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段主題
Ⅰ 寶雞咸陽段渭河綠化詳細情況
咸陽市渭河近堤綠化工程分為8個項目段、9個實施單位,分別是:武功段、興平段、高新區段、秦都段、咸陽湖段、城區段、市城建局和渭城區段、涇渭新區段。工程從2008年12上旬開始實施,2009年4月基本完成,2010年春季進行了補植補栽。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資1534.09萬元,建成渭河近堤綠化林帶74.63公里,摺合綠化面積7450.9畝,栽植各類樹木56.39萬株。其中:堤外防護林帶74.63公里,綠化面積 4371.1 畝;堤防內防浪林帶27.1公里,綠化面積2738.3畝;堤頂行道林 40.5公里,摺合綠化面積341.6 畝。如果不計涇渭新區段15.4公里、1155畝的建設任務,全市共超額完成綠化面積739.9畝,超額完成了計劃任務的9.4%。
渭河(咸陽段)景觀規劃場地位於渭河水系的中下游,咸陽市區的西南部,是聯通寶雞市、西安市的自然紐帶。
規劃的概念主題為「仙島龍脈﹒陽城綠道」。「仙島龍脈」意在點名渭河景觀的所在地,是中國最為著名的帝王都城,是炎黃子孫龍脈的所在地;同時,渭河的河流形態絲一條伸展的長龍,與咸陽城市的文化形象相統一。「仙島」意旨渭河景觀的生態人文特點,水中央的座座島嶼在水汽的襯托下,好似雲霧繚繞的仙境一般。
為實現渭河的規劃願景,首先要解決其面臨的問題。通過對渭河的分析,其面臨著城市與水、水與人、水與生態之間的三大問題。第一大問題:洪澇隱患,水體污染。渭河是咸陽的母親河,但卻同樣遭受這水質污染的考驗。渭河常年水質為「V」類,河道采沙、工業污水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現象仍然存在,造成了河道駁岸的不穩固性河水體污染的加劇。因此如何治理渭河的生態環境,還咸陽城一條清澈的河流是規劃的首要問題。
第二大問題:河與城離、文明缺失。咸陽因渭河而興,但城市的發展與渭河相脫離,城市居民的生活與渭河沒有過多的聯系。同時,渭河流域所擁有的文明不曾延續,造成了文化的缺失。如何重塑渭河在歷史上的輝煌,並成為咸陽城市發展的一部分,是規劃的重要內容。
第三大問題:人與水隔。渭河現存一條起防洪作用的道路,並局部設置了擋牆,並形成了較大的豎向高差,造成了人視覺景觀的遮擋。如何將人於水的距離更加的親近,為人提供親水空間,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是規劃的重要內容。
針對上述幾大問題,規劃對渭河的景觀規劃提出四大發展策略。
第一大策略:梳理岸線肌理,恢復生境,構建生態景觀廊道;
尊重場地肌理及生態格局。對濕地及農田進行保護,確定大地的生態基底。維護渭河自然的水系形態。分析渭河的生物保護格局及遊憩環境,確定渭河雨洪利用、生物保護、鄉土景觀及遊憩安全格局,利用植物的濕地凈化功能,恢復渭河水質,營造自然生態的綠色廊道景觀。
雨洪利用將保留與溝通現狀河道,解決場地內的水系的循環與水質問題;通過人工濕地,解決水質問題,並在汛期蓄滯洪水;通過雨水收集系統,解決水源不足與內澇防災問題。
生物保護安全格局要充分保留中心區外圍的農田、魚塘及荒草地,為生物提供棲息地;
利用水系、林帶等線性元素建立鄉土景觀體驗廊道。結合水系建立連續的非機動車廊道,保證公園綠地的可達性,同時滿足居民遊憩與休閑的體驗。
利用植物的凈化功能,恢復渭河天然水質,營造綠色廊道景觀。
利用濕生和水生植物,在現有的河道水線的基礎上,在灘塗、濕地及水岸邊緣,大面積種植植物,隱性地增加河道的蓄水空間及提升水域空間環境。並利用植物的天然凈化功能,有層序地治理水污染。建設人工濕地及城市雨水收集系統,利用濕地水泡、水資源下滲到綠地系統及城市雨水管網收集道路積水等排入渭河。並按照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截留一切排向渭河的污水管道及廠房廢水管道,對渭河沿岸的工業廠房進行搬遷,建設獨立的污水處理系統,嚴謹向渭河河道中排污。污水進過污水處理廠達標後方可排入渭河河道內。
規劃在渭河(咸陽段)根據場地周邊環境及發展定位,確定了不同的駁岸設計手法,主要以自然駁岸、生物工程駁岸及人工硬質駁岸三種類型為主,提供觀賞、親水等多樣化的水系體驗空間。
第二大策略:依託渭河線性骨架,聯通區域,結合地方歷史文化,延續城市文化脈絡。
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將咸陽的弦板腔、三彩佣、剪紙等豐富的歷史民俗文化資源融入到景觀設計中,使渭河成為一條底蘊深厚的文化之河。
在這一規劃策略的指導下,將渭河的定位為 「一帶、兩岸、三線、五段、多園」的空間結構。規劃以渭河貫通的水帶為整個河流的基調,結合渭河「動靜」特色相區分的功能水岸充分利用渭河的濱水環境。三道遊憩線路充分滿足渭河的可進入性,提供多樣化的游覽需求。五個特色的功能區段,賦予渭河特色鮮明的景觀主題。多個景觀園區,兼顧景觀美化及產業發展,有效提升渭河生態產業的建設。
