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仄聲
『壹』 杜甫 日暮 賞析
問題1夜來愈深,人更源靜,詩人帶著鄉愁的眼光觀看山村秋景,彷彿蒙上一層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這兩句詞序有意錯置,原句順序應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滿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瑩欲滴。意境是多麼凄清而潔凈!給人以悲涼、抑鬱之感。詞序的錯置,不僅使聲調更為鏗鏘和諧,而且突出了「石泉」與「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現的詩意更加奇逸、濃郁。從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隱隱地流露出一種遲暮之感。
問題2「情語能以轉折為含蓄者,唯杜陵居勝。」(《姜齋詩話》)王夫之對杜詩的評語也恰好闡明本詩的藝術特色。詩人的衰老感,懷念故園的愁緒,詩中都沒有正面表達,結句只委婉地說「何須花燼繁」,嗔怪燈花報喜,彷彿喜兆和自己根本無緣,沾不上邊似的,這樣寫確實婉轉曲折,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給人以更鮮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藝術上可謂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基本內容就是這些了 你自己總結下
『貳』 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敬求下聯
尊敬的征聯組委會:你們好!
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
下聯:道祖苑中道苑游
「觀音」是專有名詞,能用在對句中,對得上「觀音」的是很少了,我用「道祖」也是專用名詞。
」觀」是名詞,同時也是動詞(看);」道」是名詞,也是動詞(說、講)。
〈觀音山〉能在專有名詞後加個名片語成新的專有名詞就更少了,因而,我用(道祖苑),觀音山對道祖苑實在是巧。觀音山是觀音山森林公園景區的一個景點,而道祖苑則是觀音山森林公園景區,大景區對小景點,氣勢磅礴。
為什麼說觀音山森林公園景區就是道祖苑呢?你看看整個景區內有觀音、佛祖、送子、耀佛等仙宮,雕像,感恩湖,送子泉,佛光路暨森林公園,月老台一系列景色、景觀,是人們玩樂、休閑娛樂,寄託夙願、了佛、道之緣的聖地。而「」苑」字則能表達道的祖先暨佛、禪、神、仙、龍供奉之地的統稱——道祖苑。
再說方位詞的運用,「上」偏偏用在七字聯第4格上是仄聲,我用「」中」平聲的方位詞也恰到好處。
再說掉字「觀」居然要作動詞即看的意思,我用「」道」同是要轉換為講、說的意思,微妙的很。
最後說「山水」,居然並列可轉品關聯詞,山是名詞,水是動詞;我用苑游,苑字,古代通用為森林苑、獸苑、皇宮貴族的園林苑等,名詞,游字動詞,苑游關聯詞。上下聯十分融合、匹配、意境也好。
總之,」觀音山上觀山水」,要對出下聯,實在是太難了!能對出下聯:」道祖苑中道苑游」實則不易!且平仄韻律對仗,格律符合要求,加上橫幅(觀音山)其意境融合,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相輔相成、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一看就明了,一讀就懂意,無不是一副天合之意的下聯。
『叄』 黃昏乍涼還熱,風景這邊獨特.感嘆人生平仄,知己能有幾個
又何必感嘆黃昏的涼熱,終究星空會代替它,終究會有一顆屬於你的璀璨。
人生有平仄也未必是壞事,一帆風順雖能帶來一時的慶幸,但也能帶來單調乏味相伴,。
祝樓主開心!
『肆』 求製作一首關於春天景色的五言律詩或者七言詩,要求平仄押韻。。謝謝大家
【缸溢春色】
新芽青翠向陽開,
怒馬鮮衣撲面來。
迎夏小花初綻放,
一輪落日酒舒懷。
『伍』 求一首格律詩,內容是有關南陽的或者是春天景色的,要自創的,合仄合韻,符合格律詩的要求
南陽意游抄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南陽藏五聖,況世蘊奇葩。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智起對謀成,諸葛對子牙,傳與問,皆流傳也。)
智起傳諸葛,謀成問子牙。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句內自對,對仗的一種,軟風對綠水,錦瑟對琵琶。)
軟風暖綠水,錦瑟湊琵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一曲撩人意,方驚遇晚霞。
謀成問子牙:【南陽學術界】姜子牙的先祖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賜姓姜,封於呂地為侯,在現在的卧龍區王村鄉董營村建立了呂國,姜子牙就出生在董營村。呂國為一個古國,已被史學界認定在南陽西,春秋初年為楚所滅。當地稱姜子牙為「謀聖」
『陸』 觀音山上觀山水,菩薩上山看風景
這幅對聯過不了初審,直接可以淘汰。
上聯征對:觀音山上觀山水
——這是廣東省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為擴大景區影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與廣東楹聯學會聯合主辦的征聯活動,懸賞價7萬起,目前已修定為70萬元整。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參加應對的2000多人、5000多個下聯中,據主辦方評審,仍未有達到主辦方征聯要求滿意的應征下聯。主辦方決定徵集對句將一直進行下去,直到出現滿意的對句為止。
要想了解這上聯怎麼對,就要普及一下對聯的知識。對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文體,擁有嚴謹的格律,用現代話來理解,至少具備六大基本要素,即:①字數相等,②內容相關,③詞性相當,④結構相稱,⑤節奏相應,⑥平仄相諧,以這幅對聯為例,列舉如下:
觀音山上觀山水
①字數相等:7字,故下聯也要七個字;
②內容相關。不僅僅是描述的內容,而且對聯還特別限定了必須是廣東省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裡面的景點,那麼就更要命了!范圍更狹窄了!我們姑且當這個條件不存在。那麼「觀音山上觀山水」,可以理解為A、我們爬上東莞市的觀音山上去觀看風水;B觀音菩薩在觀音山上觀看風水,那麼下聯就要跟這句對聯的意思有所關聯。
③詞性相同+④結構相稱:上聯是:名詞(觀音山:地名)+方位詞(上)+動詞(觀)+名詞(山水),下聯也必須是這樣的結構,同時「觀」字在這里既是名詞(觀音)又是動詞(觀山水),一詞多性,且「山水」又是個並列詞語(山和水是並行的詞語,那麼下聯也要這樣的結構!
