,這里將是一片大唐勝景!到那時,大家一定要再次親臨西安,親自感受一下大唐時的景色!
第五景為雁塔晨鍾。大家知道,西安有兩個非常有名的「雁塔」,就是大、小雁塔。該景特指城南薦福寺小雁塔內的一口大鍾,過去,每天清晨都要按節律敲擊大鐵鍾,向人們報曉。清脆而洪亮的鍾聲,遠震古城內外。因此「雁塔晨鍾」被譽為 「關中八景」之一。
第六景為草堂煙霧。草堂寺在西安市長安區西南戶縣終南山下圭峰山北麓,是佛教「三論宗」起源地。西域高僧鳩摩羅什生前在此譯經講佛,死後葬於此處。塔北竹林內有一井,井中常有煙霧升騰而出,與周圍山岡水氣及草堂寺上空綴繞的香煙混為一體,形成草堂煙霧,為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另一種說法是,寺內北側有一口古井,當年井中有一塊石頭,每當看見一蛇卧石上,輒有白霧沖天而上綴繞於帝都長安,因而被稱「煙霧井」,形成 「草堂煙霧」的美景。
第七景為咸陽古渡。指的是咸陽的渭河渡口。在古時東送友人多在灞橋折柳相送,而西去故人則多在咸陽橋揮淚惜別。咸陽古渡為秦第一大渡口,周圍風景秀麗,天空北雁鳳鳴,水上白鷺出沒,別有一番景緻。
第八景為太白積雪。太白山位於眉縣、太白、周至三縣交界處。「太白積雪」指的就是這里的風光。關於「太白積雪」的景點,歷來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太白山由於海拔較高,所以山頂空氣稀薄,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山上也依然是皚皚白雪的冰凌世界。人們遠在百里之外,遙望太白山,只見山下蒼翠,山頂雪白,故有「太白積雪六月天」之說。另一種說法是,太白積雪並非真雪,因為太白山頂部多由淺色的片麻岩組成,加之氣候高寒,日照強烈,風吹雨淋,使整塊岩石不斷地風化破碎,不停地沿著山坡滑落。日久天長,就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地方,形成了一片白色的石海,而在海拔3200米以下處,仍是一片森林的海洋。這樣,就形成了山腰下青綠、山頂上雪白的奇異景觀。
⑹ 唐朝時的長安是什麼樣子的
長安城由宮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組成,城內百業興旺,最多時人口超過100萬。唐王朝的建立後,對唐長安城進行了多方的補葺與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趨合理化。龍首原上大明宮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統治者更加佔有高亢而優越的地理位置。站在龍首原上,俯瞰全城,更顯一代帝國一統天下的氣度與風范。
唐長安城在城市規劃的布局上,十分注重利用地形。長安城有特殊 的六條高坡地形,故在此基礎上利用自然的地形規劃新都。在六坡經過 的地方,分別布置宮城、皇城和寺塔。長安城採取了嚴格的左右對齊布局。全城以南北方向的朱雀大街作為中軸線,東西兩側整齊排列著數目 與面積相等的坊市。
街衢與坊里整齊地並排在一起,東西向與南北向大 街成網格狀交叉。將外郭城進行網格式分區,每個網格就是一個坊里。 皇城中的12條大街呈相互交錯狀,將皇城地區進行網格式分區。由此可 見,唐長安城的布局極其整齊,規制嚴密。
(6)唐朝長安景色擴展閱讀:
長安城的特點:
隋大興唐長安城總體上是中軸對稱的格局,設計時參考了鄴城和建康城的布局。城市建設過程中,還附會《易經》中「乾卦六爻」的說法,根據龍首原分為六條崗地的特點,安排了功能不同的建築。此外,在城市的邊緣規劃了園林區,既可美化環境,又可成為民眾的游覽場所,是中國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創舉。
唐長安城的形制是中國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設的典範,歷代有許多文人學士進行過考證和研究。盛唐時期韋述的《兩京新記》、宋代宋敏求的《長安志》、程大昌的《雍錄》、趙彥衛的《雲麓漫鈔》、元代李好文的《長安圖志》、清代徐松的《唐兩京城坊考》等著述,都對唐長安城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闡述。北宋的呂大防還曾將唐長安城的布局作圖刻石,以期永垂後世。現此圖雖僅存一部分,但仍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
唐長安城在當時也影響了鄰近國家和地區的都城建設。渤海國上京龍泉府就是效仿了長安的規劃。日本國的平城京、平安京、藤原京、難波京以及長崗京不僅形制和布局模仿長安,就連一些宮殿、城門、街道的名字也是襲用了長安城的相應名稱。
長安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2米,周長36.7公里。城牆寬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築,城門處的牆段還砌有磚壁。城牆和其外側的城壕已基本被毀,僅在北面的玄武門和南面的安化門附近留有部分殘垣。
⑺ 唐朝長安城的著名文化景觀是什麼
唐長安城是按照中抄國傳統規劃思襲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宮城、禁苑、坊市組成,有2市108坊,面積約87.27平方公里(包括唐代新建大明宮、西內苑、東內苑),是同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都城。城內百業興旺、宮殿參差毗鄰,最多時人口近100萬,顯示出古代中國民居建築規劃設計的高超水平
⑻ 唐朝的都城長安是什麼樣子