生態濕地凈化區。本區西起渭河上游武功與楊凌交界處,東至渭河與黑河的交界點,全長共31.37 km。本區是渭河進入咸陽的第一的區段,受城市工業發展的影響,渭河水質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該段的功能主要以生態水質凈化為主,設置四大景觀組團,分別包括漫灘之舞組團、飛鳥齊鳴組團、棧橋雲霧組團、鄉野庄園組團。
民俗文化展示區。該區位於黑河與渭河交界處至渭河與澇河交界處,全長18km,藉助河道內已有的濕地島嶼等生態資源,布置遊客喜聞樂見、參與性較強的生態體驗性活動。該區包括餘音繞耳及故鄉尋夢兩個組團,分別以咸陽的曲藝及物質文化為主題,打造文化氛圍濃郁的景觀。
歷史文化體驗區。本區段位於渭河與澇河交接處至西寶高速公路段,全長共7.2km。該區以咸陽市歷史文化、現代藝術等為主題,將焚書坑儒、商鞅變法等著名的歷史文化典故運用景觀設計的手法進行表達,在河道兩岸布置參與性和體驗性的活動。該功能區段包括秦風組團及漢韻組團,分別展示了秦漢兩個歷史朝代的文化景觀。
城市濱水觀光區。城市濱水觀光區位於西寶高速公路至福銀高速公路區段,全長共12.8km。該區段的景觀設計結合咸陽湖公園及河道兩岸現有的規劃設計內容,在綜合分析咸陽主城區城市發展戰略後,將該區段向東西兩個方向進行延伸,以服務於城市人群的日常生活休閑為宗旨,增加渭河岸線的土地利用價值,為市民及遊客提供日常休閑、夜晚娛樂的活動場所。
新區濱水休閑區。新區濱水休閑區位於福銀高速公路至包茂高速公路與先交接處,依託現狀已建設的蘭池大道,全長約16.55km。該區段以服務涇渭新區的城市人群,展現咸陽新城面貌,樹立城市形象為目標,結合已建成的蘭池大道,在河道內以現代、藝術、城市為主題,在渭河兩岸增加的景觀小品、休閑服務設施及公共開放空間,成為咸陽與西安城市聯通與發展的主要銜接點。
第三大策略:設置休憩空間及道路,創造完善的遊憩網路。
規劃在渭河沿岸設置了三級道路系統,分別為堤岸遊憩道路、外圍聯通道路及內部游覽道路,以此保證渭河景觀游覽及觀賞的可進入性。
規劃共設置了濱河機動車道動態觀景視線、景點靜態視線及橋梁景觀視線三大視覺景觀體系。
根據規劃綠地系統結構,將渭河景觀帶劃分為七個綠化功能分區:道路綠化區、停車場綠化區、防護綠化區、基礎綠化區、特色景點綠化區、濕地植物綠化區、濱水綠化區。
第四大策略:以項目建設促經濟發展,推動西咸一體化
規劃以旅遊產業為主導,打造沿河休閑產業經濟帶,並與渭河(咸陽段)的上下游城市進行銜接,利用渭河水域串聯城市之間的產業連接,促進西咸一體化的開發建設。在渭河沿岸設置了濕地觀光、民俗度假、歷史體驗、濱水娛樂及新區展示類建設性項目,以休閑度假產品盤活渭河的旅遊產業。
規劃在渭河沿岸設置了9個重要的景觀園區。
濕地博覽園是一條濱水的帶狀開放性公園。公園佔地約5km,依託現有水環境,以濕生和水生植物資源環境為依託,在生態環境恢復的基礎上,在公園內點狀設置濕地博覽公園,作為點綴在渭河上的一顆珍珠。
鄉野庄園依託現狀周邊的魚塘、農田、果林等資源,打造集田園觀光、濱水休閑、生態採摘、特色餐飲及農家住宿為特色的綜合性度假旅遊區。
曲藝文化園以咸陽市的民俗文化為資源依託而開發建設的大型度假園區。園區主要開展戲樓、弦板腔、蛟龍轉鼓、特色民俗餐廳、曲藝文化體驗舍為主題的綜合性藝術度假園區。
民俗度假村以咸陽市的物質民俗與非物質民俗為依託,拋開咸陽的帝網及遺址文化,以服務於咸陽及周邊城市人群追溯古老城池人的生活為主要目的所開發的體驗型項目。
歷史長卷公園是城市帶狀開放公園,長約4km,主要涉及了景觀雕塑小品、開放空間及體驗型景觀,點綴在濱水河岸上。每個開放空間不超過200平方米,將秦朝的商鞅變法、焚書坑儒等文化典故用景觀的形式進行表達,以新中式的設計風格為主要基調,弘揚秦朝的歷史文化,樹立咸陽城市形象。
規劃依託現有的咸陽湖公園,進行整體的景觀改造與提升,對現有濱水駁岸及景觀種植進行有機的整理,在城市旅遊集散功能的基礎上,使公園與蘭池大道景觀及其西側的歷史文化主題公園更有條理的銜接。
水上兒童樂園依託咸陽湖公園的湖面資源,為咸陽城市的青少年提供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依託南岸的現狀環境,在保證湖區遊船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建設水上兒童樂園,開展水上氣球、水上飛彈、水上自行車等旅遊活動,這一活動具有高效的聚集人氣的作用,以此促進咸陽市南岸的開發建設,帶動南部新規劃開發地塊的建設,豐富湖區的旅遊內容。
濱水步行商業街位於咸陽湖的東側,與蘭池大道的交匯處,通過商業這一聚集人氣與活力的項目,作為涇渭新區與咸陽城區在渭河沿岸的主要景觀焦點。該項目主要在商業業態上進行創新,在建築、景觀風格上進行創新,打造奧特萊斯等工廠店鋪,以濱水街區的形式進行展示,作為咸陽與西安兩個城市商業的重要補充。
規劃以蘭池大道為新城濱河區段的帶狀公園為城市新的形象展示內容,並與咸陽湖區進行有機的連接,構成東西向連續的景觀綠帶。
渭河景觀帶即是一條紐帶,系著城市之間的友情,又是一條拉鏈,將城市與生態充分的融合,成為區域內重要的生態長河、景觀之河、活力之河。
Ⅱ 描寫園林景觀或者綠化的文章、詞句、段落
園林景觀的概念及內涵