⑤節奏相應。上聯是:3+1+1+2(「觀音山+上+觀+山水」)=4+3(「觀音山上」+「觀山水」)結構,那麼下聯也必須是一模一樣的。
⑥平仄相諧。所謂的平仄,是指漢語發音的音調,古音分兩大類五音調,其中用現代漢語的音調來描述,即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屬於平聲字,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和入聲(古音(現代普通話話沒有了,僅存於地方語言內,如粵語等)屬於仄聲字。對聯的規律是上聯的平仄要和下聯的平仄恰恰想法,且無特殊語言的前提下,最後一字是仄聲字的為上聯,最後一字是平聲字的是下聯,那麼我們就可以將下聯的平仄推出來:
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下聯:囗囗囗囗囗囗囗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外,平仄還有「窄對」(平仄一字不能錯)和「寬對」(簡單而言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我們姑且將其列為「寬對」好了,那麼下聯的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必須是仄、平、仄,這樣下聯的平仄就應該是:
下聯:
平仄:囗仄囗仄囗仄平
其次,對聯的九大禁忌也要熟悉,不然寫了錯句,行家一看就會知道你的底細: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對欠平衡。 第四失替應留意,五為亂腳六孤平。 第七切記三平尾,八忌上重下邊輕。 九忌初學用僻典,淺顯易懂也求精。這個我就不贅述了。
——然後我們依據這六大元素來評點您的對聯,您的第一個詞「菩薩」和「觀音」是對不上的,菩薩是偏正結構,觀音是動賓結構,失律,大錯!您的第二個片語「上山」是動賓片語,對不住上聯的「山上」,失律,大錯!最後倆字「風景」對山水,不甚工整!而上下聯都有共同的「山」字,屬於大忌之一,「合掌」。以上幾個錯誤屬於基本錯誤,如同我們把女人認定為男人一樣,這已經證明您對對聯一竅不通了,正如「一個壞雞蛋只需要嘗一口證明這是壞雞蛋,就沒有必要把壞雞蛋全部吃掉」的原則,其他的點評就沒有必要進行下去了!形式都過不去,談何內容呢?穿乞丐服的女子一定不是美女(黃蓉除外,她是故意的)!所以您這幅對聯入圍都不可能,談何獲獎呢?70萬就別想了,看看評委們是不是心疼您也用了功,給個7分錢就已經很慷慨了(開個玩笑而已,絕非嘲諷)!
『柒』 贈劉景文古詩標平仄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緻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徵。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贊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緻,「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捌』 急求兩首七律(8句),一首寫任意景色,最好是張掖的黑河,另一首寫李清照或其他古代名人,必須押韻和平仄
七律·黑河來
寒山蒼翠秋雨綿,通天鳥自道路盤盤;
金盆波光凝倒影,鐵甲濤聲開新天。
始登太白醉酒亭,復尋詩仙散落篇;
願振長策安天下,人間處處桃花源。
七律·寫給李清照
簾卷西窗探海棠,玉葉含芳映嬌娘。
莫笑晨昏一醉過,千杯啖盡即文章。
深閨春去試梅裝,多情細灑種成傷。
自將浮夢隨波渡,奈何樽後淚穿腸。
『玖』 看世間風景,品人間萬物下聯是什麼
上聯是,看世間風景,品人間萬物,
下聯是,曉天下人情,賞時下百花。
對聯的要求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 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 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一、字句對等。
一副對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
二、詞性對品。
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
三、結構對應。
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虛詞的使用,以及修辭的運用,合乎規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
四、節律對拍。
上下聯句的語流節奏一致。節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佔一節;也可以按語意節奏,即與聲律節奏有同有異,出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字。
五、平仄對立。
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六、形對意聯。
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