長安城規模宏偉,布局嚴謹,結構對稱,排列整齊。外城四面各有三個城門,貫通十二座城門的六條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幹道。而縱貫南北的朱雀大街則是一條標準的中軸線,它銜接宮城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和外城的明德門,把長安城分成了東西對稱的兩部分,東部是萬年縣,西部是長安縣,東、西兩部各有一個商業區,稱為東市和西市。城內南北11條大街,東西14條大街,把居民住宅區劃分成了整整齊齊的110坊,其形狀近似一個圍棋盤。
唐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皇城3部分構成,總面積84多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7米,周長36.7公里。每面有3座城門,南面正門明德門和丹鳳門為5個門道外,是都城的最高等級。宮城位於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長方形、南北1492米,東西2820米。中部為太極宮(隋大興宮),正殿為太極殿(隋大興殿)。東為皇太子東宮,西為宮人所居的掖庭宮。皇城接宮城之南,有東西街7條,南北街5條,左宗廟,右社稷,並設有中央衙署及附屬機構。後來,唐太宗(李世民)到唐高宗時期修建大明宮,唐玄宗(李隆基)又把自己當臨淄王時的王府改擴建成了興慶宮,三座宮殿合稱「三內」。東城西城分別有東市和西市兩座市場,集中了長安城的主要商業。城內有四條溝渠提供生活和環境用水。城東南角有一座人工園林——芙蓉園,園中有曲江池。
長安城(外郭城)開十二座城門,南面正中為明德門,東西分別為啟夏門和安化門;東面正中為春明門,南北分別為延興門和通化門;西面正中為金光門,南北分別為延平門和開遠門;北面的中段和東段分別與宮城北牆和大明宮南牆重合,西段中為景耀門,東西分別為芳林門和光化門。除正門明德門有五個門道外,其餘各門均為三個門道。據實測,明德門址東西廣55.5米,南北長17.5米,每個門道寬5米。特別是明德們內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寬達150米至155米。其他的不通城門的大街寬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間,而順城街寬20米到25米。明德門原有台閣式門樓建築。宮城位於郭城北部正中,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2820米,南北寬1492米,周長8.6公里。城四周有圍牆,南面正中開承天門(隋稱廣陽門),東西分別是延喜門和安福門,北牆中部開玄武門。宮城分為三部分,正中為太極宮(隋稱大興宮),稱作「大內」,東側是東宮,為太子居所,西側是掖庭宮,為後宮人員的住處。今天西安城內西五台和北城外自強西路北側鐵路中學內的土崗則是為數不多的大興宮城遺址。
皇城亦為長方形,位於宮城以南,其東西與宮城等長,南北寬1843米,周長9.2公里。城北與宮城城牆之間有一條橫街相隔,其餘三面辟有五門:南面三門,中為朱雀門,兩側為安上門和含光門;東西面各一,分別為景風門和順義門。南面正中的朱雀門是正門,向南經朱雀大街與外郭城的明德門相通,向北與宮城的承天門相對,構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軸線。城內有東西向街道7條,南北向5條,道路之間分布著中央官署和太廟、社稷等祭祀建築。從城市的平面布局來看,規劃者嚴格講求左右對稱。全城以宮城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和外郭城的明德門之間的連線,也即承天門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為南北向中軸線,以此為中心向左右展開。為突出北部中央宮城的地位,以承天門、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門等一組組高大雄偉的建築物壓在中軸線的北端,以其雄偉的氣勢來展現皇權的威嚴。之後,隨著不斷增添新殿,才使這種格局有所變化。
唐長安城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唐長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達官貴人、兵士、奴僕雜役、佛道僧尼、少數民族外,外國的商人、使者、留學生、留學僧等總數不下3萬人。當時來長安與唐通使的國家、地區多達300個。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飲食風尚等從長安傳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過唐長安城消化再創造後又輾轉傳至周邊的日本、朝鮮、緬甸等國家和地區。唐長安成為世界西方和東方商業、文化交流的匯集地,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大都會。
唐長安城的形制是中國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設的典範,在當時也影響了鄰近國家的都城建設。
唐代長安平面圖
⑼ 唐朝時長安城有什麼著名的建築和景點,地方。
唐朝時長安城有以下著名的建築和景點:
鍾鼓樓、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宮、未央宮
⑽ 唐朝長安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唐朝長安,既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又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那裡,有來自各國的少數民族和亞洲各國人,成為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