摘要: 對於園林,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教授有過一系列論述,如1958年3月他曾發表文章「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談園林學」。初步統計,到1999年末錢老已發表各類論述園林、城市學的書稿及書信百餘封,表現出老一輩科學家對中國城市、建築、園林的關注,並指明了方向。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園林」來做「市標」的國家,而且是第一個建造園林城市的國家。總的來說,園林景觀具有豐富的內涵及社會價值。 關鍵詞:園林與生態、景觀、景觀與人類生活
1.園林
許多人認為園林只是指以植物相關的景觀營造,在現在,這個認識並不能完全概括園林包含的內容,現代園林所包括的范圍是如此廣泛,除了亭台樓閣,花草樹木,雕塑小品,還有各種新型材料,廢品利用等等。園林在造景上必須是美的,要在視覺、聽覺上有形象美。綠地就不一定必須有形象美。所以園林可以成為美的景觀,而綠地就不一定能成為美的景觀。園林還必須是一種藝術品,什麼是藝術品?藝術品是一種儲存「愛」的信息的載體,「園林」是一種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儲存愛的信息,以植物造景為主的重要藝術品,她也可成為代表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市標」之一。
1.1.園林的分類
從布置方式上說,園林可分為兩大類:規則式 ,代表是西方園林 代表國家 義大利宮殿、法國台地和中國的皇家園林;自然式,代表是中國的私家園林蘇州園林、嶺南園林;混合式 ,現代的建築是規則式和自然式的搭配
從開發方式上說,園林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利用原有自然風致,去蕪理亂,修整開發,開辟路徑,布置園林建築,不費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園林。如唐代王維的輞川別業是將私家別墅營建在具山林湖水之勝的天然山谷區,可稱為山林別墅;如湖南大庸縣的張家界、四川松潘縣的九寨溝,具有優美風景的大范圍自然區域,略加建設、開發,即可利用,稱為自然風景區;如泰山、黃山、武夷山等,開發歷史悠久,有文物古跡、神話傳說、宗教藝術等內容的,稱為風景名勝區。另一類是人工園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為改善生態、美化環境、滿足遊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創造的環境,如小游園、花園、公園等。
中國古典園林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聲譽,代表作是蘇州園林,較著名的有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藕園、獅子林等。
1.2 .園林是最佳的人居環境
自有人類便有人居環境。經歷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階段,直到目前人類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環境。現代的趨勢不僅在於居住建築本身,更著眼於環境的利用與塑造。從居住小區到別墅豪宅無不追求山水地形的變化,形成現代建築與山水融為一體之勢。20世紀末國際建築師協會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紀「要把城市和建築建設在綠色中」,足見城市綠化和園林在人居環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未來發展的方向,則不僅在人居室內環境,更側重於人居室外環境
人居環境廣義可至太空,中義為城市及農村,狹義可至居住小區乃至住宅,無不與環境發生密切的關系。中國人居環境的理念是文化的總綱「天人合一」之一脈,強調人與天調,天人共榮。其中也包含「人傑地靈」、「景物因人成勝概」等人對於自然的主觀能動性。即使創造藝術美,也是「人與天調,然後天下之美生」(《管子·五行》)。因此中國古代有「天下為廬」之說。其中主要是體現用地之地宜,兼具順從與局部改造的雙重內容。生產是手段,經濟利益不可片面追求,我們的目的是持續發展的天人共榮、興世利民。
園林卻不是自有人類就有的。人類初始,居於自然之中而並未脫離自然。隨社會進步,
人因興建城鎮與建築而脫離了自然,卻又需求自然的時候就逐漸產生了園林。古寫的「藝」字是人跪地舉苗植樹的象形反映。人不滿足於自然恩賜的樹木,而要在需要的土地上人工植樹,這是恩格斯所謂「第二自然」的雛形和劃時代的標志。在園圃等形式的基礎上發展出囿、苑和園,在西晉就出現了「園林」的專用名詞。現代的中國園林概念是要滿足人類對自然環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綜合要求,將生態、景觀、休閑游覽和文化內涵融為一體,為人民長遠的、根本的利益謀福利。園林學從城市園林擴展到園林城市、風景名勝區和大地園林景觀,園林是最佳的人居環境。園林不僅要為人居環境創造自然的條件和氣氛,於中也滲透以人文;人們不僅從自然環境中得到物質享受,也從寓教於景的環境中陶冶精神,獲得身心健康。
1.3.園林的性質及功能
我們不要把園林的思維形式局限在某個方面,比如,相同樹木在一個地方種植,非要三棵或五棵,兩條道路交叉的地方一定不能是銳角等,如果老認為只有這樣才是美,那麼我們思維將局限在很小的范圍,而做出的作品就將難有創意,園林亦將是一個非常苦悶的事。做園林就好象畫畫一樣,有喜悅的,休閑的,古典的,同樣需要緊張的,悲傷的,現代的,抽象的,甚至零亂也是一種美,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就是為了表達出某一種氣氛,心情,感受,這就是美,我們用銳角表現一種比較刺激的氣氛,用規則的幾何造型表達一種嚴謹的思想,用黑色表現一種悲涼的心情,用紅色表達一種熱烈的心情,而至於用什麼材料,那是次要的。
我們幾乎可以將世界上所有的材料用到園林上(只要我們能想像出來的)除了鋼,石,水,木,布料,植物常見的材料,還可以用玻璃,塑料,彩色水泥等新穎材料,我們也可以將元素材料相互調換,如:樹用不銹鋼,石頭改為玻璃,我們更可以改變各種元素材料的大小,形狀,顏色,質感等。如:柱子做成上大下小,或彎曲,或傾斜,石頭做成方的,顏色是紅色。這樣一來,我們設計的思維就變的非常廣闊。
園林也不是靜止的,,為什麼一些公園去了一兩次就不想去,原因就是再去看也是那幾樣東西,而且還要給錢。它更應該表現在動態方面,因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運動才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怎樣才能使園林變成動的, 1、就是我們做園林的時候,應考慮到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比如小樹可以長大成參天大樹,2、將園林同人融合在一起,比如:建造親人雕塑,健康鋪道,親水廣場,游樂設施,供人們遊玩,也可以將園林做成一個農庄,人們可以種菜,種花,賞果,3、舉行一些活動,如:定期舉行花展,園林小品比賽,游園活動,植樹活動,拔草比賽,從而使園林成為一種運動,變化的東西。即可以增加遊客的返回次數,又增加經濟效益。
按照現代人的理解,園林不只是作為遊憩之用,而且具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凈化空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塵埃,減輕污染;可以調節空氣的溫度、濕度,改善小氣候;還有減弱雜訊和防風、防火等防護作用。尤為重要的是園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遊憩在景色優美和安靜的園林中,有助於消除長時間工作帶來的緊張和疲乏,使腦力、體力得到恢復。園林中的文化、游樂、體育、科普教育等活動,更可以豐富知識和充實精神生活。
2.景觀
景觀(Landscape),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都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地理學家把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定義為一種地表景象,或綜合自然地理區,或呈一種類型單位的通稱,如城市景觀、草原景觀、森林景觀等;藝術家把景觀作為表現與再現的對象,等同於風景建築師則把景觀作為建築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態學家把景觀定義為生態系統或生態系統的系統;旅遊學家把景觀當作資源而更常見的是景觀被城市美化運動者和開發商等同於
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燈,房地產中的園林綠化和小品、噴泉疊水。而一個更文學和廣泛的定義則是「能用一個畫面來展示,能在某一視點上可以全覽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對不同的人也會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說「同一景象的十個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4]:景觀是人所嚮往的自然,景觀是人類的棲居地,景觀是人造的工藝晶,景觀是需要科學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質系統,景觀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景觀是可以帶來財富的資源,景觀是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景觀是歷史,景觀是美。
2.1 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描寫園林景觀或者綠化的文章、詞句、段落
每一景觀都是人類居住的家,或者說是潛在的"家"。中國古代山水畫把可居性作為畫境和意境的最高標准。無論是作畫或賞畫,實質上都是一種卜居的過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也是場所概念(Place)的深層的含義。這便又回到哲學家海德歌爾的棲居(Dwelling)概念(Heidegger, 1971)。棲居的過程實際上是與自然的力量與過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諧的過程,大地上的景觀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而對自然的適應、改造和創造的結果。同時,棲居的過程也是建立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過程。因此,作為棲居地的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2.2景觀的發展
景觀的發展是與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的。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對景觀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回顧歷史,正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使園林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促使了現代景觀的產生。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意識的進步,促進了景觀事業的發展和設計領域的不斷擴展。嚴重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對於無所節制的生產、生活方式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人們對自身的生存環境危機感日益加重,於是環境保護成為普遍的意識。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變遷,使得完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公園的工業之後的景觀不斷出現„„社會的發展改變著今天景觀設計的面貌,社會因素是景觀發展的最深層的原因。
2.3景觀的意義
景觀的社會意義在於,景觀應該、也必須要滿足社會與人的需要。今天的景觀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代景觀是為了人的使用,這是它的功能主義目標。雖然為各種各樣的目的而設計,但景觀設計最終關繫到為了人類的使用而創造室外場所。為普通人提供實用、舒適、精良的設計應該是景觀設計師追求的境界。這一點,北歐國家及德國的設計師已在全球樹立了榜樣,在那裡,景觀的社會性是第一位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出發點,設計師總是把對舒適和適用的追求放在首位,設計不追求表面的形式,不追求前衛、精英化與視覺沖擊效果,而是著眼於追求內在的價值和使用功能。這種功能化的、樸素的景觀設計風格應該贏得人們的尊敬。
望採納~
Ⅲ 關於寫自然景觀的好段 至少200字的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裡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這個太回陽好像負著重荷似地答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沖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出了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走進了雲堆中,它的光線卻從雲里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這時候要分辨出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為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有時天邊有黑雲,而且雲片很厚,太陽出來,人眼還看不見。然而太陽在黑雲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雲的重圍,替黑雲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後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雲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Ⅳ 描寫自己游覽過的自然景觀的一段話
靈峰的夜景真奇啊!這里的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瞧,那山峰上的那塊石頭真像一頭犀牛,它正抬著頭,望著天空,等著月宮里的女孩來和它相會呢!這就是「犀牛望月。
Ⅳ 景觀設計的方法和設計階段主要分為哪些方面
景觀設計的方法和設計階段:
1、構思:
構思是一個景觀設計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說是景觀設計的最初階段。從學科發展方面和國內外景觀實踐領域來看,景觀設計的含義相差甚大。一般的觀點都認為景觀設計是關於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決土地、人類、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與健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它涉及包括區域、新城鎮、鄰里和社區規劃設計,公園和遊憩規劃,交通規劃,校園規劃設計,景觀改造和修復,遺產保護,花園設計,療養及其他特殊用途區域等很多的領域。同時,從目前國內很多的實踐活動或學科發展來看,著重於具體的項目本身的環境設計,這就是狹義上的景觀設計。但是這兩種觀點並不相互沖突。
綜上所述,無論是關於土地的合理使用,還是一個狹義的景觀設計方案,構思是十分重要的。
構思是景觀規劃設計前的准備工作,是景觀設計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構思首先考慮的是滿足其使用功能,充分為地塊的使用者創造、安排出滿意的空間場所,又要考慮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盡量減少項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干擾。然後,採用構圖以及下面將要提及的各種手法進行具體的方案設計。
2、構圖:
在構思的基礎上就是構圖的問題了。構思是構圖的基礎,構圖始終要圍繞著滿足構思的所有功能。在這當中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人和自然的關繫上。中國早在步入春秋戰國時代,就進入和親協調的階段,所以在造園構景中運用多種手段來表現自然;以求得漸入佳境、小中見大、步移景異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效果。而現代的景觀設計思想也在提倡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觀設計師的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築、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諧相處。景觀設計構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平面構圖組合和立體造型組合。
Ⅵ 關於自然景觀的美的段落
描寫自然景觀的優美段落
1、天空中,美在那裡描繪,描出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描出七彩的虹橋,真的「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池塘里,美在那裡訴說,一朵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在陽光下翩翩起舞,蜻蜓飛過來,告訴它清晨飛行的快樂,小魚在它們腳下游過,告訴它昨夜做的好夢……草坪上,美在那裡游戲,小朋友們來到綠茵茵的草地上捉迷藏、采野花、捕蝴蝶,你追我趕,玩得多帶勁!
2、田野里,美在那裡跳舞!春天,田裡禾苗綠油油。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葉子上都有一個綠精靈在跳舞。轉眼秋天了,田野里一片金黃,一陣微風吹來,層層梯田翻金浪,沉甸甸的稻穗搖擺著軀,彷彿一個個黃精靈在舞蹈。你看,農民伯伯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們忙得不可開交,有的彎腰割稻子,有的踩著脫谷機,還有的載著滿車金燦燦的穀子往家趕……歡樂的夢精靈在農民的心裡跳起了豐收圓舞曲!
3.窗外,月亮此時躲進了雲層之中,颳起了一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風來,樓下的桂花樹看不見其輪廓,因為它置身於黑暗之中,卻能隱約嗅到一股暗香,雖不說沁人心脾,但也能讓人心曠神怡。遠處高樓大廈上的霓虹燈五彩繽紛,亮著各種顏色,讓人耳目一新;低矮的小樓屋頂上,時而有被車聲驚飛的鳥兒,不久便又恢復平靜。
4.走進月亮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既美觀又堅固的橋。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月亮橋」,因為橋的形狀像一彎新月,所以叫月亮橋。橋的兩邊和橋柱上還鑲著很多小彩燈,一到晚上,那些小彩燈就會發出彩色的光芒,遠遠望去,彷彿一彎新月倒映在水中。聽說每當月圓的時候,站在橋上許個願望,說不定還會實現哦!
5.春天,這里的湖水碧綠,岸邊的柳樹抽出了新的紙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在微風的吹拂下,柔輕的枝條隨風擺動,像一個美麗的少女在風中梳理著自己的長發。看看眼前的美景,我不禁想出了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詩句。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東瞧瞧,西望望,像個剛出生的小娃娃……
6.家鄉的冬天好似一幅油彩畫。既有中方的古韻,又有西方的調調。中西合璧,就好似那拈花一指的佛祖和締造萬物的上帝在天空同時出現,和藹的對著人們微笑著,那蓮花座和天使的羽翼輝映的如此美妙,讓不同靈性的高樓大廈都為之動容。
7.一輪紅日漸漸的墜落下來,風也漸漸變的微弱。剩下的一絲亮光,映照在河面上,像是給寬闊的河面圖上了一層美麗的色彩。河水是軟的。微風習習,波紋道道,像是一幅迎風飄舞的綢……真吸引人啊!
Ⅶ 一段關於自然景觀的段落
1果然,過了一會兒,那裡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這個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沖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出了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走進了雲堆中,它的光線卻從雲里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這時候要分辨出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為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天邊有黑雲,而且雲片很厚,太陽出來,人眼還看不見。然而太陽在黑雲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雲的重圍,替黑雲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後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雲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巴金《海上日出》
2我看著水天一色的江面,濤聲由遠而近,嗚咽中透出壯懷激烈的豪氣,既像是歷史老人沉重的喘息,又像握劍的英雄在仰天長嘆,更似紅顏美人剪不斷理更亂的憂怨。我明白這濤聲深藏著玄機與天道,哲人和智者也感到困惑。江渚上的白發漁翁向哲人投去的是不屑一顧的眼神。他搖著輕盈的小舢板,出沒在江南與江北之間,半艙是江南的雨煙,半艙是江北的菜花。老漁翁舉起酒葫蘆仰脖朝天,滿艙裝的是個狂草般的醉字。他枕著西風明月入夢,江山與朝代在一個又一個夢里更迭。老漁翁喃喃囈語著:一個泡沫,一撮泥沙就是歷史的內涵。
——《長江》
3這時一隻鳥兒唱起來,另一隻也跟著唱,不一會兒百鳥爭鳴,成了一場熱鬧的音樂狂歡。可是你一隻鳥也看不見;只是在歌聲中穿行,彷彿歌聲自己唱起來。天更亮一些了,可以看到近處稠密的樹葉濃郁的綠色;這綠色在你面前越遠越淺;一英里外或更遠一點,在下一個伸進河裡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嬌柔的嫩綠;再遠處的岬角幾乎沒有了顏色,最遠處的則在數英里外的地平線下,它安靜地睡在水中,彷彿一片氤氳的水汽,和周圍的天際幾乎連成一片。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4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
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巴金《繁星》
Ⅷ 道路景觀設計以多少米為一個標准段合適
這個沒有定數。因為級別是看你設計的區域的大小的。就我經常做的農業觀光園來說,10米—20米是一級道路。5米——8米是二級道路。2米——4米是三級道路。河道10米以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Ⅸ 天空景觀段落
天空景觀海量多了,什麼風輕雲淡、天色蔚藍等等。要麼寫實,要麼根據需要浮想聯翩就是,沒什麼限制,自由發揮。
Ⅹ 描寫圓明園的景觀的一段話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乾隆統治時期不僅國力強盛,而且萬國來朝,很多西洋文化流傳到我國,在圓明園的建造之中,乾隆更是大量任用了西洋人士來對圓明園進行設計擴建改造。
乾隆時期,圓明園之中僅有匾額的建築就多達600座,其中著名景觀多達100多處,而乾隆對於其中的四十處分外喜歡,令皇家畫師,著有圓明園,四十景詠。
名動天下的大水法就是乾隆時期修建,據說大水法全力開放的時候,聲音猶如洪水來襲,在十里之外,都能夠聽到聲音。